小学数学4年级人教版上册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课件
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2)声音每秒传播340米,声音传播1700米要用多长时间? 已知速度和路程,求时间。
三、实践应用
2.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 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去的速度是40千米/时。
返回时快多了。
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40=120(千米)
225×10=2250(米)
· ·· · ·· · ··
速 时路 度 间程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 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可知:速度×时间=路程
规范解答
① 70×4=280(千米) ② 225×10=2250(米)
二、巩固练习
1.不解答,只钟走60米,他15分钟走多少米?
四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4 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 5 课时 速 度、时 间 和 路 程
一、自主探究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解法探究
这两道题都是已知速度及时间,求行驶的路程。求汽车 4小时可行多少千米,也就是求4个70是多少。求这个人骑自 行车10分钟可行多少米,也就是求10个225米是多少,都用 乘法计算。
怎样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也就
是求返回时的速度,根据“路程÷时间=速度” 来解答。
120÷2=60(千米/时)
知道行驶的路程和速度,怎样计算行驶的时间呢?
路程÷速度=时间
四、课堂小结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其表示方法 是“所走的路程单位/时间单位”。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人教版第四单元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依次从低位到高位去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依次从低位到高位去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者除以几,积也乘几或者除以几。

3、单价、数量和总价(1)含义单价:每件商品的价钱。

数量:买了多少。

总价:一共要用的钱数。

(2)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4、速度、时间和路程(1)含义路程:一共行驶了多长的路。

速度:每小时(或者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时间:行驶了几小时(或者几分钟)。

(2)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北师大版第四单元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3、在连加计算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

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

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

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4、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5、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内涵,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本单元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常见数量关系。

具体结构如下:本单元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总结整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本单元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回顾与整理。

结合梳理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

进一步强调对乘法运算的结果进行验算,以保证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二是研究“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总结梳理基于乘法运算的数量关系,充分体验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作准备。

2.教材编排特点(1)选择便于学生解释算理的情境。

本单元内容涉及的知识背景比较广,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也较密切。

如对常见数量关系的梳理,教材创设的情境及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学生很熟悉的,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又如在例1的内容呈现中,创设了一个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的情境,并以12小时作为讨论点,学生比较容易想到将12小时拆成10小时和2小时来解释,这与乘数是两位数时用“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分别乘另一个因数比较吻合。

(2)体现了总结整理的教学意图。

首先表现在对口算、估算、笔算以及验算等计算要求的整体设计上。

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内容不再单独编排口算与估算的例题,而是将其渗透在问题解决与相关练习中。

如例1将估算与笔算结合起来学习,例2则将口算的方法融于笔算中等。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6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5。

【教学目标】:1.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交通工具,你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呢?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2.投影出示例5。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交通工具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5。

(1)指名读题。

像这样的问题你会解答吗?写出算式。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共同点。

(3)教师归纳后向学生说明:①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②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就是汽车的速度,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

(4)讨论: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吗?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教师:知道了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就可以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驶的路程。

2.巩固练习:教材第53页“做一做”。

小组中互相交流,说一说,写一写,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1.教材“练习九”第5题。

(1)小组中说一说,议一议。

(2)指名说一说,教师指正。

2.教材“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点名说一说你这样判断的理由。

3.教材“练习九”第9题。

(1)先指名读题,说一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解答“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2)议一议:怎样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JP3〗使学生明确: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也就是求返回时的速度,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来解答。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集体备课先周主讲稿+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集体备课先周主讲稿+第一课时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学情分析:谈话调查:四年级三个班共109人,课前对三个班共计15人进行了谈话调查。

问题:1、你学过几位数乘几位数的乘法?(生:一位数乘以位数、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应注意些什么?(生: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别忘加进位数)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难点是什么?(总忘进位、第二个因数十位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所等的积要写在十位的下面)具体分析: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

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

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但在不少学校里,我们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尽管像容器、接收器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可到面临实际应用时,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这种“高分低能型”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菏泽市牡丹区第八小学李娜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5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路程、时间与速度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的作用之一在于让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运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它的作用之二则是通过教材这种概括的、单列的数量关系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将应用到以后文字应用题的学习中去。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利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将简单的行程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应用于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PPT:小牛:4分钟跑280米小象:4分钟跑240米小羊:3分钟跑240米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读题一遍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生: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80米。

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 4 三位数乘两位数4.6速度、时间和路程 教案

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  4 三位数乘两位数4.6速度、时间和路程  教案

第6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课时内容教材第53页例5及相关习题。

课时准备学生预习教师备课课时目标1.建立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理解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2.在自主探究与交流中,培养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难点:能正确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5。

师:你们能解答这两个问题吗?请列式计算。

【学情预设】根据乘法的意义,学生能用乘法算式解决这两个问题。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学情预设】第(1)小题要求的是4个70千米是多少千米。

第(2)小题要求的是10个225米是多少米。

师:其实,这种问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

比如:我们外出旅游时,选择交通工具是自驾车、乘火车还是乘飞机,就要考虑路程的远近、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像这样的情境,我们把它叫做行程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行程问题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设计意图:从例题引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很快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理解速度的概念。

课件出示常见的一些物体的速度。

师:这里的每小时行驶160千米,每分钟走60米分别指的是什么?【学情预设】学生能说清火车每小时行驶160千米指的是火车一个小时可以行驶160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是指小林一分钟可以走60米。

师:这里的160、60分别就是火车和小林的速度数据,你们怎么理解“速度”这个词?【学情预设】学生能感受到速度不仅跟行驶的路程长短有关,还跟单位时间有关。

师小结:像每小时行驶160千米、每分钟走60米这样,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板书)2.明确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师:为了更简明地表示速度,我们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方法。

列车每小时行驶160千米,写作:160千米/时,读作:160千米每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5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5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

一、填空题。

1.(1)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

(2)状状从家出发去图书馆,平均每分钟步行65米,他步行的速度可写作(),读作()。

(3)一列动车的速度是250千米/时,表示()。

2.不解答,只写出下面各题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在括号里填“路程”“速度”或“时间”)(1)元元每小时走4千米,她2小时走多少千米?这题已知(),要求的是()和()。

(2)小明骑自行车每分钟行150米,去相距6千米的外婆家要骑行多久?这题已知()和(),要求的是()。

二、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A.速度×时间=路程B.路程÷时间=速度C.时间×路程=速度2.成成骑车的速度是16千米/时,才才骑车的速度是250米/分。

他们俩相比,()骑得快。

A.同样B.成成C.才才3.一辆汽车从甲城市驶向乙城市,去时的速度是40千米/时,用了6小时,返回时多用了2小时。

返回时这辆汽车的速度是()。

A.30B.60C.80三、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火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行驶了14小时,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求行驶的路程。

()2.蜜蜂每分钟大约飞行500米,大象的奔跑速度可达到每小时80千米。

大象的速度快一些。

()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240千米,那么这辆汽车1小时行多少千米?求的是时间。

()四、星期天,爸爸开车送菲菲和妈妈去外婆家,去时用了3小时,沿原路返回时用了4小时。

去时速度80千米/时。

菲菲家离外婆家有多远?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五、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5千米,3小时后,两车还未相遇且相距120千米。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六、一辆汽车从甲城市驶向乙城市,两地之间相距480千米,去时用了6小时,返回时多用了2小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5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5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

(1)已知每个笔袋的价钱和买的个数,求总价,要用笔
袋的单价乘个数。
(√ )
(2)“小明家和学校相距700米,他从家到学校走了10分
钟,他每分钟走多少米?”这道题是求路程。( × )
(3)已知3小时走的路程,可以求速度。 ( √ )
3.王叔叔从县城开车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速度是40 千米/时,用了3小时,原路返回用了2小时。(教材P55 T9) (1)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40×3=120(千米) 答:从县城到王庄乡有120千米。 (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20÷2=60(千米)
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4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5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
课堂导入
每分钟行225米 每小时行70千米 每小时行300千米 你有什么感受?
探究新知
5 解答下面的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70×4=280(千米)
(2)李东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225×10=2250(米)
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
拓展提升
一列火车以8米/秒的速度通过一座长2200米的大 桥,如果火车全长200米,从火车头上桥到最后一节 车厢离开大桥,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提示:火车行驶路程=桥长+火车身长
(2200+200)÷8=300(秒) 300秒=5分
答:一共需要5分钟。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速度
(1)光每秒行30万千米。 ✔ (2)优优2分钟走120米。 ✘ (3)轮船3小时行81千米。 ✘
这些都是速度吗?
(2)优优2分钟走120米。 (3)轮船3小时行81千米。
时间 路程

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第5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第5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新人教版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里,路程与时间是显性的,跑了多远、用了多少时间,可以测量,对此学生理解起来不成问题;而速度是单位时间里所走的路程,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隐形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对速度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我利用运动会跑步比赛比快慢的生活实例,把新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链接起来,让学生经历速度产生的三个过程。使“速度”在不经意间应运而生。而关系式的总结则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并总结抽象出关系模型。
关于速度,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速度的读、写、改写,进行了进一步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速度这个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复合单位的应用。学生原来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达,所以,我通过提问: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通过观察和比较几个速度单位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既形象地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又理解了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长度,这样就架构起行程问题中三个数量之间联系的桥梁。
在学生充分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经历猜测和验证的过程。在这个教学重点环节里,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数量关系,围绕“总结---归纳”二个环节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将《能力培养与测试》中的基础题目作为巩固练习进行课堂练习、课堂内反馈。
在拓展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两道题,是与生活紧密接触的,既渗透了速度的概念,又涵概了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三个关系,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教学设计的简要说明,如果在哪个环节设计的不周全,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教学重难点是: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菏泽市牡丹区第八小学李娜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5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路程、时间与速度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的作用之一在于让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运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它的作用之二则是通过教材这种概括的、单列的数量关系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将应用到以后文字应用题的学习中去。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利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将简单的行程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应用于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PPT:小牛:4分钟跑280米小象:4分钟跑240米小羊:3分钟跑240米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读题一遍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生: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80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4.6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4.6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探究新知 认识速度、时间、路程: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千米,写作70千米/时, 读作70千米每时。 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探究新知
交流:标出算式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你发现了什么?
(1)
(2)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 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80÷4= 70(千米)
一个骑自行车10分钟行2250米, 每分钟行多少米?
2250÷10= 225(米)
… … …
… … …
路 时速
路 时速
程 间度
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按照汽车速度的 形式写一写。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特快列车的速度是160千米/时
行280千米需要几小时? 米,行2250米需要几分钟?
280÷70= 4(小时)
2250÷225= 10(分钟)
… … …
… … …
路 速时

程 度间

路程÷速度=时间
速时 度间
探究新知
做一做:标出算式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你发现了什么?
(1)
(2)
一辆汽车4小时行驶280千 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长时间?求时间
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课堂练习 解答下面的问题。
(1)小林每分钟走60米,他15分钟走多少米? 60×15= 900(米)
答:他15分钟走900米。
(2)声音每秒传播340米,声音传播1700米要用多 长时间? 1700÷340= 5(秒) 答:声音传播1700米要用5秒。
课堂练习
丽丽家到学校的路程是720米,小明步行的速度 是60米/分,他从家出发步行12分钟,能到达学 校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笔算乘法(1)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

【教学目标】: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对位和进位。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16×4= 230×4= 19×3= 180×4=140×7= 24×5= 210×5= 136×3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口算136×32的学生会有困难,教师顺势引出课题。

2.引入: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我们用口算就可以算出正确的结果来,如果因数是两、三位数而又不是整十整百的,口算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此我们要学习笔算。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指名读题。

(2)怎样计算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指名列出算式:145×12=(3)讨论:怎样计算145×12呢?学生讨论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A.145接近150,12接近10,所以145×12≈1500。

B.直接用计算器计算:145×12=1740。

C.用笔算:1 4 5× 1 22 9 01 4 51 7 4 0(4)说一说笔算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笔算的过程,完成答题。

(5)议一议。

A.计算中“5”为什么同十位对齐?B.计算中十位上为什么是“9”呢?使学生明确:A.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时,得到的积表示几个十,因此要同十位对齐。

B.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2.教材第47页“做一做”。

指名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3.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呢?(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RJ数学精品习题课件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6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RJ数学精品习题课件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6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

四、胡老师家离学校有3千米远,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225米/分,他从家骑自行车到学校,12分钟够吗? 12×225=2700(米) 3千米=3000米 2700米<3000米 不够 答:他从家骑自行车到学校,12分钟不够。
五、爸爸从县城出发去乡下看望奶奶,去时用了3小时, 返回时用了4小时。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 千米?
76×3=228(千米) 228÷4=57(千米/时) 答: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57千米。
1.李伟每分钟走65米,他18分钟走多少米? 已知( 速度 )和 ( 时间 ),要求( 路程 )。
2.声音每秒传播340米,声音传播1360米要多长时间? 已知( 速度 )和 ( 路程 ),要求( 时间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一辆轿车用了1小时30分通过全长55千米的港珠澳大桥, 该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已知( 时间 )和 ( 路程 ),要求( 速度 )。
3.高速列车2小时行驶640千米,高速列车的速度可以写成 ( 320千米/时 )。
4.一种超音速飞机的速度是350米/秒,表示 ( 这种超音速飞机每秒飞行350米 )。
5.把下列数量关系式写完整。 速度×时间=( 路程 ) 路程÷速度=( 时间 ) 路程÷时间=( 速度 )
二、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 什么。
三、根据动物们的对话,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一个问 题并解答。
我选择的是__①__号信息(填序号),提出的问题是: __大__象__5_分__钟__跑__了__多__少__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为:_4_0_0_×__5_=__2_0_0_0_(_米__)__(答__案__不__唯__一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时间和路程
课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过路程、时间与速度,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为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变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这一教育理念,我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以教材素材为主载,以设疑激趣、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建构模型、拓展模型、运用模型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整个过程中,知识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这种发现理解最为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2.教学速度的读写法。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35千米,可以写作35千米/时。
35千米/时读作35千米每时,“/”读作每。
3.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在例5中,每小时行70千米和每小时行225米叫做速度,4小时和10分钟叫做时间,行的距离叫做路程,大家能用一个式子表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
4.组织学生总结。
如何求路程?
如何求时间?
如何求速度?
1.(1)汇报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70×4=280(千米)
225×10=2250(米)=2.25(千米)
(2)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
2.正确读出速度、书写速度。
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
速度×时间=路程
4.进一步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有快有慢,单位也各不相同,这需要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飞机飞行之快、光传播速度之快,使学生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速度,进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而不是单一地给出概念。
教师点评和总结:
2.教师引入行程问题有三个基本概念。(板书课题)
1.认真地听取教师提出的情境问题,同学间自由交流。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口算。
80×5= 12×7=
31×30= 150×4=
300×30= 22×5=
50×31= 90×50=
答案:400 84 930600 9000110 15504500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学习重点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学习难点
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900×12=450(米)。
答:小明家到学校450米。
二、分析探究,掌握新知。(17分钟)
1.教学“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例5:
(1)根据题意自主尝试解答。
(2)教学“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叫做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三、巩固练习。
(15分钟)
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2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答案:(1)√(2)×(3)×
4.一辆客车的速度是36千米每小时,从甲城到乙城坐车用了6小时,甲城距乙城有多远?
36×6=216(千米)
答:甲城距乙城有216千米。
5.提出一个已知时间和速度,求路程的问题。
提示: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适时点拨、提醒。
答案:小明早上从家骑车去学校,每小时行驶900米,半小时后到学校,小明家距学校多远?
2.填一填。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距离140千米的乙地,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则速度是(),时间是(),路程是()。答案:每小时35千米4小时1 Nhomakorabea0千米。
3.判断。
①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110千米/时“ 110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小时行110千米。
②时间÷路程=速度。
③飞机飞行的速度为12千米/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自主探索来明确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把握好教材,使《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思想在课堂中得到很好地落实。
创设问题情境,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思考、表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新课伊始,创设递进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表达。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6分钟)
1.同学们,你们平时上学是步行还是乘车?这段路有多长?你每次用的时间都一样吗?大家都是同时到校吗?
通过刚才的谈话,老师了解到,由于很多原因,同学们到校的时间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数学的又一个殿堂,去探索行程问题的奥秘。孩子们,有兴趣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