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创新实验室产业化产品+(1+Feb+2016) (1)

合集下载

我国等离子体领域成就和专家

我国等离子体领域成就和专家

我国等离子体领域成就和专家1——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有“人造太阳”之称,其运行原理就是在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或氚,通过类似变压器的原理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其密度、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2006年9月28日,世界上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首轮物理放电实验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站在了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前端。

2016年2月,中国EAST物理实验获重大突破,实现在国际上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

2018年11月12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EAST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

2021年5月28日,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将1亿摄氏度20秒的原纪录延长了5倍。

12月,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度开机运行。

12月30日晚,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的最长时间。

2023年4月12日21时,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

专家——吴征威在公共卫生健康领域,他将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消毒灭菌,开发出多款康复辅助产品,在解决环境安全、公共卫生、食品保鲜等疑难课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等离子体可以在短时间内杀灭各类细菌、真菌、霉菌等微生物。

利用这一技术,能够高效的形成相对洁净的空间,根据需求快速部署,尤其在自然灾害或重大伤亡事故发生时,此类装备能够在帐篷、车辆、建筑内迅速建立起初级卫生防疫系统。

他主持开发的“便携式等离子体杀菌装置”已形成样机,有望成为一种替代性的物理除菌方法。

此外,他与同事们一起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对传统的骨科材料进行处理,获得了更安全、生物相容性更好、具有部分自清洁功能的生物医学材料。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班别: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1~10题,每题2分。

11~16题,每题4分,共44分。

1.下列有关物质变化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B .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都属于溶液,因而不能用丁达尔效应区分C .碳酸钠粉末遇水生成含有结晶水的属于纯净物D .成语“水滴石穿”、“水乳交融”中都有化学变化发生2.下列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依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B .组成中不含金属离子,不属于盐C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D .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3.在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激光笔照射,会出现丁达尔效应B .将液体静置片刻,会出现沉淀现象C .所得胶体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于D .可用滤纸分离提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4.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B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C .铁在氧气中燃烧D .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6.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 .、、、B .、、、C .、、、D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H 1-C 12-O 16-Cl 35.5-Na 23-Al 27-Mg 24-Fe 56-Mn 55-Cu 64-232Na CO 10H O ⋅4NH Cl 3FeCl 100nm 2Cl Cl -→32FeFe ++→23O O →CuO Cu→K +4MnO -Na +Cl-K +Na +3NO -23CO -Na +H +3NO -24SO -3Fe +Na +Cl -24SO -A .氢氧化钡溶液跟稀硫酸反应:B .金属钠跟水反应:C .铁与稀硫酸反应:D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8.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原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u9S5-PPY双镀层涤纶导电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Cu9S5-PPY双镀层涤纶导电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Cu9S5-PPY双镀层涤纶导电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Cu9S5-PPY双镀层涤纶导电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导电纤维因其独特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u9S5/PPY(聚吡咯)双镀层涤纶导电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导电材料,它通过在涤纶纤维表面镀覆Cu9S5及PPY形成双层导电结构。

本文将详细探讨Cu9S5/PPY双镀层涤纶导电纤维的制备过程、结构与性能关系及其应用前景。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于导电纤维的制备与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发现,镀覆技术是实现导电纤维制备的重要手段。

Cu9S5因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常被用作导电涂层的材料。

而PPY作为一种具有高导电性和良好环境稳定性的聚合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导电纤维的制备。

然而,将Cu9S5与PPY结合,形成双镀层导电纤维的研究尚不多见。

因此,研究Cu9S5/PPY双镀层涤纶导电纤维的制备及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实验方法1. 材料与设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涤纶纤维、Cu9S5前驱体溶液、PPY溶液等。

设备主要包括电镀设备、干燥设备、电子显微镜等。

2. 制备过程(1)涤纶纤维预处理:将涤纶纤维进行清洗、干燥处理,以提高其表面活性。

(2)Cu9S5镀覆:将预处理后的涤纶纤维浸入Cu9S5前驱体溶液中,通过电镀法在纤维表面形成Cu9S5涂层。

(3)PPY镀覆:将覆盖有Cu9S5涂层的涤纶纤维再次进行清洗后,浸入PPY溶液中,通过电镀法形成PPY涂层。

3. 性能测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的表面形貌;利用四探针法测试纤维的电导率;进行机械性能测试等。

四、结果与讨论1. 表面形貌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Cu9S5/PPY双镀层涤纶导电纤维表面光滑,Cu9S5与PPY涂层紧密贴合,无明显的缺陷和脱落现象。

2. 电性能分析四探针法测试结果表明,Cu9S5/PPY双镀层涤纶导电纤维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且电导率随PPY涂层厚度的增加而提高。

全国本科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全国本科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全国本科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表格(2011)版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课题组二○一一年二月目录表Ⅰ学校基本情况 (1)表Ⅱ校训、办学思想 (2)表Ⅲ院系情况 (3)表Ⅳ学科专业情况 (3)表Ⅴ学校面积 (3)表Ⅵ学校发展规划 (4)表Ⅶ校友会与社会合作 (4)表1-1 校领导基本信息 (5)表1-2 教师队伍概况 (6)表1-3 学校聘请校外教师概况 (7)表1-4-1 高层次人才 (8)表1-4-2 高层次研究群体(团队) (8)表1-5 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专任教师情况 (9)表1-6 院(系)教师培训进修、交流情况 (10)表1-7 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 (11)表1-8 院(系)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 (12)表2-1 院(系)下属各专业情况 (13)表2-2 院(系)教学安排 (14)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3 体育项目 (14)表2-4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4)表2-5 国家级教学基地 (15)表2-6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5)表2-7 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中心) (15)表2-8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5)表2-9-1 教材情况——编写教材概况 (16)表2-9-2 教材情况——使用教材概况 (16)表2-10-1 教学管理制度 (17)表2-10-2 教学管理文件目录 (17)表2-11 本科教学信息化 (18)表2-1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8)表2-13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科室) (19)表2-14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 (19)表2-15 院(系)教学管理人员 (19)表2-16 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及成果 (19)表2-17 教学质量监控人员 (20)表2-18 评教统计表 (20)表2-19 本科课程情况表 (20)表2-20 各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年龄、学缘情况 (21)表2-21 教学事故 (22)表2-22-1 教师所获荣誉概况 (22)表2-22-2 院(系)教师个人所获荣誉 (23)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2-3 院(系)教学团队 (23)表2-23-1 课程建设 (24)表2-23-2 课程情况 (24)表2-23-3 精品课程 (24)表2-24 分专业实验、毕业综合训练情况 (25)表2-25 院系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情况 (25)表2-26-1 教学改革概况 (25)表2-26-2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25)表2-26-3 教学成果奖 (26)表2-27 本科生教学效果 (27)表2-28-1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竞赛获奖情况 (28)表2-28-2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 (28)表2-28-3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 (28)表2-28-4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 (28)表2-28-5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 (29)表2-28-6 院(系)教学效果——专利情况 (29)表2-28-7 院(系)教学效果——参加国际会议 (29)表2-29 学生交流情况 (29)表3-1 教学经费概况 (30)表3-2 学校教育经费支出 (30)表3-3 教育事业收入 (30)表3-4 当年捐赠情况 (31)表3-5 院(系)教育经费支出 (31)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4-1 固定资产情况 (32)表4-2 分院(系)教学科研仪器值 (32)表5-1 教学行政用房及教学设备 (33)表5-2 校内实习、实训场所 (33)表5-3 图书、期刊 (33)表5-4 校园网建设情况 (34)表5-5 生活用房(学生食堂、澡堂、宿舍) (34)表6-1 教风学风概况 (35)表6-2-1 学生管理组织机构(科室) (36)表6-2-2 校级学生管理人员 (36)表6-2-3 院(系)及相关单位思政教师信息表 (36)表6-3 就业管理人员 (36)表6-4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37)表6-5 普通本科分专业学生数 (38)表6-6 近一届本科生招生类别情况 (38)表6-7 国外及港澳台学生情况 (38)表6-8 近一届本科生录取标准及人数 (39)表6-9 各专业报到情况 (39)表6-10 本科生奖贷补 (39)表6-11-1 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40)表6-11-2 院(系)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40)表7-1 学生社团 (41)表7-2 课外活动、讲座 (41)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7-3 素质教育基地、职业资质培训等情况 (41)表8-1-1 科研机构概况 (42)表8-1-2 科研机构列表 (42)表8-2 教师科研情况 (43)表9-1 学科建设概况 (44)表9-2 博士后流动站 (44)表9-3 博士点、硕士点 (44)表9-4 重点学科 (44)特殊情况说明 (45)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Ⅰ学校基本情况1.学校名称(章)2.学校英文名称3.学校行政辖区名称代码续4.邮政编码7.校园网域名10.填报负责人11.校长(签章)5.学校办公电话-8.学校主页网址姓名电子信箱6.学校办公传真号码-9. 学校办公电子信箱续12.办学类型13.学校性质类别14.学校举办者普通高等学校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本科院校:大学学院□□□综合院校理工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言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中央部门地方政府省部共建非地方政府民办15.学校层次16.招生批次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一般院校新建院校□□□□□第一批次招生第二批次招生A第二批次招生B第三批次招生A第三批次招生B□□□□□V10.8.2 2010年09月09日续17.学校升本情况学校升本时间升本前校名续18.学校地址编号校区名称地址邮政编码表Ⅱ校训、办学思想1.校训2.学校发展定位3.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4.教育教学思想5.多媒体反映链接地址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Ⅲ院系所情况编号院系表Ⅳ学科专业情况编号院系专业专业结构与布局文件上传表Ⅴ学校面积单位:(平方米)1.占地面积2.总建筑面积总占地面积其中:绿化用地面积总计学校产权非学校产权其中:a.独立使用-b.共同使用-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Ⅵ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发展战略规划文件上传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文件上传校园建设规划文件上传表Ⅶ校友会与社会合作1.校友会(个)2.签订合作协议的机构(个)总数其中机构总数其中境内境外学术机构企业地方政府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1 校领导基本信息校领导基本信息编号姓名职务出生年月性别专业技术职务学历校内分管工作专业学习和工作简历(链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2 教师队伍概况单位:人类别教师数量总计其中:女性双师型具有行业背景具有工程背景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学缘本校外校(境内)外校(境外)学校教师库链接链接地址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3 学校聘请校外教师概况单位:人类别教师数量总计其中:女性来源企业行业部门高校其他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外聘教师库链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4-1 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编号姓名类型研究方向获得年份个人简介链接备注表1-4-2 高层次研究群体(团队)高层次研究群体(团队)编号研究方向负责人类型获得年份简介链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5 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专任教师情况院(系)名称:单位:人数量总计其中:女性双师型具有行业背景具有工程背景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学缘本校外校(境内)外校(境外)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6 院(系)教师培训进修、交流情况院(系)名称:1.教师培训进修2.交流教师(3个月及以上)(人次)境内(人次)境外(人次)到行业培训(人)攻读学位(人)教师培训情况说明来访出访国际交流教师名单及内容总数其中:3个月以总数其中:境内境外境内境外博士硕士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7 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单位:人教师数量总计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8 院(系)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单位:人院(系)名称:教师数量总计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1 院(系)下属各专业情况院(系)名称:专业名称:1.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支撑学科名称3.优势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示范专业、重点建设专业)4.专业设置时间 5.是否新办专业级别类型起始时间文件上传是□否□续6. 培养方案上传文件7.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文本框续8.专业培养计划学时与学分学时数(学时)学分数(分)总数其中总数其中课内教学实验教学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内教学实验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续9.各专业带头人姓名出生年月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学缘参加教学工作时间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 院(系)教学安排编号院(系)名称教学安排课表链接表2-3 体育项目1.中国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编号名称续2.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项目编号名称续3.国家运动训练专业编号名称表2-4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编号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名称级别设立年份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5 国家级教学基地国家级教学基地编号名称级别设立年份表2-6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编号名称级别设立年份表2-7 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中心)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编号名称面向专业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时数(人时)开放情况文件上传表2-8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编号名称地址面向专业每次可接纳学生数(个)V10.8.2 2010年09月09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9-1 教材情况——编写教材概况单位(册)编写情况 总数 其中国家级 省部级 规划教材 获奖教材近三年学校主编出版教材一览表文件上传表2-9-2 教材情况——使用教材概况1.使用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情况(册)2.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省部级以上(含)规划教材、指定教材、重点推荐、精品教材等优质教材的比例(%)总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获奖教材规划教材获奖教材表2-10-1 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修订制度有□无□文件上传制定(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有□无□文件上传教学工作基本规范有□无□文件上传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有□无□文件上传新教师培训制度有□无□文件上传教学事故认定办法有□无□文件上传学生学籍管理细则有□无□文件上传学生学业指导手册有□无□文件上传学生违纪处理细则有□无□文件上传表2-10-2 教学管理文件目录教学管理文件校级文件上传链接地址院(系)名称院(系)1 文件上传院(系)2 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11 本科教学信息化本科教学信息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有□无□链接地址网络教学平台有□无□链接地址表2-1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有□无□文件上传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有□无□文件上传教学督导机构和制度有□无□文件上传学生评教制度有□无□文件上传评教结果数据库地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有□无□文件上传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有□无□文件上传实习教学评价体系有□无□文件上传毕业综合训练环节评价体系有□无□文件上传院(系)或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制度有□无□文件上传学校年度教学工作分析报告有□无□文件上传学校开展教学自我评价及质量改进机制有□无□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13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科室)机构名称编号部处下设科室表2-14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单位:人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属部门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学历学位表2-15 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属部门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学历学位表2-16 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及成果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教学管理人员成果培训计划培训实施情况教学成果奖(项)教学论文(篇)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成果一览表总数其中总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17 教学质量监控人员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属部门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学历学位表2-18 评教统计表分类按课堂分数统计评教类型结果分析优(90分以上)良好(90-75分)中(75-60分)差(60分以下)理论课文件上传实践教学表2-19 本科课程情况表1.本科课程总门次(门次)2.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总人数(人)其中由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门次)由副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门次)符合岗位资格(人)教授(人)副教授(人)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0 各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年龄、学缘情况单位:人院(系)名称:专业名称数量总计其中:女性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学缘本校外校(境内)外校(境外)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1 教学事故单位:次年度教学事故总数其中严重教学事故一般教学事故表2-22-1 教师所获荣誉概况1.教学名师(个)2.教学团队(个)3.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累计数(个)4.教学成果奖(项)累计数其中累计数其中累计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国家级省部级续5.学生思政队伍工作成果奖(项)6.研究与创作(校级及以上文化体育创作、演出、比赛活动)获奖(项)7.其他奖励(项)累计数其中累计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国家级省部级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校级文件上传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2-2 院(系)教师个人所获荣誉院(系):______________编号姓名所在单位类别获奖级别授予单位获奖年份个人简介链接备注表2-22-3 院(系)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编号团队名称负责人主要成员级别获得年份团队简介链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3-1 课程建设1.学校促进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文件上传2.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文件上传3.学校课程考核管理办法文件上传4.学校教材建设规划文件上传5.学校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文件上传表2-23-2 课程情况1.课程门数(门)2.课程门次(门次)总数其中总数其中:小班授课网上教学多媒体教学续3. 精品(优秀)课程(群)建设情况(项)4.双语课程(门)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总数其中:国家双语教学示范双语教学课程名单文件上传表2-23-3 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编号名称级别负责人获准时间备注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4 分专业实验、毕业综合训练情况1.实验情况2.毕业综合训练课题(个)有实验的课程(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门)实验开出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门)总数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数表2-25 院系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情况院系名称指导毕业综合训练教师数量专任教师外聘教师表2-26-1 教学改革概况1.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含“质量工程”实施方案)文件上传2.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论著文件上传3.其他教学改革成果一览表文件上传4.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文本框表2-26-2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主持人级别立项时间验收时间经费(万元)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6-3 教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编号奖励名称主持人级别获奖时间授予单位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7 本科生教学效果1.学校组织、激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的有关规定文件上传2.学生参加课外学术活动情况文本框3.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立项一览表文件上传4.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情况一览表文件上传5.学生发表论文、作品情况一览表文件上传续6.学科竞赛获奖(项)7.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项)8.国家级或国际级文艺、体育竞赛获奖(项)总数其中总数其中总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国家级省部级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续9.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篇)10.学生发表作品数(篇、册)11.学生获准专利数(项)12.获取专业资格证书人数(人)13.英语等级考试14.体质合格率(%)15.参加国际会议(人次)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英语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续16.国家级或省部级社会实践获奖(项)国家级省部级团队个人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8-1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竞赛获奖情况院(系)名称: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编获奖项目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号表2-28-2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院(系)名称: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编号获奖项目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表2-28-3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院(系)名称: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编号获奖项目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或名次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表2-28-4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院(系)名称: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编号团队名称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8-5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院(系)名称: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编号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表2-28-6 院(系)教学效果——专利情况院(系)名称:专利情况编号专利名称类别专利号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表2-28-7 院(系)教学效果——参加国际会议院(系)名称:参加国际会议编号参会学生姓名会议名称发表论文题目地点指导教师举办年份表2-29 学生交流情况交流学生数(个)总数其中本校到境外本校到境内境内到本校境外到本校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3-1 教学经费概况1.学校教育经费总额(万元)2.教学经费预算总额(万元)3.学校年度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万元)4.学校年度教学经费分配办法文件上传5.学校年度财务决算报告文件上传表3-2 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学校教育经费支出(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改革支出课程建设支出专业建设支出教材建设支出实践教学支出学生活动经费支出总数其中:校外表3-3 教育事业收入1. 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学费收入(万元)3.社会捐赠收入(万元)4.其他教育事业收入(万元)国家(万元)地方(万元)本科生各类研究生高职高专网络与继续教育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3-4 当年捐赠情况编号捐赠机构或人员名称类别捐赠金额(万元)捐赠金额总计(万元)自动生成注:填写额度在1万元以上的捐赠;数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实验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

实验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

实验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目录1 系统设置简明步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实验教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1 实验教学文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1。

1 专业培养计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1。

2 课程与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1。

3 实验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2.2 教学任务与安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2.2.1 集中实践环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2。

2.2 教学任务书 ..。

....。

..。

...。

.............。

.。

......。

从化妆品监管科学角度探讨类器官及器官芯片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启示

从化妆品监管科学角度探讨类器官及器官芯片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启示

药品监管科学研究专栏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2YFF0711100)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青年发展研究基金(No.2022C1)作者简介:林铌ꎬ女ꎬ博士ꎬ主管药师ꎬ研究方向:化妆品安全性评价ꎬ替代与转化毒理学ꎬE-mail:nilin@nifdc.org.cn通信作者:王钢力ꎬ女ꎬ博士ꎬ研究员ꎬ研究方向:化妆品安全性评价ꎬTel:010-67095925ꎬE-mail:wanggl@nifdc.org.cnꎻ路勇ꎬ男ꎬ博士ꎬ教授级高级工程师ꎬ研究方向:化妆品安全监管ꎬTel:010-53851515ꎬE-mail:luyong@nifdc.org.cn从化妆品监管科学角度探讨类器官及器官芯片的发展现状㊁趋势与启示林铌ꎬ张凤兰ꎬ余振喜ꎬ王钢力ꎬ路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化妆品安全技术评价中心ꎬ北京100050)摘要: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等新型体外替代模型是近年国际前沿技术和研究热点ꎬ并被逐渐应用于药品㊁化妆品领域的研发和监管中ꎬ使该类技术备受关注ꎮ本文首先简要阐释了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基本概念㊁发展历程及技术特点ꎬ然后列举了该类技术在化妆品原料安全性㊁功效性测试中的应用场景ꎮ最后ꎬ结合国内外化妆品技术法规ꎬ对类器官和器官芯片在提升我国化妆品原料研发效能㊁支持监管决策方面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ꎬ并从监管科学角度提出了应用该类新技术时的监管建议ꎬ以期为符合我国国情的化妆品监管提供技术储备ꎬ促进创新性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性监管科学工具ꎮ关键词:类器官ꎻ器官芯片ꎻ化妆品ꎻ原料ꎻ安全性ꎻ功效性ꎻ监管科学中图分类号:R95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4)04-0352-07doi:10.13506/j.cnki.jpr.2024.04.008Discussionofthedevelopmentstatusꎬtrendandenlightenmentoforganoidsandorgan-on-chipsfromtheperspectiveofregulatoryscienceofcosmeticsLINNiꎬZHANGFenglanꎬYUZhenxiꎬWANGGangliꎬLUYong(CenterofSafety&TechnologyEvaluationforCosmeticsꎬNationalInstitutesforFoodandDrugControlꎬBeijing100050ꎬChina)Abstract:Inrecentyearsꎬnewcomplexinvitromodelssuchasorganoidsandorgan-on-chipshaveemergedattheforefrontofinternationaltechnologyandresearchꎬgraduallybeingappliedtodrugandcosmeticresearchꎬdevelopmentꎬandsupervisionwhileattractingconsiderableattention.Thisarticlebrieflyexplainsthebasicconceptsꎬdevelopmenthistoryꎬandtechnicalcharacteristicsoforganoidsandorgan-on-chips.Itthenprovidesexamplesoftheirapplicationinsafetyandeffica ̄cytestingofcosmeticingredients.Finallyꎬcombiningdomesticandinternationalcosmeticregulationsꎬitlooksforwardtofu ̄turetrendsusingorganoidsandorgan-on-chipstoimprovetheefficiencyofcosmeticingredientresearchandsupportregu ̄latorydecision-making.AdditionallyꎬitproposesregulatorysuggestionsfortheapplicationofthistypeofnewtechnologyfromaperspectiveofregulatorysciencewithanaimtoprovidetechnicalreservesforcosmeticregulationthatalignswithChinaᶄssituationandpromotethetransformationofinnovativeachievementsinscientificresearchintopracticalregulatorytools.Keywords:OrganoidsꎻOrgan-on-chipsꎻCosmeticsꎻIngredientsꎻSafetyꎻEfficacyꎻRegulatoryscience㊀㊀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 新«条例» )实施以来ꎬ我国化妆品监管法规体系不断完善ꎬ增加或进一步规范了关于化妆品原料管理㊁安全评估㊁质量控制和功效评价等方面的技术要求ꎬ一系列配套法规政策也逐步落地ꎬ大幅提升了我国化妆品和新原料的质量安全监管要求ꎬ推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ꎮ新«条例»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ꎬ行业关注的焦点逐步转变为化妆品创新技术和评价工具的研发和使用ꎬ新原料筛选㊁安全评估㊁功效评价和制造工艺等多个领域ꎬ随之涌现出了一批新技术新方法ꎬ受到了广泛关注ꎮ例如ꎬ近期市场上出现的纳米化妆品及原料㊁生物活性肽类和植物提取物类新原料㊁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发酵等新技术及新工艺ꎬ也为化妆品的测试㊁评价和监管带来了比以往更大的挑战ꎮ化妆品从研发到上市销售等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中ꎬ原料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和监管尤为重要ꎬ需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来支持其使用安全性或功效宣称的科学性㊁真实性和可靠性ꎮ用于化妆品原料的安全与功效评价方法主要分为基于动物实验㊁非动物试验(即替代方法ꎬ包括采用离体组织或细胞模型㊁计算机模拟和理化试验等方法)㊁人体测试和消费者评价等ꎮ基于保护动物福利和伦理方面的考虑ꎬ世界范围内普遍倡导动物试验遵循 3R原则 (即替代㊁减少㊁优化原则)ꎬ且在行业新原料㊁新技术㊁新工艺的发展趋势下ꎬ促进了化妆品研发和测试的体外替代新模型不断涌现ꎮ近10至20年间ꎬ随着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等技术的发展ꎬ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等新型复杂体外模型(complexinvitromodelsꎬCIVMs)不仅是当前国际前沿和科研热点ꎬ在国内外应用于药物临床前开发㊁新药进入临床试验申请(investigationalnewdrugꎬIND)和监管科学方面也已有成功案例ꎮ近年ꎬ类器官㊁器官芯片模型逐步开始应用于化妆品原料的研发和测试中ꎬ在未来更有望成为创新技术化妆品及新原料研发㊁测试的有力工具[1]ꎮ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类器官㊁器官芯片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ꎬ比较介绍了这两种模型与其他体内外模型的不同和技术优势ꎬ并列举了一些类器官和器官芯片在化妆品原料研发㊁安全和功效评价测试中最新的应用场景和实例ꎮ然后ꎬ简述了此类新技术新模型国内的研发和技术标准制定的现状ꎮ最后ꎬ结合国内外化妆品安全性功效性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法规监管体系ꎬ展望了类器官㊁器官芯片应用于我国化妆品原料研发㊁安全和功效评价的未来趋势ꎬ并对此提出了切实的监管对策及建议ꎮ1㊀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概念1.1㊀类器官㊀类器官ꎬ是由干细胞在三维(3D)培养体系中ꎬ被诱导分化㊁自组装为具有复杂空间形态的组织ꎬ与体内来源的组织或器官具有高度相似性ꎮ尽管类器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体器官ꎬ但能在结构和功能上模拟真实器官ꎬ能够最大限度地模拟体内组织结构及功能并能够长期稳定传代培养[2]ꎮ2009年HansClevers团队使用单个LGR5+肠干细胞在体外成功构建了第一个具有肠隐窝-绒毛结构的肠类器官ꎬ开启了类器官技术发展的新纪元ꎮ近十多年来ꎬ随着类器官技术不断发展ꎬ胃㊁视网膜㊁脑㊁肝㊁肾㊁皮肤㊁胰腺㊁肺㊁生殖器官及附属器等类器官被相继成功构建ꎬ现主要应用于病理生理模型构建㊁药效学筛选和毒性研究㊁化妆品原料的功效和安全性评价等领域[2]ꎮ1.2㊀器官芯片㊀器官芯片(organ-on-chips)模型的产生有赖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ꎬ其技术核心是组织工程学和微流控技术等ꎮ器官芯片是通过将多种人源细胞培养在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芯片中ꎬ芯片材料为细胞或微组织提供必要支撑和生长环境ꎬ甚至可以通过重构血管和神经㊁免疫系统来更好地模拟人体器官真实的生长环境ꎮ此外ꎬ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器官芯片内部的流体还为培养的组织细胞提供机械力ꎬ并在各个组织腔室间流动以提供氧气㊁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等ꎬ保证芯片内组织细胞能够长时间更好地维持活性和分化表型ꎮ除了类器官和器官芯片ꎬ近年的科研论文和科技新闻报道中也常出现 类器官芯片(organoids-on-chips) 这一名称ꎮ类器官芯片多指整合了类器官和器官芯片两者技术优势的一类微生理系统ꎬ既兼具类器官模型通量高的优点ꎬ又能利用器官芯片的生物材料和微流控技术来模拟更复杂的㊁更接近真实人体的组织器官生长微环境ꎮ但有学者认为器官芯片或微生理系统的材料本身并不适合类器官组织的诱导形成和后期维持培养ꎬ因此这一概念最初是存在争议的ꎮ随着类器官培养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成熟ꎬ减少了对细胞组织培养基的高度依赖ꎬ提高了生物材料的组织相容性ꎬ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类器官芯片模型逐步实现[3]ꎮ2㊀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技术特点由于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ꎬ表1中汇总梳理了传统动物模型㊁2D培养细胞模型㊁3D培养细胞模型㊁类器官模型㊁器官芯片模型和类器官芯片模型各自的技术特点ꎬ通过比较研究进一步阐明类器官和器官芯片与经典的体内/外替代模型的异同ꎮ表1㊀不同评价筛选模型的技术特点动物模型2D细胞模型3D细胞模型类器官模型器官芯片模型类器官芯片模型优势①整体模型重现性好ꎻ②技术标准成熟①人源细胞一定程度上克服种属差异性ꎬ对受试物反应更敏感ꎻ②可实现受试物的高通量筛选ꎻ③可操作性强ꎬ技术标准成熟①3D立体结构培养比2D模型更接近细胞真实生长环境ꎬ更具生理相关性提高预测能力ꎻ②可实现高通量筛选ꎻ③技术较为成熟ꎬ标准可控①人源干细胞分化形成ꎬ结构和功能表达更接近人体器官ꎬ能重现不同组织结构对受试物反应的细微差异ꎬ预测能力更强ꎻ②高通量筛选ꎻ③更灵活地构建疾病模型ꎬ反映不同人种间差异ꎬ应用于个体化和精准医疗ꎻ④需要一定培养技术ꎬ现已有类器官培养和检测的成熟的试剂盒①人源组织细胞来源克服种属差异ꎬ提高预测能力ꎻ②能整合不同组织器官ꎬ模拟不同器官间的协同作用或相互影响ꎬ反映人体局部 系统对受试物的反应ꎻ③可以通过重构血管和免疫微环境ꎬ进行疾病模型构建㊁药物化妆品原料的筛选和作用机制研究ꎻ④在药物开发等过程中缺乏合适动物模型时可作为替代检测模型ꎬ已有被国外监管机构接受的成功案例①整合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技术优势ꎬ可以更好地模拟人体真实生理环境和结构功能ꎬ提高预测力的同时可进行高通量筛选研究ꎻ②缺乏合适动物模型时可作为替代检测模型ꎬ已有被国外监管机构接受的成功案例不足①种属差异性常导致模型预测力不足ꎻ②成本较高①与实际生物体差距较大预测能力有限ꎻ②成本较低①常采用生物支架培养ꎬ对细胞状态和后续测试可能产生一定干扰ꎻ②成本略高于2D细胞培养①与真实人体器官环境相比尚缺乏血液流体㊁免疫微环境等的构建ꎻ②培养成本高于传统模型ꎻ③国内外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刚起步①需要依赖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和外部的微流控㊁微泵等技术装置ꎻ②不同研发技术背景的器官芯片平台通常需经过组织培养㊁芯片和仪器操作培训后使用ꎻ③成本较高ꎬ不适用于高通量筛选ꎻ④国内外技术标准建设刚起步情况同器官芯片模型3㊀类器官和器官芯片在化妆品原料研发及评价中的应用㊀㊀化妆品原料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不仅是原料研发的关键ꎬ更是各国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部分ꎮ在全球范围内化妆品测试普遍提倡减少动物试验的大趋势下ꎬ很多国家陆续禁止了化妆品的动物测试ꎬ提倡使用体外替代方法ꎬ如细胞试验㊁计算机模拟预测和理化试验等ꎮ欧盟委员会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CommitteeonConsumerSafetyꎬSCCS)每年发布的化妆品及其原料安全性评估指南中显示ꎬ近年来SCCS一直关注能够替代动物实验的新技术方法(newapproachmethodologiesꎬNAM)[5]ꎮ类器官和器官芯片作为一类极具潜力的NAMꎬ近年在化妆品评价的领域也有广泛应用ꎮ3.1㊀化妆品原料安全性评价㊀类器官既能在体外长期培养ꎬ又能维持稳定的表型和遗传学特征ꎬ结构和功能更接近于体内器官ꎬ更适合进行特定靶器官的毒理学研究ꎮ此外ꎬ干细胞可诱导形成不同分化方向和程度的类器官组织ꎬ更能真实地反映出不同人种㊁人体间对受试物毒性反应的差异ꎮ例如ꎬ皮肤类器官能够不仅能形成具有表皮㊁真皮和皮下脂质等全层皮肤ꎬ还包含毛囊细胞和汗腺样细胞等皮肤附属器ꎬ重构更完整的皮肤屏障功能ꎬ适用于化妆品原料的高通量毒性筛选[6-10]ꎬ如利用皮肤类器官对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化妆品原料墨角藻黄素的功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11]ꎮ或将纹身色素直接注射入类器官的真皮层ꎬ可导致细胞毒性和炎症因子升高ꎬ证明类器官模型在毒性测试中具有敏感性[12]ꎮ在目前众多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人体皮肤模型中ꎬ重组人表皮模型是技术上最成熟的模型之一ꎬ已被应用于皮肤刺激性和腐蚀性测试等ꎬ已经过实验室间验证并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ꎬOECD)收录于试验指南TG439和TG431中ꎬ填补了药品及化妆品领域动物替代方法的需求缺口ꎮ在皮肤芯片的应用方面ꎬ我国科研人员研发了1种具有致密皮肤屏障的表皮芯片模型ꎬ已完成对十多种常用化妆品原料的检测验证ꎬ器官芯片产生的数据结果与动物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ꎬ有望作为皮肤刺激性筛选的替代模型[13]ꎮ皮肤芯片还可用于防晒霜中常用纳米原料二氧化钛的安全性研究ꎬ研究结果显示由石英底座构建的皮肤芯片在模拟紫外线照射及纳米材料毒性研究中具有一定优势[14]ꎮ通过构建皮肤和肝脏㊁肾脏㊁肺等其他器官的级联系统ꎬ可对化妆品原料的局部和系统毒性及体内毒性代谢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ꎬ获得多种毒代动力学参数ꎬ甚至重现人体内代谢的首过效应特征等[15]ꎮ此外ꎬ口腔黏膜器官芯片还能够模拟人源口腔黏膜组织细胞的生长㊁重塑口腔微生物存在的微生态ꎬ为评价口腔清洁类产品的原料提供了更多的有效模型[16-17]ꎮ特别是当新技术㊁新工艺化妆品原料的评价中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时ꎬ器官芯片可为原料的局部或系统毒性评估提供更多有效的评价工具[18]ꎮ3.2㊀化妆品原料功效性评价㊀为了应对化妆品创新的未来趋势ꎬ国内外研究人员也在功效评价模型研发方面不断突破ꎬ尝试将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模型应用于化妆品原料的功效评价ꎮ化妆品原料能否穿透真皮层是评价其功效成分能否作用于局部和/或全身ꎬ以及安全性的重要因素ꎬ通常采用体外透皮吸收试验进行检测ꎮ科研人员曾采用不同脂溶性的受试物咖啡因㊁水杨酸和睾酮在皮肤芯片上进行了皮肤吸收试验ꎬ结果显示皮肤芯片模型的检测通量和结果重现性均优于传统的Franz扩散池法[19]ꎮ亦可通过皮肤芯片结合皮肤代谢转运的计算模型来评估受试物透皮吸收特性㊁扩散速率㊁在局部皮肤和人体其他器官分配蓄积的情况[20]ꎮ此外ꎬ文献中报道可通过皮肤芯片对辅酶Q10㊁姜黄素等化妆品原料的抗皱功效进行评价[21-22]ꎬ还可通过皮肤芯片模拟紫外线对皮肤细胞辐射ꎬ重现皮肤细胞老化的过程ꎬ并对新原料的抗皱功效进行评价筛选[23]ꎮ目前国内不仅已建立表皮㊁真皮和全皮模型ꎬ还通过构建黑色素皮肤芯片模型成功进行化妆品美白功效的评价[24]ꎮ此前多数器官芯片不适用于高通量筛选ꎬ而国内外科研团队均正在致力于开发的基于 器官芯片+AI 的原料快速筛选平台ꎬ鉴于AI在快速识别作用靶点和化合物毒性预测方面的良好表现和巨大潜力ꎬ该项 跨界技术 能够解放繁复的人工操作ꎬ提升试验效率和结果重现性ꎬ获得更接近人体的精准实验数据ꎬ从而提高人体试验的成功率ꎬ未来有望成为原料高通量筛选的有力工具ꎮ4㊀国内外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发展㊁技术标准和监管现状4.1㊀国际㊀国际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相关技术飞速发展ꎬ直到2022年国际首次采纳了赛诺菲提供的基于类器官芯片试验中获得的临床前药效数据ꎬ并获批美国FDA的IND申请ꎬ迎来该技术的里程碑ꎮ这一标志性事件让制药工业界认为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有望成为突破临床前药物开发限制的革新技术ꎬ掌握这一技术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药物研发的现有周期和技术规则ꎮ这也标志着现在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研发不是仅停留在科研层面ꎬ而是已经逐渐发展成熟ꎬ并开始为监管机构接受和认可ꎮ2022年6月ꎬ美国众议院通过的«2022年食品和药品修正案»(H.R.7667-FoodandDrugAmendmentsof2022)中ꎬ首次将器官芯片和微生理系统作为独立的药物非临床试验评估体系纳入法案ꎬ与细胞模型㊁计算机模型和动物模型等视为同等重要的研究手段ꎮ4.2㊀国内㊀我国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教授团队最初于21世纪前期开展了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细胞研究工作ꎬ初步构建了人肝微粒体芯片ꎬ并于2010年正式启动器官芯片的研究工作[4]ꎮ随后10年中ꎬ国内多家高校㊁科研院所和研发企业加入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研发中ꎮ2023年5月我国第一个结合了基于心脏芯片进行药效学筛选的数据获得的候选药物已获批进入临床试验ꎬ拟用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及其导致的心力衰竭ꎮ这一突破性进展也是我国器官芯片模型应用于新药研发中的里程碑ꎮ随后ꎬ又有多项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肿瘤类器官芯片进行临床前药效学筛选的创新生物药品[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㊁双特异性抗体等]成功获批IND申请ꎮ2020年ꎬ中国工程院将器官芯片评选为全球工程前沿技术ꎬ2021年初国家科技部将 基于类器官的恶性肿瘤疾病模型 列为 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首批重点专项ꎬ同年国家药品审评中心首次在发布的«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提到 3D细胞模型㊁类器官和微流体模型 ꎬ推荐其作为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中当缺乏合适动物模型时可采用的评价模型ꎮ国内类器官和器官芯片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ꎬ近两年我国逐渐开始发布或立项了部分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相关规范㊁团体标准或行业共识ꎮ2022年7月中国抗癌协会等联合发布了«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ꎬ同年由东南大学等多家单位牵头制定的国家推荐性标准 «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成功立项ꎬ以期促进药品㊁化妆品等皮肤相关应用场景的体外评价方法和工具的标准化ꎮ2023年8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等单位组织撰写的«人肝祖细胞类器官构建㊁质量控制与保藏操作指南»等3项团标正式发布ꎮ以上国标㊁团标的立项或发布ꎬ初步开启了国内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ꎬ为今后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ꎮ同时也凸显此类创新技术工具相关监管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ꎬ建立不同层级㊁互为补充的创新 两品一械 技术标准ꎬ稳步推进 两品一械 技术支撑体系建设ꎮ5㊀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化妆品监管科学研究及监管建议㊀㊀为了规范此类新技术新工具在化妆品及原料研发中的应用ꎬ结合我国化妆品法规和行业现状ꎬ提出了该技术在化妆品原料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中的监管建议ꎬ并阐述了其对化妆品监管科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ꎮ5.1㊀类器官及器官芯片应用于化妆品原料研发的监管建议5.1.1㊀集合多学科领域专家人才共同参与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㊀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研究是一门医㊁理㊁工新兴交叉学科ꎬ为保证相关技术标准的科学性㊁前沿性㊁实用性和普遍适用性ꎬ建议由监管部门和研发一线高校及科研单位为主导ꎬ集合企业㊁临床医生㊁行业协会㊁检验检测和委托研究机构(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ꎬCRO)的科学家等专业人才共同参与标准指南的制修订ꎬ遵循对各类技术来源的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准入标准公平一致㊁公开透明的原则ꎬ5.1.2㊀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模型通用的质量控制关注点㊀对于类器官模型在各类应用场景下的技术监管关注点包括且不限于:①类器官培养的生物支撑材料质量控制ꎬ如基质胶质量㊁批次等相关信息及证明文件ꎬ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等ꎻ②细胞/组织/器官类似物的来源和CoA(certificateofanalysisꎬ即分析证明)文件ꎬ与临床组织或剂量的换算当量(若有)ꎻ③需对表征类器官分化程度㊁结构及功能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进行试验验证ꎻ若建立屏障结构ꎬ需对表征结构致密性和功能完整性的参数进行试验验证ꎻ④开展不少于测试试验周期的长期稳定性试验ꎬ验证指标包括表征类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标志物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量或细胞水平分泌量等ꎻ⑤对于应用场景下为达到试验目的所选择的一系列试验方法㊁检测指标㊁质控设置和统计学方法的科学性㊁合理性㊁特异性ꎬ以及结果评价的决策树(如有)等ꎬ应进行分析说明ꎻ⑥类器官模型测试评价结果的验证ꎬ包括结果特异性㊁准确性㊁灵敏度和可重复性ꎬ以及方法学验证所选择的阴性/阳性对照物的相关信息等ꎮ对于器官芯片模型在各类应用场景下的技术监管关注点ꎬ除了类器官的①~⑥项以外ꎬ还包括且不限于:⑦器官芯片模型整体设计外观示意图及说明ꎬ包括共培养腔室和连接微通道的数量㊁液体容积ꎬ以及液流通过互相连通的不同腔室间的顺序等ꎻ⑧芯片材料的工作温度耐受性㊁材质透光性㊁密封无菌性㊁生物相容性㊁材料对溶液及不同受试物的吸附性等ꎻ⑨芯片内氧气㊁营养物质梯度ꎬ模型系统内的流体力学计算公式计算过程等ꎮ5.2㊀类器官及器官芯片应用于化妆品原料安全性评价的监管建议5.2.1㊀研究必要性㊀在国际化妆品监管合作组织(InternationalCooperationonCosmeticRegulationꎬIC ̄CR)提出的下一代风险评估(nextgenerationriskas ̄sessmentꎬNGRA)思路框架中ꎬ推荐采用3D模型㊁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模型等CIVMsꎬ结合计算机模拟预测[如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ꎬQSAR)模型㊁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 ̄logicallybasedpharmacokineticꎬPBPK)模型等]和高通量筛选工具ꎬ评估受试物人体内暴露的情况㊁代谢特征及潜在毒性作用机制等ꎬ有助于做出更加科学的风险监管决策和早期干预方案[25-26]ꎮ在未来的化妆品评估体系下ꎬ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有潜力用于原料的安全性评估㊁剂量-毒性效应关系和安全边际值的预测㊁毒性机制研究等[27-28]ꎮ5.2.2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原料安全性评价新模型工具的技术标准指南㊀一项新技术逐渐发展成熟ꎬ再到规范化和标准化ꎬ并形成技术标准或方法指南ꎬ最终被权威监管机构收录ꎮ具体需要结合本国国情和监管法规的要求ꎬ对模型稳定性进行表征ꎬ相关检测指标进行验证ꎬ并操作和检测技术进行标准化等ꎬ通过实验室间联合验证ꎬ最终将科研研究结果和验证试验数据转化为技术标准或方法指南ꎮ我国化妆品新原料在注册备案时ꎬ在毒理学终点的评估中认可使用动物替代方法ꎬ但对于使用替代方法的合规性做出了明确要求ꎬ如应采用整合测试和评估方法㊁方法选择的优先级等ꎮ5.2.3㊀针对创新模型工具的技术特点制定科学性㊁前沿性的技术标准指南㊀根据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以及欧盟SCCS㊁ICCR提出的当前和下一步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估框架等文件ꎬ并参考药品领域美国FDA预测毒理学路线图和EMA3Rs检测方法监管标准等文件ꎬ建议对于应用类器官和器官芯片进行安全性评价的要点ꎬ除了 5.1.2 项下质量控制通用关注点①~⑨以外ꎬ还需关注毒性靶器官的特异性标志物在基因/蛋白水平表达量㊁细胞水平分泌量的改变ꎬ以及组织器官病理学水平的改变ꎻ安全评估相关参数如NOAEL(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ꎬ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㊁受试物毒代动力学参数(若有)㊁局部(单一组织器官)暴露量㊁(芯片内)系统暴露量等对于最终结果分析评估的重要影响等ꎮ虽然目前仍有不少毒理学家对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模型替代临床前动物毒理学试验持有谨慎态度ꎬ也许距离器官芯片和微生理系统完全取代动物试验还有一段路要走ꎬ但从化妆品风险评估框架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看到ꎬ类器官和器官芯片似乎更有希望率先成为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估数据链中重要的一环ꎬ或作为弥补创新技术化妆品和新原料的安全及功效评价中数据缺口的有力工具ꎮ5.3㊀类器官及器官芯片应用于化妆品原料功效性评价的监管建议5.3.1㊀鼓励原料功效评价新技术工具创新性研究和多维度综合评价㊀化妆品及新原料的功效宣称也是我国化妆品监管的重点之一ꎬ化妆品在上市前应对其功效宣称进行科学的评价ꎬ新原料注册备案则要求提交 功能依据资料 ꎬ而保证化妆品及新原料功效宣称有效性的基础则是采用合适的评价模型和方法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㊁建立科学严谨的功效评价体系ꎮ在国家药监局公布的26种化妆品功效宣称中ꎬ抗皱㊁紧致功效等需要开展实验室或人体功效试验ꎬ试验方法一般采用体外试验和/或人体试验ꎬ体外测试中ꎬ除了生物化学法㊁细胞生物法ꎬ未来还可能用到3D皮肤模型㊁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等新模型方法ꎮ鼓励对化妆品原料功效开展人体和非人体的体内/外多维度综合评价ꎬ有效提升功效评价和相关宣称的科学合理性㊁合规性ꎮ5.3.2㊀积极申报并开展化妆品原料功效评价新技术工具的前瞻性㊁系统性课题研究和技术标准的制修订㊀我国化妆品及新原料的功效评价研究和监管起步相对较晚ꎬ相关方法和标准尚未完善ꎮ面对技术创新和品种多元化的趋势ꎬ当前的评价方法和模型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ꎬ驱动业界通过创新研究陆续转化推出多项功效评价的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ꎬ体现了对于功效评价 企业自律㊁行业监督㊁社会共治 的现代监管模式ꎬ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ꎮ与此同时ꎬ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ꎬ例如ꎬ对于一些前沿技术的应用ꎬ尚缺乏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指南ꎬ对一贯坚持的监管有效性和公平性均带来了一定的挑战ꎮ此外ꎬ创新化妆品和原料功效评价的另一难点是有时缺乏合适的体内㊁外模型ꎬ特别是针对祛斑美白㊁抗皱等特殊功效机理的㊁或可能被归属为具有较高活性的新原料ꎬ其功效评价和机制研究是否科学合理更关系到其安全使用量的界定和安全性评价的要求ꎬ避免功效宣称超出化妆品的定义范畴ꎮ在功效评价模型的研发中ꎬ企业也需根据我国法规和行业现状ꎬ提前做好规划和布局ꎬ使研发成果能够应用和转化ꎮ为解决以上问题ꎬ开展前瞻性㊁系统性的科研课题和监管科学研究都将有助于我国化妆品原料功效评价研究水平的提升ꎬ促进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监管科学工具ꎬ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ꎮ6㊀结语及展望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模型可以很好地弥补化妆品行业飞速发展与检测技术方法不足之间的缺口ꎬ未来在化妆品原料的研发㊁快速筛选㊁安全和功效性评价方面有良好发展前景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 中检院 )作为国家药监局直属的技术支撑单位ꎬ近年来多次与国内外高校㊁科研单位合作研究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相关技术及其在药品㊁化妆品领域的评价应用ꎮ2022年中检院主持并联合东南大学等多家机构ꎬ启动了 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基于化妆品和生物制品等产品检验的动物实验替代技术研究 ꎬ将构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国产3D皮肤模型ꎬ并通过微流控芯片动态培养ꎬ构建具有良好生物屏障功能的体外皮肤器官芯片㊁肝-皮肤双器官芯片等模型ꎬ为应用非动物测试数据开展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并形成体外系统性毒性整合评估策略ꎬ提供研究思路和新工具ꎬ有望实现与国际前沿技术同步甚至部分领先ꎮ同时作为监管部门ꎬ中检院也做好技术储备ꎬ根据市场环境和人民需求ꎬ时刻紧跟前沿技术发展趋势ꎬ及时发布配套技术法规文件ꎬ不断优化监管措施ꎬ以应对化妆品行业飞速发展对监管带来的挑战ꎮ参考文献:[1]㊀FILAIREEꎬNACHAT-KAPPESRꎬLAPORTECꎬetal.Alternativeinvitromodelsusedinthemainsafetytestsofcosmeticproductsandnewchallenges[J].IntJCosmetSciꎬ2022ꎬ44(6):604-613.[2]SAKALEMMEꎬDESIBIOMTꎬDACFꎬetal.Historicalevolutionofspheroidsandorganoidsꎬandpossibilitiesofuseinlifesciencesandmedicine[J].BiotechnolJꎬ2021ꎬ16(5):e2000463.。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2016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2016

三一文库()〔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2016〕*篇一:2016年最新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一、电子信息二、生物与新医药三、航空航天四、新材料五、高技术服务六、新能源与节能七、资源与环境八、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一、电子信息(一)软件1.基础软件服务器/客户端操作系统;通用及专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生命周期的开发、测试、运行、运维等支撑技术,以及各种接口软件和工具包/组、软件生成、软件封装、软件系统管理、软件定义网络、虚拟化软件、云服务等支撑技术;中间件软件开发技术等。

2.嵌入式软件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技术;嵌入式数据库管理技术;嵌入式网络技术;嵌入式软件平台技术;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构建技术;嵌入式支撑软件生成技术;嵌入式专用资源管理技术;嵌入式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设计技术;嵌入式设备间互联技术;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等。

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工程管理软件用于工程规划、工程管理/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等的软件工作平台或软件工具支撑技术;面向行业的产品数据分析和管理软件;基于计算机协同工作的辅助设计软件;快速成型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软件;专用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产品开发工具支撑技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相关软件;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执行制造系统(MES)技术等。

4.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中文、外文及少数民族文字的识别、处理、编码转换与翻译技术;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文字手写/语音应用技术;多语种应用支撑技术;字体设计与生成技术;字库管理技术;支撑古文字、少数民族文字研究的相关技术;支撑书法及绘画研究的相关技术;语言、音乐和电声信号的处理技术;支撑文物器物、文物建筑研究的相关技术;支撑文物基础资源的信息采集、转换、记录、保存的相关技术等。

5.图形和图像处理软件基于内容的图形图像检索及管理软件;基于海量图像数据的服务软件;多通道用户界面技术;静态图像、动态图像、视频图像及影视画面的处理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裸眼3D内容制作技术;3D图像处理技术;3D模型原创性鉴定技术;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虚拟现实与现实增强技术;复杂公式图表智能识别转换技术;位图矢量化技术和工程文件智能化分层管理技术;实现2D动画和3D动画的自主切换和交互技术等。

材料制备新技术

材料制备新技术

结构材料:耐磨部件(水轮机叶片、数控刀片) 结构材料:耐磨部件(水轮机叶片、数控刀片) 功能材料:光电子器件 功能材料: 信息存储介质 金属铋、锑等薄膜, 光全息存储 金属铋、锑等薄膜,
As-Se-Ge系、Te-As-Ge系薄膜 系 系薄膜
光盘存储材料
基质上涂覆铁系或钴系 磁光薄膜: 磁光薄膜:TbFe DyFe DyCo等。 等
制备技术: 制备技术:
机械粉碎法 蒸发凝聚法 溶胶—凝胶法 Sol-Gel法 凝胶法( 溶胶 凝胶法(Sol-Gel法) 气相反应法
材料成型与烧结
材料要获得最终的使用性能必须进行成型。 材料要获得最终的使用性能必须进行成型。 绝大多数材料要经过的主要加工工艺环节包括: 绝大多数材料要经过的主要加工工艺环节包括:
材 料 先 进 制 备 技 术
王 为 民
(wangwm@)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课程的主要内容
1、概述 2、粉末材料的加工和制备新技术 3、先进的成型 4、先进的烧结 5、燃烧合成技术 6、薄膜材料及制备技术
粉末材料及其加工和制备
粉末材料:绝大多数材料都以粉末状材料为原料。 粉末材料:绝大多数材料都以粉末状材料为原料。 粉末材料的特性很大地影响最终材料的性能。 粉末材料的特性很大地影响最终材料的性能。 纯度、粒度、形状 纯度、粒度、 陶瓷材料: 陶瓷材料: ZrO2, Al2O3, TiC, Si3N4, SiC, BN 金属基复合材料: Al—SiC, CuFe金属基复合材料: Al SiC, Cu-Al2O3, Fe-TiC 功能复合材料:磁性复合材料, 导电复合材料,摩擦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磁性复合材料, 导电复合材料,摩擦材料。 高分子复合材料: 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塑料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01 电子与信息0101 电子计算机010101 超级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010102 高档微型计算机(PC)、工作站、服务器010103 便携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及多媒体计算机010104 仿真机010105 工业控制机010106 网络计算机(NC)0102 计算机外部设备010201 新型存储设备010202 新型显示终端010203 新型打印终端010204 自动绘图仪010205 座标数字化仪010206 计算机板卡010207 智能化电源010208 自动扫描输入设备010209 其它新型计算机外围设备0103 信息处理设备010301 办公自动化设备与系统010302 自动排版设备与系统010303 激光照排设备与系统010304 图形、图像处理设备010305 文字、语音、图像识别设备010306 光电信息处理设备010307 印鉴、文字与图像鉴别系统010308 其它新型信息处理设备0104 计算机网络产品010401 网络服务器010402 网络终端设备010403 网络接口适配器010404 多协议通信适配器010405 网络检测设备010406 其他网络系统专用设备0105 计算机软件产品010501 系统软件010502 支持软件(中文平台软件、软件开发工具、工具类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010503 多媒体软件(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等)010504 事务管理软件(MIS系统、金融、商业、财务、税务、工商、办公自动化、教育管理等)010505 辅助类软件(CAD、CAM等)010506 仿真软件与控制软件010507 智能软件(专家系统、机器翻译系统等)010508 网络应用软件(INTERNET、INTRANET等)010509 安全与保密软件010510 系统集成软件010511 其他应用软件0106 微电子、电子元器件010601 混合集成电路010602 大规模集成电路010603 新型电真空器件010604 新型半导体器件010605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010606 片式电子元器件010607 敏感元件与传感器0107 光电子元器件及其产品010701 新型激光器010702 激光调制器010703 激光全息照相系统和光存储器010704 新型光电发光管、光电探测器010705 集成光学产品010706 平板显示器、大屏幕与高清晰度彩色显像管010707 微光、红外及热成像装置0108 广播电视设备010801 高清晰度数字彩色电视机、平板电视机与新型投影电视装置010802 新型有线电视系统设备010803 高性能卫星电视接收设备010804 图文电视系统设备010805 影视节目制作设备010806 全固态数字电视发射设备010807 数字音频广播发射设备010808 数字音响设备010809 摄录一体机010810 数字机、录音设备010811 光盘及光盘机010812 大屏幕彩色显示系统0109 通信设备010901 高性能数字程控交换机010902 计算机通信及数据传输设备010903 数字移动通信设备010904 数字卫星通信设备010905 数字微波通信设备010906 高次群光纤通信设备010907 通信雷达设备010908 高性能传真机、无绳电话机、电子信箱010909 多媒体通信终端010910 无线与有线混合网通讯设备010911 综合业务数字网通讯设备010912 网络系统互联及集成技术产品010913 网络数据安全技术产品010914 网管技术产品02 生物、医药技术0201 农林牧渔020101 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及其他高新技术培育的优良农林牧渔新品种020102 新型兽用疫苗020103 新型农用基因工程产品020104 新型农用检测、诊断试剂020105 新型农作物生长及病虫害防治产品020106 新型兽用、水产品用生长及病虫害防治产品020107 新型高效生物饲料及添加剂0202 医药卫生020201 基因工程药物020202 基因工程疫苗及新型疫苗020203 单克隆抗体偶合类药物020204 医用单抗诊断试剂与试剂盒020205 酶诊断试剂及酶用试剂盒020206 DNA探针与基因诊断制剂020207 活性蛋白与多肽020208 医用药用酶020209 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氨基酸、抗生素等) 020210 药用动植物细胞工程产品020211 各类新型小分子药物020212 新型化学合成、半合成药物020213 采用现代制药技术制取新型中药及制剂020214 新型生物保健产品020215 海洋生物制取的药物和有用物质0203 轻工食品020301 新型、高效工业用酶制剂020302 发酵法生产氨基酸020303 新型有机酸020304 微生物多糖及糖酯020305 天然色素及高档香精香料020306 新型、高档食品添加剂020307 新型活性微生物及制品020308 淀粉糖及其衍生物0204 其它生物技术产品020401 生物化工新产品020402 环境治理用生物技术及制品020403 高效分离纯化介质020404 生物技术研究用新型试剂020405 生物技术提取稀有矿物质020406 标准实验动物020407 新型生物、医药培养、制取设备03 新材料0301 金属材料030101 高纯金属材料030102 超细金属材料030103 新型金属箔材及异型材030104 非晶、微晶合金030105 形状记忆合金030106 大直径半导体030107 新型电子材料030108 超导材料030109 储能材料030110 磁性材料030111 稀有金属及稀土材料030112 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030113 金属纤维及微孔材料030114 触媒材料030115 表面改性金属材料030116 生物医学用金属材料030117 贵金属材料030118 特种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0302 无机非金属材料030201 高纯超细陶瓷粉体材料030202 无机电子材料030203 高性能功能陶瓷、结构陶瓷030204 高性能陶瓷纤维、玻璃纤维030205 生物医学用无机非金属材料030206 金刚石薄膜030207 超硬玻璃030208 人工晶体030209 特种玻璃030210 光学纤维030211 特种石墨制品030212 特种密封、摩擦材料030213 新型建筑材料030214 特种涂料、填料030215 高效过滤材料030216 高性能绝缘、隔热材料0303 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制品030301 新型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030302 功能高分子材料030303 有机硅及氟系材料030304 特种合成纤维030305 特种橡胶及密封阻尼材料030306 液晶材料030307 染整、造纸、皮革、石化、日化用精细化工产品030308 有机涂料和胶粘剂030309 医药、兽药、农药中间体及产品030310 有机分离膜030311 生物医学用高分子材料030312 有机光电子材料030313 改性高分子材料0304 复合材料030401 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制品030402 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制品030403 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制品030404 复合材料用增强剂04 光机电一体化0401 先进制造技术设备040101 工业机器人产品040102 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应开发产品040103 变频调整装置、伺服控制系统及中高档数控系统040104 新型数显装置040105 高性能数控机床、加工中心040106 精密成型加工技术产品040107 高性能材料表面处理及改性设备040108 新型的激光加工设备0402 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040201 机电一体化的纺织、塑料、印刷、包装、烟草、食品等轻工机械设备040202 机电一体化的工程、矿山、冶金等机械设备040203 新型的电力、石油、化工设备040204 特种运输车、新型船舶等先进交通运输设备040205 高档家电产品040206 高性能汽车电子装置及汽车关键零部件040207 先进的扫描成像系统0403 机电基础件040301 高性能的机械基础件040302 新型低压、高压电器、新型大功率电源040303 精密模具及新型量具、刃具040304 新型专用泵、阀0404 仪器仪表040401 新型工业自动化仪表040402 高性能分析仪器和信号记录仪器040403 新型测量、计量仪器040404 新型试验机与模拟仪器040405 高精度新型传感器040406 先进摄影器材及缩放系统0405 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040501 中高档可编程序控制器040502 集散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040503 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040504 电力调度与管理自动化系统040505 防火、防爆报警探测器及控制系统040506 防盗报警探测器及控制系统040507 交通运输自动化监测与管理系统040508 新型电视监控系统040509 其它智能化控制器0406 医疗器械040601 射线、超声、红外、热成像、核磁共振等成像诊断设备040602 医用生物化学检测及分析仪器040603 生物电信号检测及临床监护设备040604 射线、超声、激光、电磁波等治疗装置040605 新型中医诊断与治疗仪器040606 其它高技术医疗器械05 新能源、高效节能0501 新能源050101 太阳能高效集热器及发电设备050102 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050103 大中型风力发电机050104 液化燃气的存储新型装置050105 新型制氢和贮氢装置050106 新型高能蓄电池050107 地热、海洋能的应用装置050108 其它新型高效发电设备0502 高效节能050201 高效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的大、中容量工业锅炉050202 新型流化床工业锅炉050203 工业窑炉的新型燃烧装置050204 新型余热回收装置050205 高效蒸汽管网设备050206 新型节能风机、水泵、油泵050207 新型高效压缩机050208 节能型空气分离设备050209 节能型空调器、冷藏柜、高效制冷机050210 新型高效电机调速装置050211 逆变式电焊机050212 新型高精度可控气氛炉050213 高功率和超高功率大吨位电弧炉050214 低损耗电力变压器050215 照明电子节能产品050216 新型节能型内燃机050217 新型节水设备050218 节能计量仪器仪表与自控装置06 环境保护0601 大气污染防治设备060101 高效能、多功能(除尘、脱硫、脱氮、防爆)除尘器、高效烟道气脱硫及二氧化硫处理回收装置060102 新型工业废气净化回收装置060103 汽车排气净化装置0602 水体污染防治设备060201 城市污水处理设备060202 工业废弃物处理、净化及循环利用设备0603 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060301 固体废弃物分离、分选和处理设备060302 危险废弃物的安全处理设备060303 城市垃圾的运输和处理设备0604 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污染防治设备0605 环保监测仪器060501 环境大气和气体污染源监测仪器060502 环境水质和污染源水质监测仪器060503 固体废弃物监测仪器060504 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放射线监测仪器07 航空航天0701 航空器070101 客机、运输机070102 直升飞机070103 轻型、超轻型飞机070104 无机械推进器的航空器(包括滑翔机) 0702 航空机械设备及地面装置070201 航空发动机070202 机上导航设备070203 机上控制设备070204 地面导航设备070205 地面飞行训练装置070206 航空仪表070207 生命保障系统0703 运载火箭070301 运载火箭产品070302 运载火箭结构系统及产品070303 运载火箭动力装置、动力系统及产品070304 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及产品070305 运载火箭能源系统070306 运载火箭测试设备、试验设备070307 地面测控与接收设备070308 发射与控制设备0704 应用卫星070401 各类应用卫星070402 应用卫星结构系统及产品070403 应用卫星动力装置、动力系统及产品070404 应用卫星控制系统及产品070405 应用卫星能源系统及产品070406 应用卫星温控系统及产品070407 应用卫星测试设备、试验设备070408 应用卫星地面测控与接收设备070409 卫星探测系统070410 卫星云图接收设备070411 GPS卫星导航仪070412 遥感设备070413 遥感图像产品0705 探测火箭及其发射装置0706 其他航空航天产品 070601 热气球070602 充气飞艇070603 港口雷达070604 测风雷达08 地球、空间及海洋工程0801 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080101 找油、找矿设备080102 微生物选矿设备080103 贵重金属勘探设备080104 地下水、热和其他能源、资源勘探设备0802 固体地球观测设备080201 物化探新仪器080202 地震波、电磁波层析成象设备0803 大气海洋观测实验仪器080301 大气遥感、水声遥测仪器080302 新型海洋大气传感器0804 空间环境要素探测设备0805 大型工程、海底设施基础稳定性勘探监测设备080501 工程地球物理勘探设备080502 海底设备防腐设备080503 边坡稳定性监测设备09 核应用技术0901 核辐射产品090101 放射源及生产装置090102 中子、电子及辐照装置090103 核防护材料及装置090104 离子源090105 核辐照改性产品0902 同位素及应用产品090201 同位素产品及制品090202 同位素分离装置090203 同位素检测装置090204 同位素生产装置090205 同位素标记药物(化合物)0904 核物理、核化学实验仪器及设备090401 各类型加速器(含高压倍加器)090402 各类型谱仪(含多道系统)090403 超铀元素提取设备0905 核电子产品090501 离子及射线检测、分析仪器090502 地质勘察及探矿核仪器(含测井核仪器) 090503 国土资源普查(含地下水探测)核仪器090504 其他核仪器090505 核探测元器件0906 核反应堆及其配套产品090601 重水试验反应堆及配套产品090602 微型核反应堆及配套产品090603 脉冲反应堆及配套产品090604 其它试验反应堆及配套产品0907 核能及配套产品090701 压水堆核电站及配套产品090702 低温供电、供热堆核电站及配套产品090703 高温气冷堆及配套产品090704 快中子增殖堆及配套产品090705 受控核聚变装置及配套产品090706 船用动力堆及配套产品090707 空间核反应堆090708 核电池.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_质谱法内标元素选择的研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_质谱法内标元素选择的研究

第32卷第1期2016年2月中国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Vol.32No.1Feb.201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内标元素选择的研究赵小学1,赵宗生1,陈纯2,张霖琳3,宋娟娥41.济源市重金属监测与污染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济源4590002.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河南郑州450004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4.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北京100102摘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测定土壤标样中不同质量段的Cr 、Cd 、Pb 元素,借以研究内标元素选择对测定值的影响。

结果表明:选择内标元素,首要考虑因素是样品中不含该元素,而非质量数或第一电离能与待测元素接近;选择样品中含有成分作为内标元素时,对低浓度含量的元素影响更大;单一内标元素即可校正基体效应,实现对低、中、高质量段的多元素同时测定。

对地质标样和未知样品,分别推荐了内标元素和选择内标元素的方法。

关键词:ICP-MS ;土壤;内标元素;铑中图分类号:X83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6002(2016)01-0084-04Study on Selection of Internal Standard Element of ICP-MSZHAO Xiaoxue 1,ZHANG Zongsheng 1,CHEN Chun 2,ZHANG Linlin 3,SONG Juane 41.Jiyuan City Key Laboratory of Heavy-mental Monitoring and Pollution Control ,Jiyuan 459000,China 2.Henan Provinc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 ,Zhengzhou 450004,China3.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 ,Beijing 100012,China4.Agilent Technologies (China )Inc ,Beijing 100102,ChinaAbstract :Element Cr ,Cd ,Pb of different mass quality section was determined by ICP-MS ,which was aim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standard element to measured values.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d as follows :the primary consideration of the internal standard element was element which wasn't contained in the samples ,and not close to the mass quality and the first ionization energy between the internal standard element and element to be analyzed ;the impact on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elements was greater if choosing element contained in samples as the internal standard element ;the matrix effect and the different mass quality elements were able to be corrected and determined separately with single internal standard element.To geological standard samples and unknown samples ,the internal standard elements and the selecting its method were respectively recommended.Key words :ICP-MS ;soils ;internal standard element ;rhodium收稿日期:2014-12-31;修订日期:2015-03-29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1YQ060100);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02174)作者简介:赵小学(1981-),男,河南济源人,硕士,工程师。

山东省滨州市十二校联考2025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滨州市十二校联考2025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滨州市十二校联考2025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A.A B.B C.C D.D2、NaCN(氰化钠)有毒,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可用于化学合成、电镀、冶金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CN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和极性键B.NaCN 中碳元素显+4 价C.NaCN 与过量过氧化氢反应时有NH3生成,在该反应中,NH3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D.实验室配制NaCN 溶液时,先将NaCN 固体溶解在较浓的NaOH 溶液中,再加水稀释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pH=l的溶液中:Ba2+、Fe3+、Cl-、SCN-B.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Ca2+、K+、HCO3-、CO32-C.-+c(OH)c(H)=10-12的溶液中:NH4+、Cu2+、NO3-、SO42-D.由水电离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Na+、Al3+、Cl-、NO3-4、CO(g)和H2O(g)以1 : 2体积比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实验数据分析,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实验A中,在0~10min内,以v(H2)表示的反应速率大于0.013mol(L·min)-1C.从生产效益分析,C组实验的条件最佳D.比较实验B、C,说明C实验使用了更高效的催化剂5、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

有研工研院研制的可提取99.999%以上高纯氦气的氢氦分离装置投入运行

有研工研院研制的可提取99.999%以上高纯氦气的氢氦分离装置投入运行

有研工研院研制的可提取99.999%以上高纯氦气的氢氦分离
装置投入运行
佚名
【期刊名称】《膜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24(44)1
【摘要】近日,由中国有研集团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氢氦分离提纯装置成功应用于山西吕梁天然气闪蒸气(BOG,Boil off Gas)提氦项目,经历长时间、低温环境运行考核,成功产出99.999%以上纯度的高纯氦气,标志着国内氦气提取领域获得重大技术突破.目前,从天然气中提取氦气是其唯一的工业化来源.
【总页数】1页(P122-1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超流氦气液相分离器实验装置研制
2.采用钯分离技术测定高纯氦,氖中痕量氢
3.空气分离装置提取粗氖氦稀有气体研究
4.聚变堆包层氚提取系统氦氢分离工艺研究进展
5.一种氢氦混合气体分离与回收装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N CHIA SERN
3.
CHAN CHIA SERN
4.
CHAN CHIA SERN
5.
CHAN CHIA SERN
6.
CHAN CHIA SERN
• License From Dr. CHAN
Description
1. 软等离子体清洁技术Soft Plasma Cleaning (SPC)
• • • • • 置备行业领先的等离子体智能控制技术 有效消除离子轰击 更多的中性基团参与反应 快速处理,耗能少、温升小 可从廉价安全绿色的气/液/固体中提取制备所需元素
应用领域

表面损伤重建 低损伤-纳米形貌“黑硅”合成 硅太阳能电池快速高效钝化 高掺杂浓度纳米薄膜材料 等离子体沉积、刻蚀和离子注入 无SiH4/NH3沉积太阳能电池减反氮化硅薄膜
COMPANY CONFIDENTIAL
22
大气等离子体清洗机产品简介
• 离线 Probe Card 清洗机
COMPANY CONFIDENTIAL
23
大气等离子体清洗机产品简介
• 离线 Test Socket 清洗机
COMPANY CONFIDENTIAL
24
大气等离子体清洗机产品简介
• 便携式手持清洗机
等离子体无处不在
半导体 芯片
太阳能电池
表面处理
空气/水 净化
器件、装置 清洁
太空电推进
等离子体电视
3D打印
联合研发实验室 (PIL/PSAC/NTU)

• • 誉为新加坡“No.1”等离子体研发中心 与南洋理工大学紧密科研合作

联合实验室总面积超过1000m2
到访过实验室的诺贝尔奖得主
发展记录
受国际认可的 • 首次应用Non-Maxwellian 等离子体诊断与控制技术 • 首家专门研究大气微等离子体清洁技术 • 首创等离子体原子化技术
Element O Ni Cu Sn
Weight% 7.96 19.93 45.05 27.06
Element O Ni Cu Sn
Weight% 4.15 27.54 68.32 0
COMPANY CONFIDENTIAL
IP
US PRV Patent No10201500483V. Jan 2015.
Inventor
CHAN CHIA SERN
COMPANY CONFIDENTIAL
10
产业化项目1-大气等离子体表面微清洗技术
大气等离子体清洗机
• • • • •
大气压等离子体 一步移除灰尘、有机污染物和金属污染物 非破坏性工艺 清洗速率快 操作安全 (简单培训、无需专业执照)
研发团队
首席研究员 PSAC/NTU
• 新加坡第一家等离子体研究中心 • 拥有超过10项技术专利 • 在研科研经费超过200万新币 • 发明并成功产品化用于半导体清洁的新型 等离子体技术 • 获得150万美元初始投资 • 受邀参加2015年台北半导体国际展览会 • 拥有紧密合作工业界客户群
创始人/技术总监
30
对比超声清洗 (EDX污染物残留测试)
测试区域 EDX 图谱
Al% = 0%
等离子机清洗
超声强碱清洗
Al% = 0.3%
COMPANY CONFIDENTIAL
31
Test Socket’s Pins (电子显微镜)
COMPANY CONFIDENTIAL
32
Test Socket’s Pins (电子显微镜)
应用领域

绿色、快速不锈钢表面氮化
COMPANY CONFIDENTIAL
13
产业化项目 4-等离子体诊断控制及材料性能原位分析 Plasma Reader
• • • • 监控所有等离子体基团 全方位等离子体诊断 原位纳米特性分析计算推演 允许客户化定制
应用领域:

等离子体真空室特性表征 实验配方和真空室特征匹配性分析 早期缺陷探测及矫正 过程终点分析 及 失效分析 真空室中原位分析材料纳米特性
• 通过与业界相关 机构合作、协作, 对有应用前景的 技术进行重点攻 关,开发产品
当前概况:
• 已累计超过 200万新币研发经费投入
• • •
7 项重要技术与国际专利 5 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1 个合资公司成立
COMPANY CONFIDENTIAL
1. 2. 3. 4. 5.
大气等离子体表面微清洗技术 太阳能电池等离子体绿色制造工艺 等离子体表面硬化、氮化技术 等离子体诊断控制及材料性能原位分析 等离子体环境处理
COMPANY CONFIDENTIAL
18
附录 A
产业化项目 1
大气等离子体表面微清洗技术
COMPANY CONFIDENTIAL
19
大气等离子体清洗机项目背景
• 使用高浓度高腐蚀性化学溶液 • 表面涂层易破坏
• 清洁全过程达数小时
非破坏清洁
人工刷洗
超声化学清洗
等离子体清洁
• 损伤表面涂层 • 引入其他污染物 • 清洁效率低
• Wirebonders’ Wedges • Probe Cards’ Pins • Test Sockets’ Pins
COMPANY CONFIDENTIAL
27
Wirebonders’ Wedge (光学显微镜)
仅清洗一半区域
COMPANY CONFIDENTIAL
28
Wirebonders’ Wedge (EDX污染物残留测试) 仅清洗一半区域
应用领域


半导体测试、封装装置清洁 1. Wirebonders’ Wedges 2. Probe Cards’ Pins 3. Test Sockets’ Pins 其他非电子行业器件清洗
COMPANY CONFIDENTIAL
11
产业化项目 2-太阳能电池等离子体制造工艺 绿色等离子体原子化机

组织学术研讨会

出版专著

组织等离子体会议
7
COMPANY CONFIDENTIAL
7
双创营运模式
等离子体创新应用实验室

创新型高成长企业 以上市为目标
探索性、有潜力应用项目开发
拓展开发 • 研究、开拓、开 发新型等离子体 应用的“蓝海市 场” 重点研发项目
技术、专利或产品销售所得利润
合资、合作公司 • 组建科技公司快 速进入市场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IL
当前概况
COMPANY CONFIDENTIAL 9
7项重要技术与国际专利
• License From NTU
Description
1. 基于等离子体参数推演纳米性能的分析方法和技术Analysis of nanoscale properties from the plasma parameters
轻化 & 大面积等离子体
清洗后表面涂层无损伤 低离子轰击
系统控制单元 气体输入输出单元
等离子体产生单元
可调温度范围(25-200oC)
等离子体发生器 PCC Beam
使用绿色气体等离子体原子化
COMPANY CONFIDENTIAL
21
大气等离子体清洗机产品简介
• 离线 Bonders’ Wedges 清洗机
COMPANY CONFIDENTIAL
• 28 年等离子体/射频开发经验 • 10 项专利、原创技术 • 60 多次邀请报告 • 200 多篇学术论文 • 2500 多次引用 • 组织10次等离子体国际会议
4
马来西亚
国内
国内
首席研究员/顾问
资深研究员
教授
PIL
研发团队
COMPANY CONFIDENTIAL 5
COMPANY CONFIDENTIAL 12
产业化项目 3-等离子体表面表面硬化、氮化技术 等离子体原子氮化机
• • • • • • 快速处理过程(> 0.6 μm/min) 低温低热消耗 (< 350 oC) 硬度显著提高(> 2000 HV) 耐腐蚀提高(> 20%) 不需要后续处理 置备行业领先的等离子体智能控制技术 (实时监控、终点探测)
COMPANY CONFIDENTIAL
14
产业化项目 5-等离子体环境处理 等离子体气体净化器
• • • • • 一步移除细菌, VOC, PM10/2.5, NOx, SOx 等. 接近100%净化效率 产品尺寸小 处理产额高 可控性、适应性强
应用领域:

异味移除 排放气体净化 臭氧产生
INNOVO/PIL
Dr. CHAN (CEO)
技术总顾问 TECHXCEL/NTU
• 南洋理工大学直属科技孵化产业转化中心 • 带领多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COMPANY CONFIDENTIAL 6
研发团队
• 徐禄祥 (南洋理工大学资深研究人员) • 徐淑岩 (南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
南洋理工大学自然科学科学教育系终身教授 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常务委员 新加坡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COMPANY CONFIDENTIAL
15
成立的合资公司 (1家) • Joint Venture
• SPC 技术提供者 • 高质量客户和运行 资金提供者
软等离子体清洁技术解决方案 (半导体工业)
Wirebonders
Probe Cards
Test Sockets
Mold/Dies
Lead Frame
IP
Copyright (Aug 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