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所得税法律制度
2020年新《经济法基础》 第8章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四)税前扣除项目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
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 所得额时扣除。
1.税前扣除的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确定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与征税对象
(三)非居民企业与征税对象 1.非居民企业的标准 (1)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
构、场所 (2)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
内所得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与征税对象
2.非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 (1)设立机构、场所,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
分,准予扣除。(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 费、供暖费、防暑降温费、困难补助等。)
(3)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按照企业分得产品 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收入额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
(4)非货币性交易,以及将货物、劳务用于捐赠、偿 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等,视同销售货物、 转让财产或提供劳务。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三)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1.不征税收入 (1)财政拨款 (2)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3)其他不征税收入 包括“国有资产无偿划入”和“社保基金投资收益”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与征税对象
2.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 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其他组织。
注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 义务人。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与征税对象 (二)居民企业与征税对象 1.居民企业的标准 (1)在中国境内成立 (2)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 境内 2.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 境内所得+境外所得
税收法律制度PPT课件
内容
包括税务登记、税款缴纳、 税务审计、反避税等。
国际税收合作与竞争
定义
国际税收合作与竞争是指在处理跨国税收事务中, 各国税务机关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形式
包括情报交换、税收征管互助、反避税合作等。
ABCD
目的
通过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国避税和税收欺 诈行为,维护公平的税收秩序。
挑战
需要解决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和协调不同国家 的利益诉求。
纳税义务人或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依法向 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 出裁决。
税务行政赔偿
纳税义务人或扣缴义务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过程中,如果因税 务机关违法行使职权而遭受财产损失,可以依法申请行政赔偿。
税务争议解决机制
协商解决
纳税义务人或扣缴义务人与税务 机关发生争议时,可以首先通过 协商方式解决争议,达成一致意
通过消除税收障碍,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 贸易发展。
类型
主要有双边和多边税收协定。
内容
包括税收管辖权、税收抵免、避免双重征 税等条款。
跨国公司税收管理
01
02
03
定义
跨国公司税收管理是指对 跨国公司经营活动中的税 收进行征收、管理和监督 的行为。
特点
涉及多个国家的税收法律 制度,需要协调各国税务 机关的利益和管辖权。
04 税收法律责任与救济
税收法律责任
纳税义务人未按规定缴纳税款的法律责任
根据税收法律法规,纳税义务人未按规定缴纳税款,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 于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等。
税务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责任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练习题库
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根底〔答案解析〕打印本页一、单项选择题。
1.在税制要素中,能表达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截了当关系到国家财政收进的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的是〔〕。
A.征税人B.纳税人C.征税对象D.税率【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税率的上下直截了当表达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截了当关系到国家财政收进的多少和那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要素。
2.税收行政法规是由〔〕审议通过的。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有税务总局【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税收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
税收法律在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议案的形式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工作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3.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是〔〕。
A.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B.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C.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D.税收法律关系的标的【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B4.以下各项中,属于有权指定贯彻执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制度,制定税收征收治理的具体规定的部门是〔〕。
A.工商行政治理局B.国家税务总局C.财政部D.房地产治理局【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见教材p2515.我国的营业税中规定了起征点,营业额到达或者超过起征点的照章全额计算纳税,营业额低于起征点那么免予征收营业税,这种减免税方式称为〔〕,属于〔〕。
A.免征额税基式减免B.起征点税额式减免C.工程扣除税额式减免D.起征点税基式减免【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我国的减免税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
其中税基式减免中包括起征点、免征额、工程扣除和跨期结转。
其中的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到达规定的起征点的不征税;到达或者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6.我国土地增值税采取的税率形式属于〔〕。
A.比例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C.超率累进税率D.全额累进税率【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税率采取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形式。
第八章 税法
(八)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指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申 报缴纳税款的地点。
(九)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是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予纳税人 和征税对象的各种优待的总称。
减免、免税、退税、再投资抵免、加速折旧、亏损 弥补、延期纳税
(十)违章处理 违章处理是对有违反税法行为的纳税人 采取的惩罚措施。 违法行为:欠税、偷税、骗税、抗税 限期缴纳、加收滞纳金、或罚款
(二)增值税法的基本内容
1.纳税人
纳税人为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 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 个人。增值税的纳税人可以分为一般纳税人 和小规模纳税人。 2.征税范围
现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包括:销售或者 进口的货物,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3.税率
我国增值税的税率可以分为三个基本
档次,分别是:(1)基本税率是17%。
关系;另一类是征税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
系。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构成税法所必须的基本要 件,它是规范纳税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具 体表现。
(一)税法主体
税法主体是指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 担义务的当事人,主要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
(二)征税客体
征税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一般包括商 品、所得、财产等。
1,005
5
6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0
35
2,75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适用)
级
数
税收法律制度
②包括:进出口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增值税、消费税、船舶吨税。
(需要记忆)
【多选题】下列属于工商税类的有(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关税
【答案】ABC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流转税类的有(
A.增值税
B.消费税
C.房产税
【答案】AB
)。 D.印花税
$
概述
(三)按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 1.中央税。中央立法、收入划归中央、中央政府征管。 关税,消费税,海关代征增值税与消费税, 铁道部、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与城建税等。
2.地方税。中央统一立法或授权立法、收入划归地方、地方政府征管。 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建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
3.中央地方共享税。由中央、地方政府按一定的比例分享税收收入。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
$
概述
(四)按计税标准不同分:
1.从价税——价格或价值。
$
概述
一、税收: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根据法律法规,无偿取得财政收 入的一种分配方式。
二、作用: 1.组织财政收入。 3.维护国家政权。
2.调控经济运行。 4.保证国家利益。
三、特征: 1.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和政令,强制征收。 2.无偿性——国家不付代价,不直接偿还。税收三性的核心。 3.固定性——征税的范围、标准、方法预先规定,有稳定的适用期。
8.纳税期限: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按期、按次。
$
概述
9.纳税地点:机构所在地、经济活动发生地、财产所在地、报关地 。
10.减免税: 概念——少征部分;全部免征。 目的——鼓励和照顾,税收优惠。
《所得税法律制度》word版
所得税法律制度本章内容结构和重点内容: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税率、计税依据、应纳税额计算掌握收入项目、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项目、准予扣除和不得扣除项目。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征收范围、计税依据、应纳税额计算本章课程讲解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一、纳税人、征收范围1.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提示1】包括内、外资企业和组织;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适用个人所得税)。
【提示2】以企业法人为单位,法人下设的分支机构、营业机构不是纳税人。
【提示3】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划分标准二选一:注册地、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
A.股份有限公司B.合伙企业C.联营企业D.出版社【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根据规定,合伙企业缴纳的是个人所得税,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的有( )。
A.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B.非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C.非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D.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答案】ABD 【解析】居民企业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一般只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2.扣缴义务人——针对非居民企业(1)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然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
税款由扣缴义务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时,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
(2)对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取得工程作业和劳务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税务机关可以指定工程价款或者劳务费的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
企业2008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 )万元。
A.1.5B.2.25C.3D.3.7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企业所得税税率和亏损弥补的规定。
所得税法律制度
所得税法律制度简介所得税是国家对居民个人和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征收的税种。
所得税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对所得税征收与管理的法律规范体系,其制度设计具有重要的财政和社会意义,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得税法的法源所得税法律制度的法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
宪法规定了税收的法律根据,税收征收涉及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法律是所得税的基本立法依据,包括所得税法、增值税法等相关税法;行政法规则是对法律的具体细化和规范,例如所得税实施条例、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等;最后,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税法问题的解释和规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得税的征税主体和对象所得税的征税主体和对象包括居民个人和企业。
对于居民个人,收入来源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所得、利息、股息、股本利得、转让财产所得等。
对于企业,收入来源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利息、股息、土地出让收入、财产转让所得等。
所得税的对象分类和税率根据所得税法律制度,对于不同类别的所得,征税的对象和税率有所区别。
在居民个人方面,所得税根据收入来源可以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对外承包工程、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涉及不同的税率标准。
对于企业所得,也有不同等级的税率适用,包括一般企业所得税、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等税率优惠政策。
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是指国家通过纳税人主体对居民个人和企业依法征收所得税的全过程管理。
在所得税法律制度中,对于所得的计算、申报、缴纳、抵扣、退还等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纳税人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履行所得税的各项义务,如不按时缴纳税款或者不按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所得税法的完善与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纳税人对税收法规的需求,所得税法律制度也不断完善和发展。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公平。
中国税制-第八章---个人所得税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作家陈某2009年8月初在杂志上发表一篇小说,取得稿酬3500元,自8月15日起又将该小说在晚报上连载20天,每天稿酬300元。
陈某当月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A.420元B.924元C.929.6元D.1050元2.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是 ( )。
A.劳动分红 B.误餐补助 C. 独生子女补贴 D. 差旅费津贴3.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所得,应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是()。
A.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收入B.离退休人员除按规定领取离退休工资或养老金外,另从原任单位取得的各类补贴C.军人复员费D.救济金4.张某出租自有居住用房,2009年取得出租收入共120000元(每月10000元),相关税费共9000元(每月750元),没有发生相关修缮费用。
计算此项业务张某应缴的个人所得税为()。
A.7770 B.8880 C.17760 D.218405. 个人因从事彩票代销业务而取得的所得,应按()计征个人所得税。
A.工资、薪金所得 B.承包、转包所得C.劳务报酬所得 D.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6.甲某2008年5月无偿受赠位于市区的价值80万元的商业用房,2009年3月以90万元的价格出售。
契税税率是3%,营业税税率是5%,城建税税率是7%,教育费附加率是3%,不考虑土地增值税和印花税。
此项业务甲某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
A.0.53 B.8.42 C.8.27 D.16.537.公民陈某2009年1月工资取得4000元,年终奖6000元,则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为()。
A.475元B.300元C.505元D.550元8. 公民陈某2009年1月工资取得1700元,年终奖6000元,则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为()。
A.285元B.420元C.505元D.550元9.王先生开办了一家副食品加工店,为个人独资企业。
第八章 税收制度
3.在税率上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用 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税率上,根据不同 的应税所得分别实行累进税率和比例税 率两种形式。对工资薪金所得、承包承 租经营所得和个体工商户所得实行超额 累进税率,对其他所得实行比例税率, 从而实现了对个人收入差距的合理调节。
4.在申报缴纳上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代 缴两种方法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申报缴纳的方 式上,对纳税人应纳税额分别采取由支 付单位代扣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两种 方法。
(三)法人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之间的协调模 式 根据世界各国法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所 产生的经济重叠程度、处置办法的不同,可将 法人所得税分为三类:古典制、归属制、分率 制或称双率制。 1.古典制 古典制是指法人所取得的所有利润都要缴纳法 人所得税,其支付的股息不能扣除;股东取得 的股息所得必须作为投资所得再缴纳个人所得 税。古典制实际上意味着对法人分配的利润 (股息)存在经济性的双重课税问题。
1.以公民为纳税人标准 行使公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会将本国公民确 定为纳税义务人。按照这种标准确定纳税人的 关键,是公民资格的认定。公民是与国籍密切 相关的概念,公民身份的确定必须以取得国籍 为前提条件。 自然人取得国籍的情况比较复杂,通常分为以 下两种情况:一是根据出生情况确定国籍,具 体包括按照父母国籍的血统或出生地确定两种 原则;二是转来国籍或继有国籍,包括由于婚 姻、收入、入赘等原因取得的国籍等。
所得税也存在某些缺陷: 一是所得税的开征及其财源受到企业利 润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 二是所得税的累进课税方法会在一定程 度上压抑纳税人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的 发挥。 三是计征管理比较复杂,需要较高的税 务管理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往 往存在困难。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
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基础本章基本结构框架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分值均为1分,属于绝对的弱势群体。
2002年教材对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范围进行了较大调整,值得考生特别注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税种的分类、税制要素。
流转税(第9章)本按课税对象分类所得税(第10章)章1、税种的分类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第11章)主按管理和使用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要课税对象、税目内2、税制要素税率(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容起征点、免征额(注意二者的区别)本章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1)税种的分类;(2)课税对象与税目的区别;(3)税率的分类;(4)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
由于本章内容比较简单,对本章重要考点的分析和解释参见“历年考题评析”与“同步强化练习题”部分。
历年考题评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税种中,不属于流转税的是()。
A、关税B、营业税C、增值税D、土地增值税【答案】D(2000年)【解析】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关税;土地增值税属于资源税。
2、在税制要素中,对纳税对象总额中的一部分数额免予征税,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被免予征税的这部分数额是()。
A、抵免额B、免征额C、税基D、起征点【答案】B(2002年)【解析】(1)免征额是指对课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2)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量界限,如果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二、判断题1、在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时,纳税人的营业额超过起征点的,仅就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答案】×(2001年)【解析】税人的营业额超过起征点的,应就其“全部”营业额计征营业税。
典型例题精析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以将我国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第八章 所得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所得税法律制度概述
三、商品税与所得税的比较 (1)商品税的纳税环节涉及商品流通的各个 环节,税源广泛,在商品的生产流通环节均 可能征收商品税;而所得税以纳税人在一定 期间内的纯所得(净收入)为征税对象,征 税范围相对较窄。ຫໍສະໝຸດ 第一节 所得税法律制度概述
三、商品税与所得税的比较
(2)商品税是间接税,税负容易转嫁,最终 将由消费者承担。而所得税无法由纳税人转 嫁出去由他人负担,因此属于直接税。 (3)商品税一般采用比例税率,具有累退性。 而所得税通常适用累进税率,能够更好的使 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与其纳税能力相适应,体 现税收公平主义原则的要求。
第一节 所得税法律制度概述
二、所得税的特点
(五)在税款缴纳上实行总分结合 所得税的应税所得额到年终才能最后确定,因而所 得税需在年终确定应税所得额后才能缴纳。但由于 国家的财政收入必须均衡、及时,因而在现实中所 得税一般实行总分结合,即先分期预缴,到年终再 清算,以满足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
(三)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并用 商品税主要以适用比例税率为主,有利于提高效率; 而所得税更强调保障公平,以量能纳税为原则,因 而在适用比例的同时,尤其在个人所得税等领域亦 适用累进税率。
第一节 所得税法律制度概述
二、所得税的特点
(四)所得税是直接税 所得税作为典型的直接税,其税负由纳税人直接承 担,税负不易转嫁。这使得所得税与商品税等间接 税又有诸多不同。此外,正因为所得税是直接税, 因而需以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为计税依据,无所 得则不征税。这与商品税不管有无利润,只要有商 品流转收入就要征税是不同的。
第二节 应税所得的法律问题
四、我国应税所得的法律调整
新版“经济法概论(法律类)”笔记第八章
第⼋章税收法律制度 ⼀、税收与税法概述: 1、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1)税收概念:或称租税、赋税、捐税等,简称税,是国家为实现其公共职能⽽凭借其政治权⼒,依法强制、⽆偿地取得财政收⼊的活动或称⼿段。
(2)税收的特征:国家主体性、公共⽬的性、政权依托性、单⽅强制性、⽆偿征收性、标准确定性。
2、税收的分类: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依据税负能否转嫁,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2)依据税收计征标准的不同,可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3)依据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4)依据税权归属的不同,可分为中央税和地⽅税。
(5)依据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6)依据课税标准是否具有依附性,可分为独⽴税和附加税 3、税法的概念与体系: (1)税法概念:是调整在税收活动中发⽣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联系:税收活动必须严格依税法的规定进⾏,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税法⼜必须以保障税收活动的有序进⾏为其存在的理由和依据。
区别:税收作为⼀种经济活动,属于经济基础范畴。
⽽税法则是⼀种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3)税法体系:是指各类税法规范所构成的协调、统⼀的整体。
它由税收体制法和税收征纳法构成。
其中税收征纳法⼜进⼀步分为税收征纳实体法和税收征纳程序法。
4、税法的构成要素: (1)概念及分类: 概念:是指构成税法的必要因素,是税法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分类: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依据各类要素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可分为⼀般要素和特别要素。
另更为通常的⼀种分类是分为实体法要素和程序法要素。
(2)实体法要素: a.税法主体:是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
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两类。
b.征税客体:也称征税对象或课税对象,是指征税的直接对象或称标的。
它说明对什么征税的问题。
c.税⽬与计税依据:税⽬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具体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税法全文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 (一)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 (二)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 (三)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 (四)取得境外所得; (五)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 (六)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 等信息。
税法全文
个人转让股权办理变更登记的,市场主体登记机关应当查验与该股权交易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的完 税凭证。 有关部门依法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遵守本法的情况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实施联合激励或者惩 戒。 第十六条 各项所得的计算,以人民币为单位。所得为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的,按照人民币汇率中 间价折合成人民币缴纳税款。 第十七条 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百分之二的手续费。 第十八条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开征、减征、停征个人所得税及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并 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内容摘要
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个人所得税法也将不断完善,更好地服 务于人民,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01 修订情况
03 税率表
目录
02 税法全文 04 税法修订
修订情况
全国人大
主席令
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 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 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 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根据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 共
所得税法律制度讲义
所得税法律制度讲义一、概述所得税法是国家税收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是规定纳税人在国家税制内就所得支付的税款的法律法规。
我国所得税法属于直接税,即对个人、企事业单位等纳税人所得收入直接征收的税种。
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主要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企业利润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
二、所得税的纳税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个人纳税人个人纳税人是指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主要是指在境内具有住所的个人或者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和外国人。
非居民个人指在境内没有住所或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包括外国人。
2.企业纳税人企业纳税人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等。
3.其他纳税人其他纳税人包括了各类机关、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三、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先确定纳税人的所得类别、再依据所得类别确定适用的税率、最后根据纳税人实际所得金额计算应纳税额。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步:先计算企业所得总额、再根据不同类别的企业确定适用的税率,最终算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四、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扶持一些特殊行业或区域的发展,所得税法规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投资补贴国家对一些投资具有特殊支持政策的行业或区域,可以给予财政补贴或者减免税款等优惠政策。
2. 税收抵免对于一些纳税人,可以通过将应交税款中的部分税额用于抵免前期或当期的损失或者其他维护经济发展的费用。
3. 减免税款国家可以通过减免税款等方式给予政策扶持,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均衡。
五、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个人和企业自然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主要分为月度和年度两种方式。
企业需要按照所得相应规定的税率和税种,一般需要在当年的4月底前完成上一年度的企业所得税申报和缴纳。
六、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全民纳税是公民的重要义务。
个人和企业都有必要了解所得税法律法规,以便遵守税收政策并合理规避风险。
教案税收法律制度
教案税收法律制度一、税收法律制度概述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法律制度则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进行强制征收;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税率等要素,征纳双方都必须遵守。
税收的作用十分重要。
它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为国家的各项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了资金支持;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通过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可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税收还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二、我国税收法律体系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由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地方性法规和税收规章等构成。
税收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律有等。
税收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其效力低于税收法律。
常见的税收行政法规有等。
税收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的,只在本地区有效。
税收规章是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其效力低于税收法律和行政法规。
三、主要税种介绍(一)增值税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按照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计算应纳税额;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增值税的税率分为基本税率(13%)、低税率(9%、6%)和零税率。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广泛,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个人收入 调节税暂行条例》。 • 针对的是中国人。
• 3。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 税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案。
• 1993年的财税体制大改革,本着简化税 制、公平税负的原则,扩充其适用范围 而普遍适用于中外个人及个体工商户, 并对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删除,于1994 年1月1日起施行; •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 《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不再执行。
第八章 所得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法
一、个人所得税含义
• 个人所得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无 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就其 从境内外取得的所得,以及在我国境内 无住所,又不居住或无住所而在境内居 住不满1年的个人,就其在我国境内取得 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二、个人所得税立法历程
• 1。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 针对的是外国人
• 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 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 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 纳税义务人以所得人为纳税 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 扣缴义务人。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 数额的,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 得或者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以及具有国 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纳税义务人应 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 第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 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 • 一、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 二、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 的; • 三、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 税的。
七、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 额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后的余额,为应 纳税所得额。 •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 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 额。 • •
• 4。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 税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案。
• 将“储蓄存款利息”从免税项目中删去, 不再给予免税优惠,并规定“对储蓄存 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开征时间 和征收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 1999年10月,国务院发布《对储蓄存 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 法》,规定从1999年11月1日起对储蓄 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
• • • • •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八)接受捐赠收入; (九)其他收入。
• (三)不征税收入项目 • 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一)财政拨款; •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 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 (二)外资企业所得税立法历程 • 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通过了《外商投资 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该法是在 合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与 《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基础上,总结 了我国改革开放十年来的实践经验,根 据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 一部新的统一的涉外企业所得税法。
•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是对在 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外国企业的 生产经营所得与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 (三)统一企业所得税立法阶段 •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 得税,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为所有企 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公平的税收环境。
三、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 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 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 企业所得税。 •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依照规定只缴纳个人所得税。
• (一)计税公式 •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扣除项目 •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 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 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 纳税所得额。
• (二)收入总额范围 •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 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 • (一)销售货物收入; • (二)提供劳务收入; • (三)转让财产收入; • (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
•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 贴; •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 五、保险赔款; •
•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 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 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
• 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 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 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 •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 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 所得。
• 5。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 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案。
三、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 根据国际通行的“居民管辖权原则”, 分两类纳税人。 • 1。居民纳税人 •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 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 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 所得税。
•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 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 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 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 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 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 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1 不超过500元的 5 • 2 超过5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10 • 3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20 • 4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 5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35
•
•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1 不超过500元的 5 •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500 2000 10 •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2000 5000 15 •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 (四)准予扣除项目 • 1.准予扣除的支出项目总类 •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 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 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 额时扣除。
• 2.准予扣除的法定比例内的公益性捐赠 支出 •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 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 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 五、稿酬所得; •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 八、财产租赁所得; •
• 九、财产转让所得; • 十、偶然所得; •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 的其他所得。
五、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 第三条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 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 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 五。
• 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 全额扣缴申报。 • 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 百分之二的手续费。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法
一、企业所得税含义
• 企业所得税是对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 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就其生产经营所得 与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二、企业所得税的立法历程
• (一)内资企业所得税立法历程 • 国务院于1993年11月颁发了《企业所 得税暂行条例》,于1994年1月1日起 施行。将原来开征的国营企业所得税、 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加以 合并,重新设计了企业所得税,统一适 用于内资企业。
•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 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 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
•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 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 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 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 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 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 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 •
•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 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 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 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 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 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 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 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 纳企业所得税。
四、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 • •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 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
•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 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 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 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 纳企业所得税。
五、应纳税所得额
•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 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 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 额。 •
• 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 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 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 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 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 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 为应纳税所得额。 •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 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 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