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领导科学比较研究
中德政府行政权力配置及其比较剖析
中德政府行政权力配置及其比较剖析中德政府行政权力配置及其比较[摘要]德国的政府间关系呈现为相互依存的合作型模式,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在此种模式下,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参与决策,对联邦政府施加影响;联邦政府也运用财政手段去控制各成员单位,干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务、德国的政府间关系还体现为州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权力关系以及州政府间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联系,显现出地方政府自治权力扩大的趋势。
德国政府间关系的协调机制保障了政府间的沟通与协作,有效避免和化解了政府间的矛盾冲突,保证了德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在分析德国政府间行政权力配置的基础上,将之与中国政府的行政权力配置相互比较,以期为中国政府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德国;行政权力配置;中国;比较一、行政权力的配置(一)概念区分行政权力配置,是指一个国家的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群众团体等之间,中央地方之间权力分配关系及其制度的总称。
行政权力配置按照配置的方向可分为横向配置和纵向配置。
所谓行政权力的横向配置是指行政权力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分配。
其核心内容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该国政治体制中所拥有的权力地位和职权范围,而通常这些内容都由该国的宪法和法律做出明确规定。
本论文主要研究我国行政权力的纵向配置相关理论。
接下来先对行政权力纵向配置的概念进行阐述。
行政权力的纵向配置,是根据国家行政权力与其管辖区域地理、人口、文化、公共事务等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后,形成的行政权力分配的制度总称。
由此可见,行政权力配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层级之间的权力分配,诸如事权与财权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等,因此,行政权力纵向配置问题是一国行政结构的核心问题。
行政权力的纵向配置从实质上来说主要研究的是国家行政权力在中央与地方或不同层级政府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和制度。
从古代到现代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变迁中,自国家产生以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一直是各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行政权力的纵向配置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而且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现状与需求2OO6年重大记事一. 完成2006-2007年基金项目申请共资助了30个项目,其中有机所12个,外单位18个,资助总额113.35万。
二.中科院创新团队7月10~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均相催化研究”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团队在成都召开了团队2006年的工作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高技术与发展局化工处白路娜同志和综合处崔丽娟同志参加。
团队海外成员:美国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张绪穆教授、美国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蒲林教授、美国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的王鹏教授、美国Texas Tech University的李桂根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谢作伟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的贾国成教授和团队有机所成员:麻生明、侯雪龙、唐勇、丁奎岭、施敏、刘元红全体共12位成员在会上分别作了20分钟学术报告,主要交流团队近一年来的工作进展及将来的工作打算。
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团队现在的合作形式非常好,交叉效果明显,无论是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面向国家需求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所以一定要争取更多的支持,保证团队长久地开展合作研究,以期取得更好地结果。
三. 组织召开China-Germany Bilaterial Symposium on Organocatalysis and Certain Aspects of Green Chemistry和The 2nd International Forum on Homogeneous Catalysis and The First China-Switzerland Bilateral Symposium on Catalysis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科学研究中心主办,德国Max-Planck-Institut für Kohlenforschung的Benjamin List教授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麻生明教授共同组织的China-Germany Bilaterial Symposium on Organocatalysis and Certain Aspects of Green Chemistry于2006年4月2日~6日在杭州金溪山庄召开。
中国和德国的科学研究有哪些差异?
中国和德国的科学研究有哪些差异?科学研究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
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和科技强国,中国和德国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国家。
然而,在科学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和研究理念等方面,中国和德国有着巨大差异。
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和德国科学研究的差异。
一、科研人员数量中国在科学领域的高速追赶让世界瞩目,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重要力量。
截至2017年,中国在世界上发表的科研论文数已经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
而德国科研人员数量不及中国。
德国的科学研究实力虽不如中国繁荣,但德国研究人员的平均学术能力却很高。
德国研究者们喜欢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最小细节,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研究员都十分重视学术水平的稳定和可靠性。
因此,在德国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们能够对他们从事研究的领域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有更强的创新能力。
二、科研经费投入在科学研究经费方面,中国在过去十年间投入了大量资金,形成了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为主的科研经费投入体系,这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较为显著的。
虽然德国的科研经费在国际市场上并不算最高,但其科研预算管理体系十分完善。
德国的科研资金和低廉的生活成本相比,国家生活程度颇高。
因此,德国研究就不受资金的影响,更注重学术性和科技成果。
三、科研院校和研究所德国拥有很多世界著名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在诺贝尔奖的获得率上也和美国齐名。
德国不仅有著名的波恩大学、慕尼黑技术大学和跨国研究机构马普学会等,还有工业企业自有的研究所。
而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刚起步不久,虽然已经建立了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但仍需要时间发展和积累。
在科学研究的专业化上,德国比中国更为发达。
四、科学研究目标和理念在科学研究目标和理念方面,中国追求短时间出成果,流派多、质量参差不齐,并以突破发展为目标。
德国则注重长期目标,追求更长远的利益。
德国的研究者们往往会钻研某一领域很长时间,以期产生更大的价值,不会被资本和市场的目标所束缚。
因此,德国的科研成果更为稳定。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引言中德作为两个世界经济强国,其职业教育体系一直备受关注。
中德职业教育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两国的教育体系,找出各自的优缺点,并进行经验交流和借鉴。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制度建立、教学内容、实习培训、学生认知等方面对中德职业教育进行对比研究。
一、历史渊源中德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渊源有着悠久的传统。
德国的职业教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德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催生了一批熟练的工匠和商人,因此德国政府开始对职业教育进行组织和管理。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则起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新式职业教育运动,主要是受到西方工业化发展影响,中国开始引进西方职业教育模式。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均得到了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皆能够为其现代的职业教育制度奠定基础。
二、制度建立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的制度建立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德国的职业教育主要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形成了一个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体制。
政府负责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地位。
企业在职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提供实习机会,也参与教学内容的制定和课程的实施。
学校则是培养学生的基地,负责理论教育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则主要由政府和学校承担,企业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政府在职业教育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学校则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承办方。
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制度建立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
三、教学内容中德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工作,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则偏重于理论教育,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较为理论化,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度不够高。
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则偏向于技能培训和就业导向,学校侧重于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德人际关系观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德人际关系观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德人际关系观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也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对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
但是,与此同时,面对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跨文化交际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诚然,跨文化交际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但人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行为主体,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或者也可以说,这些方方面面的交往归根结底都可以说是人的交往,因此,怎样在跨文化背景下,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疑也就成为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跨文化交际所涉及的国家及文化类型范围极广,因此,本论文仅以中德两国为例进行研究论述。
而中德两国在人际交往方式上又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到了本国文化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文化核心标准来表现,因此论文会分别论述影响两国人际关系观的文化核心标准,分析其中的差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减少及避免这些负面影响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论文正文部分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简单介绍了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和论文的大概结构。
第二部分介绍了文化、文化核心标准、关系这三个概念,跨文化交际学将文化看作是一个影响和决定人们感知、思维、评价和行动的文化取向体系,其核心部分就是文化的文化核心标准,它们规定了人们如何感知、评价所处的场合,如何对之作出合理的反应。
也就是说,我们如何感知、如何思维、如何评价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而以人作为行动主体的人际交往自然也在这些范畴内,也会受到文化及文化核心标准的影响,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探究中德两国人际交往观时,我们首先要对两国的文化及文化核心标准有所了解,特别是其中对于人际交往影响深刻的文化核心标准更是需要进行详细的介绍。
化学工程与工艺-华东理工大学
中德合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华东理工大学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德合作“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要和国际人才市场需求,具备宽厚而扎实的化工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丰富的国际学科发展信息,具有国际视野和管理能力,能在化工及相关行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外向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勤奋求实、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懂得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和经济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围绕专业特色,接受化学化工及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征,以较强的工程能力为特色,获得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训练。
3.系统的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化工化学工程及其在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了解国际先进工程设计理念,有较好的学术素养。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进行相关数据处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技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从事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
5.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阅读和理解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6.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具备自觉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质量的责任关怀理念,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化工职业道德。
7.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8.掌握科学的体锻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身心健康,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中共中央党校冯秋婷中外领导理论考博参考书-考博笔记资料-考博辅导
中共中央党校冯秋婷中外领导理论考博参考书-考博笔记资料-考博辅导一、专业的设置冯秋婷老师的中外领导理论方向是一个考博热门方向,一方面是因为冯老师长期从事此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对于这方面造诣深厚,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个方向本身有研究的学术价值,并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专业的人才正是是社会所需要的,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这一个方向属于中共党史专业的一个下设方向,导师是冯老师,冯老师同是也是执政党领导理论方向的导师。
二、导师介绍冯秋婷,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研究室,职务:主任。
冯秋婷,女,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中央党校党建部任教近20年,担任党建部党的领导与领导学教研室主任多年,现任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在香港、法国进修和培训。
长期从事党的建设理论和领导理论教学和研究,曾被中央党校校委授予中央党校优秀中青年教师称号。
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如党的建设与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探析、党的领导概论、新编领导学概论、成功领导方略研究、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等。
主持多项国家或中央党校校级课题,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或中央党校奖励。
三、参考书目中共党史:1、郭德宏主编:《中国共产党的历程》第一、二、三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4、朱乔森、李玲玉、柳建辉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5、赵曜等主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6、金春明等主编:《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7、郑必坚等主编:《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2年版;9、《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10、郭德宏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领导科学》 教学大纲
第二章 领导的职能、权力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领导的职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领导职能就是领导的职责和社会功能,它是领导
4
《领导科学》
教学大纲
工作本质的具体体现。了解领导工作具有哪些基本的职能以及各个职能的具 体内容。
2.领导的权力 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领导权力构成的因素, 明白领导的权力取决于领导者的职责,即有什么职责便有什么权力的道理。 明白权力具有两重性和用权、掌权的原则。 3.职、权、责的关系问题 一定要认识到只有把三者统一起来,领导者才能真正做到“在其位,谋 其政,行其权,尽其责”的道理,而三者的分离则是导致领导工作瘫痪或失 败的重要原因。 4、领导者的科学授权 搞懂科学授权的原则、科学授权的模式和科学授权的障碍等。 【基础知识】 1、领导的职能 (1)引导 (2)指挥 (3)组织 (4)协调 (5)监督 (6)教育 2、领导的权力 (1)领导权力的构成 (2)决策权 (3)组织权 (4)指挥权 (5)人事权 (6)奖惩权 (7)控制权 (8)监督权 (9)其它权 3、职、权、责的关系问题 (1)职与权的分离 (2)权与责的分离 (3)职与责的分离 (4)“揽权”与“越权” (5)“抗衡”与“架空”
【作业与练习】 1、 阅读以上教材及其他有关材料 2、 思考题: 第一、领导科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与条件是什么? 第二、当前在我国为什么要重视领导科学的学习? 第三、领导科学有哪些学科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四、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第五、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里?
第一章 领导的含义
《新编领导科学》第五章 万良春 中国物质出版社 1995 年 6 月版
《领导科学概论》第九章 孙钱章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部 《领导科学》第四章 黄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年 9 月 版 《领导科学专题与案例》 第四章 庄汉山 张慧 暨南大学出 版社 2001 年 11 月第二版 【作业与练习】 1.阅读以上教材及其他有关材料 2.思考题: 第一、有人说“决策是领导工作的生命线”,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 么? 第二、情报工作在决策中有什么意义?如何保证情报的准确性? 第三、用什么体制可以尽量减少决策的失误? 第四、在实际决策中,“硬方法”与“软方法”如何互补以达到决策的 科学性? 第五、在实践中教学目的和要求】 1、领导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领导科学产生于上世纪 30 年代决非偶然,它是
大连医科大学中德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瞄准国际高端 团队引进人才
一
,
以 及 全 球 神 经 科 学 最 杰 出 的 10 所 做 出 的 杰 出 贡 献 给 予 了 充 分 肯 定 , O
பைடு நூலகம்
展 建 设 ;“ 心 ”组 建 完 成 后 , 校 每 名 科 学 家 之 一 , 任 德 国 汉 堡 大 学 分 并 于 20 年 12 月 为 M l t 中 学 现 5 0 e l a i 年 投 入 2 0 元 ,作 为 其 常 规 运 行 经 子 生 物 学 中心 神 经 生 物 学 教 授 , 事 S h c n r 授 颁 发 了 大 连 市 政 府 授 0万 从 c ah e教 费 。“ 心 ” 资 规 模 之 大 , 大 连 医 神 经科学研 究近4 年 , 中 投 是 0 已发表 重要论 予 外 籍 专 家 的 最 高 奖 — — 海 友 谊 “ 星
大连 医科 大学
大连 医科 大 学 第一 教 学 楼
从 2 0 年 4月 2 06 3日, 大 连 医 科 大 历 史 之 最 。因 此 ,大 连 医 科 大 学 正 以 的 华 人 神 经 科 学 家 , 事 神 经 科 学 研 学 新 校 园建 设 工 地 上 鞭 炮 隆 隆 、 声 超常规 的 合力 ,采取超 常规 的措施 , 究多年 , 掌 现任新 加坡 国立医学 院临床 阵 阵 。 “ 连 医 科 大 学 中德 神 经 科 学 制 定 优 先 的 投 资 政 策 , 保 证 “ 大 以 中心 ” 研 究 中 心 首 席 神 经 科 学 家 , 已 在 研 究 中心 ” ( 下 简 称 “ 以 中心 ” )主 体 的 建 设 。 了 给 来 华 工 作 的 专 家 提 供 C l, t r 等 国 际 权 威 杂 志 上 发 表 为 elNau e 大楼全面封 顶 , 标志 着该 “ 心 ” 这 中 的 前 期 建 设 已按 计 划 圆 满 完 成 。
发展中的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
、
、
、
、
、
,
一
。
“
”
“
”
,
、
、
、
、
环科院新 届领导班子成员贾尔厘 阿哈提院长 副书记 ( 右二 ) 王 周 怀党委 书记 副 院长 ( 左 二 ) ; 张 明 副院长 ( 左 ) ;
一
、
一
、
、
苏敏 刚副院长 总 工 ( 右
、
一
)
、
、
、,。来自,、,
贾 尔恒 院长 与
“
中德 项 目
”
德方科技人 员互 换
、
技术文本
、
一
,
“
,
”
。
“
”
一
,
,
一
一
,
。
,
,
、
“
一
王 周 怀 书 记 赴 南疆 喀 什 地 区 开 展
“
对 口扶贫
”
工作
Z
盆忍0 0 国Q 国
多年 以 来 新 疆 环 科 院 直 致 力 于 环 境 科 学综 合研 究 干 旱 生 态环 境 保 护 研 究 与 合 理 利用 环 境 污 染 治 理 技 术研 究 环 境影响 工 环 境 国 际 环 境科技 合作研 程设计 评价 究及 应 用技 术推广 取 开 发 等领 域 的 研 究 得 了 系列 重 大科研 成 果 至 十五 期 间 新疆 环 科 院在 六 五 先 后 完 成 了 《全 国 主 要 湖 泊 水 体 富 营 养化 《城 市 污 水 土 地 处 理 系 调 查及 模 拟研 究》 《中 《全 国 土 壤 背 景 值 研 究 》 统 研 究》 国 典 型 生 态 区 生 态破 坏 现 状 及 保 护 恢 复 利 用 研 究 》 等 数 项 国 家科 技 攻 关 项 目 ; 主 持 完 成 《干 旱 区 了 《资源 合 理 开 发 与 生 产布局 》 《新 疆 天 山 北 麓 铬 渣 安 全 掩 埋 技 术研 究 》 生 态 区 生 态 破 坏 现 状 及 保 护 恢 复 利 用研 究 》 《乌 鲁 木 齐 市 大 气 污 染 治 理 适 用 技 术 及 对 策 研 究 》 等 国 家 自然 基 金 项 目 ; 编 制 完 成 了 《塔 里 木 河 国 家 级 生 态 功 能 保 护 区 规 划 》 《 艾 比 湖 生 态 功 能 保 护 区 规 划 》 及 《伊 犁 河 流 域 水 污 染 防 治 规 划 》 和 《额 尔 齐斯 河 流 域 合 作 编 制 完 成 了 《新 疆 水 污 染防 治 规 划》 与此 同 维 吾 尔 自治 区 有 机 食 品 发 展 规 划 》 时 环 科 院 又 分 别 与德 国柏 林 技 术 大 学 美 国 阿 森斯 环 境研 究 实验 室 和 联 合 国 环 境 规 划 署 以 及 美 国 国 家 环 保 局 合 作 开 展 了 《新 疆 玛 纳 斯 河 流 域 农 业 生 态环 境 资源 保 护 与 合 理 《博 斯 腾 湖 水 环 境 生 态 与 水 质 利 用研 究》 《野 骆 驼 科 学 考 察 与 世 界 珍 稀 保 护研 究》 动 物 野 双 峰 驼 的保 护 规 划研 究》 和 《中关污 取 得 了 批 重要 染预 防 与 能 源 效 率研 究 》 研 究成 果 并被 国 家环 保 总 局 授 予 全 国 环 工 保科技 作 先 进 单位 称 号 十 五 新 疆 环 境 保 护 科 学研 究 院 在 期 间 技 术 服 务领 域 和 范 围 不 断 扩 大 科 研 工 作 百 尺 竿头 更进 步 先后 承担 了 批 正 在 进 行 的 时 间跨 目前 重 大 的科研 项 目 度 长 影 响 大 的 项 目 为 : 中德 合 作 项 目 干 旱 区 特 大城 市 资源 高效 利 用研 究 乌鲁 木 齐 作 为 中 亚 示 范 城 市 ( th e R e s o u r c e
中德跨文化冲突原因及对策研究
中德跨文化冲突原因及对策研究11国贸2班马少明1114402015内容摘要:文化差异影响下的组织文化将最终决定不同文化背景下团队不同管理体制的形成。
本文基于Hofstede的文化价值理论框架,对中德文化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国家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得到中德不同的团队管理体制并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为中德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德 Hofstede 企业文化20世纪30年代,美国管理学的先驱Barnard提出,组织中的每位成员有两重人格,即作为组织中的个人和个体本身。
将文化纳入到组织管理领域是在20世纪50年代。
而今,企业文化与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呈现出新的特点。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在探讨文化对组织团队的影响时,首先要了解的是文化及文化差异的内涵及测度问题,因此,本文首先介绍文化(国家/组织)的内涵及测度;其次,在Hofstede的组织文化维度中比较中德两国组织文化的异同;最后,对两国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文化及文化差异的内涵及测度指标根据Hofstede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即区别于不同人群的,某一群体所共有的‘心智程序’”。
同时,他也认为,组织团队文化和国家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相互补充的。
组织文化是区别于不同组织的,成员所共有的“心智程序”。
一个国家并不是一个组织,组织不会涉及人类学家所研究的全社会共有的对于文化的理解,因为对于组织文化的学习发生在成年时期,而一个国家文化的核心即价值观早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形成。
尽管国家文化与组织文化存在着差异,但不能否认的是,不仅组织是与文化相联系的,用于解释和引导它发挥功能的理论也与文化相联系,因此有必要在国家文化中研究组织文化。
关于国家文化的测度,Hofstede提出他认为能概括不同文化的四个维度,即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和男权主义,Hofstede在这四个维度上建立了一个分数表,从0-100。
第二届“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公示,10项研究成果获一等奖
国职业 技术 教育 学学 科建 设 与研究
生培养研讨会在江苏常州举行 。论坛 以“ 彻落 实《 要》 贯 纲 精神 , 促进 职业
教 育改革 创新 ” 主题 , 会 中青年 为 与
项研究成果被评为一等奖。
学者就如 何大力发展 职业 教育 、 如何
育 学会 学术 委员 会 主办 的第 六届 中 国 中青 年职 业教 育论 坛 暨2 1 年 中 00
联席会议 、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单位主 办的第二届高职教育文化建设与可持 续发展论坛在杭州召开。来 自全 国各 地 的高等职业教育专 家、学者和院校 代 表 和浙 江省 高职 院校 代表 汇 聚一 堂 ,交流高等职业教 育的文化建设思
F rc s 预告 oe a t
教育部 将举 办2 1年 全 国中 等职 业 00
学校信息化 教学 大赛 教育部 日前 发 出通 知 ,决 定 于 2 1 年 1 月 上 旬 在 辽 宁 沈 阳 举 办 00 2
-s i to 机构 n t u in t
2 1中德职教 交流 大会在 青 岛召开 00
纂》 、教育部 职业技术 教育 中心研究所邓
泽 民的《 职业 教育设计 系列丛书》 吉林省 、
职业教育研究 中心陈衍 的《 职业 教育 国际 竞争力报告》 、唐 山工业职业技 术学 院田 秀萍 的《 校企一体” “ 的高职 教育集团化办 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上海市教 育科 学研 究 院郭扬的 《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史 纲》0 1
究》 、河 北 师 范 大 学 杨 金 土 的 《中 国
17 — 0 8 职 业 教 育 要 事 的 研 究 与 编 9920年
第 二届高 职教 育 文化 建设 与 可持 续
第六届 中青年职 教论坛 在常州 举行
现代大学与科学2019尔雅答案100分
大学萌芽的时代背景1()修道院放弃了教育功能,开始转向一种隐居的生活。
CA、十世纪B、十一世纪C、十二世纪D、十三世纪2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化城市具有的特点的是()。
ACDA、司法自治B、追求自由C、行政自治D、自身防御体系3下列选项属于大学的衡量标准的是()。
ABCDA、组织专门性的学科和学院B、规定考试的科目和课程C、从事规定的教学内容D、雇用稳定的师资力量并颁发社会公认的文凭和学位4亚里士多德在下列哪些领域具有较大贡献()。
BCDA、天文学B、物理学C、逻辑学D、伦理学5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对6城市的繁荣与外来人口的多少无关。
()X7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实际上是教师的行会。
()X人文主义对大学的影响1“学术自由”是指()有研究和教学的自由。
DA、教授B、学生C、大学内所有人D、教师和学生2荷兰的莱顿大学成立于()。
CA、1475年B、1775年C、1575年D、1675年3()以后,大学开始民族化。
B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4修道院中的“七艺”包括几何和()。
ABCDB、逻辑与算术C、天文与音乐D、修辞5真理是人们经过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属于现代的真理观。
()对6哈勒大学与哥廷根大学均是由教会或私人承办的。
()X欧洲的教育发展1德国最早的国立的王国大学是()。
CA、莱顿大学B、哥廷根大学C、哈勒大学D、柏林大学2第一个提出“国兴科教”战略的国家是()。
DA、中国B、日本C、法国D、德国3下列()属于托马西乌斯担任哈勒大学校长时所做的贡献。
ABCDA、打破经验哲学和神学的垄断地位,将哲学从神学中独立出来B、用德文授课C、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际有用的知识D、将自然科学引入课堂德国的“国兴科教”战略(上)1下列大学()不是“常青藤”学校。
DA、康奈尔大学B、布朗大学C、哈佛大学D、华盛顿大学2()是德意志大改革运动的中心和领头羊。
CA、柏林B、奥地利C、普鲁士D、海德堡3下列哪所大学不是在15、16世纪之前就建立的?()C A、布拉格大学B、维也纳大学C、柏林大学D、4现代化的源生型国家中最好的大学的特点包括()。
12月19日,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彭练矛教授,题目:后摩尔时代的基于
化学学院通讯ChemComm第87期北京大学化学学院2009年6月19 日责任编辑:卢英先* 4月27日至28日,美国化学会(ACS)《Inorg Chem》(无机化学)主编Richard Eisenberg教授、副主编Kim Dunbar、Bill Tolman、V.W.W. Y am教授和部分亚太地区编委一行访问了我院,7位主编和编委们为学院师生做了一系列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分别由高松、李彦和王剑波教授主持,李星国教授在会上介绍了化学学院无机所近几年取得的科研进展。
主编们分别与无机所的老师进行了学术讨论与交流,并参观了实验室。
同时来自ACS电子出版部门的资深科学家与研究生就ACS网站及其应用进行了讨论,耐心听取并解答了学生在使用ACS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27日下午在化学楼205召开了《Inorg Chem》亚太地区编委会,这是该杂志首次在美国以外的地区举行编委会。
*由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会主办,北京大学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承办的“辐射化学战略研讨会”于4月23—2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
来自全国26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防科研部门的66位专家代表及20多名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其中有刘元方院士、柴之芳院士、高松院士、东京大学的Katsumura教授和日本原子能研究机构的Seguchi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基础局、北大科研部和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领导。
会议的主要议题为:1. 辐射化学基础研究;2.高分子辐射化学;3.辐射生物学;4.核反应堆与核燃料中的辐射化学;5.辐射环境治理;6. 辐射加工;7.辐射技术与新材料。
11位中青年专家及邀请的两位日本学者作了学术报告。
*4月8日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燕山石化实习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举行。
燕山石化副总经理、我院85级校友李刚,人力资源部部长李立新,副部长崔昶,教育培训中心主任王喜海,教育培训中心党委书记张建国,化学学院院长高松,党委副书记马玉国、于峰及团委书记韩冬等出席了仪式。
中德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精讲
中德公司管理模式比较一、制度比较1、德国股份公司的“资合性”与中国股份公司的“人合性”股份公司出生于以市场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公司充足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倡议的“自由、同等、仁爱”的精神。
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公司有一个明显特色即“资合性”,德国股份公司也不例外。
因为推行一股一票制,股东的决议权完整取决于其投资份额的多少,与其社会地位、头衔或许资历等均没关系。
但中国脱胎于等级威严、重申家族血缘关系的农业宗法社会,“权益来自资历、关系和社会地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因此中国的股份公司拥有一种“人合性”,即决议权常常集中在那些拥有相当资历、必定社会关系和较高社会地位的人手中。
德国已经达成了工业化,德国公司在工业化过程中已经塑造出合作精神。
中国数千年处于以宗族为导向的农业社会之中,中国的工业化进度刚才起步。
因为传统的宗族、家庭思想在中国人身上打下了极深的烙印,大部分中国人还不习惯水平协调,对中国人来说责任仅限制于小集体中。
由此宗派、集体利益在中国公司中常常获得突出和保护。
德国公司所表现的合作精神与中国公司所保护的宗派利益也形成鲜亮的对照。
德国是典型的法治国家,而中国是典型的人治国家,因为不一样的社会制度背景,德国股份公司和中国股份公司法人治理构造的运转方式也不相同。
德国股份公司依据标准图式运转,即按德国股份公司法运作。
中国股份公司则不完整依据标准图式运转,只管中国也有股份公司法,可是在更大程度上遇到公司领导人的个性、气质、领导风格及非正式集体、非正式规则等因素的影响。
股份制出生并成功运转于西方文化之中,与典型的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的交融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
2、法人治理构造运转体制的差异从产权界定上来看,在德国个人产权界定清楚,责任明确;在中国当前国有财富仍占所有社会财富的 50%以上,政府是私有产权最大的集体肩负者。
两国公司在相同的内部人系统背景下,法人治理构造运转体制却不相同。
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模版专题01原因类
原因(背景)类材料题解题模板题型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来源、回答方式以及核心知识点。
1.知识来源方面,主要有“根据材料”“依照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三种规定;2.回答方式方面,需要具体回答与详细分析的关键词有“说明”、“分析”等等,而一般可以简单分析的关键词是“指出”、“概述”、“简析”等;3.知识点方面,往往选取比较重要的考点,或者是上课的重难点。
解题方法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内、外因方面,或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去思考。
1.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1)涉及政治史问题时,可以从政治制度、政府政策、政治事件、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
(2)涉及经济史问题时,可以从经济政策、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去分析,或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分析。
(3)涉及文化史问题时,可以从历史传统、文化政策、政治背景、理论体系等角度去思考与分析。
2.内因与外因(1)对于“内因”与“外因”的分析,一定要弄清楚问题考查的历史对象的内涵与外延。
(2)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人物,那么内因就是历史人物的性格、意志品质与个人经历等,而外因就是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3)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事件,那么内因往往是该历史事件的主观条件与直接原因,以及该历史事件策划者、组织者的历史活动;而外因往往是导致该历史事件发生的间接相关事件,以及客观的外在条件。
(4)如果题目问的是国家或重要社会组织的因素,那么内因就是这个国家与组织内部的人物活动、历史事件等,对于国家而言,其外因是国际局势、对外关系;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其外因是不同社会组织间的联系,以及政府政策、社会环境等等。
(5)有时题目会要求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两个角度去分析,其实这与内因、外因的分析方法大致相同。
3.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1)对于深度层次分析,往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社会理论,譬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诸如此类。
中德双元创新班发言稿
中德双元创新班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为中德双元创新班发言。
今天,我想向大家分享一下中德双元创新班的一些特点和成果。
中德双元创新班是中德两国合作的一个重要项目。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了德国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创新。
在这个班级里,我们既学习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也学习了德语、科学实验等德国特色的科目。
这样的双元教育模式,不仅让我们拥有了更广泛的知识面,也培养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中德双元创新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个班级里,我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加注重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我们有机会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通过自主设计和实验,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中德双元创新班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这些老师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和国际视野。
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们引领我们走进实验室,进行科学实践;他们组织我们参加德语角,提高我们的语言交流能力。
正是这些老师的辛勤付出,才造就了我们中德双元创新班的优异成绩。
中德双元创新班的成果也是非常可喜的。
我们的班级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我们的学生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更重要的是,我们中德双元创新班的学生具备了广泛的知识面、创新思维和国际化的视野,已经成为了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通过中德双元创新班的学习和培养,我们不仅仅是增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我们相信,这样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式,将会为我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社会的发展。
谢谢大家!。
德国技术伦理思想研究综述
德国技术伦理思想研究综述
高璐璐
【期刊名称】《哲学进展》
【年(卷),期】2024(13)1
【摘要】技术发展引发的伦理问题是当今技术哲学的一大热点。
技术哲学的伦理转向发轫于德国,兴起于欧美。
德国技术伦理研究开创了技术哲学的伦理转向,对技术时代的政策制定、跨学科合作、科研人员伦理意识培养等重要现实问题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德国技术伦理思想进行较系统的综述,厘清了技术
伦理在德国的发展脉络与过程,对于我国的技术哲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
【总页数】6页(P24-29)
【作者】高璐璐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沈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
【相关文献】
1.罗国杰伦理思想若干问题研究--罗国杰伦理思想研讨暨《罗国杰文集》发布会综述
2.中国当代技术伦理思想研究综述
3.德国政府<1999年德国综合技术能力报告>综述
4.回眸历史再铸辉煌——中国德国史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中国德国史教学与研究研讨会综述
5.民主德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机器人技术研究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8 第 期
的 理 论 问 题 ; 而 对领 导实 践 微 观 层 次 上的 领 导 科 学涉 及 较 少 。 联 邦德国的 领 导 科 学 十分 重 视 领 导 实践 微 观 层 次的 研 究 , 探 讨 领 导 实践 中属 于微 观层 次 的 具体 问题 、 具体 理 论 、 具 体 方法 、 具体 技巧 , 即 侧 重于 领导 方法 论 的 研 究。 比如 对谈 话 这 一 最 基 本的 领 导 方 法 , 联 邦德 国领 导 科 学研 究就 区分 为 个 别谈 话 、 与 二 人谈 话 、 与 多 人 谈 话 、 即 兴谈 话 、 有 目 的谈 话 、 要解 决问 题 的 谈 话 、 介 绍情 况的谈 话 、 了 解情 况谈 话 、 批 评谈 话 、 表 扬谈话 等 多 种类 型 还 对领 导 与
下属 的谈话 提 出了 成功 的五 个 先决 条 件 ( 即 双 方合 适的 时 间 、 不 受干 扰的 地 点 、 轻 松的 方 式 、
内容和 清晰 的谈 话 结 果等 原 则 ) 、 . 四 项 原 则屯
两 点 禁 忌、 下属 对 谈话 的 五 点期 望 、 谈 话 的 五 个步骤 、 谈 话 过 程 的 七个 阶段 、 导 致 谈 话 失 败 的 九 点 原 因 等二 再 如对 于 领 导 开 会的 方 法 , 他 们 从 会 议 的 准 备、 会 议的 进 行 、 会 议 的 结 束 及 与 下次 会 议的 衔接 等 都进 行 了深 入 细致 的 研 究 , 提 出 了切实 的 办法 , 包 括 召开 会议 的 六 项 前提 、 会议之 前的 五项 准备、 保证 会议 正常 进 行的七 项 原 则 、 主 持会 议 的六 项 要领 、 结 束会议 的四 个 条 件、 会 议结 束 后 要进 行 的 四 项 工作 等 。 此 `
在 人 类伟 大的 社 会 实 践 中 , 领 导 活 动 占有 特别 突出的地 位 。 领 导 活 动包括 宏观领 导 实践 和微 观领 导实 践 , 与之 相 应 , 领 导 科 学理 论 研 究就需 要 既研 究 宏观领 导规 律 , 又 研 究微 观领 导 规 律。 宏观 领 导 科 学 研 究是 在 较 高的 层 次 上 从整 体和 战 略 上 揭示领 导 实践 的 一 般规 律 , 在 原 则 的 意义 上 指 导 人们 的行 动 ; 而微 观 领导 科 学研 究则 是 宏观 领导 规 律 与局 部 及 战术 层 次 上 的 具 体社 会 活 动 相结 合 的 产物 。 因此 , 微 观领 导 科 学理 论与宏 观领 导 科 学 理 论 相 比 , 具有 更 直 接 、 更 具 体 、 更 生 动 、 更丰 富 多样 和更 具有 现实性的 特 点。
得 活跃 、 有 序 、 合 理 、 高 效 。 在两 国领导科学研 究中出现这 种区 别是 有
着 深刻 的 社 会 原 因和 历 史原 因的 。 我 们 社 会 主 义 中 国 . 长 期 以 来 实行 的 是 计 划经 济 , 管 理 的
手段是宏 观 控制, 追求的 是社会 效益 , 在整 个 经 济 建 设 中指 令 性 计划 、 指 导性 计划 占主 导 地
领 导科 学
年 第期
`
我国 的领导科学 与外国的领导 理 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澎’树 仁
有人 说 , 我国领 导 科学榴 用 了外国领导理 论 , 是 “ 舶 来 品 ” 。 这 是时 我 国 领 导 科 学 的 一 种误 解 。 其 实 , 我 国 领 导 科 学从 提 出那 天 起 就 十 分 强调 中 国 特 色 , 并 且 领 导 科 学界 也 为 此 致 力 工作 。 当 然 , 我 国 在 创 建 具有 中 国 特 色的领 导科 学过 程 中 , 也十 分 重 视 借 鉴外 国领 导 理 论 中 的 科 学思 想 奋但 这 种 吸 取 并 非 盲 目 的 , 因 为 同是研 究领 导 问 题 , 我 国 的领 导 科 学与外 国 的 领 导理论 , 从 形 式到 内容都有着明 显的 差 异 , 大 其在 根 本 性 质 上 更 是 迥 然 不 同 。
中德领导 科学
比较研究
卢存 岳 傅 祥 薛永 斌
为执 行联 邦 德 国技 术 合 作部 与我 国 合作 协 议 , 自 19 8 5年 以 来 , 联 邦 德国 专 家组 3 次到 北 京煤 炭 管 理干 部 学 院 讲 授 领导科 学等 课程。 我 们 在 与 德方 教 师共 同 备 课、 讲 课、 座谈 、 讨 论 中 , 感 到我 国 与联 邦德 国的 领 导 科 学 研 究 各具 特色 . 可 以互 补 共进 、 相辅 相 成 。 我 们 愿意 将我 们 在 双 方合 作过 程 中进 行 比较 研 究的 心得 体 会介 绍 给 大家 , 以 达 到 “ 博采 众 长 、 融 汇 提 炼 、 以 我 为主 、 自成 一家 ” , 繁 荣 我 国领 导 科 学研 究 的 目的。
位 , 因 此 , 我 们 的严论 研 究 总是 在 一 般 的 宏 观
意 义 上进 行 哲 思 和探讨 , 提 出 了很 多 具 有 宏观 指 导 意 义 的方针 、 目标 及 与之 相 适 应 的 口 号; 而 对 方 针 、 目标 的如 何 有效 实 施一 一 这 一微 观领 域 内的 问 题 则 多靠 直 接管 理 者的 创 造 性 劳动 。 联 邦德国是 资本主义 国家 . 存 在着整个 国家生 产的 无政 府状 态 与 各个部 门 内部 生 产的 有 序性
纵 观 我 国的 领 导 科 学 研 究 与联 邦德 国的 领 导科 学研 究 , 可 以 分现 两 者研 究 的 侧重 点有 所 不 同 。 我 国的 领 导 科 学 研 究 侧重 于领 导 实践 宏 观层 次 上的 研 究 , 重 点探 讨领 导 职 能 、 领 导 体 制、 领 导 方 法 、 领导 素 质等 宏 观 的、 带 全 面性
外 , 还 对 新 职工 介 入企 业 活 动的 引 导 、 培训 、 评 估 、 提 拔 , 以 及表 扬、 批 评 、 激 励、 工 作团 体 , `包 括 非 正式 团体 ) 的 职 责范 围 、 如 何 处理
抱 怨 、 系统 内组 织机 构 的 设置 等 都进 行了 深入 研 究 。 他 们 通 过 对 这些 微 观领 导 卖践 的研 究 总 结出指 导这 一 微 观 层次 的领 导 实践的规律 , 来 指 导领 导 者的 行 动。 因此 . 他们 的企 业 内部 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