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先验性、分析性与必然性》读后感

合集下载

150天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先验辩证论

150天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先验辩证论

150天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先验辩证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第一句就写到,“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这给了整本书一个明确的开始,以及追寻的目标。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本关于知识的书,是探讨人的知识是如何成为可能的以及如何获取知识,前者被康德称为先验要素论,后者被称为先验方法论。

整本书也是分作这两大部分来展开的。

正如康德所说,一切知识的开始都是经验,所以在先验要素论的第一大部分讲的就是先验感性论,主要是讨论人在“经验”过程中感性认识的特点,这是知识的起点,但并不是知识成为可能的关键点。

知识成为可能的关键,就在于人不仅仅有感性,而且还有知性和理性。

所以在先验感性论之后,康德进入了先验逻辑部分,也就是对知性和理性的探讨。

在这里,康德详细分析了经由感性获得的那些经验如何变成知识,以及人如何对这些知识进行扩展。

康德从两个角度来进行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说是“积极的”,也就是知性如何把感性素材统一成知识,被称为先验分析论,这部分为人类认知总结了方法,划定了疆界。

另一方面是“消极的”,也就是如何对那些疆界之外的东西进行判断,或辨别它们的问题,被称之为先验辩证论。

前者是关于知性的论述,而后者则是有关理性的分析。

所以,在整个先验要素论里面,康德实际上是将人类的认知过程进行了一个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这样一个分类:感性用来获得现象的杂多,知性通过其规则将这些杂多联系起来统一为现象,而理性则是在众多现象中去发现普遍原则。

接下来,我们就会正式进入先验辩证论部分,也就是先验要素论的最后一部分,也是关系到人类“纯粹理性”的内容。

当然,这里的“纯粹理性”是狭义的,指的就是康德所说的理性功能,而《纯粹理性批判》这个书名中的纯粹理性是广义概念,指的是人类获得知识能力的那种理性的总称。

Day 109-118/2020年8月29日-9月7日先验辩证论我们首先总体的看一下先验辩证论的导言部分,在导言中,康德提出了这部分内容的必要性以及整体的目标。

文学概论课程总结心得

文学概论课程总结心得

文学概论课程总结心得
文学概论是一门介绍文学基本概念、文学史、文学流派和文学批评方法的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文学的知识和技能,也收获了很多感悟和体验。

我了解了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生活体验。

文学作品具有情节、人物、语言、风格等要素,可以反映社会、历史和人性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文学也是一种审美体验,可以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我认识了文学史的发展和演变。

文学史是文学发展的历程,包括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

通过学习文学史,我了解了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也认识了不同文学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我学习了文学批评的方法和理论。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法和文学评论等方面。

通过学习文学批评,我了解了不同文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也学会了如何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意义。

文学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可以带给人们启示和感悟。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感受到了不同的情感和思想,也认识到了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同时,文学也是一
种审美体验,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文学概论课程让我了解了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史的发展和演变、文学批评的方法和理论,也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意义。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知识和体验都会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kk三部曲必然这本书的读后感

kk三部曲必然这本书的读后感

kk三部曲必然这本书的读后感这三部曲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礼包,每一部都有不一样的惊喜。

它里面讲的那些东西,好多都特别新奇,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第一部读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跟着作者在一个神秘的科技森林里探险。

作者描述的那些科技发展的趋势,好多我之前都没想过。

比如说,他讲的关于互联网未来的一些设想,那时候我就想,哇塞,原来还能这样啊。

感觉自己之前对互联网的认识就像是只看到了冰山一角,而这本书就像是把整个冰山都给我展示出来了。

我一边读一边就在那惊叹,这作者的脑洞也太大了吧。

而且他不是那种瞎想的,是有很多依据和逻辑在里面的。

就像他讲某个科技产品的发展方向,会从它的技术基础、社会需求还有市场潜力这些方面去分析,让我这个外行人都能看得懂,还觉得特别有道理。

再说到第二部,这一部就像是给我来了一场思想的暴风雨。

它让我对人和科技的关系有了全新的思考。

以前我就觉得科技嘛,就是一些方便我们生活的工具,像手机、电脑这些。

但是读完这一部我才发现,科技和人之间的联系可复杂多了。

科技不仅仅是工具,它还在塑造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甚至是文化。

比如说社交媒体的出现,它改变了我们的社交模式,让我们可以和全世界的人联系起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像隐私泄露啊,信息过载这些。

我就开始反思自己在使用科技产品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改变了呢?这一部真的是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最后读第三部的时候,我就像是在品尝一杯醇厚的咖啡,越品越有味道。

它把前面两部的内容又升华了一下,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宏大的科技和人类社会的画卷。

书里提到的一些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让人担忧的地方。

美好的是科技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解决很多现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像医疗、环境这些。

但是担忧的是,如果科技发展失控了,那人类又该何去何从呢?这一部让我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也有一份责任。

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科技的改变,还要去思考如何让科技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先验唯心论体系》读后感

《先验唯心论体系》读后感

《先验唯心论体系》读后感读完《先验唯心论体系》这部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的哲学著作,我深受启发。

这部作品不仅系统地阐述了“绝对”由主观到客体的变化过程,而且开创了一种新的思想和方法,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深深感受到谢林对于哲学的独到见解和深入探究。

他以先验哲学为基础,通过唯心论的方法,揭示了人类意识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全部哲学可以表述为意识的发展,涵盖了从原始自我到理智直观、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和目的论到艺术哲学的全过程。

这种观点让我意识到,哲学并不仅仅是对于世界的思考,更是对于人类自身的思考。

其次,谢林的唯心论体系强调了主观意识的重要性。

他认为,主观的东西是第一位的,客观的东西是第二位的,客观世界只是主观世界的反映。

这种观点挑战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观念,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基于主观意识的,而不是基于客观存在的。

这种观点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知识的本质和来源。

最后,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对于人类的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人类的自由意志是基于主观意识的,我们的行为和决策都是基于主观感受和反应的。

这种观点挑战了传统的宗教观念,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于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应该负责。

同时,他也探讨了道德和伦理的问题,认为道德和伦理是基于人类共同的主观意识的。

总的来说,《先验唯心论体系》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哲学著作。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哲学和人类认知的知识,也得到了许多关于人生和社会方面的启示和感悟。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感悟将会成为我未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同时我也深刻理解到在学术研究中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先验唯心论体系》[德]谢林著读后感

《先验唯心论体系》[德]谢林著读后感
最后,我认为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对于推动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在当时对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启示作用。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我深刻体会到了哲学的魅力和价值,也对自己的认知方式产生了反思。这使我更加坚信,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所在,是我们认识世界、探索人生的重要工具。
第五篇范文
在阅读《先验唯心论体系》这部作品时,我对其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谢林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其精湛的哲学素养和独特的表达能力,以下是我对这部作品结构和语言方面的分析和评论。
首先,从结构的角度来看,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论述重点。整部作品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验唯心论的论述,使得读者能够逐渐理解并掌握谢林的哲学思想。谢林在书中首先批判了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然后阐述了先验观念的概念和作用,最后探讨了先验唯心论与道德、艺术、宗教等领域的联系。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整部作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谢林的哲学观点。
在本书中,谢林详细阐述了先验唯心论的基本原理。他认为,先验观念是主体内在的能力,是认识世界的基石。这些观念包括时间、空间、因果等,它们是思维的பைடு நூலகம்本形式。谢林指出,先验观念不仅构成了认识的基础,还决定了认识的界限。因此,要想真正了解世界,就必须深入探讨主体内部的先验观念。
谢林在本书中还探讨了先验唯心论与道德、艺术、宗教等领域的联系。他认为,先验唯心论不仅是一种认识论,还是一种人生观。通过了解主体内部的先验观念,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道德行为、审美体验和宗教信仰。这种观点为后世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
首先,在写作风格方面,谢林的表现力令人印象深刻。他通过批判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提出先验唯心论的观点,并运用丰富的例证和严密的逻辑进行阐述。谢林的写作风格既具有学术性,又富有启发性,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哲学的魅力。然而,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本书的论证过程较为复杂,可能需要耐心和思考才能领略其中的精髓。

学习文学概论的心得五篇范文

学习文学概论的心得五篇范文

学习文学概论的心得五篇范文第一篇:学习文学概论的心得学习文学概论心得作为一门以前我从未接触过的学科,我对这门学科充满不确定性,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学习这门学科,也不知道这门学科学来到底有什么样的一种作用,只知道,在我的这个专业必须要去学习。

学习这门学科谈不上有什么快乐可言,也谈不上有什么痛苦可言。

只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学习而已。

文学理论是人文学科之一,是一门意识形态很强的学科,它在整个人文科学中占有很重要地位。

书上也说得没有错,我在刚开始学习这一门学科的时候的确有几个疑问,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文学理论对我们学习汉语言又有什么样的一种作用?与汉语言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学习了文学理论又应该怎样地去应用?这些问题都成为我对学习文学理论的困惑。

后来从书本上了解到了,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等是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而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因此,书本上也给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下了一个总的概念: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身世,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力图知道、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作品、作家和文学的研究基础上。

从我的角度方面了解,我认为,这也就是说,文学理论与文学史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更多的是立足于作品,在老师的课上也显示出了这一特点。

文学史除了要求我们了解一些作家的生平以及作品之外,更重要的是阅读这些作者的相关作品,以达到与书本作者的心灵交流,从而更了解作品的更实质的理念。

每个阅读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就如西方谚语中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而在我们国家也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及“诗无达诂”的说法,这些都触及读者阅读的再创造性质。

因此,现在我认为,学习文学理论更重要的是多阅读,这应该会加深我们对作品作者的了解,也能从中了解作者写这一部作品的心理动态,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怎样的一种观点,对作者来说,只有经过读者阅读过作品,这样作者才能实现他或她的创作价值。

概论心得体会

概论心得体会

概论心得体会概论心得体会篇1在这次的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概论课程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概论,我不仅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还收获了更多的思考与启发。

首先,我想谈谈对概论课程的感受。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概论课程并非简单的知识梳理,而是对学科体系的整体把握。

通过学习概论,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同时,概论课程让我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今后工作中需要运用哪些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被概论课程中的知识点深深吸引。

其中,关于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让我对原本单一的专业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发现,不同专业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和融会贯通,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

此外,我还学到了如何从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思考和反思方面,我认识到,概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让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新的认识,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时,我学会了先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考和反思的过程,让我逐渐培养出了敏锐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概论课程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心得体会的总结,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要重视概论课程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不应将概论视为简单的知识梳理,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学科体系,理解各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要学会从宏观角度看待问题。

在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时,要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和把握,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要善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实践中,要学会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积极了解其他相关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必然》读后感1000字

《必然》读后感1000字

《必然》读后感10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必然》读后感1000字《必然》读后感1000字:一、趋势比细节更重要《必然》这本书挺有意思的,现在社会节奏非常的快。

思想概论总结心得体会怎么写

思想概论总结心得体会怎么写

思想概论总结心得体会怎么写思想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对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各种思想流派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旨在帮助我们理解和思考人类思想的演进与发展,以及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在学习思想概论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获益良多,深感收获颇丰。

首先,思想概论的学习使我对人类文明的思想源流和文化传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通过学习古代东西方的哲学思想,我逐渐明白了人们在理性思考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做出的种种思想尝试,以及这些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到近现代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等思想流派,我了解到了一系列的思想传统和学派,这些思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理解当今社会、认识自我、面对人生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思想概论的学习也使我更加关注与思想有关的社会问题。

通过对不同思想流派的研究,我了解到了社会结构、阶级矛盾、意识形态等相关概念,逐渐认识到人们的思想是受到社会环境和利益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的,并且认识到思想与社会问题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思想概论课程也对于分析和解决一些当前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通过深入研究和寻找思想根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和方法。

此外,思想概论的学习使我更加明白了思辨的重要性。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通过对不同思想家的思想进行剖析和对比,培养了对思想的批判精神和辨析能力。

我们学会了怀疑和追问,不再盲目地接受某种思想观点,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辩证的方法去判断。

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能够更准确、全面地理解问题,并能够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通过思想概论的学习,我对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我也认识到思辨能力的重要性,这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思想概论课程的收获将伴随我终生,并在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哲学概论的心得体会感悟(3篇)

哲学概论的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引言哲学,是一门探讨宇宙、人生、知识、价值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在我国,哲学教育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哲学概论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思考人生的独特视角。

通过学习哲学概论,我对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二、哲学概论的学习意义1. 培养批判性思维哲学概论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质疑、思考、论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逻辑推理、辩证思维等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人生境界哲学概论让我们认识到,人生不仅仅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更是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

通过学习哲学,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3. 增强文化自信哲学概论让我们了解到,我国哲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通过对哲学经典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三、哲学概论的学习心得1. 理解哲学概念哲学概论涉及众多概念,如存在、本质、现象、真理、价值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方式,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 掌握哲学方法哲学概论介绍了多种哲学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

我认识到,掌握这些方法对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努力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3. 思考哲学问题哲学概论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的锻炼。

在学习过程中,我思考了许多哲学问题,如人生的意义、道德的判断标准、社会的发展趋势等。

这些问题让我对人生、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哲学概论的感悟1. 哲学是一门追求真理的学科哲学概论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哲学是一门追求真理的学科。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哲学家们不断探索、思考,为人类揭示了世界的本质。

学习哲学,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

2. 哲学是一门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哲学概论的学习让我了解到,哲学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

文学概论读后感

文学概论读后感

文学概论读后感
以前看小说、诗歌啥的,就单纯觉得好看或者不好看,感动或者不感动。

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文学背后有这么多门道。

就像魔术一样,以前只看台上魔术师变戏法觉得神奇,现在知道了一些背后的原理,虽然少了点神秘感,但多了几分敬佩。

书里讲到文学的起源,说是从劳动中来的。

我就想象着原始人打猎回来,围着火堆,一边烤着肉,一边哼哼唧唧地讲述着打猎的过程,这可能就是文学的雏形了。

这么一想,文学就变得特别接地气,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东西了。

说到文学作品的类型,什么抒情类、叙事类的。

我突然就理解了为啥有些小说读着读着就感觉像在听作者倾诉衷肠,原来是抒情性在作祟。

而那些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就是叙事类的魅力。

我感觉自己就像个文学侦探,一下子能把作品的“作案手法”给看透了。

文学的风格也特别有趣。

什么浪漫主义像个充满幻想的孩子,天马行空,脑子里全是美好的、不切实际的东西。

现实主义就像个老老实实的记录员,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

这就好比生活里有的人总是做着美梦,而有的人就特别实在,只看眼前的柴米油盐。

马概心得体会

马概心得体会

马概心得体会姓名:学号:专业:摘要: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我们要从自己的实践过程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在于客观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全部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①。

通过解析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及人类认识的本质发展规律认识自己,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让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对我以后的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让我明白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需要有强有力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

学习理论知识,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载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让我在这点上的感触尤为深刻。

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

世间天地万物之间无时无刻都处于变化之中。

在生活中,存在着种种客观现象,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本质问题。

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学习到了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150天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先验分析论·概念分析论10-12

150天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先验分析论·概念分析论10-12

150天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先验分析论·概念分析论10-12我们知道在先验分析论中的概念分析论部分,康德核心要演绎的是先验逻辑。

上一小节,已经将能引导出先验逻辑的形式逻辑进行改造(较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形式逻辑,按照康德将要引出先验逻辑的结构)。

那么接下来,就是这部分的重点,也就是在康德理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范畴表。

通俗的说,康德认为,人类所有的知性运行的规则都可以通过这张范畴表中的细项来体现出来。

他将会在第10小节引出范畴表,而在11、12两个小节(这是第二版后加入的两个部分)就范畴表的地位意义以及外部可能会引起的误解进行了说明。

Day 31-35/2020年6月10-14日第三节10、纯粹的知性概念,或范畴我们知道康德将知识看作是判断,而知性的主要工作就是判断。

上一节的逻辑判断表就是知性的一些判断规则,也就是逻辑机能。

但知性并不是只是做判断,而是要形成判断,这个形成判断的过程,就需要有一些先天的概念去与直观的对象相结合。

先验逻辑就是知性的这些先天规则。

知性作为认知能力有很多的概念,有些是不纯粹的,有些是纯粹的。

其中那些最纯粹的就是范畴。

那什么是范畴?这个词是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当时他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把纯粹的概念从众多的概念中提取出来,只选择那些最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逃脱不掉的概念,即任何事物都可以从这些概念中去规定它,亚里士多德就把这类概念称为范畴。

所以逻辑表是用作无关内容的判断表,而范畴则是关系到认识论的,要结合着经验的一种概念表。

康德认为亚里士多德是用一种碰运气式的方式来寻找这些范畴,而他则不同,他是用一种体系化的科学化的方法来去确定这些范畴。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康德的演绎。

正如已经多次讲过的,普遍逻辑抽掉知识的一切内容,而指望从另外的地方,不管是从哪里,为自己获得表象,以通过分析过程首先把这些表象转化为概念。

反之,先验逻辑则面对着由先验感性论呈现给它的先天感性杂多,这种杂多给诸纯粹知性概念提供材料,没有这种材料它们将会没有任何内容,因而就会完全是空的。

概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概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概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概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优秀5篇)概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概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概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优秀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概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1读书笔记是一种记录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性内容、感受以及想法的笔记方式。

它有助于我们在回顾、总结和深化我们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在这篇概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中,我将主要探讨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我的实践经验以及一些建议。

首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阅读效率。

通过记录关键性内容、感受和想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主题、结构以及重点。

此外,读书笔记还可以帮助我们回顾、总结和深化我们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其次,我在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时,尝试了不同的读书笔记方法。

我使用了高亮、标注和摘录等方式,将阅读过程中的关键性内容、感受以及想法记录下来。

通过这种方式,我更好地理解了阅读材料,并在后续的回顾中找到了重点。

最后,我认为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书中的观点和论据。

这样,我们在回顾和总结时,才能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并从中获得更深的启示。

在总结部分,我想强调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使用这种方式。

通过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并在后续的回顾和总结中得到更深的启示。

同时,它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和质量。

概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2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感其思想之深邃,语言之凝练。

这部古老而具有活力的经典,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内容涉及伦理、哲学、教育等多方面。

其语言优美,富有哲理,让人在品味语言的同时,也能领悟到深邃的思想。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被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所打动。

《先验唯心论体系》读后感

《先验唯心论体系》读后感

《先验唯心论体系》读后感按:研读近代哲学史,感慨颇多。

各家哲学史虽清晰明了,问题与解答随手可得,但需警惕其中的陷阱。

直接阅读原著虽愈发模糊,却能确保安全着陆。

康德以决然的方式终结了唯理论与经验主义的纷争,他建构了不可知的物自体,回归理智本身的先验结构;费希特以艰深的方式肯定了这一结论,并从“绝对自我”出发,将“物自体”部分纳入自我辩证发展的结构中。

正如谢林在给黑格尔的信中所言:“哲学尚未终结,康德给出了结果,但缺乏前提。

”也就是说,康德构建了最完备的架构,却未打好地基,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亦不客气地指出了康德的有限价值。

此后,“那最有意义的、或者从哲学角度看唯一有意义的超越费希特哲学的工作,最终由谢林完成了。

”(黑格尔)即便如此,黑格尔仍判定谢林身上残留着费希特的气息,海德格尔甚至断言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完全处于费希特知识学的影响之下。

果真如此吗?谢林不仅是天才儿童,在大学前(15 岁破格进入图宾根大学)便掌握了古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语、阿拉伯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而且年少得志,大学时代便参与到德国哲学的最高层次讨论中,深受歌德赏识,经其推荐,23 岁便获得耶拿大学教授席位。

谢林的同窗黑格尔同样尊崇歌德,但歌德却不待见他;原本很有希望获得教授席位的荷尔德林,却因歌德的暗箱操作而失去机会(费希特的离职亦与歌德有关)。

30 岁时,谢林的哲学思想已主导当时的德国哲学界。

然而,由于年轻气盛,谢林春风得意之际,亦积怨无数。

他与卡洛琳娜的婚姻不仅得罪了浪漫派,还导致黑格尔与他疏远。

(可参考阿尔森·古留加《谢林传》)谢林后半生一蹶不振,一直被笼罩在黑格尔哲学的阴影之下。

晚年谢林重返柏林,接替去世的黑格尔,在哲学舞台上重新登场,却遭遇纯粹哲学的衰落。

费尔巴哈宣称哲学的意义在于改变世界,于是德国哲学界盛行庸俗唯物主义、源于法国的孔德实证主义、英国的功利主义,谢林依旧被冷落。

那么,谢林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地位究竟如何呢?我们可以从前期谢林哲学的代表作《先验唯心论体系》中找到线索。

马克思名著读后感

马克思名著读后感

马克思名著读后感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定及其关系的演绎到达了辩证规律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由于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根据,而且正由于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根据;偶然的东西是必定的,必定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肯定的必定性。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矗对偶然和必定的熟悉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

但是有一点缺乏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确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玻经济确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

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大事的发生布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风俗的,宏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行忽视的因素。

历史必定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由于必定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

人类开头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亲密常见的信息化时代。

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定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

在必定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抱负,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久的必定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定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

如今的人还信任这样的永久世界唯恐不多了,那么人生究竟怎样才有意义呢?〔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

没有必要去信任这个世界必定要发生什么——由于那是虚假不行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久不变的真理——由于根本没有不变的、永久的真理——,必定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明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不能确定,我也不需要确定知道是什么样会发生什么。

但是我确信的是,明天对于我肯定是新的一天,肯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对于别人也一样。

马克思说的好:解释世界的不如转变世界的。

必然读后感

必然读后感

必然读后感必然读后感必然读后感1距离凯文·凯利出版《失控》已经二十三年,书中很多预言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

这个影响了乔布斯、沃卓斯基、斯皮尔伯格的男人,继续以其深邃的观察力、强劲的预见力为我们描述科技发展,我们即将面对的未来。

作者将新书命名为《必然》,明知会引起读者的质疑,但他相信“科技在本质上有所偏好,使得它朝往某种特定的方向”。

我们就生活在日新月异的当下,跟随作者去梳理一下这些变化,以一种警醒明智的态度去面对未来。

书中描述的不是未来的某种状态或者是最终结果,作者总结了十二个动词。

这十二个持续的动作,每一个都正在发生着,而且有足够的理由这些趋势至少将会持续三十年。

科技发展是一种迅猛的潮流,这些将会是日益凸显的力量:形成(Becoming)、知化(Cognifying)、流动(Flowing)、屏读(Screening)、使用(Accessing)、共享(Sharing)、过滤(Filtering)、重混(Remixing)、互动(Interacting)、追踪(Tracking)、提问(Questioning)以及开始(Beginning)。

大致浏览就会发现,一些词汇我们并不陌生,正是我们所能感受的趋势,一些词汇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等待我们去理解。

1在“形成(Becoming)”这一章中,作者强调一个我们所忽视的现象:科技产品正在以加速的方式升级,我们必须保持不断学习,同时还要接受自己是一个菜鸟的状态。

在不停地追赶与创造中,我们会见证更多的新鲜事物的诞生。

“知化(Cognifying)”讲述的就是现在最热门的人工智能将会达到廉价、可靠、工业级数字智能在一切事物背后运行,但是我们将追求的是一种“人工智慧”,即:机器取代人类现有工作,帮助人类构想有意义的新工作。

“流动(Flowing)”是指互联网便捷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传输,复制品的流动创造了数字经济。

但是有8种原生特征决定了物品的价值: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获取权、实体化、可赞助、可寻性。

读《马克思概论》有感_六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doc

读《马克思概论》有感_六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do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感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既是认识世界又是据以改造世界的伟大精神武器,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它科学地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原理、三大基本规律(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否定Z否定)和四对范畴(现象和本质、必然和偶然、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

阐明了认识的发生和本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真理观、价值观、辩证思维的基木方法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作为21世纪的当代青年,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哲学以什么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早在古代,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一切,包括各门科学的研究对象。

到了18世纪,一些具体科学与哲学分开,独立出来。

但是,一些哲学家们还企图建立一个包罗一切知识的哲学。

并把这种哲学称作“科学的科学”。

其实,任何一门科学都不可能研究世界的各个领域,所谓“科学的科学”并不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各门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里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经过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揭示了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

反过来,对各门具体科学研究世界的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具有指导作用。

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止处在形成过程之中,要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起来,不仅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和总结,而且还会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

而要保证自己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必然读书心得

必然读书心得

必然读书心得读书是一种必然的行为,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当我拿起一本书开始阅读时,我不仅仅是在获取知识,更是在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

因此,读书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读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读书使我拓宽了视野。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的领域和观点。

比如,我读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籍,了解到了过去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思想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我读了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籍,了解到了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运行规律。

通过这些阅读,我不仅仅增加了知识,还拓宽了自己的眼界,让自己变得更加开阔和包容。

读书使我变得更加深思熟虑。

读书的过程中,我会思考书中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与我自己的思想相符。

我会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他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这些思考,我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在思考。

这种思考的过程让我变得更加理性和思辨,使我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读书让我不断进步。

通过阅读,我可以了解到很多优秀的思想家、作家和学者的思想和观点。

他们的智慧和见解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他们的思想和观点,我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阅读也让我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使我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地应对。

读书让我变得更加有趣。

通过阅读,我可以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与作者和主人公一起经历各种冒险和故事。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情感,和作者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读书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和娱乐的方式。

通过阅读,我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快乐。

读书是一种必然的行为,它不仅仅可以帮助我拓宽视野、深思熟虑、不断进步,还可以让我变得更加有趣。

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读书,我就会不断进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有价值。

所以,我要继续努力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出色和有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论先验性、分析性与必然性》读后感
从昨天看完程亮先生转贴的文章,我的头就肿得象粽子,单说文章里提到的哲学和科学方面的名人名字,要想理清他们的思想和看“一部分”他们的著作,我这辈子就没可能再做别的什么事了。

要说读后感,我只敢说我自以为看懂了哪些,看不懂哪些,其实说句实话,要说看懂这篇文章,那就太牛了。

所以我的第一个读后感就是“大部分看不懂”。

“自然界
背后的实在究竟是一种在本质上同人类心灵所见的自然界相似的东西呢?还是一种对人和人的福利漠不关心的巨大‘机器’呢?一座山实际上是披着树木的绿袍、戴着永不融化的雪帽的一堆岩石呢?还是实质上是一批没有人的品质的小质点、一批不知何故能使人类心灵产生形式和色彩幻觉的小质点的集合体呢?”这类问题或许在普通人眼里是不需要回答的,但在哲学家眼里,这样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何谓“真”,何谓“假”,是必须得认真解决的问题。

否则,哲学家就会睡不着,吃不香,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吃了的食物是不是就是上帝的化身,亦或就是下一个自己……如果纯粹从唯心分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世界变得非常诡异,一切推演皆有可能成立。

于是,在每个哲学家心目中,首先要寻找和解决的问题便是“我所认为的‘真’是什么?什么才是‘必然’的”“哪些前辈或是权威的理论是我所认同的,哪些是我必须去辩驳的”,简单地说,就是树立起自己的“必然性”目标,有了必然性,就建立了严格的逻辑推演程序,也就建立
了分析这个世界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这是从大的方向上来说的哲学观和世界观(我所认同的),另一部分学者,选择了去解决不那么大的一些局部哲学问题,比如:极限问题、龟兔赛跑谬论、宇宙中心问题、政治演变、对奕结局……哲学问题只需要下一个台阶,就成了科学问题。

在这种动力的驱动下,科学家可以用数学推演的方法建立起代数模型,并且以语义学的方法定义微积分,再使用代数模型和微积分从而推导出极限的解,这是牛顿、莱布尼兹和他的支持者所创立的数学流的思想,也就是本文中所述的“莱布尼兹在构想“推理算术”的时候,提出了两种推理原则:无矛盾原则与充足理由原则。

他认为数学只需遵循无矛盾原则:包含矛盾的判断为假,相反,不包含矛盾的判断则为真。

但对物理学,还需要加上充足理由原则:一个事实是真实存在的,则必须有一个其为何如此的充分理由。

莱布尼兹认为,对于数学这类不需要寻找理由的纯推理性的真理,我们只要将复合的命题解析为由以构成的简单命题与观念即可证明其为真。

”形而下的思潮创造了辉煌的近现代科学和文明,并且这种形式还在越演越烈,现在形而下的过程继续发展,不但在科学层面,而且在技术层面,更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成了技术流派,技巧流派之论战。

其实大多数科学家和哲学家(思路尚在清晰状态的)对自己所持的观点布满了怀疑,也对别的对立的思想和派别的思想保留赞同的意见,于是辩驳发生,哲学于是在不断的辩驳和求伪求真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辩驳的过程从来都是纵贯古今,列举无穷多的实验和观察,推演无数的公式和语义。

在这个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问题有可被实证的,这就是本文所说的
“实验分析(后验分析)”,比如亚里士多德对物体下降速度与体积或是质量无关的定义;也有可顺向推演的,这就是“先验分析”,比如达尔文对进化论的贡献;还有牛顿被苹果砸到头继而联想和推论出万有引力定律那样的“后(经)验综合”;哲学求证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方法论的实验,在西方的哲学发展历史上,哲学思想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时而分,时而合,分分合合,这中间对哲学的本体位的争论从未间断,也从未明了,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们仍将面对那个最可怕的奥秘,就是所谓实在(真理)”
在大多数的争论当中,我们都可以听到哲学家们一个清晰的思路,就是“我是同意你所说的观点的,但说句实话,我看不到你的观点在现实(或是逻辑)中有什么合理的地方”,一方面,哲学家们试图找到一种“先验”的方法来到达“必然真”,另一方面,当这样的方法体系能够证明已经被证明过的大多数问题并且在学术界和世界上广泛认同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怀疑这些方法,并且对这些推导出来的新的未被证明的事物或是原理表示怀疑。

卡尔.波普尔在《猜想与反驳》中对处于哲学家和科学家大脑中的这种反反复复的批判和被批判作了深刻的分析,这算是对哲学本位之本位的思考。

这个循环圈往复不断,推动着人类不断去思考那些黑暗的部分。

由哲学体系这个思想链条上掉落下一些粉尘或是碎末来,又形成了对现实社会的无限联想,发展成为形式科学(数学和语言),或者是实验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抽丝剥茧地看,本文最后一段的立意明确,导向清楚,并且不失大家风范。

“澄清先验性、分析性与必然性的本义,根据不同的理论建构,我们还会有其他
的关联选择,存在康德的先验综合真理和后验分析真理,也可以存在克里普克的先验偶然真理和后验必然真理,甚至还可能存在分析偶然真理
[1] [2] 和综合必然真理。

”,这便是典型的中国学者的思路“管它黑猫白猫,能为我所用的都是好猫……”。

以上说中国学者的话是戏说了,不过话说回来,在世界哲学史中,中国的哲学流派独树一帜,仿佛一面伟大的旗帜,却又找不到什么清楚的线索,好象每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都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目标来解释思想层面的东西,即使是在那些文学作品里面,刚刚可以
看到一些可适用于更广大范围的民族、宗教、社会形态或是组织方法的东西,立刻就被一些终极的现实目标所淹没。

一方面,中国的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方法都反映出中国人对形式化方法的最大造诣,另一方面,所有可看见的作品的价值判断标准,无论什么历史朝代或是思想形态,都指向最简单的为当时历史条件所限的实证主义,这和西方的“哲学”路子大相径庭。

难怪罗素在写《西方哲学史》的过程中,韦尔斯在写《世界通史》和《世界简史》的过程中,李约瑟在写《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是唯一一本成体系的由西方人整理的中国科学史书籍)的过程中,都非常谨慎地处理中国哲学这一块的语言和说法,不知者不说,世界不了解中国,所以不说中国。

不过同时也得注意一下韦尔斯的一段话“到如今我们还一直没有提到过中国的早期历史,原因在于它至今还是漠然不明的。

我们寄希望于正在复兴的新中国的探险家和人类学家们也能像最近几个世纪欧洲的学者们研究欧洲古代史那样彻底地梳理中国的古代史……”
我的第二个读后感就是,本文除了罗列了一大堆别人的思想,真正是
不知所云。

表面上看是集大成者,实际却看不出什么新的立意和观点。

而在所有我们知道的西方哲学中,自己所持有的观点是一定需要明确的,要么左,要么右,要么分析,要么综合,不能合稀泥。

我看了好几遍本文宏篇,历史人物线索清晰(但本文应该不是哲学史著作),哲学思想叙述大气而霸道(本文作者就象个哲学的上帝,全是下定义的说法),但在作者自己的思想方面,除了最后一段说了一大段亦可这样,还可那样的话(先验分析推出的必然真、先验综合必然真、经验分析必然真、经验综合必然真,这四种方法差不多可概述所有方法论的总集和),其它就没看得懂,或者说是被在这么短小的文章中却有这么繁杂的罗列弄得晕头转向,找不到作者除了把本文做为另一个更大的论文或是著作的导引概论(或者叫说明文更好)这个目的之外的任何观点。

要我选择的话,那更大的论文我是不看也罢的了。

罗素把哲学形容(罗素这么严谨的哲学家竟然只敢形容,而不敢定义)为介于科学和神学间一种“学问”,或者说是“玄学”,实在是有些道理。

哲学家寻找的不是只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方法论),或者只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目标(价值观),亦或仅只是适用于某种政治形态或是特定自然条件下的事物发展趋势。

所有的哲学家之所以处于清醒与混沌之间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都希望自己的理论或是思想能适用于所有的人类社会,所有的自然界,成为“普遍真理”,这就回到了我在开头提到的那个“最可怕的奥秘”。

这其中有一些哲学家由于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局限性、人类所生活的这个宇宙自然空间的局限性、人类自身思想和感知的局限性,在自己的理论中划定了这样那样的“域”,于是他们就从真正的哲学家的队伍
中游离开来,他们的思想也就随他们的消失而被定格,成为这样那样的主义,仿佛他们都是一些对某些“限定条件”偏执的狂人,哲学亦成为了一门罗列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狂热思想的人类思想精华之集大者,没有准确的定义,只有模糊的方向,伴随和推动着人类的文明史进步。

我不了解中国的学者们在干什么,也不了解他们何以可以每年出一篇论文,我只看到大量的如本文这般的文字游戏汗牛充栋。

在我们的身边用一种大而全,看似精辟,实则莫名的框架把自己也一并骗过的学者遍地。

我这样想的时候,也是大胆之极,但即为读后感,却不得不如实记录,以免大家看着这样一篇大论还以为只有自己独糊涂,别人都清醒,从而看不清那些实实在在的阅读和求知的路,成天做着所有男人十二点以后都有可能做的大课题和大学术之梦。

头实在是肿得象粽子,在头疼别人的繁杂的罗列的同时,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又是一大堆繁杂的罗列,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反正是应制读后感,就且请程亮先生谅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