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评价机制,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全评价机制,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
摘要:评价机制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保证,评价体系的建立应立足于拓宽人才成长的渠道,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本文认为,评价机制的建设应包括健康的社会人才评价氛围、多元立体的评价机制、公正严格的评价流程以及评价之外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问题。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评价;优化;环境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评价氛围
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人才价值取向,就能培育出什么样的人才。
人才评价制度曾左右着中国过去的发展,也必将深刻影响着我国未来的政治经济方向。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为社会烙上了“官本位”价值准则,导致传统社会成为人治社会,至今影响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比如由于“官本位”的意识作祟,我们习惯于给科学家“封官”。
一旦科学工作者取得了重大成果,我们的组织部门立即给他“加官进爵”,以示重用和提拔。
科学工作者的官可能越当越大,当官的感觉也越来越妙,但创造灵感却远走高飞。
社会普遍认为只要有学历或职称的就是人才,学历或职称越高,人才的身价也就越高。
反映在用人方面就是不少企事业单位在录用人才的时候往往过于重视文凭和职称证书。
同时,一些单位在人才的提拔和调配方面,长期摆脱不了论资排辈的老习惯,而一旦得到某种职位或职称,就基本成了“铁饭碗”。
长期以来,以学历为主的人才评价标准根深蒂固,而对广大技能劳动者的作用却没有足够重视,高技能人才评价跟不上社会需要,严重制约了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这使许多技能型人才得不到他们应得的社会地位和相应的价值回报。
推进产业升级是我国”十一五”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产业升级需要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来保证,既需要一大批企业家和科学家,需要一批有学历有职称的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高技能人才技艺精湛、技术过硬、创新进取,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大批爱岗敬业、技能高超的“能工巧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全社会要像尊重高级专家那样尊重高技能人才,像重视高级专家的培养那样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像关心高级专家的成长那样关心高技能人才的成长。
我们要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
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
要改变用一把尺子衡量人才价值的习惯做法。
增加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程度,变暗箱操作为阳光工程,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真正确立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二、构建立体的人才评价体系
1.拓宽人才成长通道
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
对社会通用性强的职业(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采用社会化鉴定方式。
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
高技能人才评价要发挥企业内鉴定的优势,充分尊重企业在其鉴定中的主体作用。
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技能人才评价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调动院校鉴定的积极性。
要加强校企合作,完善职业院校和企业分阶段培养和考核的工作机制,即高校毕业生在校通过准高级考核,取得预备技师证,到企业相应职业岗位工作满两年后,经所在单位认可,即可申报参加技师考评。
探索突破资历的直接认定方式。
大中型企业在实践中可探索绝技绝活、先进操作方法评比、命名表彰、以师带徒等多种形式相互沟通的、立体型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对于在企业生产实践中确有绝招绝活、业绩突出、贡献较大,已被行业或企业公认达到技师、高级技师水平的,可由企业直接认定为技师或高级技师。
2.发掘人才的真实潜在价值
人才评价指标在设计选择时要有所侧重,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人才评价指标选择时不能千篇一律,要体现出行业特点、层次和类型的不同要求。
国家和各省、市应建立人才测评中心,在人才测评中心,组建一支以测评专家为主体的专门化人才测评队伍。
人才测评中心及测评队伍受同级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领导,但独立行使具体测评的权利和义务。
同级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要尊重其测评结果,采纳其人才测评与选用的意见。
人才测评要规范测评内容、技术、方法、程序等,努力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
测评中坚持用国内外较先进的人才测评技术与我国传统有效的人才评价方法相结合,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多视觉多层面多维度评价的形式,合理选用调查、走访、座谈、履历分析、结构化面试、演讲、答辩、创造力测验、心理测验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文件筐技术、情景模拟、计算机人机对话、系统仿真技术等技术方法,注重考查人才的综合素质、智商、情商、能力、实际工作经验、职业倾向素质等,对人员各项素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立体化的评价。
3.引进社会评价机制
党政人才要把群众是否认可、拥护作为重要的衡量尺度,看其执政能力和执政业绩。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由市场行业来认可评判,看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业绩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专业技术人才是业内认可和社会认可,看其发明创造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功效。
“群众认可”。
众人的智慧高于个人的智慧,是否人才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要有一个民主评议的过程。
评价要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落实好群众对高技能人才和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在考核评价工作中扩大民主、反映民意。
“行业和出资人认可”。
在人才测评工作中,考核人才要以能力和业绩为中心,只有从以学历为本位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以人才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大小去衡量,才能真正让“行业和出资人认可”。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和革除人才评价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腐败行为,让人才在公正、公开的竞争土壤和选拔环境中脱颖而出。
“社会认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评价工作已从原来在单位内部、系统内部进行,走向了社会化评价。
社会评价机构的评价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科学化,评价过程的透明度,评价的公正、合理,体现了评价的社会化,其结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工作要得到社会和业内的认可,还可引入社会专家评审机制。
请社会同行专家进行评审,具有独立性,没有利害冲突,可以保证客观公正,能够鉴别成果真假。
三、保证人才评价质量
人才评价机制的建立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建设,评价是一套程序,有一套规则体系,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合法性。
在人才测评领域,至今尚无”行业标准”。
人才评价中的违纪、人治、缺乏规范等都是缺乏法律和制度约束的表现。
第一,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多种方式,公开发布高技能人才评价的申报条件、考评时间及场所、组织实施流程。
在核发技师、高级技师证书后,将技师、高级技师人员名单在鉴定中心网站上予以公布。
各地各部门要设立高技能人才评价质量监督专线举报电话,认真调查了解群众举报的问题,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二,加强对鉴定中心运行规范的管理和监督。
培育一批管理运行规范的示范性评价鉴定中心,优化各项制度和规范,建立职业资格鉴定管理工作链,细化从申报、制卷、鉴定、发证各个环节的鉴定操作流程。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控制鉴定流程,减少主观因素。
建立程序化鉴定督导员制度,通过公开招聘和邀请建立督导员队伍,有效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的社会监督力度。
第三,提升鉴定中心的综合运作能力。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加快开发技师、高级技师考评题库,进一步扩大国家题库的职业覆盖面。
加强高级考评人员、质量督导人员、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基础实施建设,完善鉴定条件,提升鉴定中心软硬件设备。
运用计算机,现场随机抽题,模拟操作,微机评分。
强化科学管理,规范运作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第四,国家引导并规范人才测评行业的发展。
建立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通过资格认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现在从业人员的素质。
完善中介机构管理,建立测评机构注册、审批制度,培育和发展人才测评市场。
对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的,要严加查处。
加强技术专利保护,查处各种盗版测评软件在市面盛行。
制定相关法规,保护知识产权,保障人才测评技术的发展。
四、理性面对人才测评市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企业选择人才主要是“学历+工作经验”,并且非常依赖面试。
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都不依靠人才测评来选拔和任用人才。
垄断性体制约束、测评专业人才缺乏、理论研究薄弱、专业人才紧缺以及测评工具落后、游戏规则不明等是我过人才测评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人才测评业本身缺乏过硬的技术水平,大多数软件都只是简单的“舶来品”,没有建立适合中国人的“常模”和评价体系。
测评行业专业人才匮乏,中国人才测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其次,人才测评缺乏和实践的联系,中国目前缺少职业评估的标准,这使得人才测评的结果不能和职业类型很好对应。
一些测评机构没有把测评的结果用于就业指导,他们没有与相关的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没有在人才与工作单位中起到沟通作用。
再次,对人才测评存在误区:以人才测评代替人事决策;对测评结果的准确性期望过高或认为测评无用;把测评软件作为测评是否科学有效的标志。
综上所述,高技能人才评价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甚至我国升学制度也不尽合理。
但人才评价必将对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建立、人才市场发展生强大的推动力,将对我国正在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体系,促进科学人才价值观的社会氛围的形成,产生深远的战略影响。
参考文献:
[1]凌文辁,方俐洛.心理与行为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47-270.
[2]徐帮学.职业分类与技能培训及鉴定标准规范实施手册[M].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2003.30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