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开题报告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

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1—2012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课题组

由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陈宏主持、申报,学校骨干教师参与研究的2011—2012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于2011年6月正式批准立项(课题编号2011A003)。根据《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下发的课题立项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工作安排,特组织开题。现将有关内容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培养技能型人才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关键在人。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品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而且需要大批具有高素质技能型的实用技术人才。200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见,劳动者、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多更快地培养技能型人才,对我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1996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迫切要求大幅度提高一线劳动者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走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之路。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转变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就业贡献率,提升全体国民的技能水平。

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教育的经济学意义上讲,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使他们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高额回报教育的投入,从而实现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而目前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提升。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应用的缺陷,对人才培养没有考虑市场多元因素。二是人才培养目标有待明确。学生技能训练与企业就业岗位需要没有对接,培养的毕业生与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脱节。三是专业教学体系有待理顺。很多专业课程仍然

是学科本位课程模式,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轻视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技能,极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四是办学体制机制有待改善。校企合作仍然面临诸多难题,校企合作的推行还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职业教育改革,必须研究和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转变育人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内容和方法,创新培养机制,与企业深度融合,真正培养出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也是促进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是实践的意义,中职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时期,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也处于不断探索之中,通过对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的考察和实践,获得重要数据和经验。另一方面是理论的意义,通过对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的理论研究,明确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内涵、标准、成长规律和途径,丰富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并指导教育实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综述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国内对技能型人才划分和培养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关于技能型人才的划分。在我国现阶段,人们常把决策管理层劳动者称为“白领”,把操作执行层劳动者称为“蓝领”,而把介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称为“灰领” ,或主张称其为“银领”。中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是“蓝领”人才,即中级工和部分高级工、技师;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即“银领”人才,即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有的研究者认为我国国家职业资格系列中的二级(技师)和一级(高级技师)比较符合国际上对高技能人才的划分。有的研究者主张高技能人才要包括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也有研究者认为,在技能人才的划分与使用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操作,不必完全拘泥于职业资格等级。

关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国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历来就没有停止过。2006年3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出台,继而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纷纷实施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经过不断演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近几年来,中职学校也在引进、吸收、改造国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目前形成最有影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生产与学习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而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已上升为国家决策层面,2011年7月,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年—2020年)》。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规划。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已经形成了适应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培养模式和就业制度,也有了较为完善的课程开发模式和职业教学、培训模式。国外职业教育领域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最有影响的有以下三大培养模式:

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这种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双元制”中的其中一元是指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接受严格的文化理论教育;另一元是指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或单位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又叫“双重训练制”。其特一是以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