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开题报告完整版
技能人才的特点与成长规律
目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地高度关注,相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和制定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地政策和措施,各企业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正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地力度,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培养实践环节,都需要建立在对技能人才地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相关地政策和具体地培养措施才能有效地实现预期地结果.一.如何认识技能人才地特点在认识技能人才地特点之前,首先需要对“知识”、“技能”、“能力”几个关键词进行清楚地界定和理解.能力,一般指劳动者胜任、完成某种活动具备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地基本特征是同活动联系在一起.能力虽然是无形地,但又是具体存在地,个性化地.能力分为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能力有类别和层次之分,有一般和特殊之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地总结和概括.一般而言,知识和能力提升并不是同步地,知识转化成能力需要一个转化地过程,知识多并不等于能力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训练而形成地一定地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或活动活动技巧.技能地基本特征在于技能提升地内在联系性强,技能地形成取决于练和用地程度;技能地发展与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关系密切,有着制约与被制约地关系;技能地标准同岗位任务相关联,有时代发展地特征.技能可以划分为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即认知技能).动作技能指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智力技能指借助于语言信息在头脑中进行智力活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知识、技能、能力,这三者之间地关系是紧密相连地,但同时它们又都各自具有自身地内在特点与涵义.知识是技能人才成长地理论基础,技能是知识在岗位操作中地具体实践应用,能力是知识和技能在运用过程中地提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技能人才具有以下地特点:第一,技能人才是和特定地岗位相联系地,离开了岗位,技能人才就失去了存在地基础.比如电工高级技师、钳工高级技师等,都紧紧和电工、钳工地岗位联系在一起,如果离开了电工、钳工地岗位,他就不一定具有高级技师地技能和资格了.第二,因为技能是对知识和经验地运用,所以技能人才需要同时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尤其是需要不断训练积累经验,也就是说生产岗位地实操训练对于技能人才有着特殊地意义.第三,技能人才地标准和岗位任务相联系,换句话说,技能人才存在着企业间地差别性,企业间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不同,其技能标准也不同,这也正是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地原因所在.第四,是否是高技能人才,是动态地、发展地.所以原来是高技能人才,但是随着技术地发展和新设备地应用,可能就不符合高技能人才地标准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如何认识技能人才地成长规律、学科性教育与职业性培训地区别虽然在技能人才地培养中,基础教育地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但技能人才培养属于职业性教育,而不同于学科性教育.总地来说,学科性教育和职业性培训存在以下几个区别:从社会发展需求看,两者地职业倾向与能力不同.前者地定位是着重培养研究型人才,培养学生对理论地理解与创新能力,后者主要输送地是技能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地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从教学内容来看,前者强调理论系统性,后者强调技能地连续性;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法、环境和教学过程等都有区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人才地成长规律第一、技能地个性化特点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地核心要素,所以培养技能人才不能像普通教育那样把学生集中到一起,千篇一律地进行教育,而应该注意企业地差别性、注意岗位地差别性、注意学员地差别性,从而选择适当地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技能地岗位性特征,使得技能人才地培养具有目标性、针对性.因此,技能人才地培养,必须紧密和岗位结合,立足岗位培养和成长,根据岗位特点和岗位要求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课程,强调在实际岗位中进行现场传授和训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技能地动态性和技能提升地渐进性,决定技能人才地成长是在生产、工作地实践过程中一步步完成地.它与实践密不可分,并且随着企业技术地发展和设备地更新而不断发展变化.技能地境况,必须在一个动态地过程中训练学习,在生产、工作地实践过程中一步步掌握和提高,谁也不可能做到一步登天,总是存在着从“生手”向“熟手”逐渐转化地过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四、技能人才成长与实际岗位地实践训练是直接并行地.离开了岗位生产实践地技能是不可能存在地,技能既从岗位实践中来,也要从岗位实践中学习,而且必须亲身进行操作,在反复地训练过程中,运用和验证学习地理论知识,在揣摩和摸索中逐渐积累经验,掌握技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能人才地培养要求必须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地客观规律.技能人才成长地客观规律是内在地,是不以人地意志为转移地.技能人才地培养必须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地客观规律,注重技能人才培养地针对性、动态性与技能提升地渐进性,并根据技能地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教材,选择适当地培训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走开放灵活和自主创新地培养模式.技能人才地培养,不能死搬教条、墨守成规,应当在实践过程中解放思想,具体总是具体分析,走开放灵活地;培养方法、途径等要勇于自我探索,走按部就班创新地道路,逐渐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地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中注意知识与技能地配比原则.在技能人才地培养过程中,对知识地学习与技能地训练都不能忽视,知识是技能操作地理论基础,技能是知识在岗位操作中地具体实践应用,两者要保持适当地比例关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地主要方式企业是技能人才培养地重要基地,技能人才培养地许多关键环节必须在实际生产岗位、在接近或等同企业地实际工作环境中写成.校企合作应该作为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地主要选择方式,并明确校企合作地形式和内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地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地主体性作用,二是如何发挥学校地育人优势,并充分利用和挖掘企业地资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技能人才地最终使用者是企业,所以,必须从企业地用人标准出发、从企业生产岗位地实际需求出发,去设计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特别是技能训练环境环境必须接近或等同企业地实际工作环境,尽量利用生产现场和岗位进行实训,按照技能人才地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地去培养技能人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作为职业院校,要尽可能地去了解企业,包括企业地技术水平和特点、企业现有地岗位情况和岗位技能要求、企业地用工需求等,并形成制度化、责任化,定期、定人到企业去走访、调查.同时,职业院校要加大自身从略资源开发和管理地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学校地培养能力,构建成为广泛认可地终身职业培训平台,提高自身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地地位和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目前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存在地问题一是开发和创新不够、培养能力不足,这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存在地主要问题.学校缺乏自主开发培训项目、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法地能力,进行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创新地意识不足,技能人才地培养针对性不强,没有自身地特色,效果不理想.特别是超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致使最终培养出来地赏达不到预期地技能水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是抓细节不够、理念变成行为地执行力不到位,这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存在地以一个问题.经常见到职业院校领导谈宏观管理、谈发展理念,但是在管理和教学地细节上却做地不够,理念也转化不成具体地行动,所以,水平也就停留在那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是职业院校在培养技能人才地过程中还存在着利用宏观政策地能力不到位,以及开放地观念、代用外力地能力不够等问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优秀6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优秀6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汪明霞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国正面临着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瓶颈”。
而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目前国家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关系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工作的中心地位,必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因此,本文结合技能人才培养理论,以构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对接对话机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的理论人才培养模式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
高技能人才在人才范畴中层级较高,是在生产性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主要分布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教育规划纲要》正是颁布。
在总体规划今后10年教育改革发展同时把职业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规划,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了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采取措施培养占技能者25%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
课题的开题报告
课题的开题报告1.关于课题的开题报告1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教育叙事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九十年代末引起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
叙事研究是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兴起的研究方法之一,叙事研究是一种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研究方法。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叙事学理论开始被逐步介绍到中国,特别是杰姆逊在北大的演讲,带来了中国叙事学的繁荣。
1986--1992年是对叙事学翻译介绍最活跃的年头,西方最有代表性的叙事理论作品基本上都是这期间翻译过来的。
1999年,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便开始酝酿教育叙事试验,继而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黎加厚教授极力推崇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在他的几个弟子的指导下,一些老师纷纷开展了教育叙事研究,并且呈现了一些“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信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教师的主体意识正逐渐觉醒,网络日志(blog)作为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交流平台,将传统的以书面为载体的叙事研究报告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教学反思也参考别人的教学反思。
因此,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写自己的教育叙事并结合blog发表交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
基于blog教育叙事研究使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对问题的看法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其他人的回复而得到教学启发,也可以在其他人的blog上找到更加有效、简便、科学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与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家进行有效的交流。
blog教育叙事研究增强了教育叙事研究的生命力,实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新发展。
blog 是知识过滤、积累、管理和与群体进行深度交流的平台,为每一个普通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使教师可以在blog中找到在教学中存在而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的答案。
课题研究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教育叙事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就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
教师开题报告范文
教师开题报告范文教师开题报告范文1一、选题依据及意义(不少于300字)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教师职业意识形成、角色转换和职业定位的重要过程。
为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师资,是高师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和生长点。
(先总说教育实习的重要性,这是选题依据之一。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高师院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教育实习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目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几十年来变化不大,教育实习的时间偏短,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脱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高师院校培养的准教师不能完全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要。
(分析目前教育实习存在的突出问题,说明改革的必要性,这是选题依据之二。
)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大教育实习的改革力度,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加强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合作与联系,建立以实习生为主体的自主、立体、开放的“过程性”教育实习模式,是提高从师任教能力,彰显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特色的迫切需要。
(提出选题的方向及意义)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设计)提纲,不少于500字)1.研究目标:由于高师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础教育的未来教师,而教育实习又是培养学生从师任教基本能力,陶冶学生高尚师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世纪国内外教育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蓬勃开展,基础教育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__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现状、改革的目标、结构、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的深入研究,更新旧的教育实习观念,改革旧的教育实习管理运行模式,在借鉴当前区内外实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新型教师培养需要的实习新模式,切实提高师范生从师任教的能力,为我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
(研究目标就是要说明通过对什么内容的研究,运用什么样的手段,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篇一一、课程目标1、总目标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而设置的。
它将始终紧紧围绕“三有、四会、打基础”(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有健康的身心素质;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创造;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的培养目标,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充实内容,完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目标可分解为以下几方面:(1)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2)增强主体意识;(3)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4)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5)学会寻找信息源;(6)尝试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7)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精神;(8)培养主动、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阶段目标高一阶段: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培养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使学生初步具备提出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途径与基本方法,学习构建研究模式;通过教师指导去体验和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及一般步骤与方法;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体验付出努力、与人交往、合作互助的过程,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高二、高三阶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途径与基本方法,学习构建研究模式;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并应用到部分学科专题的研究中去,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我校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的现实状况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学校开设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的潜能而选择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其中包括学科学习拓展类、科技发明探索类(以实验研究为主)、学习生活技能类、体育技能类、报告讲座类、艺术类、活动类7种。
二、学习要求1、所有年级、所有学科必须将研究性学习课程融于学科教学中,以确保学生既达到中学阶段规定的基本学力,又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人才培养情况
课题人才培养情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和关键,而课题人才培养更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课题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具备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课题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对此也格外重视。
高校在课题人才培养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题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题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会安排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丰富实践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高校在课题人才培养中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科研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高校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为此,高校开设各类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养。
在团队协作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协商解决问题,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的培养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增强他们的学术竞争力。
高校在课题人才培养中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题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具备独立研究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高校在课题人才培养中鼓励学生勇于挑战传统观念,鼓励他们大胆破除常规,提出新颖观点。
在科研过程中,学生要勇于尝试新的思路,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培养横向思维和跨学科的能力。
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提高他们的独立研究能力。
高校在课题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实践、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去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希望未来,高校能进一步完善课题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课题人才培养是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开题报告
中等学历教育及 初级技能培训
营造环境 提升全民素质
初等 职教
中等 职教
成人 职教
终身 教育
初中毕业生 职业引导培训
实用技术培训 服务新农村建设
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
返回
三、为什么开展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1)是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中明确提出,到2020 (2 )是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 (年)(征求意见稿)指出:进一步解 3)是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2020 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我市地 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国家职业教 (4)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处山区,农村人口比例较重,要构建学习 育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具有鲜明地方特 (5)是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型社会,实现人力资源强市战略,关键在 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农民,潜力在农村。
返回
人员分工
李发学: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研究全面工作,协调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组织 开展县域现代职教集团的建设研究,保障课题研究的人力、物力供给 ; 董站仕:课题组主要撰稿人。负责课题总体规划、设计,撰写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课 题研究报告,组织开展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县域职教中心、职业技能培训 中心体系建设研究; 张举才:课题组成员。负责成人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组织开展实用人才培训中心体系 建设研究; 祝令剑:课题组成员。负责民办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组织开展终身教育中心体系建设 研究; 侯东岳:课题组成员。负责初等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朱文良:课题组成员。负责课题实验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协助做好职教相关研究 工作; 赵永泉:课题组成员。协助做好民办职教相关研究工作。
项目研究开题报告3篇(精选)
项目研究开题报告3篇(精选)项目研究开题报告1一、课题的提出费希特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
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异议的选择。
当我们坐在学生身边,观察他们在课堂中是如何思考、如何与同学互动、如何处理错题与难题时,就会发现,并非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中都经历了真实的学习。
相当一部分学生或者没有达成学习目标,或者没有产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的增长,反而在学习中养成了被动的学习心态和不良的学习习惯。
当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要面临三大困境:虚假学习、机械学习、竞争性的学习。
当学习成为所有学生在同样内容上的熟练度竞争,学习就变成了一件与自我、与人的发展无关的事情。
当外部的控制和压力移除后,学生往往不愿意学习,失去了学习动力和创造性地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恰恰是素养的核心。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否落实,真正的挑战在课堂。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项目教学,以学生学习和掌握核心知识为依托,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为解决一个具体项目,借助各种学习资源,自我确定学习内容和制定计划,是具有挑战性、自发性、持续性、真实性、反思性的数学实践活动。
基于此,开展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研究。
二、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核心素养:20xx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学科核心素养:20xx年1月,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完整版)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内丘县内丘镇中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不仅是人才数量和结构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竞争。
我国传统的教育事实上将人的大脑作为知识仓库 ,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如何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业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才能参与国际竞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已是势在必行。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思维,促进思考,往往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外活动是重要途径和方法,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重要条件。
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着一些问题,如课堂提问环节教师与学生的机械问答,问题设计深度不够或过于具体化,只能让学生受到低思维的训练,而不能起到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实效,就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中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中学阶段的教学对于其将来能否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当代社会发展如风起云涌,新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而一个创造性人才,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而不能墨守成规。
其次,要活学善用创新思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不为传统观念所束缚,甚至使思维具有超前性。
再次,要具备创造力。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7篇)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7篇)研究生开题报告篇一(一)选题依据2、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处在社会环境之中,也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
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力。
而受教育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想意识、行为能力逐步由感性变为理性的重要阶段,由幼稚变为成熟关键阶段。
基础地理教育应回到其本原的目的上去,即为了生活而进行地理教育。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地理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地理教育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渠道,使人变得更睿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能更好地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甚至改造自然。
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二)选题意义及前景1、凸显学科价值,丰富地理教学理论地理学科具有科学的、文化的、生活的诸多价值。
由于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离学生疏远了,以至于他们产生疑问:“地理学了究竟有什么用?”由是出现了,高考科目中有地理,中学就开设地理,高考取消地理后,中学也就停开地理,或者是地理学科在中学里很受歧视。
为了争夺地理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一席之地,数百名专家集体象教育部呼吁,要求恢复地理为高考科目。
因此,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地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与内驱力。
同时在生活化地理教学探讨和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归为本位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助于形成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有用处的地理教学体系。
2、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地理生活化教学,将地理教学指向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当学校更换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在课堂中问学生:“这个学期18点30分上晚自习,天已暗下来了,而现在为什么上半年19点30分上晚自习,天仍大亮?”由于是生活的问题,身边的问题,很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当中,积极思考,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报告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报告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报告一、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其中,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更是备受关注。
本篇报告旨在研究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规律,探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提高。
二、技能型人才的定义技能型人才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较高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才。
他们不仅掌握了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还具备了实际操作、技能应用的能力。
技能型人才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力量,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服务业领域都需要技能型人才的支撑。
三、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1.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第一步是基础教育。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阶段,学生都需要接受基础教育的培养,同时也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还要注重技能类的课程,如手工制作、计算机应用等课程的学习。
2.专业教育阶段在接受专业教育的阶段,学生需要注重具体技能的掌握和实践的磨练。
具体而言,学生应该通过实践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等方式来积累实践经验和技能。
在专业教育阶段,学生应该注重实践的机会和经验的积累,同时也要注重语言、沟通、团队协作、领导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3.实践阶段在完成专业教育的阶段后,学生需要进入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的培养更为具体和实践性,需要通过工作、实习、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实际操作和领导能力。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锻炼自身的技能和能力。
同时,实践阶段也需要注重与同事的沟通和团队协作,以便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价值。
四、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培养模式,以适应不同的社会发展需求。
以下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创新:1.简化教育程序现代社会注重效率,因此可以简化教育程序和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本位的培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和体验。
通过简化教育程序和课程设置,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效率。
人才培养规划工作报告
人才培养规划工作报告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源,而人才培养是确保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
为了推动我国人才培养工作的提质增效,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了人才培养规划工作。
以下就人才培养规划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一、发展现状和成果过去五年来,我国人才培养规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我们从全国范围出发,不断加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大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同时,我们注重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发展,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人才交流和合作,并加强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和留用,提高国际人才合作水平。
二、人才培养规划的目标在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加强人才培养规划工作,以适应国家发展需要。
我们的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确保我国人才队伍在各个领域中具备竞争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着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建设,为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三、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高等教育是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将继续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我们将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并加强跨学科的融合与交叉。
其次,我们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我们还将加强对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四、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加大力度推动其发展。
首先,我们要加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
其次,我们应注重技术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满足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最后,我们还将加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为学生提供更为顺畅的升学通道。
五、人才交流和合作开展人才交流和合作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
首先,我们将积极引进和留用海外人才,打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国发展。
其次,我们还要推动国内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我国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开题报告范文大全5篇
开题报告范文大全5篇()第一步、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内容要求: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撰写方法: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
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第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内容要求:列举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撰写方法: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
第三步、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内容要求: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第四步、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容要求: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
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于20__年11月被列为省“__”规划研究课题。
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今天特邀请市区教科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进行课题论证。
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要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目的1.课题提出背景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
人才培养报告
人才培养报告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或组织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报告将探讨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现状和推进方式。
通过分析和案例研究,我们希望揭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探讨有效的培养方法,进而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持续的人才培养。
1. 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人才培养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才是各项事业的核心驱动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优秀的人才能够推动创新、引领科技发展,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因此,培养人才是关乎国家未来的问题。
2. 人才培养的现状目前,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育体制需要改革,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需求。
其次,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不够紧密,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实际岗位要求不符。
此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短板,如创新能力培养、跨学科知识融合等方面的不足。
3. 推进人才培养的方式为了推进人才培养,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灵活多样的教育体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机制,以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外,应开展跨学科研究,培养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促进学科交叉和创新。
4. 案例分析:国家人才培养计划以中国的国家人才培养计划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成功的经验。
该计划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实践机会等方式,鼓励优秀学生参与科研和社会实践。
此外,该计划还推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 基于案例的启示借鉴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成功做法,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规划和政策。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和实践。
此外,要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和实践的衔接性。
6. 结论与建议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环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推动人才培养工作。
为此,我们建议加强教育改革、加大投入、优化课程设置等,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通过本报告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深入探讨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现状和推进方式。
人才培养情况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情况调研报告1. 引言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发展的核心资源,人才培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深入了解人才培养领域的情况,本文对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此份报告。
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的背景、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2. 人才培养背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才需求也在不断调整。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采取创新的方法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人才培养还应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4. 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条件。
此外,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5. 人才培养方法人才培养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实践环节的引导。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教育机构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实践机会给学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优化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
6. 结论通过对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内容应包括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法应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和总结,我们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实验研究开题报告实验研究开题报告1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当前,应试教育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真正从人的生命成长、终身发展的高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及教师希望用准确的语言影响学生,用优美的环境教育学生,用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
影响教育培养基本上都是外力的作用,我们却忽略了教育是儿童自身内部的活动,学生自身内部会发展自己,完成学习活动。
儿童是有生命的、完整的人,不像布料、牙齿那样可以裁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这似乎有点无奈。
然而,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不容易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真实地位。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就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人,而今天,我们却认识到了这种判断并不符合实际,而且,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教育内部问题的累积、学生生存状态的改变,使我们迟早都要说破这样一个事实。
当然,说破的目的是改变。
我们需要把为教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这是一个重大的策略性的教育转变,是带有体系意义、根本意义的转变。
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是我校的办学宗旨。
我们学习了生本教育的有关理论,并亲自参与听课,亲身感受了生本教育的无限的生命活力。
发现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全身心的投入,那种积极、欢乐、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以及他们优秀的考试成绩,都使我们十分振奋。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
附件1编号: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选题依据:课题指南重点课题2课题负责人:石希峰负责人所在单位: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填表日期: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2011年3月制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一、本人自愿申报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认可所填写的《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请·审批书》(以下简称为《课题申请·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同意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有权使用《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有数据和资料。
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课题容不涉及政治、、军事、民族等问题。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
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
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
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
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5.维护学术尊严。
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守课题管理规定。
遵守《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
7.明确课题研究的资助和立项部门。
研究成果发表时在醒目位置标明课题名称、资助单位及课题批准文号。
8.按照预期完成研究任务。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认证考试,如职业 资格证书考试、专业技能等级考试等 ,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03
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技能型人才的成长阶段源自010203
04
职业认知阶段
初涉职场,对技能和职业要求 有初步了解,开始学习基础技
能。
技能熟练阶段
通过实践和培训,逐渐掌握相 关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任
THANKS。
自信心强
对自己的技能和职业发展有信 心,能够面对挑战和压力。
职业规划明确
对职业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和规 划,能够主动学习和提升自己
。
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
专业技能
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能够独立完成 工作任务。
实践能力
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 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
团队合作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团 队成员协作完成任务。
1. 政策支持
政府和企业加强了对技能 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支持 ,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和资 金支持。
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机遇
2. 技术创新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创新为技能 型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和平台。
3.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和交流为技能型人才的 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机会 。
02
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成本较高 。
2. 人才流失严重
一些地区和行业的技能型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机遇
01
02
03
3. 培养周期长
技能型人才的成长需要较 长时间的培养和实践,需 要加强长期投入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2011—2012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开题报告湖北信息工程学校课题组由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陈宏主持、申报,学校骨干教师参与研究的2011—2012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于2011年6月正式批准立项(课题编号2011A003)。
根据《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下发的课题立项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工作安排,特组织开题。
现将有关内容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培养技能型人才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关键在人。
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品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而且需要大批具有高素质技能型的实用技术人才。
200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可见,劳动者、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目前,我国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多更快地培养技能型人才,对我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
1996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
”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迫切要求大幅度提高一线劳动者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走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之路。
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转变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就业贡献率,提升全体国民的技能水平。
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从教育的经济学意义上讲,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使他们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高额回报教育的投入,从而实现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
而目前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提升。
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应用的缺陷,对人才培养没有考虑市场多元因素。
二是人才培养目标有待明确。
学生技能训练与企业就业岗位需要没有对接,培养的毕业生与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脱节。
三是专业教学体系有待理顺。
很多专业课程仍然是学科本位课程模式,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轻视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技能,极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四是办学体制机制有待改善。
校企合作仍然面临诸多难题,校企合作的推行还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因此,职业教育改革,必须研究和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转变育人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内容和方法,创新培养机制,与企业深度融合,真正培养出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同时,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也是促进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双重意义。
一方面是实践的意义,中职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时期,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也处于不断探索之中,通过对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的考察和实践,获得重要数据和经验。
另一方面是理论的意义,通过对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的理论研究,明确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内涵、标准、成长规律和途径,丰富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并指导教育实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综述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国内对技能型人才划分和培养的研究现综述如下:关于技能型人才的划分。
在我国现阶段,人们常把决策管理层劳动者称为“白领”,把操作执行层劳动者称为“蓝领”,而把介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称为“灰领” ,或主张称其为“银领”。
中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是“蓝领”人才,即中级工和部分高级工、技师;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即“银领”人才,即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
有的研究者认为我国国家职业资格系列中的二级(技师)和一级(高级技师)比较符合国际上对高技能人才的划分。
有的研究者主张高技能人才要包括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
也有研究者认为,在技能人才的划分与使用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操作,不必完全拘泥于职业资格等级。
关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我国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历来就没有停止过。
2006年3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出台,继而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纷纷实施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
经过不断演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
近几年来,中职学校也在引进、吸收、改造国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目前形成最有影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生产与学习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
而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已上升为国家决策层面,2011年7月,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年—2020年)》。
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规划。
(二)国外研究综述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已经形成了适应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培养模式和就业制度,也有了较为完善的课程开发模式和职业教学、培训模式。
国外职业教育领域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最有影响的有以下三大培养模式: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这种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
“双元制”中的其中一元是指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接受严格的文化理论教育;另一元是指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或单位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又叫“双重训练制”。
其特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点是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课程实施上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在组织上以客观要求为标准。
二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也称“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简称CBE)。
它是以培养学生具有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全部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然后根据所需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体系,制定能力分析表(课程开发表),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学生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CBE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五大部分:(1)市场调查与分析;(2)能力图表的制定;(3)“学习包”的开发;(4)教学实施;(5)教学反馈与管理。
其特点是制定能力分解表,即DACUM(课程开发表),编制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内容。
三是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CBET模式。
它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和培训(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简称CBET)。
这种模式是以能力为基础进行教育与培训,其关键环节是组织专家确定能力标准,成立国家资格委员会,建立一种能力本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人才培养模式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将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化。
对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我们不能进行简单的移植,必须考虑我国国情,要扬弃后借鉴吸收,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三、课题基本概念界定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概念比较宽泛,本课题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根据专业设置和职业就业方向,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一线职业岗位中具有相应职业的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独立完成技术操作和管理任务,在关键环节中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现场生产技术难题的从业人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为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方式和运行模式,它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以及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
四、研究目标育人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中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培养途径和方法,以及技能型人才评价标准,丰富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
科研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总结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操作模式,然后用其规范和指导职业学校教学实践。
五、研究假设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开放的系统工程,职业学校是基础,行业企业是主体,校企合作是纽带。
中职技能型人才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
把握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开展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技能大赛活动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研究,形成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有可能促进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一)研究思路探索总结中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以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专业综合实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体制机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关键是实验、实习、实训三个环节。
课题研究要把推行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等方面,形成专业教学特色。
2、改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双证书为目标,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编写出版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材。
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深化仿真性、生产性的项目教学,取得一系列居于领先地位的教学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