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训练4 第一部分 学科能力提升 专题四 常考地理图表的判读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2月18日,、刘从北京一所学校来到莫斯科一所学校进行为期7天的国际交流。
刘发现,这两所学校的学生上课时间都是当地时间8: 00 ~ 17: 00。
下图显示了世界时区阅读图片并回答问题1至2。
1。
北京两所学校的学生同时上学的时间是()a . 8:00 ~ 12:00 c . 12:00 ~ 16:002。
在刘先生参与国际交流期间,莫斯科(一)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一天的长度先增加后减少b。
日落时间被延迟。
正午太阳的高度降低。
b . 10:00 ~ 14:00d . 13:00 ~ 17:00[分析]这个专题组主要研究地球运动的知识问题1:北京时间是东部第八区的时间,莫斯科时间是东部第三区的时间,两地的时差是5小时。
两所学校的学生上课时间都是当地时间8点到17点。
莫斯科时间是8: 00,北京时间是13:00;莫斯科时间是12点,北京时间是17点两所学校的学生同时上学的北京时间是13: 00 ~ 17: 00选项d是正确的第二个问题,刘参与国际交流的时间是12月18日至25日,当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在北半球各地向东南方向升起。
白天短,夜晚长,日落时间更早。
此时,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长度继续缩短。
中午,太阳的高度先降低后升高。
正确选择[答案]1 . d 2 . a(xxxx年11月30日,“24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一年一度的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符号被列入世界遗产。
相应地完成5 ~ 6个问题5。
我国的下列法定假日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
清明节d中秋节[决议]清明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中没有春节、端午节或中秋节。
[答] b6。
周公在周代曾在河南登封“铺土为杖,立树为表,量日影,定四时”。
他可以通过观察一年中每天中午投射在地面上的阴影长度的变化来测量24年的节日。
正确的观测结果是()a .冬至日最短的极影是b .春分日的极影等于极高c .每个太阳时影的长度跨度等于d .最长的极影周期是最短的当地日[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正午太阳的高度角越小,极影越长,最长的极影出现在冬至日,最短的一天出现在这一天。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高考冲刺卷四 含答案解析
高考冲刺卷(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重庆石柱县黄连(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黄连之乡”,黄连产量超过全国60%,以原材料销往外地为主。
当地黄连一般种植在海拔1 000多米的山区,药农栽种黄连的同时还在周围栽上树,两茬(一茬需5年)之后换地栽种,轮换到原来的地块时木已成林,药农砍伐旧树栽种黄连的同时继续在周围栽上新树。
2017年,石柱县黄连生产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据此回答1~3题:1.石柱县药农栽种黄连时两茬之后会换地栽种,其主要目的是( )A.培育新的黄连品种B.利于栽种的树木成材C.为了恢复土地肥力D.缩短黄连的生长周期2.石柱县药农栽种黄连的方式,既考虑了黄连的生长习性,同时还有利于( )A.保护原生植被B.减轻病虫害C.减轻水土流失D.扩大种植面积3.石柱县发展黄连产业突出的优势为( )A.当地市场与交通便利B.种类丰富与产品多样C.加工设备与技术先进D.生产经验与种植规模风滚草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图1)。
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重新扎根,发出新芽。
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图2),对生活、生产和生态产生广泛影响。
读图,回答4~6题:4.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 )A.耐寒B.耐旱C.耐风D.耐渍5.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旱灾B.水源C.大风D.障碍物6.风滚草的滚动传播可能会导致( )A.环境污染B.土地退化C.生物入侵D.生物多样性增多如图是某岩层顶部埋藏深度(与地表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7~8题:7.该岩层容易遭到侵蚀的时期是( )A.甲B.乙C.丙D.丁8.该地区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喷发时间是( )A.甲B.乙C.丙D.丁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
2020版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第二编专题一高考四大能力要求练习
体验1 (2019·湖南衡阳一模)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周末去学校(约27°N,113°E)附近进行野外考察,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考察区域简图。考察小组成员发现,洣水河面上漂着大量水葫芦,对航运产生了很大影响。水葫芦又名凤眼蓝,繁殖能力强,往往随水浮流。喜欢生长在向阳、干净的水面以及潮湿肥沃的边坡。当北京时间12时28分时,考察小组航行走在堤坝ab段,此时他们的身影与堤坝基本平行,并指向b处,经过测量,此时身高为他们身影的1。73倍。据此完成(1)~(3)题。
途径2 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解说: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考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效的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因为理解偏差导致解题出现较大的偏差。
这是正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前提,而理解、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是正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关键。必须准确把握地理事物的规律和原理,才能正确表达地理事物现象,准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特征。
方法2 全面思考,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提高概括能力
(1)技术性设问要准确、规范。一般为绘图类操作题目.
(2)基础性设问要回归教材。这类题目难度小,思维能力要求低,可轻而易举从书本中得出答案信息。
(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
(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主要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临海,港口多,交通运输方便。
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4-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训练(四)一、选择题(2014·某某质检)读图完成1~2题。
1.与①地相比,②地( )A.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B.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C.自转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D.自转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解析:①地位于赤道,线速度大于②地,两地角速度相等。
答案:C2.当③地日出时,时间为( )A.5时B.6时C.17时D.23时解析:③地位于赤道与135°W的交点上,地方时6时日出,此时时间为23时。
答案:D(2014·某某模拟)下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
据此完成3~4题。
3.此刻,B点的地方时为( )A.2时B.8时C.16时D.20时解析:赤道上昼夜平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则AB为昏线,A点地方时为18时,则B点地方时为20时。
答案:D4.此刻,B点与地心连线的延长线与地面交点的日出时间为( )A.3时B.4时C.8时D.10时解析:B点与地心连线的延长线与地面交点的昼夜长短与B点正好相反,B点此时夜长为8小时,则其与地心连线的延长线与地面交点的昼长为8小时,其日出时间为8时。
答案:C(2014·某某模拟)读经纬网示意图,图中相邻两条经线均相距45°,虚线代表晨昏线,图中日期为7日,其余地区日期不同,据此回答5~6题。
5.甲地时期为( )A.9时B.12时C.21时D.15时解析: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点或18点;而图中东、西侧经线为日期分界线,为0点经线或180°经线,根据经线差可推知西侧经线不可能为0点经线,则东侧经线地方时为0点(7日24点),西侧经线为180°,甲地地方时为21点。
答案:C6.时间可能为( )A.1月7日4时B.1月8日11时C.7月7日11时D.7月8日4时解析:西侧180°经线为15时,则120°E地方时为11时,且为1月8日。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高三地理二轮专题是可以帮助学生从基础知识到深入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课程,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我们提供了一份完整的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精选课题课题1:地球表面构造与地质演化1.1球表面构造1.1.1壳构造1.1.2地构造1.2质演化1.2.1造运动1.2.2山活动课题2:地质调查与实践2.1质调查方法2.1.1质调查仪器2.1.2质调查技术2.2际操作2.2.1质勘查2.2.2质抽样课题3:风、水、土的变化与利用3.1的变化3.1.2的变化规律3.2的变化3.2.1的分布3.2.2的循环3.3的变化3.3.1壤种类3.3.2漠化及其预防3.4用风、水、土资源应用3.4.1水措施3.4.2地利用3.4.3资源的有效利用课题4: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 4.1域发展4.1.1域经济发展4.1.2域城乡发展4.2境保护4.2.1境污染及其预防4.2.2态平衡与环境保护课题5: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5.1球变化5.1.1候变化5.2持续发展5.2.1能减排5.2.2源合理利用以上就是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的完整目录,结合当前的学习特点,学生们可以根据各个课题,深入掌握和巩固地理知识,让自己在高考中取得佳绩。
这里主要介绍了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的基本内容以及目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讨论一下各个课题的内容。
首先,课题1中涉及地球表面构造和地质演化的内容,学生们可以通过掌握地壳构造、陆地构造和构造运动、火山活动等知识来加深对地质现象的理解。
其次,课题2涉及地质调查与实践,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地质调查仪器和地质调查技术,进行地质勘查、地质抽样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下面,课题3中研究风、水、土的变化及利用,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大气环流、风的变化规律、水的分布及循环、土壤种类、沙漠化及其预防以及节水措施、土地利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改善人类的生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4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4地球的历史和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A.①地层化石可用于推测古地理环境B.④地层形成时间早于⑤地层C.②地层形成时间早于③地层D.⑤地层形成最晚2.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组合正确的是()A.①地层—前寒武纪B.②地层—早古生代C.③地层—晚古生代D.④地层—中生代3.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和当时繁盛的植被对应正确是()A.晚古生代—藻类植物B.晚古生代—蕨类植物C.中生代—被子植物D.新生代—裸子植物1.A 2.C 3.B第1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①地层化石能够反映生物的发展情况,可据其推测古地理环境,A正确;④地层覆盖在⑤地层之上,故其形成晚于⑤地层,B错误;同理,②地层形成时间晚于③地层,C错误;⑤地层位于最下层,形成时间最早,D错误。
第2题,①地层含恐龙化石,恐龙繁盛于中生代,A错误;②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晚古生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B 错误;③地层含鱼类化石,鱼类繁盛于晚古生代,C正确;④地层含三叶虫化石,早古生代为三叶虫时代,D错误。
第3题,藻类植物繁盛是在早古生代及前寒武纪,晚古生代代表性植物为蕨类植物,中生代代表植物为裸子植物,新生代代表植物为被子植物。
晚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成煤时期,当时蕨类植物繁盛,B正确。
藏南地区发育着连续的海相古近纪地层,是西藏保存最年轻的海相沉积,指示着古海盆的消亡时间。
位于藏南地区的古鲁浦剖面地层中含有丰富的钙藻化石,下图示意古鲁浦剖面钙藻化石丰度及海水深度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该地古近纪钙藻化石的丰度、海平面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钙藻化石丰度呈不断减少趋势B.海平面由深变浅再变深C.钙藻化石丰度最大值在灰岩段D.钙藻化石丰度与海水深度呈负相关5.钙藻化石丰度最大时,该地的海洋环境可能是()A.寒冷的浅海B.寒冷的深海C.温暖的浅海D.温暖的深海4.D 5.C第4题,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近纪钙藻化石的丰度数值越来越大,整体呈现增多的趋势,海平面的深度数值越来越小,整体呈现变浅的趋势,两者呈现负相关,A、B错误,D正确。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4-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4-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4满分48分,实战模拟,15分钟拿下高考客观题满分!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一、选择题(20xx·广州模拟)下图是北德维纳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的地形以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为主.据此回答1~2题.1.影响该流域冬季降水的海洋气流最主要来源方向为( )A.南方B.北方C.东方D.西方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判断出该区域位于东欧平原,冬季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影响,降水较多.答案:D2.该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①雨水②季节性积雪融水③冰川融水④湖泊水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该区域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地面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有雨水补给;该地地形多丘陵,海拔不高,无冰川融水补给;图示白海是海,不是湖,故主要补给水源没有湖水补给.答案:A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河流沿岸一观测站在某年7月18日至20日测得的降水量和径流过程线图.读图,回答3~4题.3.该观测站附近降水停止与泛滥洪峰结束的时间大约相差( )A.18小时 B.24小时C.36小时 D.42小时解析:由图可知,该地降水止于18日12时,而泛滥洪峰结束的时间为20日6时左右,故降水停止大约42小时后泛滥洪峰结束.答案:D4.在相同的降水情况下,如果未来该地河流径流过程线的洪峰量减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上游修筑堤防 B.下游耕地面积扩大C.上游植被面积增加 D.下游兴建水库解析:在相同的降水情况下,洪峰量减小与观测站上游径流汇集的速度减慢有关,这最可能是上游的植被覆盖率上升、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提高引起的.答案:C内流河是指不能注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提供径流的区域,称为内流区.无流区是指基本上不产生地表径流的地区,这类区域多出现在干旱少雨的地区.读某国家中部某一内流区位置图,完成5~6题.5.图示无流区地表最强烈的外力作用是( )A.水蚀 B.风蚀 C.冰蚀 D.水积解析:无流区地表呈现沙漠景观,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风蚀作用强烈.答案:B6.图中所示的时令河流程最长的时期,有可能出现在( )A.2月 B.4月 C.7月 D.10月解析:河流流程最长的时期应为水源补给最多的时期,该时区时令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夏季最多;该地地处南半球澳大利亚境内,2月应为夏季.答案:A二、综合题7.读某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2)图中M地葡萄种植广泛,且葡萄的含糖量很高,试分析其原因.(3)据统计,图中河流河口三角洲每年都向外延伸很多,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解析:(1)河流的水文特征通常从水位、流量、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去描述.(2)M地葡萄种植广泛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灌溉条件及土壤条件密切相关;而含糖量较高的原因则主要从气候条件方面分析.(3)三角洲面积增大与河流的流速、海水的顶托作用、沿海大陆架的深度有关.答案:(1)径流量大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2)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临近河流,灌溉水源较充足;位于河流下游,土壤肥沃.(3)河流支流较多,泥沙来源广;河流流速缓慢,有利于泥沙淤积;入海口处海底较浅,受海水的顶托作用.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此段即雅鲁藏布大峡谷),出中国境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河床海拔在5 200 m以上,沼泽和湖沼较多;拉孜到派乡为中游,海拔已降到4 500米以下,沿岸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誉为“高原粮仓”;派乡以下为下游河段,谷底海拔从2 800米迅速降至155米.材料二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图.(1)描述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2)比较说明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下游的水文特征差异.(3)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成为“高原粮仓”的优势自然条件.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总体从西南向东北递减,这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但因地形影响,中印边境出现多雨中心.第(2)题,结合材料一上游海拔在5 200 m以上,沼泽湖泊较多,说明地势平缓,落差小,水能资源小;下游谷地海拔从2 800 m迅速降至155 m,河道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第(3)题,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位于河谷地带,从地形地势、热量、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答案:(1)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总体从西南向东北递减,受山地地形抬升,在中印边境地区出现年降水量大于4 000 mm的多雨中心.(2)上游: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落差小,流速慢;水能资源少;下游:以降水补给为主,流量大;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3)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河流冲积土壤,较肥沃;可引水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有利于种植业开展.。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4 Word版含答案
跟踪强化训练(四)一、选择题(山西临汾三模)下图为我国某月7日21时某种天气系统向东推进过程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剖面图。
天气系统推进速度为110千米/日。
据此完成1~2题。
1.与7日比较,8日水库的气温变化情况是( )A.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小B.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大C.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不变D.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变小[解析]图示天气系统为冷锋,7日水库位于锋前而气温较高,天气晴朗;8日冷锋向东移动,水库位于锋后而多阴雨天气,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变小。
故D正确。
[答案] D2.图中城市7日比6日大气污染重,其主要原因是7日( )A.空气下沉受到抑制B.空气上升受到抑制C.空气辐散,静风D.空气辐合,静风[解析]由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可判断,6日该地还没有受到冷锋影响,气温较高而空气对流较强;7日受冷锋影响,出现了逆温层,阻碍了近地面污染物扩散,故大气污染严重。
[答案] B(山西名校联考)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类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市场。
下图是流域型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上游城市( )A.资源的集聚效应强B.彼此联系能力强C.多分布在沿边地区D.与海洋联系密切[解析]从图中可知,“上游城市”城市潜能小,城市间联系强度弱,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因此多分布在沿边地区,故选C。
[答案] C4.从要素流动和产业链来看,中游城市( )A.位于产业链末端,提供工业制成品B.位于产业链前端,提供工业制成品C.位于产业链末端,提供初级原材料D.位于产业链前端,提供初级原材料[解析]要素的流动多从城市潜能较小的上游城市向城市潜能较大的下游城市汇集,中游城市处在产业链的前端,生产工业制成品,产品主要通过下游城市汇入市场,故选B。
[答案] B(陕西西安月考)读图,a、b、c分别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素能提升专项练高考四大能力练精品PPT课件
轻松刷素能 (2019·河南适应性测试)小明乘飞机去欧洲旅行,在飞机起降时发现跑 道末端有数字编号。经过网络检索得知,机场跑道编号与飞机进入跑道的 航向有关,正北方沿顺时针旋转至飞机进入跑道航向有一夹角。该夹角除 以10后四舍五入得到的两位数编码是跑道编号。每条跑道可从两个相反的 方向起降,两端跑道编号相对。图1显示欧洲四个机场的跑道编号信息, 图2为卢森堡机场的跑道编号含义图解。读图,完成10~12题。
答案 A
9.(2019·福建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流域的浮桥多,古代浮桥用木船、皮筏子等支撑桥面,现代浮桥 则用钢铁浮箱。钢铁浮箱使用寿命一般为4年。2006年修建的武惠浮桥位 于小浪底水利枢纽下游河段,桥长400米,连接焦作市武陟县和郑州市惠 济区,比原先绕行黄河公路大桥节省20多千米。武惠浮桥有些季节需要多 次被拆装,拆除工作一般可在2.5小时左右完成。武陟县水丰地肥,林茂 粮丰,是著名的粮食生产大县。武惠浮桥建成后,武陟县Z镇扩大绿色无 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和奶牛、肉鸡、生猪等养殖规模。下图是武惠浮桥位置 示意图。
(1)与福建相比,分析宁夏发展菌(菇)生产有利的温度、湿度条件。 (2)传统菌(菇)生产需要消耗大量杂木屑用作栽培原料。从成本角度分 析闽宁镇利用干草屑代替杂木屑生产菌(菇)的好处。 (3)说明在闽宁镇发展菌草生态农业中巨菌草产生的有益作用。 (4)有观点认为在闽宁镇推广巨菌草会造成生物入侵危害,请从自然 条件角度说出反驳的理由。
答案 A
3.P地与M地农业发展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分别是( ) A.雨水、湖泊水 B.积雪融水、地下水 C.雾水、地下水 D.冰川融水、河流水
(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阶段能力提升训练 (成套下载)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阶段能力提升训练汇总阶段能力提升练(一)(40分钟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大庆一模)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35 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 )A.200 mB.235 mC.270 mD.300 m2.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 )A.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B.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C.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D.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解析】1选C,2选B。
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等高距为50米,甲地外围至400米之间隔三条等高线,故甲地海拔范围是550~600米,乙地海拔范围是300~350米,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35 m,则乙地海拔范围是300~315米,故图中甲与乙地高差范围是235~300米。
第2题,甲处位于山顶,山顶处等高线稀疏,故看不到山顶处悬崖峭壁;根据指向标,急流段的漂流者大致向西漂去;丁地海拔低于300米,地势最低;丁处西侧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为凸坡,故甲处看不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
(2016·龙岩一模)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单位:W /m2)日变化图(图中时间为东十区区时),读图完成3~5题。
3.该地最可能位于( )A.恒河平原B.四川盆地C.东南丘陵D.湄公河三角洲4.该日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阳光明媚B.阴雨连绵C.多云转晴D.晴转多云5.此日所在季节( )A.悉尼高温多雨B.龙岩昼长夜短C.北京日出东北D.好望角风急浪高【解析】3选B,4选C,5选A。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新高考新教材) 技法四专项练
(2023·湖南岳阳二模)干燥度是表示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主要取决于蒸发 量和降水量的大小。下图示意福建省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 13~15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4
45.83
藤木
3
60.00
多年生草本
31
45.59
一二年生草本
15
27.27
合计
125
44.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6.与草本相比,乔木乡土植物占比较高,主要是因为乔木( D )
A.耗水量大
B.适应能力好
C.造景效果差
D.运输成本高
解析 第6题,20世纪80年代(图中1982年)以后家庭户规模变化呈现出减小 趋势,迁移流动人口增加,会导致平均家庭户规模缩减,人口流动日益频繁 是变化的原因之一,①正确;实施多孩生育政策,会使平均家庭户人数呈增 加趋势,实施多孩生育政策不是家庭户规模减小的原因,②错误;住房条件 改善可以使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住房供应充足但如果购房能力不足(如房 价上涨),不会导致家庭户规模缩减,住房价格上涨不是家庭户规模减小的 原因,③错误;生育率下降,新生儿减少,使得家庭户规模呈现出减小趋势,④ 正确;家庭观念转变,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成立自己的家庭,会导致我国平 均家庭户规模缩减,⑤正确。B正确,A、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23·北京朝阳二模)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 活的人口。下图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平均家庭户规模统计图。读图,完成 6~7题。 6.导致20世纪80年代以后家庭户规模变 化的原因有( B ) ①人口流动日益频繁 ②实施多孩生 育政策 ③住房价格上涨 ④生育率 降低 ⑤家庭观念转变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跟踪训练(四)一、选择题(2015·青岛二模)下图为云南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木本物种丰富度在2900m左右最低B.2600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C.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上升D.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升高[解析] 据图可知,木本植物丰富度在3200米以上最低,A错。
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C错。
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特点,D错。
2600m处木本物种较草本物种丰富,B对。
[答案] B2.影响木本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降水D.坡向[解析]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由于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因此木本植物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影响。
B、C、D错,A对。
[答案] A(2015·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调研)读“我国东部局部区域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的降水量分布特点为( )A.东部多,西部少B.中间多,南北少C.2~4月少,5~7月多D.从2月至7月持续增加[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读图可知,我国东部某区域降水量时间分布特点是2~4月少,5~7月多,空间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
从图中无法判断出东西方向的降水量分布特点。
[答案] C4.图中甲地降水特点的成因是( )A.受台风的影响B.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C.锋面雨带的南移D.夏季风势力较弱[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降水特点的成因。
根据甲地的纬度可知,甲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在7月份降水比南北方少,主要原因是7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因此降水少。
[答案] B(2015·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上海是世界著名的六大“都市经济圈”之一,具有“东方明珠”的美誉。
在这片肥沃的三角洲上,环境人口容量很大。
读图,回答5~6题。
5.陕西有“黄帝陵”,河南有“炎帝陵”;但具有“东方明珠”的上海周围却没有留下任何“炎黄足迹”,其原因是( )A.适逢冰期,冻害严重B.间冰时期,洪灾频繁C.秦、淮以南,缺少食物D.长江三角洲尚未形成[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黄、炎帝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而从图中可知,距今4000多年前,长江三角洲尚未形成;所谓冰期、间冰期是在人类社会出现前出现的地理现象。
[答案] D6.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已大大放慢,甚至停止……,其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水北调,导致水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也随之减少B.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海浪侵蚀,海岸线退缩C.长江三峡水库截留了大部分来自上游的泥沙D.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长江携带的大量泥沙进入河口区沉积发育而形成的,长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止,主要是因上游来沙量减少所致。
而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海浪侵蚀,海岸线退缩,会使三角洲面积减小,而不是增速减缓。
南水北调,导致水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也随之减少,长江三峡水库截留了大部分来自上游的泥沙,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使汇入河流的泥沙减少,因此以上原因均会使上游来沙量减少,从而使三角洲增长减缓。
[答案] B(2015·石家庄市质检)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揭示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某科研小组选择黄河中游某区域,分析该区域1998~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
图1示意研究区内不同地貌区土地利用变化比重(%),图2示意研究区内不同地貌区林草用地面积比重(%)。
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陇西丘陵大量耕地退耕为林草地B.黄土低山区部分草地转变为林地C.黄土塬地区植被覆盖率显著增加D.峁状黄土丘陵土地利用变化最大[解析] 本题考查土地利用变化的判断。
从图中信息可知,陇西丘陵土地利用变化面积较小,因此不会有大量耕地退耕为林草地;黄土低山土地利用变化较大,并且2010年林草用地面积比重有所上升,有可能部分草地变为林地;黄土塬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重变化很小,并且林草用地面积比重几乎没有变化,因此黄土塬地区植被覆盖率没有明显增加,梁状黄土丘陵土地利用变化最大。
[答案] B8.根据材料推测,研究区未来的变化趋势为( )A.水土流失减少B.耕地面积增加C.河流流量增大D.人口数量降低[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从图中信息可知,2010年该地区的林草用地面积比重总体是上升的;因此该地植被覆盖率总体是提高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少;河流流量减小,林草用地面积比重上升,说明该地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较大,因此耕地面积减少;人口数量的变化无法从材料中推知。
[答案] A钱纳里(美国经济学家)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
读“产业结构分布图”和钱纳里模式下GDP的三次产业构成表,回答9~10题。
A.①B.②C.③D.④[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产业结构及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题意可知,1995年浙江的人均GDP为976美元,处于钱纳里模式第四个阶段,三次产业的构成分别为22.8%、39.2%、37.8%,根据产业结构分布图,可知②表示的产业构成最符合浙江。
[答案] B10.据表中信息判断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最高的是( )A.第1阶段B.第3阶段C.第5阶段D.第7阶段[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水平。
表格中第7阶段的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都达到了最高阶段,第一产业比重降到最低,说明该阶段工业发达、经济水平高,此时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最高。
[答案] D(2015·山西质监)下图景观示意我国某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采取的某类工程措施。
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景观常见于(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南方低山丘陵地区D.华北平原[解析] 本题考查景观图的判读及区域定位。
读图可知,图示景观表示的是鱼鳞坑,该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而修建的生态保护工程。
结合选项分析可知,该景观常见于黄土高原。
[答案] A12.下列四幅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上景观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 本题考查景观图的判读及地表形态。
由上题的分析可知,该景观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故可以排除A、B项;鱼鳞坑主要是截留水土,以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故鱼鳞坑应朝向等高线的高处,C项符合。
[答案] C二、综合题13.(2015·湖北省八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若羌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县。
该县先后被授予“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红枣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
2013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74195.05万元,其中红枣产业实现产值260437.53万元。
材料二枣树为喜温树种,生长期对温度反应比较敏感,喜光性强,需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枣树耐旱,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也能正常生长发育;枣树抗风力较强;枣树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抗盐碱、耐瘠薄。
(1)结合若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红枣树的生长习性,分析若羌地区适合枣树生长的气候方面的区位优势。
(2)我国红枣大体分为两大产区,一是西北地区(新疆、甘肃等),二是中东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
若仅以干果销售和鲜果销售划分销售类型,简述两大产区各自适合的主要销售类型及原因。
(3)若羌地区把枣树作为主要的防护林树种,用于建设退耕还林的经济林和城镇绿化的景观林。
请你说说种植枣树的生态环境意义。
[解析] 第(1)问,根据若羌地区的气候要素图分析得出若羌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根据材料二得出枣树的生长习性为喜温、喜光、抗盐碱、耐瘠薄等,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光照条件好,极有利于枣树生长,并且气温的日较差大,有利于红枣糖分的积累。
第(2)问,我国西北地区和中东部地区两大红枣产区的销售类型可结合两地区的气候状况、距离市场远近和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状况、制造成本等进行分析。
第(3)问,枣树的生态环境意义主要体现在防风固沙、保护绿洲、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方面。
[答案] (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闭塞,云量小,光照条件好;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的年变化大,红枣树耐寒、耐高温,抗大风能力强,成活率高;从4月到10月,该地区气温高,适宜红枣的生长发育和成熟,结果率高;该地气温的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品质好;该地区年降水量小,枣树的耐旱能力强,成活率高。
(2)西北地区以干果销售为主。
原因:西北地区干燥,蒸发量大,自然晾干制作成本低;距离东部主要销售市场远,保存、运输时间长,鲜果运输成本高,利润低。
中东部地区以鲜果销售为主。
原因:东部人口多,销售量大,保存、运输和销售的时间短,品质好;东部地区气候湿润,烘烤环节成本高。
(3)防风固沙,保护绿洲,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14.(2015·济南二模)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城镇化战略概括为十六个字,即“以工促农、以城代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出现了城乡空间重构的趋势。
下图为城乡空间重构概念模式图。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产、生活和生态角度,说明“城乡空间重构”的内涵。
(2)分析“农田连片规模经营”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3)从地理的角度,阐释城乡之间产业的分工与协作。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判断,城乡空间重构图中,工业生产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产业发展集聚。
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经营集中。
在生活方面,农民居住地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从生态角度看,资源利用集约,环境问题集中控制处理,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2)题,在题左图中,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扩大农场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率。
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有利于实现区域专门化,获得规模效益。
有利于培育良种,提高农业竞争力。
第(3)题,城乡之间产业的分工与协作,要根据农村和城市的特点合理分配。
农业生产占地面积广,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如城市完善,所以在农村适宜发展农业和低端服务业。
工业比农业占地少,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所以工业和高端服务业主要分布于城市。
同时,农村能够向城市提供农产品和劳动力等,城市可向农村提供资金、技术、农业机械、电力等,这就是城乡协作。
[答案] (1)产业发展集聚,即工业生产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
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居住集中,即城镇和中心村集中;资源利用集约,环境问题集中控制处理,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