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3-2b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3-1a 含答案
[真题体验](2016·全国卷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1~3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解析]由材料可知,甲时段河床最低,侵蚀为主,应该为当地汛期;乙时段河床抬高,淤积为主,为枯水期;由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结束进入到枯水期的过程。
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浙江河流的汛期在夏季,汛期结束开始进入枯水期,外力作用由侵蚀转为淤积,所以答案选D项。
[答案] D2.水库峻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解析]该题考查水库建成后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河流的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由于淤积加重,冲刷减弱,河床不易展宽。
故该题选B项。
[答案] B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潮流沿河口倒入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
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可以拦截枯水期的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防止泥沙的沉积,故该题选A项;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B项错;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冲淤作用,C项错;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D项错。
[答案] A(2015·海南卷)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
据此完成4~5题。
【高中地理】2018版地理高考二轮复习检测试卷(15份) 通用4
专题二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模拟精选题(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3、8、11、12、15题)一、选择题(2017·河南洛阳高三期中测试)下图为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示意图。
m表示大陆海岸线,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图示区域的判断,正确的是( )A.北半球,甲位于陆地 B.北半球,乙位于陆地C.南半球,甲位于海洋 D.南半球,乙位于陆地2.若甲、乙两地的一月和七月温差分别为16 ℃和6 ℃,b、d两线数值分别为24 ℃、25 ℃,则a、c两线数值依次为( )A.18 ℃8 ℃ B.9 ℃19 ℃C.8 ℃18 ℃ D.19 ℃9 ℃解析第1题,根据“1陆南,7陆北”规律可知,甲地1月等温线向南弯曲,应该为陆地;结合选择项,排除BCD,A正确。
第2题,根据“甲地一月和七月温差为16 ℃,b线数值为24 ℃”可知,a为8 ℃;根据“乙地一月和七月温差为6 ℃,b线数值为24 ℃”可知,c为18 ℃。
答案 1.A 2.C(2015·湖南长沙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某季节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推测,图示季节下列气压系统最强的是( )A.印度低压 B.蒙古高压C.亚速尔高压 D.夏威夷高压4.图示时间,图中①②③④四城中最可能吹偏西风的城市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第3题,从图中等压线数值和形状可以看出,图示为北部非洲,北部气压较高,该高压为副热带高压带,和平均位置相比,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较为偏南,说明为北半球冬季,蒙古高压最强。
第4题,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据此推断,图中最可能吹偏西风的城市有①和②。
答案 3.B 4.A(2016·山东济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图中四地位于同一大陆西岸沿海低地。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四地,位置最南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下列地区的组合中,气候特征大致相同的是(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解析①、③都为热带沙漠气候,②、④都为地中海气候,且④为南半球。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2-4b含答案
[角度训练]角度一气候类型的分布(2017·邯郸高三模拟)下图是沿40°纬线某大陆1月、7月温度变化曲线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地降水量比B地少的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B.位于山地背风坡的雨影区C.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D.终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燥少雨[解析]图中7月份气温高于1月,加之大陆跨经度多,说明该图是北半球亚欧大陆沿40°N的图;根据经纬度判断,A地位于40°N,90°E附近,是我国新疆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很少,故C项正确。
[答案] C2.图中B、C两地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地气温年较差比C地小B.B地1月平均气温比C地低5℃左右C.B地降水集中在冬季,C地降水集中在夏季D.B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比C地大[解析]B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集中于夏季;C地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湿润,降水集中于冬季;B地气温年较差比C地大。
[答案] D角度二气候类型的判读(2017·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期中)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日可能为夏至日,乙日可能为冬至日B.O、N两地气候类型相同C.地球自转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D.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②地4.气候资料图中,与M地气候类型最接近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组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3题,甲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可能为夏至日,乙日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可能为冬至日,故A项正确;O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N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故两地气候类型不相同,B项错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①地,故D项错误。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4-1b 含答案
[角度训练]
角度一地壳物质循环与岩石形成
(2017·安徽淮江名校联考)图1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图2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图1景观的形成是花岗岩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而成,属外力的风化作用。
读图2分析可知,甲是沉积岩、乙是侵入岩、丙是变质岩、丁是喷出岩;①表示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及沉积作用,②表示变质作用,③表示固结成岩,④表示上升冷却凝固。
故形成图1景观的地质作用对应图2中的①。
[答案] 1.B 2.A
角度二板块构造学说
(2017·潍坊二模)下图为太平洋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读图回答3~4题。
3.与图示区域相邻的板块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太平洋板块,其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邻,
故C选项正确。
[答案] C
4.下面关于上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虚线表示海平面),与实际相符的是( )
[解析]读图可知,甲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一般不会形成断层;乙处板块张裂,是上地幔软流层岩浆上升的地区,易形成海岭和断层;丙、丁两处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可能形成海沟和造山带。
[答案] D。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5-2a Word版含答案
[真题体验](2017·北京卷)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
读图,回答1题。
1.该山地( )A.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解析]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变化、板块构造学说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读图可知,海拔3000米左右月均温都在0℃以上,故没有终年积雪,A项错误;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项错误;该山地基带月均温在15℃以上,且山麓海拔低,接近海平面,应该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为消亡边界,D项错误。
[答案] C(2016·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2~3题。
2.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解析]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000米到4500米处最大,四川西部山地该高度植被应为高山草甸带。
[答案] A3.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由图可知,2000米到3000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磷累积,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的累积,所以C项正确;地表径流量小,有利于磷的累积,所以D项错误。
[答案] C(2016·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4~5题。
2018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二部分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5-1a含答案
[真题体验](2016·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1~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解析] 该题用排除法解答,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地不同海拔降水量也有所不同,温度和降水又同时影响山地植被,只有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
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
[答案] C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解析] 长白山纬度较高,冻害一般发生在冬季。
西北坡冻害高发是因为处在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最大,气温较低。
[答案] D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 由于全球变暖,长白山雪期推后且缩短,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重。
[答案] C4.(2016·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如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解析] 某种生物的数量多少主要受食物多寡、生存空间大小、适不适合繁殖的环境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结合具体情形分析即可。
[答案] 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近年来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通常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表现为切入点,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自然环境要素形成原因或带来的影响;或以地理要素变化为切入点,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它对环境中其他要素的影响,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关键。
2018版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文档:高考重点主题突破系列之二含答案
高考重点主题突破系列之二气候1.气候对主要地理要素的影响(1)对地形(2)对水文(3)对工业布局的影响(4)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影响2.运用气候类型的分布分析地理现象以气候统计图表或区域图为载体来考查,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实践应用]1.(2017·西安市八校联考)读世界某地气候资料表,完成(1)~(3)题。
(1)该种气候类型可能分布在()A.圣保罗B.雅加达C.东京D.孟买(2)该地河流最可能()A.冬季有结冰期B.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C.出现凌汛现象D.径流量年际变化大(3)仅从风向角度考虑,该城市规划建设火电站的最理想区域位置是()A.西北郊B.东北郊C.西南郊D.城区内解析第(1)题,从该地气候资料统计表可知,该地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且7月份气温高,1月份气温低,说明该地为热带气候且位于北半球;再根据该地全年降水量为1 780 mm(2 000 mm以下),7月份降水接近600 mm,且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可以判断出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
圣保罗位于南半球,不符合题意;雅加达位于东南亚地区的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不符合题意;东京位于东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不符合题意;孟买位于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符合题意。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故该地河流没有结冰期,A项错误;该地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降水量季节变化影响大,该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故该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B项错误;河流出现凌汛的必要条件一是河流有结冰期,二是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该地河流没有结冰期,故不会出现凌汛现象,C项错误;该地河流受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影响,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也大,D项正确。
第(3)题,火电站会产生大气污染,为了减少其对城市的污染,要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还要考虑季风的因素,即建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和西南风。
与其垂直的郊外为西北方向郊外或东南方向郊外,故A项正确;火电站会产生较严重的大气污染,不宜布局在城区内,D项错误。
2018高考地理二轮探究专项训练 含解析 精品
探究专项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五)巴厘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11月~次年3月为雨季。
当地时间2017年2月9日晚,巴厘岛发生了山体滑坡。
下图为巴厘岛地理位置及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巴厘岛()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山脉以南北走向为主C.河流流域面积较大D.河流有结冰期解析:由图文材料可知:巴厘岛的水系呈放射状,且由中部流向四周,说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山脉是流域的分水岭,巴厘岛北部河流多自南向北流,南部河流多自北向南流,而河流流向与山脉走向垂直,故山脉以东西走向为主;受岛屿限制,河流流域面积较小;巴厘岛位于赤道附近,气温常年较高,河流无结冰期。
答案:A2.巴厘岛雨季时盛行()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解析:由图可知,巴厘岛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带,盛行东南风,受周边岛屿影响,东南风比较干燥,降水较少,故形成旱季。
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为西北风,从海洋带来的丰富水汽,受地形抬升和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成丰沛降水。
答案:D3.巴厘岛发生此次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有()①持续性降水②过度砍伐森林③位于板块交界地带④地势起伏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由图文材料可知,巴厘岛多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且2月正处于巴厘岛的雨季,多持续性降水,故①④正确;巴厘岛位于赤道附近,森林的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进而诱发滑坡等自然灾害,故②正确。
答案:C(2017·河南六市二模)“寒江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是松花江沿岸雾凇的真实写照,隆冬时节,沿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
这就是“雾凇”。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附近岸边最不可能出现雾凇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材料中提及雾凇是水汽遇冷形成的现象。
【高中地理】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试卷(39份) 通用35
1.“踩点给分”原则在该原则指导下,评卷老师在阅卷时有把“问答题”变成“填空题”的意味,学生只要把主干知识答出来,得分就在平均分之上。
因此答卷时要去繁从简,突出主要考点,组织答案时面要宽、点要全、话要精。
即答题思路要正确,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不要答非所问;分析问题要多角度展开,不要在一个点上啰嗦个没完;语言要精练,不要拖泥带水,不要胡编乱造,尽量使用地理术语,以提高得分率。
2.“白纸黑字”原则即凡是试卷上写了的就有,没有写的就没有。
只有凭试卷上的白纸黑字所表达的内容及所提供的信息评分,才能真正地做到公平公正。
3.“见字给分”原则在连续多个设问答案中,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独立操作,互不牵连”的原则,即前面一个设问答案的正确与否,不影响后面答案的给分;同理,如前者正确,而后者错误,也按步骤照样给分。
虽然此法可能让部分人占了便宜,但并不会冤枉一些人,而且便于操作。
4.“易于辨别修正清楚”原则凡是辨别不清的,皆为“0”分。
所以答题时,字不一定要很漂亮,但必须十分清晰。
即字迹要清晰,不能过分潦草,难以辨认。
有两种情况存在,其一是学生在修改答案时,改动不够坚决和清楚,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间修改不清楚,难以辨认;其二是不排除学生有投机心理,让评卷老师去猜。
另外有些学生开始答卷(题)时,没有把握,用铅笔答题,最后也没有用签字笔重新圈定,导致扫描时图像不够清晰,造成重大失分。
所以考生在答任何试卷时,必须首先保证字迹工整,易于辨认。
5.“不许越线”原则答错位置或答题超出试卷、试题各自标出的划定界线时,有些可能能找回分数,但风险太大。
所以每道题都要答在各自的答题空内,不许越线作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失分。
6.“多种答案”原则在一些开放性试题中,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合理的均得分;有错误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参考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规范要求1 严格审题,多途径获取信息审题是答题的基础与前提,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条件,在考试过程中往往由于时间紧张或过于兴奋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审题不细心、思考不全面,进而造成信息获取不全而失分。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5.2b 水平地
角度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017·浙江省金华市高三期末)读1981~2006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水平地域分异特征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完成1~2题。
1.Ⅲ(草甸为主)、Ⅳ(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解析]图中Ⅰ、Ⅱ、Ⅲ、Ⅳ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Ⅲ(草甸为主)、Ⅳ(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经度的差异,即干湿度地带分异,所以B正确。
[答案] B2.Ⅳ区森林资源丰富,其水汽来源主要是( )A.盛行西风 B.东北信风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位于青藏地区,Ⅳ区森林资源丰富,其水汽来源主要是西南季风,所以C正确。
[答案] C角度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17·安徽江淮十校联考)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回答3~4题。
3.按高纬到低纬的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甲—丙—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带谱中基带的比较。
三座山脉均在我国,且基带海拔相同,不同的是山脉海拔和基带自然带类型,丙的落叶阔叶林带分布海拔比乙要高,因此纬度比乙低;乙的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于甲,因此甲的纬度高于乙,据此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4.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原因是( )A.纬度低B.海拔低C.地处阴坡D.地处背风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带谱缺失的原因。
丙图山顶为灌丛带,与甲、乙两图相比,缺失苔原带,这是山地海拔低(或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小)所致。
综上所述,故答案应为B 项。
[答案] B角度三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下面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左图)和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右图)。
读图,回答5~6题。
5.右图甲所示的自然带与左图中的哪一自然带的自然景观具有相似性(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据自然带的分布判断:①热带雨林带、②热带草原带、③热带沙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而根据垂直自然带图,山地东侧基带为热带雨林带,故甲为热带草原带。
最新-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卷2 精品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高考押题卷2一、选择题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以下2题。
1.据图分析可以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C.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2.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的位置北移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以下2题。
3.如上图所示,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B.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C.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已经与发达国家持平D.城市化水平上断上升,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有关系4.读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等级越高的城市,数目越少B.等级越高的城市,服务范围越小C.职能越低的城市,数目越少D.城市数目越少,该等级的城市相互间距离越近右图为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该地区的牛奶为乳制品企业的重要原料,影响此类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为A.市场 B.劳动力C.原料 D.技术6.若在该地区大力发展造纸工业,带来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土地肥力下降 B.环境质量提高C.玉米产量减少 D.制约乳制品企业发展城市的土地用于哪类经济活动主要取决于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
地租的高低又与距市中心的远近有关。
读表完成以下2题。
7.下列关于甲、乙、丙、丁的土地利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住宅区 B.乙为工业区C.丙为住宅区 D.丁为农业区8.对该城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范围的估算,正确的是A.商业区(0—1.5 km)B.住宅区(4.5 km以外)C.工业区(6—10 km)D.工业区(0一2.5 km)当丰田汽车正在向世界第一个年产千万辆汽车企业的目标迈进时,底特律上空正被上亿美元的亏损和裁员的阴云所笼罩;随着日本汽车企业和欧美汽车厂家实力的此消彼长,世界汽车产业生产制造中心正在向亚洲转移。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2-1b含答案
[角度训练]角度一大气受热状况分析(2017·北京海淀区第二学期期末)地球辐射收入是指地球—大气系统吸收的短波太阳辐射能,地球辐射支出是指该系统放射并离开大气顶的长波红外辐射能。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多B.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②越多C.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③越少D.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④越少[解析]①为大气吸收,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大气反射作用越强,①越少;地表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②越少;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③地表反射越多;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④越少。
[答案] D2.低纬地区地球辐射收入大于支出,而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大气环流B.大洋环流、岩石圈物质循环C.大气环流、大洋环流D.海陆间水循环、人类活动[解析]低纬地区地球辐射收入大于支出,但由于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促进高低纬度之间和海陆之间热量交换,使全球热量保持稳定,年平均气温没有逐年上升。
[答案] C角度二气温的变化及影响(2017·江西期末联考)近年日光温室鲜切花产业发展较快,但反季节栽培郁金香、百合等鲜切花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下图为冬季我国某地日光温室晴天、雨天、多云、雪天四种天气条件下,室内外温度的日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该日光温室可能位于( )A.江苏B.江西C.海南D.黑龙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根据图中冬季四种天气的温度值可知,该处最有可能位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带,故A项正确;图示季节是冬季,江西和海南分别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冬季气温偏高,且一般不会出现降雪天气。
图④中显示冬季该地出现了温度明显低于0℃的天气,故B、C项错误;黑龙江纬度较高,冬季温度会明显低于图示温度,故D项错误。
[答案] A4.图中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分别对应的天气为( )A.晴天多云雨天雪天B.多云雨天雪天晴天C.雪天晴天多云雨天D.雨天雪天晴天多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保温作用。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2-1a
[真题体验]1.(2015·广东卷)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解析]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后,飘浮在空中的火山灰会阻挡部分太阳光线,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进而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答案] B(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2~3题。
2.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增速快[解析]读图可知,逆温层上界可达300米,强逆温层主要分布在50米以下,说明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逆温层日出前后厚度最大,说明逆温强度并非午夜达到最大。
逆温层10时左右消失,并非日出前消失。
强逆温层前半夜增速快。
[答案] A3.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解析]受地形影响,山区谷地冬季易出现逆温现象。
因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导致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
[答案] C(2015·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回答4~5题。
4.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解析]读图分析,根据图例判断四个选项中,福建沿海年平均雾日最多,A错;黄海沿岸雾日较多,B错;准噶尔盆地雾日较多,C错;柴达木盆地雾日最少,D对。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2.4a气候类型的分布检测新人教版
- 1 -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2.4a 气候类
型的分布
[真题体验]
(2016·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图2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图2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________,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图2中气候资料②为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区,结合图1,只有昌都符合题意,其气候特点为冬冷夏凉,原因主要是其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势高。
[答案] 昌都 冬冷夏凉 海拔高(地处高原
)
该考点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及判读知识,对于气候变化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考查形式以综合题和选择题为主。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2-2a Word版含答)
[真题体验](2015·四川卷)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解析]该城市冬季气温在0 ℃以下,说明冬季寒冷,不可能位于纬度较低的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西两岸,故排除A、C两项;40°N附近大陆西岸,冬季温和,气温在0 ℃以上,故B错误;40°N附近大陆东岸,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在0 ℃以下,故选D。
[答案] D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解析]受热岛效应影响,市中心气温高于郊区,气流上升,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而郊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故选A;由于此时市区的气温较高,所以降雪的可能性不大,故B错误;市区与郊区冷热不均形成城郊热力环流,市区上升气流将污染物带至郊区,而由郊区流向市区的气流可将燃烧秸秆产生的烟雾带至市区,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A(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3题。
3.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A.反气旋频繁过境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解析]从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及特殊地理事物(如安达曼海、泰国湾等)信息判断出该区域主要为东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丰沛,受地形的抬升作用,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
[答案] D4.(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据图1、图2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解析]由图例可以看出:巴西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巴西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多;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度训练]
角度一水能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
1.(2016·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下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
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解析]从图中海拔高度看,甲区域地形起伏较大;从经纬度位置和重庆、长江等信息看,甲地河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较大;甲地相对图中海拔较低的四川盆地而言,人口密度较小。
从水能资源和移民数量角度看甲地水能资源开发条件较好。
但甲地地理位置、地形状况和交通状况均不利于开发,同时,开发水能可能对当地地理环境(诱发地质灾害等)和相关地区(河流中下游)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答案]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角度二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2.中国正着手在长江上游建造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大型水电站,总发电量将是三峡电站的两倍。
读西南水电站群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乌东德、白鹤潍、溪洛渡、向家坝4座大型水电站地处攀枝花—六盘水一线的核心地带,试分析该地区资源构成的特征。
(2)金沙江河段连续修建4座大型水电站,这种开发方式被称为河流的梯级开发。
试分析这种开发方式的好处。
(3)简述我国开发金沙江水能资源的重要意义。
(4)从环保角度考虑,有人主张河流上不应兴建大坝,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第(1)题,我国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有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
第(2)题,河流梯级开发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能资源的利用率。
第(3)题,联系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东西部经济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丰富的水能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的矿产资源;充足的水热资源和生物资源。
(2)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一个河段的水能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现“西电东送”战略;优化和改善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发展西南地区经济,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4)修建的理由:建大坝可以调节河水、减少洪水灾害、发电、发展上游航运等。
不应修建的理由:增加移民难度;淤塞河道,影响航运;水质可能变差;可能会引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
昨天我所在学校期中考试成绩,有个别同学考的不太理想,跟我发微信,自己
在期中考试前已经非常努力的做题了,但最后的成绩却很差。
部分家长也反映孩
子很努力,却始终考不出成绩,问到底如何才能学好物理?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讨论以下,努力和好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成绩?答案是否定地!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有学生24小时不断地学习就得保送清华北大;中国足球只要训练的足够刻苦,就一定能踢赢巴西;我作为老师只要足够的努力就能当上教育局局长?很显然,努力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在努力和结果之间,还有存在一桥梁,那就是方法。
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难。
一遇到多过程的物理问题头就疼,其实是因为他不会学物理。
高中所有课程,每一门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需要大家根据这些特点,制
定相应的方法。
那学物理有什么方法呢?方法是根据特点制定出来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物理这门课的特点。
物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都是形象的,是可以在我们脑海呈现出来并且通过图像画出来。
不管是学习新的物理概念还是平时做题,只要你试着把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在脑海中显现出来并能够通过图像把物理过程描绘出来,那么你的物理不可能差。
以上这些是学
好物理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抛开这个方法去谈物理学习都是扯淡!
有了上面的那个前提,才是考虑高中物理的具体内容。
高中物理体系其实特别清楚,80%的高中物理内容就是研究运动,小到微观,大到宏观,并且所有运动都可以用下面三个观点解决:1.牛顿定律的观点2.功和能的观点3.冲量和动量的观点。
掌握这三个工具,你就可以用这些观点去分析高中物理的典型模型了。
高中物理学习的几个典型的模型有匀加速直线运动、抛体、圆周(天体和原子)、机械振动。
之后学习的带点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实际上就相当于在把重力场换成了电场,把物体换成了带电粒子。
今天就先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