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 第二次全国研修 主报告 学材再建构 在结构中教与学 20171201
聚焦国家教学成果奖系列之“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聚焦国家教学成果奖系列之“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背景介绍】36年来,启秀中学李庾南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探索“自学·议论·引导”教学。
9日,在京举行的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李庾南《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35年探索实践》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探索实践”始于1978年,旨在克服班级授课制“大一统”下所产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教学效能低的严重弊端。
它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以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和自学能力为重点,通过自学、议论、引导三个基本教学环节的有效融合,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三结合教学形式的灵活运用,学生主体在探索知识生成过程中提高学习质量和水平。
经过不断完善,成为特色鲜明、易于操作的教学法。
其核心内容是:一是科学组织“自学·议论·引导”学与教的方式,其中自学为基础,议论为枢纽,引导为关键,以学论教,教学相长,建构了完整的教学过程;二是创设民主开放的互动情境和具体操作要义,让学生自主建构,学会学习,全面发展;三是针对初中学段的学生特点,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操作范式,建构了自学课、交流讨论课、习题课和复习课四种课型。
该教学法真正让学生“在学习”、“真学习”、“会学习”。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一线教师35年探索实践的结晶,呈现了当代学习科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愿景。
专家学者称其为来自田野的本土化有效教学理论,广大教师称其为可学习、可操作的教学范式,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持人简介】李庾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师,江苏省中小学荣誉教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
创造了“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
听李庾南教师讲座有感
听李庾南教师讲座有感---------黄军“教师就是创造美的人”———在创造中享受“艺术人生”。
在她的人生方程式里,应有两个解:一个解是事业的使命;另一个解是艺术的追求,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品味到了历练之美,人生之美。
她确信:艺术永远使人年轻。
教师身份可以普通,境界不能低下,一生勤勉奋斗,始终有所追求,这就是她的教师观,她的人生态度。
5月18日,这对伊宁县二中的全体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我们在这里举行了二中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州的教研活动。
作为二中的一员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教研活动,聆听了李庾南特级教师的讲座,李庾南教师酷爱教育事业,积极支持和投身改革。
她具有先进的独特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学生自身的主动发展,倡导关注学生的学习。
她认为学生的学习固然与教师的指导和环境的影响有关,而学习的成功根本在于突出要求学生在群体中多边互动,强调让学生在学会中达到会学,靠会学达到更好地学会。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她一贯坚持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好体现在学好上,坚持教程要与学程统一,学程是教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要适应、促进学生的学程来改革教程,以发展学生的学力,这是终身教育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让学生在学程中体验内化,自我获取、自我构建、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李老师是一位中学数学教师,从教五十五年,当了五十四年班主任。
李老师思路的严谨、叙述的朴实生动深深吸引着大家,她对学生的真诚,对责任的坚守精神浸润着全场每一位教师的心灵,一种教育人生的幸福在传递、在分享、在升华。
她用不断求变的探索精神去找回那些丢失的东西,她从六十年代一路辛苦走来,一路成果丰硕。
既全心全意对待学生,又尽心尽责对待教育;既有对孩子错误认识的耐心疏导,又有对误入迷途的孩子爱的关怀;既有和风细雨的柔情,又有暴风骤雨的严罚;既注重情理交融又不乏敬畏感的养成,更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细微关怀和科学指导。
她从教师的职业观、教师的事业心以及把教育看成是一种艺术三个方面,与在场的老师分享了自己从教50多年来的心得,并介绍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蒲斌,占宝华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08期摘要:“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李庾南老师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提出来的,李庾南——南通市启秀中学的一位老教师,她提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教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不仅是一个学科的教学改革,它是教学领域中比较全面、富有意义的一种创新。
所以,它适用于每门学科。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初中化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措施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看、问、记、作、议、听”等等,让学生开拓思维,提升自身的化学学习能力。
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途径和方法。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解决了相应的问题,能突出教师的引导地位,并且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正确思路,教师的专业水平也能得到一定提升。
一、在预习中引导学生自学第一,沟通。
在开展自学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具体心理状况,教师需要进行激励、督促、启动和引导。
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和学生的情感沟通,并且多多了解学生的困难,通过和学生交朋友的方式,让学生有效地克服自己的心理问题和障碍。
第二,指导。
教师需要让学生有效地阅读化学内容,让学生进行精读和细读以及粗读。
所谓的粗读就是大概了解化学内容。
细读则是了解化学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且深度了解其中的内涵。
精读则要求学生明确重要知识点,寻找相应的问题,并且在课堂学习中解决。
第三,设计。
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需要合理设计预习提纲。
比如在讲解“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提纲:(1)从化学的角度观察,物质的变化分成哪两种?(2)相应的变化都有什么特点?(3)能不能根据现象来判断相应的变化?举例说明。
“学材再建构”的智慧实施
“学材再建构”的智慧实施作者:徐勤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9年第11期一、背景分析“学材再建构”是李庾南老师倡导的“三学”(学材再建构、学法三结合、学程重生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师生根据学习任务,为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对各种显性学材和隐性学材进行主动加工重构。
在“二次函数”起始课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法是从大量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模型,然后研究定义并对定义进行强化练习。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几乎是前面一些问题的再练习。
由于学生学习一次函数后,对研究函数的基本思路已大致了解,笔者认为“二次函数”起始课采用单元教学,顺应了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也顺应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教学实践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类比生成概念。
1. 用20m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花圃,设矩形花圃的一边AB长为xm。
思考:若改变x 的值,矩形的哪些量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问题1:若把邻边BC的长记作y,你能写出 y与x之间的关系吗?追问: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这是什么函数?什么是一次函数?我们是从哪些方面研究一次函数的?问题2:矩形的面积s与x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否也具有函数关系?为什么?我们将这个关系式化简,得s=-x2+10x。
s是x的一次函数吗?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研究一种新的函数——二次函数。
(板书课题)2. 观察类比,形成概念。
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作二次函数。
其中,x是自变量,a,b,c 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设计意图:在教授二次函数的定义时,笔者没有采用教材上所呈现的方式进行常规教学,而是先从几个实际问题入手,列出关系式,再让学生观察其特征或共同点,然后归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最后对概念进行拓展练习。
这是基于以下三点进行考量的:一是学情,同类型的训练教学中已经涉及,学生已熟悉;二是对二次函数的定义不必过多地进行辨析和拓展,这些与前面的方程的定义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属于同类型练习;三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題、提出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
深层激趣深入践行“自学·议论·引导”——浅析李庾南“自学·议论
教学研究 >教学反思数学教学通讯(中旬)投稿邮箱:sxjktxc@vip.163.co m深层激趣,深入践行“自学•议论•引导—-浅析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指导下的兴趣激发策略倪春花江苏海门市树勋初级中学226100[摘要]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仅仅要看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更要看学生在其中的思维表现力度,这种力度来自于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种力度的效果体现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深入.如何激活思维,是教师教育机智的一种体现.[关键词]思维;策略;悬念;问题;情景;实际笔者近期参与李庾南的农村骨干 教师暨“自学•议论•引导”的专题研讨 活动,在深人学习李老师的《中学数学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一书以后,结 合李老师给大家展示的经典案例,我们 发现,在践行生本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 时,我们要在课堂中坚持学生立场的审 视评价体制,即“学法三结合”,倡导学 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为一体的三结合学习.当下,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是立 德树人.核心素养深层次的意义,在于 我们要学会改变教学方式,不能只见分 不见人,只见理不见情,要坚持学生的 立场,从学生出发,更好地帮助学生先 做人,再做学问,带给学生适应终身发 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 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努力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除了要从 教学内容与方法这个外部角度进行创 新之外,还要对学生心理这个内部角度 加以关注,引领学生深人到“学法三结 合”的学习行为中.很多时候,虽然心理 层面的内容并不会在知识学习过程当 中表现得那么明显、具体,却着实在推动实效优化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初中生心理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兴趣不再迷恋于小学阶段的游戏等趣味性活动,而是深层的学科价值和学习价值.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学习兴趣激发的方向人手,这应当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寻的新选择.<0巧妙设置悬念,为兴趣激发奠定基石学生无论是参加自主学习还是小组讨论,或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兴趣是最为重要的.面对初中生的内在需求和心理特征,我们需要激发的不仅仅是表象兴趣,更需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其核心在于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调动起来.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情境,巧妙地设置悬念就成为一个很好的教学选择.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适当的悬念设置,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使其顺利投人到预期的知识关注当中.于每次教学开端处设置悬念,能够为此次知识教学奠定兴趣的基石.例如,在对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开始系统学习之前,笔者先向学生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如图1,a a b 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蚁C是直角,AC的长为8,点F是AB边的中点.若AC边和BC边上各有动点D和E,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AD与CE等长,连接DE,DF和EF.由此,笔者得出了如下三个一定正确的结论:(1)ADF£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2)ACDE的最大面积能够达到8曰(3)无论动点如何运动,四边形CDFE的面积都是固定的.对于笔者取得的判断,很多学生将信将疑,学习之初的悬念也就这样出现了.带着想要确定笔者的判断是否正确的愿望,学生们很主动地开始期待系统深人的知识学习了.ACF图1B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悬念的设置并不困难,一个情境,一个问题,都可以从心理上吸引学生的关注,进而产生学习探究的动力.教师可以将这个方式融人每次课堂教学的课程导人环节,让知识50投稿邮箱:sxjktxc@数学教学通讯(中旬)教学研究>教学反思教学开始得有趣味、有效率.这种兴趣 的激发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向 和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自主学习 方向,这是“学法三结合”的始发站.<0创造问题情境,为兴趣激发引 导方向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是小组交流 讨论的基础,学生只有进行深人有效的 自主学习,才能开发出深层次的小组交 流与讨论,才能摩擦出思维的火花,才 能求助于教师的引导,才能将知识与技 能的建构推向思维的高潮.因此,在教 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学生在进 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思维的深人,而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决定着学生的 思维差异,很多时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 能自发地沿着正确的思维方向进行不 断深人的思维,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愿 意在思维中不断地深人探索,此时就需 要我们教师帮助学生渐渐深人.在数学 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实际行动促使 学生产生思考的欲望.为此,笔者将问 题教学的思路同学习兴趣激发有机结 合起来,让学习问题成为引导兴趣产生 的有力推手,用问题来启发学生参与思 考的兴趣和热情,指引学生的思维方 向,协助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真正深 人,服务于小组交流讨论的开展.例如,在对函数知识进行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如下一系列问题,以达到引 导学生产生思考问题兴趣的目的:如图 2,点 C(l,m)和点 D(-4,l)是直线 y=-x+ b与双曲线的交点,点A和点B均为X该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点C是直线MN 上的点,且MN彝x轴于点F,连接BF. (1) 上述直线与双曲线的解析式分别是什 么?⑵蚁BCF的大小是多少?(3)若动 点P在直线MN上运动,过该点作PE彝AB 于点E,且直线PE交x轴于点H.那么,在 点P的运动过程中,能否满足AFBC与以点A,P,H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难度递增的三个问题一出现,立刻在课堂上营造出了浓浓的问题情境.从对第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开始,学生就很自然地燃起了继续深人探究的兴趣,总想将下一个问题想明白、解出来.以问题为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众所周知,数学探究的进行总是在问题的不断出现中完成的.只有发现了问题,才会出现解决问题的动力,从而实现知识探究的推进.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创造出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察觉到问题之所在,进而自觉主动地想要去解决问题,便会很自然地成为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的大势所趋,让学习兴趣在正确的方向上愈发浓厚.学生会在问题的层层推进过程中加深思维的深度,让学生在思维的推进下渐进建构知识与技能,发现问题与困惑,启发交流与讨论.<0理论联系实际,为兴趣激发寻找出口核心素养自主发展板块将学会学习和健康成长作为六大素养的两大素养,而就初中数学而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所学的问题是关键所在.因此,在这个环节就需要教师的引领,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以后,教师要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启发学生思考,要将学习的价值显现学生应用,即架起数学与应用的桥梁.以此促使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和思维的升华.因此,学以致用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兴趣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如果学习活动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之后,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学生看到了所学知识的应用之处,自然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与动力.而这也就是我们接下来将要谈到的另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策海里.这艘小船从点A处出发,向正南方向行驶至点B处,该点位于点P的南偏东45。
李庾南教学法“学材再建构”的实践研究
李庾南教学法“学材再建构”的实践研究党得时(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数学课程正是一门以培养数学素养为宗旨的数学启蒙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初中生形成数学的认知方式和数学的自然观,同时也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搭建基础性的平台。
自2001年新课改以来,从实施至今的十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初中数学课一直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学科作用,教学质量也始终处于总体低水平状态,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影响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偏离了原本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所以,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进一步推进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李庾南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预设教学目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创设最优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创设出的教学环境中主动地积极思考、讨论、探究、表达交流,激发思维,从而在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思维过程中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
李庾南教学法在很多学科中的应用都得到了良好的实效效果,结合初中数学课的学科特点及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李庾南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将李庾南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课教学并总结出了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法李庾南教学法初中课程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李庾南教学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与新课程提倡的“学生主体性”理念相一致,且也提倡重视教育者结合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对教学资源进行精心设计,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很多学科,如语文、英语、数学、音乐、思想与生活在教学时都应用了李庾南教学法,且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教学前,教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引入的故事或提出的问题才是具有一定指向性的,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
其次,在教学时要遵循“最近发展区”,要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选择创设情境,只有包含的内容据有一定的梯度,才能够真正作为桥梁帮助学生把己知和未知的事物连接起来,促进学生的思维的优化发展。
李庚南与“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流派
李庚南与“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流派作者:孙志刚来源:《甘肃教育》2019年第04期李庾南,南通市启秀中学数学教师、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师、第二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57年参加工作以来,连续担任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超过60年。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主持开展8轮初中数学教改实验,提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理论包括四条基本原理:以学定教、情智相生、活动致知、最近发展。
四个操作要义:紧扣核心知识,促成“知识生产”;根据变化情境,融通多种策略;激活思维能量,优化学习品质;瞄准学力发展,奠基和谐人格。
这些理念与新课程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相吻合,是对新课程精神和理论的实践。
从其“学法三结合、学材再建构、学程重生成”的十五字“三学”教学思想等主张来分析,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 教学流派,当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范畴。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根源,在于其继承传统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反映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长足发展。
历史上,教学模式理论依据的演变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流派:一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和斯金纳操作刺激反应学说为代表,其教学模式最有影响的是“程序教学法”。
二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实现目标进行的创造是人行为的决定因素。
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意义学习两大类,意义学习是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学习。
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合理搭配→相机引导三个教学环节,开发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其团队协作意识,帮助他们开展自主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最终能够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笔者在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实践应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自学初中是学生形成稳定人格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
初中数学要求的逻辑性高、抽象难度大,许多初中生跟不上教师的课堂进度,理解起来难度很大,这就导致不少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
在“自学议论引导”环节,教师可以根据青春期初中生的学习和性格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一定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引发其探究的欲望。
初中生在情境中学习,注意力会被吸引,进而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最终达到掌握教材内容的目的。
在自学环节中,教师不能放任学生自由思考,使其没有学习驱动力,进而达不到理想的学习状态。
如,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这一节开始上课时,笔者引入情境问题:①小王借小明7块钱,再还5块钱,问小王欠小明多少钱。
②本学期,12班的班级足球队第一场比赛赢了三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两个球,该球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是多少?探索并概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通过借钱和足球比赛这两个生活中的实例,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开始积极的探究有理数的法则,笔者趁势提示可以在负号外面加上括号,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变成了:①“(-7)+5”,②“3+(-2)”,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笔者通过设置情境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并概括得到有理数加法法则,这样有利于开拓其思维能力。
二、合理搭配,促进学生群体讨论在“自学议论引导”议论环节,教师应当合理分配人数形成学习小组,每组设置小组长,每组成员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成绩分为甲、乙、丙三等,一般每组人数以4人为宜,人数过多则效率降低,人数过少则缺乏互动,通过甲等学生带动乙、丙学生实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标。
整体建构 平中见奇——李庾南老师“因式分解”教学片段赏析
和正 着 用 , 观 察一 下有什 么不 同? 师: 我 们运 算 时 , 有 的时候 先 求积
在李 老 师的课 堂 中流淌 出来 ,宛若 玉
师: 由于把 分 配律 反过 来 用 了 , 所
浆琼 液 , 透 着芳 香 。 本 文 撷取李 老 师这
节课 的两 个教 学 片段进 行 赏析 ,与众
宴 ,让 我 再次 惊 慕 李 老 师 的 大 手 笔 。
“ 淡 中 知真味 , 常里 识英 奇 ” , 李 老师 在 看似 平淡 的课 堂上 ,演 绎 了一 段精 彩 的学 习之 旅 ,引领 了新 课程 理 念 _ 卜 数 学课 堂 的价 值 走 向。 其 整合 之 力、 设 计
之巧、 引导之妙、 选题 之当、 爱生 之 深
师: 计算 的结 果等 于 多少 ?
4 0 I
: ㈣ 曩 积 教研
数 ,我 们知 道互 为相反 数 的平 方是 相
师: 由 于他 认 真 地 观 察 式 子 的特
点。 发 现是 一 个完全 平 方式 , 他 就 反 回
生, : 乘 法分 配律 的逆应 用。 师: 你 把 它逆过 来 用 了。 谁还记 得 乘法分 配律 怎样 用 式子表 示 ?
生, : mr Ⅱ + 6 + c  ̄ma + mb + m c 。
来用了, 就使 得 运 算 简便 、 迅速 , 很 快 就得 到结果 , 那第 3 题呢?
师: 由 于我 们 的 同 学巧 妙 地把 运
师: 正确 , 你 把 分 配律 反 过 来 用 ,
该怎样 表 示?
生2 : m a + mb + mc = m 6 + c J 。
算法 则或者 公 式反过 来 用 ,反过 来用
有感于李庾南老师的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有感于李庾南老师的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作者:王红香来源:《知音励志·教育版》2016年第08期我是一个走上工作岗位十七年的普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学习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教育与教学,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的认识、理解也在不断的学习提高的过程中。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2013年南通市李庾南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集训,学习了李庾南老师辅导的有关学员的不同类型的示范研究课,以及李庾南老师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核心理念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在假期培训结束后所得到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李庾南;课堂自学;生活中的数学;课堂议论培训的第一天,我们就同一内容的课题经历了说课、模拟上课、教学研究课三个环节的学习与探讨,李庾南老师就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示范教研课让我们培训学员做点评,谈体会建议。
说课和示范研究课是我们这些数学教师很熟悉的教学研究方式,但是模拟上课还是我们这些学员接触较少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可是它的作用却是不可忽略的。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这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法,对于数学课堂掌控能力强的老师处理一些意外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对于课堂掌控能力较弱的老师在意外出现的时候往往会心慌,课堂教学会脱离预设的轨道,其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有老师曾经说过,课堂上偶然出现我们教师意料之外的意外是一种惊喜,它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有利于我们教师的教学反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如果这种意外是经常性的,那这种意外就是一种教学灾难,是我们教师的备课、课前预设不足所引起的一种教学事故。
为了避免这种教学事故的出现,同年级同科目教师之间进行模拟上课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手段。
其实我初次学习李庾南老师的示范课大约是八年前,那年她带领了她的一批学员到我们启东来,在启东中学李庾南老师上了一节示范课,我还清楚的记着课题是《三角形的内角和》,那时她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对李庾南老师教学改革实践的感悟
三个 特 点 。
一
李 庾 南 老 师 的 这项 改 革 始 于 2 0世 纪 7 0年 代 末 . 以 “ 培养 学 生 自学 教 学 能力 的 实验 ”为 发 端 ,紧接 着 开 展 “ 自学 ・ 议论 ・ 引导 ” 教 学 法 的创 建 和 实 验 . 努 力 优 化 学 生 的 数 学学 习过 程 , 改 善 数 学 课 堂 学 习结 构 。新 世 纪初 新
江 苏教 育 ・ 中 学教 学
l 【 苏 派 名 ! J 币】 l
责任编辑 协 香
对李庾南老师教学改革实践 的感悟
■董 林伟
李 庾南老师 是从基 础教育一 线成长起来 的在 全 国
三是 始 终 坚持 与 时俱 进 的 精 神
卓有影 响的教育家 , 她长期致力 于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
理、 学会 迁 移 、 学会 评 价 、 学 会 总结 、 学会探索 。 二 是 始 终 坚持 实践 第 一 的 原 则 。 李 庾 南 老 师 改革 的 动机 来 自实 践 , 在 共 和 国教 育 获 得新生 的岁月 , 她 深 切 感 受 到来 自广 大 学 生 、 教 师 和 社 会 各 界 变 革 基 础 教 育 现状 的 强 烈 呼 声 , 从而萌发变革 中
本, 发展学力 ” 。它 以发 挥 学 生 主体 性 为根 本 , 把 学 习 的 主动 权 赋 予 学 生 , 帮 助 学 生 真 正学 会 学 习 、 善于学习 、 自
主学 习 、 创 造性 学习 、 享受 学 习 ; 从 “自学 能 力 培 养 ” 到
学实验与实施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 进一步开展初 中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实施策略
2021年第10期教育教学2SCIENCE FANS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重视过程、重视方法、重视学生的教学方法逐渐得到认可和推广。
以知识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构建更加契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李庾南根据数十年实践总结出的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分为独立自学、群体议论和相机引导三个环节,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符合新课改理念的高效教学模式。
不同题目有着不同的背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自学、议论、引导不仅仅是三个环节,更是三个关键词,是基本的教学理念。
如何将这一教学理念与具体教学有机融合,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利用多种方法,提高自学效率自学即学生独立学习,其核心在于将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个性化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但自学并非让学生自由学习。
没有内在驱动力、没有学习的重点,会使自学过程流于形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会给学生之后的学习带来巨大的负担。
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找到重点,以有效提高学生自学效率。
1.1 充分利用微课,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对学生学习效率有重要影响。
相比传统的教学活动,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这更加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相比其他环节,学生的自学环节基本没有教师参与,学习资源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其有着时间短、内容少、能在短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在学生兴趣激发上有着巨大优势。
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微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如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微课作为学生的自学材料。
其中,微课来源主要有两种:其一为教师自行录制的微课,主要内容为本节课基本知识的讲解。
李庾南课堂鉴赏心得
李庾南“相似三角形”课堂鉴赏心得“自学·议论·引导”是来自初中数学教学一线的实践表达,通过观摩李庾南老师这堂以“形似三角形”为题的公开课,反思自己的课堂,引发了一系列内省与思考。
李庾南老师的课堂始终坚持聚焦学生,在开课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符号之后,类比全等三角形,由学生自主的展开了丰富的有关相似三角形各项性质的推导,反复应用,反复推理,反复证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享受学习。
在推导证明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激发学生作为个体的积极性,强调回答分享的学生讲出自己的思路和推理过程,不断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教师引导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学科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彰显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本位能力。
“自学·议论·引导”还讲求对于学材的再建构,本节课学材建构中,充分顺应了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全等三角形”,衍生到本节课的新知识——“相似三角形”,一方面,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图形本身直观的认识——形状是否相同,另一方面,利用数学的简单推导——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使得学生意识到“全等”是“相似”的特殊情况,而大家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是,“全等”这种特殊情况下已经得到的各种性质,是否能推广到“相似”这种一般的情况。
而支撑“特殊”到“一般”转化的,是学生不断成型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新课实施的过程中,李庾南老师通过设计精巧的问题串巧妙实现以上由特殊到一般的推广延伸。
第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否判定三角形的相似;第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刑定方法中还需要“k=1”这样的条件吗,如何弱化这个条件;第三,如何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命题。
整个问题体系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掌握了新的知识,而且建构了定理之间的逻辑体系。
学材再建构四部曲 奏起核心素养的美丽乐章
教材点击2022年9月下半月㊀㊀㊀学材再建构四部曲㊀奏起核心素养的美丽乐章◉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㊀王庆玲1引言学材再建构是由数学特级教师李庾南提出来的,旨在进一步提升课堂的灵动性,提升教师的创造性,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很显然,学材再建构是将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视野聚焦在课堂的生成与学生的终身发展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环节,或将学材进行多方面的调整,在或增㊁或减㊁或调序㊁或改变形式的方式下,使学生获得最灵动㊁最丰盈的数学教育.当前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师更多关注的就是学生做题的结果,其实,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学材再建构进一步地解决问题.2激情导入,形成新知初中数学的教学导入很重要.好的导入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要学的内容上来,还能激发他们思考的热情.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爱好,基于课本再建构一些新的学材.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等腰三角形 这一章的第一小节为例,教材主要讲述了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直接让学生记忆这些性质,再让他们证明并运用这些性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很高,会觉得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学材再建构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课本第76页呈现出等腰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㊁底边上的中线㊁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教师在讲解这一性质之前,可创设如下的导入.教师让学生用一根木棒和一根橡皮筋,做一个简易的 弓 ,再让 箭 通过木棒中央的孔射出去.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参与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学生做完之后,也试射了几次,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保持射出 箭 的方向与木棒垂直呢?学生在反复尝试之后,发现沿着橡皮筋的中点射出,就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追问,能不能将 射出箭 的方向与木棒垂直 这一状态以数学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也逐步让他们形成新知.图1学生画出图1所示的图形,教师让他们通过图形去思考为什么沿着橡皮筋的中点射出就能保持射出的箭的方向与木棒垂直.学生将教师的问题转化为,是不是说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是重合的.可见,导入中的学材再建构,能让学生逐步感知新知,能让他们的思维向纵深漫溯.3类比迁移,归纳新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在类比迁移的过程中,让他们逐步感知新知,进而归纳新知.换言之,教师需要对学材进行再建构,以让类比与迁移发生.还以 等腰三角形 这一章节为例,在学生的练习册上出现这样的一道题:试证明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这题与教材第89页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 有关,教师将相关的学材进行了再建构.首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A B C ,同时作如下操作:取D 是底边B C 的中点,作D E ʅA B ,D F ʅA C ,垂足分别为E ,F ;接着,再让学生将等腰三角形A B C 沿对称轴A D 翻折,进而观察D E 与D F 的关系.图2学生在观察中发现D E =D F ,如图2,当他们连接A D ,由A B =A C ,D 是B C 中点,就能推断出A D 为øB A C 的平分线,这是三线合一的性质;再从 D E ʅA B ,D F ʅA C这两条件出发,推断出D E =D F ,这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接着教师追问:利用类似的方法,还能得到等腰三角形中哪些线段相等?这其实4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2年9月下半月㊀教材点击㊀㊀㊀㊀就是让学生在类比中迁移,教师先是让他们大胆发现新知,再让他们学着去证明.有学生发现当D E ,D F 分别是øA D B ,øA D C 的角平分线时,两线段也相等;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也相等,教师最后将学生的发现进行归纳.可见教师要再建构学材,以让类比与迁移自然发生.4合作交流,巩固新知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的新知能够得到巩固,这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也是他们提升素养的途径.学生获得新知后,要将其内化进而成为素养的一部分,内化要由学生自己进行,教师只需要对学材再建构,给他们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轴对称 这一章节的第一小节为例,这一课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进而感知轴对称的一些性质.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再建构这样的学材:取长30c m ,宽6c m 的一张纸条,将它每3c m 一段,一反一正像 手风琴 那样折叠起来,同时在折叠好的纸上画出字母E ,接着再用小刀把画出的字母E 挖去,最后,拉开 手风琴 ,自然地,就可以得到一条以字母E 为图案的花边.学生先是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教师呈现的题目情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相互帮助,因而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操作.图3教师让每个小组将出现的图形画出来,如图3所示.教师让他们对此提出与轴对称相关的问题,以巩固所学.一学生问相邻两个图案有什么关系?相间的两个图案又有什么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又有学生发问:如果以相邻两个图案为一组,每个图案之间有什么关系三个图案为一组呢.在学生互问的基础上,教师追问如果先把纸条纵向对折,再折成 手风琴 ,然后继续上面的步骤,此时会得到怎样的花边.显然地,学材的再建构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也加深了对轴对称的理解.5共同回顾,总结提升在每堂课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建学材以帮助他们回顾所学习的内容,进而在总结的基础上再提升.学生素养的生长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引领学生进行归纳与总结.自然地,在这个过程中学材再建构能让归纳与总结更接近学生的真实认知水平,进而也更有效.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为例,在以行程问题为主的这一课上,教师一般会让学生总结出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即路程=速度ˑ时间;同时将这一问题分为几种情况总结.例如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追及时,如果同地不同时出发,前者走的路程-后者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等.其实教师可以建构这样的学材:A ,B 两地相距480k m ,一列慢车从A 地开出,每小时行驶60k m ,一列快车从B 地开出,每小时行驶65k m .两车同时开出,若相向而行,x h 后相遇,则可列怎样的方程;若相对而行,x h 后两车相距640k m ,则可列怎样的方程;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后面,x h 后快车追上慢车,则可列怎样的方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材中,自然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公式.当然在总结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比如教师问这题的情境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就有学生发现:假如同向而行,慢车在快车后,x h 后两车相距640k m ,则可列出怎样的方程.基于总结的学材建构能让学生将认知进一步系统化,也让他们的思考进一步全面化.6结束语学材再建构的方式是灵活的,多样的.教师可以独立地对学材进行建构,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材再建构,还可以师生共同再建构学材.这个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形成认知㊁归纳认知㊁巩固认知㊁总结认知的过程.显然地,在学材再建构中,学生不只是掌握基础的认知,还形成了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将 学材再建构 这一新型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进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参考文献:[1]马慧玲.践行学材重组,发展单元教学 例谈初中数学 学材再建构 的实施[J ].数学教学通讯,2019(29):15G16,48.Z5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李庾南的“自学8226议论8226引导”教学法培训心得
李庾南的“自学8226议论8226引导”教学法培训心得李庾南的“自学?议论?引导”法培训心得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2018年10月11日有幸与徐主任、张老师、程老师在省党校参加李庾南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培训活动。
经过培训学习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在教学中有诸多思考。
李庾南,南通市启秀中学数学教师,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89年被评为全国系统劳动模范,荣获人民教师奖章。
1939年出生的李庾南,自1957年从教以来,长期执教中学数学,同时一年不落地担任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
她担任已超过50年,担任班主任也已超过50年。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李庾南连续开展了8轮数学教改实验,出版专著7部,发表100多篇。
她总结、提炼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全国初中数学教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李庾南在数学讲坛上一站就是53年。
她创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曾获得“苏步青数学奖”等许多重要奖项,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教学流派。
李庾南是名副其实的实践型教育专家。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教学主张和模式田野,是通过蹲守课堂,通过观察、调查、测量、试验、总结得来的,学生学习过程的现实情境。
更深地挖掘学生潜能、更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这个教学主张和模式的中心内容。
李庾南老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提出命题,通过教法改革推动学法的确立;第二阶段,明确研究方向,主题是关注学程与教程的内在关系;第三阶段,深入研究,突出学习主体研究与学生能力培养;第四阶段,创新数学教学模式,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创新和团队建设,形成鲜明的教学流派。
72岁的李庾南老师至今还活跃在讲台上,她创造了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吉尼斯记录,现在还在做着班主任。
李庾南老师17岁走上从教之路,用她自己的话说“好生辛苦”。
这是因为她一直在走上坡路。
李庾南自学 议论 引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魏娟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第20期魏娟(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四中学甘肃兰州 730200)【摘要】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知法。
初中数学教师在对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墨守成规,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基准,认真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多方面,多角度努力提升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此文是本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和体会,望能给初中数学教学的进步提供些许的贡献。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初中数学自学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157-02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由李庾南老师所总结提炼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该教学法是李老师通过观察、检测、总结的基础上得来的,此方法能更深层次的发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概念李庾南所总结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根据相应的模式进行自学的学习方法。
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重点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推进“自学·议论· 引导”教学法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年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重新整合,重新设计教学环节和思路,以引导学生能更轻松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
第二、塑造新型的师生角色。
和传统的师生角色相比,在实施“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学生朋友或同学的角色而不是传统的高高在上的长辈的角色。
第三、以灵活多样的的教学活动为媒介。
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要义
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根本原理与操作要义摘要】随着新课改深入开展,教育模式及教学理念得以创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依据,其中教学方法在当今教育界呈百花齐放姿态,为落实教学目标提供最优路径,教学方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演化与开展之路,为完善当前教学体系奠定根底.本文通过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根本原理及操作要义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当前教学事业良性开展提供依据.【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根本原理;操作一、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根本原理〔一〕以学定教李庾南指出“自我教育是真正的教育〞,为此教师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应作为“引导者〞,关注并参与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情,继而确定教学目标、方向、方法及内容,围绕学生学习实况灵活组建高效课堂,确保教学内容全部围绕学生学习需求展开,与学生学情相契合,提高教学质量.〔二〕情智相生情智相生原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师生情感.学生与教师可构建课堂的两大要素,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學生才能听进去教师的话,教师才能接收到学生学习实践信号,方可达成构建师生交互课堂教学目标,试想假设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教师“各自为政〞,教师将无法感知学生学习诉求,学生将不明晰教师教学目标,降低教学质量;二是由知识产生的情感.学生学习知识的动机、兴趣、意志等均属于情感,在学习过程中依据自身学习需求与能力,主观筛选、维持、调节等行为也受情感驱动.只有教师满足学生学习情感诉求,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活动致知“活动〞主要是指实践操作,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结合自身能力,展开实践探究,转变书本知识固有状态,将其变成一个“小实验〞“小模型〞,给学生接触“活的知识〞的时机,逆转以往课堂教学单调、枯燥教学常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过程中,看到书本知识更多可能,增强教学趣味性,依据学生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同一活动主题为导向的活动结果不尽相同,凸显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在引导学生有效理解书本知识根底上,到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想象力、分析理解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提升该教学方法应用价值.〔四〕最近开展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维果茨基著名理论——最近开展区为根本原理之一,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实时动态,以学生课堂“最近〞一次表现为根底展开针对性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利用学生学习差异化表现,探寻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展开教学引导,到达因材施教目的,引导学生不断成长,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均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二、李庚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操作要义〔一〕围绕核心知识建设“知识生产〞链条核心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基地〞,“知识生产〞链条是通过学生合理推理、判断、猜想产生的新知识,这些知识与核心知识息息相关,同时凝结着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智慧结晶,突显学生教学本体地位,肯定教师引导成效.〔二〕依据学情转变教学策略基于学生教学表现有所差异,有时甚至会在教师规设情况外,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加持下,教师应关注学生学情,以此为由转变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学习诉求,助力学生攻克学习难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个人、小组、全班学生将以自主学习、群体议论、相机引导为载体兼容在一起,使教学体系更加完整且富有灵活性.〔三〕调动学生思维活性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思维能力是灵活使用所学知识的根底,为此教师应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提高其自主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应以引导为主,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富有律动、深度、广度,能结合实际问题展开分析,使学生能通过思考发现事物的本质,优化其学习品质.〔四〕“自学、引导、议论、引导〞教学法延展“学材再建构〞源于李庾南老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重组教材内容,实施单元教学〞的思想;是李庾南老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操作规那么之一.“学材再建构〞是指师生根据学习任务,为了实现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对各种主客观性学材进行主动加工重构的过程.这一过程由3个局部组成:一是教师独立地对学材进行建构;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对学材进行建构;三是师生共同对学材进行建构,这三者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学材再建构过程.它必须遵循“以课程标准为基准,以教科书为参照,以教学对象〔学生〕为依据〞的原那么,并以“学生最大开展〞为旨归,根据学习任务,为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对各种学材进行主动加工重构,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单元教学法〞.三、结束语综上所述,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施行主体是学生,引导者是教师,在以学定教、情智相生、活动致知、最近开展根本原理支持下,经其反复教学实践应运而生,是当前许多创新型教学方法开展的根底,为使其得以充分发挥教学实践价值,教师需设定核心知识,通过引导促使学生“生产知识〞,依据学情转变教学策略,调动学生思维活性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力开展培育优秀学生,突显该教学方法应用价值,助力教学事业良性开展.【参考文献】【1】蒲斌,占宝华.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下旬,2021〔8〕:7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内涵
• “在结构之中教知识”。或者说,让学生所学
的知识能够实现结构化。
• 这就像是一串串的葡萄,因为有葡萄藤在起串 联作用,拎起来就不是一颗一颗的葡萄,而是 一串串的、可以轻松“带得走”的葡萄。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内涵
再具体 研究 框架认 知
先建构单 元整体
m
a
n
a
mn
(m,
n 均为正整数) ,随之顺向思维,自主建构后两条运算性质,从而生 成幂的运算知识体系,学生习得了结构性知识。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操作
第二单元 整式乘法 单元教学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操作
第三单元 乘法公式单 元教学 (2017年9月)
2018/4/6
第三单元 乘法公式单元 教学 (2017年9月)
对数学教材文本的 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进行单元教学
“从来如此”
• 教学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难以把许多个“单体”的“知 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零碎的“原子”, 呈碎片化状态,很不利于识记、理解、运用,也难以为学生较好 地“带得走”。 • “知识一教就懂,懂而不会” •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的第一单元:幂的运 算性质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操作
可见本单元的主干知识是乘方的意义, 学材从乘方意义出发, 自 主尝试解答: 2
3
2
5
( ,
1 3
) (
2
1 3
), ( 0 .2) ( 0 .2) ,分析演算根据,算式特
3
3
4
点,生成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概念,三题运算结果均是“底数未变,指 数相加” ,抽象为一般情况是否成立,自主推证等式 a
单元《幂的运算性质》、第二单元《整式乘法》、第三单元《乘
法公式》、第四单元《因式分解》。
幂的运 算性质 整式乘 法 乘法公 式 因式分 解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操作
• 这一章的主干知识是幂的运算性质。可分为四个单元教学,第一 单元《幂的运算性质》、第二单元《整式乘法》、第三单元《乘 法公式》、第四单元《因式分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018/4/6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核心理念
• “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生生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发 展”。 学材再建构
学力有 发展 学程重生成
2018/4/6
学法三结合
“三学”之间不是割裂的,其内部互相关联
• “学材再建构”致力于解决学习资源优化的问题; • “学法三结合”致力于解决教学方法最优化的问题; • “学程重生成”致力于解决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 成”的关系问题。
2018/4/6
狭义
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所 用到的一些直接相关的 材料、资源,譬如教科 书、教辅资料,等
学材再建构”的内涵
• 从长远的角度看,广义理解“学材”确有其必要;
普适价值 基于教学 现实 紧要、关 键着眼
狭义 理解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内涵
• 先从广义的角度说。它指的是,对数学教材文本之外其他学习资 源的整合和重构。语文教学中有一句话很有名,叫“语文学习的 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其实,同样可以说,“数学学习的外延 等于生活的外延”(通俗一点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数学)。 • 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和审视这个世界。要适当做到,从“教材是 学生的世界”走向“世界是学生的教材”。
2018/4/6
内容决定形式
内容优化 形式问题
学法与学程
2018/4/6
优化教学
撬动课堂乃至教学变革的整体格局
• 在“三学”方面,我们既注意彼此之前的深刻关联,努力做到使
三者和谐统一,协力共进;
• 也注意处理好其中的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学材” 的“再建构”为最重要的发点力。
2018/4/6
学对象的“通法”。
• 根据认知规律,建构单元学材,完善认知结构。 • 在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会学中建构学材,提高 自学能力。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操作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全章知识结构 • 在知识结构中,建构学材单元,习得结构知识。
法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操作
• 这一章的主干知识是幂的运算性质。可分为四个单元教学,第一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内涵
• 处于某种联系中的知识往往能让学习者实现一种“情境记忆”,
它实际上处于一种框架式的或者说联系式的记忆之中,
• 记出一点就能带出许多,这样的学习就是真正的“活”的学习。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内涵
• “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决定效率”
• “结构一变,活水自然来”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操作
• “大话好说,小事难为。” • “学材再建构”的理念确实是重要的,但
它最终要在每一节课堂乃至每一个教学环
节落实、落细、落小。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操作
• 在知识结构中,建构学材单元,习得结构知识。
• 在方法体系中,建构单元学材,习得方法体系。
• 在一类数学对象的学习过程中,习得研究这一类数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内涵
•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现实中,人们更多的是,先单课单课地教, 而后再利用单元复习等时空,来对前面的一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归纳、提升,走的是“先分后总”的归纳之路,行的是“先树木, 后森林”的逻辑程序。
广义
与学生当前的数学 学习有关的一切材 料
2018/4/6
狭 义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操作
第四单元 因式分解 (教学新时空 名师课堂, 2012年)
• 对数学教材文本进行“再建构”,如此的 结构重整,它所引发的教学功能是不可小 觑的,这常常就是“裂变”一般的效应。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内涵
• 管理学大师熊彼特将“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称为“建立新的生
产函数”,还视之为创新的根本。
• “学材再建构”就是相关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 “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在“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上发力, 在“学材再建构”上做文章。
聚焦“学材再建构”
“三学”
学材再 建构
学材再建构年
学材、学法、学程
2018/4/6
谈与“学材再建构”的三个问题
“学材再建构”的内涵
“学材再建构”的操作 三关于“学材再建构”的若干思考
2018/4/6
“学材再建构”的内涵
• “学材”,简单地说就是学习材料,或者说是学习资源。
广义
与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 有关的一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