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战略思考,下载农业基础.doc

合集下载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旨在通过改善农田的土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方面,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作用、实施方法和推广难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其推广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概述保护性耕作技术,即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地块条件,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施肥管理等技术手段,保护农田土壤,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等综合效益的一种农业生产方法,也是当今国际上推广的一种环保型农业生产方式。

保护性耕作技术强调“最大限度利用资源,最小限度破坏环境”,其实施过程中采用特殊的农业技术手段和工具,减少土地破坏和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1.改善土壤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保护性耕作技术强调保持土壤的水、肥、气、热、生物等要素平衡,提高土壤肥力,逐渐改善非耕地环境,降低土壤侵蚀和水、气污染物的形成,有助于保护水源、减缓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2.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和水分资源,提高种植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

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使传统农业发展成为高效、节能、环保的现代农业,在技术、生产、营销等方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1.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如不整耕、直播、旋耕、深翻、浅耕、低碍壤等,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水土条件。

2.适量施肥:减少化肥、有机肥的使用,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和肥料种类、计算施用量和时间等,使植物吸收的养分与肥料的投放量之间保持平衡。

3.控制害虫、除草,减少农药的使用:采取有机措施、生物制剂、草药等替代方案控制害虫和杂草,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防治方法。

4.注意灌溉管理:坚持水分节约、优化灌溉制度,采取滴灌、微灌等水利设施,合理利用地下水和水库水,达到“节约、富有、安全”的目的。

关于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与思考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就是利用还田机械将秸杆粉碎后均匀抛撒在地表,然后实施机械免(少)耕播种,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高密市自2006年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至2009年全市小麦免耕播种面积已达15.8万亩。

我们体会到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民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利国利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善举良策,必须大力推广和应用。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的背景和意义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源于美国。

20世纪初,美国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机械化翻耕虽然加快了土地开发,但也破坏了地表植被。

1935年5月一场典型的沙尘暴横扫美国三分之二国土,把3亿多吨土壤卷进大西洋,仅这一年美国就毁掉300万公顷耕地。

大风过后,人们发现有作物根茬保护的地表很少被刮走,以此开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总结研究出了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世纪80年代至今,保护性耕作已逐步推广到70多个国家,应用面积达到1.69亿公顷。

美国的保护性耕作面积已接近适宜区域面积;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的应用面积均超过70%。

我国从1991年在山西开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从2001年开始多点试验及示范推广。

2005年在北方13个省(区、市)100多个县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面积达到870万亩。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实现“四节、三增、二省、一保护”。

“四节”,一是秸杆还田及化肥深施,节省化肥20%左右;二是蓄水保墒,提高水分利用率,节约用水15%以上;三是减少机械进地次数,节约能源30%左右;四是减少作业环节,节省作业成本每亩30-40元。

“三增”,一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相对增加0.04%以上;二是土壤持水能力增加15%以上;三是粮食增产5%-15%。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以保护土壤为中心的农机技术,它通过优化传统耕作方式,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产量,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在农业生产中,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下面就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相关情况进行探讨。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1. 减少机械耕作对土壤的损害传统的耕作方式往往会造成土壤的结构破坏、土壤团聚体的破碎、土壤紧实等问题。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则采用了轻耕、浅翻、机耕等方式,减少了对土壤的机械损害,保持了土壤的结构完整性。

2. 减少土壤侵蚀传统的耕作方式往往会导致土壤的侵蚀,造成土壤的严重流失。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合理布局田块、采用各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减少了土壤的侵蚀,保持了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4. 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减少对土壤的机械损害、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温性,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1. 轻耕轻耕是指采用轻型农机具进行耕作,减少了对土壤的机械破坏,保持了土壤的结构完整性。

轻耕可分为直播轻耕和灌溉后轻耕两种方式。

2. 浅翻浅翻是指将土壤表层翻耕到一定深度,不破坏下层土壤的结构,保持了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浅翻可以通过旋耕机、刀铧等农机实现。

3. 机耕机耕是指采用农业机械进行耕作,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机耕可以通过旋耕机、翻耕机、深松整地机等农机实现。

4. 茬地覆盖茬地覆盖是指将作物残体、秸秆等覆盖在田间,保护了土壤,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改善了土壤的质量。

5. 耕地梯田化耕地梯田化是指将一块坡地按一定坡度分为几块梯田,减少了坡地的侵蚀,提高了坡地的利用率,改善了土壤的条件。

1. 科普宣传科普宣传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

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广大农民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相关知识,增强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战略思考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战略思考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战略思考地处辽宁西部地区的朝阳市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大、降水少,十年九旱的贫困地区,自从2002年开始,朝阳市率先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经过10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效,对于干旱少雨地区的农民来说这一技术能使农业节本增效,能使农民增加收入,同时还能够培肥地力、改善环境,似乎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如何把保护性耕作技术长期的推行下去,步入大面积推广阶段,建立一套完善的长效运行机制,对于政府部门和农机推广部门来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辽宁西部应用效果1.10年的实践证明实施保护性耕作经济效益明显。

比传统耕作工序减少近一半左右,效率高、耗能低,加上节种、节肥、节省人畜力费等,亩均节约成本42元,亩均增产46公斤,增收64.4元,亩均节本增效106.4元。

2.生态效益,覆盖地表秸秆腐化后,成为有利于农作物的有机质,经监测,连续10年实施保护性耕作地块有机质含量年增长0.03~0.04%,减少地表径流50~60%,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增加天然降水入渗,大幅度减少地表径流和无效蒸发,增强了抗旱节水能力。

根茬固土,有效减少农田杨沙,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环境明显。

3.社会效益,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平均每亩少用工4~5个,减少机车进地次数1~2次,并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地使劳动力向其他生产中转移。

并节省燃油,经测算,亩均节省耗油0.6kg,按朝阳市规划,十一五期末推广300万亩计算,年节省燃油180万吨,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4.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能较好的解决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解决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推行保护性耕作可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得,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兼顾。

但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当中,经济效益是关键,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是做好保护性耕作的关键。

农民关注的,百姓关心的就是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保护性耕作将失去生命力,农民将不会接受,因此要想大面积推广,必须抓住经济效益这一环节。

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思路及建议

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思路及建议

施面积由最初的 1 3 _ 3 h m 辐射推广到 0 . 5 5 X 1 0 4 h m , 实施
乡( 镇) 、 村 由最初 的 1 个乡 ( 镇) 、 1 个行政村 发展 到现在 的9 个乡( 镇) 、 6 0 多个行 政村 。实施 田的产量逐年提高 , 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 社会 生态效益不断改善 , 机械化保护
S [ 1 9 】
文献标志码
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以保土、 保水、 保肥为核 心 , 以改善 环境 质量 、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主要 目的 , 其 技术体 系是
“ 地表秸秆残茬覆盖 + 免( 少) 耕播种” 。 秸秆还 田是机械化 保护性耕作 的关键措施之一 ,主要作业 机具 是秸秆 还 田 机、 免( 少) 耕播种机和深松机 , 其技术特点 : ①采用机械化 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减轻土壤裸露 ,防止土壤沙化 , 减少 扬尘量 , 缓解 沙尘暴的危害 , 有 助于改善 生态环境 。
— —
L T E C H N O L O G Y 曼 E Q U I P M E N T 1 1
曩论研究
性耕作 的推广 。
3 . 2 耕 作机 具 不足 。 成 为推 广 保护 性 耕作 的 “ 硬 件 短板 ”
李军霞 : 推 广保 护性 耕作 的思路及 建议
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 相结 合的办法 , 由县 、 乡、 村按 1: 1: 1 的 比例 出资 , 规划 、 翻修机耕道路 , 并对机具车棚
阳城 县 2 0 0 1 年 开始推 广机 械化 保 护 性 耕作 技 术 , 但 发展 缓 慢 。 截 至 目前 , 项 目示 范
推广主要 集 中在 大、 中型机具保有量较 多、 地块面积较大的 9 个 乡镇的 6 0个行政村 , 辐射面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在耕种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和改善土壤质量的耕作方式。

这种技术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

传统耕作方式往往会导致土壤流失和贫瘠化,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保持植被覆盖、减少耕作次数和保护土壤结构等措施,能有效保护土壤,使其更加肥沃和健康。

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从而提升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提高作物的品质和抗逆性。

保护性耕作技术还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传统耕作方式往往需要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来维持作物的生长,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推广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前农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1.2 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和农民收入不稳定等方面。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化肥、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供应量不足,生产成本高昂。

农民收入来源单一,面临着收入不稳定的困境。

当前农业面临诸多挑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2. 正文2.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定义与原理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其核心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翻耕和裸露土地的时间,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益。

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探讨

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探讨

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探讨【摘要】作为一项较为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涉及农业、农机、农户、农机生产企业等众多方面,还涉及到农作物耕播种各环节的田间管理工作。

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带来较大经损失。

因此,探讨保护性耕作的有效推广,通过宣传和培训工作,该技术发挥出应有作用,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高效进行。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必要性;有效措施保护性耕作指: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少耕、免耕,并使用作物秸秆或残茬对地表进行覆盖,以降低土壤发生风蚀、水蚀的程度,从而实现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和肥力的目的,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项耕作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保护性耕作成为应用较广的旱作农业生产技术。

下面对我国如何有效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展开深入探讨。

1.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耕作方式,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实质在于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减少风蚀、水蚀和养分的流失,起到保护土壤,减少耕地水分蒸发,使宝贵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有效地减少机械设备、能源和劳动力的投入,使劳动生产率提升,是实现农业低耗、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

保护性耕作在生产实践中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和土壤深松技术等四项关键技术。

2.开展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分析在农业生产中,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保护性耕作是十分必要的,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保护性耕作能够有效减少环境的污染。

保护性耕作的实施,使农作物秸秆得到合理利用,秸秆粉碎还田后与土壤混合,不仅可以减少因农作物秸秆焚烧而伴生的火灾隐患问题和空气污染问题,而且秸秆还田后,能够使土壤的肥力得到有效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因长期施用化肥而给土壤带来的污染问题。

保护性耕作技术不建议复合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易致重金属残留的化肥种类,而提倡多使用有机肥,这能极大地减少因农业生产而给土壤带来的污染,对粮食安全保障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于做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几点思考

关于做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几点思考

关于做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几点思考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目前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它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还能够保护土壤,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农田生态环境质量。

因此,做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非常必要。

下面就是关于做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几点思考。

首先,要加强宣传和培训。

通过各种渠道,向广大农民宣传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和意义,让农民意识到这种技术对土壤保护和农田产量提高的重要性。

同时,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够掌握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其次,要提供技术支持和补贴。

对于有意愿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可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补贴,包括农机具的购买和维护费用的补贴,种子和肥料的补贴等等。

这样一来,既能够提高农户使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又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这种技术。

第三,要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明确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目标和标准,规定农民使用该技术所需满足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

这样一来,可以加强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的引导和管理,确保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要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合作。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涉及到农业生产,还涉及到农机具制造、科学研究和农业教育等领域。

因此,要加强与这些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可以通过建立专家团队、成立合作机构等方式,提高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效果。

总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对于提高农田生产效益和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广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和补贴,建立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合作。

只有通过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才能够更好地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谈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谈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农 机 使 用 与 维 修
2 0 1 4年 第 5期
风蚀 , 从而导致沙尘暴天气频发。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
需要 秸秆 根茬 覆 盖 地 表 , 根 茬 可 以 固土 , 地 表 秸 秆 可 以
挡土, 减 少土壤 的风 蚀 、 水 蚀 和 土 壤退 化 , 防治沙尘暴 , 是保 护农 业 生态 环境 的最好 措施 。 2 . 保护 性 耕 作 技 术 是 保 证 作 物 用 水 需 求 的 重 要
《 农机维修技术合格 证》 的维修 网点 ,经核定若不符
合 农业 行业 标准 《 农 业 机 械 维 修开 业 技 术条 件 》 或合
指导的机会 , 向农 民讲解农机维修技术知识 , 发放农机 维修技术方面的明白纸 。 4 . 加强部 门联动 , 加大执法力度。《 农业机械维修 管理规定》 第五条规定 ,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 门和工商行 政管理部 门应共 同负责农业机械维修和维修 配件经营 的监督管理工作。因而 , 工商、 农机部门应联合起来 , 建
的试 验研 究 , 取得 了一 系 列 出 色 的成 果 , 为 我 国保 护 性 耕作 技术 的应 用 和推广 奠定 了初 步基 础 。 二、 保护 性耕 作技 术 内涵
决 了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进一步发展农业 问题 , 是农业
可 持续 发展 的必然 选择 , 是促 进农 业生 产发 展 方式 转 变
1 . 保 护性耕 作技 术是 改善 农 业 生态环境 的 需要 农 田土壤损 失是 生态 环境 恶化 的重 要 形式 , 对 农业 可持 续发 展影 响 深 远 。多 年 来 过度 耕 翻造 成 土 壤 严 重 立分工 合理 、 密 切 配 合 的农 机 维 修 管 理 机 制 , 才 能 加 大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措施和经验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措施和经验

推广窗sWINDOWS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措施和经验O吉林省农机化管理中心郑铁志赵新子孙睿自2020年起,国家将在东北四省(辽、吉、黑、蒙)全面启动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计划,目标到2025年实施规模达到1.5亿亩。

这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也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

总结十几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积累的经验、认识和感受,深入分析、领会国家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计划的宗旨和目的,分享以下4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概念方面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目的:一是保护土壤,防控风蚀水蚀,特别是防止表土流失,这一点对于东北黑土区尤为关键;二是蓄保水分,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无效散失,并依此抗御连年春夏季的干旱少雨。

需要强调的是,保护性耕作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解决秸秆焚烧问题,而是因其利用了作物秸秆覆盖地表还田的方式,来解决保护土壤不被风蚀水蚀和保护水分、实现保水保墻的问题,因此,实际上是“搂草打兔子”额外也是间接地起到了培肥地力、活化土壤、改善结构和解决秸秆焚烧与出路的作用,同时又实现了绿色生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反,深翻整地、耙混整地、旋耕整地等耕整地技术,其核心目的是为了解决有秸秆的耕地无法播种、地表秸秆无法处理而进行的应对性处理作业,并不是以保护土壤和蓄水保墻为宗旨。

尽管这些耕作方式实现了秸秆还田,也产生了一定的培肥地力的作用,但这些作业形式过度切碎土壤,导致土壤粉末状程度加重,加剧了表土流失和风蚀水蚀的发生,带来的不利影响远大于有利方面,不属于保护性耕作技术,仅仅是一项非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区可应用的技术。

众所周知,美国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因为连年铎式犁翻地导致历史罕见的“黑风暴”而上升到法律层面的。

我国的西北等地区连年出现的沙尘暴,就是翻耕、旋耕等不科学耕整地作业恶果的典型例证。

二、标准方面推广保护性耕作必须高标准、严规范。

秸秆覆盖不足,无法产生有效和预期效果,必须做到地表秸秆全覆盖,尤其新开辟地区起步时的试验示范田,务必通过秸秆全覆盖,解决土壤风蚀和蓄水保墻问题。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被重点推崇和应用。

本文将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定义、作用及推广工作中的关键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定义及作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了减少耕作对土壤的破坏及水土流失,采用特定的耕作方式和措施,保护农田土壤、水源等自然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减少耕作频次,保持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从而保护土壤资源,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

1. 减少耕作频次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为了松土、杀菌、杀虫等目的,常常采用多次的耕作和犁地,这种耕作方式对土壤的破坏非常严重,导致土壤流失和肥力下降。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通过合理的机械操作和管理措施,减少耕作频次,保持土壤的结构和肥力。

2. 保持土壤的结构和肥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能够保持土壤的结构和肥力,预防土壤的侵蚀和流失,提高土壤的保墒性和保肥性。

保护性耕作技术还能够降低作物栽植时对土壤的侵蚀,减缓土壤肥力的流失。

3. 改善土壤环境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减少农田土壤的营养成分流失,增加土壤质量和肥力。

4. 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了重点关注和应用。

目前在农机技术推广中,普及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其应用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推广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机械设备随着农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高效的保护性耕作机械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翻地播种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无翻转耕作机等先进的机械设备,能够有效地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改善土壤环境。

2. 引导农民科学合理耕作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农民科学合理耕作,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究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究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究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原理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和提高土壤质量为目标的一种种植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在耕作过程中注重保护土壤,避免破坏和损失土壤有机质和养分。

它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减少犁耕次数,保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

一般而言,犁深度越深,土壤所受破坏也就越大,因此保护性耕作中推崇浅犁耕或不犁耕,以减少土壤的损失。

于是,大力发展不耕种、保护性深松、抛秧、免耕播等耕作方式,尽量减少犁耕次数,保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

2、加强有机质的管理。

保护性耕作在保留土壤有机质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在保护性耕作的土地上增施有机肥料,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3、大力推广植被覆盖。

保护性耕作中,大量的植被可以起到抵制自然力量的效果。

植被可以防止土壤裸露,保持土壤湿度和通气性;同时,植被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4、采用合适的种植方式。

一些保护性耕作方法禁用化学农药或化肥,因此必须使用安全的相似方法。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措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措施包括浅犁耕、不耕种、抛秧、轮作、直播等措施。

1、浅犁耕。

浅犁耕指轻度破面式犁耕,即只在接近土缘的浅层犁耕,保持土壤的凸起,而不对土壤进行深度翻耕。

2、不耕种。

不耕种指不翻耕土壤,而是直接在草地中栽种作物,包括直播和定植法。

不翻耕土壤可以避免犁耕对土壤的影响,保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

3、抛秧。

抛秧技术是利用高速流体力学原理,将稻谷直接撞出田间,使稻茎秆、叶片以及落穗直接返回田间,能够保证稻田机械化和生态化要求。

4、轮作。

轮作是一种循环种植的方法,从而减少土壤深度的翻耕,同时可在土壤中增加有机质含量。

5、直播。

直播是一种种植方法,通过撒播种子直接种植,可以维持土壤的完整性,保留有机物质,还能根据不同种植作物的特征,采取不同的生长模式。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1、农民的观念需要更新。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战略思考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战略思考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 38XIANGCUN KEJI 2016年10期(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战略思考仲维东李飞(宝清县八五三农场,黑龙江宝清155630)[摘要]在我国北部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西部各地,水土流失严重,并且常年风沙大、降水量少。

而早在2002年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已经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基于此,概述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各项措施。

[关键词]保护耕作技术;技术指导;宣传推广[中图分类号]S3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6)30-38-1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出现,对于一些较为干旱的地区来说至关重要。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让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收入,而且还能够不断改善种植环境。

为了将这项技术有效地推广开来,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推广体系,来推广相关的有效措施。

1加强技术指导对于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加强技术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耕作的5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播种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必须严格控制好化肥的施用量和质量,不断减少机械进入土地的次数,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及节约时间[1]。

而针对深松环节,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要让大家意识到深松的必要性,了解深松的重要作用,让大家知道土地不需要年年深松,只需要两三年深松一次即可。

2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对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扶持主要是资金支持,政府要在其政策范围内争取大量资金用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各个项目和开资。

而除了争取保护性耕作技术资金外,还要对各项农机购置进行补贴,必须把农机购置补贴在最大程度上向保护性耕作技术靠拢。

另外,还需要市区及县区财政部门在保护性耕作技术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与优惠,尤其是在各种农作物生产中给予农户一定的便利,最大程度上满足保护性耕作的各项需求。

3开展行政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行政推广方面需要各个单位的支持,只有政府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未来发展规划中,才能够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有关部门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相关的协调合作。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思考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思考

2018年第3期 农机使用与维修 83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思考王丽波(密山市密山镇农机监理站,黑龙江密山158300)摘要:保护性耕作是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药物植保和机械深松为主要内容,具有防止水土流失、蓄水保 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推广保护性耕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 伟大事业。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推广;思考中图分类号:S 345文献标识码:Adoi : 10.14031 /i . cn k i . n iw x .2018.03.0711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技术路线(1) 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大型机械深松整地—免 耕播种机免耕播种、施肥、起垄—大型机械植保—玉米收 获机摘棒,收获同时秸秆还田或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收获 同时秸秆还田。

(2) 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

上一年选用自走式玉米 收获机收获玉米,留高茬,残茬覆盖(10月初)—机械深松(深松40 cm 左右)^春季免耕施肥播种(5月初)4机械 药剂除草(播后)—机械中耕(8月)—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收获同时秸秆粉碎还田。

2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和作业质量(1) 深松技术:秋季用大型拖拉机悬挂深松机对覆盖田块进行深松,深松行间距65 cm ,深度45 cm 左右。

即不 翻动耕层土壤,不破坏地表覆盖,地表整洁,深度一致,不重松,不漏松,无大土块和深松沟。

(2) 免耕施肥播种技术:用免耕施肥播种机对秸秆覆 盖田块直接施肥播种,亩播量1.5 kg ,播深3 cm ;亩施肥 40 kg 左右,施肥深度10 cm 。

要求播种深浅一致,下籽均 匀,覆盖严密,精选籽种,种子纯度&97%,发芽率> 95% , 出苗率>80%。

(3) 杂草控制技术:免耕播种后,及时进行机械药剂 灭草,由于地表秸秆覆盖,用平时的药量难以达到理想的 效果,加大药剂兑水量,减慢喷药机行驶速度,确保药剂均匀喷洒,不留死角,漏喷、重喷率矣5%,并对不同时期的病虫害适时进行防治。

新常态下保护性耕作推广的思路

新常态下保护性耕作推广的思路

2 0 1 3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 5 9 . 0 %, 农 田单位面积动力投人为 0 . 3 8 k W/ 亩。如果照此推算 ,
1 0 0—5 0 0亩 有 1 7 . 0 7 万个, 占 1 9 . 5 %; 5 0 0—1 0 0 0亩 旱 区推广效 果尤为显著。1 9 9 2年,中国农 业大学 与澳
的有 1 . 5 8 万 个, 占 1 . 8 %; 1 0 0 0亩 以 上 的 有 1 . 6 5 万 大 利亚 昆士 兰大学 合作在 山西黄 土高原 部分 地区 ( 如 个,占 1 . 9 %。这 种 经 营 的格局 下我 国各 地农 机 亩均
2 0 0 9 2 0 1 0
4 2. 5% 4 5. 8%
4 9 . 1% 5 2. 3 %
3 . 2% 3 3%
3. 3% 3 2%
过 剩,出现利用 率显著下 降的趋势。跨 区作业半径 缩 短 ,机手雇 工工资及机具购置 折旧成 本持续 上涨 ,单
机经 营利润空间缩小。
临汾市尧 都区 )建设 的保 护性耕 作试验 区几十年 ,就 目前 ,全球 已有 7 0多个 国家 推广应 用保 护性 耕
动力投入 和单位面积机 械作业 燃油消耗普遍 偏高。据 是典型 的成 功范例。 有关 资料,在 实现 田间全程机 械化生 产的情况下,美
国、英 国农 田作业亩均动力为 0 . 0 5~0 . 0 7 k W,韩国约 作 技术 。2 O世 纪 9 O年 代初,我 国开始试 验示 范保 护 为0 . 3 3 k W。若不改 变现有发 展方 式 和装备 运用情况 , 性 耕 作技 术 。2 0 0 2 年农 业部 开始实 施保 护性 耕 作示
2 0 O 6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讨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农业工具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现代化农机是耕地效率的提高、人力劳作负担的降低、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生态系统的危害,相关部门需要做好保护耕地农机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缓解土地压力,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保护生态环境,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地技术工作至关重要。

一、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1、全面提高生产收益和效率保护性耕地技术作为先进农业耕地技术,其技术的核心是将农作物成熟后的秸秆粉碎,覆盖在土地表面给土地提供有机物。

当农作物种子发芽后,利用科学喷施的方法将农药喷洒在农作物表面,避免杂草和病虫害影响农作物产量。

保护性耕地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产物是实现机械化免耕、少耕、复式作业方法的重要渠道,与现代农业机械建设息息相关。

在新时期背景下该技术所需的生产成本较低,操作流程较为简便,花费时间较短,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生产效益方可保障。

长期实施保护性农耕地还可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创造良好环境。

2、保护生态环境绿色作为大自然的底色,是体现自然价值的颜色。

在传统的农作物耕地中,人们常忽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耕种前期人们会通过燃烧的方法将秸秆进行焚烧,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容易形成酸雨、雾霾、温室效应等不良影响,即使在人们向往的乡村地区也会出现空气质量较差的现象。

秸秆还田作为保护性耕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秸秆焚烧、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调节土壤结构、做好蓄水保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耕地高效应用的催化剂。

3、转变农民耕地观念,实现保护性耕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实现合理种田、保护土地资源是科学种田的初衷。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领下,为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推进生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关键。

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保护性耕地的作用逐渐显现,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性耕地的应用离不开农民耕地观念的转变。

浅议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对策

浅议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对策

在一个没有污染的环境下,蔬菜也是在无污染的环境下生长的。

此外,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还应加强绿色蔬菜栽培基地监督管理,以保证基地中蔬菜能健康成长。

3.2选择优良品种土肥管理前,应搞好蔬菜种子筛选。

为保证绿色蔬菜品质,必须高度重视蔬菜种子选择,遵循择优选取原则,精选好种子品种。

类似地,种子选择过程中要考虑到各方面因素,比如应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这类品种生长时不必用过多农药,能够从根本上实现蔬菜的健康生长和无公害生长,在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为保证蔬菜拥有健康无公害环境,应开展重金属监测,由于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环境同样具有较大影响,在土壤环境发生问题时会影响蔬菜正常生长,并应根据重金属实际状况进行搜集和整理,增强土壤本身溶解力。

结束语:土肥管理技术对于蔬菜栽培过程非常重要,既可以保证栽培出蔬菜的产量与品质,又可以保证蔬菜无污染,无添加,属于安全绿色蔬菜。

从当前情况来看,将土肥管理技术应用到绿色蔬菜的栽培过程当中,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效果,但不可否认,仍然存在一些蔬菜栽培人员对土肥管理技术缺乏认识和重视的情况,对保障蔬菜绿色,安全和蔬菜种植可持续发展有负面作用。

所以,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土肥管理技术进行推广,让蔬菜种植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土肥管理技术在绿色蔬菜种植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对蔬菜安全性进行保障。

●工作研究●浅议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对策毛宇丽(彰武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农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从耕作环境改良出发,对农业种植进行生态化管理。

保护性耕作技术应运而生正是符合农业生产需要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模式。

在保障土壤耕作开展前提下,强化其对应农业种植经济收入以适应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1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意义采用保护性耕地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化学肥料的投入量,对原有土壤结构进行保护,从而达到构建绿色健康农业生态环境目的。

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达到优良水土保持能力,不断向植物生长提供相应水分,降低人工投入,提高种植效益。

实施保护性耕作的认识与思考

实施保护性耕作的认识与思考

N o n g t i a n s h u i l i近年来,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了秸秆覆盖还田,保护了耕地可持续发展,完善了农业装备配套体系,制定了适合本区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实现了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有效地保护了黑土地资源。

一、实施保护性耕作取得的成效在经济效益方面,与对照田相比,实施保护性耕作玉米田平均每亩节省成本32元,平均亩增产56公斤。

在社会效益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三铲三趟”垄作模式,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作业工序和用工量,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可用于第三产业,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减少耕作次数4次以上,节省人工40%以上,节水20%以上。

在生态效益方面,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空隙度,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培肥了地力。

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性耕作地块黑土层没有减少,也没有形成过地表径流,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做法一是种建立了适合本区域的保护性耕作的作业模式。

采用两种种植模式,一种种植模式为1.1米大垄密植栽培模式:采用110厘米大垄垄上双行,大行距60-70厘米、小行距40-50厘米,形成宽窄行栽培,亩增密度300-400株以上,较常规栽培亩增产150公斤左右;另一种种植模式为常规垄距种植,也就是65厘米左右的垄距种植,以垄作为基本种植方式,以机械化深松为基础,以少耕为原则,蓄水保墒提高地力为核心,实现了深松、原垄种、浅耕,同时配套实施免耕播种、药剂灭草、秸秆覆盖等项技术相结合的“三三”轮耕制,在传统垄距种植上也可实现垄作和平作互相交替,以机械化深松为主体,免耕播种、药剂灭草、秸秆覆盖等项技术为配套措施的三年一个周期的保护性耕作模式;这种种植模式较传统垄距种植密度相同,较常规栽培亩增产50公斤以上。

二是应用了少耕深松技术。

在秋整地时,应用大型农机具,对耕地进行垄沟深松,耕深35cm以上。

谈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谈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谈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及对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革命,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符合中央提出的农业节能减排,而且解决了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进一步发展农业问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发展旱作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源及应用现状19世纪末,美国实施西部大开发,采用以少耕为主的耕作模式。

土地大量翻耕、植被被破坏,干旱、裸露疏松的农田难以抵挡大风的袭击,形成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

1934年5月,一场典型的“黑风暴”从土地植被破坏严重的美国西部刮起,持续三天,横扫美国2/3国土。

“黑风暴”灾难推动了人们对传统耕作方法的反思和对保土保水耕作方法的研究。

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研究表明,铧式犁翻耕破坏了土壤结构和地表植被,于是开始研究保护性耕作。

目前,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已大面积应用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其他国家也都在试验研究并推广应用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

世界上实施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面积已达17亿多hm2,而且应用面积在逐年扩大,耕作制度的变革已经来临。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系统地研究农机农艺相结合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山西、河北先后建立8个保护性耕作试验区,经过十多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出色的成果,为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内涵保护性耕作是针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有4个特点:深松打破原有坚硬的犁底层(耕作深度30 cm),有利于雨水入渗,减少降雨径流,建立源源不断的土壤水库,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免(少)耕播种技术,减少对土壤层的破坏;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雨水地表径流和水分蒸发;秸秆腐烂形成大量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战略思考,下载农业
基础-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辽宁西部应用效果
1.10年的实践证明实施保护性耕作经济效益明显。

比传统耕作工序减少近一半左右,效率高、耗能低,加上节种、节肥、节省人畜力费等,亩均节约成本42元,亩均增产46公斤,增收64.4元,亩均节本增效106.4元。

2.生态效益,覆盖地表秸秆腐化后,成为有利于农作物的有机质,经监测,连续10年实施保护性耕作地块有机质含量年增长0.03~0.04%,减少地表径流50~60%,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增加天然降水入渗,大幅度减少地表径流和无效蒸发,增强了抗旱节水能力。

根茬固土,
1.因地制宜确定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
10年来,我市一直以高留茬为主,全秸秆覆盖为辅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主要采取了高留茬覆盖模式、深松模式、圆盘耙耙压模式、帖茬免耕播种模式、碎杆覆盖模式。

比较成功的,农民容易接受的主要是高留茬模式。

其高留茬模式路线:玉米收获(秸秆运出、高留茬)—灭茬覆盖—精量或半半精量播种—深施化肥—化学除草—至少中耕一次。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保证了秸秆秆作为饲草或燃料的再利用。

秸秆利用率较高。

碎茬覆盖率既接近保护性耕作要求,又不影响作业质量;与传统留茬和作业模式接近,农民易接受;现有农业机械保有量和机具类型能够满足高留茬作业要求,能够保证秸秆覆盖率、数量和质量,因此我市应以大面积推广高留茬为重点,在
三、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战略思考
1.关于技术指导问题
在技术指导上要做到留茬、碎茬、播种、深松、除草五到位。

在播种环节具体指导好精量播种和化肥深施,尽量推广播种、施肥、覆土和镇压一次性完成的复式作业,减少机车进地次数,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

在深松环节既要向农民宣传深松的必要性,更要讲清其原理性,做到2~3年深松一次并非年年深松。

2.关于扶持政策问题
政策扶持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上,要千方百计争取资金用于保护性耕作,让所有专项资金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向保护性耕作项目倾斜和靠拢。

一是除积极争取保护性耕作专项资金外,重点是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农机直补资金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