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师现代汉语教学的“师范性”特征探析
论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论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一、以往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探讨语法特点是语法学的根本问题之一。
只有把一种语言的语法特点搞清楚了, 语法的学习和研究才有针对性, 语法体系的建立才有根基。
特点是通过比较显示出来的。
一般是拿汉语跟印欧语比较, 也可以拿汉语跟其他汉藏语言比较, 或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比较。
比较基点不同, 得到的特点便会不同。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 各种文献讲的现代汉语一般是狭义的, 即普通话, 不包括方言, 因为各方言与普通话还有一些不同。
比如, 我们讲汉语语序 ( 包括语素序和词序 ) 属偏正式, 修饰语在前, 中心语在后, 如公鸡、母鸡 , 这是就普通话讲的, 南方的一些方言说鸡公、鸡母 ( 鸡婆 ) 。
如果不分方言和普通话, 笼统地讲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很多方面是不好说清楚的。
本文的现代汉语是狭义的。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经过从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 1924 年 ) 以来近一个世纪的探讨, 在诸多方面已有比较一致的认识, 比如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 词类与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等。
但在不少方面还存在分歧, 不仅不同教材、专著所列特点条目不同, 指出的根本特点 (或说总特点 ) 不尽相同, 而且主要特点和次要特点排列的逻辑层次也值得商榷。
本文先梳理对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的不同看法, 然后提出我们的分析。
先看几种教材对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的陈述。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列举了两大方面。
一个方面, 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这是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
由此产生的现象: 动词、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或宾语; 动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 ( 出发地点、分别时间 ) ; 名词可以直接修饰动词 ( 资格审查、低空飞行 ); 在汉语句法结构中, 语序的安排具有重大作用; 常用虚词表示别的语言用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
另一方面, 单双音节对语句结构的影响值得重视。
有些单音节词在使用时受到一些限制, 如问你贵姓? 不能回答李 , 要说姓李 ; 有些双音节词后边必须接双音词, 如加以、进行、大力、逐步等[ 1] 18 19。
《现代汉语》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现代汉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现代汉语是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该课程通过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学生汉语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贯切祖国语言文字的政策、推进汉民族共同语向更加纯洁健康方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定位现代汉语课程是语言类以及文学类课程的基础底座,其前导课程为古代汉语、普通话训练、教师口语,为后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应用文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法等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基础,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课程作用现代汉语课程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其他相关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为依据,帮助学生对已有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形成现代汉语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的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为日后从事各项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兼有工具、理论和实践三方面的性质。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一)总体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具备较好的语言理论素养、较高的汉语文化素质和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工作或者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基本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诚实肯干的劳动精神。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语音理论知识和汉语拼音方案,熟练地发音和分析语音现象;(2)掌握汉字的产生、特点、形体、构造、规范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3)了解现代汉语词汇单位的涵义、语素、词的构成方法和类型、词义的分析和运用、词汇的构成、变化和词汇规范化等内容;(4)建立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了解词类划分原则、各类词的特点用法、短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掌握分析句子的方法和用词造句的规律;(5)明确修辞和语境,修辞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掌握词语锤炼、句式调整的方法,熟悉常用修辞方式。
2.能力目标(1)具有准确发音和熟练分析语音的能力,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2)具有正确分析和规范使用常用汉字的能力;(3)具有正确辨析和解释词义,提高用词的能力;(4)具有辨别词性、短语和句子类型,析句、造句以及辨析句子正误的能力;(5)具有选词炼句、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不断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精练、连贯、得体的要求。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一、概述在新时期背景下,汉语语法研究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深度。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汉语语法研究逐渐摆脱了传统框架的束缚,开始融入更多现代语言学的方法和视角。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以期为未来汉语语法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之一是多元化和交叉性。
传统的汉语语法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的学科领域,而现代研究则更加注重跨学科的交流和融合。
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汉语语法研究之中,这不仅丰富了研究的手段,也拓展了研究的视野。
汉语语法研究在新时期更加注重实证性和量化分析。
传统的汉语语法研究多依赖于直觉和经验,而现代研究则更加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大规模的语料库建设、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等手段,研究者能够更准确地揭示汉语语法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为语言教学和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还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汉语国际传播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关注汉语语法研究。
这不仅促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国际化交流,也为汉语语法的全球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在多元化、交叉性、实证性和国际化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和趋势。
这些特点和趋势不仅反映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也为未来汉语语法研究指明了方向。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汉语语法研究将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为汉语语言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1. 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回顾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系统的、科学的汉语语法研究起始于近代。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汉语语法研究也经历了多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趋势。
汉语的语法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经典文献的注释和解读中,这些注释往往侧重于字词的训诂和句读的划分,而对语法结构本身的分析则相对薄弱。
这些古代文献的注释为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语料和思路。
高师院校“学术性”与“师范性”的释义及实现路径
高师院校“学术性”与“师范性”的释义及实现路径作者:孙二军李国庆来源:《高教探索》2008年第02期摘要: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权变地处理“学术性”与“师范性”二者的关系,这是影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探析高师院校“学术性”与“师范性”内涵的基础上,本文试图谋求调和二者冲突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学术性;师范性;冲突与调和实现路径“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是理论界与实践界难以化解的情结,贯穿了高师院校改革实践与研究探索的整个历程。
搞清楚或者说从理论上澄清二者的关系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也成为指导现实办学的重要依据。
一、高师院校的“学术性”与“师范性”(一)高等学校的“学术性”与“职业性”奥尔特加认为“高等教育包含了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两部分的内容,不能把这两项根本不同的任务混为一谈。
培养一名律师、法官、医生、药剂师、中学拉丁文或历史教师与培养一名法学家、生理学家、生化学家、语文学家等是很不同的,前者是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工作者,后者则是从事纯科学的研究工作者。
”[1]这里讲的“学术性”既指“高深学问”的学术性——是少数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性,亦指大学里所强调的“学术性”——培养学生在纯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使学生能运用各种抽象的价值符号系统建构某个学科或领域的概念、定律和学说,创造新知识。
学术性是高等学校区别于其它教育机构的内在规定性,是衡量其办学水平和质量并决定其是否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
[2]“职业性”则指高等院校对高等教育职业功能偏好的一种倾向,其价值取向着重在于为满足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培养学生从事有关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专业范围主要包括工科、农科、医药、师范、财经、法律、管理以及其他应用性、技术性科类。
[3]奥尔特加认为,“大学具有三项使命:文化传递,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
大学通过履行其职能,使人们成为医生、药剂师、律师、法官、经济管理者、公务员、中学理科和人文学科教师等等。
2020高中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读
2020高中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读
概述
本文档旨在解读2020年高中语文新版课程标准,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标准的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对于推进高中语文教育的改革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和研究能力。
通过语文研究,学生应该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掌握基本的语言规范和修辞手法,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知识、文学欣赏、文化传承和传统文化等方面。
学生应该研究汉字的基本知识和字词的构成规律,了解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教学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主要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学生应该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语法、修辞、写作等方面;培养语言运用、文学欣赏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教学策略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简单的教学策略,避免复杂的法律纠纷。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
通过理解和应用2020年高中语文新版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高中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标准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风格及艺术特点探析
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风格及艺术特点探析随着中国的崛起,汉语言文学已经成为外国人学习中文的热门内容之一。
汉语言文学教学在语言风格和艺术特点上有着独到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析。
一、语言风格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语言风格,是以精炼、简练、优美的语言表达为特点,这与汉语本身的语言特点有关。
汉语中讲究凝练、简洁、含蓄等特点,这与汉语的音节较少有关。
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先学会准确使用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然后再逐渐进阶。
另外,汉语言文学教学还需要强调中文的“象形”特点。
有些汉字的构成类似于事物的形态,比如“山”、“木”、“火”。
这些象形汉字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词语的含义,并更好地记忆相关的汉字。
因此,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图形模拟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含义和结构。
二、艺术特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底蕴。
汉语言文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诗、词、曲、文等各种流派和题材。
教学中需要注重文化导入,帮助学生了解背后的历史、文化或宗教渊源,以及向学生介绍汉语言文学传统的审美标准和文化背景。
2、情感体现。
汉语言文学强调人情味和情感的表达,在学习和教学中需要注重情感的体现。
可以通过适当的音乐配合、情境的排布、意象的描绘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情感的真挚和深刻。
3、风格多样。
不同的作者对于同一主题或同一题材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需要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的文体和文化传统。
能够欣赏多种文学语言风格,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及戏曲等,通过学习汉语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的风格与韵味。
三、教学实践实际上,以上文学特点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体现和实践。
首先,教学中应该选好适宜的经典作品。
学生在阅读汉语言文学时需要具备较好的知识和语言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选取适合学生认识和理解的文本,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同时加强语言学习的训练。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突出问题及解决策略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突出问题及解决策略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过于狭隘: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应对考试的训练,而对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和审美性则相对忽视。
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对语文学科的全面理解和深度思考。
2.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评价方式过于单一: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通常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也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观努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是一些策略和建议:1. 拓宽教学内容: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拓宽教学内容,加强对语文学科人文性、思想性和审美性的挖掘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同时,也应该注重跨学科的教学,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创新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同时,也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完善评价方式: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口头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
同时,也应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4. 提高教师素质:高中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和学科素养,同时也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 加强实践教学: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开展写作、朗诵、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改
新课标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教育部门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因此展开了一系列文学教改。
以新课标为基础,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加强对中国现代文学内容的研究和认识。
新课标要求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文学,了解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掌握现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与风格,甚至从历史、文学理论以及文学史观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潜在的意义和发展趋势,更好地启迪学生到文学思维的深处。
第二,多元化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的青少年受众的特点,教师要大胆创新,采用多种形式的文学教学,把课堂教学活动引入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搬到文学主题公园里,通过现场体验,让学生感悟、思考,更好地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知识。
第三,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师可以把历史文学经典作品和当下流行作品都纳入教学范围,可以把文学理论融入教学,让学生把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结合,利用前人文学思想的基础上,以及通过多种方式的体验,激发学生自身的思维,从而让学生在文学的思想与体验的结合中,形成自己的文学主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这样,学生在深入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时,也能体验到文学创作的乐趣。
此外,新课标还要求学校要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质量,以满足高中生、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无论是在文学理论的教学还是文学人物的研究方面,教师都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拓宽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育。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改不仅深化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了解,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和实践学习空间,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学生培养独具文学特色的思维能力,赋予学生文学创作的灵性,创造更好的文学教育环境,树立更高的文学教育理想。
新课标语文课程特点是啥
新课标语文课程特点是啥
新课标语文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
和文化素养。
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
3. 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要与学生的生活实
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提高
学生的实际语文应用能力。
4. 倡导跨学科的整合:新课标鼓励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通过
跨学科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5. 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标提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信息
素养。
6. 重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
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7. 增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开放性: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精神,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和学生根据实
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8. 强调教师专业发展:新课标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这些特点,新课标语文课程旨在构建一个开放、多元、互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下高师中文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题之探索
[ 4 】 王同军. 重视 社会能力培养全面提 高学生综合素质 [ J ] . 中国职业
0 0 6 ,( 3 0 ) . 教 学平 台 ,实现 了异地 、 同时、实 时、互 动教 学 。其 新 的 技术教育 ,2
教 学模 式,是 “ 实地 现场 教学 ”模 式的强 有力补 充 ,足教 育信 息化 和 网络化 的总体 趋势和 目标 。 网络 教学 打破 了传
前热 烈 ,高师 中文专业 教师 的教 学观念 与教 学方式 都 已发 师为 了迎合 学生 的 口味 ,便在课 堂上 更多地讲 授基础 教育
生 了可喜 的变化 , 中文 专业 的课堂 教学 行为 的变化 也 出现 教材 中语文本 出现 的 内容 , 以便 使学生似 乎 能够一走 出校
了 多种 景象 然 而 ,在 欣喜之 余 ,冷静 观察之 后 ,不难发 门就 能学 以致 用 。其 实 ,这种教 学行为 ,使 高校的 中文专
们一定要 与 时俱 进 ,根 据实 际情况调 整教学 行为 , 以便更
好 地 实 现 教 学 目标 。
参考文献:
【 1 ] 郭芬云 ,李朝平 . 大学课 堂教 学行为优化 探析 【 J ] . 中国成人 教
育 ,2 0 0 9 , ( 2 O ).
[ 2 ] 汪国胜. 关于现代汉语教 学的几点 思考 [ J 】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
习本土文化 的强大氛 围。
[ 1 】 汪长根 ,王 明国. 论吴文化 的特征一一兼论 吴文化与苏州文化 的
J 】 . 学海,2 0 0 2 ,( 0 3 ). 怎样 让 “ 数 字 ” 改变 职 业 教 育 , 已成 为 目前 的 新 课 关系 [
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思考
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思考近年来,“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思想和实践,以“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将探讨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
一、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高师现代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在语言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人才,他们需要掌握通用语言和能用于交际和表达的语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语言文化修养。
学科的发展同理论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为现代汉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通过课堂内容进行思政教育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注重话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影响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和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加强他们的综合素养。
同时,通过学习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民主和公正思想,推动其独立自主思考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三、增强师资力量与教学方式的分析与调整现代汉语教学往往需要一些独特的教学资源和技巧,为了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需要强化师资力量的建设。
高校可以招聘一些发掘人才和引领思潮的教学专家,同时完善现代汉语教育的师资体系,增强教师全面素质和业务能力、教学策略、在线水平和科研创新思路。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研究独特的教学案例、搭建多领域的教学平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评价等。
四、加强社会实践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整合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社会实践教育也可以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感受社会变革,创造良好的宣传环境,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思想意识。
通过社会实践的特定模式,学生可以了解从真实世界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并深入理解性别、种族、文化和经济问题,提高他们迎接新时代变革和挑战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考需要从教学引导角度、师资队伍、教学方式、社会实践教育等方面和其他正反两方面的力度和计划实施。
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思考
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思考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现代汉语是一门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逻辑思维的语言。
我们应该通过课程教学来引导学生学会用汉语进行准确、流畅的交流和表达。
通过分析和解读语言中的词汇、句法、语义等要素,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语言现象中的逻辑关系和认识误区,引导学生形成客观、理性的思考方式。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现代汉语课程是一门人文学科,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中融入一些文化、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发展。
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道德、伦理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汉语是一个活跃、变化的语言系统,我们应该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项目任务,要求学生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讨论和辩论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高师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通过课程教学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汉语来传递正能量、传递社会责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思考语言和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高师教师,我们应该在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注重“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考。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价值,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提升。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特点及教学挑战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特点及教学挑战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的课程内容主要变化特点是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强化实践能力的锻炼。
这些变化特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强调学生的思辨、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提供思维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促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积极的思考者和探索者。
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注重问题导向的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的运用。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通过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新课标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新课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需要通过设计课程活动、举办实践比赛等方式,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实践能力。
教师还需要结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帮助学生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面对这些变化特点和教学挑战,语文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发展到最好的水平。
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特点及教学挑战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特点及教学挑战【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带来了课程内容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多元化人文素养培育、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性化学习等方面。
教学挑战也随之而来,教师需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要面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多样化和学习压力的增加。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课程要求,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课程内容,变化特点,教学挑战,背景介绍,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推出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教育部推出了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更新。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学的重新定义和对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这些变化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
和将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进行详细探讨。
2. 正文2.1 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特点1. 多元化的文本选择:新课标要求学生接触更多类型的文本,包括经典文学、现代文学、报刊杂志、网络文章等。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注重学生主体性: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辨和探究。
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引入跨学科内容:新课标鼓励将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比如可以结合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内容来阐释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
4. 强调实践性学习: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的写作、演讲、辩论等活动。
论新课程标准下个性化语文教学的特征
论新课程标准下个性化语文教学的特征论新课程标准下个性化语文教学的特征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是指教师凭借自身独特的教学素质、人格魅力,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地创设课堂氛围,最优化地组合课堂结构,最大限度地展示教师个人才华和开掘学生聪明才智,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教学风格个性化教学风格是老师在多年教育教学中积累起来并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文化。
有的婉约柔顺,有的奔放豪爽,有的如涓涓细流,有的又恰似大江东去,惊涛骇浪。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张扬独特的教学风格,不羁的个性色彩,强烈的创新意识,那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教学只能雕刻出模式雷同的泥塑,在大力提倡个性化的同时,要大力倡导创新意识,要以我为主,不盲目屈从,不安于现状,要始终保持独特的鲜明的个性,要力争做到我就是我。
二、教材处理独特化独特的教材处理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也是衡量教学个性化的重要标准。
教材处理应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这里的异其实就是教师个性的体现,语文老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处理、使用教材,事实上,许多教师处理教材仅仅照搬《教学用书》的简单提示,充其量仅是《教学用书》的二道贩子、知识的兜售者,毫无个性可言。
且看特级教师宁鸿彬处理《皇帝的新装》的精妙处。
学生朗读课文后。
师问: 1给课文加副标题这是一个的皇帝,并说说理由。
2用一个字来概括课文内容。
初一的学生在宁老师的启发诱导下,思维活跃,众说纷纭。
一个愚蠢的皇帝,一个虚伪的皇帝,一个不称职的皇帝,一个爱面子的皇帝,骗、假、傻、装、笨等答案精彩纷呈,令人叹服。
宁老师堪称教材处理独特化的典范。
他的提问既围绕了课文的目标内容,又使初一的学生轻轻松松有话可说。
三、教学形式实践化教师要确立大语文教育观念:生活的外延即语文的外延。
要打破单一、孤立、封闭的教学形式,要实现课程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校文科现行《现代汉语》教材及相关问题研究
高校文科现行《现代汉语》教材及相关问题研究高校文科现行《现代汉语》教材在能力目标设置、教材体系和内容编写以及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体现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针对《现代汉语》教材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标签:《现代汉语》教材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现代汉语”不仅是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许多应用文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在高校文科教学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类课程不如文学类课程生动活泼,现代汉语课又不如古代汉语课陌生深奥,不少教师感慨:汉语课不好上,现代汉语课更不好上。
各种座谈、问卷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高校中文系的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程,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可能已是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普遍现象。
基于此,反映现代汉语学科知识体系的《现代汉语》教材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与此有关的许多问题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课程目标混乱当前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现状存在的症结,总体而言是由于教学与现实的需求错位。
“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他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汉语进行交际。
专家们把“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对象大体分为学术型、师范型和应用型三类,但针对不同类型的现代汉语学习者应该达到的不同能力目标——语言研究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汉语的知识体系现状中目前仍是一个尚未分化、扞格不入的整体,难以想象它们能够在同一个知识体系中通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和同样的考核手段培养出来。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在“现代汉语”课程的学习阶段把这门课的语言知识“吃进去”,也能在合适的时机转化为语言技能“吐出来”。
大部分以自己的母语——汉语为专业的大学生的反映却是,“现代汉语”课程的学习理论起点太低、学术层次不高,整个教学体系过分拘泥于实用性的语言技能的提高,却不能使之具备对母语所应有的理论素养和知识视野,以及对语言现象的感悟和研究能力。
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风格及艺术特点论述
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风格及艺术特点论述摘要:语言的应用以及意境的作用是汉语言文学的重点内容,语言包括字、词、句、段等内容,而字、词、句、段的不同组合、应用方式能够清晰地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并构造出不同的意境,进而给读者带去不同的感受与感悟。
基于此,以下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风格及艺术特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风格;艺术特点;论述引言汉语是我国的母语,也是我们沟通与交流的主要语言。
运用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进行交流,能够将内心的想法更好地表达出来,还能够减少语言之间出现歧义的概率,增强语言应用的实效性。
与此同时,在汉语言文学中应用语言,创设良好的语言应用意境,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的认知与理解汉语的应用方法和实际意思,从而增强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应用的效率与效果。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语言风格(一)外向型教学风格的教师教室一般较大,热情较高,教师说话速度稍快,口语和肢体语言比较丰富,往往比较夸张,从而能够调动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这样的语文文学课中,学生可以跟上老师的步伐,思考和想象,也会更加活跃。
但是,这种语文课堂风格往往在课堂上有大量的信息,一些学生不能按时跟上课堂节奏,不能及时正确判断教学,知识不能完全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率的提高(二)活,及时变通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员的教育双边活动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因势利导,及时运用灵活的语言来驾驭教学。
例如,部分汉语言文学的内容没有实现古典文学转变为现代语言的表达方式,学员读来晦涩难懂,苦不堪言。
此时教师就要及时洞察到教学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文本内容和学员的实际学习情况逐字逐句做出说明,实现内容的明晰化表达。
教师是发展中的人,不能为刻板的文本内容所束缚,应做到循循善诱,及时变通,给予学员正面引导。
例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关于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负面内容,应该及时地向学员们做出说明,阐释好价值观的正面驱动作用,增强学员们的思想道德认知,把握好学员的思想意识形态方向,为学员的思想指出一条良好的发展道路。
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思考
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思考近年来,高等师范院校的汉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在课堂上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高师现代汉语教师,我们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观。
下面将从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进行思考。
一、教学目标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道德情操。
在语言教学中注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方面,应当结合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课文、文章或者新闻事件进行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情感。
三、教学方法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上,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形式,积极思考、探究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提供学生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实地考察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上,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日常表现、作业、课堂参与和综合实践等多方面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态度和道德情操,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依据。
六、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道德情操的学生。
他们不仅具备了扎实的语言文学知识,还能够正确看待国家、民族、社会、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 论 要 点— — 举 例 分析 说 明— — 布 置 作 业 。许 多 教师 习惯 用
“ 授— — 接 受 ” 的 传 承 式 教 学 方 式 ,对 教材 内容 不 厌 其 讲 烦 、从 头到 尾 、 ‘ 字不 落 地 “ 输 ”给 学 生, 学 生 的所 谓 学 。 一 灌 习 无 非 是 “ 课 记 笔记 、下课 看 笔 记 、考 前 背 笔 记 、考 后全 上
学 关 注 不 够
到 目前 为止 ,还没 有 一 套 具有 鲜 明特色 的 、专 门针 对 高 等 师 范院 校 的 全 国统 编 《 代 汉 语 》 教材 ,现在 比较通 用 的 现
几个版本 的教材 ,教 材编写者 都力求知识的全面性 、系 统
性 , 导致 教 材 内容 不 仅 与 中学 学 过 的 内容 重 复甚 多 , 而且 与
维普资讯
新课标下高师现代汉语教学的 “ 师范性’特征探析 ’
口钱 道 静
摘 要 :语文新课标是 中小学语文教学适应社会新形势发展 的体现 ,它的颁布 、实施给 高等师范院校 的现代 汉语课程建设提 出了新 的任务和挑 战。高师现代汉语教学需要树立一种崭新 的教育理念 ,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 和教学行 为,突出 “ 师范性”特征 ,切 实提 高学生理解 、分析现 代汉语的能力。
教 学 的需要 。 比如对 汉语和 中华 民族 文化 的 关系及 汉语 的地位
和 作用 的介 绍着 墨不 多;对 中小学语 文 教学十 分重 要的 《 语 汉 拼音 方 案》 的介 绍也非 常简 略 ;对字 形 结构讲述 较 多 ,对偏 旁
8 兰 0 I个模式:基本概念—— 以例说明——辅 以练习,教师则沿袭 部 首 的实例 分析则 较少 ;对 语法 概念 、术 语讲述 很 多, 实例 分
《 语拼 音 案》给 ’字 沣 齐,对 各种 语法 术语 说起 来头 头 是 教 学 改革 需要 的 高 素质 的学 生 。 汉 7 义
二 、 “ பைடு நூலகம் 标 ”对 高 师 现 代 汉语 教 学 提 出 了挑 战 新
随着 新 课程标 准 的 实施 , 中小 学语 文 教 学 的 形势 ,, 了 皮上 大变 化 ,对 广 人 语 文教 师 提 { 了全 新 的挑 战 。 由于现 行 高 { l 师现 代 汉语 课 程 教 学 改革 滞 后 ,毕 业 生 的教 学 能 力 明 不 能
蝴 跳 肝 黼 一个 述
析 、辨析 则 非常简 单等 等 ,不一 而足 。这 导致 许多 高师学 生在
"
 ̄ 2 81 0. 00
维普资讯
学完 现代 汉语课 程之 后 ,缺乏 汉语 规 范意 识, 不能准 确地 运用 道 ,… 剑 实例 分析 就 犯 难 。
忘 记”。 由于课 时有 限,加上教 材没有较 多能力训练的设
计 , 也 没有 提 出 多少 切 实 可行 的训 练 要求 ,通 常只 能 保证 基 础 理论 和 基 础 知 识 的系 统 讲授 ,对 于基 本 技 能 的训 练 只有 置 之 不顾 。这 种 单一 的课 堂教 学 结 构模 式 和 “ 堂灌 ”的教 学 满 方 式 ,非 常 不 利 于学 生 现代 汉 语 能力 的培 养 。对 于 高 师 院校
学 科近 邻 的课 程 内容 也 有重 叠 。雷 同 的 内容 多 了 ,教 师 讲课
有 “ 冷 饭 ”的感 觉 , 学生 也 对 这 些 “ 曾 相识 ”的相 同 内 炒 似
容 的 反复 刺 激 感 到厌 烦 。 近 年来 , 《 代 汉 语 》 教材 的编 写进 行 了诸 多 改革 ,力 现 争在 一定程 度上 反 映各学 科 发展 的新近 成果 。新版 的 ( 包括 新 编和 新修 订的 )各家 教材 都 比较注 意吸 收现 代汉语 “ 沿 ”的 前
中文 专 业 的 学 生来 说 , 不仅 听 说 读写 的 “ 应用 ”要 达标 ,而
且 还需 具 备 示 范评 判 、批 改各 种 言语 作 品 的 能力 。 目前 的现 代 汉 语 课 教 学 ,把 一 门 实践 性 很 强 的 _具课 开成 经 院式 的理 T 论课 ,缺 乏 实 际言 语 活动 的 综 合应 用 的启 发和 训 练 ,教 授 知
改革 ,突 出 “ 范性 ”特 征 ,培 养 …适 应 巾 小 学教 学要 求 和 师 1 更新 观 念 ,变 “ 用 科 ”为 “ . 无 有 学 科 ” 高 等 师 范 院校 中 文专 业 存 在 一种 比较普 遍 的 现 象 ,许 多 学 生对 ' 语 课抱 有 偏 见 , 认 为汉 语 课没 用 。他 们 对 必修 的现 ? 义
识成 为 教 育 的主 要 任 务 ,传 输 知 识成 为 教师 的主 要职 责 ,考 察 知 识 成 为衡 量 教 学 的主 要 方式 ,学 生 只 是知 识 的容 器 ,教 学只 是 填 塞 知识 的行 动 。
3 .教 学 内容 追求 系统 性 、 “ 专家 化 ” ,对 中小学 语言 教
理论 和 成 果 , 比如 三个 平 面 的 语法 理 论 、语 义 指 向 、配 价 语
法 、认 知语 法 、系统 功 能语法 等等 ,这 使得 《 现代 汉语 》教 材 在 内容 安排 上 “ 专家 化 ”的倾 向 比较 明显 。相 比较 而言 ,各 套 教材对 中小 学语 言教 学都 关注 不够 ,不 能充 分满足 中小 学语 文
代汉 语 、 占代汉 语 、语 言 学概 论 等课 程 学 习热 情 不 高 ,语 言 类选 修 课 的 教 窜卫 冷 冷清 清 ,毕业 论文 选 语 吉类 的 更是 寥 寥
适 应 “ 课标 ”的要 求 。面 对挑 战 ,高 师现 代 汉 语课 教学 需 无儿 。造 成 这种 状 况 的 原 因是 多 方面 的。 学 生 首先 从 巾学 阶 新 要 建 ● ‘ 新 的 教育 观 念 , 改变 爿 以为常 的教 学 方式 I 种崭 教 段 学 习 经 理 巾 得 出 错 误 的 结 论 : 巾 学语 文 更 强 调 人 文 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