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黄帝内经_概论_下_
黄帝内经总结概论
黄帝内经总结概论1. 介绍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也被誉为中医的奠基之作。
它是由众多医学经典融合而成的,主要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它集中体现了古代中医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
2. 重要观点2.1 五行学说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被应用到中医理论中,认为人体的生理状况与五行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这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指导。
2.2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黄帝内经的核心观点之一。
阴阳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事物相对对立的两个方面,如阴阳、寒热、虚实等。
在中医中,阴阳学说被用来描述人体生理状况的平衡与失衡,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中医通过平衡阴阳关系来调节人体的健康状态。
2.3 五脏六腑理论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脏六腑理论,即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五腑。
五脏六腑被视为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它们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五脏六腑理论以藏象理论为基础,描述了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相互关系以及与疾病的关联。
2.4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黄帝内经中独特的理论体系,它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种通过经络传导的生命能量。
经络被视为人体内部的运行系统,通过穴位进行调理,以达到治疗疾病和维持健康的目的。
经络学说为中医推拿、针灸等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关键发现黄帝内经在人体解剖、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关键发现。
其中包括天人合一观念、脉搏诊断、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
黄帝内经通过讲述人体的整体观念和调节方法,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进一步思考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仍然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其中的观点和发现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整理版黄帝内经讲义
目录预览曲黎敏《黄帝内经》讲义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二.中医与日常生活三.十二时辰的养生四.黄帝内经概论五.阴阳的本性六.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七.食物的意义与偏性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实际上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它几乎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古代文化当中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那么圣人为什么重医药,这个圣字又怎么讲呢?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够掌握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所以这个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条,第二条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那么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里又叫做天、颠、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边,是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
它自己本身有一个和谐的机制,那么这也是中国古代认为就是说为什么: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一个原因。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说的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人的本性是没有变的。
所以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那么比如说国学里边《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实际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
打一个比方说,假如我们的肝火太盛的话,(肝)木生(心)火,那么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精不足的话,我们思维就不够,就是思维力就不够。
假如说打一个比方,如果是你端着这个酒杯的手都在抖的话,那么你这个控制手的能力都没有,控制水杯的能力都没有,你怎么能控制全局?你的身体本身出问题了,你做事的行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所以这也是后来有一句话,拿破仑的一句话叫做: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
那么在中医里来说,就是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即是命运。
从这个角度往下接着讲呢,就是说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
所以说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学一向都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
2020年整理走进《黄帝内经》 于铁成 章节测验答案.doc
《黄帝内经》概论(一)待做1第一部冠以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是()。
• A• B• C• D2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书籍是()。
• A• B• C• D3比较贴和实际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除《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黄帝内经》以外,还有那本经典著作()。
• A• B• C• D4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都是产生汉代以前。
()••5《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
()••6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是()。
• A• B• C• D7《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 A• B• C• D8以下可以作为否定《黄帝内经》作者是黄帝的依据,除了()。
• A• B• C• D9《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10《黄帝内经》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概论(二)待做1()被任命整理《黄帝内经》等书籍。
• A• B• C• D2刘向编撰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
• A• B• C• D3《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一共()卷。
• A• B• C• D4第一次发现《黄帝内经》是在班固编著《汉书》时期。
()••5刘向父子编著《七略》之前,没有发现《黄帝内经》的存在。
()••6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卷。
• A• B• C• D7下列选项中,包括在《汉书·艺文志》“七经”之列的是()。
• A• B• C• D8《黄帝内经》一书主要总结了()时期的医学成就。
()• A• B• C• D9《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
()••10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一书已经存在并为扁鹊所用。
()••《黄帝内经》概论(三)待做1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了《素问》、《九卷》和()。
• A• B• C• D2皇甫谧把()、《九卷》当作《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什么时候成书的?作者是谁?
《黄帝内经》是什么时候成书的?作者是谁?《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基础理论著作,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被称为医之始祖,洋洋20万言,集中国古代医学经验之大成,开中医理论体系之先河,历来为医家所推崇,至今仍被列为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必读的经典性着作。
但是,就是这样一部着名的古代医经,它的成书年代,却从古到今,众说不一。
考《黄帝内经》的书名,在现存的所有史书中,最早出现于《汉书.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
”今天我们看到的《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而《黄帝外经》则早已亡佚。
《汉书》是东汉班固所撰,但是班固在撰写《汉书。
艺文志》时,是以西汉末年刘散(?—公元23年)的《七略》为底本的。
西晋时的医家皇甫谧(公元215—282 年)在所着《针灸甲乙经。
自序》中写道:“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
”可见,在刘歆的《七略》中,肯定已经提到了《黄帝内经》。
由此推断,《黄帝内经》最迟在西汉末期,即公元前一世纪末已经成书问世。
这是《黄帝内经》成书的最后年限。
那么《黄帝内经》究竟成书于何时呢?会不会更早一些呢?历代学者对此一直有分歧。
有些学者认为:《黄帝内经》是黄帝时代(公元前26~前22世纪)的作品,如晋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
自序》中说:“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藏之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性命,穷神极度,而针道生焉。
其论至妙,雷公受业传之。
”北宋时的高保衡、林亿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说:“昔黄帝……坐于明堂之上,……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
”但是,黄帝、雷公都是传说中原始公社制末期的人物,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可能产生出像《黄帝内经》这样的科学着作。
王洪图《黄帝内经》教学片(1--80全集)
王洪图《黄帝内经》教学片(1--80全集)01《内经》(上篇)上1:概论、...02《内经》上1-2:书名由来、作...03《内经》上2:《内经》的学术...04《内经》上2-3:《内经》学术...05《内经》(中篇)中1:阴阳五...06《内经》中1-1:2.阴阳转化及...07《内经》中1-1:3.阴阳理论与...08《内经》中1-1:3.临证指要;...09《内经》中1-1:4.阴阳五行与...10《内经》中1-1:4.临证指要(...11《内经》中1-1:6.以天人合一...12《内经》中1-1:7.(续)、阐...13《内经》中1-2:五行生克预测...14《内经》中1-2:补充“五脏苦...15《内经》中2:藏象学说(概念...16《内经》中2-1:1.“十二官相...17《内经》中2-1:1.临证指要;...18《内经》中2-2:论藏象(续)...19《内经》中2-2:临证指要;中...20《内经》中2-3:1.临证指要(...21《内经》中2-3:2.病例治法;...22《内经》中2-4:1.理论阐释(...23《内经》中2-5:《素问·太阴...24《内经》中2-5:2.“论脾病四...25《内经》中2-6:《灵枢·本神...26《内经》中2-6:1.2.“神志受...27《内经》中2-6:2.(续)、理...28《内经》中2-7:1.营卫运行与...30《内经》中2-7:2.(续)、临... 31《内经》中3:经络;中3-1:... 32《内经》中3-1:1.理论阐释;... 33《内经》中4:病因病机;中4-... 34《内经》中4-1:3.阳气失常则... 35《内经》中4-1:3.(续)、风... 36《内经》中4-1:4.(续)、理... 37《内经》中4-1:5.(续)、理... 38《内经》中4-2:1.病气的逆顺... 39《内经》中4-2:2.释要;3.五... 40《内经》中4-3:阐释(续)、... 41《内经》中4-4:1.有余和不足... 42《内经》中4-4:2.(续)、阐... 43《内经》中4-5:《素问·至真... 44《内经》中4-5:病机十九条(... 45《内经》中4-6:《灵枢·百病... 46《内经》中4-6:3.病气传变及... 47《内经》中4-6:4.阐释和临证... 48《内经》中5:病症;中5-1:... 49《内经》中5-1:2.释要;3.两... 50《内经》中5-2:1.阴阳交病症... 51《内经》中5-2:4.肾风病症与... 52《内经》中5-3:《咳论》(续... 53《内经》中5-4:《举痛论》的... 54《内经》中5-4:(续)、释要... 55《内经》中5-5:3.漏风、内风... 56《内经》中5-6:《素问·痹论... 57《内经》中5-6:1.(续)、阐释... 58《内经》中5-6:2.(续)、阐...60《内经》中5-7:(续)、阐释... 61《内经》中5-8:1.释要;2.肠... 62《内经》中6-1:《素问·脉要... 63《内经》中6-1:2.理论阐释、... 64《内经》中6-1:3.释要;4.色... 65《内经》中6-2:2.脉以胃气为... 66《内经》中6-2:4.续;中6-3... 67《内经》中7-2:《素问·异法... 68《内经》中7-3:《素问·汤液... 69《内经》中7-4:《素问·藏气... 70《内经》中7-4:3.饮食五味调... 71《内经》中7-5:标本从逆、先... 72《内经》中7-6:用药常规(续... 73《内经》中7-7:1.阐释和临证... 74《内经》中8:养生;中8-1:... 75《内经》中8-1:1.阐释和临证... 76《内经》中8-1:2.(续)、阐... 77《内经》中8-1:3.(续)、阐... 78《内经》中8-2:1.(续)、阐... 79《内经》中8-2:2.续;中8-3... 80《内经》中8-3:4.人体生命各...。
2016尔雅走进《黄帝内经》课后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一)1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书籍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艺文志》D、《新唐书》正确答案:C2比较贴和实际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除《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黄帝内经》以外,还有那本经典著作()。
A、《伤寒杂病论》B、《金匮要略》C、《温病》D、《脉经》正确答案:A3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B、《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温病条辨》C、《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金匮要略》D、《难经》、《中藏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正确答案:A4《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B、《脉经》C、《汉书艺文志》D、《七略》正确答案:C5第一部冠以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八十一难经》正确答案:B6以下可以作为否定《黄帝内经》作者是黄帝的依据,除了()。
A、该书中的官名B、修辞用法C、书中使用的历法方式D、有真实的作者考证依据正确答案:D7《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
()正确答案:×8《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正确答案:√9《黄帝内经》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正确答案:√10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都是产生汉代以前。
()正确答案:√《黄帝内经》概论(二)1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卷。
A、224B、216C、220D、196正确答案:B2下列选项中,包括在《汉书·艺文志》“七经”之列的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金匮》D、《玉机》正确答案:A3()被任命整理《黄帝内经》等书籍。
A、刘向B、班固C、司马迁D、班超正确答案:A4刘向编撰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
《黄帝内经》中生命境界的解读
《黄帝内经》中生命境界的层次第一:总论原文:1.【真人】: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2.【至人】: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
亦归于真人。
3.【圣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4.【贤人】: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原文完)【内容整体定位】:这一段中,主要描述了古人对生命境界或者说层次的划分。
也就是说,古人认为生命之间是有本质差别的,而这种差别,不是体现在财富上,也不是体现在权势上,更不是体现在外貌上,在哪里呢?【思想】!!!思想境界的高低,就决定了这个生命的层次高低。
而判断一个生命思想境界高低的是什么呢?【道德】!!!所以《道德经》流传千年,人们至今津津乐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为啥?因为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不同,生命境界不同,因此看《道德经》后的体悟就不同。
所以,阅读经典,别人的解读只能是参考。
而非常高境界的解读,我们普通人听着就会以为是神话。
比如《黄帝内经》这里对生命层次的划分,保证有些朋友看了就说这是神话而已。
扯得有点远了。
明天我们开始逐字逐句解读这四种生命境界。
首先是解读【真人】这部分内容,分四天解读完四种生命境界。
第五天做一个整体总结交流。
我们对国学的解读,都围绕一个核心生命观:人体的生命构造中分为两大体系:【思想】+【身体】,两者是本末关系,【思想】为本,【身体】为末。
也就是说,【思想】是核心,《黄帝内经》中把【思想】称为【神】,现代西医称为【心理】。
【身体】是受【思想】掌控的生命部分,属于从属地位,因此中医养生中强调【养神】,强调清心寡欲,而西医养生强调【心理】健康,就是这个道理。
尔雅选修课走进《黄帝内经》课后作业
尔雅选修课走进《黄帝内经》课后作业《黄帝内经》概论(一)1第一部冠以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八十一难经》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得分:10.0分2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书籍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艺文志》D、《新唐书》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3比较贴和实际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除《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黄帝内经》以外,还有那本经典著作()。
A、《伤寒杂病论》B、《金匮要略》C、《温病》D、《脉经》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得分:10.0分4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B、《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温病条辨》C、《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金匮要略》D、《难经》、《中藏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得分:10.0分5《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B、《脉经》C、《汉书艺文志》D、《七略》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6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得分:10.0分7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都是产生汉代以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8《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
()正确答案:某我的答案:某得分:10.0分9《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10《黄帝内经》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黄帝内经》概论(二)1()被任命整理《黄帝内经》等书籍。
A、刘向B、班固C、司马迁D、班超正确答案:A2刘向编撰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
走进《黄帝内经》
1.1《黄帝内经》概论(一)1.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2.《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汉书艺文志》3.《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对4.《伤寒杂病论》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错1.2《黄帝内经》概论(二)1.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黄帝内经》2.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卷。
2163.《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
()错分析:刘歆4.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
()错1.3《黄帝内经》概论(三)1.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
《胎胪药录》2.《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沿海地区3.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黄帝内经》分析:他引用考了《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辩证4.《黄帝内经》编纂完成后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
()错分析:只作为皇家图书馆馆藏总结:《针灸甲乙经》——皇甫谧,现存最早的一本针灸著作1.4《黄帝内经》概论(四)《黄帝内经》流传至今的仅有一个版本()错1.日本汉学家山田庆儿写的《中国医学思想风土·黄帝内经》认为()是古代解剖学派的代表。
伯高学派2.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内经》的()。
哲学观3.《黄帝内经》是一本论文集,不同篇章的观点有矛盾之处。
()对4.在现行流行的《黄帝内经》版本中,能够较好反应原书面貌的是《黄帝内经素问》。
() 错分析:《黄帝内经太素》2.1《上古天真论》(一)庄子是道家的开山鼻祖()错1. “天真”的具体表现是()德2. “素”指的是()。
没有经过染整的绢帛3. 《素问》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有很多契合之处。
《黄帝内经》中生命境界的解读
《黄帝内经》中生命境界的层次第一:总论原文:1.【真人】: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2.【至人】: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
亦归于真人。
3.【圣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4.【贤人】: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原文完)【内容整体定位】:这一段中,主要描述了古人对生命境界或者说层次的划分。
也就是说,古人认为生命之间是有本质差别的,而这种差别,不是体现在财富上,也不是体现在权势上,更不是体现在外貌上,在哪里呢?【思想】!!!思想境界的高低,就决定了这个生命的层次高低。
而判断一个生命思想境界高低的是什么呢?【道德】!!!所以《道德经》流传千年,人们至今津津乐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为啥?因为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不同,生命境界不同,因此看《道德经》后的体悟就不同。
所以,阅读经典,别人的解读只能是参考。
而非常高境界的解读,我们普通人听着就会以为是神话。
比如《黄帝内经》这里对生命层次的划分,保证有些朋友看了就说这是神话而已。
扯得有点远了。
明天我们开始逐字逐句解读这四种生命境界。
首先是解读【真人】这部分内容,分四天解读完四种生命境界。
第五天做一个整体总结交流。
我们对国学的解读,都围绕一个核心生命观:人体的生命构造中分为两大体系:【思想】+【身体】,两者是本末关系,【思想】为本,【身体】为末。
也就是说,【思想】是核心,《黄帝内经》中把【思想】称为【神】,现代西医称为【心理】。
【身体】是受【思想】掌控的生命部分,属于从属地位,因此中医养生中强调【养神】,强调清心寡欲,而西医养生强调【心理】健康,就是这个道理。
内 经(最新课件)
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内经》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医家之母,百科之宗
中医理论 的奠基性
著作
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 确立了中医的基本学术特色 形成了中医的思维方法
陕西中医学院
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内经》的学科性质:中医综合素质提高课 《内经》是《中基》的提高课 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和掌握 《内经》理论体系涵盖面更广 中基、诊断、方剂药物 、内外妇儿、针灸… 《内经》理论为历代各家学说所继承和发扬 伤寒、温 病;朱丹溪、张景岳;脾胃学派、命门学派;… 更好掌握中医学术理论;了解中医学术的渊源
陕西中医学院
• (2)有以该篇主要内容名篇而兼论其他者 ,如《素问》的《脉要精微论》、《平人 气象论》、《骨空论》等,《灵枢》的《 九针十二原》、《本脏》、《邪客》、《 论疾诊尺》等;
陕西中医学院
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
一、《内经》简介 二、《内经》成书年代与作者 三、《内经》释名
陕西中医学院
一、《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现简称为《内经》,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 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 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是中国 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医学典籍,被后世 医学尊称为“医家之宗”。
1、以篇中所论内容命名。以这一方法命名的篇目占绝大部 分,但细究之下,又有差别:
(1)有以该篇全部内容之精髓名之者,如《素问》的《上 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阴阳应象大论》、《三部 九候论》、《太阴阳明论》、《热论》、《咳论》、《厥论》 等,《灵枢》的《经脉》、《经水》、《经筋》、《骨度》、 《脉度》、《癫狂》、《海论》、《痈疽》等等。
陕西中医学院
1-内经-上编-概论
藏象
脏腑 经络 精气神 病机 病因 发病 病理 传变
疾病 医学理论
《内经》学术体系
基 本 框 架 结 构 图
医学基础
病证 诊法 诊病方法 断病法则 治则 论治 治法 疗法 养生 摄生 康复 哲学(精气论、阴阳五行论) 天文历法 地理学 气象学 数学 社会学
一.形成条件
㈠医疗实践的观察与验证 ⒈解剖学基础 ⒉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 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
⒊ 《黄帝内经》书名由来与作者
⑴关于黄帝 ①“黄帝”是一个有道明君; ②“黄帝” 是一个伟大的氏族——黄帝族,到春 秋时代谓之“华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黄帝氏族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所以历代人们都以 自己是黄帝的子孙为荣,而且为了追本溯源,也 常把一切文化制度,都推源到黄帝,托名为黄帝 的创造,以体现学有根本,并成为一种时尚。正 如《淮南子》:“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 为道者,必托之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内经》冠以“黄帝”仅是托名而已,非为“ 黄帝”所作。
Ⅲ调整编次类分: 《素问》《灵枢》各篇原文内容完全不动,仅将其 篇次重新类分。代表:清· 黄元御 《素问悬解》:养生、藏象、脉法、经络、孔穴、 疾论、刺法、雷公问、运气 《灵枢悬解》: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藏象、 外候、病论、贼邪、疾病
⑵注解研究《内经》著作
Ⅰ单注《内经》著作: ①唐· 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为《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 问》,对《素问》进行整理编次的同时,对全书各篇作了 系统而详尽的注释,“敷畅玄言”,对经旨多有发挥,对 后人启发和影响很大,成为后人注释《素问》的基础。 ②明· 吴昆注《素问》俗称《素问吴注》,以王冰的24卷为 底本加以注释。注文阐发医理深入而不流于空泛,然擅改 经文,是其不足处。 ③清· 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乃继张志聪的《黄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经素 问集注》,鉴于“隐庵《集注》义意艰深,其失也晦”, 其注简捷明白,要言不繁,每篇还分小节,眉目清楚。
《走进《黄帝内经》》期末考试题库
下载下来用word里面的查找ctrl+F《黄帝内经》概论(一)已完成1 《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B、《脉经》C、《汉书艺文志》D、《七略》我的答案:B2 以下可以作为否定《黄帝内经》作者是黄帝的依据,除了()。
A、该书中的官名B、修辞用法C、书中使用的历法方式D、有真实的作者考证依据我的答案:C3 第一部冠以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八十一难经》我的答案:A4 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书籍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艺文志》D、《新唐书》我的答案:A5 比较贴和实际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除《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黄帝内经》以外,还有那本经典著作()。
A、《伤寒杂病论》B、《金匮要略》C、《温病》D、《脉经》我的答案:C6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B、《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温病条辨》C、《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金匮要略》D、《难经》、《中藏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我的答案:D7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8 《黄帝内经》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我的答案:×9 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都是产生汉代以前。
()我的答案:√10 《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
()我的答案:×1()被任命整理《黄帝内经》等书籍。
A、刘向B、班固C、司马迁D、班超我的答案:A 2刘向编撰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
A、《旁篇》B、《神农本草经》C、《金匮》D、《玉机》我的答案:A3《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一共()卷。
《走进黄帝内经》课后作业标准答案
《走进黄帝内经》课后作业答案————————————————————————————————作者:————————————————————————————————日期:《黄帝内经》概论(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金匮要略》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B、《七略》•C、《脉经》•D、《汉书·艺文志》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判断题】《伤寒杂病论》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黄帝内经》概论(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卷。
•A、224•B、220•C、216•D、196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扁鹊内经》•B、《扁鹊外经》•C、《白氏内经》•D、《黄帝内经》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
()我的答案:×《黄帝内经》概论(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素问》••B、《八十一难经》••C、《黄帝内经》••D、《九卷》•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单选题】《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A、北部地区•B、西部地区•C、沿海地区•D、农业民族地区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走进黄帝内经》课后作业问题详解
《黄帝经》概论(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黄帝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金匮要略》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黄帝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B、《七略》•C、《脉经》•D、《汉书·艺文志》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判断题】《伤寒杂病论》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黄帝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黄帝经》概论(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向和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卷。
•A、224•B、220•C、216•D、196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单选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扁鹊经》•B、《扁鹊外经》•C、《白氏经》•D、《黄帝经》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经》。
()我的答案:×《黄帝经》概论(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素问》••B、《八十一难经》••C、《黄帝经》••D、《九卷》•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单选题】《扁鹊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A、北部地区•B、西部地区•C、沿海地区•D、农业民族地区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黄帝经》编纂完成后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
()我的答案:×《黄帝经》概论(四)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经》的()。
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
《针推医籍选》教学大纲(供针灸推拿制本科专业用)Ⅰ前言《针推医籍选读》是专门研究古代医家关于针灸理论和临床有关论述的一门课程。
它收录了《内经》及《内经》后不同时期医家的著述,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内容涉及针灸的多方面知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史学研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经典针灸理论和方法是进一步掌握现行针灸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手段。
该课程对于加深本专业学生对传统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理论的理解,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推医籍选》作为介于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教学的后期提高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阐述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能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认识古代针灸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演变及其真实的含义,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为指导临床服务。
同时,也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古代针灸学术的发展,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针推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与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针灸外向型专业五年制汉、民族本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国家执业资质标准要求及章节之间相互关系),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即理论课36学时。
Ⅱ正文上篇《黄帝内经》选第一章《黄帝内经》概论一、教学目的:1、学习《黄帝内经》中的不同经络、腧穴理论;《黄帝内经》中的不同刺法灸法理论;《黄帝内经》中的针灸临床特点。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第一段)
一、单项选择1.下列果蔬中除( B )外都是华夏大地古已有之的。
A.桃B.葡萄C.李 D.菲2.一般宗教关注“人死后如何”,而( A )的侧重点则在于“人如何不死”。
A.道教B.摩尼教C.基督教D.佛教3.佛教中国化之后,( D )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华严宗B.天台宗C.法相宗D.禅宗4.下列现象不属于广义的文化范围的是( C )。
A.原始人的石斧B.奔腾型微机C.自然涌出的原油D.楼兰古城5.明清两代严厉的文化专制突出表现在(A )。
A. 文字狱盛行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文人属于第九等人6.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D )。
A.商品经济B.城市经济C.海洋贸易 D.农耕自然经济1.中国诗歌的主要功能是((2))。
(1)叙事(2)抒情(3)说明(4)论说2、周代的代表文字是((2))。
(1)甲骨文(2)金文(3)小篆(4)隶书3.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主要特色是讲究((3))。
(1)情趣(2)高大(3)对称(4)宏伟4.我国自汉代至清代占统治地位的学问是((3))。
(1)儒学(2)道学(3)经学(4)理学(5)佛学5.以下人物与道教无关的是((5))。
(1)老子(2)庄子(3)张陵(4)张角(5)屈原6.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的((2))。
(1)萌芽期(2)形成期(3)鼎盛期(4)变革期7.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是((1))。
(1)《永乐大典》(2)《四库全书》(3)《大英百科全书》(4)《古今图书集成》8.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琵琶曲是((3))。
(1)《高山流水》(2)《潇湘水云》(3)《十面埋伏》(4)《小白菜》9.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4))(1)儒学→道学→儒道合一(2)原始哲学→儒道合一→百家争鸣(3)原始哲学→百家争鸣→玄佛合一(4)原始哲学→百家争鸣→儒佛道相结合形成程朱理学10.(1)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1)《黄帝内经》(2)《本草纲目》(3)《神农本草经》(4)《伤寒论》1.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3)。
内经选读概论
整理ppt
1
《黄帝内经》
整理ppt
2
一、《黄帝内经》是一部医书。
1)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 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 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 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 延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 学的医学巨著。
整理ppt
12
《素问·举痛论》提出“善言天者,必有 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 必有厌(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 极,所谓明也。”
下面试从十个方面讨论学习《黄帝内经》 的方法。
整理ppt
13
(一)读通原文
读通《内经》原文,然后才能进一步理 解其精义,这是学习《内经》的笫一步。但 《内经》不仅文字古奥,而且同音假借的字 颇多。为此,除了要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外, 还必须借助于工具书,才能避免穿凿字形, 妄说字义,错解经旨。
把有关联的经文归类通读,有系统地学习 和掌握,比较全面了解其内容和理论观点。
整理ppt
22
(六)通读完整全篇的经文,领会其 本文独特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以全 篇经文通读学习)
由于各家的学术观点不同,因而对同一 段经文往往会出现不同的注释,不能准确合 理解释本文的精义和学术思想。对此,我们 就须结合本篇的主题思想,上下文义,进行 分折,掌握本文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
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
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
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
律、创医学等。
整理ppt
4
“内”:其含义与“外”相对而言。《中医学概论》认为 《内经》论述医学基本知识,《外经》介绍医疗技术,因 《黄帝外经》亡佚,无从查考。
《黄帝内经》全文翻译之:下卷灵枢篇本脏第二十九
《黄帝内经》全文翻译之:下卷灵枢篇本脏第二十九下卷灵枢篇本脏第二十九【本章要点】一、论述人体经脉、血液、卫气、志意的生理功能,以及在正常情况下的一般表现。
这些都是来源于先天,不因人的愚、智、贤、不肖而有所不同。
二、论述了容易发病与尽终天年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五脏的大小、高下、坚脆、端正与偏倾的不同。
而五脏的这些内在情况,又是可从外在五色、腠理和骨骼等变化而了解的。
三、概论五脏之八种变化的生理表现和多发病症。
四、具体说明五脏、六腑与外在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①,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
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无愚智贤不肖,无以相倚也。
然有其独尽天寿,而无邪僻之病,百年不衰,虽犯风雨卒寒大暑,犹有弗能害也;有其不离屏蔽室内,无怵惕②之恐,然犹不免于病,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窘乎哉问也。
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运四时,化五节③者也;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
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恶,或吉或凶,请言其方。
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
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
心坚,则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
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
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④;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⑤、逆气。
黄帝内经怎么学
黄帝内经怎么学黄帝内经怎么学由大成之道国学研究院张成院长,张成导师。
从黄帝内经学习的角度出发,总结整理出来了,黄帝内经怎么学,请大家耐心的阅读本。
黄帝内经概论我们讲一下黄帝内经怎么学,黄帝内经到底讲的什么呢?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医学的书很多,但是经典只有两部,一部就是《黄帝内经》,大家看就是这本书,一本就是《伤寒论》。
这两本书是非常重要的经典,我先介绍一下什么叫经,经,大家看这个“经”是由什么组成的。
古代的经是这样写的(繁体),那么经这边是丝线,也有人认为这个经(另一种繁体),它的原始意象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脐带,脐带其实在我们人生命当中是很重要的一个东西,你出生以后才切断那个脐带,它是连接先天和后天一个东西,所以它是一个根本性的东西。
那么什么叫经呢?我们如果看过织布的话,或者是看过地球仪都会知道,南北为经,那么织布也是,先拉过来的这条线叫做经,这个线只要一拉过来,它有一个特性,它就永远不许再动,而相对这个经线呢,要想把这个布织成了需要什么线,需要纬线,所以纬是什么意思呢,纬是横着的线,就是它属于变动。
所以古代有经书、有纬书,所谓的经书它都有一个概念。
我们中国古代国学号称有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然后中医的书里边是以《黄帝内经》为经。
为什么这么说呢?所有的经书它都有一个特性,它都具有亘古不变的特性,而且都是讲根本的东西,讲本质的东西就叫做经,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称之为经书的。
那么纬书在中国古代汉代出了很多,它主要的问题都是在讲变化,纬书是讲变化的。
中国的医书里边还有一本书叫做《伤寒论》,那么什么叫论呢?大家记住所有的论发这边声音的,发这个仑声音的,都代表次序和次第,比如说我们说话有次序,就叫言论。
那么如果你人有次序,是什么,人伦,这是人伦。
那么水要有次序,一个波纹,一个波纹散开的,水要有次序那就是沦。
那么《伤寒论》这本书呢,实际上是涉及治疗学的一本书,这本书实际上它是在讲什么次序呢,实际上在讲人得病的次序,得病的次序是什么呢?首先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大家先不要发愁,说我不理解这些词,没有关系,所谓太阳指的是什么呢?太阳就是指比如说是人的表层,像我们先前讲过的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后部一条大阳经,那就属于太阳,这是人的表,小肠也属于太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探讨《黄帝内经》概论(下)邱德文1,彭荣琛2(1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 550002;2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08(2004)02-0001-033 《内经》对后世医学的影响《内经》既然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医学理论巨著,是春秋秦汉以前医疗实践的总结,它就必然居于后世医学的始祖地位,对后世医疗实践各个方面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历代医家通过《内经》的学习,结合本地的医疗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内经》的内容,并取汲了崭新的成就。
下面,我们仅选几家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和某些医家的学术思想,加以分析介绍,以见一斑。
311 (难经》《难经》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它与《内经》时间相距很近,学术关系很密切。
现在,我们就从《难经》脉学,针灸的独到之处结合《内经》学术思想进行分析如下: 31111 诊脉方法(1)尺寸部位诊脉法:如《素问・平人气象论》对寸口脉与尺脉的分析。
《内经》中所指的尺脉是尺肤,不是后世所指的尺部脉。
(2)三部九候法:如《素问・三部九候论》所遵述的内容。
(3)人迎,寸口脉比较法:如《素问・腹中论篇》:“人迎一盛(比寸口脉大)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阴。
”(4)呼吸定息法: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互动,闰以太息,命口平人。
”《难经》从《内经》寸口诊脉这一概要出发,发展为:(1)独取寸口脉为诊脉部位(见《一难》),并将寸口脉分成寸、关、尺三部(见《二难》)以别脏腑。
这样方法比起《内经》的方法,既便于诊脉,又便于诊断。
(2)以菽法衡轻重:(见《三难》)将诊脉法具体化,通过手法的轻重,对同一脉象进行比较,发展成为脉法中的浮中沉概念。
这种方法比人迎,寸脉比较法更简单和可靠。
(3)从呼吸定息中分辨脉的阴阳(见《四难》)。
使《内经》提出的呼吸定息法与机体的生病理进一步结合起来了。
后世并以此发展为“肺主出气”“肾主纳气”的概念。
31112 针灸方面《内经》所阐述的针法,大多为原则性的概念:如月生无写,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见《素问・八正神明论篇》)。
以封下热,针下寒,(见《素问・长节刺论》)行针的快慢(见《素问・针解篇》),针孔的开合(见《素问・刺志篇》)为其补泻方法。
《难经》师承了《内经》的思想,用了二十七难之多来阐述针灸问题。
如在治法的补写上就较为具体。
用实则写其子,虚则补其母,(见《六十九难》)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见《七十五难》)等手法,形成了较为具体系统的治法。
上述例子,屡见不鲜,可见《内经》对《难经》的影响之大,和《难经》发挥《内经》之多。
312 (伤寒论》《伤寒论》采用《内经》的思想,立足于《素问・热寒论》竟悟然独出,自成一家。
下面,从定义,分证,治法上进行分析:31211 在定义上《素问・热病篇》:“热病者皆伤寒这责也。
”《伤寒论》发挥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这就确立了以寒为主,对寒热的不同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31212 六经分证上《伤寒论》所阐述的之阴之阳概念,来源于《素问・热论篇》。
但(素问・热论篇》的之阴之阳分证,均是以热病为主,而《伤寒论》中的这阴症却是以寒症为主。
(伤寒论》的阴症阳症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较为全面的论述了寒邪为患之的变化,在内容上超了《素问・热论篇》。
因此,显然更合符临床实际。
31213 在治法上:《素问・热论篇》认为“其在阳者,可汗而已:其在阴者,可泄而已。
”《伤寒论》从汗、泄均为祛邪这一总的看法出发,发展成为汗、和、清、温、下等法,增加了祛邪的种类和新法。
《伤寒论》由于有这样的发挥,指导临床,行之有效。
确是发挥了比《素问・热论篇》更大的作用。
说明医家之思,源于远古,一经发挥,其意义就更为深远。
313 《中藏经》一般认为《中藏经》从评脉辨证的角度,研究《内经》是・1・第26卷 第2期2004年4月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J GCTCMNo12 Vo126April 2004收稿日期:2003-06-13最成系统,而又是最早的著作。
《内经》中该论脉象的篇章较多,内容也较丰富。
它以平、病、死三种情况对脉象进行概括,以脉中胃气的存无为其鉴别点。
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痛,但弦无胃曰死。
”但在脉形上描写较为抽象,如《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肝脉在,软弱招招,如循长竿末稍,曰肝平。
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
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在脉的种类上以阴阳分。
如《素问・三部九候论》:“九候这脉皆沉细悬绝者为阴,盛躁喘数者为阳。
”还提出了七诊脉。
《中藏经》对《内经》的有关篇节进行分析归纳,并贯穿作者本人的临床经验,提出了脉象的具体分类和表现。
如辫肝病,根据《内经》:“软弱招招,如循长竿末稍”的思想,具体为:“嫩而软,虚而宽”的概念。
进而提出弦长、张软、弦实、弦虚的不同,进行分证。
并据七诊脉的概念,提出了大、小、缓、急、滑潘六个方面的表现。
像这样对脏腑脉证进行集中而又具体的颇有发挥的描写,最早还兴见于《中藏经》o314 《脉经》假若说《中藏经》在脉诊上对《内经》的发挥,是以条分缕析为其特长,那么,可以说《脉经》则是以整理光实为其特长。
《内经》所言常见的脉象数十种,复出的脉象竟达数百种。
经过《脉经》的整理,定为二十四种。
并且对每种脉象作了简明解释。
如源脉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紧脉则数如切绳状。
细脉则大小于微、常有,但细耳……等等。
在诊脉的方法,而且进一步具体指明何处与何脏相关。
如左寸心与小肠,左关肝与胆,左尺肾与膀胱;右寸肺与大肠,右关脾与胃,右尺与左尺同。
这样就比《内经》概念更清楚和更易掌握,更便于临床运用,所以能获得历代医家的赞同。
315 《甲乙经》《甲乙经》一直是今天仅能看到的最早的针灸著作。
它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内经》有关经脉、俞穴、针灸几部分内容,《内经》这方面内容虽然多,但穴位名称不祥细,穴位的具体部位不清楚,其针刺方法不明嘹。
如《素问・气府论》在读到足太阳脉气所发时,仅说:“挟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
”督脉气所发是,“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
”将背上俞穴,按其上下位置,组成了脊椎中线上的穴位和脊椎旁线上的穴位。
但穴位不具体。
《甲乙经》根据这一概念,将背上的俞穴,按其上下位置,组成脊椎中线,脊椎旁线和脊椎旁线外的旁线,而且指出每线之间距一寸五分。
每根线上的穴位具体位置也给予了注明,如盲门穴,在劳十椎下面旁各三寸,入时间是太阳脉气所发,刺入五分,灸三壮。
由于这样,在寻找穴位时,既便利又准确。
仅此即可见到《内经》与《甲乙经》两书这渊源和《甲乙经》的独到之处。
316 金元四大家《内经》对金元四大家影响很大,下面各从一个侧面举例说明。
刘元素从《内经》病机十九条的分析中认为:火热的条文占有九条,可见“六气皆从大化”。
所以,火热在病症中占有重要的影响。
他根据当时疾病流行情况和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8414%的病,皆属于火病。
故力主寒凉治疗。
后竟形成了历史上所谓的寒凉派,并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
张子和认为其汗、吐、下三法可以兼众法。
并从《素问・至真要大论》用酸、苦、辛、淡、咸作为治疗大法这种认识出发,提出辛甘发散为阳,其发散即不离行法。
酸苦涌泄为阴,其涌即是吐法,其泄即是下法。
因而认为“至人止有此三法,无第四法也。
”这种说法虽有待探讨,但他的汗、吐、下三法范围确是很广,“引证漉证,嚏气遇泪,凡上升者,皆吐法也;灸蒸薰潆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催生下乳,磨积通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
”这样的具体和大范围的说明之法,确是对《内经》药性治疗的大胆发挥。
李东恒的补脾胃之法,与《内经》亦有很直接的关系。
在《内经》中特别强调胃气,脉象即以胃气的多少有无来决断平、病、死脉。
并认为胃为五脏六腑之海(见《素问・太阴阳明论》),饮食只有首先经过脾胃的消化,变为营卫之气,才能送至全身,以供给人体的使用(《素问・经脉别论》)。
若“有所劳倦,形气衰少,毂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则薰胸中,故内热。
”(见《素问・调经论篇》),李东恒根据《内经》这一思想,认识到谷气上升,脾气升发,元气才能充沛,生机才能洋溢活跃,阴大才能,戢敛潜降,因而创立“甘温除大热”的理论,形成历史上一支著名的补土派。
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思想,受《内经》影响很大。
《内经》很注重摄生法,提出春发养阳,状冬养阴,以尽天年。
朱丹溪因此认为:“古人谓不见所欲,使心不乱。
夫以温柔这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这盛于目,馨重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
”“心,君火也。
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易动。
”由于被物所感之动,邪火翕然而起,阴精流泄,诸病由是丛生。
故朱丹溪极崇养阴,以求证阴平阳秘。
终于形成历史上著名的养阴派。
317 《温病条辩》《温病条辩》根据《内经》中有关温热病的描述(见《温病条辩病原篇》)进行了发挥,仅举二例说明:11《素问・金匮真言论》:“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素问・五版论要》:“病温虚甚死。
”《温病条辩》根据这一思想,在治疗中,以“病温者,精气先虚”立论,处处注意得阴精。
如其选用银翘散“予护其虚,纯然清肃上下,不犯中下。
”白虎汤“虎啸风生,金飚退热,而又能得津液不可”。
清营汤・2・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第26卷 “急清宫中这热,而保离中之虚也。
”犀角地黄汤“犀角味咸,入下焦血分以清热,地黄去积聚而补阴。
”(原书朱评:为阴弓离血而没,补中有泻)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方剂,就是针对虚与温的矛盾变化而设,在治疗上祛邪与扶正交相运用,互为促进。
对《内经》温病与虚的关系,进行了明确发挥。
21在温热病的分证上:《素问・热论》认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
”《素问・刺志篇》:“气虚身热,往往伤暑。
”《温病条辩》特别列出暑温病,并分为气虚与挟湿两大类。
气虚以白虎加人参汤主治。
挟湿的用新加番薷饮等发暑邪之表。
并特别指出后夏至日温盛与热,热盛则湿动,若纯然不兼湿者,仍属温病,不属暑病。
这样就使温热病分证清楚,治法明确,大大发展了《内经》的内容。
4 历代研究《黄帝内经》概况,《内经》一直对祖国医学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受到了历代医家的珍视。
所以研究《内经》代有名人。
后世对《内经》的研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411 校订疏证(内经》最早是南朝全元起的《内经训解》,该书现已佚失。
其后有唐代王冰次注的《黄帝内经素问》。
王氏对《内经・素问》重予编次,并补充了当时已缺佚的大论,注释亦有较高水平。
宋代林亿等又对王冰的次注《素问》进行了新的校正,使之成为目前学习和研究《素问》的主要刊本。
明代马莳对全部《内经》进行通注,分为《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