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学

合集下载

法学中的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法学中的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法学中的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在法学领域中,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作为两个重要的分支,关注着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劳动关系的调整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本文将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定义、内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这两个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劳动法的定义与内容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秩序,促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平等和谐合作。

劳动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法律关系,确保劳动双方权益的平衡和合法性。

2.劳动标准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工资、工时、休假等基本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劳动权益。

3.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旨在通过调解和仲裁等方式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二、社会保障法的定义与内容社会保障法是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规范,旨在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社会保障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劳动者在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等方面的基本权益。

2.社会救助法:确定了经济困难的劳动者可以享受的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救助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3.社会福利法:涵盖了办理婚姻登记、领取生育津贴、抚养费、住房补贴等方面的法规,保障劳动者在生活和家庭方面的福利权益。

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意义与实践价值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在法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劳动法通过规范劳动关系,确保劳动者在雇佣过程中不受歧视,维护其合法权益。

其次,社会保障法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劳动者在各种风险和困难面前的基本权益。

此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提升劳动者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总结起来,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在法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原劳动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5)12号)
l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符合法律规定主体资格
l 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 位的管理,从事安排的有酬劳动;
l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延伸思考: l 出租车公司与司机之间的关系? l 小时工与家政公司和雇主之间的关系? l 大学生兼职、大学生实习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
l 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劳动法主体间已经 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由于一定的客观情况的 出现而引起法律关系中某些要素的变化。
l 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劳动法主体间的劳 动法律关系依法解除或终止,亦即劳动权利和 劳动义务的消灭。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二、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规定的能够引起劳 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一切客观情况。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它社会关系 (1)劳动者管理方面的关系 (2)劳动力配置服务方面的关系 (3)执行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 (4)工会与职工、用工单位发生的社会关系 (5)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社会关系 (6)劳动监察方面的社会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一)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从广义上说是指劳动主体在实现集 体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劳动法中的劳动关系是从狭义上看:是指劳 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 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2.劳动关系的特征:

第3章 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学》PPT课件

第3章  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学》PPT课件

行创造条件;

劳 (3)它的标的限定为劳动服务行为,这是一种特殊劳 动 务,其服务对象、服务项目和服务规则为劳动法规政 法 策和劳动行政部门所规定; 学 (4)它的内容一般具有非营利性和公益性,其中有的 》 是无偿提供服务;
(5)它的运行大多由政府有关部门或机构所组织,并 且受到国家较强力度的宏观控制。
法 形成则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发生在劳动法律规
学 范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之内。

(3)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如果没有相应法律规范调整, 就不会形成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则是法定的权利义务,双方当事人必须依法享有权利并承
担义务。任何一方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侵犯对方的权利或
者侵害对方的利益,另一方有权请求法律保护。


动 法
第四节


附随劳动法律关系
《 一、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劳 动
附随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在调

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社会

关系时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 (一)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

门在实现劳动管理过程中与劳动法律关系一方当
《 (三)工会活动方面的法律关系

动 法
工会活动方面的法律关系,是指工会

作为职工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代表者,

为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利
益,与劳动者、用人单位及有关国家
机关依法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动 法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完整版劳动法

完整版劳动法
劳动法
法学院刘婷婷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
对象,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 益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 系中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 对象
一、劳动的含义 二、劳动法的概念 三、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一、劳动的含义

劳动过程的实现,必须以劳动力和

《劳动法》第12条规定: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 仰不同而受歧视

二、从本位思想看劳动法律关系
1、一元法律结构与国家本位 即公法上的权力渗透到社会一切领域的一种 法律结构。 2、二元法律结构与个人本位 以公法与私法的区分为特征的法律结构。 3、三元法律结构与社会本位 公法、私法与社会法并存的法律结构。


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 “工厂法”,“工厂立法”一定程度上体 现了劳动法对劳动者保护的要旨。劳动法 产生的根本原因则是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 身利益而进行的长期斗争。
(九)法律责任
第二章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劳动法的起源 第二节 外国劳动立法简况 第三节 中国劳动立法简况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
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是在18世纪产为革 命以后,劳资关系日益趋紧张,工人运 动不断高涨的条件下产生的,它是以限 制资本家对劳动者剥削程度为内容的法 规。

3、特有的调整原则。私法遵循的是“平
等协商”、“契约自由”原则,公法遵循 “依法行政”原则,劳动法在用人单位与 劳动者之间将保护的重点放在后者,产生 了一系列独特的调整原则。如保护弱者、 倾斜立法。

劳动法主要知识点

劳动法主要知识点
劳动法学上的劳动法研究范围是广义上的劳动法。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主要有以下特征:(1)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2)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或用人单位)。(3)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既具有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性,即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又具有实现劳动关系的从属性,即劳动者必须遵守用人单位依法制订的内部劳动规则,服从其行政领导和指挥。
(三)劳动者一方解除劳动合同
一是劳动者在一般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第31条的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服务。“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指:劳动部门、非劳动部门和个人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非劳动部门针对不同的求职对象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等。各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其业务范围不同。“就业服务”主要包括:(1)为劳动力供求双方相互选择,实现就业而提供的各类职业介绍服务;(2)为提高劳动者职业技术和就业能力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训练和转业训练服务;(3)为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和帮助其再就业的失业保险服务:(4)组织劳动者开展生产自救和创业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就业服务的四项工作应做到有机结合,发挥整体作用,为劳动者就业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用人单位一方解除劳动合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单位一方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的表现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第25条的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l)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 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法学与劳动关系劳动法学作业探讨

法学与劳动关系劳动法学作业探讨

法学与劳动关系劳动法学作业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是一个广泛且复杂的领域,与其相关的劳动法学也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劳动法学研究人与劳动关系之间的法律规范和权益保护问题。

本文将对劳动法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劳动法的定义与内容劳动法是国家为调整劳动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劳动者和雇主的权益进行保护: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劳动报酬的支付与福利的享受、劳动时间与休假制度、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劳动争议的解决等。

二、劳动合同的要素与保护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订立的法律文件,约定了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它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执行和解除三个阶段。

在劳动合同的订立中,双方要明确约定劳动关系的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要素。

同时,劳动法规定了一些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规定,例如限制劳动时间、保障休假制度、禁止性别歧视等。

三、劳动报酬与福利的保障劳动报酬是劳动者获取经济收入的基础,也是衡量劳动者工作价值的标准。

劳动法对劳动报酬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加班工资、津贴奖金等。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者享受的各项福利,如社会保险、医疗保险、退休金等,以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权益。

四、劳动时间与休假制度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时间段,在不超过法定劳动时间的前提下,雇主和劳动者可协商具体的工作时间。

劳动法规定了法定劳动时间的上限,并对加班时间进行了限制和报酬要求。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者享受的带薪年假、婚假、产假等休假制度,以增加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平衡。

五、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是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方面。

劳动法对雇主有义务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有权停工、拒绝工作等权益保护措施,以应对危险和不安全的工作环境。

六、劳动争议的解决劳动争议是雇主和劳动者之间因劳动关系产生的纠纷。

劳动法学定义

劳动法学定义

劳动法学定义劳动法学是研究劳动法的法学科目,也是社会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法学主要研究劳动法的起源、发展、规范对象、内容、适用范围、实施方式以及与其他法律规范的关系等问题,并探讨劳动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劳动法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形成,劳动关系日益复杂,为了保护工人的权益,各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劳动法。

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劳动法的制度体系、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等。

劳动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合同、工资、工时、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

其中,劳动合同是劳动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劳动合同是劳动双方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文件,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雇主的责任和义务。

劳动法学通过研究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问题,探讨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劳动法学的适用范围涉及各行各业的劳动关系,包括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家政服务、劳务派遣等。

劳动法学通过研究劳动法的适用条件、适用程序和适用效力,为不同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劳动法学的实施方式包括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和社会监督等。

劳动法学通过研究劳动法的实施机构、实施程序和实施效果,提高劳动法的实施效力,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学与其他法律规范有着密切的关系。

劳动法学通过研究劳动法与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的关系,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劳动法学是研究劳动法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

劳动法学的研究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法学的发展将继续为劳动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和指导。

《劳动法学教案》课件2

《劳动法学教案》课件2

《劳动法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1.1 劳动法的定义解释劳动法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强调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及与之相关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1.2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阐述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及社会关系的内容分析劳动法调整的对象的范围和性质第二章:劳动法的宗旨与原则2.1 劳动法的宗旨解释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目的强调劳动法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2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阐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如劳动平等、劳动保障、劳动保护等分析劳动法原则在实际劳动关系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三章:劳动者的权益与义务3.1 劳动者的权益列举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劳动就业权、工资权、休息休假权等解释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措施3.2 劳动者的义务阐述劳动者的基本义务,如履行劳动合同、遵守劳动纪律等分析劳动者义务的履行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第四章: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与解除4.1 劳动关系的建立解释劳动合同的签订、生效和终止的条件强调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建立中的重要作用4.2 劳动关系的变更阐述劳动关系变更的情形和程序分析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变更的规定及其意义4.3 劳动关系的解除列举劳动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解释劳动法对劳动关系解除的程序和补偿要求第五章:劳动争议的处理5.1 劳动争议的定义与类型解释劳动争议的含义和特点列举常见的劳动争议类型,如工资争议、加班费争议等5.2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阐述劳动争议处理的途径,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分析劳动法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规定及其作用《劳动法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劳动保护与劳动安全6.1 劳动保护的含义与内容解释劳动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列举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如劳动条件、劳动环境、职业健康等6.2 劳动安全的原则与措施阐述劳动安全的基本原则,如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等分析劳动法对劳动安全的措施规定及其实施第七章: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7.1 女职工的特殊保护解释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含义和目的列举劳动法对女职工特殊保护的规定,如哺乳时间、产假等7.2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阐述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原因和意义分析劳动法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措施,如就业岗位限制、工种限制等第八章:劳动时间与休息休假8.1 劳动时间的规定解释劳动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规定阐述劳动法对劳动时间的规定及其意义8.2 休息休假的权利与规定列举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分析劳动法对休息休假的规定及其保障第九章:工资制度与工资权益保护9.1 工资制度的基本概念与类型解释工资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工资制度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9.2 工资权益的保护阐述劳动法对工资权益的保护措施分析工资权益保护的实际应用和意义第十章: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10.1 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与类型解释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社会保险在保障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10.2 福利制度的内容与规定列举劳动者的福利制度内容分析劳动法对福利制度的规定及其意义《劳动法学教案》PPT课件第十一章:劳动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11.1 劳动法律责任的含义与类型解释劳动法律责任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劳动法律责任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11.2 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规定阐述劳动法对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规定分析劳动争议处理的实际程序和方式第十二章:劳动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12.1 劳动监督检查的含义与职责解释劳动监督检查的基本概念和职责强调劳动监督检查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12.2 劳动监督检查的法律责任阐述劳动法对劳动监督检查的法律责任规定分析劳动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的实际应用和意义第十三章:集体合同与劳动争议预防13.1 集体合同的含义与类型解释集体合同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集体合同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13.2 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处理阐述劳动法对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的规定分析劳动争议预防的实际措施和处理方式第十四章:劳动派遣制度14.1 劳动派遣的含义与类型解释劳动派遣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劳动派遣在现代劳动关系中的角色14.2 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定与争议处理阐述劳动法对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定分析劳动派遣中出现的争议处理方式和实际应用第十五章:劳动法的国际视野15.1 劳动法的国际标准与实践解释劳动法的国际标准,如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等分析劳动法的国际实践和影响15.2 我国劳动法与国际劳动法的衔接与差异阐述我国劳动法与国际劳动法的衔接和差异讨论我国劳动法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劳动法的定义与特征、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解除、劳动者的权益与义务、劳动保护与劳动安全、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工资制度与工资权益保护、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劳动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集体合同与劳动争议预防、劳动派遣制度、劳动法的国际视野。

劳动法学多选题2024年电大

劳动法学多选题2024年电大

劳动法学多选题练习题(2024.6)一、1.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

()。

A、劳动法律关系主体B、劳动法律关系客体C、劳动法律关系对象D、劳动法律关系内容正确答案:ABD。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有()。

()。

A、劳动行政部门代表B、工会代表C、企业方面代表D、与劳动争议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正确答案:ABC。

3.对劳动争议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是()。

()。

A、劳动者居处地B、用人单位所在地C、劳动合同签订地D、劳动合同履行地正确答案:BD。

4.依据当事人的申请,仲裁庭可以在满意特定条件下裁决先予执行的案件有()。

()。

A、追索劳动酬劳B、解除劳动合同争议C、追索工伤医疗费D、追索经济补偿或赔偿金正确答案:ACD。

5.下列有关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可以接受社会各界供应的捐赠和资助,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和运用B、为用人单位供应的服务,应当规范管理,严格限制服务收费C、其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D、其举办的聘请会不得向劳动者收取费用正确答案:ABCD。

6.女职工生育的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有( )。

()。

A、检查费B、接生费C、手术费D、生育津贴正确答案:ABCD。

7.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构成有()。

()。

A、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和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B、失业保险调剂金C、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D、财政补贴正确答案:ACD。

8.职工个人福利通常包括()。

()。

A、职工住宅福利B、生活性补贴和单位内部补贴C、补充社会保险D、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正确答案:ABCD。

9.《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实施在()。

()。

A、固定性的工作岗位上B、临时性的工作岗位上C、协助性的工作岗位上D、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正确答案:BCD。

10.依据集体合同主体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把集体合同划分为()。

()。

A、企业集体合同B、行业(产业)集体合同C、区域集体合同D、国家集体合同正确答案:ABCD。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四)工人运动的兴起:劳动法 产生的重要推动力
• 18世纪中叶开始,工人自发开始同资产阶 级斗争。 • 斗争形态的演变: • 单个斗争————集体斗争 • 自发斗争————自觉斗争
资料:工人阶级的斗争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资料:1802年《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工人对工厂主的斗争从 自发到自觉,并进而发展至工人运动,英国政府 开始从制定法入手,针对童工和女工等弱势劳动 者,制定一些“人道”性的保护法律。 • 1802年英国通过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该法 规定禁止工厂使用9岁以下的学徒,且18岁以下 的学徒的劳动时间为每日不超过12小时并禁止学 徒在夜间劳动。 • 该法一改过去倾斜于资本的立场,为保护工人利 益而知道那个,被认为是现代劳动法诞生的标志。
1、“劳工法规”调整阶段(原 始积累时期)——前劳动法阶段
• (1)它以国家手段强迫被剥夺土地的农民到资本家的 工厂做工 • 英国亨利八世时期立法规定:发现流浪者对其进 行鞭打;如再度流浪,除了鞭打还要割掉半只耳朵;三 度流浪就要当作重罪犯人或社会犯人被处死。 • (2)它规定工时下限和工资上限,强化雇佣剥削。 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的《学徒法》规定,在法定限额 以上支付工资者要受到处罚(判监10日),而对取得 这笔工资者的处罚更严厉(判监22日)。
身份到契约(形式上平等) 实质上的不平等(个体之新身份) 国家干预(私法公法化) 劳动法产生
(三)工业革命:社会关系的转变
• 工业革命不仅是技术革命,也是社会关系革命。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的 基本生产组织由农业时代的“家庭”转变为工 业社会的“工厂”。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资 本金为了实现机器大生产,需要大量的雇佣劳 动力;而大量失地农民和破产手工业者为了生 存,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于是,劳动力的 所有者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之间形成了大量劳 动力的买卖关系,从而具备了劳动法产生的社 会基础。

劳动法学教案范文

劳动法学教案范文

劳动法学教案范文教案主题:劳动法学导论教学目标:1.理解劳动法学的定义和目的;2.了解劳动法学的基本原则和体系;3.掌握劳动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制度;4.培养学生对劳动法学实际问题的分析思维和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劳动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制度;2.劳动法学的发展历程;3.劳动法学的基本原则和体系。

教学难点:1.劳动法学的基本原则和体系;2.劳动法学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教学课件;2.三位学生演示案例。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通过案例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劳动法学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劳动法。

2.解答学生提问,澄清学生对劳动法学的认知。

二、劳动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制度(20分钟)1.通过PPT介绍劳动法学的定义和目的,使学生了解劳动法学是什么以及它的目的是什么。

2.简要介绍劳动法学的基本法律制度,如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劳动法学的兴趣。

三、劳动法学的发展历程(20分钟)1.通过PPT展示劳动法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的奴隶制、封建社会的世仆制、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保护法等。

2.让学生通过案例演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法进行对比分析,强调劳动法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四、劳动法学的基本原则和体系(30分钟)1.通过PPT介绍劳动法学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原则、保护原则、自由原则等,以及劳动法学的体系,如劳动关系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等。

2.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原则和体系在实际中的运用。

五、劳动法学的实际应用(20分钟)1.请求三名学生上台演示具体劳动法案例,如劳动合同解除、工资拖欠等。

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劳动法问题和解决办法。

2.分组讨论其他类似案例,并让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总结劳动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制度,以及劳动法学的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体系;2.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评价,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辅导。

劳动法学名词解释

劳动法学名词解释

1)劳动法: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关系: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即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劳动法所调整的这种劳动关系,也可以称之为狭义的社会劳动关系。

来源:3)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各项法律制度的结构体系。

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由促进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组成。

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的基本准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体现在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之中。

确立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应以我国宪法为基本依据。

5)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在实际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它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

来源:6)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各种劳动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任何一种劳动法律关系,都是由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和劳动法律关系客体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7)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具有特定性。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

8)劳动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力。

只有同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充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9)劳动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能力。

只有同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充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10)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劳动法简答题[全]

劳动法简答题[全]
1. 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法学是研究法这一特定生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劳动法学的一个分支。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与劳动法有着直接的联系。劳动法学就是以劳动法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劳动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意个独立部门,因此劳动法学在我国法学体系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9.劳动法与经济法有什么区别?
劳动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并不隶属于经济法,二者是平等的两个独立的法律独立。
1)调整的对象不同。经济法调整的是以纵向经济管理关系为主和与纵向经济管理关系密切联系的经济协作关系。而劳动法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关系的发生是基于双方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原则横向设定的。
17.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相同和区别?
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是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形式,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立法文件,一向采取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两种形式。一般来说,对同一问题要同时通过一个公约和一个建议书,公约包括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的和主要的规定。建议书则包括关于这一问题的具体和补充的规定,两者有所分工又相互配合。两者相同之处为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文件,其制定程序也大体相同。但两者有所分工又相互配合,两者相同之处为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文件,其制定程序也大体相同,但两者有所分工又相互配合,两者相同之处为都是劳工组织的立法文件,其制定程序也大体相同。但两者又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其效力的不同,公约是提交会员国批准的,在会员国批准该公约后,就对其具有约束力,会员国负有必须遵守和执行的义务。对未批准的会员国,虽然尚未产生约束力,但是会员国有义务向劳工局提交为什么尚未批准的报告,而建议书对会员国并没有约束力,只是供会员国制定法律和采取其他措施时参考。
2)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范围十分广泛,但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国家行政机关。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公民。

劳动法学

劳动法学

1.劳动关系:指国有企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劳动者个人之间,依照法律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合理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名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和接受劳动保护所产生的一种法律关系。

劳动关系是法律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2.劳动用工形式的分类:从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来分,有固定期限用工、无固定期限用工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用工3种方式。

从聘用劳动者的身份来分,有固定用工、临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3种方式。

从工作制度来分,有标准工时工作制用工,不定时工作制用工,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用工3种方式。

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3.企业的用工形式可以分为直接招聘的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用工、非全日制用工这三种形式。

区别:①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劳动关系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直接建立的,只存在两方关系;而劳务派遣用工存在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及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三方关系;非全日制用工形式中,劳动者可以一个以上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②工时方面:全日制用工与劳务派遣用工基本相同,平均日用工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非全日制用工平均每日不超过4小时,每周累计不超过24小时 .③合同订立形式方面:全日制用工与劳务派遣用工都应当订立书面合同,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4.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的特征:1、合同双方主体地位平等2、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意思一致的行为3、合同是民事法律行为,具合法性。

5.劳动合同依不同方式有不同分类A按有效期不同: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B按用工形式不同;全日制、非全日制、劳务派遣合同6.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必须确立劳动关系,明确的双方权利和义务及其他问题。

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内容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必备条款,一方面是协商约定的内容。

劳动法学 硕士

劳动法学 硕士

劳动法学硕士
劳动法学硕士专业是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关于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和政策措施。

在这个领域,学生将学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深入了解劳动合同、劳动争议解决、劳动关系协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劳动法学硕士专业的学生将接受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经验。

他们将学习劳动立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研究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和政策措施。

此外,他们还将研究劳动法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挑战,探讨劳动关系的法律保护和解决办法。

在劳动法学硕士专业中,学生将学习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他们将了解劳动合同的要素和形式,研究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除等问题。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劳动争议的解决办法,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

劳动法学硕士专业的学生还将学习劳动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措施。

他们将研究劳动关系的法律保护和解决办法,了解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

此外,他们还将研究劳动法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挑战,探讨劳动关系的法律保护和解决办法。

劳动法学硕士专业的学生将接受严格的培训和考核。

他们将学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研究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和政策措施。

此外,他们还将研究劳动法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挑战,探讨劳动关系
的法律保护和解决办法。

劳动法学硕士专业是一个重要的法学研究领域,对于推动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劳动法学硕士专业的学生将成为劳动法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不定项选择题1.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P220(1)用人单位和本单位职工的缴费和国家财政补贴(2)按规定收取的滞纳金、基金的运作产生的利息和收益等2.工资的特征P133(1)工资是劳动者基于劳动关系而获得的劳动报酬(2)工资额的确认标准是根据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以劳动法律的规定以及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约定为依据(3)支付工资是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4)工资必须以法定货币方式支付,并且是持续的、定期的支付3.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P65(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39条规定的过错和地40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形时,续订劳动合同4.试用期限的规定P66-67(1)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2)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3)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 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个月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4)试用期的法律后果是,当事人双方可以在试用期内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但劳动者行使该项权利时无须说明理由;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则须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或存在法律允许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条件,并且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5.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P145(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工资报酬。

6.最低工资的构成中,要排除P144(1)公务员不纳入最低工资的使用范围。

(2)学徒、利用假期勤工俭学的学生不适用最低工资制的规定(1)延长工作时间工资(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及条件下的津贴(3)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7.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P77(1)提前预告后解除(2)即时通知即时解除(3)不必通知即时解除8.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员工工资的几个方面P149(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9.劳动者的权力P46-48(1)劳动报酬权(2)休息休假权(3)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权(4)职业培训机会获得权(5)结社权(6)民主管理参与权(7)社会保险享受权(8)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10.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时限P229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1)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2)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3)累计缴费时间满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4)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

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第二部分:辨析题1.在劳务合同中,被派遣劳动者无工作期间应该领取失业保险金。

P84错。

在被派遣劳动者无工作期间,按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2.对雇主而言,工伤保险赔偿适用过错原则。

P234错。

只要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遭遇工伤,无论用人单位有无过错,都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3.在员工的劳动报酬中,福利是工资之外一块重要的收益部分。

P145 对。

4.失业保险是针对有劳动能力但无劳动岗位的人,也包括刚出校门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

P226错。

失业保险是对于因失业而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在法定期限内,由国家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再就业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5.在劳动合同中,凡涉及免除用人单位保护责任的条款和劳动者放弃保护权利的条款均属无效合同。

P71对。

6.上下班途中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受伤应当算工伤。

P235 对。

7.工资分配方式和水平由企业依法自行确定。

P137 对。

8.因工作性质特殊,其工作时间超过标准工作时间长度,用人单位应支付加班工资。

P160错。

不定时工作制在特别需要的情况下,其工作时间超过标准工作时间长度,可以不受限制,且超出部分也不算延长工作时间,也不需支付加班工资。

9.用人单位没有及时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

P77 错。

用人单位为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随时告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0.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的劳动者订立至少一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P84错。

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2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1.在派遣用工中,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的所在地标准执行。

P84 对。

12.职工患病,合同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满。

P79 对。

13.社会保障不同于社会保险,覆盖的是全体公民。

P212 对。

14.劳动者未完成劳动定额或任务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P140错。

只要劳动者提供了法定或约定工作时间的正常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5.试用期的工资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主协商决定。

P144错。

劳动者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16.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P77 对。

17.竟业禁止应该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P69 对。

18.生育保险是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

P241 对。

19.大学生在用人单位实习期间,应该享有最低工资的保障。

P144错。

所谓大学生就是没有毕业,实习不是工作岗位;应该和学徒及利用假期勤工俭学的学生一样,不适用最低工资制的规定。

20.失业人员获批准出境定居,但仍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内,应该继续领取直至结束。

P230错。

失业人员若移居境外,应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21.工伤保险基金筹集主要是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共同缴费。

P234错。

工伤保险的全部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交纳,职工个人不承担缴纳保险费的义务。

22.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

P232 对。

23.失业保险待遇一般应控制在社会救济水平和当地最低工资水平之间。

P226 对。

24.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可以在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中任选其一。

P301错。

劳动法律关系发生争议,当事人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25.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主要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

P234错。

工伤保险的全部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交纳,职工个人不承担缴纳保险费的义务。

第三部分:简答题1.劳务派遣用工的主要特征P83(1)劳务派遣关系的当事人由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三方构成(2)派遣劳工与派遣单位之间形成劳动合同关系(3)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形成民事合同关系(4)派遣劳工须向用人单位履行劳动给付义务,并在用工单位指挥监督下工作2.简述处理劳动争议的原则P295-296(1)合法原则(2)公正原则(3)及时处理原则(4)着重调解原则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构成P232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

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

4.什么是劳动合同P58劳动合同也称劳工契约,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5.用人单位裁减人员时应履行的两项社会责任P79(1)应当优先留用;与本订单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人员;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人员;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抚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人员。

(2)用人单位从裁减人员之日起,在6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6.用人单位制定的职业纪律应该遵循的几个程序P257-258(1)职工参与——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2)报送备案——正式开业后半年内将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报送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备案;(3)正式公布——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7.职业纪律的特征有哪些?P250-251(1)职业性(2)安全性(3)自律性(4)制约性8.社会保险的功能P216(1)保护退出劳动领域劳动者的正当权益,维护劳动力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2)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促进安全生产和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4)防范和化解劳动风险,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9.什么的服务期条款P67服务期条款是指双方当事人约定,由用人单位出资培训或提供其他特殊待遇的劳动者,必须为该单位服务满约定的年限,中途不得辞职的合同条款。

10.劳动合同签订时,法定的必备条款有哪些?P64-66(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11.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两种情况P87按照《劳动合同法》第25条规定:除了第22条关于服务期条款以及第23条关于保密和竞业限制条款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12.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必须符合的几个条件P167(1)实体条件:用人单位生产经营需要(2)程序条件:用人单位要与工会和劳动者进行协商(3)加班加点不得超过法定限制时间(4)出现紧急事件,危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情况下,法律允许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

13.养老保险制度中统账结合的含义P219统账结合是我国首创的将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