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简化检查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材分析《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综合素质为目标。

全册内容共分为20个单元,涵盖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本册教案旨在通过物理实验、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物理现象和实验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教学难点:物理现象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进行评价。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七、教学计划根据学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1节电能电功第2节内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比热容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热机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热机的效率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3节安全用电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两种电荷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2节电生磁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流的测量第4节电动机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5节磁生电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电压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电阻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变阻器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1节能源第2节欧姆定律第2节核能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3节太阳能*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初中物理试验教案

初中物理试验教案

初中物理试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实验操作步骤4. 实验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引出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讲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的弯曲现象,即光的折射。

介绍折射定律,即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为定值。

3. 演示实验(1)准备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砖、白纸、直尺、量角器。

(2)实验步骤:① 将激光笔的光线垂直射向玻璃砖,观察光线在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

② 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数据。

③ 改变激光笔的位置,重复步骤①和②,观察光线传播路径和折射角的变化。

④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折射定律。

4. 学生分组实验(1)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3)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实验现象,确认折射定律的正确性。

(2)探讨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光纤等。

(3)提问:光从空气进入水、从水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分别是如何变化的?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 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拓展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章节一:力和运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b. 让学生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2. 教学重点:a. 力的概念和作用。

b.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3. 教学难点:a. 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b. 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作用的两种效果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示范: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应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二:压力和浮力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2. 教学重点:a.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3. 教学难点:a. 压力和浮力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压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

c. 示范:进行压力和浮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压力和浮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三:简单机械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重点:a.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3. 教学难点:a. 杠杆和滑轮组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简单机械的作用。

b. 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c. 示范: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四:声现象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浮力》为九年级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的五、六二节,本章知识是以前力学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

《浮力》则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一起看看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欢迎查阅!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浮力》为九年级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的五、六二节,本章知识是以前力学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

《浮力》则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新教材力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秤、细线、水、大烧杯、食盐、鸡蛋、金属块等二、说教法通过设置情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活动,把浮力知识有机地进行归纳,串联起来。

得出解决浮力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对知识系统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

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九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0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0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0篇)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

以下这10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九年级物理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九年级物理教学教案篇一课题1.初步认识,正确说出的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2.欧姆定律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

其中:U——电压(V) I——电流(A) R——电阻(Ω)注意:欧姆定律反映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中I、U、R之间的关系。

导出式:;【典型例题】一辆汽车的车灯,灯丝电阻为30 Ω,接在12 V的电源两端,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答案】0.4A【解析】已知:,求I解:【针对训练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 A。

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 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答案】12V【解析】已知:,求解:由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根据可得:,则:【针对训练2】加在某一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5 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5 A,则该电阻器的电阻应是多大?如果两端的电压增加到20 V,此时这个电阻器的电阻值是多大?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大?【答案】10 Ω;2A【解析】依题意画电路图如下:由得:当导体两端电压增大到20V时,如下图所示: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欧姆定律1.内容:2.公式:3.对欧姆定律的理解:I、U、R应指同一导体或同一部分电路;I、U、R的单位应统一,采用国际单位。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悟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篇二18.2.1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2.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重点掌握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后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讲授新课知识点一:观察电能表,常常可以发现:电能表上的铝盘转动的快慢经常是不同的,家里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铝盘转动得越快,而且使用电热水器时比使用一只灯泡时转得快,这是怎么回事呢?如下图所示,节能灯上的“24 W” 是什么意思?演示:分别拿一只24 W 和一只500 W 的电吹风机,接在电路上,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二)新课学习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例:人走路a.哪里存在摩擦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例:滑雪比赛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b.怎样减小摩擦力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

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

(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课后小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9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9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9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精选篇1)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本学期八级部共有班级4个,总共186人。

通过上期的学习,多数学生已基本了解了物理学科的知识范围和研究方法,也为本期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从我校八年级4个教学班的总体期末统考成绩来作大致评估,各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不多,学困生不少,两级分化比较严重。

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欠缺,思维不够灵活。

二、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和要求本期的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注重实验和观察,有较强的神秘感。

因此教师应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利用探究性自主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物理成绩全面提升的目的。

1、完成第六章到第十章的教学任务。

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本学期要多参加教学交流活动,多从其他老师身上获得经验,学习方法,取长补短,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教材分析(知识点,重点,难点)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

在内容选配和要求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2、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4、体现开放性和实践能力培养;5、形式生动活泼。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按照学生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连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养教育为根本主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物理的进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一、教材分析这节教材第一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想,介绍了四位科学家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杰出奉献。

然后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这是初、高中知知趣衔接的一节课程。

学生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应以教材中有关“力是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运动的原因”这一问题认识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

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知道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研究、摸索、推理进程,学习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实验方法。

在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学习上,重视知识的知道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积极性,本课采取学生自主探究模式组织教学。

二、教学进程设计引入新课:运动的起因是什么(一)学生浏览历史的回想并找出四位科学家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这块内容中有些知识点学生是已知的,也有未知的,但学生都看得懂,所以就由学生来完成,同学们相互补充,教师只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

1.亚里士多德:力是坚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现象:在平路上人推车,车才能运动,人停止用力,车子就要停下来。

2.伽利略:水平面上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摩擦的作用,如果没有摩擦,水平面上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一速度运动下去。

笛卡儿: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连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即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本来的方向。

牛顿:一切物体总保持本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及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力与物体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3 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

教学内容: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通过实验演示能量的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2.2 功和能量守恒学习目标:掌握功的计算及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能量守恒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三章:压强和浮力3.1 压强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压强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3.2 浮力的概念学习目标: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浮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四章:电路和电流4.1 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电路的基本元件,通过实验演示电路的闭合与断开。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4.2 电流的概念学习目标:掌握电流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电流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五章:电磁现象5.1 电磁感应学习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电磁感应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发电机的原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单元)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单元)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单元)一、引入本教案旨在教授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第1至第3单元内容。

本学期的三个单元分别是《物体的长、宽、高》、《力的合成与分解》和《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

在引入这一教案之前,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并与他们分享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物理现象或实验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二、教学目标1. 物体的长、宽、高- 了解物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掌握使用标尺、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理解长、宽、高的量纲和单位,能够进行相互换算- 进行简单的测量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2. 力的合成与分解- 了解力的概念及其在物体上的表现形式- 掌握多个力作用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与方法- 运用合力与分力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际应用探究3. 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 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形式- 掌握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计算方法- 理解机械能转化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 进行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实验和探究三、教学内容安排1. 物体的长、宽、高- 概念解释和讲解- 测量方法和工具介绍- 测量实验指导- 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概念和特点介绍- 合力与分力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实际问题解决演示和练- 应用探究实验和讨论3. 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 机械能的概念和基本形式- 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计算方法- 机械能转化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实验和探究活动指导四、教学方法与研究资源教学方法:-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及解决问题-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维能力- 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研究资源:- 教科书: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测量工具:标尺、游标卡尺等- 实验装置和材料:物体、斜面、弹簧等五、教学评估为了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书面测试: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的测试- 实验报告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内容和实验过程评估其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组织讨论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思考和表达能力六、教学反思与调整通过教学评估和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本节介绍了天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延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

一起看看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欢迎查阅!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4、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约能源的教育.教材分析本节介绍了天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延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对机械能形成比较具体的概念和全面的认识,在教材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教法建议本节的重点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建筑拦河坝提高上游的水位,到水流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三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可以采用让学生阅读,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提供的资料是:我国水能的使用情况;我国风能的使用情况;关于水能和风能使用的照片.做好调查的准备,课本后面有两个调查题目,分别是是否有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可能,及是否有水电站,对于水电站做一些调查.教学设计示例第三节水能和风能的利用【课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重点难点分析】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详细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认识视野.【教学过程设计】本节内容建议用阅读的方法学习1,用课前诊测引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情况.2,阅读水能的利用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讨论,并提交思考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并组织的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方法2,提出思考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水能发电的情况;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和意义及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3,阅读风能的利用教学方法同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提供关于风能的利用的资料(这是在上一节课应当布置的课题),学生提供的资料可以由班级共享.对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提出思考问题:风能的利用状况;风能的特点(优点和发展特点)等.4,布置学生实践题目调查本地域中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状况;是否还有可以利用的水能和风能资源;实际的水电站的使用情况等.【板书设计】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2教学目标a.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b.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d.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新人教版物理实验报告(九年级全册)

新人教版物理实验报告(九年级全册)

物理实验报告1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目的: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实验器材:相同的烧杯2只、温度计2只、天平、水、食用油、两只相同的酒精灯、钟表。

或者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用天平量取相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

记入表格中。

2、将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初始温度,记入表格中。

3、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它们加热、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测量一次温度,记入表格中。

4、分析比较,记录数据,看看它们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5、整理器材。

6、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结论:实验表明,水(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物质质量/g 初始温度/°C 加热时间/ min 最后温度/°C水60 20 3 25食用油60 20 3 30回答问题:小华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她猜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能够支持她这一猜想的事实是()A.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B.油能把食物炸黄,而水不能C.油能漂在水面上D.油比水难蒸发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1、为什么水和沙子同样被阳光照射,沙子较烫,而水却是凉的?答:因为沙子比热容较小,同样吸热,升温较多。

2、由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得到油的比热容为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评语:物理实验报告2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组成串联电路实验目的:1、能自己独立并熟练地完成串联电路的连接;2、知道开关在串联中的作用;3、亲自体验串联电路的特点。

实验器材:电池盒、干电池、小灯泡2只、导线4根、开关1个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1)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初中中考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中考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中考物理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让学生掌握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加深学生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实验原理电功率(P)的计算公式为:P = UI,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三、实验器材1. 小灯泡一个2. 电流表一个3. 电压表一个4. 滑动变阻器一个5. 电源一个6. 导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电源、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依次连接成串联电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 调节滑动变阻器: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最大,防止电流过大损坏电路元件。

3. 观察并记录数据: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4. 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分别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并记录不同阻值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5. 数据处理: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不同阻值下小灯泡的功率。

6. 分析讨论:探讨小灯泡功率与亮度的关系,总结实验结论。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电流表、电压表时,要确保指针在量程范围内,避免损坏仪器。

2. 闭合开关前,要确保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防止电流过大。

3. 记录数据时要准确,避免因误差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触电等意外事故发生。

六、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的电源(如干电池、充电宝等)进行实验,观察小灯泡功率的变化。

2. 更换不同型号的小灯泡,重复实验,探讨不同灯泡功率与亮度的关系。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掌握了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方法,了解了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了物理素养。

此外,实验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5、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制定实验探究方案;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法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时候有一个梦想:去大海边玩。

同学们想去吗?听去过海边的人讲,海水很凉,砂石很热,你想知道原因吗?(创设物理情景,在自然导入新课的同时,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二、新知探究(一)、提出问题:生活经验检查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与水温升高的多少有什么关系?请你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来说明。

1、用同样的炉火分别烧一大锅水和一小杯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谁吸热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2、把一壶水烧热和烧开,哪种情况需要吸更多的热?(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得出结论: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学生得出:对于同一种物质,物体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X越多____X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另一种是砂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猜想物质吸热可能与物质种类有关,使探究目标更为显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
教案简化检查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梅江中学中学实验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