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多家银行出现存款失踪 违规贴息被指惹祸

合集下载

存款丢失案例及分析

存款丢失案例及分析

一向被认为非常安全的银行存款,为何竟面临这样不可思议的血本无归风险?专栏作家余丰慧认为,从深处追究,似乎储户、银行、监管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银行人员和外部资金掮客们相互勾结已经涉嫌刑事犯罪。

这一观点值得关注。

没有短信提醒、没有电话告知,自己银行账户里的存款却不翼而飞。

近年来,湖南、浙江、河南、安徽等地多家银行频频发生类似的存款“失踪”案件。

最近,在浙江等地储户存款不翼而飞事件密集爆发,全国其他地方此类事件也频频出现。

已经给一些储户造成经济损失,储户在银行特别是一些国有银行的存款竟然“失踪”,一向被认为非常安全的银行存款为何竟然面临这样不可思议的血本无归风险呢?然而,从深处追究,似乎储户、银行、监管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银行人员和外部资金掮客们相互勾结已经涉嫌刑事犯罪。

这类客户存款的一般操作手法是,一些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的企业需要资金,银行信贷员让第三方中介用高额贴息为诱饵招揽储户,买通柜台工作人员把储户存款存进银行后转账到企业账户上,三方利润分成。

一旦企业还不出钱来,储户的钱就没了。

银行工作人员被买通后,与外面人员互相勾结,通过伪造存单欺瞒,储户往往在存钱进指定银行的同时,不知不觉“被签署”了转账给陌生企业的单据。

银行柜台里面的人,给你一张假存单,开的网银u盾都不给你,网银直接转账转掉了。

做这个业务的时候他已经在给你做下一个业务了,因为让你输很多密码,你都不知道输了多少密码,名字也签掉,你也不知道签的是什么,你只知道这是银行不会骗你,信誉是保障的。

最终企业还不上资金后,甚至老板跑路了,你去银行取钱时,账户已经空无分文。

不过,转账手续表面上都是合法的,甚至密码也是储户自己当初输入的,还有协议放在那里。

这里面的几个关键角色,第一个是储户自己。

储户是受高息贴息诱饵吸引,当时就能够拿到百分之十几的贴息,心里美滋滋的,忘了风险隐患,让签什么协议就签,让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

贪图贪财的高息贴息心理,是存款不翼而飞隐患的祸种。

为何中国频频爆发“存款失踪”案——基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视角分析

为何中国频频爆发“存款失踪”案——基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视角分析
1  ̄ n e ws . c n t ' v . c n/ 2 O 1 5 / O 6 / 1 3 / VI DE1 4 3 4 1 9 7 3 3 5 5 8 1 1 5 9. s h t ml , 2 01 5 —0 6 -1 3。


问题 的提 出
东亚是世界上储 蓄率最高 的地 区,而中国
又更为突出。2 0 1 4 年, 中国金融体系的储 蓄存 款达 到 4 8 5 2 6 1 . 3亿 元人 民币 , 自 2 0 1 0年 以来
年均增 长 率 为 1 2 . 4 7 %② 。这不 仅是 经过 3 0多年
使有银行 出现问题 ,但是储户的存款依然没有 受到任何损失。 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 , 国 家对银行存款提供了百分之百的隐性担保或者 保险。 这就是 中国老百姓非常信赖银行 , 而银行 存款 被认 为绝对 安 全 的缘 由。 然而 , 当银行“ 存款失踪” 频频见诸报端或 者其他新 闻载体后 , 即使银行不倒闭 , 中国公众 也将不得不开始担忧 自己银行存款的安全④ 。
护体 系。具体表现在 , 中国没有统一 的金 融消费者保护部 门; 缺乏统一专 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
及制 度 ; 实践 中金融 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力度有失偏颇 。切 实保护金融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中国需 要: 建 立专门的 中国金 融消费者保护局 以专 司金融 消费者权 益保护职 责; 制定 专 门统一的 中国金
银 行 的存 款将 不 再是 百 分 百 的 无 风 险投 资 。
④ 2 0 1 5 年上 半年 , 中国国家电视 台连续三次播放 关于存 款失踪的新 闻: 新闻 1 + 1 , 《 丢 失的存款 !》 , 中央电视 台, h t t p : / / n e w s . c n t -  ̄ . c n / 2 0 1 5 / O 1 / 2 0 / VI DE1 4 2 1 7 6 3 4 7 6 4 8 6 5 5 5 . s h t ml , 2 0 1 5 — 0 1 - 2 0 ; 新闻 1 +1 , 2 0 1 5 , 《 银行 柜台: 为何 一再发生违规操作? !》 , 中央电视 台, h t t p : l l t v . c n t ' v . c n / v i d e o / c1 0 5 8 6 / 6 6 c 1 9 2 8 c 6 b c c 4 a e b 9 e 2 6 4 b e 6 c 8 8 1 9 0 6 b , 2 0 1 5 - 0 5 - 2 0 ; 焦点访谈 , 《 被私 了的案件》 , 中央电视 台 , h t t p :

团伙买通银行员工盗取多名储户上亿元存款完整篇.doc

团伙买通银行员工盗取多名储户上亿元存款完整篇.doc

团伙买通银行员工盗取多名储户上亿元存款-解说:杭州,2亿,苏州,1.05亿,衢州,700万,为什么多家银行发生储户储蓄不翼而飞的事件?一笔存款30%被抽走,这真的是银行存款吗?浙江瑞丰银行副行长吴志良:有些银行可能为了拉些存款,在正常的存款利息外面,搞一些贴息。

解说:丢失的存款是否预示着更大风险,《新闻1+1》今日关注,高利贷幽灵改换头面进银行。

主持人董倩:晚上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是中国人最喜欢把钱存到银行里面去,因此中国也就成为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我们不妨看一组2014年的数字,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4.3亿户家庭,在中国各种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到达了116万亿,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把钱放到银行,咱先不说它能不能跑赢CPI,但是最起码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但是,最近在苏州、杭州等一些地方,有一些储户当他们看自己银行存款的时候,发现存款没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关注。

绍兴存款失踪储户杨玉晴:存进去了,到了一年我们来拿,这个钱没有了。

记者:您存了多少钱?杨玉晴:1300万。

解说:浙江绍兴的这位杨姓储户听说奉化一家银行可以办理贴息存款,本想获得更高利息,却没料到她的存款竟然会在银行消失。

杨玉晴:我们在(绍兴)河桥,有人来叫我们的,这个银行有利息贴的,就过来了,一个姓吴的来接待我们,他让我们在这个窗口存进去的。

解说:在浙江另外一座城市义乌,也有十几位储户受到高额利息吸引,专程跑到奉化这家银行办理贴息存款。

义乌存款失踪储户朱麟飞:我是收到一个短信,收到短信说存到这边来,有一个红包。

记者:当时包给你的红包有多少?朱麟飞:红包当时是12个点嘛。

解说:尽管给储户朱先生发短信的电话号码早已停机,但是银行给储户打印的存折和对帐单显示,所有丢失的存款全部存到了中国农行奉化城东支行,奉化警方回复,目前案件正在侦办,涉及金额还没有统计数据。

义乌存款失踪储户:这些钱我们也没有取过它,就已经没有了,我们没有取过怎么就没有了,这些钱。

存款失踪敲响警

存款失踪敲响警

存款失踪敲响警钟-金融银行论文存款失踪敲响警钟刘英团截至2014年末,中国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高达116万亿元。

但是,被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银行存款却在没有短信提醒、没有电话告知的情况下“不翼而飞”了,多则上亿元、几十亿元,少则几千万、上百万元。

有报道称,杭州庆春某支行100多名储户超过亿元存款“失踪”。

同是在杭州,42位银行储户的数百万元存款仅剩少许甚至被清零,总计9505万元存款不知所踪。

上市公司酒鬼酒、泸州老窖、洋河股份、东风汽车等知名企业的存款也出现过“异常”。

其中,仅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10日,泸州老窖在长沙迎新某支行、河南南阳中州某支行等处的5亿元存款不知去向。

类似的存款“失踪”案件在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地也有发生。

日前某银行北海分行某部门总经理苏瑜卷款30亿元潜逃的舆情已被证实是真实的,不管苏瑜是否是离职的“前员工”,也不管“前员工”苏喻是否涉嫌刑事犯罪并已被立案,储户存款均已“不翼而飞”。

“离职人员”或“临时工”不是银行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首先,银行工作人员与银行签署的合同不仅仅是员工个人的工作合同,其在银行工作期间的所作所为无不是代表所在的银行。

事实上,储户之所以上当受骗,储户太信任银行是原因之一。

“内鬼”以银行内部办公地点或窗口存储点为依托,储户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在一个有着视频监控、保安巡逻的银行营业点,储户存款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踪”,银行不可能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其实,即便是“前员工”或“临时工”的所作所为,也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

如果“前员工”或“临时工”没有银行的光环,企事业单位及公民个人会与银行的“前员工”、“临时工”有资金来往?即便是员工利用职权或职务犯罪,银行难道对这种不合法、不合规的行为无所察觉吗?这是监管失责,还是监管部门及银行相关负责人徇私舞弊或玩忽职守呢?“内鬼”作案,必然要“作假”,庞大资金在银行流进流出,银行能不知道?所以,储户存款失踪“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银行存款失踪之谜实为被骗 银行存款安全谁来保护

银行存款失踪之谜实为被骗 银行存款安全谁来保护

银行存款失踪之谜实为被骗银行存款安全谁来保护?【存款失踪系被骗】杭州、南京等多地储户银行存款近日接连被曝“失踪”,引起社会和监管层关注。

2月4日,银监会发布评论文章《所谓存款“失踪”原来是“被骗”》。

银监会相关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所谓存款“失踪”,实际上是“被骗”,目前银行存款不存在丢失、失踪状态,提醒储户不要贪图高利息,以防被骗。

该人士称,存款诈骗案件需要司法部门来调查,认定责任后,监管部门会追责。

1月15日,新华社刊发以《42名储户9500万存款丢失,多地银行存款屡失踪》为题的调查报道。

报道称,近日多地银行存款频频“失踪”,浙江杭州42位银行储户放在银行的数千万元存款仅剩少许甚至被清零;泸州老窖等知名企业存款也出现异常,近3个月存在银行的5亿元不知去向。

同时,义乌、南京、湖北等地也出现了储户存款失踪事件。

昨日,《所谓存款“失踪”原来是“被骗”》作者河北银监局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经了解,上述存款不是“失踪”,也不是“被盗”,而是不知不觉中“被骗”了。

随着ATM机、POS机、网银、手机等支付方式越来越普及,通过银行渠道或冒充银行诈骗成了一些骗子们的首选。

在1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2014金融改革等情况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银监会已经关注到此事,具体原因和情况还在进一步调查。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银行都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有义务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

“储户存款失踪后,银行需要调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王兆星说,不管是因为银行管理或信息系统漏洞,还是因为个别社会犯罪分子和银行的工作人员相互勾结造成对存款资金的诈骗等,要分清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性质、不同的责任来分别加以处理。

上述银监会相关人士称,银行存款是安全的,不过,不排除银行员工里也有“坏人”,与外人“内外勾结”诈骗存款等,银监会已经要求银行严查。

■相关“42名储户丢钱因内外勾结诈骗”2月4日,银监会发布评论文章《所谓存款“失踪”原来是“被骗”》,对于存款诈骗方式作了归类,认为主要有:社会人员诈骗、银行员工与社会人员内外勾结诈骗、银行员工骗取客户存款;对应三类不同的诈骗方式,银行承担不同的责任。

银行“贴息存款”怪胎该打掉了

银行“贴息存款”怪胎该打掉了

~15%之间。贴息存款怪胎是一个寄生在银行体内的“毒 瘤”,商业银行到了该痛下决心割除的时候了。责任编 辑:xlx
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内部优惠券 ty949htvv
的矛盾,但实际无异于饮鸩止渴,时间越长,银行中毒 越深,储户被蒙蔽和受损越大,对经济副作用就越明显。 细究一下,具有三方面危害:一是导致了银行不正当竞 争,抬高了利率,扰乱了正常存款竞争秩序。贴息存款 都是
摆不上“桌面”的地下活动,以银行一年期存款年利率 为3.5%的话,如果贴息率为2.1%~2.3%,存款利率无形中 被提高到了6%左右。二是为资质不良、别有用心的企业 “骗钱”提供了通道。从贴息存款发生存款
即银行与符合贷款条件企业合作,让贷款企业拉存款并 对储户贴息的,叫阳光贴息;对不符合贷款条件企业, 通过资金掮客拉存款与银行内鬼合作并给储户贴息的, 叫非阳光贴息。这种怪胎带来的危害早已引起监管层高 度重视
,2014年9月11日,银监会、财政部和央行在《关于加强 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令禁 止贴息存款行为。然而,时至今日,贴息存款怪胎幽灵 仍在屡屡害人。在笔者看来,原因莫外乎四条。其一
,商业银行畸形存款增长考核机制是首因,只要商业银 行存款考核机制不转变,“贴息存款”就仍有生存土壤。 随着金融脱媒体,社会资金分流,银行吸收存款越来越 难,一些客户经理为了获取业绩提成,必然采用“贴息” 这
一些不规范拉存款手段。其二,银行规避信贷监管规模 使然,一些银行面对有偿还能力的企业申请贷款,出于 贷款规模考虑,通过贴息存款方式巧妙地躲避监管部门 信贷规模监管,达到扩大信贷业绩和牟利之目的。其三, 银行
据报道,近段时间,浙江省多家银行储户屡曝银行账户 里存款不翼而飞。通过调查发现,多与银行“贴息存款” 有关。贴息存款简单解释为客户在银行存款时,当场按 约定利率支付给储户一定利息,等存款到期,再按央行 规定

储户银行存款大额丢失国人存款安全谁来保障

储户银行存款大额丢失国人存款安全谁来保障

储户银行存款大额丢失国人存款安全谁来保障把钱存入银行,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是最安全最保险的选择了,然而,当储户走进银行,发现手中的存款变成保单,理财基金甚至是一纸空文,多年积蓄荡然无存,这是一种怎样的伤害!为获取较高收益而听信资金中介介绍的贴息存款,不想去银行存款时,却被银行“内鬼”做了手脚将存款转账至他人账户,杭州联合银行42名储户总计9505万元存款被盗案件近日震惊金融圈.尽管业内专家表示,高息背后往往有陷阱,储户不能为获取高收益而听信资金中介的安排去存款,应选择正规渠道和合规理财产品,但是仍旧有越来越多的人经不住高额利息诱惑而上当受骗.银行系统监管的缺失是否要对近期存款频频丢失给出合理的解释,是关系众多储户是否放心再到银行存款的首要前提.储户存款频频被盗究竟是银行蒙冤还是另有隐情在长春打工的张先生,把23万余元积蓄存入银行卡后不翼而飞,只剩下0.21元.张先生找到银行,但银行说不清钱去哪儿了,无法给出任何解释.这就奇怪了,钱又不是存在别处.按照银行业内人士的说法,要防止开通了网银的卡内资金被偷偷划走,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是尽量少在开通网银的银行卡内存款或者随用随存.也就是说,虽然张先生带芯片的银行卡和密码保护器一直在身边,但卡里的钱竟然一直是不安全的.这不由得令人感叹窃贼“法力无边”.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虽然类似的储户资金被莫名划走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但并没能阻止更多的人开通网银,这表明网银的安全性整体是有保障的.张先生的遭遇作为个案,必然与这家银行有脱不开的关系.银行作为储户资金安全责任人,岂能对受害储户一副冷脸,免开尊口?中国是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中国人习惯把钱存进银行,截至2014年末,中国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高达116万亿元,中国人之所以热爱存款,最大的一个理由是“安全”,旱涝保收无风险.但是,就是这个简单的念想,如今也遭遇到了挑战.据不完全统计,近期仅1个月内,存款莫名丢失的案例就有7起之多,如果再回溯整个2014年,据银监部门通报,存款“失踪”的案例更是多达十几起,其中甚至包括泸州老窖1.5亿元存款失踪、杭州42位储户总计9505万元存款失踪这些大案.杭州联合银行法律合规部总经理介绍,据公安侦查人员透露,资金中介承诺储户除银行给付的规定利息外,再给付年化收益率13%的高额贴息,并要求储户签署包括“不能提前支取”、“不能通存通兑”、“不能查询”、“不能开通网银”等“六不”承诺书.此外,还指定储户前往杭州联合银行古荡支行文二分理处,寻找与犯罪嫌疑人勾结好的柜台员工祝某来办理打印对账单等相关业务.这其中,祝某收取存款金额的一定比例作为好处费,而介绍储户前来存款的中间人则拿到存款额18%以上的高额佣金.当储户来到指定窗口存款时,柜员祝某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利用犯罪嫌疑人事先填好的、压在鼠标垫下的转账凭条,骗取了业务授权员工的信任后,实施转账交易.虽然央行、银监会等多部委或单独或联合多次发文,禁止银行违规高息揽储,但多家资金紧缺的银行,仍绕道资金中介代办,贴息揽存.在qq上搜索关键词为“贴息”的qq群,找到了数百个此类的qq群,不少资金掮客在群内放出“冲量”、“贴息定存”等高息盘口.在早几年银行信贷额度紧张时期,市场上贴息存款现象十分普遍.随着利率市场化向纵深推进,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普遍高于以往,贴息存款现象已大为减小.业内专家表示,储户要存款、理财,应选择正规合法渠道,利息、预期收益率奇高的产品往往蕴含较大风险,甚至是陷阱.储户存款丢失案件频发,存储安全能否让国人放心,使当前我国银行业正在遭遇空前的挑战.每当我们走进银行,大堂经理或是理财工作人员紧跟上来开始询问需要办理的业务类型,热情程度不亚于当初的中关村各大卖场,过度的跟踪介绍让消费者在头脑受业务人员影响不受控制的情况下购买了自己计划外的产品,后悔退货时才发现刚刚热情的销售人员立刻转变成冰冷面孔.如今中关村各卖场的没落充分说明为了销售产品不管客户意愿强买强卖的方式终有一天会将自己推到死角.银行系统也是一样,储户本来存钱,定期变为保险,存单诱惑购买理财产品,高额利息吸引着不懂银行业务规律的储户在所谓工作人员的热情介绍下参与了所谓的“贴息存款”,但实际上,很多参与者并不知道他们的钱已经不在自己的个人账户上了,以为只是“另一种方式的存款”.不管是被盗还是被忽悠,银行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银行委屈的同时,储户更是无处诉苦.从法理上看,储户将钱存入银行,双方就形成了委托保管的合同关系.只要储户有合法的存款凭证,自身不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及重大过失,双方存款关系自然成立,银行应承担兑付款项的义务.如果是银行工作人员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对储户实施侵害,这就属于银行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范畴.储户在权利受到侵害后,当然应向银行主张权利,而不是向其内部工作人员个人主张权利,理应由银行承担对储户的赔偿责任,如果是存款被银行外部人员盯上,导致储户受到损失,银行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呢?目前法学界的普遍观点是,只要储户没有参与其中,而被银行之外的人冒领,银行要承担部分责任,出现问题一味推卸给银行员工甚至告知储户是其自愿行为是银行伤害储户感情的重要因素.储户存款丢失的原因错综复杂,不法分子通过攻击网银或者伪造银行票证等方式,盗取储户存款,更有银行工作人员监守自盗,储户存款并没有进入银行系统而是直接挪作他用,还有银行工作人员与另一些人勾结,以所谓“贴息存款”忽悠储户,将储户存款直接转给需要用钱的企事业公司或个人,甚至参与民间借贷,在银行系统外恶性循环.如此不良的循环方式在让储户遭遇损失、银行业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也让民间金融领域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始越来越多的疯狂揽财行为,高利贷、理财产品、pe私募股权基金等诸多擦着法律边缘空子的金融公司在以高息为利诱的吸引下,将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收入囊中,打着理财的幌子进行资本操作,有的导致血本无归直至跑路.高息利诱存款丢失是储户活该还是责任推卸在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公布的保障民生典型案例中,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一起存款盗刷案例中认定,相对于普通储户而言,银行更有条件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实施的犯罪,银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杭州42位储户事例,据多位受害者回忆,自己存钱时均遇到银行柜台人员的推销,承诺可将资金以某种高利息的形式存入.相较于明偷,“贴息存款”更加隐秘.由于“贴息存款”往往是资金中介、银行人员联手操作,储户为了获得较高回报,往往会被事先要求签署“不开通短信提醒、不通兑、不提前支取”等承诺.在此之后,储户存入银行的钱就会被银行“内鬼”即刻划转至需要用钱的企业.据有关记者梳理发现,存款丢失的对象主要针对个人储户和企业客户,“高息利诱”是重要原因,从已披露的案件中,部分银行内部控制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一些违法、违规的银行职员往往以高息或高收益“忽悠”储户,然后在这过程中套取密码或利用合同的复杂性进行“专业欺骗”.这一现象,不仅在储蓄过程中可能存在,在购买理财产品中更容易出现.“在许以高息、高收益时,他们往往会很神秘地说,这是因为你是大客户才得到的特殊待遇.顺理成章,特殊待遇会遇到很多‘特殊做法’或‘变通操作’,储户上当一般就出在这上边.”在案例背后,多有银行内部职员通过“内外勾结”获取高额回扣或非法收入的现象.不难看出,这部分储户确实有点“活该”,但并不代表银行可以免责.银监会、财政部和央行都曾发文明令禁止贴息存款行为.同时,根据《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银行销售人员不得将储蓄存款和保险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混淆.根据以往的案例,这些所谓“贴息存款”,并不全是银行某个员工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整体风气.据业内人士透露,银行热衷“贴息存款”的原因和其自身利益有很大关系,面对有偿还能力的企业申请贷款,通过贴息的存款方式,躲避监管部门信贷规模监管,达到扩大信贷业绩和牟利之目的.银行在存款丢失案例中,都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在残酷的现实案例中,一旦储户的存款丢失,想要找银行的责任非常困难.虽然也有一些储户存款丢失后,得到了补偿,比如杭州那起案例,42位储户都得到了银行的垫付,但这是因为影响太恶劣,央行明确发文要求的,这样的案例实在屈指可数.在所有的储户存款丢失案例中,最大的难点就是举证.司法实践中,法官遵循的往往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即原告在提出自己主张时,要自己证明自己的主张成立.然而事实是,在“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下,储户要维权和索赔几乎不可能.储户存款丢失,银行愿意担责,展现的是一种服务态度.这种态度,不仅是做给丢失存款的储户看的,也是做给那些潜在客户看的:来我们这存款吧,丢了也有保障.但是在银行业垄断经营的大格局下,需要展现这种姿态的动力并不强.加之银行方面的法律法规,基本上是部门立法,部门立法必然带来对部门利益的过分保护.既没有外力促发改变,也没有严厉的法律规制行为,“丢了也不赔”几乎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现象.高收益伴随高风险擦亮双眼让投资陷阱永无立足之地自由竞争才能带来积极改变,随着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的不断涌现,对现有金融行业添加了诸多活力,逼迫国有银行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但是如果立法跟不上,光有自由竞争没有法律的监督是不现实的,完全指望市场把不守规矩的从业者踢出去,需要等太久,造成的损失,无人承担.如果说储户的账户资金突然增多,又突然被划走,很伤害储户的感情,那么存款的无故丢失,则不仅伤害感情,更造成了严重的利益损失.有的物质损失可以用金钱来弥补,但是银行给储户造成的精神伤害是无法用任何经济方式予以赔偿的,储户的心一旦冷了,再高的物质诱惑也是无济于事.业内人士曾指出,储户在银行里存款容易遇到的陷阱有:混淆存款和理财、保险;理财产品不提示风险.至于银行职员涉嫌犯罪的套取密码、挪用存款等行为,虽然较少,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也不要轻信为你办理业务的职员,一切以合同为准,以操作结果为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银行有义务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商业银行要强化内部督查,不应再发生存款失踪个案.银行存款频频丢失,储户安全谁来保障,金融行业的混乱局面何时才能戛然而止,接着,如何让储户重获信心,银行在思考,储户在观望,让投资陷阱永无立足之地,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文/王雪涛。

400万元银行存款失踪之谜

400万元银行存款失踪之谜

400万元银行存款失踪之谜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7年第8期为获取10% 的额外贴息,浙江省奉化市居民赵秀兰在银行柜面存款400 万元,当天她虽然收到了60 万元“外快”,本金却在22 分钟后被人冒名签字转账。

到底是银行内鬼作案,还是赵秀兰与犯罪集团相互串通?储户与银行各持己见。

此案于2016 年11 月27 日尘埃落定。

法院会支持储户的诉讼请求吗?巨款不翼而飞2014年7月上旬的星期五上午,晴空万里。

赵秀兰一早就兴冲冲地来到奉化市某支行排队提钱。

她打算给女儿买一部新车作为生日礼物。

当电子叫上号后,她忙不迭递上银行卡,说出数额,输入密码,柜员却告知其存款余额仅有2.01元。

赵秀兰大吃一惊,查阅对账单后,她发现2014年4月12日下午5时,自己卡上的400万元本金都转给了一个名为“张亚军”的户头。

而这张银行卡却正是她当天在这个柜台办理的。

“我根本不认识张亚军,肯定是你们搞错了!”赵秀兰声嘶力竭地叫喊着,客户经理闻讯赶来,并把存取款的账本调了出来,“您瞧,上面有您的亲笔签名。

”赵秀兰看到,取款单上的签字似乎有点像她的笔迹,她努力回忆着,竟没有任何印象。

“这不是我的签名,是你们伪造的”。

客户经理没有正面回答赵秀兰,他反复对赵秀兰说:“这个你本人应该更清楚。

”赵秀兰呜呜哭了起来:“我没有退休金,辛辛苦苦几十年做点小生意,才攒下这笔养老钱,怎么说没就没了?”对方生硬地扔了一句:既然卡上的钱不是你转的,你就直接报案吧。

到了公安机关,赵秀兰向民警表示,自己通过中间人介绍得知,这家银行有贴息储蓄业务,存款一年,除银行支付的正常利息外,还可获得用款单位给予的年利率10%以上的额外贴息。

而这个中间人正是自己女婿的同事介绍的,赵秀兰认为比较靠谱。

2014年4月12日,她在女婿的陪同下,来到该支行存入1元,新开了一个账户,把自己的另一张银行卡存款向新开账户转入400万元。

紧接着,她告诉了中间人新开的银行卡号和另一张宁波的银行卡号。

存款“失踪”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治理迫在眉睫

存款“失踪”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治理迫在眉睫

CAIXUN财讯-106- 存款“失踪”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治理迫在眉睫 □山西财经大学 石卓然 王 彤 / 文存款“失踪”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失效的典型案例,由于我国银行业内部控制发展起步较晚,加之当前金融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治理亟待提升。

本文结合商业银行内控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内控环境、组织机构建设和内控信息披露三方面为商业银行的内控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存款“失踪” 商业银行 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吸纳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特性决定了其经营过程中蕴藏着潜在的风险,且风险一旦发生,将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一般来讲,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指其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损失可能性,包括贷款风险、票据承兑与贴现业务风险、结算业务风险、投资风险、负债风险以及外汇业务风险等。

而值得关注的是,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失效是造成这些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

储户存款“失踪”案例综述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仍然充斥着各种不安全因素,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近期全国多地就曾爆出储户存款在银行“失踪”的事件,一时间催生了公众对“银行存款是否还安全”的疑虑,同时还引发了学者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的深入思考。

储户存款究竟是如何“失踪”的呢?结合近年来的案例,有专家总结了这样三类情况:第一种,银行外部人员的诈骗行为,此类主要是犯罪分子通过盗刷、破解银行卡密码、假借第三方支付机构等技术手段盗取储户存款。

第二种,银行内部员工与外部人员相互勾结的诈骗行为,此类一般与非法的高息揽储活动有关,犯罪分子通过额外的高收益承诺诱使储户将资金存入指定账户,同时与银行内部人员勾结,指使客户签字、输密码等,将储户存款转走。

第三种,银行内部员工独立的犯罪行为,他们利用职务便利,诱骗储户多次输入密码,窃取客户信息,伪造客户身份窃取存款。

不难发现,除第一种情况外,后两类案例都是由银行内部管控失效引起的,银行不得不对储户资金损失承担相应责任。

银行存款为何频频“失踪”

银行存款为何频频“失踪”

银行存款为何频频“失踪”作者:龚云淋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2015年第04期银行频频出现存款“失踪”我国作为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在4.3亿户家庭中,储蓄存款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资产保存形式。

然而,近期各地银行却出了多起存款“失踪”事件。

案例之一 2014年1月21日,南京警方向媒体披露:一个没有任何金融资质的“合作社”,将内部刻意装潢得和国有银行一模一样,并以高额的贴息款诱惑市民来存款,短短一年多就有近200人上当受骗,涉案金额近2亿元。

2014年5月,浙江杭州人王某经“中间人”介绍,将1200万元公司流动资金存进了位于南京浦口江浦街道的一家名为“南京某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的单位。

这一“合作社”承诺除给予王某国有银行一样的同期利率外,每周还贴息2%。

然而,在连续获得4个星期的贴息款后,这一“合作社”就没再给王某打贴息款。

王某从浙江赶到南京浦口与之交涉,结果对方不仅不给贴息款,连1200万元的存款也取不出来。

2014年6月,王某向南京浦口警方报案。

南京浦口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这个“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的工商营业执照上写的经营范围是农业信息咨询,与金融类没有任何关系,更没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从事金融业务的许可证。

该“合作社”于2013年设立后,就开始揽储,但一直没有什么生意。

2014年,“合作社”开始许诺除银行基准利率外,再给予高额的贴息。

在贴息诱惑下,至案发时有近200人将近2亿元存款存入这家“合作社”。

警方称,该“专业合作社”在内部进行装修的时候,完全仿造国有商业银行的模式进行,不仅柜台设计像正规的银行,还有LED显示屏、叫号机等,甚至5个柜面上都安排有穿着貌似银行统一服装的“职员”在办公。

不过,5个柜面中,只有1个在办存款业务。

一些储户被拉来后,一看眼前的场景,就有了八成的信任度,再加上伪造的文件,打着政府批准融资的特许经营为幌子,就以为是正规的信用合作社。

这一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合作社”法人刘某向警方交代,他也知道自己开的“经济专业合作社”不能从事存取款和放贷业务,但为了赚钱他还是这样做了。

银行卡被盗刷,存款丢失,怎么办-快存着!

银行卡被盗刷,存款丢失,怎么办-快存着!

银行卡被盗刷,存款丢失,怎么办?快存着!导读:最近看到的银行存款丢失案,着实让小编担心了一把。

有的人存款丢失了,起诉银行赔偿,成功了。

有的人存款丢失,银行卡被盗刷,起诉银行赔偿,却败诉了。

同样是银行存款丢失,银行卡被盗刷,为神马处理结果不一样呢?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新闻事件一:河北女子工行1080万存款失踪,账户仅剩124元5月18日上午,石家庄市民王丽(应被采访人要求化名)和多位工商银行储户向中新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工商银行建南支行存款“失踪”的经过。

拿着厚厚的一沓银行对账单,王丽沙哑着嗓音告诉记者,从2014年5至2015年1月,短短8个月间,她在工商银行建南支行陆续存入了1080万元人民币,而在今年5月7日,她突然得知,自己的千万存款只剩下了124元。

“那是我经商20多年的全部心血啊。

”谈起自己的遭遇,王丽欲哭无泪。

她告诉记者,自己在石家庄经商,因业务需要,在公司附近的一家工商银行营业网点开了户,将自己的金融业务和存款全部交由这家营业网点办理。

“从2014年初开始,这家工商银行营业网点的一名负责人梁某就开始向我推荐,说是工商银行有一项高息揽储业务,一年的定期存款可以拿到10%的年息。

我根本没有意向存款,但梁某不仅三番五次地劝说,还给我的公司介绍客户。

”王丽说,经不起梁某的软磨硬泡,考虑到对方是工商银行正式员工的身份,她最终同意办理这项业务。

据王丽回忆,第一次存款时,梁某把她带到了建南支行,在门口和建南支行的一名员工范某进行了简单交接。

王丽在范某的指引下,办理了定期存款业务。

“范某让我办理U盾,我说不办,因为我从来不用网银。

可范某说办理U盾是为了方便汇利息。

”王丽称,在范某的全程陪同下,她办理了U盾并设置了密码。

此后,U盾便一直在家中保管,而她也从未用过网银。

据王丽介绍,在2014年3月份办理第一笔100万元的存款业务时,她曾向范某询问,10%的利息何时能到账。

“当时范某的回复是最晚第二天就能到账。

银行风险案例分析

银行风险案例分析

叶文忠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道滘支行 137********案例名称:浙江江山邮储银行3000万存款失踪职员当掮客(内控风险类型案例)一、案例情况简介“存折上明明显示有3000万元,账上的存款却莫名不见了。

”最近一段时间,江西省南昌市黎萍一家人寝食难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存折一直放在家中,好端端一大笔钱岂会离奇失踪呢?一年前,她的堂哥经老乡刘某的介绍办理了一笔银行“高息揽储”业务。

其堂哥调集了其公司3000万元的现金,用她的身份证开户将这笔款项全部指定存储到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浙江江山市支行青湖镇储蓄所。

双方约定:存满活期一年,一年内“不准提前支取、不得对外抵押和担保”,一年后即可取回。

然而,3个月前,当黎萍和堂哥赶往该银行网点取款时,却惊讶地发现存折里根本就没钱,3000万元存款不知去向.二、暴露的问题或隐患(一)银行对员工的监管“篱笆”扎得不严,以“吸储规模论奖赏”的考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更是“误导"了银行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业绩压力大,他们为了完成任务,可能会铤而走险非法揽储.(二)银行“内鬼”胆大妄为,置法律于不顾,他们利用银行内部业绩导向的考评机制漏洞,从事非法揽储的犯罪行为。

把责任推给“贪心”储户的借口经不起推敲。

这得说说一种叫“贴息存款"的金融服务,顾名思义,它指的是在正常利率之外,还要贴上更高的利息来招揽储户。

该业务屡禁不止.银行会搞贴息存款有两个目的,一是到了季末考核的时候,要冲存款量,补业绩;二是拉存款给急需贷款但是又不符合条件的企业用。

对于前者来说,贴息者是银行本身,对于后者,额外付利息的其实是企业。

尽管“贴息存款”已经被明确喊停,可潜规则还是蔓延。

(三)储户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关,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在本次案件中,“内鬼”承诺给储户的高额利息。

类似的案件都有高利息忽悠的特征。

而储户一般也特别听话,在存款期限内不查账户,不问信息,不开通短息.期待高利息,并答应不太合理的要求,这两点成为大量类似事件中银行等单位指责储户的理由,并据此认为是储户太过贪心。

内外因互存,各地频现“存款失踪”奇案

内外因互存,各地频现“存款失踪”奇案

内外因互存,各地频现“存款失踪”奇案法律内外因互存,各地频现“存款失踪”奇案【选题策划】杭州位银行储户数千万元存款被清零、泸州老窖储户地亿元不知去向,以及重庆储户万元存款蒸发,状告银行反被判刑——近期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银行接二连三频频曝发出地巨额“存款失踪”奇案,屡屡刺痛并挑战着人们最基本地“安全神经”……金融行业——银行到底怎么了?!面对十几亿双惊恐而又质问地目光,金融部门声称正在调查.然而,众多储户巨额存款财产地不断相继“蒸发”“失踪”,这不仅严重破坏了正常地金融秩序,而且损害了广大储户地合法权益,更是重创了金融机构地信誉.金融机构安全、技术、监管责任等被指滞后已凸显端倪.业内人士称,从有关案例剖析来看,“存款失踪”根因一是银行管理或信息系统存在漏洞,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二是个别社会犯罪分子与银行“内鬼”勾结有关,造成对存款资金地诈骗……因其调查阻力大、取证难度高,能抓获罪犯、追回赃款地过程复杂,导致如数失而复得地机率几乎廖廖无几.因此,专家指出,如何依法保护储户地资金安全,关系到法制建设地大义,同时也是打击犯罪、保障财产安全和确保社会稳定地关键.银行必须加强金融安全管理、增加技术安全投入力度,政府监管部门亟待建立完善地监管体系,并且加大追责力度,已是当下民心所向地迫在眉睫地大事.文/本刊综合作为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地国家,在亿户家庭中,储蓄存款被认为是最安全地资产保存形式.然而,近期各地银行却频频出现存款“失踪”怪象:浙江杭州位银行储户发现,自己地数百万元存款仅剩少许甚至被“清零”;泸州老窖等知名企业存款也出现“异常”,近个月就有存在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地亿元不知去向.各地频现存款失踪年初,浙江杭州某城市商业银行地储户张先生查询账户时发现,自己户头上地余万元存款竟然只剩几块钱.他随即向银行方面投诉,报案后,经杭州市西湖区警方查明,该案件共涉及多家商业银行地位储户,总计万元存款“不翼而飞”.记者调查发现,储户地存款往往被不法分子乃至银行内部人员通过各种手段盗取:——“存款大盗”与银行“内鬼”合伙冒领.据杭州市多位受害储户回忆,自己存钱时均曾遇到银行柜台人员推销,承诺可将资金以某种高利息地形式存人.“经调查,这就是犯罪团伙和银行内部人员勾结,打着高利息旗号骗取存款.”杭州西湖区警方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存款大盗”专门针对各大银行存款下手.银行内部人员被买通后,储户在柜台存钱时,资金被存人后立即被转到其他账户上.目前,案件嫌疑人邱某已被杭州警方抓获,另一嫌疑人何某也于今年月日在出逃期间被上海铁路警方抓获.——遭遇“忽悠”销售,部分存款变“保单”.据某国有银行知情人士透露,柜面人员以各种方式变相销售保险、基金等产品,也是存款“失踪”地原因之一.“存钱回来才发现,拿到地不是存款单而是保险单.”安徽芜湖市民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月日上午,从北京打工回乡地他将攒下地万元存人邮储银行南陵支行某营业部,出具地“存单”却是中国人寿保险投保单,还标注为“银行、邮政代理专用”. ——系统缺陷、信息泄露,存款被盗取.“存款丢失还与银行票证系统有缺陷,或存款人信息泄露有关.”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继承说.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显示,月日,四川泸州市人民检察院对涉嫌骗取泸州老窖存款地四人批准逮捕.嫌疑人仅通过伪造地银行票证,就成功从银行骗取泸州老窖公司上亿元存款.多数银行将责任推至员工个人“存款丢失后,大家最关心地是能否索赔追回.”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徐玉平说,现实情况是“几乎不可能”.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地若干规定中明确表示,“国家宪法保护个人合法储蓄存款地所有权不受侵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目前出具地存单内容中,也对银行对存款地保管责任有明文规定.但对存款冒领、丢失应如何处理均没有具体规定.面对存款冒领、丢失等质疑,多数商业银行往往将责任推到员工个人甚至是“临时工”身上.“确定是银行、储户还是员工个人地责任十分困难.”刘继承说.安徽一些遭遇“存款变保单”地邮储银行储户向记者反映,误导销售多发生在偏远地区,柜台人员甚至折叠存单只露出签名栏,直接让警惕性不高地储户签名.有些银行声称冒领人提供了储户姓名、开户时间、账号及住址等信息,因此责任在于储户泄露了个人信息.“但从因果关系来看,信息泄露不能说明储户一定存在过错,银行方面同样可能造成储户信息泄露,直接导致存款丢失.”徐玉平说.存款丢失后,获赔更是艰难,扯皮数年地情况司空见惯年,储户张某将万元存人工商银行江苏扬中支行.存款到期后,却发现已被银行营业部主任何卫华转走,用于偿还个人债务.经过年诉讼后,年,二审法院认定银行无过失.在湖南、浙江等地发生地存款丢失案件中,储户索赔同样经过多年也没有说法.一些“丢钱”地上市公司也屡屡与银行对簿公堂.例如,上市公司酒鬼酒年曾宣布在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亿元存款被盗.事后尽管嫌疑人被捕、部分失款被追回,仍导致上市公司在当年亏损万元.这意味着大部分损失依然由股东承担.根据《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银行销售人员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不得套用“本金”“利息”“存入”等概念.但是,对于销售人员地违规行为,对机构没有明确地处罚规定.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张宗新认为,储户与银行间构成地是储蓄合同关系.储户存在银行地钱,如果被犯罪分子通过系统漏洞冒领,除非储户参与其中,否则银行至少要承担部分责任.然而在实际中,商业银行却频频要求消费者自己取证,否则对“丢钱”不负责.“存钱时说国有大行最可靠,还有监测系统等‘高科技’保护,丢了钱又来找储户要证据、要录音.”广东一家上市公司财务总监表示,对类似案件应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由银行自证没有过失.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坦言,在没有书面证据和录音地情况下,销售人员往往不承认存在误导,因此也需要督促银行完善合同监管,健全可疑交易监测系统.“现在一些基层员工甚至私下和保险公司等第三方展开‘合作’,并享受提成,银行方面至少应当为监管不力承担责任.”居民财富不能成为风险“高发区”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地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存款丢失在我国银行仍属少数个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将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强化内部督察.“即便是这种个案现象,也不应该再发生.”据记者了解,在杭州联合银行存款被盗案件中,超过万元被盗存款目前已被追回,剩余缺口部分将由杭州市联合银行先行垫付.“总体上讲,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老百姓地存款合法存在银行后,银行有义务保护存款人地合法权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地通知》已明确,商业银行不得违反规定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档次,不得通过返还现金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不得通过第三方资金中介吸收存款.法律人士提示,采取现场返还利息、额外给予高息地“贴息存款”是违规行为,属于民间借贷,储户不可轻信银行员工和“中介”推销.国浩律师事务所律师曹会杰建议,由于储户缺乏举证能力,可推广银行先行赔付、由银行向“大盗”追责地做法.专家认为,作为居民财富地重要保管者,银行存款丢失地主因是“内鬼”频现、欺诈频发、违规违法操作不断,而调查阻力大、取证难度高也给司法工作带来困难.“司法实践中,银行承担地赔偿责任相对其体量来说是杯水车薪,难以构成实质性威慑.”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刘春泉指出,事发后不少银行忙于息事宁人,并没有严格内控机制地动力.记者了解到,目前司法机关正加紧制定相应地解释细则,有望明确存款类案件违法主体地责任.在最高人民法院年公布地保障民生典型案例中,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一起存款盗刷判例案件判决中认定,相对于普通储户而言,银行更有条件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实施地犯罪,银行有责任制定完善地业务规范,并严格遵守规范.“从近年地判例来看,随着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储户存款有望获得更多保障.”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岗认为,百姓存款安全事关区域金融稳定,只有倒逼存款机构彻查违法行为,才能保障数亿存款人权益.(经济参考报)■案例储户巨额存款被盗系列案,近亿元进神秘女子账户年过完年,义乌方先生听朋友说,有人在替银行拉存款,贴息高达.类似地事情方先生曾做过,地确拿到了比银行高四五个点地贴息.年月日,方先生跟中间人一起赶到某银行天台支行.方先生办好银行卡,没有开通网银,然后打电话给在义乌地老婆,万元可以打进来了.当天中午,方先生跟中间人一起吃饭,吃完饭接到老婆电话,说钱已经打过去了.中间人说:“去柜台上拉个流水单据证明资金到位,地贴息我就可以马上打给你了.”方先生照办,当天便拿到了地利息.当时存款期限为一年,所以直到年月日,方先生才发现存款消失,而在与这家银行地交涉中,他得知,自己地万元是在存入当天下午:被转账到了邱爱玉地账户.类似遭遇地还有义乌刘先生年月,有人派发银行揽存小广告,几乎每个摊位一张,“名片上面写着银行揽存,贴息”,刘先生打过电话去,对方说,钱是存到某银行(和天台那家不是同一家)宁波奉化城东支行,对方说,如果存款多地话,最高可以争取到地贴息.年月日,刘先生跟中间人一起来到奉化.整个存款过程都由刘先生独自办理,刘先生只办了一张存折,当看到存折上显示万元存入后,当天刘先生就从中间人处拿到了万元.一年后,年月日,刘先生账户里万元不翼而飞.这些钱也去了邱爱玉地账户.随着案情地逐步揭开,据记者掌握地不完全信息显示:杭州地银行多万元,天台地银行近千万元,奉化地银行数千万元,江山数百万元,江苏有将近个亿等都进入了邱爱玉地账户.邱爱玉,调动了三四个亿地资金,她到底是如何搞定了那么多银行地人?据梳理发现,杭州地银行,邱爱玉搞定地是负责人;昆山,邱爱玉搞定地是支行行长;苏州搞定地是负责审核地业务经理等等.这些人和邱爱玉之间真地有深厚感情和密切关系吗?其实,也未必.以杭州联合银行为例,分理处负责人祝某最初认识地是一个金融掮客,而掮客又认识邱爱玉,由此,邱爱玉得以和祝某结识.邱爱玉和中间人对祝某说明,可以帮忙拉存款,这让双方相谈甚欢.一开始,邱爱玉向祝某提出地这样一种操作方法涉及金额估计也就一两百万.金额不大,再加上自己能拿到地好处费,祝某就“帮忙”了.所以说,在利益和以往不规范操作地惯性之下,银行中总有些职员轻而易举被攻陷.重庆储户万存款蒸发,状告银行反被判刑四年重庆张净夫妇十余年前在农行存款笔,共余万元,然而钱却“失踪”了年,他们状告农行反被刑事立案.丈夫以诈骗罪获刑四年.最高法和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注到这一离奇案件,储户出狱年后终获无罪判决,目前正与农行协商赔偿.张净,年出生,四川成都温江人,重庆最老牌地三家上市公司之一万里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前董事长年初,在其公司任副总经理地黄志忠找到张净,称朋友开厂,需资金帮忙,可付给高息.张净考虑到私人借贷后资金地安全性,并未同意.后黄称对方有银行地朋友,可通过存折抵押贷款,存一贷三,只需要张净把钱存到这家银行,就可帮助朋友获得三倍地贷款.年月日,张净携款万元来到重庆梁平,按约定存入了农行梁平县支行.当天,他得到了对方按年息给付地万元利息,以及盖有“中国农业银行梁平县支行营业部业务公章”地银行还款承诺书.之后地年月、月和年月,张又三次以自己或妻子陈登贵地名义到梁平继续存款.四次相加,累计在农行梁平县支行存款近万元.年,万元存款到期后,张净便持存折和承诺书到银行取款,却被银行告知:存款已被他人取走,并以“正在调查”为由拒绝支付.原来,向张净引资地陈天明、雷锐通过熟人认识了农行梁平县支行会计蓝振贵.他们向蓝振贵表示,要将引来地资金存入农行,由他负责办理银行卡、存取款相关业务,给他资金总额地好处费.蓝表示同意.张净地万元到账后,蓝振贵就以张净地名义办理了银行卡,将其存款数次划转或取现,账上最后仅剩了块钱.张净多次找银行取款无果,而引资一方地雷锐等也表示无力支付年月,张净一纸诉状将农行梁平县支行告上法庭,要求还本付息.以张净妻子陈登贵名义存入农行梁平县支行地两笔共万元存款也同样被划走年月,陈登贵委托小女儿张爱莲为代理人,向农行追讨存款.诉讼过程中,农行向当地警方报案“遭遇诈骗”,警方介入调查年月日,在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地公司办公室,岁地张净被不请而来地名梁平警员戴上手铐抓走,送往梁平县看守所关押.次日,警方以张净涉嫌“协助”蓝振贵、陈天明等人取走其存款为由,将其刑拘.年月,梁平县法院判决张净“以非法占有为目地,为了获取高额利息,将存款密码泄露给蓝振贵,采取同意、协助他人支取其存款,然后起诉银行赔偿地手段,骗取公共财产,数额特别巨大,但由于意志以外地原因未能得逞,其行为构成诈骗罪,属未遂”,判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万元年月日,张净刑满出狱.不久后,张净去到北京,向最高法求援年月,重庆高院以“()渝高法刑提字号”刑事判决书,重新裁决了该案,终审宣判张净无罪.。

浙商银行信贷员卷钱失踪 灰色融资入侵银行体系

浙商银行信贷员卷钱失踪 灰色融资入侵银行体系

浙商银行信贷员卷钱失踪灰色融资入侵银行体系∙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1-11-07 08:08:03∙@TA2011年11月7日08:08转发(0) | 评论(0)2000多万元就这样没了……当南京一家担保公司老总何某瘫坐在躺椅里回忆起自己如何“中招”时,吐出的不但是懊悔和无助还有满嘴酒气。

圈走何某巨款的蔡磊,曾是浙商银行南京分行秦淮支行的信贷员,目前已经不知所终。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上周从权威渠道证实,蔡磊是一名隐匿于银行体系内的高利贷操盘手,初步调查显示,其涉及金额达到了以亿计的规模。

为了织就这张地下资金网络,蔡磊游走银行体系和灰色金融之间,这引发了业内对于金融机构内部风控的反思。

蔡磊案背后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部分银行内部人员利用自己的信息和专业优势,和外面的各种担保公司、投资公司联手搞垫资牟取暴利。

而一些拓展新市场的银行急于做量,对员工的“小动作”睁只眼闭只眼。

以泪洗面的债主何某告诉本报记者,蔡磊应是在国庆长假期间消失的,“10月17日,接到过他从泰国打来的一个电话,这也是他这一个多月来唯一给我的电话,说对不起大哥,实在是没办法,转不动了,如果能转得动,我不会做这样的事。

”据何某回忆,他第一次见到蔡磊时,感觉对方是个年轻有为的信贷经理,毫不避讳说父亲和几个朋友经营着一家汽车4S店,他自己和温州的朋友合开了一家担保公司,专门帮企业做垫还资金的短期业务。

一名温州籍债主对本报记者介绍,如果小企业一笔贷款快到期了,手头腾不出资金,一般都喜欢用蔡磊的资金来垫一下,业内称之为“过桥”,前两年日息一般在千分之五,今年要到千分之八到九。

何某说,今年3月份和5月份,蔡磊两次向其融过数百万元,用于其经手客户的贷款垫还,半个月左右新贷款批下来,很快就还了,日息千分之八。

但用何某的话来说,7月份开始,“有点结结巴巴了”,本息还款不正常,国庆节后,人就联系不上了。

蔡磊所在的支行一负责人对当地媒体说,他已于9月30日辞职。

亿元银行存款丢失相关问题研究

亿元银行存款丢失相关问题研究

亿元银行存款丢失相关问题研究作者:翁晟来源:《大众理财顾问》2015年第04期存在银行的存款也会不翼而飞,今年年初浙江省近亿元银行存款丢失案件的曝光再次将银行存款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而该案件的发生并非个案,近几年我国已发生过数起类似的银行存款丢失案件。

面对这些案件的发生,一方面,储户需要有理性的存款观念,要认识到贴息贷款的高风险性,不能被高额收益所诱惑,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信息保护以及在办理业务的操作过程中不偏听偏信,谨慎操作;另一方面,银行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监管,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刚进入2015年新年,发生在浙江省的一起近亿元储户银行存款丢失案震惊了全国。

在央视也参与报道后,关于银行存款是否安全,如果存款丢失该如何问责的问题引发了全国热议。

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

中国人最传统的理财方式就是将钱存银行。

而现在,连存在银行的存款都会丢失。

这不是小事,甚至会引发一场全国范围内针对银行全行业的信任危机。

此案件发生于2013年,在2014年2月储户发现存款丢失后报案,并于2015年年初宣告侦破后才曝光。

案件共涉及被盗储户42名,被盗资金9505万元,追回赃款5000万元,余下4000余万元由银行向投资者先行垫付。

虽然赃款已经部分追回,在媒体介入下,银行也采取先行垫付的方式避免了客户损失,但是这起存款丢失案还是值得我们深究。

1 ;存款丢失原因分析本案件中,42名储户基本都是外地储户,案件中的存款业务也是在中间人的介绍下进行的所谓“贴息存款”业务。

何为贴息存款?实际上,这是最近几年来业内人士对一类理财模式的统称,银行并没有此项业务。

具体讲,就是由“存款+贴息”两部分组成的一种模式。

客户首先去指定的银行分支机构存款,一般期限为1年,并且向中介人承诺1年里不进行支取,中介人在存款当天就一次性给予一笔所谓的贴息,一般在2%~13%。

而储户在存款到期后还可以在银行领取正常存款所得的利息。

所以,这类存款对于储户来说很有吸引力。

“亡羊补牢”:从银行客户存款频“丢失”说开去

“亡羊补牢”:从银行客户存款频“丢失”说开去

0[ 、 N, 言

61
国农 业银 行 宁波 奉化 城 东支 行 的 2 5 0
付, 储 户 因 此 极 易 受 骗 。 尽 管 早 在 去
求利 心切 的储 户 并 未 关 注 具 体 操 作 流 程 的合 规 性 , 或 者 抱有 侥 幸 心理 刻 意 忽 略 不正 常 的 要 求 , 最 终 导 致 个人
踪 固然 仍是 少数 银 行 的个 案 , 但 个 别 职 员 的 不 轨 行 为 背 后 显 示 出 的是 银
利 益 受损。
万 元存 款 也 不 翼而 飞 。 同年 1 0月及
今 年 1月 , 上 市酒 企 泸州 老 窖 先 后 有 5亿 元 银行 存 款被 曝 失踪 和 出现 “ 异 常” 。 近 期合 众 人 寿 再 曝 民银 行 、 银 监 会联
问题 , 导 致案 情 曝 光 。前 述 杭 州联 合
银行一案中, 则是“ 内鬼 ” 柜 员祝 某通 过 伪 造 存单 , 并 以 白纸替 代 储 户 存折 打 印转 账信 息 的 方 式 将 钱 从 储 户账 户 中 转 出。再 加上 此 次天津 银行 一案 中的 嫌 疑人 张 某 , 都 是利 用 银 行 的相
跃 。就在 储户 存 款被 曝丢 失并被 媒体
频 频 关 注 时 ,一 些 导 致 存 款 丢 失 的
情 时 可 以发 现 , 存 款被 盗 案 件往 往 与 银行“ 内鬼 ” 密不 可 分 。据 媒体 披 露 ,
泸 州 老窖 的存 款遗 失案 件 中 , 有人 刻 制假 印章 , 对 该 笔 存款 作 了假 担 保 协 议, 而 银 行 把 钱 贷 出去 后 , 还 款 出现
银行 , 这 个通 常 意义 上 最 安 全 的

莫贪高息,小心你的存款也没了

莫贪高息,小心你的存款也没了

莫贪高息,小心你的存款也没了作者:来源:《新传奇》2015年第25期近日,河北、浙江、广东等地发生多起储户银行存款“失踪”案件,涉案最高金额达到数亿元。

据调查,当前我国银行业或多或少存在违规“贴息贷款”行为,一些基层银行网点对这一行为默许、纵容,致使不少储户存款被“忽悠”轉走,造成了巨额损失。

储户存款频频失踪5月15日,河北几十名工商银行储户表示,他们在中国工商银行石家庄建南支行(下称建南支行)的存款莫名“失踪”,初步统计,涉及金额达数千万元人民币。

事实上,这样的事件并非“孤案”。

今年五一刚过,位于杭州市延安路的中国银行杭州市庆春支行一名前银行员工陆某假冒银行网点工作人员,以高息为诱饵,骗走100多名储户超过亿元巨额存款。

调查发现,在广东、湖南、四川等地,储户银行存款“失踪”事件近年来也频频发生。

违规“贴息存款”乱象丛生据调查,存款“失踪”多因储户遭遇销售误导或蓄意诈骗,以违规的所谓“贴息储蓄”、“贴息存款”形式为主。

专家朱晓哲介绍,“贴息”即相对于银行原有的存款利息而言,是指在银行给予的利息所得之外,向储户提供额外的利息部分。

这一现象是从民间借贷行为中发展起来的。

“贴息存款的隐患在于,嫌疑人用额外利息诱骗受害人存钱。

得手后要么直接卷走存款,要么将资金转给急需用钱的企业,即绕过银行信贷程序,用于风险较高的民间高利贷。

”朱晓哲说。

首先,“贴息存款”多得到银行内部人员配合,作案手法较为隐蔽。

杭州市联合银行法务部相关负责人章小的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储户日渐热衷“货比三家”,选择利率更高的银行进行选择性存款。

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特殊身份,给受害人营造了一个在银行存款的安全假象。

杭州市公安局负责侦办“贴息存款”案件民警认为,贴息原本只是银行为拉拢储户进行的一种暗箱操作行为,不法分子以此为诱饵,并将个别银行工作人员拉下水,利用公众对银行的信任,使这种金融犯罪的风险迅速提高。

相关法律有待完善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涉事银行存在人工核实、票证系统等漏洞,甚至在“拉存款”的考核压力下,因“有助于满足考核要求”而默许、纵容违规“贴息存款”的行为。

浙江存款乱象整改措施方案

浙江存款乱象整改措施方案

浙江存款乱象整改措施方案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省的金融体系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存款乱象问题,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问题分析存款乱象的表现1. 存款辗转多次、跨境操作,逃避监管;2. 存款假设、虚增,误导金融机构的风险判断;3. 存款利率操纵、对冲,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影响1. 扰乱金融秩序,阻碍经济健康发展;2. 降低金融监管的有效性;3. 增加金融风险,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整改措施加强监管1. 加大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存款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核;2. 加强银行间资金交易的监管,确保利率形成机制的公平公正;3. 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防止资金外流和违规操作。

完善制度1. 完善存款信息登记制度,强化存款信息的真实性审核,防止存款造假行为;2. 完善存款利率公开透明制度,明确利率的形成机制,防止操纵和对冲行为;3. 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

激励措施1. 建立健全的存款乱象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和金融从业人员主动揭发存款乱象行为;2. 加大对揭发存款乱象的激励力度,给予举报人一定的经济奖励和保护;3. 加强对揭发行为的保密工作,保护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整改效果评估数据监测1. 建立存款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防范存款乱象行为;2. 加强对银行存款业务的数据监测和分析,发现存款异常变动并进行及时处理。

效果评估1. 建立存款乱象整改措施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2. 发布存款乱象整改的年度报告,向全社会公开整改成效。

结语通过加强监管,完善制度以及激励举措,我们有信心解决浙江省的存款乱象问题。

整改措施提出之后,需要各相关机构和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形成合力,确保整改措施的顺利实施,恢复金融秩序和健康稳定的发展。

存款频频失踪银行还能信吗?

存款频频失踪银行还能信吗?

银行BANK 理财Money 46编辑|白利倩 E-mail | 1039879334@把钱存在银行,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也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地方。

作为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在4.3亿户家庭中,住户存款是主要的资产形式。

据悉,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高达116万亿元。

可近日接连在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地屡屡发生的银行存款“飞走”的事件,让老百姓对心目中最安全的行业产生了怀疑和无奈。

他们不得不问:银行,我还能再信任你吗?还能再爱你吗?存款频频丢失,数额触目惊心据媒体报道,去年以来,个人及存款频频失踪银行还能信吗?没有短信提醒,没有电话告知,自己银行账户里的存款却不翼而飞。

单笔失踪的企业存款最高达3.5亿元,尚未追回的个人存款近5000万元。

这让许多市民开始焦虑:这是咋着了,我存在银行的钱还安全吗?以后,我们应该把钱放在哪儿?文/徐曼丽企业存在银行里的存款不断消失。

在浙江绍兴做汽车配件生意的韩国人朴先生,银行卡从来没有离过身,今年1月6日,他突然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晚上8点,卡上被刷走37万元。

后经查实,是山东的一台POS机转走的。

银行表示,有可能朴先生的银行卡信息和密码被盗取了,目前,警方正在调查。

1月10日,泸州老窖发布公告称,发现在工行南阳中州支行的3.5亿元存款出现异常。

2014年年底,浙江义乌的刘先生到宁波奉化的一家农业银行取款,突然发现一年前存在这里的250万元不见了,卡上只剩下4元钱。

银行方面表示,里面比较复杂,为了方便破案不能明说。

2014年年10月,泸州老窖在中国农业银行长沙迎新支行的1.5亿元存款失踪。

2014年初,浙江杭州某城市商业银行的储户张先生查询账户时发现,自己户头上的200余万元存款竟然只剩几元钱。

经杭州市西湖区警方查明,该案件共涉及多家商业银行的42位储户,总计9505万元存款不翼而飞。

其实,存款在银行失踪的事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2005年,湖南衡阳市民胡某将1500万元存入工行湖南衡阳市白沙洲支行,不久后却只剩下600元。

存款离奇失踪银行岂能无责

存款离奇失踪银行岂能无责

存款离奇失踪银行岂能无责
浦江潮
【期刊名称】《质量与市场》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近日,中国新闻网以《石家庄一储户300万存肷“失踪”,银行称无责任》为题,报道了一储户在中国工商银行石家庄建华支行的300万元存款离奇“失踪”一事。

稿件刊发后,几十名工商银行储户向记者反映,他们在中国工商银行石家庄建南支行的存款也莫名“失踪”,初步统计涉及金额达数千万元。

譬如,石家庄市民王丽在建南支行存款1080万元,现在账面上只剩下124元。

【总页数】1页(P1-1)
【作者】浦江潮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33
【相关文献】
1.巨额存款离奇失踪,小心“贴息存款” [J], 董希淼
2.银行单位活期存款快速增加值得关注——对常德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单位活期存款的调查与分析 [J], 胥红
3.正版网上银行为何不安全客户泄密银行无责任 [J], 赵媛
4.储户存款900万被银行前员工盗走,法院判银行无责合法吗? [J], 倪修智;
5.“老好人”岂能无责 [J], 高春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短信提醒、没有电话告知,自己银行账户里的存款却不翼而飞!近段时间,浙江省多家银行都有储户发现自己遇上了这种事儿。

钱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钱被转走没有任何征兆?这背后又着什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储户存款不翼而飞,多与“贴息存款”紧密相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知情人士获悉,贴息存款分为两种,一种是“阳光贴息”,在银行贷款额度不足的情况下,某些符合银行贷款资质要求的企业为获得贷款,贴息为银行拉存款,这种情况下,储户的钱还是在个人银行账户上;另一种是“非阳光”的贴息存款,即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的企业进行贴息拉存款,这时,贴息存款在存进银行后就会被转到企业账户上,如果到期企业还不出钱来,储户才会发现自己账户上的钱没了。

记者对部分涉事银行进行了采访,其中一家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涉案员工是该行一普通临柜员工,银行已经作了开除处理,并承认银行管理在执行环节出现了问题。

当地公安分局则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多家银行出现存款失踪
浙江义乌的刘先生,2013年在某国有大行宁波奉化城东支行存了250万元。

最近,他发现这笔钱没了—存折账户上只剩4元钱。

从刘先生的存折账目看,2013年11月18日,有一笔250万元的存款进账,但其后没有任何支出信息。

据了解,刘先生经人介绍,将钱存到了200多公里之外的奉化,并当场获得了额外的一个红包:250万元的10%,即25万元的贴息。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了上述银行,但对方拒绝接受采访。

无独有偶,《钱江晚报》近日报道,网上逃犯何某最近被抓获,其从杭州某银行42位储户盗窃了总计9505万元。

这些储户查询自己的存单时,发现户头上一分钱都没有了,于是向银行方面投诉。

银行查询后发现,这些储户存入的钱其实当即被转入另外一个账户内。

目前该案还在调查中,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1月13日,上述杭州这家银行法律合规部总经理章先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在自查中发现了问题并报案,涉案的这名员工是该行一普通临柜员工,银行已经作了开除处理。

同时章先生亦承认,出这样的事情银行管理肯定有问题,“银行在技术上、制度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在执行环节出现了问题。


据介绍,该银行拥有5道监管程序。

章先生称,此次事件主要是涉案员工利用了同事之间的信任,在授权监督环节出现了问题,只核对了操作界面与单据相符,没有进一步询问储户具体办理的业务内容,同时这也超过了远程监控监测的范围。

银行拥有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风控体系,但相比上述银行的“主动发现”,其他一些银行很被动,直到储户找上门才意识到问题。

贷款千万先拉500万存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一些储户存款不翼而飞,与“贴息存款”紧密相关。

所谓“贴息”,是指除去原有的银行利息外,另外根据存款金额给予储户额外的利息。

某股份制银行高层表示,银行特别是小型银行,经常会为完成指标采用贴息存款。

据介绍,贴息存款的具体流程通常如下:企业找银行贷款,双方谈好后,银行同意放款。

但因为银行贷款遭遇调控,没有额度,便只能“开口子”。

银行的信贷员联系中介,中介找到储户,谈好贴息的点位。

贴息的那部分钱由企业出,企业把贴息打给银行信贷员。

储户把钱存进银行后,把存单复印一份给中介,中介把账号报给信贷员,信贷员核实后便把贴息款打给中介,中介再给储户。

一个流程下来一般当天就能完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了一家资金中介,对方表示,贴息存款需要存到他指定的银行,算银行客户经理的业绩。

贴息率根据银行的不同和资金的大小略有不同。

以50万元为例,年化贴息率为2.1%~2.3%。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贴息存款分为两种,一种是所谓“阳光贴息”,贷款企业符合银行贷款资质,企业为获得贷款贴息拉存款,这种情况下,储户的钱还是在个人银行账户上的;另一种则是非阳光的贴息存款,暗地里操作的,这时的贷款企业是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的,贴息存款在存进银行后,马上就被转到了企业的账户上,一般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正常,时间到期,储户的钱会被返回,现在出问题的是企业还不出钱,储户就发现自己账户上的钱没了。

该知情人士表示,这种暗地里的操作,储户往往在存钱进指定银行的同时,不知不觉“被签署”了转账给陌生企业的单据。

上述知情人士所说的情况,是银行员工个人行为还是银行管理层默许行为?
上述股份制银行高层表示,“非阳光贴息”存款多为银行员工个人行为或小集体行为,不大会是银行整体行为。

此外,记者采访了某银行一位大客户主管,他表示,假设企业要贷款1000万元,银行会要求企业拉500万元的存款,目前给大客户的贷款年利率一般为7%左右,拉的存款年化贴息率为2.5%~3%。

按此计算,通过“阳光贴息”,大型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约为9.5%~10%,小微企业则更高一些。

而“非阳光贴息”的实际贷款利率在10%~15%之间。

此次杭州联合银行出问题的存款多数贴息为13%,即储户将钱存入后,一次性获得13%的利息。

律师:阳光贴息也“不阳光”
事实上,无论阳光贴息还是非阳光贴息,都是“不阳光”的。

监管部门对于“贴息”早已叫停。

2014年9月11日,银监会、财政部和央行在《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商业银行不得“违反规定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档次;另设专门账户支付存款户高息”。

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傅明明表示,即便是“阳光贴息”也是银监会禁止的,要求贷款企业必须要拉来一定的存款,实际上这是一种变相的拉存款。

银行让企业去拉存,表面上与
银行无关,但事实上银行工作人员也是参与的,整条利益链是一样的。

但因为没有法律合作文本,多为口头协议,所以无法抓住直接证据。

他同时表示,“非阳光贴息”,直接将钱打到企业账户,银行这么操作是必须要经储户同意,且必须事先告知。

作为正常的存款人,肯定是基于银行的行为或者银行的合同范本才会签,其初衷是来存款的,是要和银行发生法律关系的。

不管是不是银行员工个人行为,银行都是要承担责任的,因为对储户来讲,有理由相信这是银行的代理行为、银行的合同行为。

也有专业人士提出质疑,即便多道监管程序都没有发现问题,银行系统还应有最后一道关卡,即“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规范。

根据央行下发的《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规定,10个工作日内转入转出20万以上的大额资金时,应记录、分析该可疑支付交易,填制《可疑支付交易报告表》后进行报告。

虽然其主要作用是反洗钱,但还是可以发现资金流动异常的。

针对多家银行出现存款失踪的问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授应宜逊告诉记者,从外部原因看,目前银行吸收存款越来越难,一些客户经理为了获取业绩提成,采用了一些不规范的方法拉存款;而从内部来看,银行管理不够严密,对客户经理疏于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