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五年级语文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父爱之舟》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父爱之舟》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父亲默默付出、无私关爱儿子的故事,展现了父爱的伟大。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旨在让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学会珍惜父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针对课文中的深层次情感,需要通过引导和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和感悟。
同时,学生对于父亲的关爱和付出,可能存在不同的认知,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珍惜父爱,关爱家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感恩,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父爱的伟大。
2.教学难点: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感恩,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感恩之心。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便于学生跟读、感悟。
3.相关素材:准备一些关于父爱的故事、图片等,用于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父亲的关爱和付出,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情感的融入。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落花生》第2课时(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读、会说、会默记课文。
2.能明确《落花生》的主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能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从中领悟到人生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隐含含义,领悟人生的道理。
教学准备1.课文《落花生》。
2.粉笔、板书。
3.学生课前准备的自主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勤劳”,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复习巩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二、学习1.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讲解生字释义和生词拼音。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3.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三、讨论1.老师辅导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含义。
2.学生就文章中的“奶奶”为什么被称赞为“忙人”展开讨论。
四、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中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2.学生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2.鼓励学生在家中展开有关“勤劳”主题的思考,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追溯文章中的主题和角色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的真谛。
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成长和启发。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更深入理解《落花生》这篇寓意深刻的文章,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真情。
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不断探索阅读的奥秘,感受知识的魅力。
实验学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第二课时教案
实验学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实验学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的第二课时。
部编版教材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读后感的知识和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之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读后感的写作示例,以及一些评价标准,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和评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部分学生对如何写好读后感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如何选材、如何文章结构、如何运用表达方式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选材和文章结构。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写作示例,让学生了解写读感感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借鉴、互相评价,提高写作水平。
3.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教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评价标准。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写作示例,让学生分析这些示例是如何选取写作素材、文章结构的,以及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2020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第二课时 课件
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颜真卿楷书特点并欣赏其作品。 (重点) 2.积累名人名言 (难点)
故事导入
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 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见颜真卿很聪明,就教他读书写 字。颜真卿练起字来很专心,一笔一划从不马虎,一写就是大半天。 母亲见儿子练字 这样用心,心里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愁的是家境不宽裕, 哪有余钱买纸供他练字呢?颜真卿很懂事,见母亲为没钱买纸的事犯愁,就悄悄地自 己琢磨开了。 一天,颜真卿高兴地对母亲说:“我有不花钱的纸笔了,您别发愁了!”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交流平台
本单元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有 的对话很巧妙,有的叙述很风趣。
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对话,利用 姓氏的特点做文章,你来我往, 真是巧妙。
孔君平逗孩子:“此 是君家果。”
孩子答:“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
对答得体 风趣机智
《手指》一文,作者用风趣的语言, 展现了五个各有特色的手指形象, 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
日积月累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意思: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意思: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 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
意思:同情之心是仁德的开端。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名家介绍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 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 名臣、书法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与赵 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3.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1.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2.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课文抓住松鼠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的写法。
2.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聚焦语段,体会写法1.聚焦语段,体会写法。
(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问题一:这句话总写了松鼠的哪三个主要特征?(漂亮、乖巧、驯良)问题二:为什么要把这句话放在段首呢?(先说明松鼠的特征,再从外形方面展开描述,这样更能吸引读者。
)(2)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问题一:这段话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松鼠?(打比方)问题二:所填的这些词语写出了松鼠的什么特点?(外形漂亮)问题三: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这些词语形象传神,使文章语言生动。
尤其是“玲珑的小面孔”把松鼠拟人化,“帽缨形的美丽尾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松鼠美丽而富有活力的外形特点。
)(3)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问题一:所填的词语都是表示什么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表示先后顺序)问题二: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
(“搬、放、编扎、挤紧、踏平”)问题三: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表示顺序的词语,条理清楚地介绍了松鼠搭窝的过程;写松鼠搭窝时的动作,让松鼠聪明、勤快、灵巧的形象跃然纸上。
五下语文第二课近反义词 词语解释
五下语文第二课近反义词词语解释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是《祖父的园子》,以下是该课的近义词、反义词和词语解释:
近义词:
1. 闪烁——闪耀
2. 随意——随便
3. 阴凉——凉爽
反义词:
1. 新鲜——陈腐
2. 漂亮——丑陋
3. 承认——否认
4. 黑暗——光明
5. 随意——拘束
6. 阴凉——炎热
词语解释:
1. 漂亮:形容事物或人物美好,令人愉悦。
2.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3. 随意:没有约束,随着自己的意愿行事。
4. 阴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通常比较凉爽。
5. 新鲜:形容事物刚刚出现,未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或保存。
6. 陈腐:形容事物过时、陈旧,缺乏新意或活力。
7. 承认:表示对某事或某人的存在、真实性或合法性等给予认可或接受。
8. 否认:表示不承认某事或某人的存在、真实性或合法性等。
9. 黑暗:缺乏光亮或没有光源的状态。
10. 光明:形容事物或场景明亮、清晰,充满希望和活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2《落花生》第2课时(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2《落花生》第2课时(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落花生》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时的内容。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农村生活的文章,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和家人一起种植、收获花生的经历,展示了花生的种植过程以及花生产物的多种用途。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花生有所了解,知道花生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但对于花生的种植过程和用途可能了解不多。
此外,学生可能对农村生活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向往之情。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家人的怀念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落花生、栽种、收获”等词语,了解花生的种植过程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亲近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感情。
2.难点:理解花生的种植过程和用途,感受作者对家人的怀念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培养热爱家乡、亲近自然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花生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落花生》的第二课时。
2.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和家人一起种植、收获花生的经历,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4.情感体验(1)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语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通用3篇)五年级语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2.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三、教学难点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回忆上节课内容,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2、这篇文章主次分明,把议花生作为重点部分详细记叙的。
(二)细读课文,品味欣赏。
1、那就让咱们一起回到一家人谈花生的那个夜晚吧。
现在咱们就是家庭成员了。
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自己读一读这段话。
一会咱们分角色朗读。
2、师生分角色读,理解“争着”。
从这段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好处)。
3、你在生活中还了解到花生有哪些好处吗?4、花生可真是浑身是宝,好处可真多啊!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出示第十自然段)5、默读父亲说的这段话(第十段),思考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并做上批注。
用时一分钟。
6、小组合作学习第十段。
(出示学习要求:①自由读第十段,小组交流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②思考作者在讲花生时,为什么要谈到桃子、石榴、苹果呢③用时4分钟。
小组内成员做好分工。
)一小组交流。
生评,师指导。
7、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有着各自的生长特点,咱们来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他们这两种生长特点用一个词来说可真是(生答:截然不同等)。
能把这种不同读出来吗(出示,不同颜色标出,师生配合读。
)8、在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中,父亲更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所以你们。
”一句。
9、父亲是经过自己的观察生活,发现了这些花生的特点,并且看到了花生这一可贵的一面,深有感触说了这句话——生读:“所以”一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1.课时内容:《落花生》2.教材版本: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二、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掌握主要人物、事件。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思考。
4.能正确朗读课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复习教案,准备教学教材。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安静。
2.教学资源:–课本《落花生》–录音机、幻灯片等辅助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师生互动,引入故事主题《落花生》。
2.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预测故事情节。
第二步:教学展开1.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辅助讲解生词意思。
2.梳理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发展。
3.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探讨隐含的含义。
第三步:教学总结1.总结教学内容,强调重点。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撰写读后感,体会故事中的寓意。
七、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落花生》这一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认识。
祝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成长,探索更广阔的知识世界。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耻、寝、矣、岂”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收集整理《论语》、朱熹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生字“矣、岂”,会写“谓、诵、岂”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几句文言文,大家有哪些收获和启发呢?2.谈启发,说收获。
3.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古人朱熹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出示作者简介)课件出示: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中国南宋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他31岁正式拜程颐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继承二程(程颢、程颐)思想,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他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资治通鉴纲目》《易学启蒙》《诗集传》等。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记在心里,并说出课文内容带给自己的启发,这样有利于夯实基础,并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的心得?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
3.出示“矣、岂”2个生字,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指导读好节奏。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古诗三首》PPT
颔联和首联有什么关系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 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 静,清新,幽雅的意境是否和谐?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 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 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有动有静,动 静结合,以动衬静。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评价说,王维的诗是“诗 中有画”。那我们就一起仔细品味一下吧。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写景的部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读读首联,说一说: 1.这联诗写出了情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2.这联诗和诗题有什么关系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课堂演练
一、《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A )。
A.王维 C.李白
B.王翰 C.王昌龄
二、判断对错。
1.王维是唐代诗人。
(√ )
2.《山居秋暝》颔联写的是自然景物。 (√ )
3.《山居秋暝》描写了夏天雨后的场面。 (X )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从颔联和颈联,我们知道,诗中明明写了浣 女渔舟,为什么还在首联说是“空山”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山。而是山中树木茂盛,遮 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空山不见人”,更体现出这里的 寂静,清新,幽雅
这三联诗中,那两联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请 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一起解诗题 点明时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父爱之舟》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父爱之舟》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父爱之舟》的主要内容,领会其中传达的父爱和家庭关系的情感。
2.能够正确理解并朗读生字词汇,掌握课文的基本语音、语调。
3.能够通过讨论和分组互动,增强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 理解文章《父爱之舟》的主旨和情感。
- 把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汇,掌握基本语音、语调。
难点:- 理解和表达文章中父爱的表达方式。
- 熟练朗读课文,准确表达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等呈现形式。
2.板书准备:整理好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3.辅助教材:适当准备一些关于家庭和父爱的故事或图片,作为课堂互动的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开场引入•利用一段引人入胜的片段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由学生讨论家庭中父亲的作用与重要性。
2. 阅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讲解课文内容。
重点强调父爱在文章中的表现形式。
3. 生字词汇学习•教师逐个解释并让学生朗读生字词汇,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语音、语调。
4. 文本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传达的父爱之情。
5. 课文情感表达•分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让学生表达对父爱的感受,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爱。
6. 总结提高•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化对父爱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家中表达对父亲的感恩和关爱。
五、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父爱的伟大,提高了对家庭关系的认识。
但也需要引导学生深化对父爱情感的表达,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父爱的温暖。
六、作业布置•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感恩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之情,增强家庭情感,在学生心中埋下感恩与关爱之种子,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温暖和力量。
小学五年级语文 《微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微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五年级语文教案●一、教材简析:这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作者以简洁、平实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赞美了微笑,字里行间,意蕴幽长。
通过生活中最简单的一个表情——微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整个社会大家庭更加和谐。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性的呼唤。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
3、教育学生要以微笑面对他人,为他人送去友善、温暖和关爱。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为什么微笑是最好的身份证”●四、教学准备:PPT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生欣赏《歌声与微笑》。
2、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为什么以“微笑”为主题?(三)再读课文,深化理解1、默读第一小节,说说这节主要讲什么?花费少,价值高2、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时间短,回忆好3、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穷和富,都需要4、考考你:微笑有哪些好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四、五小节,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作用大, 真奇妙5、学习六、七小节。
如果我忘记对你微笑,你能否给我一个微笑?别忘记,不可少记住:我们彼此之间要相互理解,和谐相处。
6、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八小节,想想,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①、学生自由朗读。
②、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③、教师小结。
④、指导朗读。
(四)、拓展延伸大家都来说一说:你经常把微笑送给别人吗?你曾感激地接受过别人的微笑吗?说一说自己的经历吧!(五)、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感受微笑的重要意义,并随时记录下来。
附:板书设计微笑最好的身份证花费少,价值高时间短,回忆好穷和富,都需要作用大,真奇妙别忘记,不可少附:设计理念本单元以“礼物”为主题。
通过学习《微笑》这首民歌,懂得“好礼物”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其中蕴涵着的情意,体会人与人之间应如何相处,学会欣赏、体谅、关心他人。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一)》第二课时教学说课及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一)》第二课时教学说课及反思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故事讲述了牛郎从小遭受哥哥嫂子的虐待,和老牛相依为命。
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下一对儿女。
可是,他们却被王母娘娘用一道天河相隔拆散,从此天各一方,遥河对望。
最终,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
《牛郎织女(一)》是故事的前半部分,讲述了牛郎关心老牛,与老牛亲密无间,并在老牛的指引下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妻的故事,赞扬了他们勤劳、善良的品质,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课文语言通俗、浅显易懂,直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爱憎观,如,课文中对牛郎、织女、老牛、喜鹊的赞扬,对牛郎哥嫂、王母娘娘的贬斥。
故事中一些离奇的情节和丰富的想象,凸显了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也是古代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重要手段。
2.教学目标:本文是民间故事,所以将目标定位在掌握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从而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文章主旨,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民间故事的知识及产生的历史背景;积累词语;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培养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分角色表演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游戏《爬云梯》的竞争和激励下,自主解决问题;感受人物形象;情境表达、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学生善良的品性和对恶势力憎恶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人物特点和情节是故事的主要组成部分,故事总是用来讲的,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情境表达和表演。
限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时代背景,因此确定教学难点为: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通过三年级童话故事单元和四年级神话故事单元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想象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课件
精彩极了 表扬 批评 糟糕透了
成功岛
自大岛
自卑岛
生活号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 “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 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 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 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 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 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和
·
巴德·舒尔伯格是美 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 由巴德·舒尔伯格担任 编剧的好莱坞影片《码 头风云》最为人知晓。 在第27届奥斯卡12项提 名中赢得了8个大奖,夺 得了最佳原创剧本及编 剧奖。
母亲 和 父亲
回顾写作手法,深入人物内心
作者运用了多种的刻画人物的描写方 法,这些描写方法主要是: 语言描写 、
Hale Waihona Puke 课堂总结我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 写进行回顾,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从 “精彩极了”,我们读出了母亲对巴迪 的鼓励;从“糟糕透了”,我们读出了 父亲对巴迪的鞭策。虽然是不同的表达, 但都蕴含着同样的——爱。
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你身边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小作文。 要求:1、运用刻画人物描写的方法,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 “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 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 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 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 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研读重点段落,感悟爱的力量
如:语言、动作、神态等; 2、字数要求250字以上。
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课件
注释:①乞巧:指的是农历七月初七,相传这一天女 孩子会在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所以这一天被称 作“乞巧节”。 ②今宵:今夜。宵,夜晚。 ③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霄,天空。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人们纷纷仰望浩瀚 无际的青天,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 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 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
语文园地
第二课时
词句段运用
你发现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这两段文字都完整 地讲述了狼和小羊之间发 生的故事。 不同:第二段文字更加具 体,增加了狼的动作和它 具体的心理活动;补充了 狼的神态和小羊说话的样 子;补充了狼和小羊说话 的内容与语气提示语。
仿照例文,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
牛郎看着织女说;“既然天上没有自由,你就做我的妻子, 我们一块儿在人间过自由的日子吧。”织女看着满脸真诚的牛郎, 慎重地想了想,说:“好的!”
根据这段话把王母娘娘抓走织女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一天,她(王母娘娘)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 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 婆怒气冲冲地拉着织女走,就跑过来拉住织女的衣裳。王母 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
运用第二个片段中把故事讲具体的方法,展开想象, 说说牛郎织女第一次相见,给对方留下怎样的印象, 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怎么做,从而把牛郎织 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
牛郎织女初次见面
牛郎静静地看着织女,心想,这就是老牛说的仙女了。他整 了整衣服,走到织女身边坐下来,说:“你好,仙女!我叫牛郎。”
织女一边听着一边打量着牛郎:眼前这个年 Nhomakorabea人脸色红润, 身体强壮,虽然身上的衣服很破旧,但是很整洁;脚上的草鞋编得 很结实,看来是个受苦的人。牛郎觉得织女美极了:高高的发髻, 一对弯弯的柳叶眉,小巧的鼻子,樱桃小口,再配上那粉红色的纱 衣,多么漂亮呀,难道这就是我的妻子吗?织女看牛郎打量自己, 羞红了脸。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0 《金字塔》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0.金字塔》第二课时教材分析:《金字塔》一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平实流畅,描写细致。
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借物写人,借“金字塔” 建筑,讴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及勤劳。
两篇课文在结构、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内容互相印证。
学情分析:小学生对金字塔比较陌生,对金字塔的有关资料了解很少,针对这一情况,教学前,引导学生搜集与金字塔有关的图文资料,目的是通过阅读资料和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目标】1.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2.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的感受。
【教学重点】1.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2.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黏、刃”等6个生字。
2.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了解金字塔的特点,初步感知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达特点。
3.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自学“黏、刃”等6个生字。
出示课件14:(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2.学习第一部分“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1)布置任务小组合作。
教师出示问题导学:出示课件15:(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师引导:哪个小组代表先来把这部分的文字信息进行归类。
预设:这部分分别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大小、建造年代、规模、材料、建造工艺等。
师追问:哪个小组代表能结合示意图来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说一说。
预设1:地标指示图一点明金字塔的位置在开罗郊外。
预设2:胡夫金字塔立体图直观地说明塔底边长和塔高。
预设3:示意图直观地表现出石头之间的结合非常紧密。
师追问:将文本中的信息与批注中的问题对照起来,每个问题和介绍的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预设1:我发现发现这些问题都源自文本信息,都是在阅读相应信息时对胡夫金字塔所产生的疑问。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落花生说课稿二
《落花生》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落花生》是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每篇课文都包含着如何做人的哲理,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
《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初次接触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
二、分析学生情况我们班的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
五年级的孩子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
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
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1.教学目标(1)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教学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课件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1.容貌神态; 2.物体呈现的样子; 3.风格;气度。
态度、面貌
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温和
◇(形容气候)__今__天__的__天__气__很__温_和__。_____ ◇(形容性格)__妈__妈__的__脾__气__很__温_和__。_____
1.不严厉、不粗暴;平和不猛烈; 2.冷热适中;不冷不热。
指蝉连续不断地蝉鸣声。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蝉腹下的针喙。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 露水,持续不断的蝉鸣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指凭借,依靠。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译文:响亮的蝉鸣之所以传得远,正是因为它在高处, 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不是花无花。 只留清气满乾坤。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
语文园地
第二课时
词句段运用,一词多义
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开辟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1.开发;开垦; 2.开创;创立; 3.开办。 开垦
开创;创立
姿态
梅树呈现的样子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
地回家乡。
( ②)
2.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
••
没有好处的人。
(③)
体面:①体统、身份; ②光荣、光彩; 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还有许多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是不同的。
狡猾
骄傲 动静
语文 五年级 下册第二课时-PPT课件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 了解了“月是故乡明” 这句话的出处,学 习了文中的生字词,还跟随作家季羡林一道 欣赏了“故乡的明月”。这节课我们继续深 入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了解作者 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寄托在 明月中的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表达儿时对家乡的热爱;表达此时对家乡 的眷念。
细读品味
作者在第2—4自然段描写了对故乡与童年 的回忆。第2自然段是一个过渡,由月到山, 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 的童年生活。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 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经过几十 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
细读品味
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 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 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 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 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 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会飞回去了。我的小月 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细读品味
在这部分课文中,作者又回忆了幼年时在 故乡的哪些趣事?请作简要概括。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 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 月亮相映成趣;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 回家睡觉,梦中见两个月亮叠加在一起。
细读品味
作者说“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 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由现实到梦境,作 者这样写想表达什么?
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都 跟月亮有关,更能表达出对作者故乡的思 念。
细读品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遭受厄运的谈迁心情怎么样呢?你会想到用什么词来表达谈迁走此时的心情呢?
生:悲痛欲绝痛苦万分痛哭流泪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此时此刻谈迁的心情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找到描写谈迁心情的句子。
生: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
师:谁来读这句话。让我们能感受到谈迁此时此刻的心情。
(5)小结:同学们,这仅仅是几个枯燥的数字吗?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诉说着艰辛,都凝聚着谈迁一腔的心血,(板书:一腔心血)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这句话。(突出数字,把数字稍微读重一点)
(6)有感情地再次朗读。
师:如今,谈迁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他的心情怎样?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此刻的心情?(拓展词汇:欣喜若狂喜出望外……)是啊,20多年虽然苦,虽然累,但成果却是甜的。让我们再齐读这句,读出谈迁的喜悦。
(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瑟瑟的寒风中,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年老体弱的他,犹如暴风雨中的一株小草,饿了,啃一口随身带着的干粮;渴了,喝有一口道旁的泉水;累了,找一背风处,瘫倒在地稍作喘息。短暂的休息后,又是勇敢的前行。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多么值得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仅仅是因为他编写出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国榷》吗?板书:一部巨著
同桌讨论:(1)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
(学生总结板书:坚定的信念)
三、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谈迁的故事学完了,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永恒的,这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蒋光宇先生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2、复习词语:指名认读,齐读。根据这些词语简要概括课文内容。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情节就可以了,谁再来概括一下课文内容?
(课文讲了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他花费心血编写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却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谈迁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但最终他挣脱厄运,重新撰写了新《国榷》。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过渡:一句“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该有多难啊!更何况是一位年老体衰、家徒四壁的老人呢?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书稿,谈迁是怎样做的。
1、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能够打动你心灵的词句,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展示交流:
(1)、(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C、再读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2)、句子:“疾”的意思?“奋笔疾书”是什么意思?一天下来,他已经筋疲力尽,为什么还要奋笔疾书?(可以看出,那是老人在与时间赛跑,在与生命赛跑,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他毕生的宏愿。)
(3)、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可以看出《国榷》记载明史的完备性。“亲自考察”:可以看出谈迁严谨认真的态度,保证了史料的准确性。)透过一个个鲜活的词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让我们再读这三句话,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来之不易
下落不明信念在,希望在。
谈迁
从头再来
名垂青史
●教学反思:
生:读“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
师:你读得不错,如果能注意读好句中的标点,就能读得更好。老师把这个变了一下,你看看课文中的句子应该用那种读法?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
生:我觉得应该要读慢一点。
师:为什么要读慢一点呢?(为什么这样读)
生:逗号的停顿要长一点。
(4)、想象说话: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 ),谈迁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 ),当人们( ),谈迁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 ),当人们( ),谈迁一袭破衫,( ) 。但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四)、过渡:“风雨之后才能见到彩虹”引读句子:“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谁来借助文中的语言介绍一下这部新的《国榷》。
1、出示《国榷》图,你是如何理解“名垂青史”的?板书:名垂青史
同学们知道名垂青史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说说名垂青史的意思。
生:名声在历史里流传。
师:南宋有两个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一个是岳飞,一个是秦桧,他们的名字都在历史中流传,都可以使用名垂青史吗?
师:你是从标点本身说的。
生:第一句读慢一点,可以体现谈迁内心的悲痛。
师:说得很好,我们知道句子要读慢一点,还要知道为什么读慢,你再来试试。
生:再次朗读句子。
师:有进步!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谈迁内心的悲痛,我们一起读(个别到一般)(要读出难过、伤心、悲痛的语气)
生:齐读
(三)、信念坚定,再次撰写国榷
(A、“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的极为艰苦。“终日奔波”。理解“终日”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板书:一袭破衫终日奔波。
B、同学们,我们读书时要善于把文字想象成画面,读了这句话,你能想象出谈迁终日奔波的情景吗?让我们不妨穿越时光的隧道,随谈迁一起回到那个时代,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
二、自读课文
(一)出示自读要求:
1.谈迁立下什麽志向?
2.他最终成功了么?
(二)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读中思考,读中圈划;
(三)汇报交流。(板书:编写明史)
三、学习课文
(一)、走近《国榷》,体会谈迁信念的坚定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国榷》信息的句子来。
2、交流、引导理解:
(1)“20多年”:说明时间长。教师引导加深感受:同学们,一年365天,20年,7300多天,你知道谈迁每天都是怎样过来的吗?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为了抄一点史料,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也许会被人冷落,也许会….步行一百多里,换来的一点史料,也许就是一个数据,也许就是几个字,也许仅仅是一个人名,但谈迁依然认为是值得的)
(二)、信念遇挫,感受谈迁的不幸
1、过渡:经过20多年的努力,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谈迁欣喜若狂,然而,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国榷书稿被盗了)
师:小偷偷走的仅仅是国榷的书稿吗?
生:还有谈迁的心血。
生:还有谈迁的辛苦。
师:书稿被盗,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就化为乌有,这对谈迁来说就是遭受了---(用题目中的词语)(厄运)
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齐读)你有什么收获,拿起笔,写在这段文字的下方。交流收获
2、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像谈迁一样,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女青年张海迪,被誉为“中国的‘保尔’”;世界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后,依然与命运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坚持创作,完成了《命运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享誉世界的作品。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
搜索相关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自我修改
一、激情导入,寻求突破口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勤勤苦苦度过大半生,只为留给后人一部珍贵的史书。他虽年老体迈,却终日奔波!他的名字叫一一谈迁!(出示画面)教师简介谈迁。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出他的名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齐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从刚才介绍的人物身上,我们看出他们身上都共同拥有一种什么精神?
3、读最后一段,女生读,男生读,学生齐读。
4、背诵最后一段。
四、布置作业
1、流利地复述课文,并向家长讲故事。
2、同学们,此时此刻,当你面对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明史巨著,当你面对年老体弱、两鬓斑白的谈迁,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生:不能。因为秦桧的名声很坏,不能用名垂青史。
生:岳飞精忠报国,可以说名垂青史。
师:那如果要送一个意义相近的词给秦桧,会送一个什么词语呢?
生:遗臭万年。
师:词语意思差不多,但感情色彩完全不一样。我们课文是说谁“名垂青史”呢?
生:谈迁。
师:名垂青史的仅仅是谈迁和国榷吗?
生:不!更是他的——坚持不懈、严谨认真、顽强意志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500多万字”:(如果我们的语文书每一页都写满,大约是4万字,400多万字啊,相当于多少本语文书啊,1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可以看出巨著的工程浩大,不愧为“鸿篇巨制”)板书:鸿篇巨制
(3)“六次修改”:“改什么?”“怎么改?”体会谈迁著书严谨认真的态度。
(4)“50多岁”:从身强力壮的青年到白发苍苍的暮年,《国榷》耗费了谈迁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单元及主题:第六单元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共2课时
主备人
苏兰兰
第2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2、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