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仓山房文集》评介

合集下载

《小仓山房文集》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容斋随笔》加标点

《小仓山房文集》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容斋随笔》加标点

《小仓山房文集》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容斋随笔》加标点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牧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假设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

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

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使必待周。

孔而后可以不朽,那么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

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无天扎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那么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那么甚陋。

今执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

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

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

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

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

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

岂不悖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

②假设:和,同。

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

④夭札:因病而早死。

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小仓山房文集】卷二

【小仓山房文集】卷二

【小仓山房文集】卷二文華殿大學士太傅朱文端公神道碑乾隆元年秋九月十四日,今天子命車駕親臨大學士朱公第視疾。

又四日,公薨。

天子再奠於第,加贈太傅,諡文端。

冬十月,公長子通政使右通政必階、次子翰林庶吉士輿機歸葬。

剛日已卜,求文其貞瑉以光揚休命。

枚伏考史冊,堯學於子州父,舜學於務成昭。

古之聖人,皆有所從遊以增崇其欽明。

二臣者,雖訏謨無聞,而要其能為堯、舜之師,其人必邁皋、夔而上。

公奉世宗詔,侍皇上青宮最久。

皇上登極未一載,仁言聖政,重累而下。

九州八陔,靡不異音同歎,慶堯、舜復生。

然則公啟沃之功,可以想見。

而公之風概,又豈可求諸唐、虞下哉?公諱軾,字若瞻,號可亭,世居江西高安縣。

公宣發廣顙,音中黃鍾,鬚數十莖,羅羅可數。

康熙癸酉舉人,甲戌進士,入翰林,改知湖廣潛江縣事。

治獄忤總督某,巡撫劉公殿衡至曰:「吾久聞朱令賢,今觀所爭獄,益信。

」為解於督臣而薦之,遷刑部主事,轉郎中。

督學陝西,尹奉天,再遷左都御史,巡撫浙江。

世宗登極,累遷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

故事,宰相蒞任,必詣翰林衙門。

公去而復至,海內榮之。

其撫浙也,浙西瀕海,衢洋石墩,多風魚之災。

公楗老鹽倉,淤中小亹渚、夏蓋山,功成,氓廬大安。

其任風憲也,大將軍年羹堯以大逆誅,父遐齡年八十餘,法當從坐。

九卿俱畫諾矣,公不署名。

世宗責問,公奏:「以子刑父,非法也。

臣簿錄年氏家書,遐齡訓其子甚嚴。

子不能從,以陷於罪。

罪在子,不在父。

」世宗頷之,遐齡竟免。

其辦治直隸營田也,以漳、衛諸河為經,以趙北口兩澱為咽喉,穹壤引泉,凹坻衛堤,溉田六千頃。

其督賑陝西也,安流庸,禁遏糴,勸糶粟,請留漕,立醫廠,增驛夫,雨隨禱降,民與災忘。

公潛躬味道,神識凝然,而於孜讚軍國,靜密詳審,朝廷倚如金城。

故為都御史時請終父喪,聖祖勿許。

在營田所請終母喪,世宗勿許。

公雞斯徒跣,洵涕力請,至於批鱗叩閣。

章三四上,黃門近御皆咋舌瑟縮,奪毀奏稿。

九卿大臣慰勸者相環,而公陳之愈力。

萬不得已,則引古墨糸至禮,請從征西戎。

《小仓山房文集》评介

《小仓山房文集》评介

《小仓山房文集》评介作者:徐珊珊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9期摘要:《小仓山房文集》是袁枚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承载了他的丰富思想,体现了他的古文创作理念,对了解袁枚具极高的参考价值。

本文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对《小仓山房文集》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评价,以期深化对袁枚在清代及以后的思想史、文学史上地位与影响的理解。

关键词:袁枚《小仓山房文集》评介《小仓山房文集》为清代袁枚所著,共三十五卷(正二十四卷,续十一卷),体裁广泛,囊括了碑文、墓志铭、行状、传、序、记、祭文、书、论、说、表、启等12种,内容包括纪事、写人、抒情、论理等多方面是袁枚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其中蕴藏的史料价值、思想和艺术价值值得品评。

一、袁枚简介及评价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主要活动于雍、乾时期江南一带,是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他在诗歌上提倡“性灵说”,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诗坛“性灵派”三大家。

骈文创作被认为最工,“抑扬跌宕,深得六朝体格”。

①其古文虽未像诗歌那样提出“性灵说”这般系统的理论,但其价值不容忽视。

程晋芳曾如此评价袁枚:“古文第一,骈体第二,诗第三。

”虽不免有夸大成份,但其古文创作水平可见一斑。

他“以诗、古文主东南坛坫”,②其作品“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③著有《小仓山房诗集》、《随园诗话》、《小仓山房外集》、《小仓山房文集》等,其中《小仓山房文集》④专收其古文作品,通过此书可以看到袁枚的古文创作理念和他的思想。

要想正确地评价袁枚的古文成就,首先应对他本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自来评价袁枚,赞者、毁者皆有之。

赞者认为其“所为诗文天才横溢,不可方物”,⑤舒位曾在《乾嘉诗坛点将录》中将他和沈德潜、毕阮并称“诗坛都头领三员”。

诋毁者中属章学诚最为激烈,直斥其为“无行之人”、“不才小慧之人”、“不学之徒”、“有小慧而无学识者”,其“诗话之弊”,“为世道人心之害”,⑥可谓严厉。

《小仓山房集》

《小仓山房集》

《小仓山房集》清朝袁枚作。

袁枚(1716—1798),著名文学家。

字子才,号简斋,自号仓山居士,因筑园林于小仓山,名随园,又号随园老人。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少年得志,二十四岁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三年后外放为官,历任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地知县。

乾隆十三年(1748)辞官,居于江宁(今江苏南京)。

除乾隆十七年曾到陕西作官一年外,不再出仕。

过着论文赋诗、悠闲自在的享乐生活。

袁枚是清朝中期著名的诗人,与蒋士铨、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

又是诗歌评论家,主张抒写性灵,影响很大。

著有《随园诗话》,品评诗歌史上和当时的诗人与诗作,风靡一时。

袁枚一生著述甚丰,主要的诗文都收集在《小仓山房诗文集》。

另外还着有诗话类《续诗品》,笔记类《随园随笔》,小说类的《新齐谐》等。

《小仓山房集》包括:诗类三十七卷,补遗二卷,存诗近七千首。

文类正集二十五卷、续集十卷,外集八卷。

正集收有赋、杂着一卷,神道碑二卷,墓志二卷,传记二卷,行状、书事二卷,序跋二卷,记二卷,祭文、哀辞、诔一卷,书五卷,论、议二卷,说、辨、疑一卷,书后一卷,铭、策问、解一卷。

续集收有赋、神道碑、墓志二卷,传、行状、书事一卷,序跋一卷,记、祭文一卷,书、书后一卷,墓志、传、序、书事五卷。

外集八卷是骈体文,计有表、序、祭文三卷,书一卷,启、疏一卷,碑、墓志一卷,补遗二卷。

诗集有薛起凤的序,蒋士铨、赵翼、李宪乔的题辞,李宪乔的诗赞。

文集有杭世骏的序,蒋士铨的题辞,袁谷芳的后序,万应馨的题辞。

外集有李英的序,蒋士铨的题辞。

共计一百三十余万字。

本书所反映的袁枚诗歌理论,可与《随园诗话》所论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可以丰富他的性灵诗论。

1.袁枚主张写诗要抒写性灵,认为诗歌就是要写出人的真性情。

在《随园诗话》,他说:“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管堆垛”;在本书的《答何水部》书信中,他说:“若夫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在本书的《寄怀钱玙沙方伯予先归里》诗中,他说“性情之外别无诗”,都强调诗歌要有真情实感,不能无病呻吟,更不能堆砌古人词汇,强充古色古香,因为这样就假、伪。

《小仓山房文集》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容斋随笔》加标点

《小仓山房文集》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容斋随笔》加标点

《小仓山房文集》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容斋随笔》加标点与薛寿鱼书①【清】袁牧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

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

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使必待周。

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

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无天扎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今执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

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

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

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

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

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

岂不悖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

②若:和,同。

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

④夭札:因病而早死。

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袁枚

袁枚

饮食
袁枚有中国古代“食圣”之誉。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全面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中国烹饪的技术理论问题,应 该是从袁枚开始的。《随园食单》在中国古代食书著述史上,集经验、理论大成而又影响卓著,是中国历史上当 之无愧的饮食圣经之誉,代表了中国传统食学发展的最高水准 。《随园食单》从烹饪技术理论出发,从采办加 工到烹调装盘以及菜品用器等,都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对当时国内很多地区的美食进行点评鉴赏,这本书是一本 划时代的烹饪典籍。因此,袁枚不仅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食鉴赏家 。
林语堂先生曾用英文向西方世界评介袁枚:“伟大的诗人和学者袁枚写了厚厚的一本书来讨论烹饪方 法。” 袁枚认为:“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 袁枚有立食为学的明确目的,并为之孜孜努力, 正如他自己所标榜的:“平生品味似评诗,别有酸咸世不知。”
袁枚身为清代文坛性灵派主将,强调诗味真实自然、自我适意却又不乏超然韵致与生趣的文学思想与审美意 识。袁枚写诗作文为人均是推崇性灵,标扬自我,重味中之旨,在袁枚这里,论诗与论味、治味与治诗,在哲学 美学精神上也是相通的 。袁枚十分留心各种饮食的特点和烹饪技术,为了追求美味,他在每家吃饱了饭,都会 派遣家厨去学习菜方,并作集保存,“四十年来,颇集众美。” 《随园食单》也因此成为饮食烹饪文化史上一 部体大虑周的重要著作 。
袁枚古文创作的主张。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首先,与论诗反对“崇古贱今不同,于古文则主张欲复古者 先拒今",强调取法乎上,从三代、两汉之书中汲取营养,因为他对宋代以后的古文评价不高,特别是认为明清古 文沾染上八股文、考据文的弊病,更不足为法,但并非倡导拟古,故而批评“优孟衣冠,摩秦仿汉”“守八家空 套,不自出心裁”为古文之弊。又正面声称“概著书立说,最怕雷同,拾人牙慧,赋诗作文,都是自写胸襟,人 心不同,各如其面,可见复古”之旨的落脚点与论诗之倡言独出性灵是殊途同归的。其次,于古文的内容,反对 “锬心论性,颇似宋人语录",宣扬理学,作高头讲章,亦反对“专引载籍,非博不详,非杂不备”与“程蕺园书 亟祉书数典",“娱以注疏为古文",卖弄学问,以考据为文,这与论诗讥讽“娱把抄书当作诗"是一致的 。

小仓山房文集

小仓山房文集

版本信息
今据嘉庆随园藏本整理。主要版本有集系诗文合集,即以嘉庆随园藏本《小仓山房诗集》《小仓山房文集》 为底本,据乾隆随园刻本校勘,参校四部备要本,同时参考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小仓山房诗文集》、江苏古籍出 版社《袁枚全集》等。凡需校改者于文中改正,并于篇末或卷末列出校记。作品中作者原有夹注亦概移篇末或卷 末,冠“原注”字样,于校记中说明。原书无细目或原目录与书中标题不同者,概据书中标题另行编订。
谢谢观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仓山房文集
清代袁枚创作的诗集
目录
01 作者简介
02 版本信息
《小仓山房文集》是清代袁枚撰写的文集。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袁枚十二岁中秀才,乾隆元年 (1736)投奔广西巡抚金共幕下的叔父袁鸿,应命作《铜鼓赋》,荐举他赴博学鸿词试,报罢。乾隆三年中顺天 乡试,次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因习满文不合格,外放江南为知县。先后为溧阳、江浦、沭阳、江宁县令, 有政声。十二年两江总督尹继善荐举他任高邮知州,部议不准。次年袁枚即辞官请求终养。十七年曾赴陕西谋职, 旋因父亡回家守制,从此绝意仕途。他购得江宁织造隋赫德废弃的“隋园”,整治而易名“随园”,以为归隐之 所。其后半生主要悠游山水,致力于诗文创作。嘉庆二年卒,年八十二岁。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理论家。 他与蒋士铨、赵翼被称为“乾隆三大家”而冠诸首,主持文坛达五十年之久。创作上他标举性灵,提倡作家真情 和个性的表达,是性灵派的代表人物,影响极其深远。有道是:“随园弟子半天下,提笔人人讲性情。”其本人 著述甚丰,主要有《小仓山房诗集》三十九卷,《文集》三十五卷,《外集》八卷,《尺牍》十卷,《袁太史稿》 一卷,《子不语》三十四卷,《随园诗话》二十六卷。

【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一

【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一

【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一沈研圃太守《送行詩》序士大夫之賢,在官見不如其去官見。

何也?在官見賢,違道幹譽者優為之;去官見賢,則味得於回而其真乃彰。

然官有不得不去者,有可以去可以無去者。

不得不去者,或遷或黜,或以篤老辭,人雖思其賢,而明知其勢不能留,則望絕。

若可以去可以無去者,其過甚微,其跡甚公,其不當律令處亦甚小,人未免思其賢而望其留。

及至竟去,竟不能留,而望之之心猶眷然其未絕。

絕與不絕,送者心也,與去者無與也。

雖然,使其去官之故誠過也。

過雖微,其賢自在,原不必因其賢而為之諱。

若其所以去官之故,非過也,即賢也,則不特其在官之時賢不可沒,去官之後,賢不可忘,而即其所以去官之故,亦當為之白其賢於天下。

今夫誣告者加等,越訴者笞,此令甲也,憲以示民者,古人象魏之義。

然越訴之憲,宜於督,於撫,於監司,於太守,而何以憲於縣之庭?蓋一邑中有里老,有尉,有主簿,有丞,而後有令。

訴者宜先之里老,之尉,之主簿,之丞,而後之令。

此古人立法意也。

令體且然,其上焉者可知。

左氏曰:侵官犯也,冒官罪也。

今之人侵之冒之,而自以為功,則何不並群職而廢之?故曰:為政難,知政體尤難。

太守沈研圃先生為民訴不理,鐫級去。

夫民訴理之,宜也。

縣牒未至,而侵冒之,非政體也。

然以為過,則亦無辭。

先生治江寧六年,民熙熙然不知有先生。

及先生去,幼者啼,老者泣,恤然若有所亡。

嘻!上之設官,所以為民也,然往往去留之故,多矯拂於民心。

而為之民者,必號於上而爭之曰:若宜留,若宜去。

民之權,無能為也。

倘上之人又必強其民而脅之,曰:若雖留,而汝勿許詛也;若雖去,而汝勿許思也。

則上之權亦無能為也。

審夫上下交相勝之故,而先生不能已於行矣,民不能已於送矣。

邦之人歌詩代餞,而屬枚先焉。

其詞曰:我有亡友,號程啟生。

先生敬之,為其窮經。

我有弟子,厥名陶湘。

先生延之,與論文章。

兩生窮士,顯者所棄。

先生不然,曰我之事。

惟古太守,興氓育才。

今無其權,敢無其懷?抱此區區,施於有政。

難告上官,可告孔孟。

【小仓山房文集】古文凡例

【小仓山房文集】古文凡例

【小仓山房文集】古文凡例一、古文本无例也,自杜征南有发凡起例之说,后人因之。

例愈繁,文愈敝。

德州卢氏刊《金石三例》,苍崖、止仲诸君所考甚详,亦不过引韩比欧,依样标的而已,并无独见。

然既已有之,不可废也,否则口实者多,故作凡例。

二、古文编集都无一定,韩先杂著,柳先论,欧分四集是也。

《仓山文稿》编者误以为碑板居先,后见《颜鲁公集》亦然,遂仍而不改。

三、碑传标题,应书本朝官爵,昔人论之详矣。

至行文处不可泥论,或依古称太守、观察、牧令、刺史等名,或依俗称制府、藩司、臬使等名。

考古大家皆有此例。

其从古称者,如浑?萧以金吾卫大将军扈驾,而权文公碑称公以大司马翼从。

奚陟薨,赠礼部尚书,而刘禹锡碑称追赠大宗伯。

宋子京《冯侍讲行状》称大理寺为廷尉平。

欧公《许平墓志》称经略为大帅。

皆从古称也。

以故归震川《张元忠传》称某知县为钱塘令,《洧南居士传》称某知府为某太守。

其从俗称者,如李珏《牛僧孺碑》称宋申锡贬郡佐,郡佐者唐时之司马也。

韩文公《盐法条议》称院监巡院,院监巡院者唐时之度支使盐池监也。

欧公《桑怿传》称阁职,阁职者宋时之六部架阁也。

伊川《伯淳行状》称漕司,漕司者宋时之发运使、转运使也。

皆从俗称也。

以故朱竹《杨雍建传》称总督为制府,施愚山《袁业泗传》称按察使、布政使为藩、臬两司。

凡此在行文中不一而足。

至于权文公,唐相也,唐人宰相官名应书平章事同中书门下,而韩公《神道碑》竟以“故相”二字标题。

沈璧,建安知县也,而震川《墓志》竟以“建安尹”三字标题。

宋知某县事与知县有京朝官之分,非今之知县也,而竹《蒋君墓志》竟以“知伏羌事”标题。

是则古人率意处,犹之《史记》标题忽称“魏公子”,忽称“平原君”也。

未敢援以为例。

四、碑传标题必书本朝地名,亦昔人所论也。

然行文中亦难泥论。

欧公《李公济碑》称南昌曰豫章,若以宋论,当称隆兴。

震川《王震传》称震为京兆尹,若以明论,当称应天府尹。

汤文正《施愚山墓志》曰典试中州,若以本朝论,当称河南。

袁枚《小仓山房诗集》选篇(上)

袁枚《小仓山房诗集》选篇(上)

袁枚《小仓山房诗集》选篇(上)雪中桦小记:袁枚《小仓山房诗集》网上久寻不遂,得山谷风博客枚诗三十一卷,寒夜诵读。

因重整格式,订正讹字,稍加新篇,以广播儒风。

冬日作吹律清商变高歌白云交新霜初试瓦朽树欲危巢日短明灯补窗寒苦竹敲冬心终未负吞《易》注三爻满背飞黄叶扶筇踏白云九州同落木一雁感离群树秃长江近松青百草分夫容好颜色迟暮怨湘君目中鸿爪去意外雨声来小雪如春暖黄花夹杏开山深无宿客月好有空台隐几昏昏坐残书理几回落日上高楼江山面面收红墙萧寺小黄瓦孝陵浮暝色千村静长年一叶愁流黄中妇语好整鹿皮裘甘露寺感旧呈梦楼主人有序己未冬,予乞假归娶,路过京口,值商宝意前辈为郡中司马,命公子某陪游甘露寺。

今四十年矣。

中秋前一日,王梦楼侍讲,招饮此间,追忆前游,凄然有作记得当年此地经雪花寒重锦袍轻酒边绿鬓初垂影山上苍松半未生卅载韶光春易过一条狭磴老难行凭阑暗转衷肠事江水无情浪有声木本署里老诗翁曾绾仙符碧海东要把江山付词客特教公子伴花骢西州宾从人重到北海琴尊事已空难得多情王太守开筵重与醉西风舟过平望,访张看云居士,不知其已亡也,留诗哭之四首满拟故人在停舟问起居谁知双目瞑已是一年馀繐帐风前卷残花雨后疏九原知我到悲喜定何如弱冠长安遇鸡坛第七人各弹游子泪同惜客中身脱手一钱赠分甘半盏春至今四回忆风义感雷陈莺脰湖边屋高楼见水光卅年三领略万事几沧桑棋罢柯虽烂舟移壑未藏请看邺侯架堆积尚琳琅桑榆收晚景作客古扬州画重连城璧诗轻万户侯看花醉金谷筑舍老菟裘华表魂应在年年化鹤游松下作小住仓山畔悠悠三十春苍松都已老何况种松人梅正月东风柳未芽一庭梅影雪横斜重他身分缘何事只为能开冷处花读淮阴侯传灭楚身提百万师知公含笑了无奇英雄第一关心事撒乎千金报德时老来老来不肯落言诠一月诗才一两篇我不觅诗诗觅我始知天籁本天然帆一叶帆高挂千舡水作声静闻舟子唱猛见浪花迎张处休教满收时自觉轻从来人失足转在顺风行雨中志感彻夜淋浪屋瓦鸣雨如相约赴清明山中易放惟花柳世上难收是姓名月挂根高终不落沙鸥船过也虚惊放翁自有安身法一个斋颜心太平六月菊寒菊公然冒暑黄苍蝇侧翅远相望东篱共讶西风早秋偏士贪夏日长试把一灯来照影焉知六月不飞霜数枝冷艳当阶立愁杀红莲不敢香哭程荆南明府望见金焦眼便红哭君两世半年中(尊人春间先去世)诗才一代清无敌德政三湘感未终宦海波涛天外落骚坛旗帜眼前空去时略说西归意五百袈裟侯下风(殁时见五百僧相迎)屈指交情十七年同吟同醉更同眠风窗折竹疑听雪月夜乘槎欲上天无尽灯常明绮席有情花亦乞吟笺如何小别横塘雨一隔音尘便杳然七月廿三日阿迟生六十儿生太觉迟郎将迟字唤吾儿高谋久祀心都倦燕姞初来梦恰奇悔卖琴书还想赎怕看汤饼转生悲萱堂握手弥留际犹问悬弧是几时(四句注钟姬入门前一日梦人以桂子与之)海内争传伯道名今朝湔雪赋添丁长成未必衰翁见有后姑教薄俗听老树著花秋色好馀霞返照暮山青豆卢宁传分明在合授双雏各一经尹三公子璞斋观察芜湖相晤白门喜而有赠折花使者递名笺知道通家见有缘廿载青溪成契阔一朝丹诏许旬宣渡江历历前生梦到眼依依故国天听得耆民私地说当时公子最翩翩(二句注莳花人李姓者兄三日传到名低)观察晨趋帅府忙军人一半唤三郎朅来门外听官鼓恍忆儿时上学堂洗砚池应留墨渍题墙字可剩偏旁西园旧是君家物早晚还君望正长相公门下老袁丝也算甘棠树一枝沿路先教探安否升堂各自认须眉照来悲喜灯俱笑说到沧桑酒不辞重入桃源莫相讶仙山楼阁倍参差此去牙旗镇上游天门山色捲帘收拟招荆树来千里更奉慈云拥八驺访我定摇双桨月开关先放一轮秋何时得遂诗人意(志)把笔同登太白楼(四句注君奏请六弟似村奉太夫人就养)观察和韵名园粉壁旧题笺宦迹重寻信夙缘载酒居然同杜牧趋庭犹记认彭宣灯明水榭三更夜桂放秦淮八月天策马来朝还过访蔚蓝深处影联翩买得青山日日忙江南游客旧清郎英雄晚计成芳墅岩壑遗身恋草堂解组半生花遶座校书他日子随旁我来正值悬弧候莫叹如丝鬓发长遥从山馆写乌丝似折梅花赠远枝千里纵如同握手一樽那得共开眉官麤翻见身多累亲老难言禄易辞极目吴头与楚尾岚光隐隐水差差石头城畔溯前游到处风光入眼收画舫西园慙倒屐油幢北府怅鸣驺重来顿觉河山异高宴空惊草木秋幸有故人袁淑在朗吟同上谢公楼即事盆梅三株开满房主人坐对心相忘偶然入内女儿怪问爷何故衣裳香寄江橙主人借西碛山庄当年曾被梅花引得到蓬莱最上巅今日将身栖下界不禁清梦绕诸天幸喜刘卢仙籍通旧相知是主人翁数行代勒嫏缳记也算磨崖第一功(主人命作西碛山庄记)三年闻说无人住绿满空庭草未除我与闲鸥谋拜赐水边林下各分居平生纵迹等搏沙料理云烟颇自夸豫办青溪苕叶帚为君石上扫残花腾啸台高万岭低独眠人往怕孤凄未知紫府清严地可许刘纲挈小妻伯通庑下暂栖迟敢学鷦鹩占一枝几朵云生几枫落定书花叶报君知不借荆州借太湖买山有券借山无遥知三万六千顷一笑公然付老夫哭陈省斋太守八旬解组住鸳湖书屋云溪有画图忽报神仙归碧落应教故吏服衰纑文孙才大功名晚(谓梅岑)太守官清老兴孤白发参军倍凄绝同僚海内一人无题亡友梅式庵画册二首数尽天难问才高艺自精斯人虽萎谢遗墨尚纵横气得山川秀神舍水木清休言小游戏即此见平生识面长安日题襟白下时卅年如昨耳一别竟何之绝好佳公子居然老画师相如惭未尽头白泣袁丝德定圃先生卸漕帅事巡抚闽中与夫人双寿索诗萧何转漕卸双旌常衮颁春到越城半壁东南恩已偏六旬花甲岁初更文章自得中和气瀟洒兼辞干济名此日军门牙纛静花苗螺女尽懽声忆昔追随步木天一番春梦尚依然后生许我称名士前辈惊公果少年(在翰林时枚年二十四公年二十一)阊阖门多鸾振翼(公历内务府国子监吏兵工各衙门)溪山秋老鹤归田蓬莱久别还相认邂逅扬州又拍肩(丁丑公扈跸扬州见于行宫门外)侬家仲氏学吹篪也领春风侍绛帷玉鉴冰衡无遁物珊瑚铁网有高枝生徒负笈来千里兄弟焚香礼一师常共子由听两坐欧阳门下说恩知(家弟树癸末春闱出公门下)徵诗笺到士林闻争写瑶池琬琰文共仰金仙飘绿发更看王母拥红云花开并蒂春难老洒进双卮饮易醺惭愧袁丝相隔远吹箫输与武夷君谢胡诚斋观察送瓜绿沉瓜向草芦投捧得雕盘暑渐收碧玉几团随手削红霞一嚼满庭秋分明西域来佳种惭愧东陵作故侯愿著荷衣捧仙果南皮池上奉清游再谢赐荔枝投瓜惭未报琼瑶仙荔重教擘绛绡香色品来真一绝海风吹未过三朝形同玉李肤尤嫩味借甘棠露不消欲假公恩咏嘉树试将仙核种山椒养马图养马真同养士情香萁供奉要分明一挑刍草三升豆莫想神龙轻死生十二月十五夜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永福庵赠餐蓴上人山髻当窗满松钗落袖轻老僧虽寂寞归有一花迎元旦晖晖晴日表元辰渐渐柴门草色新闰岁梅花犹蓓蕾通宵烛影尚横陈公然白发三朝客又领东风一日春未贺宾朋先贺我堂前九十四龄亲喜鱼门主事改官编修一行丹诏下兰台海内风人笑口开争说圣朝能得士此官终见此人来明中官降暗中迁天眼迟开四十年可似修真老张果白头才许作云仙笑问花砖影若何当年老子亦婆娑忝为先辈无多日只隔迢迢十六科答大廷尉王兰泉先生见寄诗扇有序先生名旭,以吏部郎从阿将军桂征金川,同行者赵文哲等俱殁于阵,而先生独凯旋,论功擢廷尉谁佐平西第一功汉家廷尉重于公心怜旧雨贻纨扇身出重围感塞翁皓首军机双鬓雪高冠孔翠一翎风遥知清瘦书生貌画上凌烟便不同(公以军功赐孔雀翎图形内府)杀贼金川当壮游宝刀光里万貔貅云山看到中华外鼓角听残白帝秋半夜天星摧上将一军风鹤起深愁斯时代作孤臣想可有生还两字不且喜谋参李药师七擒颉利返牙旗手书露布三边读甲洗银河万马知草檄已完孙楚事从军应赋仲宣诗何当洗耳华堂上听说蛮溪苦斗时故人纵迹久离群记否萧斋酒半醺打桨舟忘桃叶迎磨崖字许小山分思量鸿爪痕常在传说莺迁信屡闻此后袁丝休惜别举头天上见卿云(公镌澄碧泉三学在随园假山)读道古堂集弔杭堇浦先生平子才华赋两京礼堂经义属康成殿前放胆陈封事渔内甘心奉盛名一代官多徵辟少百年人重甲科轻等身著作分明在可学欧个畏后生归隐湖山笑眼开谁知方朔岁星哉横冲一世谈天口生就千秋数典才万卷堆中棋局响三貂座上縕袍来伤心此日风流尽江左灵光半夜台新正十日,闻陶衡川孝廉之讣,因思去年秦学士磵泉、梅式庵公子皆先后委化,曹子桓云“既伤逝者,行自念也”,感赋一诗一度秋风一逝波故人零落渐无多苍天留我忙何事日日桓伊唱挽歌偶成白发对花落悄然心不安未知来岁发可有老夫看欲扫且停帚将归更绕栏多情蜂与蝶伴我忍春寒竹林寺晚过竹林寺斜阳屋角沉风灯不红定烟柳绿弥深僧少磬常寂树多晴亦阴耳根疑佛语铃铎有清音觉衰甚矣吾衰百不如齿牙零落鬓毛疏花间爱曳随身杖灯下愁看小字书偏把事忘应记处惯教气损剧谈馀须知逝者如斯耳老说聪强总是虚挽梅式庵读史研经四十春终嫌竹素少传真九原此去无他乐看见古来无限人题画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寄陕西抚军毕秋帆先生兼呈令舅张少仪观察九天鲈唱掣金鳌三辅风云拥节旄殿上策犹推贾董关中功已重萧曹军兴五载民如忘章奏十回帝总褒想见终南山色里一轮卿月比前高春满军门有所思百花头上看花时采风手纂长安志感旧情深吉甫诗已屈君平参幕府(冬友)更招小戴作经师知公偶折金河柳也折人间第一枝(三四句注公修西安忘梓尹文端公诗)下官衔本隶旌麾卅载身因奉母归一面未曾瞻华岳八行先自赐珠玑游仙梦记风前远隔水琴弹海上稀多感羔装千里赠教侬暂脱芰荷衣听说张敷住渭阳故人棖触九回肠自然杖履身还健多少云龙事未忘半世韶华同逝水一门宅相好辉光烦公代寄沧桑信最小袁丝鬓已苍偶阅《广舆记》,载盘古冢凡有三处,其附会可知,然题目自佳,戏题一绝无人挟长居前辈有力开天看混茫底事一坏先作俑神仙留着让轩皇意有所得什书数绝句一样三株木笔栽两株萎谢一株开分明草木尚如此何况人间才不才掷果当年事已休闲来曳杖水边游无端树有撩人意红杏一丸打白头睽六才将巽二飘枝枝修竹劾芭蕉阶前只有薇蘅草偏在风中不动摇自寻低竹补篱笆雨后高云衬落霞惊去鸳鸯真得意双双同上合欢花碧桐一树倚云端五月离离雪蕊攒压屋浓香高百尺世人忘却当花看老去年来目力微回黄转绿认依稀落花袅著游丝颺错认空中蝴蝶飞全家试水泛轻舟小妹张蓬阿姐摇喜极儿童双手战钓竿丝上一虾跳常自闲中玩物情碧栏杆外作游行香兰性爱风前种争怪诗人不好名莫说光阴去不还少年情景在诗篇灯痕酒影春宵梦一度讴一宛吟然赠朱子颖转运即以留别(枚十二岁受知于尊人粮储公今六十二矣)曾骑竹马侍尊公五十年华逝水同敢以通家参末坐偶因招隐接清风平山影落双旌上燕寝秋生一雁中难得王濛齐抗手开樽谈到漏声终(谓梦楼太守)平生秋月比襟怀小李丹青大谢才爱向蜀江看峡险赖从秦栈叱车回九重语密恩仇忘万里游多眼界开莫怪使君风骨冷泰山顶上抱云来读罢秋原校猎篇三唐音节八风宣云中金翅身摩地塞上霜笳响入天惜我雄心听已老借公如意舞犹颠相传手射潢池贼真个天狼早避弦(天狼早避弦公集中句)白发征夫别画堂主人情重费周章佩贻屈子三湘草心表南丰一辨香出岫云仍归旧壑入林鸟尚恋斜阳从今地有莺花主杜牧扬州梦正长秋蚊白鸟秋何急营营若有寻贪官衰世态刺客暮年心附煖还依帐愁寒更苦吟怜他小虫豸也有去来今自忏仙人九障名居一上士关防口最先安得四禅天上住一生风不到窗前和沈观察游华山韵仙人掌上驭风行玉女头盆柱杖声两角孤云天一握千寻飞瀑月三更近招白雁烟中语远望黄河树顶生拟把绿章奏阊阖满腔心事沈初明造假山半倚青松半掩苔一峰横竖一峰迴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感往事有作并序予为凤龄事,至今悒悒。

【小仓山房文集】卷廿四

【小仓山房文集】卷廿四

【小仓山房文集】卷廿四鎖硯銘製硯如連鎖,欲維婁我,惟汝可。

斧硯銘文事也,而武其制,取殺墨如鋒之義。

又筆可為刀,硯宜作斧。

膏以蚗糜,英雄用武。

樸硯銘石祈子,樸而婉,交墨子,不受染。

墨子遇之,日形其短。

師恩硯銘吾師乎!以此為田,授之於吾,而荒其莊,嗚呼!鍾硯銘有扁斯石,鳧氏為鍾。

不窕不質,搏身而鴻。

旋蟲為幹,龍賓作宮。

適用副墨,摹形考工。

扣而鳴之,儒名翁翁。

鏡硯銘石與之形,金與之貌。

如玉如瑩,亦玄亦妙。

十二龍賓,藉君作照。

方硯銘面如田,長陌而方阡。

潤如泉,細理而靡顏。

居萬石之間,惟汝稱賢。

得之偶然,不名一錢。

使主人兮生愛憐。

居吾語汝,假我數年。

露滴朱研,染盡湘東八萬箋。

慎勿隨無墨者,而與之周旋。

汊硯銘石有汊,密密不罅,墨可永夜。

貨布硯銘如貨如布,數硯以對,惟士之富。

井田硯銘耕於田,夜得息;耕於硯,夜兀兀。

問胡不休,曰期所收。

千萬年後,乃始有秋。

竹節杖銘寸寸節,毋乃太。

杖者出,人盡怪。

顛而能扶,始知其可愛。

方竹杖銘其狀迂,其節拘。

有欲規而圓之者,先生曰:吁!都盛盤銘盧叟製器負重名,其漆欲測膠欲堅。

朱色而昔粹而清,梡嶡巟匡棜禁檠,飾雕所到罔勿精。

曹王髹器五觚平,周君畫筴龍蛇形,公然神妙能追爭。

我制為盤名都盛,邕支以載量克勝,其大不質欹不傾。

陰花細纈珊瑚明,赬隱隱東方生。

佩阿耀采龍賓馨,鱗羅布列瓊瑤英。

文房靜對娛心靈,星回於天器始成,傳之子孫價連城。

紀何年作歲在庚。

策秀才文五道問:孔子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此說相傳久矣。

然考之《論語》,惟從先進似定《禮》,正《雅》、《頌》似定《樂》,其餘俱無明文。

夫子自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曰「多聞闕疑」,曰「吾猶及見史之闕文。

」《詩》、《書》,古也,孔子所信,所好,所雅言者也。

就有所疑,闕之可也。

毅然刪之,而不學史之闕文,何也?《春秋》之「夏五」、「郭公」,至無謂者也。

《逸書》之「升絧」、「亳姑」,《逸詩》之「棠棣」、「素以為絢」,皆有意義者也。

【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

【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

【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公生明論或問:「公生明」,荀子之言,非歟?庸醫之治人也,覃精竭思,公矣,而人不治;庸相之治國也,引經法古,公矣,而國不治。

以是觀之,公安能生明歟?袁子曰:子亦知夫荀子之所謂公,非今之所謂公乎?夫公者,對乎私而言之也。

必先知何者謂之私,然後知何者謂之公。

所謂私者,非貨利而已也。

自賢自智,強不知以為知,私矣;矯俗矜廉,避嫌好勝,私矣;喜功名之己出,懼他人之我先,私矣;氣質之粗,學術之偏,私矣。

私即不公,不公則不明。

貨利之私,知其不可而犯之者也,其害於明也淺;意見之私,不知其不可而犯之者也,其害於明也深。

彼無私者,非聖人耶?然而聖人不自知其無私,故邇言必察,昌言則拜,捨己從人,以求其明。

其求明之心,即公也。

既公矣,焉得不明?彼有私者,非庸人耶?然而庸人不自知其有私,故不谘於人,不詢於眾,悻悻然惟所欲為。

其自以為無私之心,即私也。

既私矣,又焉得明?天下林林而生,總總而群。

先王所以設君相而治焉者,慮其父子不相親,兄弟不相愛故也。

他人之父子兄弟,私也,與先王何與?而為之立政設教,以求其親愛,則先王之公也。

《周官》論刑曰:議親議貴。

孔子於賢曰「舉爾所知」,於親曰「父為子隱」。

《詩》曰「遷其私人」,曰「言私其?」。

古之聖人不自諱其私,又惴惴焉若懼人之忘其私,而為之代遂其私。

嗚呼,何其公也!惟其無有己之見存,而萬事萬物無不文理密察,以措之於至當。

公之所至,明自生焉。

或曰:子之言公,是矣。

今之明者,多流於刻,何歟?曰:刻,非明也,即昏也。

夫明者,明乎其所當明也;刻者,明乎其所不當明也。

當明與不當明,亦了然易曉矣。

而尚且懵焉,非昏而何?「日月之明,容光必照」。

然容其光則照,不容其光則不照也。

若夫螢火鬼磷、糞溷中猶營營然照之爾。

《大學》曰:「在止於至善。

」明乎所當止之處,故曰明。

彼貿貿然抉摘不已者,是不如止於丘隅之黃鳥也。

固禽獸之不若也,而得謂之明乎?人不小慧者,不大愚;不小忠者,不大詐。

故憒憒之昏淺,而察察之昏深。

小山仓房尺牍原文及翻译4

小山仓房尺牍原文及翻译4

小山仓房尺牍原文及翻译4在小山仓房尺牍中,我们看到了古代文人墨客们交流心灵、抒发情感的真挚表达。

这不仅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一、小山仓房尺牍的背景及意义小山仓房尺牍,作者不详,收录于《唐代集》。

这是一篇典型的唐代骈文,以其优美的韵律、丰富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佳作。

尺牍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不仅用于学术交流,更是友谊的见证。

二、原文及翻译分析1.原文结构及意境:小山仓房尺牍原文结构紧凑,意境优美。

作者通过对山、水、树木等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仓房周围的美好景色,抒发了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2.翻译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同时又要保持原文的韵律和意境。

例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句诗的翻译可以是:“The green mountains remain the same, but the setting sun has turned red several times.”这样的翻译既保留了原文的意境,又让读者感受到了韵律之美。

三、小山仓房尺牍的文学价值与应用1.文学价值:小山仓房尺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它的韵律优美,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其次,意象丰富,使人沉浸在美好的自然景色之中;最后,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2.实用价值:小山仓房尺牍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实用性方面也有所体现。

首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古代书法的美感,借鉴其书写技巧;其次,对于现代文学创作,这篇尺牍也提供了很多启示,如如何运用丰富的意象、如何表达真挚的情感等。

四、总结小山仓房尺牍的魅力与影响小山仓房尺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魅力至今仍然吸引着无数人。

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唐代骈文的韵味,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

小仓山房文集

小仓山房文集

小仓山房文集
小仓山房,历史悠久,它可以追溯到古代,歷史悠久。

古时候,它为孔子提供
了供学生們抽象思考思考哲學概念的地方。

今天,小仓山房有着神秘及持久的魅力,被許多游客慕名而来。

從遠處看,小
仓山房充滿了豁然而宁靜的氣氛,空氣之中瀰漫著古色古香的氣息。

在這里,你可以見到不少古老的建築,它們沉靜而充滿濃濃古韻。

在門外看,台風橋和文明梯田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二十四個座椅,坐著孔子莊嚴宏偉的雕塑,反映出他絕對的威信。

此外,小仓山房內還有許多珍寶及宝物,它們都可以令游客有一种“飛入仙境”般的深刻感受。

更重要的是,它为我們解釋了許多關於尋常百姓的人生和思想,給我們栽種了一顆職樹,讓我們的人生也用此為範本,做一個有恆心善行的百姓。

小仓山房是一個神秘而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它令人為之動心,也令人有
了重新审視自己和面對生活的勇氣。

我以熱誠的心情尊敬它,感謝它给予了我如此傑出的山房文庫。

《小仓山房文集》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容斋随笔》加标点

《小仓山房文集》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容斋随笔》加标点

《小仓山房文集》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容斋随笔》加标点篇一:《与薛寿鱼书【清】袁牧》阅读附译文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牧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

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

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使必待周。

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

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无天扎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今执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

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

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

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

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

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

岂不悖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

②若:和,同。

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

④夭札:因病而早死。

【小仓山房文集】卷廿二

【小仓山房文集】卷廿二

【小仓山房文集】卷廿二愛物說婦人從一,而男子可以有媵侍,何也?曰:此先王所以扶陽而抑陰也。

狗彘不可食人食,而人可以食狗彘,何也?曰:此先王所以貴清而賤濁也。

二者皆先王之深意也。

先王有治世之權,不必明言其故,而但定其制,使民由之。

後世不察,見孟子訓愛物,佛家戒殺,於是人與物幾溷淆而莫分。

蕭子良之慧,蘇子贍之聰,皆惑焉。

夫愛物與戒殺者,其心皆以為仁也。

然孔子論仁曰「愛人」,不曰愛物。

又曰「仁者己欲立而立人」,不曰立物。

此意惟《呂覽》得之。

曰:「仁於萬物,不仁於人,不可謂仁。

不仁於萬物,獨仁於人,可以謂仁。

仁也者,仁乎其類也。

」此可謂善言仁者也。

愛人不難,知所以愛人為難。

孔子教弟子「泛愛眾」,必曰「而親仁」。

孟子稱堯、舜之仁,必曰「急親賢」。

人之中尚宜擇仁者、賢者而愛之,況物乎?古者執雉執雁,四靈為畜,愛其物之類人也。

誅盜賊,刑僉壬,惡其人之類物也。

廄焚,子曰:「傷人乎?」不問馬。

衛侯之馬啟服死,公命為櫝,子家子請食之。

以不愛為愛,而愛乃大;以不仁於物為仁,而仁乃純。

然則孟子稱:「數罟不入汙池。

」《禮》: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

奈何?曰:此非愛物,正所以愛人也。

懼魚之不繁,將不足於食;懼大夫士之有故,將不得殺羊犬豕。

故儉惜畜養之以待其食與殺耳。

為人計,非為魚鱉羊犬豕計也。

然則君子何以遠庖廚?曰:此非愛物,亦所以愛人也。

恐近庖廚,則不忍,不忍則不食;遠庖廚則忍,忍則食。

然此亦寓言耳,與勸好貨好色同,不可以詞害意也。

孟子欲充齊王不忍之心以保民而王,故因牛而戒及庖廚。

觀下文權輕重、度長短之言,則賤禽獸而重百姓之意,昭然若揭。

不然,孟子非不食庖廚者也,見其死、聞其聲則不食,不聞不見則食之。

是後世鄉曲之儇,掩耳盜鍾之說也。

彼齊王之興甲兵,危士臣,民之死於鋒鏑者,皆在數百里外;齊王所不見其觳觫,不聞其哀號者也。

比之庖廚,不更遠耶?而得謂之君子耶?牡丹說冬月,山之叟擔一牡丹,高可隱人,枝柯萼穀,蕊叢叢以百數。

【小仓山房文集】卷五

【小仓山房文集】卷五

【小仓山房文集】卷五虞東先生墓誌銘乾隆十五年,天子詔舉窮經之士。

公卿大夫知膺此選者之難也,舉海內士僅五十餘,而大學士蔣文恪公首以虞東先生薦。

先生姓顧,名鎮,字佩九,居蘇州昭文縣。

縣有虞山,學者因號為虞東先生。

乾隆戊午舉人,甲戌進士,補國子監助教,遷宗人府主事,充玉牒館纂修。

年老乞休,以原官卒於家。

先是,虞山陳見復先生以遂學清望,設教紫陽。

先生往,執弟子禮惟敬。

一切經解史義,往復辨難,穿穴詣微,得古人所未有。

見復先生死,先生駕其說而恢張之,以經師名天下。

先設教金台書院,再設教遊文書院、白鹿書院,而終之以鍾山書院。

先生惇良介樸,善誨人。

每閱文數百卷,旁乙橫抹,蒿目龜手,一字不安,必精思而代易之,至燭燼落數升,血喀喀然坌湧,而蠶眠細書,猶握管不止。

余嘗勸其少休,諾而不輟。

然學者領其意旨,往往速飛。

以故遙企塵躅,䠅膝踠足而至者,如望日光聽建鼓而趨。

本朝庶孫為祖庶母服,功令無明文。

昆山徐氏《通考》言人人殊。

先生為定三年服,引《禮經》曰:「父之所不降,子亦不降也。

」作兩議千餘言,詞甚辨,群儒無以難也。

貌端厚,有腹尺,豐下而髯,恩從子寡嫂甚摯。

常夜坐,有鄰人子窺其垣,先生麾使去,不以告人。

其人慚,卒為善士。

所著《虞東學詩》十二卷、《三禮劄記》十帙,古文、詩若干。

其先為吳丞相醴陵侯之後。

妻吳氏,誥封恭人。

長子言遠,次詢。

銘曰:年之不如,而京兆同舉;才之不如,而臨終推許,曰以吾生平累汝。

嗚呼先生,抱經而處。

無失於今,有得於古。

壽七十三,葬正月五。

門生書碑,門童負土。

支村之西,露字之塢。

司經局洗馬繆公墓誌銘乾隆己未冬,枚以年家子拜南有先生於蘇州之里第。

見先生蒼顏秀眉,揚衡含笑,望而有典型之欽。

今辛卯歲,先生怛化久,其子敦仁等將奉先生柩與其配陸太宜人合葬於某,而走索枚銘。

枚伏思繆氏以科第顯吳門二百載,氏族華腴,如班、楊、崔、盧,海內延望。

雖門風之盛,天實相之。

而要其經德秉哲,層累以基之者,必非無自。

謹按其狀,以聲於幽宮曰:先生名曰藻,字文子,晚年號南有居士。

《小仓山房文集》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容斋随笔》加标点

《小仓山房文集》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容斋随笔》加标点

《小仓山房文集》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容斋随笔》加标点篇一:《与薛寿鱼书【清】袁牧》阅读答案附译文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牧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而悲也。

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

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使必待周。

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

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无天扎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今执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

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

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

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

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

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

岂不悖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

②若:和,同。

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

④夭札:因病而早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仓山房文集》评介作者:徐珊珊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9期摘要:《小仓山房文集》是袁枚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承载了他的丰富思想,体现了他的古文创作理念,对了解袁枚具极高的参考价值。

本文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对《小仓山房文集》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评价,以期深化对袁枚在清代及以后的思想史、文学史上地位与影响的理解。

关键词:袁枚《小仓山房文集》评介《小仓山房文集》为清代袁枚所著,共三十五卷(正二十四卷,续十一卷),体裁广泛,囊括了碑文、墓志铭、行状、传、序、记、祭文、书、论、说、表、启等12种,内容包括纪事、写人、抒情、论理等多方面是袁枚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其中蕴藏的史料价值、思想和艺术价值值得品评。

一、袁枚简介及评价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主要活动于雍、乾时期江南一带,是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他在诗歌上提倡“性灵说”,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诗坛“性灵派”三大家。

骈文创作被认为最工,“抑扬跌宕,深得六朝体格”。

①其古文虽未像诗歌那样提出“性灵说”这般系统的理论,但其价值不容忽视。

程晋芳曾如此评价袁枚:“古文第一,骈体第二,诗第三。

”虽不免有夸大成份,但其古文创作水平可见一斑。

他“以诗、古文主东南坛坫”,②其作品“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③著有《小仓山房诗集》、《随园诗话》、《小仓山房外集》、《小仓山房文集》等,其中《小仓山房文集》④专收其古文作品,通过此书可以看到袁枚的古文创作理念和他的思想。

要想正确地评价袁枚的古文成就,首先应对他本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自来评价袁枚,赞者、毁者皆有之。

赞者认为其“所为诗文天才横溢,不可方物”,⑤舒位曾在《乾嘉诗坛点将录》中将他和沈德潜、毕阮并称“诗坛都头领三员”。

诋毁者中属章学诚最为激烈,直斥其为“无行之人”、“不才小慧之人”、“不学之徒”、“有小慧而无学识者”,其“诗话之弊”,“为世道人心之害”,⑥可谓严厉。

与袁枚同时期的赵翼对他的评价也颇具代表性,在《题袁子才小仓山房集》中称“其人与笔两风流,红粉青山伴白头”,在《袁子才挽诗》中写道“花月千场供老福,诗文一代享高名。

只愁未免风流罪,欲为翻经度化城。

”纵观这些评价,前人大多把目光放在了其诗歌创作和风流作为上,不是过誉就是过贬,未免不够全面,失之偏颇。

笔者以为袁枚是一个既有“帮闲之志”又有“帮闲之才”的清客。

⑦之所以如此评价是由于他把自己颇具文采的文章作为媒介,来述说自己的政见、学术观点、人生哲理,阐述自己的治国之志,表达自己想要“帮忙”的意愿,自认“非沾沾文学者”,⑧更有杨鸿烈赞他“凡碑志序记诸文,其大者皆有关于国家用舍是非之实,小者亦读书穷理心得之言……”⑨但实际上其观点“不免文士之见”,著作“亦非系乎立言之大”,无法做到真正的“帮忙”,更多的只是叙述一己之想,关乎其本心,而“不随流俗俯仰”。

⑩他的“帮闲之志”和“帮闲之才”在《文集》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袁枚的“帮闲之志”袁枚的“帮闲之志”主要体现于他文章中所保留的史料和其思想。

《文集》中的碑文、墓志铭、行状、传和祭文数量众多,占据全书十之七八,大量史料就保存其中。

虽前人多评价“其神道碑、墓志铭诸文纪事亦多失实”,但仍有部分史料足以补证史实。

康熙朝的几件大事在《文集》中都有记述,例如《福建总督太子少保姚公传》、《书潘荆山》记录了攻打台湾,《威信公岳大将军传》描写了取藏情况,《勇略将军赵襄忠公传》记叙了平定三藩状况,这些史料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些大事件的具体经过和涉及人物的轶事。

还有一些文章,如《山东巡抚白公墓志铭》、《记富察中丞四事》记录了清代早期涉外交往情况,据此可看到当时社会开放程度和清人对洋人的态度。

另如《书麻城狱》、《记富察中丞四事》、《上陈抚军辨保甲状》等,这些文章一方面表达了袁枚的循吏之见,另一方面在一些案件的详细描述中也让读者了解到了当时法律实施状况、程序以及民间的真实情态、社会问题,这些正是正史所缺乏的。

与史料价值相比,袁枚古文的思想意义更为巨大,他特别看重文章的价值,称其为“吾之神明也”。

{11}其文章“皆能自发其思”,{12}所蕴含的思想最能体现他的精神根本,而其中最值得称赞的思想主要是他的心性之说和疑辨精神。

心性之说可以说是袁枚的核心思想,他肯定“人各有才,地各有宜,时各有当,民各有俗,不可执一为兢兢也”。

{13}换句话说,人、地、时、民俗各有其性,人们要根据他们的不同本性采取不同方法态度对待、处理。

由此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强调心、性的重要性,这尤为突出的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和诗学观点“性灵说”上。

首先在诗学观点上,他标榜“性灵说”,认为诗者是“心之声也”,{14}“作诗如鼓琴然,心虚则声和,心窒则声滞”,{15}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

当时除“性灵派”以外,沈德潜代表的“格调派”也鼎盛一时。

此诗派认为诗歌应“温柔敦厚”、“中正和平”,讲求“诗教”,创作的作品要起到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作用。

而袁枚在《答沉大宗伯论诗书》、《再与沈大宗伯书》等文中反对沈德潜之说,认为作诗须有才、有识,而尤以才为重。

他所说的“才”多指人的天分、心、性,心、性不同,其情感便不同,而“诗者,各人之性情耳”,{16}因此诗歌风格也就大相径庭。

对于不同诗歌风格,学诗之人,应“各得其性之所近,要在用其所长而藏己之所短则可”,{17}不要仅仅为了垂教后世,否则难出佳作。

就像“……山水闲游,王、孟所宜也;使温、李为之,则靡矣。

边风塞云,名山古迹,李、杜所宜也;使王、孟为之,则薄矣……”。

{18}诗应出于本心、本性,不为道德宣传,只为悦情悦性,获得心理愉快。

其次,其学术立场上也具心性之说的特点。

他于多篇文中引用了“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这句话,这也是最能代表他观点的一句话。

袁枚认为人的心性不同,其所见不同,所乐也不同,但“夫道一而已,何以因所见而异,因所乐而异哉?”正如人们去长安“或曰舟行,或曰骑行,其主人之心,不过皆欲之长安耳”,{19}没有哪一种方式一定正确,同样也没有哪一种学说一定正确。

因此,他在学术立场选择依照自己本性所悟,不一味从众。

虽自称“仆生性不喜佛,不喜仙,兼不喜理学”,{20}但也不偏颇地抨击某种学说,而是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去评判。

这在他对于汉学、宋学的态度中就能得到印证。

清乾隆年间崇理学与反理学,重汉学与反汉学的争斗不断,不同于大多数学者,袁枚没有单纯地提出赞成、反对哪一派,而是保持了相对的冷静客观,既看到了宋学的短处,也看到了汉学的缺憾。

他道“尊宋儒可,尊宋儒而薄汉、唐之儒不可;不尊宋儒可,毁宋儒则不可”,{21}因为其时不同,其势也必然不同,孔孟之道非一朝一代可以研究通透的,每一代,每一种学说都有优劣之处。

此外,在饮食和居所方面,袁枚也讲求随心、随性。

于此他将心性之说的范围进一步扩展,不局限于人的范畴,更扩展到事物范畴。

对于饮食,他借厨者王小余之口说道“物各有天,其天良,我乃治”,又道“吾以一心诊百物之宜,而谨审其水火之齐”,他批评那些不能“尽物之性以表其美于人”的厨者。

{22}此处的“天”、“百物之宜”、“性”都是指食材的本性而言。

对于居所他在有关随园的六记中予以细致说明,他在修整随园时,依照其地形而建造“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23}而随园之“随”字最能体现他的心性真意。

最后,他的心性之说在他平日对人、对事的评价中也得到了体现。

他评价一个官员时说“官不在大小,惟其人;人不在显晦,惟其真”,{24}判断一个人的才能“要在观其大节之所在,而审其性情之真而已”,{25}评价一个人是否清、俭时说“清以心求,不以迹取”,{26}教育人们“尤须为政在心”。

{27}所谓“真”便是“心”,即真心、真情、真性地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相对于心性之说,袁枚的疑辨精神更具进步性。

他曾用“三分周、孔二分庄”{28}来概括他的思想,这一点通过他的作品不难看出,很多文章中都引用了孔孟之语。

尽管如此,他对周、孔之说,儒家经典也不是全盘认可的,他自始至终都抱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态度去看待这些经典之作,“少信多疑”的态度{29}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疑辨精神。

章学诚在《妇学篇术后》中曾批判袁枚道“……则解诗之误,何异误解《金縢》而启居摄,误解《周礼》而启青苗,朱子岂知流祸至于斯极?”可见其疑辨精神是为当时一些代表正统的学者所无法接受的,也从侧面反映了袁枚思想带给当时时代的震撼性,以及其思想的可贵性。

他在《答李穆堂先生问三礼书》中疑《三礼》之合理性,在《金縢辨》上下中疑《金縢》之真伪,在《策秀才文五道》中疑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之说,在《答定宇第二书》中称“惟《论语》、《周易》可信,其他经多可疑”。

他大胆发问:“彼圣贤者,岂好为空言而不一核实事哉?”{30}他敢于直言《诗经·关雎》为艳诗,仅是表达了哀乐之旨,而非论后妃之德。

很多看法以今日的学术观点来看,也为可信。

汉学在乾嘉时期达到了鼎盛,考据成为显学,形成了影响巨大的乾嘉学派,而他却勇于在主流之外大声批驳考据之学,认为其“琐屑斑驳”。

{31}批评汉儒“为签注者,非无考据之功,而附会不已;为文章者,非无润色之功,而靡曼不已”,{32}又说“宋儒非天也”,{33}并要“为宋儒补偏救弊”。

{34}传统理念对于他也并非金科玉律,《二十四孝图》中被大加赞赏的郭巨,他却认为郭巨是“知某所有金,伪携儿掘”;{35}历来被作为忠之典范的张巡遭他质问:“杀一不辜而号忠臣,君子为之乎?”{36}对于自韩愈而至朱子以来大力宣扬的“道统”之说更是在《代潘学士答雷翠庭祭酒书》、《策秀才文五道》等文中被袁枚彻底批判,直言“夫道无统也,若大路然”,认为只有“废…道统‟之说而后圣人之教大”。

对于佛教,他也在《答彭尺木进士书》、《佛者九流之一家论》中一一指出弊端及矛盾之处。

此种疑辨精神在他对待史书的态度中也甚为突出。

《文集》第二十、二十一卷的论议中有不少篇关于历史的质疑,例如《魏征论》中疑魏征非真正谏臣,太宗只为博纳谏之名,二人皆不足为贵;《荆轲书盗论》中疑荆轲刺秦非简单报恩之心,而是苦秦久矣,早存此志。

其看待历史人物的角度可谓与众不同。

正是这种不为流俗所影响的疑辨精神,勇于批判的非凡胆识,使得他的思想绽放出光辉色彩。

三、袁枚的“帮闲之才”袁枚的“帮闲之才”在其《文集》中也得以展现。

姚鼐认为其能“通乎古法”,{37}钱林认为他能“力求新变”,“以才运情,使笔如舌,此其专长也”。

{38}而他自己曾如此评价,“仆诗兼众体,而下笔标新,似可代雄。

文章佑饶奇气,喜于议论,金石序事徽徽可诵”{39}。

不同于当时影响极大的桐城派古文理论,袁枚的古文艺术性与他的“心性之说”相辅相成,他把这种思想运用到文学创作上,使得他的作品在清新、质朴的语言中流露出充沛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