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9 姥姥的剪纸9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三 (2)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是它采用了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整篇课文语言优美,饱含深情,表现了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纵观整篇课文,不难发现“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
因此如果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一.教学效果:教学中,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
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在这部分,我让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语以及感叹的使用,体会姥姥剪纸的“神”,在读的基础上,品悟语言,感受技艺高超,学习之后,让学生会用,我设计了仿照句子,写句子的题目,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完成了这部分的学习。
我还让学生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姥姥技艺高超。
不足之处是,当我加入写作特点时,引导的不够好,学生答非所问。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用这样的一句话过渡,姥姥的剪纸不光栩栩如生,她的剪纸还有神奇的力量呢?这句话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二部分,“拴”住我童年的剪纸都有哪些?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我还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
二.成功之处: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分成两个部分: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
剪纸技艺的高超显而易见暂且视为“明线”,祖孙亲情虽不强烈外显,但是绵延深厚,可以看成文章的“暗线”。
双线交织,“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齐头并进,叙事与抒情携手向前,合成课文的“主脉”。
教学时,我们依照这条“主脉”前行,一定能够达到理想教学目标实现的彼岸。
题目《姥姥的剪纸》明确告诉我们,剪纸是中心词。
适当的进行剪纸知识的介绍,对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展示播放剪纸的图片,配上高山流水的音乐,简介一下剪纸艺术的来龙去脉。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05
教师自我反思
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
总结词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 确保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
详细描述
在《姥姥的剪纸》教学中,教师需要 有效地管理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保持课堂秩序,并根据教学计划合 理安排时间,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是否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在《姥姥的剪纸》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后进行反思, 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教学中的优点 和不足,并寻求改进的方法,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和水平。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 更新,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技能。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教学评价是否具有激励作用?
总结词:基本满足
详细描述:目前的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励学生努 力学习,但激励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分数和排名。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这种评价方式可能无法激发他 们的学习动力。
教学评价是否能够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总结词:较为有限
VS
详细描述:虽然我们通过教学评价收 集了一些反馈信息,但由于评价方式 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些信息对于教 学改进的指导意义较为有限。我们需 要更加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方式来 为教学改进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详细描述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 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 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的参与和表达 ,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教师是否能够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总结词
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 身的教学水平。
02
教学内容反思
小学语文教师课后随笔《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精心整理
小学语文教师课后随笔《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太谷明星小学殷婷
在教学苏教版《姥姥的剪纸》时,我把难点和重点定为: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让情感在朗读和体验中升华。
这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以下三个环节:初读文本,走近姥姥——品读感悟,走进姥姥——读背结 重 自然段的 进 这样既积。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品味只为了发现——《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靖江市实验学校沈炀《姥姥的剪纸》一文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通过这剪纸的高超技艺,姥姥那纯朴、善良、热情的形象,以及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似在我们眼前清晰、丰满起来。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味来。
读着语言文字,有一股北方特有的民风民情迎面扑来。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走进语言文字,走进姥姥的剪纸艺术世界,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建立起姥姥的人物形象,并通过用心品读语言文字,在鉴赏中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对文中具有浓浓的北方风情的词句表达效果,有所感悟,并对习作语言表达有全新认识。
由此,品读、揣摩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是如何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的,鉴赏作者充满情味的语言表达是教学重点。
教学本课,我尝试了从姥姥的“剪纸”入手,也花了较多课时,只为走进那片开阔的草地,和学生一起慢慢品味,发现情,体味美。
一、先体会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剪纸”这个题眼,自由阅读全文,找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介绍了姥姥剪纸作品。
1.一副“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2.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3.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4.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以及: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这些作品以什么居多?为什么?姥姥为什么会剪这么多牛和兔?(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
我总是缠着奶奶剪更多的牛和兔。
)可见我非常喜欢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作品究竟有什么魔力,使我总是缠着姥姥剪这么多牛和兔?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抓住“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姥姥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课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位身怀绝技的姥姥的形象,她有普通人的一面,如勤劳善良、疼爱孙子;她又有不一般的一面,如剪纸技艺高超。
文章以姥姥的剪纸为核心,围绕这一中心将姥姥的平凡与不平凡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中洋溢着浓浓的深情与人文韵味。
剪纸是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通过剪纸技艺高超,姥姥纯朴善良而又热情的形象,与我的浓浓的祖孙情,在读者面前清晰丰满起来。
我的教学设计是围绕姥姥这一形象展开的,通过学生自读查找,找到表现姥姥各方面性格特征的部分,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姥姥的形象,并相机指导朗读,引入语文知识及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从教学设计方法上来看,我没有围绕剪纸这一中心展开,是因为考虑到从人物形象入手,可能更比较容易切入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浑然一体。
从教学实际过程来看,这一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学生自然地进入文章的学习与自我感悟之中,没有畏难情绪。
但课后,我想如果从剪纸这一中心入手教学,是不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快一点深入中心,使学生更深地把握文章的脉搏?从知识与技能这个教学目标来看,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显示了语文课的工具性,目标达成较深入,训练也较扎实。
但从教学的时间上来看,可能是我过于注重知识点的挖掘和学生的掌握,有些知识点挖掘过细,占用时间较多,导致教学的后半部分从牛兔图体会我和姥姥之间的情感不够深入,特别是出示了三幅剪纸图,应该让学生说说姥姥剪这三幅图的用意是什么,明白姥姥对我的疼爱及我与姥姥的浓浓深情,但我只是集中起来理解,缺少深入挖掘,这也是我在挖掘语言文字上最大的问题,常常点到为止,以后应该多考虑理解表达能力差的学生的实际需求。
这一点也对而后的关于祖孙表达情感的学生语言训练无形之中产生了障碍,有些学生出现了无话可说、情感难以深入表述的情况。
我想这种语言组织上的困难首先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激发表达需要,;其次需要教师起带头作用,引导师生共同耐心倾听,帮其修改,这样长期下去,不但这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所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范文(3篇)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才能,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姥姥的剪纸》一课,我把重点和难点定为: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学课文前,通过学生回忆自己跟姥姥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
在此根底上,质疑问答,以学定教。
如此一来,带着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走进课文。
本文并不是单纯写姥姥的剪纸,而是透过写剪纸来诠释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在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我通过让学生朗读,结合关键词句谈体会,感受姥姥剪纸的高超技艺,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无可挑剔”等语句,感受那么多人喜欢姥姥的剪纸,称赞姥姥的剪纸,作者当时内心的自豪与骄傲,体会姥姥剪纸为什么那么“神”。
然后在作者“刁难”姥姥的那一部分,我出示了“喜鹊登枝”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剪纸的细微处,由此联想到姥姥的手艺之精巧。
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考虑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更加佩服。
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围绕剪纸,让学生把7—12自然段中详细描写“牛兔图”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并为剪纸起名字,用自己的话说说剪纸的内容。
我还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并进展换位考虑,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假设自己就是姥姥,也要剪纸,还会剪什么内容的牛兔图?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想象明白到,无论怎么剪,无论老牛和小兔的形象怎么改变——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欢与呵护。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5篇)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5篇)《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剪纸,这项民间工艺和现在的学生已愈趋愈远,如何让这项精美的、反映劳动人民无限智慧的艺术深入学生的心灵,这是教学本篇课文需要重点思考的。
课文题目是“姥姥的剪纸”,说明作者对姥姥的剪纸情有独钟,印象深刻,洋溢着赞赏和自豪之情。
姥姥的剪纸怎样呢?在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对剪纸进行欣赏。
(1)剪纸的栩栩如生;(2)剪纸富含深意;在学生欣赏了姥姥的剪纸后,就可以为顺利地认识姥姥打下良好的基础。
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能够剪出“心灵手巧的劳作”?答案在哪里?还是引导学生去朗读,去感知,去体会,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事实上,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只要学生能够说得有理有据,读得出作者对姥姥的由衷敬佩和深切怀念,就是对姥姥的认识。
本篇课文后的练习题中,第三题要求结合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这四个词语;第四题要求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理解。
《课标》“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所以,教学本篇课文,必须舍得花时间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上下功夫。
理解重点词句,固然要明白其字面的意思,但更要体会其内涵。
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等,其实是表现了姥姥的“温顺”、“敦厚”,衬托了她的心灵手巧、技艺精湛。
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重点词句,学生才能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2《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姥姥的剪纸》教学个人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个人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个人反思《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20xx年11月3日我非常有幸聆听了陈叶青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紧紧抓住“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这条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片断一:师:“刁难”是什么意思?生:故意为难别人。
师:文中的刁难是指——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黑剪窗花。
这就是一次“刁难”。
师:挑剔生:在细节中过分的找毛病。
师:耍赖生:使用无赖的手段、抵赖。
师:调皮蛋生:顽皮师:为什么文中用这些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反衬了姥姥剪纸的技艺娴熟……反思:对于以上四个词语的理解,光理解词语是浮于浅表的,陈老师并没有停住,而是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课文是“姥姥的剪纸“,作者着力描写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姥姥。
可作者为什么要花上较多的'笔墨,用上“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词语,来表现“我”的顽皮、淘气甚至于近乎无赖呢?陈老师切入时机,引导学生理解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目的还是表现出姥姥的剪纸技艺,“我”的“刁难”、“挑剔”、“耍赖”,有力的证明我是个“调皮蛋”,而我越是调皮捣蛋,越是能够显示出姥姥的心灵手巧。
其高超的剪纸技艺,非同寻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令人由衷赞叹。
另外,“我”的“调皮蛋”形象地表现了“姥姥”的温顺、敦厚和慈祥。
陈老师这样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渗透了学法指导。
显然,教者的处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片断二:师:“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生: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从中找到窍门。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我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我先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
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
我想,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到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2《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根据这一阶段目标的要求和这篇课文的特点,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在第一课时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相关词语;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语言材料中感受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我把难点和重点定为: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让情感在朗读和体验中升华。
苏教版十一册《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
苏教版十一册《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之一《姥姥的剪纸》这是一篇情感浓厚的文章,文章回忆了姥姥不仅剪纸的技艺高超,而且乐善好施,左邻右舍都喜欢张贴姥姥的剪纸。
姥姥非常疼爱“我”,为“我”剪了很多老牛和兔子。
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祖孙亲情。
在教学时,我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来展开的:1、阅读文本,体会姥姥剪纸技艺高超。
在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姥姥的剪纸技术,我先让学生阅读文本,说说姥姥的剪纸受欢迎吗?学生们只要略微阅读课文之后,就能很快知道答案,接着让学生在文章中找找那些地方体现了姥姥的剪纸受欢迎学生们可以从邻居们赞美姥姥的语言,以及对待姥姥的剪纸这两个方面体会,当然这也是比较明显的地方。
比较困难的地方,学生们可能会遗漏,我及时提醒学生:姥姥的剪纸技术高超使她的剪纸深受邻居们的喜爱,还有其他原因让邻居们非常喜爱她剪纸的原因吗?这样一提醒,学生们自然就想到了姥姥的乐于助人使得人们对她的剪纸是爱不释手。
2、联系实际,体会浓浓的祖孙亲情。
对文章中浓浓的祖孙情也是学习的一个重点。
文章在表现这一情感时主要是通过姥姥为“我”剪老牛和兔子图体现的。
为了让学生体会姥姥对“我”的疼爱,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夏天时,你的姥姥为了不让你去游泳,她会怎么做呢?学生们各抒己见,学生们将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文本中的故事相联系后,就能自然地体会到文中姥姥对“我“的疼爱。
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一遍遍地朗读体会姥姥对“我”的疼爱。
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最后又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们谢谢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谢谢他们对自己的疼爱!《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之二《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是张菊燕老师上的。
她为了校际交流反复试上,反复磨课。
现把参与磨课的一些反思记录下来“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姥姥的剪纸》一文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通过这剪纸的高超技艺,姥姥那纯朴、仁慈、热情的形象,以及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似在我们眼前明晰、饱满起来。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味来。
读着语言文字,有一股北方特有的民风民情迎面扑来。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走进语言文字,走进姥姥的剪纸艺术世界,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建立起姥姥的人物形象,并通过用心品读语言文字,在鉴赏中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对文中具有浓浓的北方风情的词句表达效果,有所感悟,并对习作语言表达有全新认识。
由此,品读、揣摩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是如何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的,鉴赏作者充满情味的语言表达是教学重点。
教学本课,我尝试了从姥姥的“剪纸”入手,也花了较多课时,只为走进那片开阔的草地,和学生一起渐渐品味,发现情,体味美。
一、先体会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剪纸”这个题眼,自由阅读全文,找找文中哪些语句详细介绍了姥姥剪纸作品。
1.一副“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2.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3.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4.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以及: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这些作品以什么居多?为什么?姥姥为什么会剪这么多牛和兔?〔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
我总是缠着奶奶剪更多的牛和兔。
〕可见我非常喜欢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作品终究有什么魔力,使我总是缠着姥姥剪这么多牛和兔?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确实是剪纸行家,〔抓住“无所不能”。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一、引言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我特别向姥姥请教剪纸技艺,并希望能够亲自参与其中。
然而,姥姥的剪纸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使我开始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剪纸教学更加有效和高效。
二、问题分析在姥姥的剪纸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1. 缺乏系统的教学步骤姥姥并没有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来展开教学,而是随意剪纸,然后指导我去模仿。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我没有清晰的学习路径,无法逐步掌握剪纸的技巧和方法。
2. 缺乏详细的技巧讲解姥姥并没有详细地向我解释剪纸的技巧和要领,而是通过示范的方式向我展示。
这种示范虽然直观,但我不能从中理解剪纸的原理和技巧,无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3. 缺乏实际操作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姥姥并没有让我进行实际的剪纸操作,而只是要求我观看她的剪纸过程。
这种 passively learning 的方式使我很难真正掌握剪纸的技巧,因为缺乏实际的练习和实践。
三、教学改进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改进方案:1. 制定教学步骤在教学开始之前,先制定好教学步骤,并告知学生每一个步骤的目的和关键点。
例如,先讲解剪纸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示范如何剪出基本的剪纸形状,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掌握剪纸的技巧。
2. 提供详细的技巧讲解在示范操作时,不仅要展示如何剪纸,还要详细地向学生解释每一个步骤的技巧和要领。
比如,如何握剪具、如何控制手指的力度、如何选择合适的剪纸角度等。
通过详细的技巧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剪纸的原理和技巧。
3. 强调实际操作的练习在示范结束后,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剪纸练习。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剪纸模板和练习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实际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剪纸的技巧和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剪纸思维模式。
四、教学效果评价为了评价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评价:1. 学习进步观察学生在教学改进后的剪纸表现,比较其剪纸水平的提升情况。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经典、值得收藏)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一文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通过这剪纸的高超技艺,姥姥那纯朴、善良、热情的形象,以及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似在我们眼前清晰、丰满起来。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味来。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走进语言文字,并通过用心品读语言文字,在鉴赏中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并通过用心品读语言文字,在鉴赏中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由此,品读、揣摩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是如何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的,鉴赏作者充满情味的语言表达是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体会这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在寻找文中细节描写时体会到人物内心那至深至爱的情意,从而理解作者的匠心。
1.读后交流:“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朗读,说说理解,再思考:作者怎么具体表现出“总剪,熟能生巧”的?2. 交流“数九隆冬剪……摸黑剪。
”联系生活谈体会:姥姥的剪得多、时间长、长年累月练习使姥姥的技艺娴熟……如此生动的语言文字,用心揣摩,眼前看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能读好这一段吗?3.读后交流:“拴”字文中写道“我是一个出名的调皮蛋”,“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
”拴的是什么?姥姥是如何用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的?从文字上看,这里拴的是孩子调皮地野性。
姥姥正是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为我打开了剪纸的艺术之门,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有了姥姥,有了她剪刀下的“老牛”和“兔子”,有了这样一个艺术天地对“我”的熏陶,才让我迷上了剪纸,让我缠上了姥姥。
4.交流:“缠”字一个“缠”字,说明了什么呢?“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蹦跳跳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2023年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_5
2023年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2023年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11月3日我非常有幸聆听了陈叶青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紧紧抓住“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这条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片断一:师:“刁难”是什么意思?生:故意为难别人。
师:文中的刁难是指——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黑剪窗花。
这就是一次“刁难”。
师:挑剔生:在细节中过分的找毛病。
师:耍赖生:使用无赖的手段、抵赖。
师:调皮蛋生:顽皮师:为什么文中用这些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反衬了姥姥剪纸的技艺娴熟……反思:对于以上四个词语的理解,光理解词语是浮于浅表的,陈老师并没有停住,而是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课文是“姥姥的剪纸“,作者着力描写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姥姥。
可作者为什么要花上较多的笔墨,用上“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词语,来表现“我”的顽皮、淘气甚至于近乎无赖呢?陈老师切入时机,引导学生理解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目的还是表现出姥姥的剪纸技艺,“我”的“刁难”、“挑剔”、“耍赖”,有力的证明我是个“调皮蛋”,而我越是调皮捣蛋,越是能够显示出姥姥的心灵手巧。
其高超的剪纸技艺,非同寻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令人由衷赞叹。
另外,“我”的“调皮蛋”形象地表现了“姥姥”的温顺、敦厚和慈祥。
陈老师这样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渗透了学法指导。
显然,教者的处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片断二:师:“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生: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从中找到窍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香隅中心校本部林根发
《姥姥的剪纸》一课,我把重点和难点定为: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学课文前,通过学生回忆自己跟姥姥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质疑问答,以学定教。
如此一来,带着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走进课文。
本文并不是单纯写姥姥的剪纸,而是透过写剪纸来诠释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我通过让学生朗读,结合关键词句谈体会,感受姥姥剪纸的高超技艺,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无可挑剔”等语句,感受那么多人喜欢姥姥的剪纸,称赞姥姥的剪纸,作者当时内心的自豪与骄傲,体会姥姥剪纸为什么那么“神”。
然后在作者“刁难”姥姥的那一部分,我出示了“喜鹊登枝”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剪纸的细微处,由此联想到姥姥的手艺之精巧。
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考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更加佩服。
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围绕剪纸,让学生把7-12自然段中具体描写“牛兔图”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并为剪纸起名字,用自己的话说说剪纸的内容。
我还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并进行换位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如果自己就是姥姥,也要剪纸,还会剪什么内容的牛兔图?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想象明白到,无论怎么剪,无论老牛和小兔的形象怎么改变——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
这样顺其自然,学生就会明白牛代表什么,兔代表什么,这牛兔图的剪纸代表的是作者和姥姥生活场景的再现。
最后一幅剪纸,通过抓词语“定定地”、“出神地”,感受姥姥内心又是希望朝夕相处的孙儿能留在身旁,又想让孙儿去更广阔的田地发展的矛盾心情。
姥姥舐犊情深,对儿孙们是如此的牵挂深深打动了作者,也使读者的内心也掀起了情感的波澜,所以最后一部分配乐朗读,很多孩子有感而发,甚至有的眼含泪花。
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