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最新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剖析
【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大盘点经典
【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大盘点经典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答案】C【解析】【详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应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正确;B、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的物质,正确;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正确;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的量不大,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又不稳定,收集较多的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
【化学】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1)
【化学】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1)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A B C 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该实验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水倒流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则为氧气的体积,正确;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以上到空气中导致天平不平衡,故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将水倒入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振荡,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正确;D、灯泡发光,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正确。
故选B。
2.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构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二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答案】A【解析】A. 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错误;B. 性质:CO 2能溶于水,CO 难溶于水,正确;C. 用途:CO 2可用作气体肥料,CO 可用作气体燃料,正确;D. 危害:CO 2无毒,CO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
故选A 。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干冰可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B .N 2、NO 、NO 2等含氮物质均为空气污染物 C .明矾溶于水的胶状物可吸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D .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答案】B 【解析】A 、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制冷剂,正确;B 、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C 、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可吸附一些微小的难溶与水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正确;4.下列关于CO 和CO 2说法正确的是 A .CO 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B .CO 可以作燃料 C .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 2和CO D .CO 能用于人工降雨【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 .是CO 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 .CO 具有可燃性;C . CO 2和CO 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 .经过压缩的固体CO 2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题
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题()A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B .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所有物质D .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 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2.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A .吸附性B .氧化性C .还原性D .稳定性3.金刚石、石墨、C 60都由碳元素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都是无色固体B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都不同D .以石墨为原料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4.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炭粉还原氧化铁,称取3.2g 氧化铁与2g 过量炭粉均匀混合,放入重48.48g 的玻璃管中。
实验中观察到A 中固体全部变成黑色,B 中变浑浊。
实验结束后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g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假设每个步骤均反应完全2Fe 2O 3+3C4Fe+3CO 2↑)()A .参加反应的炭粉的质量是0.36gB .该装置的缺点是无尾气处理装置C .称量B 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增重0.88gD .充分反应后,先打开K ,通入氮气,再熄灭酒精喷灯,防止石灰水倒吸5.某同学设计化学“消消乐”游戏,点击灰色格,与该格中物质能反应的相邻物质就一起消失(反应条件为常温、加热或点燃),点击下图灰色格,剩余物质最少的是()A.B.C.D.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探究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催B.一定质量的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化剂条件下产生氧气的质量关系在高温条件下反应C.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7.兴趣小组为了探究C与CuO反应生成的气体,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步骤①先向波形管中通入N2一会儿,在戊处连接瘪气球,关闭甲处止水夹;步骤②点燃丁处酒精灯,观察到CuO不变色;步骤③继续加热丁处,点燃乙处酒精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和碳的氧化物反思
教学反思《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
本单元内容较复杂,是上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以父女夺宝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认知感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对比、归纳的教学方法,如碳、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对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不同,用途不同进行对比。
通过纵横对比,化抽象为具体,有利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巩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安排一些与本节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尝试解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展示中考在线,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考并不神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讲为主,老师不断地把问题抛出去,老师尽可能创造不同的情景和提示,勾起学生的回忆,学生在说中整理归纳知识。
通过让学生多讲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总体上来看,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挖掘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然而我在本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很不恰当,前松后紧,在复习物理性质上花费时间太多,一致于事先安排的内容没进行完。
2、没有把“父女夺宝”的故事充分利用好,在复习化学性质时再一次把它拿出来,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化学方程式,既节省时间又前后呼应,还可以学以致用。
3、本节课太平铺直叙,复习重点不突出,只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再现,没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最新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word)1
最新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word )1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 .CO 和CO 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D .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说法正确,故A 正确; B 、CO 和CO 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说法正确,故B 正确; C 、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说法错误,是由于其碳原子排列组成不同,故C 错误; D 、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 +,故D 正确.故选C .考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2.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 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具有可燃性B .均具有导电性C .均由碳原子构成D .均为无色透明的固体【答案】A【解析】【详解】A 、金刚石、石墨和C 60都是碳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故正确;B 、三种物质中只有石墨具有导电性 ,故错误;C 、C 60是由分子构成,故错误;D 、石墨是黑色固体,故错误。
故选A 。
3.X 、Y 、Z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 、Y 、Z 依次为( )A .2H 、2H O 、2OB .C 、CO 、23H COC .Cu 、CuO 、4CuSOD .22H O 、2H 、2H O【答案】C【解析】【详解】A 、氢气点燃会生成水,水通电会生成氧气,但是氧气不会转化成氢气,故A 错误;B 、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会转化成碳酸,故B 错误;C 、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C 正确;D 、过氧化氢不会转化成氢气,故D 错误。
易错类型02 碳和碳的氧化物“五大”易错点(原卷版)
易错类型02 碳和碳的氧化物“五大”易错点目录一、易错知识梳理二、易错陷阱(五大陷阱)易错陷阱1:碳的性质和用途易错点易错陷阱2: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易错点易错陷阱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易错点易错陷阱4:二氧化碳的制备易错点易错陷阱5: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鉴别、转化易错点三、易错题通关(真题+模拟)1.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地较软,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不要说排列顺序。
2.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碳原子构成的,而足球烯(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
3.金刚石、石墨、足球烯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都是二氧化碳。
4.金刚石、石墨与足球烯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
5.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不是铅。
6.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两部分。
确定发生装置时要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确定收集装置所制取气体密度与空气比较的相对大小;是否易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反应。
7.在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应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8.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检验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是否收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验满后,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将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9.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它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能用于人工降雨(舞台云雾等。
10.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O3、CH4、氟利昂等。
11.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12.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13.一氧化碳燃烧,火焰呈蓝色14.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是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缺氧危及生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碳和碳的氧化物反思
教学反思《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
本单元内容较复杂,是上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以父女夺宝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认知感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对比、归纳的教学方法,如碳、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对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不同,用途不同进行对比。
通过纵横对比,化抽象为具体,有利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巩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安排一些与本节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尝试解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展示中考在线,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考并不神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讲为主,老师不断地把问题抛出去,老师尽可能创造不同的情景和提示,勾起学生的回忆,学生在说中整理归纳知识。
通过让学生多讲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总体上来看,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挖掘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然而我在本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很不恰当,前松后紧,在复习物理性质上花费时间太多,一致于事先安排的内容没进行完。
2、没有把“父女夺宝”的故事充分利用好,在复习化学性质时再一次把它拿出来,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化学方程式,既节省时间又前后呼应,还可以学以致用。
3、本节课太平铺直叙,复习重点不突出,只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再现,没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易混淆知识点(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C.一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D.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答案:C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且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说法正确;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故说法正确;C、一氧化碳气体难溶于水,故说法错误;D、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故选C。
2、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B.天然气燃烧能放出热量C.天然气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答案:CA、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B、天然气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故选项说法错误;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不能打开排气扇,以免产生的电火花将煤气引燃,甚至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有可燃性B.都是无色固体C.硬度都很大D.都能导电答案:AA、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A项正确;B、石墨是黑色固体,B项错误;C、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但石墨很软,C项错误;D、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能导电,D项错误。
故选A。
4、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D.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答案:A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说法错误;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说法正确;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氮气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说法正确。
初中化学_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考纲要求】1. 知道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元素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3. 了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验证【知识梳理部分】考点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①反应原理:利用或和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注意:不能用纯碱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是因为;不能用稀硫酸,因为会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也不能用浓盐酸,因为其会挥发出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②制取装置: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故选择。
收集方法:,理由是。
③验满方法:。
④检验方法:。
小试身手1. (2010˙重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共有()A. 1处B. 2处C. 3处D. 4处考点二:碳的氧化物及其性质CO2CO 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用途CO2的化学性质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与水反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还原性毒性[讨论交流]怎样区别CO2和CO?(注意描述规范:按照操作、现象、结论的顺序进行)小试身手2.(2016˙广东)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3.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取的方法()A. 点燃混合气体B. 把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 把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灼热氧化铜D. 把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水中考点三:碳的单质1.金刚石、石墨和C60联系:区别: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a.充分燃烧生成CO2,化学方程式为b.不充分燃烧生成CO,化学方程式为在氧气中燃烧时现象为。
③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能与Fe2O3等氧化物发生反应。
CO2 + C--C + CuO—小试身手4.(2013˙天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具有可燃性,碳燃烧时总是生成二氧化碳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考点四: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完成下列转变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哪些属于化合反应?哪些属于分解反应?②可燃性九年级学生学情分析整体看,学生学习状态不好,感到没有进入初三那种紧张而有序的学习状态。
【化学】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A、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错误;B、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错误;C、有机物数目异常庞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性质不同,正确;D、氦原子与氖原子性质相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稳定结构,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错误。
故选C。
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D.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可以导致酸雨的产生【答案】A【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不同,正确;B、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错误;D、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温室效应,其溶于水,pH≈5.6,而导致酸雨的产生是二氧化硫的过多排放,酸雨的pH<5.6,错误。
故选A。
3.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都具有导电性C.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A、金刚石不是黑色固体,错误;B、金刚石不导电,错误;C、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C60是由分子构成,错误;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含有碳元素,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D。
4.下列实验均来自初中课本,对其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石墨连接在电路中A.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B.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为白色D.灯光亮了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该实验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操作规范的情况下,根据我们已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21%,则试验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正确;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C、已知氧化铁颜色为红色,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氧化铁反应后将其还原为铁单质,而铁粉颜色为黑色,错误;D、石墨具有导电性,将石墨连接在电路中,灯光亮了,正确。
...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知识
点总结
碳(C)和碳的氧化物是化学上重要的学习内容。
以下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易错知识点总结:
1. 碳的电子排布:碳原子的电子排布是1s² 2s² 2p²。
其中,2s轨道上的电子容易捐出给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而2p轨道上的电子形成π键。
2. 碳的四个单键:碳原子具有四个价电子,可以形成四个单键。
这意味着碳原子可以与其他碳原子或其他元素(例如氮、氧、硫等)形成多种组合。
3. 环状碳结构:在碳原子之间形成四个共价键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环状结构。
例如,苯分子由六个碳原子组成,形成一个环状结构。
4. 烷烃的命名:烷烃是一类只含有碳和氢的化合物。
对于直链烷烃而言,其命名规则为加上相应的前缀(如甲、乙、丙、丁等)和“烷”字后缀。
对于分支烷烃而言,需要标注分支的位置和名称。
5. 碳的氧化物:最常见的碳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CO2)和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可溶于水。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气体,它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缺血缺氧。
6. 碳的氧化反应:碳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这是一种燃烧反应,可以用来产生热能。
碳和一氧化碳也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CH4)和甲醇(CH3OH)等化合物。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以上是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知识点的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多进行实验和练习,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word)
故选:A。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C、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C正确;
D、过氧化氢不会转化成氢气,故D错误。
故选C。
4.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
D.实验过程中一定没有CO2生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赤热的碳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体积增大一倍;能使氧化铜变红色的气体具有还原性;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各气体的性质进行推导验证.(气体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体积相同,分子数也就相同)。
7.下列气体既能用碱石灰干燥,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O2B.CO2C.NH3D.HCl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不与碱石灰反应,可用碱石灰干燥;故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气体可溶于水,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可与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不符合题意;
【化学】最新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剖析
【化学】最新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剖析一、选择题1.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会造成酸雨B.碳燃烧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C.用点燃的方法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不会造成酸雨,选项错误;B、碳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分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选项正确;C、用点燃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则必须加入氧气,但这样又会引入氧气杂质,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或氧化铁以使一氧化碳氧化,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选项错误。
故选B。
2.下列生活经验中,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提倡节能减排B.利用干冰汽化时吸热降温,常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人造云雾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防止中毒D.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是因为其密度比空气大,且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是无毒的,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也会使人因缺氧而死,故选C。
3.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由C60构成B.C60这种物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C.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答案】D【解析】【详解】A、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但是足球不是由C60构成的,错误;B、C60这种物质由分子构成的,C60分子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错误;C、C60这种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而不是化合物,错误;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C.D.【答案】D【解析】【详解】A、图中长颈漏斗的下端在液面以上,因此不正确,故选项错误;B、图中二氧化碳用浓硫酸干燥时,应该长进短出,因此错误,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故选:D。
【化学】最新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剖析
【化学】最新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剖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B.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C.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C、根据木炭、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A错;B、木炭、活性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而都具有吸附性,B正确;C、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将氧化铜还原为铜,C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其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故选A。
2.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构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二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答案】A【解析】A. 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错误;B. 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正确;C. 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正确;D. 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
故选A。
3.如图所示的“数字化”实验,可将传感器采集的实验相关信息显示成曲线图。
若物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某液体,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个量,则在持续通入二氧化碳过程中,下列对物质X和纵坐标Y的分析正确的是()选项物质X纵坐标YA水溶液的质量B水溶液的pHC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D氢氧化钙溶液溶液中钙元素质量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溶于水,溶液质量增加,错误;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溶液的pH减小,正确;C、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质质量增加,错误;D、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中钙元素质量减少,若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则氢氧化钙反应完全,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减少至0,错误。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反思本周,八年级化学将进展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继前几单元我们生活周围物质空气、水的学习后,又以碳单质为出发点,了解更多的其他物质的学习。
结合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作为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学习要积极运用科学探究教学模式,以较好地表达新课程的理念。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等科学探究方法得出几种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构造、性质与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讨论,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这两种碳的氧化物在性质、用途等方面区别与联系。
本单元内容中分布较多的演示实验,且有几个操作较繁琐实验,并且某几个实验效果不明显,改为课件演示较好。
在教学中要注意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多角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有效地实现建构知识的目的。
课堂的学习是重要的,课后的自主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
教学过程中经常涉及一些有关化学的领域的新知识,这就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网查询,亲身体会,亲自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最新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剖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环境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B.吸烟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D.“白色污染”是指一些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答案】D【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A正确;B、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B正确;C、常见能形成酸性的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故C正确;D、白色污染是指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造成的污染,颜色不一定是白色的,故D不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正确;B、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的物质,正确;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正确;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的量不大,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又不稳定,收集较多的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
故选D。
3.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构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二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答案】A【解析】A. 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错误;B. 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正确;C. 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 可用作气体燃料,正确;D. 危害:CO 2无毒,CO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
故选A 。
4.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 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具有可燃性B .均具有导电性C .均由碳原子构成D .均为无色透明的固体【答案】A【解析】【详解】A 、金刚石、石墨和C 60都是碳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故正确;B 、三种物质中只有石墨具有导电性 ,故错误;C 、C 60是由分子构成,故错误;D 、石墨是黑色固体,故错误。
故选A 。
5.X 、Y 、Z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 、Y 、Z 依次为( )A .2H 、2H O 、2OB .C 、CO 、23H COC .Cu 、CuO 、4CuSOD .22H O 、2H 、2H O【答案】C【解析】【详解】A 、氢气点燃会生成水,水通电会生成氧气,但是氧气不会转化成氢气,故A 错误;B 、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会转化成碳酸,故B 错误;C 、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C 正确;D 、过氧化氢不会转化成氢气,故D 错误。
故选C 。
6.如图是CO 与CuO 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全部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①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则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说明CO具有还原性,此说法正确;②实验中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此说法正确;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CO被氧化后的产物是CO2,此说法错误;④该实验中的尾气处理,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此说法正确;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u O+C O Cu+C 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此说法错误。
故选C。
7.将CO2、CO、H2和N2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假设每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充分),冷却后留下的气体是( )A.N2B.CO2和N2C.CO和CO2D.N2和H2【答案】B【解析】【详解】将CO2、CO、H2和N2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被吸收;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氢气均具有还原性,均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和水蒸气,一氧化碳和氢气被吸收,但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最后剩余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故选B。
8.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均正确的一组是()A物质的分类B物质的检验冰水、雨水和蒸馏水都是混合物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花灼烧没有,故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熟石灰和氢氧化钠是碱性物质,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详解】A、蒸馏水是纯净物,消石灰烧碱都是碱,纯碱是碳酸钠,是盐,故A不正确;B、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花灼烧没有,故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熟石灰和氢氧化钠是碱性物质,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不能用酚酞试液能区分熟石灰和氢氧化钠,故B不正确;C、甲醛对蛋白质具有破坏作用,故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硫酸铵不能与草木灰(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C不正确;D、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正确;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倡导低碳生活,故D正确;故选D。
【点睛】盐是含有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甲醛对蛋白质具有破坏作用,故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硫酸铵不能与草木灰(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9.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性质也完全相同D.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答案】C【解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正确;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错误;D、分子间存在间隔,故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正确。
故选C。
10.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答案】C【解析】【详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应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1.被誉为“21世纪神奇材料”的石墨烯以其神奇特性承载着人们的无数想象。
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用石墨烯和铝合金可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下列对石墨烯和烯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烯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所以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故正确;B、由题意可知,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层石墨片,所以,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错误;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正确;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故正确。
故选B。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碳的化学性质12.以下有关描述中属于CO2物理性质的是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可溶于水(体积比1:1)④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⑤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常用作灭火剂⑦二氧化碳沸点-78.5℃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A.①②③B.①②③⑦C.①②⑦⑧D.②③⑦⑧【答案】B【解析】【详解】物理性质通常描述物质的色、态、味、熔点、沸点、密度等,故①②③⑦是物理性质,④⑤⑥是化学性质,⑧是用途,故选B。
13.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D.曲线②中b点表明反应已经结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①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更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CO2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曲线②中b点气压没达到最大值,反应没有结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4.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内液面上升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答案】D【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水面上升,选项A正确;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的液体变红,选项B 正确;C、试管中干燥石蕊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试管内的液体变红,说明石蕊变色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选项C正确;D、该实验中实验现象与二氧化碳的密度无关,该实验不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