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从碳的性质、碳与氧的反应及相关化合物等方面进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首先,碳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号元素,具有原子序数6和原子量12.01、它是地壳中存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常见的形式有石墨、金刚石和磁石石墨等。

碳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不容易被常规氧化剂或还原剂直接氧化或还原。

另外,碳在常温下还可以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即同一种元素但结构不同的物质。

比如金刚石和石墨就是两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结构差异造成了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

碳的氧化物还包括其他一系列化合物,如碳酸、碳酸盐等。

碳酸是一种以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化合物,常见的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碳酸盐是一类包含碳酸离子(CO3-2)的盐类,常见的有碳酸钙、碳酸铵等。

碳酸和碳酸盐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如用于水处理、玻璃制造、建筑材料等。

此外,碳的氧化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可以吸收地球表面的红外辐射,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大量吸入一氧化碳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在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加强对氧化碳的监测和控制。

总之,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了解碳的性质、碳与氧的反应及相关化合物等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应用这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碳的氧化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加强对氧化碳的控制和管理。

初三化学上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总结

初三化学上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总结

初三化学上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总结氧气二氧化碳物质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有三态变化(固态为干冰),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有三态变化(固态:干冰)○1一样不支持燃烧、不燃烧(能支持镁燃烧)○2能与水反应○3与石灰水反应○4与碳反应制法实验室制法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或固液常温型(与氧气制备的KClH2O2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高温煅烧石灰石收集方法(并注明缘故)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检验方法带火星木条伸入瓶内,看是否复燃。

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满方法排水法: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向上排空气法:带火星木条伸至瓶口,复燃。

燃着的木条伸至瓶口,木条熄灭药 品原 理装 置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H2O2(无色液体),加入少量MnO2(黑色粉末或加热氯酸钾KClO3(白色固体),加入少量MnO2或加热KMnO4(暗紫色固体)二氧化碳 稀盐酸与大理石(石灰石)反应一、【知识脉络】放置方法 正放用 途动植物呼吸、炼钢、化工、航天、医疗急救、气割、气焊、潜水干冰—制冷剂、( 人工降雨、冷冻保鲜、制化肥灭火、光合作用、化工原料 (制碳酸饮料、制化肥)、气体化肥【单元小结】一、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二、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比较物质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图检验方法氧气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或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02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CaCO3+2HCl =CaCl2+H2O+CO2↑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气体是CO2三、物质的转换:本单元知识间的联系可用右图来表示。

写出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四、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人类应该采取的措施。

○1依照两幅图,说说什么是“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哪些?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地面吸取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知识总结课题一 金刚石、石墨、C60一、碳的几种单质1。

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 石墨(C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1)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电刷等。

注意:铅笔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2)无定形碳: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活性炭、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于:制糖工业、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

3. C 60 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二、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

?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 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

碳具有可燃性:C+O 2CO 2(充分燃烧) 2C+O 22CO (不充分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 碳具有还原性: 可用于冶金工业。

2Fe 2O 3+3C4Fe+3CO 2↑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 2↑⏹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第二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九年级上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学生会接触到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知识点:
1. 碳的性质:
-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常见的形态有石墨、金刚石、无定形碳等。

- 碳是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元素。

- 碳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但在室温下不会熔化或蒸发。

2. 碳的氧化:
- 碳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

-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和适当的温度。

3. 碳的氧化物:
- 二氧化碳(CO2)是最常见的碳的氧化物,由一分子碳和两分子氧气组成。

-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常见于大气中。

- 二氧化碳的生成可以通过燃烧碳、有机物的分解、动植物呼吸等途径。

4. 二氧化碳的性质:
-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机气体,密度较大,会在低处积聚。

- 二氧化碳在水中能溶解,形成碳酸。

-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

5. 碳循环:
- 碳在自然界中通过碳循环进行传递和转化。

- 碳循环包括碳的燃烧、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植物的光合作用等过程。

- 碳循环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这些是九年级上化学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必背知识点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必背知识点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必背知识点一、碳的几种单质1. 金刚石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用途: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 石墨物理性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固体,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和润滑性。

用途: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电刷、做固体润滑剂等。

3. 无定形碳主要成分: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性质:具有强烈的吸附性 (因其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以及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等。

4. C60构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 常温下的稳定性:古代用墨书画的字画能长久保存,证明了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2. 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C + O2 →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2C + O2 →2CO3. 还原性C + 2CuO →2Cu + CO2↑(置换反应),应用于冶金工业,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 + 3C →4Fe + 3CO2↑,现象为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 实验室制法原理: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装置:与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验证: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

2. 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3 →CaO + CO2↑四、二氧化碳的性质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 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 H2O →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 →CaCO3↓+ H2O,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

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答案:D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B.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黑色逐渐变成红色D.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答案:CA、得氧的过程是氧化反应,失氧的过程是还原反应,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选项正确;B、CO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

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事发生爆炸,选项正确;C、氧化铁是红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红色逐渐变成黑色,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选项正确。

故选C。

3、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A.制取CO2B.收集CO2C.验证CO2已集满D.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答案:DA、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A不正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如果用的话也要短进长出,故B不正确;C、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C不正确;D、通过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就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故D正确。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2)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四、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化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将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基本性质、合成方法、应用以及相关研究领域进行总结。

1.碳的基本性质碳是第14号元素,具有原子序数6,电子构型为1s2 2s2 2p2、它是地壳中丰富的元素之一,存在于多种形态,主要包括石墨、金刚石和富勒烯等。

碳具有四价的特性,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

它的原子质量为12.01,密度为2.26 g/cm³,熔点为3550℃,沸点为4827℃。

2.石墨石墨是由具有六方晶格的碳原子层堆积而成的物质,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较弱,因此具有很好的层间滑动性和导电性。

石墨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铅笔、润滑剂、电极材料等领域。

3.金刚石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晶体材料,具有非常强的硬度和热导性。

它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之一,常用于磨削、切割和磨料等方面的应用。

金刚石的合成方法包括高压高温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4.富勒烯富勒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球形结构,通常形成C60和C70等多面体。

富勒烯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它具有良好的电荷传递性能和化学反应活性,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荧光材料等领域。

5.碳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和碳(C)等化合物。

5.1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它是一种无色,具有轻微酸性的气体,存在于大气中的含量较高。

二氧化碳是地球上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二氧化碳还广泛应用于气体灭火剂、工业制氢和饮料中的气体等。

5.2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它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具有强烈的毒性。

一氧化碳主要由燃烧过程中不完全燃烧产生,如汽车尾气、燃煤等。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红蛋白的氧运输能力下降,严重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一氧化碳是一种危险的气体,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无毒,CO有毒
B.CO2用于灭火,CO用于助燃
C.通常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D.CO2能与Ca(OH)2反应,CO不能与Ca(OH)2反应
【答案】B
【解析】
A、二氧化碳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B、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没有助燃性,错误;C、通常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正确;D、CO2能与Ca(OH)2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沉淀,CO不能与Ca(OH)2反应,正确。故选B。
3.下列装置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其中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启普发生器是利用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详解】
装置A是靠外力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所以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A;B、C、D均是利用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利用了启普发生器原理。
2.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答案】B
【解析】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正确;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错误;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正确;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正确。故选B。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故选C。
19.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缺氧窒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常用的气体燃料
D.冶金工业常用一氧化碳置换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①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更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CO2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曲线②中b点气压没达到最大值,反应没有结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考点:绿色化学.
7.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nm=10-9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材料
B.纳米管具有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性质
C.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A.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他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B.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被还原成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都具有可燃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虽然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其中的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所以他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选项错误;
15.把盛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分别同时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
B.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C.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D.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易溶于水或能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甲气体易溶于水,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错误;B.丙难溶于水,能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正确;C.因为一段时间后,甲试管内的水比乙试管内的水多,说明甲更易溶于水,错误;D.甲、乙、气体都易溶于水,丙难溶于水,错误。故选C。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0.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等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都相同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都能使红墨水褪色
【答案】C
【解析】
A、金刚石是无色的,石墨是灰黑色的,无定形炭是黑色的,故A错误;
B、因为它们是不同的物质,所以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故B错误;
17.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烧瓶中的压强减小,烧瓶中形成喷泉,正确;
B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瓶中的压强减小,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正确;
C中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任何现象,不能证明它们发生了化学反应,错误;
考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6.“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中包含“化学反应绿色化”,即要求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下列反应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要使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做到零排放,从生成物来看,生成物必须是一种.A、置换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其中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B、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不符合要求,所以错误.C、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所以正确.D、复分解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D.曲线②中b点表明反应已经结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只有无定形炭具有吸附性,能使红墨水褪色,而金刚石、石墨不具有吸附性,不能使红墨水褪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
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
所含氧原子个数不同
C
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氦原子与氖原子性质相似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错误;
B、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错误;
C、有机物数目异常庞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性质不同,正确;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说法错误;B、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故B说法正确;C、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C说法正确;D、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碳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故选A。
D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把二氧化碳吸收了,澄清的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正确;
故选C。
1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8.将CO2、CO、H2和N2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假设每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充分),冷却后留下的气体是( )
A.N2B.CO2和N2C.CO和CO2D.N2和H2
【答案】B
【解析】
【详解】
将CO2、CO、H2和N2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被吸收;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氢气均具有还原性,均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和水蒸气,一氧化碳和氢气被吸收,但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最后剩余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故选A。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
【答案】C
【解析】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是利用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的是物理性质,错误;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干冰吸热升华,不属于化学性质,错误;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正确;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故选C。
B.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被还原成一氧化碳,如二氧化碳与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没有毒性,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其中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可燃性,选项错误,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