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未来0818的选育及栽培措施
宿州市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选择
宿州市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选择关瑞陈(宿州市植检植保站,安徽宿州234000)摘要:为探索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2017年4月在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农技站试验田开展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试验药剂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25%氰烯菌酯sc、48%氰烯·戊唑醇sc、30%戊唑·多菌灵sc、400g/L戊唑·咪鲜胺sc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均在83%以上。
关键词:冬小麦、赤霉病、防治方案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8)01-0061-02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43万hm2,是安徽省的小麦重要产区。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长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以气流传播为主要途径,发生和扩展十分迅速,危害性大,难以控制,对防治时期和药剂的选择要求较高[1-2]。
小麦一旦感染赤霉病,不仅会影响到小麦产量,而且严重影响小麦品质。
如果防治不当会造成小麦减产,严重的会造成绝收。
鉴于小麦赤霉病的严重危害,应引起了广大农户的高度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为此特筛选几种药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为科学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做有益探索。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田概况和种植品种本次试验地点在埇桥区大店镇农技站试验田,土质为砂姜黑土,土壤肥力中等,pH值7.4。
小麦品种未来0818,播期为2016年11月15日,播量240kg/hm2,前茬种植大豆,1hm2施小麦专用肥750kg。
播种前土壤深松,旋耕,种肥同播,采用宽幅宽行播种。
据审定公告,小麦品种未来0818高感赤霉病,符合试验要求。
试验期间主要气象条件:2017年4月23日至5月13日,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有3次明显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39.7mm。
1.2试验药剂及处理设置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25%氰烯菌酯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48%氰烯·戊唑醇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30%戊唑·多菌灵sc(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400g/L戊唑·咪鲜胺sc(安道麦马克西姆有限公司)。
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
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作者:武文乐崔进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14期为了实现小麦高产丰收,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长武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实施了产业提升、园区示范等战略,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
长武县2017年旱地小麦种植面积为10.5万亩,单产313.9公斤/亩。
在传统小麦栽培种植基础上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保证了小麦高产高效性。
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1 选地整地,合理选择小麦栽培品种适合小麦种植的地块通常具备地势平坦、土质疏松等特点,因此要保证小麦高产首选就要选择适宜地块,然后整地,通过改善土壤内部结构,来提高土壤的储水保湿能力,为小麦播种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同时还应精选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具有分蘖强、抗倒伏、抗病性强特点的小麦品种,发挥其生长过程中抗衰老作用。
例:长武县形成了以长旱58为骨干、搭配长武521 长航一号的小麦品种布局,做到了因地制宜和因地用种,充分发挥了小麦品种的优良特性。
1.2 精耕细作,提升土壤肥力选择适合种植小麦的土地后,通过整地的方式改善土壤内部结构,如进行深耕细作,在小麦播种前,翻耕土壤,翻耕的深度控制在25cm之内,有效增强土壤储水保湿能力。
还应实施秸秆还田,直接粉碎上茬农作物的秸秆投入到翻耕土壤中,破坏犁底层结构,促使土壤更加通透和疏松,并增强土壤的肥力。
田地的不同翻耕深度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旱地、倒茬地的翻耕深度分别应控制在20~25cm、20cm之内,翻耕结束后还应进行细作,将大土块耙细,形成上层疏松、下层踏实的土壤结构,更好的储存水分,利于小麦生长发育。
另外,在开春之后,还应进行三沟疏通工作,连通各沟渠,满足排水灌水需求,为防止脱肥和早衰现象发生,在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使用50%含量的氮素化肥,能有效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
1.3 合理选择小麦播种时间要实现小麦高产,在栽培小麦时还应注意小麦播种时间的选择,应根据选择的小麦品种,当地的生态环境确定播种日期,如弱冬性的小麦品种,半冬性的小麦品种和春性小麦品种可以分别在每年的9月下旬~10月中旬、10月20日~30日播种,而淮北地区中北部地区小麦播种应较北部、南部地区迁移或推迟3~5天。
2015年国审小麦
淮麦33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1品种名称:淮麦33申请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烟农19/郑麦991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8天,与对照周麦18熟期相当。
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宽长,叶色青绿,冬季抗寒性较好。
冬前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
春季起身拔节较快,两极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中等。
后期耐高温能力较好,熟相中等。
株高83厘米,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
株型紧凑,旗叶宽,上冲,叶色深绿,茎秆蜡质重,穗层整齐。
穗近长方形,穗长码密,长芒。
白壳,白粒,籽粒椭圆形,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
亩穗数38.7万穗,穗粒数36.7粒,千粒重39.2克;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高感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品质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803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4.78%,硬度指数65.5,面粉湿面筋含量33%,沉降值35.4毫升,吸水率57.5%,面团稳定时间4.9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32E.U,延伸性179毫米,拉伸面积61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1.3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7%;2012~2013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07.1千克,比周麦18增产9.9%。
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5.6千克,比周麦18号增产6.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亩基本苗12万~18万苗,注意防治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省淮北地区、江苏省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未来0818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2品种名称:未来0818申请者: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育种者: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淮麦18/宿9908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5天,比对照周麦18晚熟1天。
小麦育种方法及选育过程
小麦育种方法及选育过程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为了不断提高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育种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麦育种方法及选育过程。
一、小麦育种方法1.传统育种方法传统育种方法是通过人工选种、人工配对、人工控制杂交、人工筛选等手段进行育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效果稳定、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其缺点也很明显,时间和工作量都较大,育种速度慢,遗传变异性较大,品种纯度难以保证。
2.现代育种方法现代育种方法则是采用基因编辑、基因组测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手段进行育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育种速度快、效率高、精度高、遗传稳定性强、品种纯度高,但其缺点是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现代育种方法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已经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二、小麦选育过程小麦选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材料采集、材料评价、亲本筛选、品种选育。
1.材料采集材料采集是选育工作的基础,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收集大量的小麦材料,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评价和保存。
材料采集的范围包括国内外的各种小麦种质资源,根据其亲缘关系、经济价值、遗传特征等进行筛选和保存。
2.材料评价材料评价是对收集的小麦材料进行外观、生理、生态、遗传等多方面的评价和鉴定,包括生长期、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指标的测定。
通过材料评价,可以筛选出适合育种的优良品种和亲本,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3.亲本筛选亲本筛选是选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根据育种的目标和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人工控制和精细管理,培育出优良的杂交后代。
亲本筛选的目标是选出遗传基础好、性状优良、互补性强、杂交后代稳定的亲本。
4.品种选育品种选育是选育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
在育种过程中,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选择和再组合,培育出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用途的优良品种。
品种选育的目标是提高小麦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满足人类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要求。
高产稳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巴麦18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24,44(4):543J o u r n a l o fT r i t i c e a eC r o ps d o i :10.7606/j.i s s n .1009-1041.2024.04.15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网络出版地址:h t t ps ://l i n k .c n k i .n e t /u r l i d /61.1359.S .20231108.1116.008高产稳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巴麦18号收稿日期:2023-07-13基金项目: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N M K J X M 202111,N M K J X M 202108);内蒙古 草原英才 工程团队项目(C Y Y C 2019-2-50)第一作者E -m a i l :1070289560@q q .c o m (刘静)通讯作者E -m a i l :y w z 1462@q q.c o m (闫文芝)刘静1,杨蕾1,赵赛男1,班红梅1,张培智1,张旭1,揣燕1,李国强2,闫文芝1,刘欣1(1.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2.内蒙古兆丰小麦产业化研究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巴麦18号是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与内蒙古兆丰小麦产业化研究院以宁春39号为母本㊁巴优1号/巴96-6734的F 1代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㊂于2009年组配杂交组合,2010-2015年种植F 1~F 6代,选择性状优良稳定的穗行出圃㊂2022年9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蒙审麦2022005号㊂1 特征特性巴麦18号群体整齐,株高85c m 左右,生育期91~93d㊂幼苗半直立,叶披散㊁色绿,芽鞘绿色,分蘖力中等㊂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穗长10.8c m ㊂籽粒红色㊁角质㊁饱满,穗粒数39.2~41.9粒,千粒重43.8~45.4g ,容重783~796g ㊃L -1㊂抗青枯早衰,成熟落黄好㊂2 产量表现该品种产量稳定,丰产性好㊂2016年参加品鉴试验,产量8978.3k g㊃h m -2,较对照永良4号(下同)增产11.51%㊂2017年参加品比试验,平均产量8869.8k g ㊃hm -2,比对照增产4.57%,居参试种第2位;同年参加异地多点品比试验,5点平均产量6881.4k g ㊃h m -2,居9个参试种之首,较对照增产6.75%㊂201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预备区试,5点平均产量7359.0k g ㊃h m -2,比对照增产4.22%,居参试品种第1位㊂201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区试,5点平均产量7566.0k g ㊃hm -2,较对照增产6.1%;2020年续试,6点平均产量7622.0k g ㊃h m -2,较对照增产5.4%㊂2021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095.1k g㊃h m -2,较永良4号增产5.72%㊂3 抗性表现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该品种条锈病免疫,慢叶锈病,中感白粉病㊂但经多年试验调查,巴麦18号在内蒙古中西部田间基本不发病或发病较轻㊂2019-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均无倒伏,轻感白粉病,高抗叶㊁秆㊁条锈病㊂4 品质特征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该品种容重790g㊃L -1,粗蛋白含量(干基)13.16%,湿面筋含量27.3%,吸水量60.6m L ㊃100-1g ,形成时间4.0m i n ,稳定时间5.3m i n ,弱化度133F U ,最大拉伸阻力263E U ,延伸性161mm ,能量59c m 2,属于中筋小麦品种㊂5 适宜地区及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适宜在内蒙古㊁宁夏的河套灌区及沿山井灌区㊁呼包土默川井灌区等地种植㊂在巴彦淖尔市黄灌区适时早播(3月10日-3月20日),以充分发挥其根系发达㊁耐湿性强㊁分蘖力强等优点㊂播种量337.5k g ㊃h m -2左右,肥地少播,瘦地适当增加㊂播深3~4c m 为宜,播后磙压以保证播种质量㊂每公顷种肥用磷二铵300k g +尿素60k g +硫酸钾肥270k g ,追肥结合头水追施尿素300k g ㊃h m -2㊂全生育期浇3~4水,浇灌原则是头水重,二水轻,三水重,四水轻㊂后期应注意防虫㊁灭草,及时收获㊂。
2016—2017年度蒙城县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2016—2017年度蒙城县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作者:单芳胜郏云生高波葛军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0期摘要为搞好小麦粮食科技丰产工程,在蒙城县开展了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淮麦33、烟农999、皖垦0901、瑞华520、济麦22、明麦1号、淮麦28、紫麦19、安农0711、华成3366、皖麦37、涡麦9号、良星66、隆平518、未来0818、安科157、良星77、济科33等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根据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综合抗逆性等因素,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麦;品种筛选;安徽蒙城;2016—2017年度中图分类号 S512.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036-02通过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对蒙城县小麦新品种的推广起到宣传、引导、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搞好小麦粮食科技丰产工程,筛选出适宜蒙城县生产的主推品种,加快小麦新品种推广步伐,促进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1-3]。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在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
试验地多年连续玉米—小麦秸秆还田,前茬为玉米,产量10 t/hm2。
土地平整、肥力均匀,灌排条件较好。
1.2 供试品种供试小麦品种为隆平518、安农0711、瑞华520、良星77、未来0818、济科33、烟农999、紫麦19、皖垦0901、淮麦33、百农207、华成3366、明麦1号、淮麦28、安科157、涡麦9号、烟农19、皖麦37、济麦22、谷神6号、涡麦99、洛麦29、新麦26、鑫麦8号、丰德存麦5号、山农102、百旱207、郑麦366、良星66、益科麦5号、益科麦3号、恒进麦8号、安农大1216、周麦27、濮兴5号,共计35个。
1.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35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36 m2,品种间走道40 cm,插标后用石灰线定界,四周种植保护行。
1.4 试验过程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每50 kg麦种用40%辛硫磷乳油100 mL加水2.5~3.0 kg放入喷雾器内,搅匀后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 h播种。
小麦超高产品种选用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北方地区有着广泛的种植。
小麦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多种种植环境当中健壮生长。
近些年,随着我国居民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小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就进一步推动了超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
小麦种植之前,依托单品要点科学选择小麦品种,能够为小麦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小麦超高产品种的选择要点,然后论述了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小麦超高产品种的选用要点近年来通过对河南省小麦种植现状进行有效的调查分析,河南地区种植的小麦穗型主要有以下两个品种,一个是多穗型。
这个类型的小麦品种在苗区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特征,进入生长发育阶段之后,能够更好的灌浆,有利于获得高产稳产。
该类型的小麦品种在常规的种植模式之下,能够获得更好的产量和品质,并且品种的适应能力较强。
但是通过进一步的总结还能够发现,虽然该品种的分蘖率相对较高,有利于增加田间的有效穗数,但是该品种的结实率相对较低。
另外一种小麦品种是大穗型,各种品种的特点是结实率相对较多,并且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但是整体的成穗率相对较低,并且在生长中后期很容易受到诸多气候条件的影响,造成小麦的灌浆效率低下,这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
从小麦不同穗数角度考量,结合河南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来进一步分析超高产品种的产量结构因素。
从多穗型的品种来看,小麦产量结构分配主要集中在成穗数量基础之上,而该品种的一个薄弱环节是在后期灌浆过程中籽粒重量相对较轻,所以在栽培过程中应该确保田间有效穗达标的前提下要增加小麦的粒重。
而对于大穗型的小麦品种,结合田间的墒情和田间土壤的生产能力,可以适当增加小麦品种,这样能够有效克服在苗期分蘖率不足所造成的产量不高的现象。
二、小麦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1、科学选择小麦品种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周期不同,生产潜力不同,因此在小麦品种选择过程中,应该从超高产角度入手,选择那些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目前在河南地区推广应用较好的小麦品种主要包括了豫麦49、偃展1号、偃展对哦4110、新麦9号,而大穗型的小麦品种主要包括了豫麦66、中麦16、兰考98等。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孟麦08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2020年第5期(上)
LIANG ZHONG LIANG FA
良种良法
面,经过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多家植保部门的鉴定, 结合多年的生产田间表现,该品种对条锈病、赤霉病抗性较好,对白粉病、纹枯病和条锈病中感。
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该品种面粉蛋白质含量13%~14%,容质量800 g/L 左右,湿面筋含量29.3%左右,降落数值420S,沉淀指数64 mL,吸水量60.0 mL/100 g,形成时间3.2 min 左右,稳定时间3.2 min 左右,弱化度128F.U,出粉率73.0%,白度76.6%,硬度65 hI,延伸性161 mm,恒定变形拉伸阻力125EU,延伸性161 mm,最大拉伸阻力136EU。
三、产量表现
(一)区域试验
该品种2014—2015年度增长点率50%,平均每667 m 2产量505.2 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长0.89%;
667 m 2产量
年度增长点比对照增长5%。
667 m 2产量安徽省、(四)适时收获
蜡熟期末期适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的。
耐旱节水小麦新品种阳光18选育及主要栽培技术
·72·MATCHING TECHNOLOGY配套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2.67万 km 2左右,每年的产量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1/5,其中近6.7万 km 2无水浇条件的旱地小麦,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和东北。
受冬季气候变暖的影响,旱地小麦产量时常低而不稳,小麦生育期间受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程度逐年加重。
小麦生产发展的历史多次证明,培育和应用耐旱优质小麦新品种是解决干旱问题、粮食节水、绿色增产增效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
1 阳光18选育过程首先,筛选确定基础亲本。
2005年从200多个品种(系)和创新的中间材料中选拔出一个关键性的中心亲本9905,该品系兼具淮麦18和961922血缘,集合了分蘖力强、适应性广、多抗和落黄好等多个良好性状,基因类型十分广泛,并选用烟台农科院育成的山东省旱地区试对照品种鲁麦21,还有一批骨干材料作为重要的亲本材料。
其次,确定目标品种,配制杂交组合。
根据黄淮北片旱地冬麦区生态气候特点,以干旱半干旱土壤为主,75%以上田块无灌溉条件和栽培技术的现状,2006年以鲁麦21为母本,从基础亲本中选择20个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并且以鲁麦21×9905为中心组合,采用株系逐年循环选择的方法,从中选育出耐旱、抗病抗逆性强、品质好、高产稳产的小麦新品种为育种目标。
再次,目标品种培育。
2006—2013年,在郯城县稻麦原种场试验田中对鲁麦21×9905组合的F1~F6后代,采用株系循环复选法、水地旱地轮换种植和高代品系多元立体鉴定技术,从杂交F1~F6 6个世代进行选择。
2006年选10穗鲁麦21单穗去雄,3 d 后采集9905花粉对其单穗授粉,6月12日收获66粒杂交种,在F2~F4后代采用水旱交叉选择出6个株系;2012—2015年又从中选择F5、F6继续交替种植6个株系使耐旱、高产性状与优质抗逆性状,融合为一体,最后,选出9907A 等5个稳定后代,经过2年的产量试验鉴定,9907A 品系符合育种目标要求,2015年6月出圃成系参加当年的山东省区试。
小麦“一选八改”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小麦“一选八改”高产栽培技术要想使小麦亩产达到600kg以上,通过多年实践,得出了这样一个共同的结论,用好肥,选好种,科学管。
一、选良种选用杆矮、茎粗、穗大、籽多、分蘖势强的小麦良种世麦18 是小麦超高产的保证。
世麦18由河南福星种业有限公司利用4110为母本,温麦6号为父本有性杂交,多年系统选育而成。
适宜南阳、驻马店、商丘、开封等地种植。
产量表现一般573kg,高产690kg,具有800kg的增产潜力。
半冬性,抗冻害,耐干旱,抗倒伏,高抗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叶锈病。
分蘖力特强,单株成穗率高达10~20个,白壳白粒,长芒,半角质,平均单穗粒数37~40粒,千粒重43~45g,亩成穂50万左右,株高70~75cm。
是一个划时代小麦新品种。
播期10月10~20日,播量10kg左右,11月播播量应提高到10kg 以上。
二、深翻耕大多农民在秋作物收获后为了抢时播种,多选用旋耕机旋地,虚土层不足12cm,对根系下扎保水保肥十分不利。
高产田强调用四轮拖拉机翻耕,耕翻深度达到22cm以上,经过多遍耙耱,做到上玄下实。
有条件的村可推行“三个统一”,即统一用大拖拉机深翻;统一施肥;统一播种。
三、巧施肥巧施肥施好肥施对肥,是创高产之关键。
常规施肥多用n、p、k 各15%的三元复合肥40~50kg,尿素15kg;或碳铵60kg、过磷酸钙60kg、氯化钾15kg;及二铵20kg、碳铵50kg,此配方基本上能满足450kg产量所需要。
如想突破500kg以上,可选用尿素20kg+磷酸二铵15kg+硅钾镁肥30kg+适量土壌调理剂:或肽能氮25kg+有机肥25kg及小麦专用肥(n25、p10、k5)50kg配适量有机肥。
2/3撒地表,1/3撒犁垡后耕耱。
四、适期播,精播量,东西式,宽窄行根据种性,冬性种应在10月5日后播;半冬性种10月15日后播;春性种10月25日后播。
播种量根据种子发芽率、分蘖强弱、整地质量、士壤肥力、土壤墒情灵活确定。
巴麦18号种植方法
巴麦18号种植方法Planting method for Ba Mai 18Ba Mai 18 is a popular variety of wheat that is known for its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When it comes to planting Ba Mai 18, there are several important steps that need to be followed to ensure a successful crop. The first step in planting Ba Mai 18 is to prepare the soil. This involves plowing the field to loosen the soil and remove any weeds or debris that may be present. I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the soil is well-drained and has a pH level of around to for optimal growth.在种植巴麦18号小麦时,首先需要准备好土壤。
这包括耕地,松土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草或碎片。
确保土壤排水良好,pH值在到左右,可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
Once the soil has been prepared, the next step is to select high-quality seeds for planting. It is important to choose seeds that are disease-free and have a high germination rate. Ba Mai 18 seeds should be planted at a depth of around 3-4 cm and spaced about 20cm apart to allow for proper root development.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plant the seeds at the right time, typically in the early fall or early spring, depending on the climate and growing conditions in your area.土壤准备好后,接下来要选择高质量的种子进行种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04
冬小麦田间管理与技术
冬前管理、安全越冬
冬前管理
在越冬前,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及时浇水、施肥、除草 、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以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安全越冬
在冬季来临前,应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如培土、覆盖秸秆等 ,以防止小麦在冬季受冻害。
返青起身期管理
01
控制灌溉
在返青起身期,应根据土壤湿度情况,适时进行灌溉,以满足小麦的
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在抽穗扬花期侵染,使麦粒皱缩、干瘪,产生 毒素,失去食用和加工价值。防治方法:选育抗病品种,适时早播,降低抽 穗扬花期的湿度,用多菌灵等药剂防治。
小麦虫害防治
蚜虫
小麦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在麦株上刺吸汁液,导致麦粒不 饱满,产量降低。防治方法:用吡虫啉等药剂防治,同时进行田园清洁,减少越 冬虫源。
适期播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小麦的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一般情况下,当气温稳 定在15℃左右时,即可播种。
适量播种
根据土壤肥力和水分条件,确定适当的播种密度和播种量。播种量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 小。
播种方法
采用机械播种或手工播种,播种深度要均匀一致,一般深度在3-5厘米之间。同时,要注 意保持行距和穴距的均匀性和合理性。
生长需求。
02
施肥
在返青起身期,应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适量施用肥料,以促进其生
长发育。
03
除草
在返青起身期,应加强对田间杂草的清除,以避免杂草与小麦争夺养
分。
拔节孕穗期管理
1 2
灌溉
在拔节孕穗期,需要增加灌溉次数和水量,以 满足小麦这一生长阶段的需求。
施肥
在拔节孕穗期,应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适量 施用肥料,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作者:马文良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11期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着很大的种植比重。
对于小麦而言,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用途范较广,大约有2/5的世界人口将小麦作为主食。
由于其口感良好而且易消化、延伸性强因此被称作细粮。
除此之外,小麦的秸秆、麦麸等一方面是造纸行业、酿造行业的主要原料,另一方面也是牲畜所需的精(粗)饲料。
所以,种植人员充分掌握认其生长习性,深入研究并高效应用小麦栽培管理技术,从而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
对此,文章将对主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加以简要分析。
1、小麦品种的选择及处理针对小麦品种的选择,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依据种植区域的实际土壤条件、气候特点以及种植环境,选择与实际种植环境相符合的品种。
如果种植环境中有夹杂着一些特殊因素,例如缺少良好的水利条件、天气寒冷或干旱等,则应选择具有较高抗寒性、抗旱性的品种,这是因为即便是长期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小麦依然可以维持较好的长势;以品质作为品种选择依据,选择的小麦品种一定要确保其优质,生命活力、形态光泽等均是应该充分考量的因素。
确保品种选择的优良,与种植条件相符合的品种才可以确保成活率,在实际种植环境中促使小麦健康生长。
在进行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清除种子携带的病菌,以此提高种子性能,从而达到发芽率提高的目的。
可以采取晒种技术,在阳光条件良好时平铺种子,晾晒时间应为维持在2天左右蒸发种子内部的水分,以此起到抑制病菌滋生的作用;包衣技术同样也能达到杀菌增肥的功效;药剂拌种技术,将水和拌种药剂科学配比,之后再进行拌种,使用塑料膜覆盖12小时之后把种子取出进行晾晒。
2、整地及精细播种通过整地可以创造良好的土地环境,这也是确保培育壮苗的主要举措。
关于深耕,深度最好高于25厘米,遵循着“前粗平、后复平”的原则,防止出现墒沟伏脊的问题,肥力与墒情应确保均匀,应进行细耙达到上松下实的效果等。
以小麦基肥施足为基础,展开耕耙。
小麦品种选育及生产管理技术研究
小麦品种选育及生产管理技术研究概述小麦是我国主要的食用粮食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
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小麦品种的选育和生产管理技术的运用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小麦品种选育和生产管理技术两个方面探讨小麦的生产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小麦品种选育小麦品种是小麦生产的基础,小麦品种的选育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1.现状目前我国的小麦品种主要分为两类:国际小麦耐候性强的品种和国内优良小麦品种。
在这两类品种中,国际小麦的耐候性和抗性相对较强,而国内小麦则更适合我国的气候和土地条件。
在小麦品种方面,我国已有多个小麦品种已投入生产和应用,如:栋麦一号、中麦17、鄂麦127等。
这些小麦品种均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品质表现,已被广大农民推广种植。
2.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小麦品种的选育重点将逐渐从品种筛选转向基因编辑领域。
目前,我国的小麦基因编辑技术还处于初步阶段,但技术日益成熟,预计未来会成为小麦品种选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小麦品种的优化和改良将不断推进,以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生产管理技术除了小麦品种的选育,科学的生产管理技术对小麦生产的纯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同样至关重要。
1.现状目前,我国的小麦生产管理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
其中立体化种植技术、轮作技术、植保技术等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病害和害虫,提高小麦的产量和抗性。
2.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小麦生产管理技术的发展将在科技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在未来,人工智能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将会在小麦生产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生产管理技术的发展,不仅将能够更好地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还将为小麦生产领域的精准管理和智能化提供支撑。
结论小麦是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的主要食用粮食作物,小麦品种的选育和生产管理技术的发展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小麦种子种植技术
小麦种子种植技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小麦种植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我将从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种植技术。
首先是选种。
选种是小麦种植的第一步,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对于提高产量和抗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适宜种植冬小麦,南方地区适宜种植春小麦。
在选种过程中,要选择抗病虫害、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是育苗。
小麦的育苗工作是小麦种植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育苗质量对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育苗时要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热水处理等,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在育苗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保证苗期生长健壮。
再次是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小麦种植的关键环节,包括土壤管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首先是土壤管理,要做好土壤翻耕、松土、保墒等工作,保持土壤的肥沃和透气性。
其次是施肥,小麦对养分的需求较高,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小麦生长期的需要进行合理施肥,包括基肥和追肥。
灌溉是保证小麦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合理的灌溉,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
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要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病虫害防治轮作等。
最后是病虫害防治。
小麦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小麦种植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
其次要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病虫害防治轮作等。
同时,要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采取综合措施,如合理施肥、增加种植密度、合理间套作物等,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
综上所述,小麦种植技术包括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29个小麦新品种在寿县的种植表现观测试验
29个小麦新品种在寿县的种植表现观测试验作者:张建群任国辉周宗玲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8期摘要对29个小麦品种在寿县的种植表现情况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表明:皖垦麦076、扬辐麦5号、南农0686等春性品种表现较好,适宜在寿县腾茬迟晚播区(10月25日以后)大面积种植,示范种植扬麦23、宁麦24等;西农979、新麦21等品种在寿县腾茬较早(10月15—25日)、排水好的田块示范种植;皖科06725、泰农19、山农17、泛麦5号、连麦2号等品种在寿县中北部沿淮旱地示范种植。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种植表现;安徽寿县中图分类号 S512.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034-02寿县是全国农业大县,地处淮河南岸,东南部以江淮丘陵为主,中北部以平原为主,农业种植模式主要为稻麦轮作,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3.4万hm2,由于2015年午季受天气因素和小麦赤霉病的影响,小麦品质下降,小麦收购价降低,农民种小麦收益降低。
2015年秋季寿县小麦面积减少至11.7万hm2。
为了确保小麦生产的安全,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寿县种子管理站联合开展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适宜全县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向全县小麦种植户推荐种植。
2015年秋,向种子企业征集了29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县农委专家组测产观摩,从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性、抗倒性、耐渍性、抗冻性和耐低温冷害等方面综合测评,扬辐麦5号、扬麦23、皖垦麦076、宁麦24、南农0686等春性品种表现较好,适宜在寿县腾茬迟晚播区(10月25日以后)种植;西农979、新麦21等品种在寿县腾茬较早(10月15—25日)、排水好的田块示范种植;皖科06725、泰农19、山农17、泛麦5号、连麦2号等品种在寿县中北部沿淮旱地示范种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田在寿县堰口镇寿县棉花原种场(芍陂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前茬种植水稻,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土壤为水稻土类,潴育型水稻土亚类,黄白土田土属,黄白土田土种。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4款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4款
胡春
【期刊名称】《农村新技术》
【年(卷),期】2008(000)017
【摘要】@@ 一、大粒800小麦rn株高75厘米,半冬性,叶片浓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穗长14~16厘米,穗粒80~100粒,千粒重70~80克.
【总页数】1页(P31)
【作者】胡春
【作者单位】464342 河南息县小麦种植基地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孟麦08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J], 师树岩
2.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宁麦资126 [J], 吴纪中
3.优质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泛育麦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J], 罗家传;崔晓东;罗家俊;倪闪闪;缑国华;葛红根;徐瑛
4.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鄂麦426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J], 胡学明;彭敏;刘易科;王璐;欧阳友香;周军;李倪平
5.优质弱筋高产小麦新品种郑农41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J], 郜俊红;廖先静;李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2015年度凤阳县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1.3
45.4
27.6
40.8
511.1
2
4.8
45.2
27.3
42.2
520.5
1
7.9
36.3
31.8
41.8
482.9
6
1.7
36.4
30.8
42.9
481.2
7
2.0
34.7
30.2
43.8
459.4
8
2.3
38.2
29.8
43.7
497.2
4
0.4
34.8
28.7
45.5
454.4
9
0.4
10/26
12/22
2/20
3/134/17Fra bibliotek5/29
228
3.2 不同品种的产量表现比较 参加展示的10个品种, 种依次是淮麦21、安农0711、紫麦19、未来麦0818、烟农 每667m2产量水平在431.3~520.5kg。产量列前5名的品 5286(表2)。
表 2 各品种经济性状调查
品种 名称
99、未来麦0818及瑞华520。
低于常年。10月下旬降雨多,土壤墒情好,为小麦全苗创
1.2 方法 采用顺序从东往西排列,每个处理为1个小 造了有利条件。11月、12月下旬降水偏少日照较丰富。5
区,共10个小区。小区长25m,宽4m,小区面积100m2。播 月以过程性天气为主,各旬降雨量基本均匀,月平均气温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6,22(06)
43
2014-2015 年度凤阳县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王书文 鲁 飞 沈庆荣 李 军 王克龙
未来0818小麦品种好不好?_0
未来0818小麦品种好不好?
未来0818小麦品种有什么特点?未来0818小麦品种适宜在哪里种植?未来0818小麦品种亩产多少公斤?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品种名称:未来0818
二、品种类型:半冬性中晚熟品种
三、选育单位: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
四、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2
五、适宜种植区域: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省淮北地区、江苏省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六、品种来源:淮麦18/宿9908。
七、亩产量:2011~2012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1.6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3.5%;2012~2013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88千克,比周麦18增产5.3%。
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3.3千克,比周麦18号增产5.7%。
八、品种特点:
未来0818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29天,比对照周麦18晚熟1天。
幼苗匍匐,长势偏弱,叶片宽短,叶色浓绿色,冬季抗寒性中等。
冬前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偏低。
春季起身晚,拔节较快,两极分化快,耐倒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新品种未来0818的选育及栽培措施
作者:鲁冬刘兆明乔胜秋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4期
摘要总结了小麦新品种未来081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针对该品种的特点提出对应的栽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未来0818;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042-02
小麦新品种未来0818是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刘兆明等人历时8年选育而成,选育时间自2001年至2008年6月,品种权隶属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
2013年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14年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1 育种目标的确定
2001年之前,淮北地区以皖麦19为主要小麦栽培品种,皖麦19成穗多、产量高,但植株较高,有倒伏风险;当时淮麦18在淮北地区有一定推广,淮麦18表现穗大粒多,茎秆健壮;从皖麦19与郑8329组合产生的新品系宿9908是一个矮杆且适于淮北小麦产区的新品系,2个品种都适于安徽淮北、江苏部分地区及周边地区种植,如果这样2个品种组配有可能产生抗倒性好、产量9 t/hm2以上的超高产小麦品种。
于是形成以下育种目标:株高80 cm,株型紧凑抗倒、落黄好,成穗多,穗数675万穗/hm2、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40 g以上,产量9
t/hm2以上。
2 选育过程
2001年利用淮麦18作母本,宿9908作父本,二者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
2002年该组合分离,当年收获9株;2003年后代继续分离,选择保留株高较矮穗层相对整齐的株系4个,编号0304-2、0304-14、0304-16、0304-19;2004年保留株高相对一致的2个株系0304-2、0304-19,其中0304-2株高较矮(70~75 cm),偏早熟,0304-19株高约80 cm,成穗多、整齐度好、熟相好;2005—2006年继续单株种植这2个株系,2006年收获时0304-2保留了7株42个单穗,0304-19保留了5株46个单穗;2006—2007年继续单株选择并小面积示范种植0304-2-6-5-1、0304-2-6-5-2、0304-19-1-2-1、0304-19-1-2-2、0304-19-1-2-3进行品种比较试验,0304-19-1-2-3表现产量最高。
2008年推荐参加安徽省小麦预备试验。
3 主要特征特性
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30 d。
芽鞘深绿色,幼苗匍匐,长势偏弱,叶片宽短,叶色浓绿色,冬季抗寒性中等。
冬前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偏低。
春季起身晚,拔节较快,两
极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中等。
后期耐高温能力较好,熟相较好。
株高81 cm,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
株型紧凑,旗叶短宽,上冲,穗层整齐。
穗纺锤形,穗小,细长。
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圆形,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中等。
穗数612万穗/hm2,穗粒数34.7粒,千粒重38.4 g;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中感纹枯病。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0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9 g/L,粗蛋白(干基)15.15%,湿面筋31.4%,面团稳定时间2.1 min,吸水率56.5%,硬度指数49.5;2011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0 g/L,粗蛋白(干基)15.00%,湿面筋
32.83%,面团稳定时间3.0 min,吸水率51.6%,硬度指数51.7。
4 产量表现
2008—2011年先后参加安徽省预试、区试,2009—2010年安徽省区试未来0818平均产量8 724 kg/hm2,比对照增产10.2%,增产极显著,2010—2011年安徽省区试未来0818平均产量8 386.5 kg/hm2,比对照增产5.70%,增产显著。
2011—2012年参加安徽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449 kg/hm2,比对照增产4.4%。
2011—2012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524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3.5%;2012—2013年度续试,平均产量7 320 kg/hm2,比周麦18增产5.3%。
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899.5 kg/hm2,比周麦18号增产5.7%。
该品系特点是成穗多,小穗排列紧密,平均穗粒数多于一般品种,在较好的肥水条件下高产潜力可达9 000 kg/hm2以上。
5 适宜区域
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省淮北地区、江苏省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6 栽培技术要点
播种前整理土地,耕翻耙平。
使用机械播种,确保播种深度一致,为4~5 cm。
耙平耙实是一播全苗的关键。
由于未来0818稍晚熟,播种期尽量提早[1-2],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大田播种基本苗240万株/hm2左右。
如因天气和墒情原因迟播,不应迟于10月20日。
如果播种偏晚,要适当增加播种量。
未来0818耐肥抗倒,播种前应增施有机肥。
氮、磷、钾配合施用,增施锌肥作底肥。
拔节起身时增施拔节肥尿素150~225 kg/hm2。
拔节至开花期可结合病虫防治喷施2~3遍叶面肥,保证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的需求,增加小麦籽粒饱满度,增大千粒重。
未来0818幼苗表现稍弱、苗期分蘖多,注意冬季和春季水分需求至关重要。
冬季12月至次年3月初是小麦苗期扎根分蘖的关键期,冬前如无大的降水,要及时进行冬灌(12月至翌年1月),以促进苗期稳健生长。
春灌和冬灌结合进行,不仅可以促进分蘖扎根,还可以有效减轻春霜冻害[3-5]。
注意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播种前使用辛硫磷或其他小麦拌种剂进行拌种,可以防治苗期虫害,促进幼苗健壮。
12月至小麦起身前根据墒情草情适时进行化学除草。
拔节前后注意防治蚜虫和纹枯病,抽穗期注意防治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
未来0818灌浆期稍长。
适当延长2~3 d收获对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非常重要。
因此,未来0818要在完全成熟时再进行收获。
7 参考文献
[1] 黄志俊,孟凡夫.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华成3366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种子与种苗,2015(9):66-67.
[2] 甘斌杰,黄晓荣,夏孝群.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麦606的选育与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4):13168-13169.
[3] 侯效民.皖麦68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17(10):104.
[4] 郝云丽.浅谈在小麦种植中对病虫害的防治研究[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5(8):125.
[5] 李宗智,孙馥亭.不同小麦品种品质特性及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0(6):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