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铜麦6号的选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薯质量。其次,重视种薯扩繁过程中的病毒检测,从生产及流通领域确保种薯质量。再次,脱毒种薯研究及繁种工作需要长抓不懈,不能时松时紧。

3.3 引入企业元素支撑种薯产销体系良性运转 通过近年来国家村村通公路的覆盖,全市道路系统明显改善,为种薯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引导企业介入脱毒种薯繁育、贮藏、销售等环节,创新并完善良种繁育产业链条,充实原有繁种基地的配套设施,逐步做大汉中种薯繁育规模,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薯农受益”的良好发展模式。

3.3 巩固并扩大原有种薯繁育基地规模 汉中市高山区域大多交通不便,坡地种收难度大,可以通过扩大中等海拔区域种薯繁育规模,适当提早或推迟种植时间,严格三级繁种检疫,及时更新脱毒种源,结合运用诱蚜技术,逐步做大汉中原有种薯繁育基地规模。

3.4 探索适合汉中地形特点的种薯繁育模式 繁种分高海拔繁种、中等海拔繁种及平川区繁种。原原种薯繁育在平川区域进行,原种及原种一代在原有高、中等海拔区域进行扩繁。同时结合汉中秋季降温早、蚜虫迁飞少的特点进行平川秋季繁种,这样既符合高海拔区域自繁自留的实际,也解决了种薯向山区运输成本高、贮藏越夏的问题。通过高山繁种结合平川秋繁可为汉中市种薯来源提供保障。

(收稿日期:2013-05-16)

铜麦6号是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丰产、抗病的西农1043(Q104)为母本,以抗寒、抗旱、耐瘠薄、黄矮病的自选品系R92(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在当地旱作条件下选育而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2012年5月通过了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陕审麦2012010号)。

1 选育过程

2001年用Q104作母本、R92(6)作父本杂交,组合编号为T02(83)。该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符合入选要求。2002-2003年度,F1:单粒点播1行,长2m。2003-2004年度,F2:点播832粒,在分离群体中选单株89个。2004-2005年度,F3:从89个株行中选单株27个。2005-2006年度,F4:从27个株行中选单株18个。2006-2007年度,F5:从18个株行中选稳定一致的优系4个,分系收获。2007-2008年度,F5入选株系升入品系鉴定试验,其中T02(83)7-4-3和T02(83)16-2-1 2品系入选。2008-2009年度:上述2品系升入品比试验,同时稀播繁殖种子,其中T02(83)7-4-3综合性状优良,比对照品种晋麦47增产18.8%。2009-2010年度:T02(83)7-4-3简称T02(83)申请参加省小麦旱地区域试验。2010-2011年度继续参加区试,同时参加省小麦旱地生产试验。

2 主要特征特性

冬性、中熟,幼苗平伏,分蘖力强,叶片深绿,株型紧凑,株行间通风透光性好,成穗中等,株高75cm,穗下节间较长,穗层整齐一致,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旗叶上举,耐后期高温,活力强,不早衰。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穗长8 9cm,小穗排列适中,主茎小穗数

16 18个,小穗结实2 4粒,穗粒数28 34粒,子粒饱满,卵圆形,角质,外观商品性好,千粒重40 42g,不易落粒。抗寒、抗旱、耐瘠薄,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熟相好。

3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度省旱地区域试验结果:7点试验7点增产(韩城试验点数据报废),每hm2平均4782.0kg,比对照晋麦47增产5.2%,在9个参试品种中居第3位;2010-2011年度续试结果:7点试验6点增产,平均5577.0 kg,比对照晋麦47增产4.5%,居第1位;2年14点次区试13点次增产,平均5179.5 kg,比对照晋麦47增产4.8%。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结果:5点试验4点增产,每hm2平均5614.5 kg,比对照晋麦47增产5.5%。

4 栽培技术要点

在渭北北部适宜播种期为9月中旬,渭北南部为9月下旬。每hm2播量为100 120kg,晚播时适当增加播量。施肥以底肥为主,氮磷配合。增施有机肥,提高地力,可显著增加产量潜力。底肥不足时,于越冬前或返青期适量追肥。

(收稿日期:2013-06-06)

小麦新品种铜麦6号的选育

冯艳莉 尚康定 赵树良 李秋萍 张焕萍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727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