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析中山装的政治含义
论中山装的象征意义
论中山装的象征意义作者:鲁睿孙一鸣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3年第06期摘要:中山装是一件受孙中山先生政治理念直接影响而产生的政治文化产品。
由于适应了当时的政治环境、顺应了服饰近现代化的需要并且继承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山装在产生之后至20世纪50年代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并且中山装蕴含了“三民主义”与民族和谐统一等多个民族精神。
关键词:中山装;国服;服饰文化一、中山装的产生随着西方文明的入侵,近代中国的思想变革随之开始。
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主要以沿海城市为主如广州、上海,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始有意无意地向西方模仿学习。
男式服装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国男性开始着装西装、西裤、礼帽等,相对传统的长袍马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辛亥革命之后,服饰问题在民众中得到广泛的讨论,他们认为要改变清朝旧的服饰制度。
所以,制定新的服饰制度是新政府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孙中山先生在《大总统复中华国货维持会函》中,首次对新服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要求“此等衣式,其要点在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同时要求所有衣料须用国货,以解决“外贸畅销,内货阻滞”的经济问题。
后来“中山装”被广泛采用,孙中山先生为中华国货维持会推荐了两名服装改革顾问,其一就是完成第一套中山装裁制的黄隆生。
二、中山装的作用从中山装被设计出来,它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政治涵义,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山装引领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另一方面,中山装也发挥了一种强迫性作用,即对革命、政治思想的监督警示作用。
作为中国新的民族服装,孙中山阐述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中山装的四种个性
中山装的四种个性中山装的四种个性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让中国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包括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让中国千千万万男人和女人的生活甚至人体发生重大变化的,一是与男人相关的“剪辫子”,因此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从头开始”的;另一是与女人相关的“放裹脚”,因此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从脚开始”的。
但对中山装,人们却多数不会与辛亥革命挂起钩来。
其实,设计、制作和推广中山装也是辛亥革命的一件大事情,我们可以叫它为“制国服”。
“剪辫子”、“放裹脚”,再加上“制国服”,我们就可以把辛亥革命称为“全身的革命”了。
“剪辫子”和“放裹脚”固然是中国男人与女人的人性大解放,但在我看来,“制国服”却是更有意义,而且意义更丰富、更深刻的一件事情。
再具体一点,这个感受可以延伸为中山装所蕴涵的“四个性”———政治性。
中山装体现了一种新旧政治社会体制的变革更替,这已经是最大的政治;中山装的许多重要部位,都有着丰富的政治内涵,它物化了三民主义、国之四维、五权分立。
后来将中山装定为民国的法定国服,其政治意义就更为突出了。
革命性。
中山装的诞生,是与辛亥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剪辫易服”的氛围下,中山装成为革命者的一个独特象征,穿着中山装成为拥护革命、与清朝封建主义决裂的一种标志。
开放性。
中山装作为服装虽然是一种革命性的设计,但也还继承了中国服装的一些传统元素。
当然,它最大的特点还是开放性。
首先,它颠覆了清朝时期的“长袍马褂”,吸取了西欧猎装和日本服装的元素,并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风格,又参照了西服平整、挺括、有衣兜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开明开放精神。
实用性。
相对于长袍马褂,尤其是清朝的官服,中山装既显得经济,更方便行动。
四个袋子并加上有纽扣的软袋的设计,既美观大方,又实用安全。
尤其是上衣下面的两个“老虎袋”,可以随着袋内的物品多少涨缩,更令人叹为观止。
中山装没有采用西装敞领敞怀的做法,而是采取内敛式,这样既容易裁剪,不浪费布料,还省却了那条烦人的领带。
论中山装的兴衰
论中⼭装的兴衰论中⼭装的兴衰西北⼤学⽂博学院李宗仁概要:中⼭装是⼀件受孙中⼭先⽣政治理念直接影响⽽产⽣的政治⽂化产品。
由于适应了当时的政治环境、顺应了服饰近现代化的需要并且继承了中国传统服饰⽂化,中⼭装在产⽣之后⾄20世纪50年代获得了⼴泛的社会认可;但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装开始逐渐退出中国男式礼服舞台,被过多赋予政治⾊彩的中⼭装作为⼀个⽂化产品不具有持久⽣命⼒。
Abstract Chinese tunic suit is a political and cultural product directly affected by Sun Yat-sen's political concept . As adapted to the prevailing political environment ,conformed to the needs of Chinese men's dress near the modernization, and inherited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clothing culture. Chinese tunic suit was widely recognized by society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o the 1950s. However , with the change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 Chinese tunic suit gradually began to step off the stage of Chinese men's costume .The point of view in this article , as a political and cultural product , Chinese tunic suit was invested with too many political color , so it does not have lasting vitality .关键词:中⼭装、孙中⼭、礼服、国服、服饰⽂化中⼭装曾在中国近代服饰史、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前学术界对其历史⽂化意义尚缺乏详细研究。
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4827
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481: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才智。
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庞、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
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问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应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
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
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下列各项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肯定的布局规章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B、中国建筑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C、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实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D、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制造性2: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3:某钢铁厂生产一种特种钢材,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今年这种特种钢材的成本比去年上升了20%。
为了推销该种钢材,钢铁厂仍旧以去年的价格出售,这种钢材每吨的盈利下降40%,不过销售量比去年增加了80%,那么今年生产该种钢材的总盈利比去年增加了多少?()单项选择题A. 4%B. 8%C. 20%D. 54%4:243, 162, 108, 72, 48,()单项选择题A. 26B. 28C. 30D. 325:很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
国庆节中山装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国庆节中山装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国庆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而在国庆节庆祝活动中,中山装作为一种特殊的着装风格,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重点介绍国庆节中山装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一、中山装的起源和发展中山装是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正装。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时期,也就是1911年。
当时,中国正经历着千百年的封建帝制,民众的生活极其困苦,社会秩序混乱。
孙中山带领广大民众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民主主义政府。
为了打破传统封建的服饰制度,孙中山提倡以西方现代化的服装作为新中国的装束,从而引领了一场中国人的穿衣革命。
中山装作为一种搭配西服西裤的男装,以简洁大方、实用舒适而著称,很快在中国社会流行起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逐渐发展成为不同款式和风格的衣着,如有领、立领、短袖等。
尽管形态有所不同,但中山装始终秉持着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平民化、国际化”的原则。
二、中山装的文化内涵1. 民族团结:中山装以其坚毅、刚正和统一的形象,象征着中国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在国庆节期间,人们穿上中山装展示爱国心,共同庆祝祖国的独立和发展。
2. 民主平等:中山装作为民主革命的象征,一直以来都与中国的民主理念紧密相连。
它不仅是社会地位的标志,还代表着平等、自由和人权的追求。
无论是国家元首、官员还是普通民众,穿上中山装都能感受到一种平等和自由的气息。
3. 传承与创新:中山装在传承中国传统服饰的同时,也融合了西方服装文化的元素。
通过在设计上做出创新,中山装既传递历史文化,又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时代精神。
4. 和谐与和平:中山装所独特的设计和风格,给人一种谦和、和睦的感觉。
国庆节是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日子,穿上中山装的人们展示了他们对和平共处、社会和谐的向往。
通过这种穿着,国人表达了对友好、互助与团结合作的珍视和推崇。
国服中山装的设计特点及含义
国服中山装的设计特点及含义国服中山装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服装,具有独特的设计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山装起源于民国时期,由中国革命家孙中山提倡并推广,成为了当时广泛流行的民族服饰。
它以其简洁、实用和舒适的特点,成为了中国近代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之一、以下是国服中山装的设计特点及含义。
设计特点:1.竖领:国服中山装的独特设计之一是竖领,这是一种高耸的领子,直立在胸前,给人一种庄重、挺拔的感觉。
竖领不仅增加了整体的立体感,也使得服装更为整齐、规整。
2.直身剪裁:国服中山装的剪裁简洁直线,强调了服装的几何美感。
直身设计使得中山装更贴合身体,突出身段的线条,展现出男性的端庄和力量。
3.对称开叉背心:国服中山装的背心部分开叉,形成对称的剪裁。
这不仅提升了服装的宽松程度和舒适感,还展现出时尚感和年轻活力。
4.四口袋:中山装设计了四个实用的口袋,两个胸前口袋和两个大腿口袋。
这样的设计方便了佩戴者携带物品,提高了服装的使用价值。
5.肩部花纹:国服中山装的肩部常常带有代表性的花纹,如云纹、龙纹、凤凰纹等。
花纹的设计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有着象征着吉祥、祝福和权威的深层含义。
6.腰带:中山装通常会配带一条腰带,腰带的颜色可以和中山装搭配或者作为一种对比色。
腰带的设计既可以凸显中山装的整体线条美,也提升了服装的整体造型感。
含义:1.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国服中山装将传统的中国服饰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展示了现代时尚风格。
中山装的设计特点使得它既适用于正式场合,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穿着。
2.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中山装作为中国近代时期的标志性服饰,具有着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自主、独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为建立独立、自由的国家而奋斗的历程。
3.简约、实用和舒适:中山装的设计注重简约、实用和舒适,这符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它强调实用性和舒适度,充分考虑了穿着者的需求和舒适感,使得中山装成为一种能够适应不同季节和不同场合的服装。
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19】:23 - 行测模拟题_14
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19】:23 -行测模拟题1: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单项选择题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2:甲、乙合作一项工作需15天才能完成。
现甲、乙合作10天后,乙再单独做6天,还剩下这项工作的1/10 。
则甲单独做这项工作需要的天数是()单项选择题A. 40B. 38C. 36D. 323: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成为全球普遍关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西方工业社会__________了二战以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的人间喜剧,__________了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无限的风光,但也亲身体验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切肤之痛。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扮演欣赏B、参与感受C、目睹领略D、经受分享4:国际货币体系是保证国际交易正常进行的某种世界各国__________的制度安排。
其主要__________有二:第一,提供流动性,方便商品、资产跨境交易;第二,提供调整贸易不平衡的某种机制。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遵照目标B、遵循目的C、遵从用途D、遵守功能5: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6:下列几次航海活动中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是()。
多项选择题A、达·伽马到达印度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C、麦哲伦环球航行D、迪亚士抵达好望角7: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
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
而横线则叫“纬”。
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单选题(共30题)1、恩格斯曾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他所指的“时代”是指()。
A.新航路的开辟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C.文艺复兴时期D.第一次工业革命【答案】 C2、据统计,福建宁德地区的粮食产量从 1978 年的 70 万吨提高到 1983 年的82 万吨;1992 年全区 16.6 万个贫困户累计解决温饱 16.1 万户。
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农业税的取消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扶贫攻坚计划的开展【答案】 C3、杜牧有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诗中所描绘的扬州盛况主要得益于()。
A.制瓷业的盛行B.大运河的开通C.造船业的进步D.丝织业的发达【答案】 B4、缺赫鲁晓夫上台后,他选择的改革突破口是()。
A.农业B.商业C.轻工业D.重工业【答案】 A5、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主要金银市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是()。
A.里斯本B.伦敦C.马德里D.阿姆斯特丹【答案】 D6、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代两税法D.宋代王安石变法【答案】 D7、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答案】 C8、创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企业的洋务派代表人物是()。
A.曾国藩B.张之洞C.李鸿章D.左宗棠【答案】 B9、中国古代名窑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产品。
下列以冰裂纹瓷器著称的是()。
A.汝窑B.哥窑C.邢窑D.钧窑【答案】 B10、某史书记述秦朝的政治制度时说:“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6319
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631:储存在专用电脑中的某财团的商业核心机密被盗窃。
该财团的三名高级雇员甲、乙、丙三人涉嫌被拘审。
经审讯,查明白以下事实:第一,机密是在电脑密码被破译后窃取的;破译电脑密码必需受过特地训练。
其次,假如甲作案,那么丙肯定参加。
第三,乙没有受过破译电脑密码的特地训练。
第四,作案者就是这三人中的一人或一伙。
从上述条件,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单项选择题A、作案者中有甲B、作案者中有乙C、作案者中有丙D、作案者中有甲和丙2:下列经济指标与衡量对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单项选择题A、赤字率——财政风险B、恩格尔系数——收入安排差距C、基尼系数——居民生活水平D、生产者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3:当前,由于全球贸易蛋糕的“缩小”,部分经济实体借“反倾销”“特殊爱护权”之名,行贸易爱护之实。
近年来,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欧盟、美国等贸易实体对华贸易始终存在巨额逆差,他们对此选择了日益强硬的态度,相关的贸易摩擦日见增多。
依据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着重叙述()。
单项选择题A、全球贸易“蛋糕”如何减小B、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产生的缘由C、部分贸易实体的贸易状况D、中国如何实行乐观措施应对贸易摩擦4:“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
一生安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
”这首诗是用来赞美下列哪种植物的?()单项选择题A、梅B、兰C、竹D、菊5: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是()。
单项选择题A、蛋白质B、糖类C、脂肪D、水6:为了避开戊型肝炎的流行,血液中心将马上开头筛选全部的献血者。
尽管新的筛选测试估量将从献血者中筛选掉5%,却仍旧会放过三分之二的戊型肝炎携带者。
因此,大约10%的献血者将仍旧供应带有戊型肝炎病菌的血液。
上面的推论基于以下哪项假设?单项选择题A、在大量的案例中。
携带戊型肝炎的献血者并不会发病B、对被戊型肝炎测试筛选下来的献血者数字的估量是被低估了的C、在大量的案例中,携带戊型肝炎病菌的献血者并没有携带其它常规测试能够筛选出来的相关病菌D、在想要献血的人中。
中山装中的美学
中山装是中国传统服装文化与现代剪裁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体现了中国服装的独特魅力,又符合现代服装的审美需求。
中山装中的美学元素非常丰富,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中山装的设计理念充满了美学价值。
它以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为设计灵感,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象征意义。
在款式上,中山装采用了立翻领、对襟、前门襟扣子等传统元素,同时还借鉴了西式服装的剪裁和工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观。
这种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展现了现代服装的时尚魅力。
其次,中山装在色彩搭配上独具匠心。
通常以蓝色为主色调,象征着广阔的天空和无垠的海洋,代表着革命者宽广的胸怀和无畏的精神。
此外,中山装还会搭配一些明亮的颜色作为装饰,如黄色线条、红色领结等,这些色彩的运用既彰显了革命者的热情和活力,又丰富了服装的视觉效果。
第三,中山装在剪裁和线条设计上充满了美学魅力。
中山装的袖窿造型采用了符合人体曲线的设计,穿着舒适自然;衣身线条流畅,凸显了身材的曲线美;而前胸口袋的设计则巧妙地融入了西式军装口袋的元素,增添了服装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这些细节的处理,不仅让中山装更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同时也展现了服装设计的精细之处。
第四,中山装所蕴含的寓意和精神内涵也是其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精神象征,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这种精神内涵通过服装的形式传达出来,不仅具有强烈的文化意义,同时也赋予了中山装独特的审美价值。
最后,中山装在搭配和穿着上也充满了美学智慧。
它既可以作为正装穿着,展现出庄重、得体的气质;也可以作为休闲装穿着,展现出轻松、自在的风采。
在搭配上,中山装可以与西裤、皮鞋等西式服饰搭配,也可以与牛仔裤、运动鞋等休闲服饰搭配,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气质。
综上所述,中山装中的美学元素非常丰富,从设计理念、色彩搭配、剪裁线条、寓意和精神内涵到搭配和穿着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魅力。
中山装的形成与发展
中山装的形成与发展中山装是中国近代服装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革命历史密切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探讨中山装的形成与发展,并阐述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切都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改变。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民众自发发起的全面革命运动,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革命领袖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在倡导革命的同时,也给自己设计了一套独特的军装,即后来被称为中山装的服装。
中山装的设计理念非常简洁明快,突显了民主平等的精神。
它采用挺括的西式剪裁,却去掉了过多的装饰和浅颜色的面料,取而代之的是素色、饱满且耐看的深色面料,这样就使得中山装看起来更加庄重耐久。
孙中山希望通过中山装的形象来表达他对国家的理念和期望,即民主、科学、富强。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山装正式成为国家的官方制服。
这一举措也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因为它不仅意味着中国国家制度的根本改变,也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国家文化形象的孕育。
中山装作为国家的官方服装,开始在各个社会阶层中流行起来。
无论是政府官员、学生、商人还是农民,中山装都逐渐成为了他们的首选服装。
它的简洁、实用、耐穿的特性,使得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受欢迎。
中山装还成为了中国社会普遍的穿着习惯,人们常常在各种正式场合穿着中山装,以显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尊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山装逐渐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虽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山装被批判为“资产阶级的象征”,但它的实用性和简约风格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被广泛采用。
特别是在开放之后,人们对时尚和个人表达的追求逐渐增强,中山装得到了新的发展与创新。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款式、颜色的中山装,它们充满了创意和个性,成为了时尚界的新宠儿。
总的来说,中山装作为中国近代服装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革命历史密切相关。
它以其简洁、实用的特性和代表民主、科学、富强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和文化。
中山装的介绍范文
中山装的介绍范文中山装,又称为中国民国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种传统服装。
它以中山先生(孙中山)为名,是他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提倡倡导的一种民族民主服装,代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现代化的程度。
中山装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广泛的普及程度,在中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将从中山装的起源、特点和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中山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2年,当时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为了凝聚国家民族的精神,他提倡将西式的外衣与中国传统的中山甲胄相结合,以此建立一种独特的内外统一的民族服饰。
据悉,中山装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追求实用与舒适并兼顾庄重与典雅。
它主要由中山装衣服和长裤组成,材质以棉布为主,款式简洁大方,通常有四个口袋,分别为两个大的扣袋和两个小的装饰性口袋。
此外,中山装的领口袖口和侧面都采用双口双扣设计,整体外观简约大方,彰显了一种现代化的格调。
中山装有四个基本特点。
首先,中山装的设计风格独特简洁,凸显了中国传统服装设计的优点。
其次,中山装的面料选用棉布,轻便透气,耐穿耐磨,非常适合在炎热的夏季穿着。
再次,中山装的剪裁合身,穿着舒适度极高。
它的设计注重了人体工学和身体比例,能够将衣物与人体的结构紧密结合,增加健康舒适的感觉。
最后,中山装受到了西方服饰的影响,尤其是西装的剪裁和细节处理。
因此,中山装在时尚感和挺括度上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山装迅速在中国社会中普及开来,成为了当时男女青少年和士人学生的主要装束。
这主要得益于中山装在传统服装与现代时尚之间的平衡。
在1930年代,汉族男子每人至少要有一套中山装,而长衫正式被逐渐取而代之。
此外,中山装还被广泛地用于军队、学生组织及各个教职工、工人和市民社会团体的工作制服中。
无疑,中山装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标志性服饰,在表达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性和自主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到了中国的解放后,中山装进一步向全民化发展。
新中国的革命热潮以及中山装的代表性地位,使得中山装成为了新政权下的全民装束。
辛亥革命后流行中山装
WENSHITIANDI△△△△△△△△△△△△△△△△△△△△△△△△△△△△△△△△△△△△△△△△△△△△△△△△△△△△△△△△△△△△△△△△△△△△△△△△△△△△△△△△△△△△△△△△△△△△△△△△△△△△△△△△△△△△△△△△△△△△△△△△△△△△△△△△△△△△△△△△△△△△△△△△△△△△△△△△△△△△△△△△△△△△△△△△△△△△△△△△△△△△△△△△△△△△△△△△△△△△△△△△△△△△△△△△△△△△△△△△△△△△△△△△△△△△△△△△△△△△△△△△△△△△△△△△△△△△△△△△△△△△△△△△△△△△△△△△△△△△△△△△△△△△△△△△△△△△△△△△△△△△△△△△△△△△△△△△△△△△△△△△△△△△△△△△△△△△△△△△△△△△△△△△△△△△△△△△△△△△△△△△△△△△△△△△△△△△△△△△△△△△△△△△△△△△△△△△△△△△△△△△△△△△△△△△△△△△△△△△△△△△△△△△△△△△△△△△△△△△△△△△△△△△△△△△△△△△△△△△△△△△△△△△△△△△△△辛亥革命终结了传承千年的服饰等级制度,千百年来以衣冠“昭名分、辨等威”的做法被废弃。
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人民一律平等。
根据这一原则,临时参议会讨论了男女礼服制式,计3章12条,规定男式分大礼服与长礼服,为西装和长袍马褂;女式礼服为上衣下裙,有领。
社会舆论对这一服饰规定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因此这一规定也一直未能严格执行。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在那个时代,衣着的混乱也正是新旧交替的写照。
然而,中式服装与西式服装的矛盾,开始让人们无所适从。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开始流行。
中山装之所以得名当然是因为其创始人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之后除了致力于共和制度的缔造之外,也关注着移风易俗,并且早就注意到服饰问题。
中山装为什么不能随便穿
中山装为什么不能随便穿
翻领的中山装是在起源的时候是领导人穿的。
而作为立领的中山装是由于翻领的中山装给改装的,所以作为立领的中山装是可以考虑穿一下的。
中山装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从名称就能得知是由“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
中山装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件服饰的出现,让国人从传统袍服向现代服饰跨出了第一步,彻底颠覆了国人心中对服装的观念。
直到现在,中山装都被定位是正装之一。
中山服有翻领和立领之分,翻领的、有四个口袋的是正式标准中山服,而立领的、只有三个口袋沿(无口袋)是改良版的中山服,今当代主要流行穿后者。
中山服的颜色以黑色、灰色、藏蓝色和军绿色为主。
今当代,如果没有较高政治地位,最好不要穿翻领、四口袋的正式中山服,立领中山服是可以穿的。
中山装演变历史
逐渐退出舞台的中山装
服装的现代化趋势必然导致服装政治意义的失 败,民国时期强行给予中山装的政治性涵义随 着新政权的建立轰然瓦解。而用服饰对文化的 强行拼凑、嫁接则更容易使服饰与传统文化分 离。“孙中山的‘五权学说’本身是不科学的, 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是一种以分权主义代 替分权主义的、借以解决政治平衡的一种‘不 可能实现’的空想。”所以,用服装警示“五 权主义”的做法的实际意义是不可持续的。当 民众的政治信心、意志、政治信仰、政治认知、 政治情感产生分化和改变时,人们相应的政治 参与行为将会改变,由中山装形成的政治氛围 不可避免地将被淡化、逐步瓦解。而且由于中 山装的伦理改造功能,中国近代社会的阶层发 生了改变,等级制度消失,民主、平等思想得 以发展,新的伦理道德在近半个世纪的重建历 史中,已基本完成新伦理道德的建设。
三、1949年之前中山装流行的原因
由于适应了中国近代的社会 需要,中山装在中国流行了 相当长一段时期。其产生到 流行是有其社会必然性的。 除了前段所提到的借以解除 “外贸畅销,内货阻滞”的 经济问题和实现“礼服自大 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 的政治目的之外,还有更深 刻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原因。 从上述简要的产生过程我们 可以大致看出,近代中国的 社会、政治背景为中山装的 出现提供了契机。而作为一 套成熟的中国特色“民主” 服装,其文化内涵也是值得 分析探讨的。
感谢观赏
中国中山装演变历史
制作人:杨子萌
中山装
中山装是一件受孙中山先生政治理念直接 影响而产生的政治文化产品。由于适应了 当时的政治环境、顺应了服饰近现代化的 需要并且继承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山 装在产生之后至20世纪50年代获得了广泛 的社会认可;但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中山装开始逐渐退出中国男式礼服舞台, 被过多赋予政治色彩的中山装作为一个文 化产品具有持久生命力
服装事记50年代:工装裤和布拉吉,中山装,列宁装、校服
服装事记50年代:工装裤和布拉吉,中山装,列宁装、校服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从1949年开始,新中国的服饰路开始形成,从前被视为身份地位象征的的西装革履和刺绣旗袍被深深埋藏了,而能穿上中山装和列宁服的才是人们心目中羡慕的对象。
当时的服装除了原始的美化功能之外,还兼具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容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意识形态使命,具有极为强烈的俄罗斯色彩和革命性。
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中山装毛泽东穿中山装入选世界十大名人套装列宁装的主要特点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
列宁装在年轻的新中国流行,除了表明当时中国女性在精神上的革命追求之外,还因为它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装饰性元素——双排纽扣和大翻领;此外,它附加的腰带的紧束功能有助于女性身体线条的凸现。
列宁装:最时髦的女装: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系一根布带,双排各有三粒纽扣,这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尽管这种服饰呈现出中性化的特点,但是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服饰。
体现出劳动是最美的本色及其时代风尚。
解放初期,苏式列宁装是最时髦的女装,是50年代干部们的标志性服饰。
列宁装50年代,从前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最受欢迎:宽松的短袖、褶皱裙、简单的圆领、碎花、格子和条纹,腰际系一条布带。
“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女子的日常服装。
当前苏联女英雄卓娅穿着飘逸的“布拉吉”就义时,“布拉吉”成为一种革命和进步的象征,也因此成为50年代最流行的女性服饰之一。
后来,由于中苏两国关系恶化,“布拉吉”的名称改为“连衣裙”。
20世纪50年代服装记忆:“布拉吉”人人参加劳动,建设新中国。
需要耐磨耐脏的日常服装。
工装与军装的灰蓝绿自然成了最实际的流行色。
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朴素简单如当时一首民谣所说:“四个兜的中山装,小米高粱吃得香,几户人家一个庄,走亲访友靠步量。
江西省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江西省某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下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座浮雕之一,该浮雕展现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B.火烧圆明园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2. 道光帝接受林则徐严禁鸦片的主张,最根本的原因是A.害怕数十年后中原无御敌之兵,无充饷之银B.为了扭转对英贸易逆差C.林则徐上书言辞恳切D.为了维护广大百姓的利益3. 《南京条约》规定: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犯罪时,“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中国政府无权处理。
这一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A.领土主权B.贸易主权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4. “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
”太平天国运动中“权断手足情”的原因是①领导者享乐腐化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③清政府分化、离间政策的影响④洪仁玕与洪秀全政见的不同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5. 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A.湘军的进攻B.洋枪队的助剿C.北伐的失利D.天京事变6. 2018年是甲午海战124周年,甲午海战清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国力衰弱B.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C.清军战斗力低下D.清军装备陈旧7. 一家日本企业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了工厂,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甲午中日战争8.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9.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开始创办A.军事工业B.西式学校C.民用工业D.新式海军10.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做着各种各样的中国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新型工业、民主制度………下面哪一运动首先实现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11. 西方一些史学家用“西方冲击中国全面革命之序幕—中国反应的模式”研究中国近代史,下面示意图B处应为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D.戊戌变法12.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制为礼服,喻意深刻的政治含义:衣襟的五粒纽扣代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袖口三粒纽扣蕴含的政治理念是A.三皇五帝B.三权分立C.三座大山D.三民主义13. 金冲及教授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只有当国家民族的命运已处于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别的办法都尝试过,都走不通,人们的忍耐程度已超出它的极限,这才会拿起武器来拼命,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高潮才会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析中山装的政治含义作者:毛经文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8年第06期关键词中山装,政治意义,历史真实,史料实证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8)11-0067-062004年版岳麓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在有关中山装的小字部分是这样描述的:“中山装造型的含义:前襟四只口袋代表立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为以文治国;依据国民党的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督五权分立的理念,将前襟设计成五粒扣子;袖口的三粒扣子代表国民党立国的三民主义;封闭的衣领显示了‘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2015年版对有关中山装的小字描述依然如故(以下简称为“三四五”)。
针对这种说法,薛伟强、汤文撰文进行了详实地考证与辨识,认为:“根据对大量官私文献的梳理检核,我们可以比较稳妥的认定,所谓中山装的特殊政治意义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最多可以视为民间娱乐版。
中山装可以穿,孙中山应该爱,但不能把中山装与孙中山思想任意附会。
”①笔者经过阅读相关论著后认为:中山装虽不像岳麓版所引用的那样,有“三民四维五权”等特殊政治意义,但也不若薛文所述中山装没有某些政治含义。
事实上,中山装在创建过程中虽然没有史料证明它有特殊的政治含义,但其在流变与流行过程中却不断附着政治意义,取得了事实上的国服地位,只是这些政治含义不是特殊的三民主义、国之四维、五权分立等。
中学历史课堂在讲述中山装时,只有厘清了它的来龙去脉,才能还原真实的历史。
一、中山装缘起的多种说法均没有“三四五”这种特殊的政治含义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被称为中山装。
由于中山装具有轻便、简单、实用的特点,它迅速成为中国男人的工作服和社交服,曾在中国的特殊时代十分流行,至今也还是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
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等人经常在公开场合穿着中山装,西方也习惯称其为毛装。
但是,孙中山在事后回忆他设计中山装的初衷时,只说明了设计中山装的原因,并无特别的政治含义。
关于中山装的缘起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南洋华侨企领服说。
1902年,孙中山在越南筹建兴中会分会,委托河内一位来自广东的裁缝黄隆生制作出第一套中山装。
孙中山采用当时南洋华侨流行的企领代替西装的硬领,将企领服的三个口袋改为四个口袋,便于存放学习或工作工具,如笔记本、纸张、钢笔等。
②《中华文化习俗辞典》也认同和采用了这一说法: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合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③二是广东便服说。
持广东便服说的人认为中山装是以广东便服为基础,加入西装的硬领及多袋等特色而形成的。
①三是宁波便服说。
这部分人认为中山装是以宁波便服为基础,也是加入西装硬领与多袋等特色形成的,并考證指出,1916年孙中山请托宁波荣昌祥裁缝王才运制作出第一套中山装。
②四是缘起日本说。
中山装缘起日本也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中山装缘自日本校服和陆军士官服。
孙中山长时间在日本从事反清活动,据说是孙中山委托居日华侨张方诚设计了中山装的草图。
同年孙中山返沪后命王才运依图生产。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孙中山在1919将自己穿过的日本陆军服拿去上海的亨利服装店改为便服而成中山装。
③中山装缘起的四种说法,没有一种说法与中山装某些特殊的政治含义有关,甚至连基本的关联性都没有。
二、多位专家考证中山装的政治含义与“三四五”没有关联例如研究孙中山的专家、中山大学孙中山纪念馆原负责人余齐昭曾说:“这是不靠谱的民间娱乐版本,中山装体现孙中山治国理念一说纯属无稽之谈,希望后人不要拿中山装与中山先生倡导的‘道德礼仪’‘立宪理念’和‘三民主义’挂钩”。
“中山装以其简便、实用而深得孙中山喜爱,但是孙中山一生每个时期的服饰均有不同。
对孙中山来说,西装、中山装、长袍马褂、长衫并行不悖,是看场合与需要确定的。
”④余齐昭进一步考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孙中山才以中山装为主要服饰,从1912年初至1924年底的13年间,孙中山除了主要穿中山装外,还喜欢穿长袍马褂。
“中山装从孙中山时代的七纽扣到国民政府时期的五纽扣,胸前左右的暗袋改为明袋,袖口装饰也由两粒纽扣变为三粒纽扣。
这只是适应当时不同时期人的审美观而作出的相应调整”。
⑤再比如陈蕴茜女士在写作《身体政治:国家权力与民国中山装的流行》一文时,曾专门咨询了台湾知名历史学家陈永发、古伟瀛和萧忆梅博士,前两位都表示在阅信前从没有听说过中山装有“三四五”特殊的政治含义。
萧忆梅回复说:“关于中山装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政治含义应该是没有明载在台湾中小学教科书的,至少在历史教科书是确定没有的。
”⑥此外,1929年,中山装被国民政府《服装条例》定下标准,成为当时中国男子的正式礼服,并规定文官在宣誓就职时一律要身穿“中山装”,但也未解读或确定中山装具有“三四五”的特殊政治含义。
民间确曾一度出现过中山装象征“三民五权”的言论,但很快被遗忘,当时知之者甚少。
民国文献也极少出现“三民五权”的记载,说明当时社会主流思想并没有认可这种说法。
⑦多位专家的考证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中山装没有“三民”“四维”“五权”这样特殊的政治含义。
三、所谓中山装“三四五”的特殊政治含义是近二十年的“新发明”所谓中山装有“三四五”等特殊政治含义的说法是如何产生与流行的呢?是谁最先提出呢?笔者以薛伟强、汤文《中山装“政治含义考辨”》一文为基础,结合其他一些资料,进一步梳理和分析了中山装“三四五”说法的缘起与流行过程,可以得出基本结论:中山装所谓“三四五”的政治含义是近二十年的“新发明”。
其中,复旦大学夏林根老师率先提出。
他在1992年的《第一套中山装》一文中描述道: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要求上海著名的荣昌祥呢绒西服号的师傅以日本陆军士官服为基样,设计一套直翻领的四贴袋服装,袋盖成倒山形笔架式,纽扣为五粒,象征五权宪法。
⑧夏老师的这种说法,本身就存在很多疑点:一是他没有注明这种说法缘何而来,这是最大的硬伤。
二是夏老师是旅游学院教授,他不是历史学者,相对而言,对历史真实性的判断与史料的恰当运用或许没有历史专业人员那么严谨。
三是宣传中山装诞生于上海,并具有这种特殊的政治意义,或许符合旅游从业者的职业习惯与职业追求。
四是这种说法本身具有新奇趣的特点,易于传播与流行,后来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此后,《文化生活报》中一篇有关中山装来历的短文,这篇短文在基本沿用中山装意含五权宪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民主义”“国之四维”这两个说法。
形成了中山装完整的“三四五”故事,并迅速流传开来。
但这种“三四五”的说法依然没有任何史料史实支撑,应该是基于旅游业需要的“新发明”与“新创造”。
①另外,《新民晚报》的科技记者谭经望著文称:“中山装因其造型大方朴实、结构严谨持重,在1929年被定为国民党政府官员的礼服。
国民党在宪法中规定,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要穿中山装。
春、秋、冬三季用黑色,夏季用白色。
从形制上看,中山装紧收颈部的衣领,是一种压力与危机的象征。
前襟的四只口袋,标志着礼、义、廉、耻的儒教思想,并认为此为国之四门。
门襟上有五粒纽扣(原为九粒)则含有五权(行政、司法、立法、考试、监察)分立的意思。
袖口的三粒纽扣,则寓示着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原则。
中山装给人以信心和力量,蕴含着设计者强烈的主观意愿和设计理想,并与民国历史的背景和使命相融。
”②谭文也有三处硬伤:一是谭经望只是一名晚报的科技记者,并非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历史学专业素养不达标。
二是谭文也没有为我们提供过硬的史实证据和史料实证。
三是,所论“宪法”中也查阅不到关于中山装的相关条款。
但也许正是因为谭文说法的高大上,不但被非專业人士广泛引用,而且还被历史学专业人士反复引用。
还有,电视剧《走向共和》的推波助澜。
《走向共和》最后一集中孙中山在张勋复辟后发表演讲:“哦!对了,我今天穿的这身衣服有点古怪是吧,……我设计了三颗扣子,共和的理念,就是平等、自由、博爱。
这边也有三颗扣子──民族、民权、民生。
那宪法呢?呵呵呵,我说的不是三权宪法。
我发明了个新词,叫五权宪法。
”③电视剧再次完善“三四五”说法,强化了人们对中山装特殊含义的印象。
虽说历史剧为了观赏效果可以设计或编造一些历史细节,但主要史实一定不能虚拟,影视历史剧应该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基本原则,不可随意虚构。
最严重的是,历史教材的传播。
如果说非历史人员炒作中山装的特殊政治含义与意义是为了某种商业利益驱动、民族文化自豪或对革命伟人崇敬与纪念的话,那么前述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引用和运用这段假史料,却十分不应该,既没有提供这则材料的任何支撑证据,也没有标注文献来源,纯属“三无史料”,在一定意义上助长了错误的传播。
最后,基于利益的推波助澜。
在电视媒体和历史教科书大量渲染中山装特殊政治含义之后,浙江宁波红帮裁缝、上海开开集团、北京红都集团、广东中山市等地方政府和企业单位于2005年至2007年多次提出申报中山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山装具有三民四维五权等特殊政治含义、政治意义和政治文化成为申遗的共同前提和历史叙事的浓墨重彩。
申遗的哄抢,客观上推动其说法的广为流传。
由此可见,中山装有“三四五”特殊政治含义是虚假史实,以讹传讹,让历史谎言成为了“神曲”。
本文在此再次呼吁岳麓教材能尽快删除关于中山装小字部分的“三四五”叙述。
同时也建议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上不再使用“三四五”等假史料,以免继续贻误教学与千秋万代。
四、中山装流变与流行过程中附着的政治含义是什么?既然“三四五”不是中山装特殊的政治含义,那中山装到底有没有附着其他特别的政治意义与政治含义呢?如果有,又是什么?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山装政治含义的理解,我们把中山装在流变与流行过程中所附着的政治含义作一个史实性梳理。
“人类的服装行为受人的主体意识主导,它所体现的是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的自我意识,它具有满足自我表现与审美的功能。
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服装又具有象征性与标识性,是个人身份的标志,也是人们社会身份与等级的象征,因此,服装是一整套文化的象征系统。
进一步而言,服装现象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现象,它是社会心理与社会思潮的外在物化形式,它所反映的历史与时代精神就是服装作为符号的本质内涵。
因此,服装是身体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第一,中山装具有鲜明的政治象征意义。
古代中国社会比较重视服装的社会意义与政治功能,看重服装的象征意义。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西周礼制通过服装“辨名分明等威”,把服装“作为调整家庭、群体和国家中人际关系的手段,它使等级制合理化,并促使人们认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