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2.7]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三+自主检测与反馈+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三+自主检测与反馈+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B.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答案 C解析C项古今义均为“一辈子”。

A项古义: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B项古义:这样,却。

今义:连词,表转折,可是。

D项古义:中原地区,文中指国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2.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B.贼义者谓之残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答案 C解析“畜”通“蓄”,积聚。

3.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非人之.所能为也B.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C.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D.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答案 C解析C项为动词,到。

其他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下列与“天下诸侯朝觐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以勇气闻于诸侯B.缚者何为者也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D.石之铿然有声者答案 D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

A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B项为判断句。

C项为省略句。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何能淑.A.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B.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C.贼.仁者谓之贼D.谨.庠序之教答案 A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B项“安”是意动用法,以……为安。

C项“贼”是名词作动词,贼害。

D项“谨”是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

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

永隆中,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裴行俭率兵讨之,务挺为副将,...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相次战败。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四、+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四、+Word版含答案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释文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提炼自《孟子·梁惠王下》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是孟子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记得天下万民的忧与乐,并且以天下万民的忧乐为忧乐。

孟子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要是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其政治目的是推动封建王朝向前发展,但是,它也表现了孟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

今天,我们有必要把它的精神发扬光大,要一心为民。

明主旨本课所录三则选文从不同方面共同阐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第1则选文,孟子与齐宣王论乐,乘机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施行“仁政”。

孟子认为,国君能“与民同乐”,便能施行“仁政”,最后形成“王天下”的局面。

第2则选文,孟子拿周文王和夏桀进行对比,说明与民同乐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戴,不与民同乐,老百姓就会恨之入骨,这样,国君即使拥有再多也不会感到快乐。

第3则选文,孟子通过陈述晏婴劝齐景公不要只图自己享乐,要施行仁政与民同忧乐的故事,证明了自己“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观点。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今之乐由.古之乐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得闻与.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直.好世俗之乐耳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时日害.丧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予及女.偕亡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⑥畜.君何尤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景公说.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⑧徵招. 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犹 如同 ②欤 语气词 ③只 只、仅仅 ④曷何日、何时 ⑤汝 你 ⑥慉 喜欢、喜爱 ⑦悦高兴 ⑧韶 古代乐曲名(2)一词多义①疾⎩⎪⎨⎪⎧ 疾.首蹙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风知劲草: 声非加疾.:②举⎩⎪⎨⎪⎧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举.头望明月: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戍卒叫,函谷举.:③夫⎩⎪⎨⎪⎧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④适⎩⎪⎨⎪⎧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始适.还家门:邂逅相遇,适.我愿兮:⑤修⎩⎪⎨⎪⎧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乃重修.岳阳楼: 邹忌修.八尺有余:答案 ①痛/痛恨/猛烈的/强 ②全,都/抬起/推荐,选用/发动/攻下,占领 ③句首发语词/人/成年男子/丈夫④到……去/女子出嫁/适合 ⑤从事某种活动/治理/修养/修建,修造/长,高(3)古今异义①兄弟妻子..离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子的配偶。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铄:从外部给予B.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去:离开C.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强:竭力、尽力D.万物皆备.于我矣备:具备答案:B解析:B项,去:丢弃。

2.下列句中无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反身而诚,乐莫大焉B.若火之始然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答案:A解析:B项,然,同“燃”;C项,内,同“纳”;D项,要,通“徼”,求取。

3.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C.义,人之正路..也D.万物..皆备于我矣答案:D解析:A项,古义:不是人。

今义:指不属于人应有的。

B项,古义:在于。

今义:①在于;②在意,介意。

C项,古义:正确的道路。

今义:指做人做事的正当途径。

D项,古今相同,万物。

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恻隐之心,仁也D.无辞让之心,非人也答案:B解析:A、C、D三项均为判断句,B项是状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6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2单元+第3课+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2单元+第3课+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第三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A.社稷.(谷神) 变置.(立) 得乎丘民..(山丘上的百姓)B.汤放.(释放)桀残贼.(害) 就.(接近,趋向)下C.走圹.(原野) 其何能淑.(善) 载胥及溺.(过分)D.孰.(谁)与之荐.(推荐)人践.(登上)位【解析】A丘民:民众;B放:流放;C溺:淹没2.下列加点词,和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作七十列传.。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解析】例句与C都当“传记”讲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46924159( AB )A.得天下有道.。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解析】两个“道”都当“方法、途径”讲4.下列句子中的“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46924160( AD )A.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B.子路率尔而对曰。

C.求,尔何如?D.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解析】两个“尔”都当“这样”讲5.下列句子中的“与”字,按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161( C )①所欲与之聚之。

②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③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④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⑤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⑥利与善之间也。

⑦孰能与之?⑧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⑨问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⑤⑦/④⑥⑧⑨C .①②③⑤/④⑥/⑦/⑧⑨D .①②③/⑤⑦/④⑥/⑧⑨【解析】 动词,给予/连词,和/动词,亲附/介词,和,跟6.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导学号 46924162( B )A .⎩⎪⎨⎪⎧ 祭祀以时。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B.⎩⎪⎨⎪⎧ 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2单元+第2课+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2单元+第2课+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A.叟.(shǒu)庶.(shù)人千乘.(shènɡ)B.不餍.(yàn)遗.(yí)其亲宋(kēng)C.构.(ɡòu)兵说.(shuō)而罢之然而不王.(wànɡ)D.孳孳.(zī)蹠(zhí)利与善之间.(jiān)【解析】A.叟:sǒu;C.说:shuì;D.间:jiàn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A.交.(互相)征利弑.(古代称子杀父,臣杀君)其君不夺不餍.(满足)B.罢.(停止)之愿闻其指.(意旨) 利吾身.(身体)C.先生之号.(所用的提法) 事.(侍奉)其君去.(离开)仁义D.相接.(交往) 怀.(怀中)仁义孳孳..(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解析】B身:自己;C.去:去掉;D.怀:心里包藏着某种思想感情3.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46924143( BD )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B.何以.利吾国?C.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

D.以.五十步笑百步。

【解析】BD都当“用”讲;A用来;C连词“来”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46924144( BD )A.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B.蒙故业,因遗.策。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D.深追先帝遗.诏。

【解析】BD死人遗留下来的A遗弃;C丢失,损失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145( B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B.河东凶亦然.C.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D.吴广以为然.【解析】例句与B都当“这样”讲;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表示答应,是的;D 正确6.下列句子中的“徒”字,与“舜之徒”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146( C )A .是鲁孔丘之徒与B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解析】 A 弟子:B 白白地;题干与C 都是“类”的意思;D 空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147( D )A .⎩⎪⎨⎪⎧ 先生之号.则不可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B .⎩⎪⎨⎪⎧ 利与善之间.也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 .⎩⎪⎨⎪⎧ 何以利吾家.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D .⎩⎪⎨⎪⎧ 苟为后.义而先利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解析】 两个“先”“后”都是意动用法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148( C )A .本文的三则短文,都运用了正反对比说理的方法,使文章论证有力,中心突出。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套课件】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2.3( 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套课件】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2.3(  2014
目录 退出
4 .本课选文多处运用比喻说理,试举例加以说明。 提示:本课选文运用比喻说理的特点也比较明显,例如 “民之 归仁也 ,犹水之就下、 兽之走圹也”,把民心归附的情形巧妙地比作 “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形象贴切 ,易于明白;用 “为渊驱鱼者 ,獭也; 为丛驱爵者 ,鹯也”来形象地比喻“为汤、武驱民者 ,桀与纣也”,把 抽象的道理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比拟,形象生动;而 “今之欲王者, 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则结合现实 ,说天下诸侯即使有成就 王业的愿望 ,也不过是如同患了痼疾却无良药救治的病人 ,把大 事化小 ,用日常生活现象比喻治国的大道理,简洁明确 ,让人易于 接受。
目录
退出
3 .一词多义 (1)得 ①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动词,认可) ②得天下有道(动词,得到) ③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动词,能够) (2)与 ①所欲与之聚之(介词,为、替) ②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连词,和) ③天与之,人与之(动词,亲附、帮助) (3)于 ①于传有之(介词,在) ②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介词,到) ③天子能荐人于天(介词,给)
目录 退出
(4)以 ①祭祀以时(介词,按照) ②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连词,以致) ③尧以天下与舜(介词,把) ④以行与事示之者(介词,拿,用)
目录
退出
4.词类活用 (1)然而旱干 水溢(名词用作动词,遭受旱灾) .. (2)虽欲无王 ,不可得已(名词用作动词,成就王业) .
5 .特殊句式 (1)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判断句) (2)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判断句) (3)此之谓也(“……之谓也”:固定句式) (4)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状语后置)
目录
退出
自主探究
目录
退出
本课五则选文,共同阐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你对孟子的这 一思想有什么看法?谈谈好吗? 提示:(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对于社会的稳定、百姓的生产生活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他看到了百姓的力量 ,敬畏并尊重这种力量,他的这种思想在当 时是先进的。 (2)但是孟子又是站在当时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必 然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他的思想的根本宗旨是使君得民,使 民拥君。他的真正意图并不是废除君主 ,而是站在君主的立场上 , 认为统治阶级要保持整体和长远利益,必须以民为中心。在这样 的基础上,人民不可能真正拥有民主权利。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二 自主检测与反馈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二 自主检测与反馈 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征:谋取B.二王我将有所遇焉遇:契合,投合C.怀利以相接接:交接、交往D.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徒:弟子答案D解析徒: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远千里而来B.王亦曰仁义而已矣C.何以利吾家D.鸡鸣而起答案C解析古义: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今义:家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孟子遇于石丘A.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B.而相泣于中庭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寡人之于国也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介词,在。

A项介词,引出宾语,不译。

C项介词,表比较,和。

D项介词,对于。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苟为后义而先利B.何以利吾国C.先生将何之D.未之有也答案A解析A项为一般句式。

B项“何以”,按照现代汉语语序为“以何”。

C项“何之”,按照现代汉语语序为“之何”。

D项“未之有”,按照现代汉语语序为“未有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何以利吾国B.上下交征利C.苟为后义而先利D.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答案B解析A项使动用法,C、D两项都是意动用法。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梁惠王①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之,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晋国③,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④,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七+自主检测与反馈+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七+自主检测与反馈+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能忍受别人)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将要掉到井里面)C.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不用心想)D.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省自己)答案 A解析应为“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C.若火之始然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答案 B解析A项“要”同“徼”,求取。

C项“然”同“燃”,燃烧。

D项“内”同“纳”,结交。

3.下列各句中,“所以”表原因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答案 C解析A、B、D三项均作“靠、用来、凭借”讲。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义,人之正路..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答案 A解析“正路”在句中指“正确的道路”,今义指“正常的生活道路或途径”。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答案 B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

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

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

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

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

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

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

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

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

入拜东台侍郎。

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

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

【志鸿优化设计】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志鸿优化设计】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

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

我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

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

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

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

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

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

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

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二、王何必曰利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二、王何必曰利 含答案

释文题“王何必曰利”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面对梁惠王对“利”的热切期待和渴望,孟子旗帜鲜明而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王何必曰利?”这句反问是对梁惠王追逐利益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孟子对“利”的极端唾弃,反问过后的一句“亦有仁义而已矣”,表明孟子对“仁义”的极力推崇和执著追求。

“重义轻利”的思想是“王何必曰利”的真正内涵。

本课共选取了三篇短文。

第一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劝说梁惠王要“后利而先义”;第二篇选自《孟子·告子下》,讲的是宋国学者宋到楚国去调解楚国和秦国的纷争,途遇孟子,孟子向他阐述“利”与“义”的关系;第三篇选自《孟子·尽心上》,阐述“利”与“义”的区别。

明主旨本课所选三则文章,均是孟子阐述自己对“利”的看法的。

孟子对“利”是极端厌恶的,他将因逐利而产生的危害阐述得具体而深刻。

在利与义上,孟子极力主张“先义而后利”,“重义轻利”,孟子的这种把仁义张扬在私利之上的价值观,背后虽然摆脱不了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但可以启发我们审查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以及人生追求的社会弊害,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1.词语理解(1)通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

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4)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一 自主检测与反馈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一 自主检测与反馈 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C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D .什一,去关市之征答案D解析A 项“颁”同“斑”。

B 项“反”通“返”。

C 项“蚤”通“早”,“施”通“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孟子见梁襄王就之而不见所畏焉B.⎩⎪⎨⎪⎧天下恶乎定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C.⎩⎪⎨⎪⎧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什一,去关市之征 D.⎩⎪⎨⎪⎧ 望之不似人君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答案B解析B 项“恶”,何、哪里、怎么。

A 项前者为“拜见”,后者为“看”。

C 项前者为“统一”,后者为“一个”。

D 项前者为“看着”,后者为“期待”。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就:接近,走近B.其如是,孰能御之其:如果C.诚如是也,民归之诚:如果D.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油然:自然而然地答案A解析B项“其”,代词,那苗。

C项“诚”,果真。

D项“油然”,云盛的样子。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B.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以待来年然后已答案D解析A项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B项古义:依靠、指望。

今义:抬着头向上看;敬仰而有所期望。

C项古义:这样却。

今义: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5.对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②不足,又顾而之他。

A.①齐人的妻子问他和什么人在一起饮酒吃饭,齐人就说都是一些有钱有地位的人。

②还吃不饱的话,齐人又回头到其他的地方(找东西吃)。

B.①齐人的妻子问他和什么人在一起饮酒吃饭,齐人就说都是一些有钱有地位的人。

②时间来不及的话,齐人就掉头离去。

C.①齐人的妻子向齐人要吃要喝的话,齐人就到有钱有地位的人家(去借)。

②时间来不及的话,齐人就掉头离去。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1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1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单元测验1(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恻.隐策.略测.量侧.目而视B.裨.益自卑.庇.护稗.官野史C.估.计辜.负金箍.青旗沽.酒D.庶.人述.职束.缚说话算数.解析B项分别读“b씓bēi”“b씓bài”。

A项全读“cè”。

C项全读“ɡū”。

D项全读“sh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能忍受别人)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将要掉到井里面)C.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不用心想)D.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省自己)解析应为“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C.若火之始然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解析A项“要”通“徼”,求取。

C项“然”同“燃”,燃烧。

D项“内”同“纳”,结交。

4.下列各句中,“所以”表原因的一项是(C)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解析其余各项均作“靠,用来,凭借”讲。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A.义,人之正路..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解析A项“正路”在句中指“正确的道路”,今义指“做人做事的正当途径”。

6.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二、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先秦诸子选读》(选修)第二单元质测试卷

《先秦诸子选读》(选修)第二单元质测试卷

高中二年级《先秦诸子选读》(选修)第二单元质测试卷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譬(pì)如木椟(dú)后稷(jì)施施(shī)从外来B.孝悌(tì)酒馔(zhuàn)木铎(yí)天下恶(wū)乎定C.怃然(wǔ)食黍(shǔ)击磬(qìng)春省(xǐng)耕D.沟渎(dú)曲肱(gōng)便佞(nìng)杀鸡为黍而食(shí之2.下列各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①是鲁孔丘与②使子路反见之B.①君子一言以为知②归孔子豚C.①如日月之食焉②大王之好乐甚D.①民归之,由水之就下②原闻其指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

为此,必须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即消除体制障碍、推进配套机构改革、加强物质载体建设。

B.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单打比赛结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中国运动员林丹为此获得了此项比赛的冠军。

C.为了办好2010年亚运会,广州请来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组织赛事,参与筹划,实际上这也是广州与国际接轨,学习别国先进的理念。

D.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去年年底离职,在联合国欧洲办事处所在地日内瓦定居并安度晚年,从而实现了他多年以来的夙愿。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C.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诗经》合在一起称“四书”。

D.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检测 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检测 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餍.足/笑靥.庠.序/佯.装养生丧.死/丧.家之犬B.溢.出/谥.号期.年/假期.千乘.之国/乘.人之危C.朝觐./谨.慎参与./赠与.揠.苗助长/偃.旗息鼓D.庶.民/戍.边提.防/堤.坝富商大贾./余勇可贾.解析A项,yàn/yè,xiánɡ/yáng,sāng/sàng;B项,yì/shì,jī/qī,shèng/chéng;C 项,jìn/jǐn,yù/yǔ,yà/yǎn;D项,shù,dī,gǔ。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B.C.D.解析D项,动词,具备。

A项,副词,更加/动词,施加。

B项,动词,丧失,错过/动词,使改变。

C项,动词,责怪、非难/动词,不是。

答案D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A.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B.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C.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D.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介词,表示处所,相当于“在”;A项,介词,相当于“跟”“和”;C项,为介词,表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D项,介词,引出动词支配对象,不译。

答案B4下列加点词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必先苦.其心志B.谨.庠序之教C.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解析B项,动词,重视。

没有活用。

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遭受困苦。

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轻,减轻。

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

答案B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分)(1)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有的品格是“富贵不能淫, , ”。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2单元+第5课+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2单元+第5课+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 第五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A .三里之城.(内城) 七里之郭.(外城) 池.(池塘)非不深 B .封.(边界)疆 异.(不同)于人 自反.(反复) C .妄.(狂妄)人 舜为法.(法则,榜样) 反求诸.(之于)己 D .恒.(稳定)心 恐不赡.(足够) 勿夺.(抢夺)其时 【解析】 A 池:护城河,B 反:反省,D 夺:耽误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 .⎩⎪⎨⎪⎧ 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B.⎩⎪⎨⎪⎧ 必有得.天时者矣。

此余之所得.也。

C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失道者寡.助。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解析】 两个“得”字都当“得到”讲3.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46924186( BD )A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C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D .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 A 凭,靠,BD 都当“拿”讲,C 因为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46924187( BD )A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B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C .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

D .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解析】 A 离开,BD 去掉,除去,C 距离5.下列句子中的“御”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46924188( BC )A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B .其若是,孰能御之?C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D.振长策而御宇内【解析】BC都当“抵挡”讲,A治,D驾驭,控制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46924189( CD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高中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二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二节、王何必曰利含答案

高中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二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二节、王何必曰利含答案

应用体验之旅二、王何必曰利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孟子遇于.石丘秦、楚之王悦于.利B.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何以.利吾家C.以罢三军之.师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D.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苟为后义而.先利解析:A.介词,在;介词,对。

B.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

C.均为结构助词,的。

D.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并列关系。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然而..曰利..不王者,未之有也B.何必C.先生..将何之D.何以利吾家.解析:A项,“然而”,这样却;B项,“何必”,为什么一定;D项,“家”,古代卿大夫的封邑。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B.不远.千里而来C.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A.动词使动用法。

B.形容词意动用法。

D.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C4.下列句子中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先生将何之B.秦、楚之王悦于利C.孟子见梁惠王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A项与例句均是宾语前置句。

B项为状语后置句。

C项为正常语序。

D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A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叟.,不远千里而来(对老年男子的尊称)B.上下交征.利(索取)C.弑.其君者(杀害)D.苟.为后义而先利(苟且)解析:D项中的“苟”意为“如果”。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模块检测卷二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模块检测卷二

模块检测卷二(时间: 150 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宋词中的帘,品种众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

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盖和隔断,但这类“遮”和“隔”又有其特别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行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超越。

能够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能够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隔断功能拥有喜剧性与惨剧性的两重内涵。

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能够产生两种感觉截然相反的心理。

第一,乐观的视角:固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安慰;第二,消极的视角:固然朦朦胧胧看到了,但是毕竟得不到真确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难过和摧残。

当人与人 (往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 )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奇妙的情境中。

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奇幽静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眉睫却不行靠近,那样地令人着迷却不行触摸。

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漂亮但是难以展望的迷惑,一种与当下生计不一样的另同样的激情与热情。

在她心里深处,不论是接受仍是抗拒,那样一种秘密的盼望已经被点燃。

此时的帘,不单分开两个人的身,仿佛也分开了他们的心,起码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

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亮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喊,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帘内人固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不过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感情的颠簸,这对帘外人来说,仿佛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难过。

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以前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开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

她凌波微步地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显得这片刻间的相遇如同一场迷离的梦。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六 自主检测与反馈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六 自主检测与反馈 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我善养吾浩然之气B.岂不诚大丈夫哉C.所以动心忍性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答案C解析C项“动心”,此处指“使他的心受到惊动”;今义指思想、感情发生波动,多指产生某种动机、欲望等。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往之女家,必敬必戒B.曾益其所不能C.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D.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答案D解析A项“女”通“汝”。

B项“曾”同“增”。

C项“慊”通“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B.饿其体肤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劳其筋骨答案C解析A项“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遭受困苦。

B项“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饿。

D项“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劳累。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答案C解析①……的样子;②这样。

③表已然,相当于“原来已经”;④与下句的“则”照应,表示并列关系。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A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C .而良人未之知也D .先生将何之答案B解析 例句和B 项均为判断句,A 项为状语后置句,C 、D 两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保兴字光裔,本名保正,太祖取兴守之义改之。

建隆初,年十四,以荫补供奉官。

明年,迁尚食副使。

太祖尝召功臣子弟询以时事,保兴年最少,应对明白,太祖奇之,拜如京使。

开宝中,领顺州刺史,太宗征河东,为御砦四面都巡检。

太平兴国八年,出为高阳关监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铄:从外部给予
B.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去:离开
C.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强:竭力、尽力
D.万物皆备.于我矣备:具备
答案:B
解析:B项,去:丢弃。

2.下列句中无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B.若火之始然
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答案:A
解析:B项,然,同“燃”;C项,内,同“纳”;D项,要,通“徼”,求取。

3.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无恻隐之心,非人
..也
B.夫仁,亦在乎
..熟之而已矣
C.义,人之正路
..也
D.万物
..皆备于我矣
答案:D
解析:A项,古义:不是人。

今义:指不属于人应有的。

B项,古义:在于。

今义:①在于;②在意,介意。

C项,古义:正确的道路。

今义:指做人做事的正当途径。

D项,古今相同,万物。

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C.恻隐之心,仁也
D.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答案:B
解析:A、C、D三项均为判断句,B项是状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6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恶其声而然.也然:这样
B.仁之端.也端:萌芽或发端
C.泉之始达.达:至
D.不足以事.父母事:侍奉
答案:C
解析:C项,达:通。

6.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人之.有是四端也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B.知皆扩而充之.矣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答案:A
解析:例句与A项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代词,代前文的“四端”;C项,结构助词,的;D项,代词,代“治天下”。

三、延伸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

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①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

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②,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

然则举乌获③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

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

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孟子·告子下》) 注:①奚:相当于“何”。

②一匹雏:一只小鸡。

③乌获:古代的大力士。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服.桀之服服:动词,穿着
B.人病.不求耳病:只怕
C.子归而求之,有余.师余:我的
D.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先:在……之前
答案:C
解析:C项,余:许多。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皆可以为.尧舜②亦为.之而已矣③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④所不为.也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C.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答案:C
解析:①成为;②动词,做;③是;④动词,做。

9.“食粟而已,如何则可”一句的正确意思是()
A.吃粮食罢了,怎么去对付呢?
B.只有粮食罢了,让我怎么办呢?
C.吃的粮食就只有这些,怎样才会更多一些呢?
D.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才能成为有道之人呢?
答案:D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

(2)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
答案:(1)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去做就行了。

(2)人难道以不能胜任为忧患吗?
参考译文: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做尧舜,有这说法吗?”
孟子说:“有。


曹交说:“我听说文王身高一丈,汤身高九尺。

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才能成为有道之人呢?”
孟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去做就行了。

要是有人,自以为他连一只小鸡都提不起来,那他便是一个没有力气的人。

如果有人说自己能够举起三千斤,那他就是一个很有力气的人。

如此,那么举得起乌获所举的重量的,也就是乌获了。

人难道以不能胜任为忧患吗?只是不去做罢了。

比如说,慢一点走,让在长者之后叫做悌;快一点走,抢在长者之前叫做不悌。

那慢一点走难道是人做不到的吗?不那样做而已。

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和悌罢了。

你穿尧的衣服,说尧的话,做尧的事,你便是尧了。

你穿桀的衣服,说桀的话,做桀的事,你便是桀了。


曹交说:“我准备去拜见邹君,向他借个住处,情愿留在您的门下做学生。


孟子说:“道就像大路一样,难道难于了解吗?只怕人不去寻求罢了。

你回去自己寻求吧,老师多得很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