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合优化问题探讨
理解金融市场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理解金融市场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金融市场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两个重要的经济管理工具。
它们对经济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理解和分析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实现调控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
主要目标是维持货币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发展。
1.1 货币供应量调控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上的流动性和信贷条件。
如果经济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中央银行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水平,降低市场上的流动性,抑制过热经济增长。
相反,如果经济增长不足,中央银行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水平,提高市场上的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
1.2 利率调控货币政策还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融资成本等。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来引导市场利率的波动。
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政策利率相对较高,市场利率也会上升,融资成本增加,企业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少;相反,当中央银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政策利率较低,市场利率也会下降,融资成本降低,促进企业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政府运用财政手段,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税收政策等方式来调节经济发展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公平。
2.1 财政收支调节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平衡,来影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和需求。
当经济增长过快时,财政政策会采取收紧措施,增加税收政策,减少政府支出,抑制过热经济增长;相反,当经济增长不足时,财政政策会采取扩张措施,降低税收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2.2 增加公共支出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资,促进需求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
2.3 税收政策调整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影响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
浅析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知识文库 第24期248浅析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冯伟娜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货币政策在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在具体调控过程中,政府如何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密切配合,如何为了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目标,对两大政策相机抉择,具有现实意义。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用于调控社会总供求的两个最有力的经济手段,它们在协调社会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和各自的比较优势,单纯运用某个政策,很难完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这就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机抉择、注重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两大政策的综合调控能力,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1 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套运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采取了多种不同的配合模式,经历了多次模式转换,尤其是1998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解决了有效需求不足造成可能带来的经济衰退,而且拉动经济走出低谷。
2014年,在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
坚持稳中求进,主动有为,统筹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
总的来看,这一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还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为了应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动和推动国内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把握主动性,坚持稳中求进,增强紧迫性,坚持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序转变而稍作调整,根据本年的具体经济状况改变侧重点。
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平稳增长,缩小人们收入差距,社会的和谐发展。
2015年,我国经济保持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5年,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实践分析_1
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实践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基点,是指能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共同发挥对调节作用的最佳结合点。
这个因素既可能是货币政策实施的结果,同时又可能是财政政策实施的结果,即二者协调配合的最佳结合点。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最佳结合点应当一头连着财政收支的管理结构,另一头关系到货币供应量的适度调控,有互补互利的作用。
因为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动是财政政策的直接结果,而货币供应量则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点提醒我们,两大政策的协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各自以自己的调控与对方保持某种程度的协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政策效应的相互呼应。
另一种则是两大政策的直接联系,也就是所谓政策操作点的结合。
经济转轨时期的财政体制和体制处在变革之中,其结合点也会因此而变动。
因此,在转型过程中,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有两大基点:一是国债;二是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
从不同的侧面,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有不同的方式,目的在于协调配合运用两个政策工具,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宏观经济运行存在的矛盾和。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方式与内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如果从配合的形式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第一,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工具协调配合主要表现为财政投资项目中的银行配套贷款。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还要求国债发行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的反向操作结合。
也就是说,在财政大量发行国债时,中央银行应同时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国债以维护国债价格,防止利率水平上升。
第二,政策时效的协调配合。
在西方经济中,通常把政策时滞分两类三种,即认识时滞、行动时滞和外部时滞三种,其中前两种时滞又称为内部时滞。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也是两种长短不同的政策时效的搭配。
货币政策则以微调为主,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但在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具有长期成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容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当代各国政府调节宏观经济最主要的两种手段,两大政策各有特点,了解它们的作用机制,深入研究它们的协调机制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容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当代各国政府调节宏观经济最主要的两种手段,两大政策各有特点,了解它们的作用机制,深入研究它们的协调机制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摆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协调配合使用两大政策,达到宏观调控目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的结构是第一部分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差异,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两大政策的协调问题,第三部分指出本文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差异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动所采取的措施,尤其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两大政策调节的领域不同。
财政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财政收支,主要通过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
货币政策主要从流通领域出发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
两大政策对收入分配,利率,产出的影响不同。
财政政策通过转移支付和税收等各种政策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货币政策直接调节货币供应量。
表1:两大政策对收入和利率的影响两大政策的效应时滞不同。
从扰动出现到经济政策产生作用的每个阶段都存在时滞。
这些时滞可以分为两种时间层次:外部时滞,即政策行为对经济影响的时间;内部时滞,即着手制定政策所花费的时间。
表2:两大政策的时滞效应两大政策调节的主体不同。
财政政策由政府制定和执行。
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控制。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表明,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常见的配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浅谈公债政策、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对投资的影响为例
浅谈公债政策 、财政政策及 货 币政 策 的协 调
以对投 资的影 响为例
- 郑 妍 中央 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 要 ] 我 国在 建 国初期 曾宣布 中国是 一 个既 无外债 也 无 内 摘
债 的社 会 主 义国 家 ,但 伴 随 着经 济体 制翻 天覆 地的 变化 ,市场机 制
量 建造 经 济 适 用房 、低价 房 的 情 况 。但 白2 世 纪8 年 代 以来 ,这 O 0
在 相机 抉择 中决定 着 明天 中 国经 济的走 向 ,而 这样 的 国情势 必将公
债 政 策重新 推 上 了经 济舞 台 的 中心 ,它如何 与 财政 政策及 货 币政 策
一
同在 市场 中发 挥 积极 作 用无疑 成 为各 方 关注 的焦 点 ,本 文仅 以投 『 关键词 1 公债 政 策 货 币政 策 财政政 策 投 资
二、公债 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 币政策 的关 系
三大 政策 关 系 图示 : 财 政 部 l 财 政 政策 一 公 债政 策 一 货 币政策 中央 银行
已渐 变为 当今 中 国资 源配 置的 主要 手段 ,其 与 财政政 策 和货 币政 策
1 发达 的住房金 融是 政策 性住 房金 融 发展 的先 决条 件 要 解决 居 民尤其 是 中低 收入 阶层 的住 房 问题 ,就 必 须在 住房 金
融 的调 节 中实现 市场机 制 与政 府调 控 的有 机结 合 ,所 以 ,必须 构 建
完 善 住 房 保 障 和 建立 分 类 住 房 供 应 体 系 是 实现 住 房 公 平 的 基 平衡 。
债 相较 其 他 有 价 凭 证 具 备 安全 性高 、流 通 性 强 、 收益 稳 定 、免税
浅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方式
浅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方式陈宝红摘㊀要: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国民经济会免不了出现波动和异常,这时就要运用 计划 和 市场 两种手段㊂ 市场 是指将经济的自主权交给人民,人民的衣食住行是主要影响经济的发展的因素㊂但是其缺点在于市场在调节过程中会出现自发性和盲目性,因而导致经济失衡,造成一些重大的损失㊂基于 市场不是万能的 这个结论便被得到㊂在这种背景下,要保持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快速发展,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就是一个首要的且必要的手段㊂那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和工具,在目前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情况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如何运用㊁如何生效就更受关注和重视㊂在不同的时期,国家采取扩张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做出适时适当的调整,从而保证了经济的健康㊁稳定㊁快速发展㊂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组合方式㊀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两种最主要的宏观调控的工具,是制定经济目标和经济政策之前,最该被细细研究的部分㊂想要做出有效的宏观调控,就要熟悉这两种政策相应的内容㊁手段还有功能㊂这是制定政策的前提,二者矛盾的结果就是很大可能的偏离预定目标,导致宏观调控失效甚至起反作用㊂所以接下来本文将针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方式及其功用加以分析㊂一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即 双松 政策宽松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更加有力的刺激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㊂一方面减少企业或老百姓的税收或者时扩大支出款项㊁增大支出规模等宽松的财政政策,目的在于增加社会的总体需求,增加国民的普遍收入,不可否认的是同时会引起利率水平提高㊂另一方面实施降低三率㊁促进债券买卖等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此可以使商业银行的可以调配的储备金余量增加,信贷规模得以扩张,货币供给量实现增加,最终通过这一方法抑制利率的上升,可以消除宽松的财政政策所带来的利率上升现象,使社会的总需求稳定增加㊂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在利率相对稳定的背景下,刺激经济活动增长,并通过刺激社会各方面投资使国民普遍收入和就业机会有所增加㊂这种做法可以有效抑制经济衰退和大规模的失业现象,对减少失业无业人员起着很大作用㊂这种组合方式相比较于单用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在缓和衰退㊁刺激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要更加显著,更为有效㊂但是这种 双松 政策的搭配有其所适用的经济状态:针对缓解失业无业现象的作用,要求社会上存在着较高的失业率;市场状态疲软㊁不存在通货膨胀现象;企业工厂设备闲置,存在大量资源等待开发㊂这种组合模式运用后会迅速显现成效,但是如果尺度掌握不好,或者没有审慎使用的结果就是会导致通货膨胀㊂二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这种政策首先是刺激了社会总体需求,因为这种组合造成的利率下降,总产出变化不大的状况同时可以达到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结果㊂宽松的财政政策手段多为减少税收㊁增加国家支出,也就是让人民少花钱,国家多承担的方式㊂这样可以刺激总需求增加,并且挽救经济萧条㊂以紧缩的货币政策相搭配,会使货币供给量进一步减少,让人民手中的钱少一些,这样可以抑制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所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压力㊂这种政策搭配也有其适用的必要条件:社会总需求不足,经济状态低迷,总体经济停滞甚至衰退;社会总体失业无业率高;不存在通货膨胀的迹象㊂宽松的财政政策目的在于拉动内需克服经济衰退,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目的在于调节国际收支间的平衡,这种组合模式是针对该经济状态的最好良方,达到促进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的效果㊂三㊁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即 双紧 政策如果经济出现了过度的繁荣,并且通货膨胀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使紧缩的财政政策配合紧缩的货币政策来使用㊂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压缩总需求,从需求方入手,进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那么我们就需要采取增加税收,同时降低政府支出,缩小政府支出规模等紧缩的财政政策㊂针对利率过低,投资过多,货币供给量过多的情况,我们则需要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种紧缩的货币政策会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㊂同时,针对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带来的利率下降的情况,我们通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目的在于使利率上升㊂这种 双紧 政策对经济的初始状态同样有要求:首先经济状态属于高度的通货膨胀;经济的过度繁荣不允许存在过高的失业无业率㊂这种方法有利于减少总需求,需求减少的结果就是有效的抑制了通货膨胀,并且保证了物价的稳定,是国民经济稳定,不会造成过热或者恐慌㊂我们要注意经济停滞就是这种 双紧 模式运用不当的后果,国家给的钱过多,分担的过多,人民便没有了奋斗的动力,经济便也没有增长的动力㊂四㊁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与第二种组合模式相反,该政策组合模式所达到的效果是促进利率上升,总产出变化仍旧不确定㊂增加税收是在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抑制通货膨胀,对支出规模加以控制,让人民和企业支出有顾虑;同时对社会总需求进行压缩,需求减少,支出规模自然也会下降㊂同时利用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手段使货币供应增加,达到经济适度增长得以保持的效果,若没有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经济将失去增长点㊂这种政策配合模式的要求是:社会普遍物价上涨㊁通货膨胀严重,国民经济过热;社会总体失业无业率低㊂这种情况下,这种政策配合是可以有效解决经济存在的问题的㊂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宽松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盈余过多的状态,使宏观经济的达到一种内外均衡的状态㊂五㊁结束语在本文的论述中,这四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模式概念不同特点不同;在现实生活中,这四种政策搭配也是有其特定的背景条件与适用条件㊂任意的组合与选择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并且应该是一个很慎重的决定㊂针对不同的经济状态,我们应该一直要不断的摸索,这样才可以把宏观调控的两种基本政策灵活㊁适当的运用㊂作者简介:陈宝红,枣庄矿业(集团)付村煤业有限公司㊂85。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思考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思考一、为何要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行协调配合(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发挥作用侧重点方面的不同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控社会供需总量和结构不可或缺的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节社会供需总量和结构过程中的协调配合,是通过相互不同的作用途径与效果体现的: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结构,间接作用于供需总量平衡;而货币政策直接作用于供需总量平衡,间接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
从财政政策调节看,财政对总供给的调节,首先反映为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节,如财政运用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贴息政策、财政投资政策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持“瓶颈”产业的发展和短缺产品供给的有效增加;财政对总需求的调节主要通过扩大或缩小财政支出规模,以结构调节为前提,借以达到刺激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货币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主体是通过中央银行货币投放和再贷款等政策手段控制基础货币量,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手段控制货币乘数,从而有效地控制社会总需求,达到货币和物价稳定的目的;与此同时,中央银行在调控社会总需求的基础上也会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如银行依照产业政策和市场盈利水平,选择贷款投放方向,包括产业间、地区间信贷规模的区别对待,客观上起到调节社会经济的作用。
可见,货币政策对社会供需总量的调节是直接的,而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节则是间接引导的。
因此,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更加紧密地协调配合、相互扬长避短,在实现社会供需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加快社会供需结构的调节和合理化布局,全力促进社会经济整体协调、稳定发展。
(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政策时效和强度方面的不同要求财政政策以快速、强力为特征,通过国债、补贴、贴息、税收政策等,有迅速启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容易引起过度赤字、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而,财政政策发挥的是经济增长引擎作用,用以对付大的与拖长的经济衰退,只能作短期调整,不能长期使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为了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更好地维护我国在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利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在协调配合的各领域求同存异,提高协调配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开拓协调配合的广度和深度。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紧密的联系,这种紧密联系从根本上说植根于双方政策调控最终目标的一致性。
两大政策调控的着眼点,都是针对社会供需总量与结构在资金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有悖于货币流通稳定和市场供求协调正常运行状态的各种问题;两大政策调控的归宿,都是力求社会供需在动态过程中达到总量的平衡和结构的优化,从而使经济尽可能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两大政策的紧密联系还来源于双方政策手段的互补性以及政策传导机制的互动性,一方的政策调控过程,通常都需要对方的政策手段或机制发挥其特长来加以配合策应,经济学理论对此可以作出很好的阐释。
从社会总资金的运动来看,财政政策对资金运动的影响和货币政策对资金运动的影响,相互间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连锁反应,各自的政策实施及其变动,必然要牵动对方,产生协调配合的客观要求。
现阶段进一步加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紧迫性,源于我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以及经济发展运行的实际状况。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无论是进出口规模,还是跨境资本流动规模都出现了迅猛增长,国民经济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迅速加快,国内外经济运行的关联度和互动性大大加强,宏观调控既要考虑外部冲击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又要考虑本国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情况。
同时,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弹性不断提高,汇率浮动为经济主体带来更多交易灵活性、便利度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调控成本。
因此,宏观调控任务的复杂性显著增加,要求两大政策在更广泛的领域达成共识,在更为复杂的环境下,对更为复杂的政策事项作出及时、合理的相互配合。
同时,我国财政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变革和创新都正向纵深推进,其最终目标都是通过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这在本质上有利于促进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但是,改革的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阶段性的脱节、紊乱和矛盾,影响政策配合的有效性,为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这些问题,加强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分析
2 协 调 配合 方式 、
是“ 控制赤字 、 整结构 、 调 推进改 革 、 节支”与之相配合 , 增收 , 货 币政 策的 目的主要是适 当回收流动性 。在此阶段 , 财政和货 币
政 策协调 开始出现了 向“ 紧” 双 过渡的趋 势。这意味着除了共同 作 用于传统的经济总量 目标之 外 , 财政货 币政 策在更多 的领域
以往财政往往着重于 增加 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 建设投资 , 进 而提 高社会总需求 。而现在政策搭配要求财政政策将 总量需 求管理 转向结构优化 , 货币政策 则更 多地 负担 起总量调控 的作
用。
期成效。
() 3 政策功能 的协调配合 。表现 为两者在处理公平 和效 率 的矛盾时各有侧重 。财政政策 要求政府运用税收 手段 , 缩小各 种收入 分配差距 , 防止 两极 分化 , 保持 社会稳定 , 注重公 平 ; 而 货币政策侧重效 率 , 这种功能促使商 业银 行偏 重从 盈利 目标考 虑信贷投 向, 要求货币政策对信贷 结构和利率 的调 节能大体 反 映市场 供求变化 , 引导资源流 向效益好 的投 资领 域 , 促进 生产
1 政 策 搭 配 的 目标 、
【 关键 词】 财政政 策 货 币政策 协调配合
一
、
财政货 币政 策协调配合的理论分析
1 理 论 基 础 、
在现代市场经济 条件 下 , 运用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调节 经
济 的理 论依据 主要源于两 者在宏 观调控 中所 的重要 地位和
新政策组合 的核 心思想是 防止经济过热 。财政政策 的目标
维普资讯
【 摘要 】 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是宏观 经济调控 中常用的
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建议
策进行 统筹 安 排 和 政策 协 调 。财 政 政 策 要在 促 进 经济 增长 、 优 化 经 济 结 构 和 调 节 收 入 分 配 方 面
发 挥 重 要 功 能 。货 币 政 策 要 在 保 持 币 值 稳 定 和 经济 总量平 衡方 面发挥作 用 , 健 全 货 币政策 传导 机 制 。要 完 善 统 计 体 制 , 健 全 经 济 运 行 监 测 体 系 , 加 强各宏 观经济 调控部 门的功 能互 补 和信息 共享 , 提高宏 观调控 水平 。
5 .完 善 财 政 政 策 和 货 币 政 策 与 其 他 宏 观 调 控 政 策 的协 调 配 合 机 制 。 当 前 我 国 宏 观 经 济 运 行 中结构 问题甚 于总量 问题 , 经 济 结 构 不 合 理 造
成局 部需求 过高 和局部供 给不 足 成为 主要 矛盾 , 必须 重视财 政政策 、 货 币 政 策 与 其 他 经 济 政 策 的 协 调 。我 国 产 业 政 策 要 通 过 鼓 励 、 限 制 或 禁 止 某
3 .适 时 调 整 财 政 政 策 和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的 运
用 。财 政 政 策 与 货 币 政 策 的 协 调 配 合 是 我 国 宏 观调 控面 临 的难 题 之一 。财政 政 策 要 以 国债手
协调财政政策和货 币
政 策 的建 议
胡 绍 雨
1 .财 政 政 策 与 货 币 政 策 的 搭 配 必 须 适 应 经 济 形 势 发 展 需 要 。 根 据 宏 观 调 控 目标 、 国 民 经 济 运 行 状 况 和 经 济 管 理 体 制 的 特 征 来 选 择 恰 当 的 政策 、 措 施 和 合 理 的 搭 配 方 式 。 财 政 政 策 和 货 币 政 策组合 产 生政 策 效 应 的关 键 之 一 就 是 要根 据 宏 观经济 走势 及微 观经济状 态 , 确 定 合 理 的政 策 取 向 。 财 政 政 策 与 货 币 政 策 的 作 用 机 制 是 不 同 的: 财 政 政 策 主 要 通 过 税 收 和 政 府 支 出 直 接 影 响 经 济运行 , 调 控效 果 更 为 直 接 、 力 度 更 大 。但 长 期 采用 , 容 易引 起 过度 赤 字 、 贸易 逆 差 和 挤 出效
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的操作实践经验与教训
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的操作实践:经验与教训目录目录 (I)摘要 ................................................................................................................................. I I 第一章导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选题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选题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基础理论 (2)2.1相关概念 (2)2.1.1货币政策的相关概念 (2)2.1.2财政政策的相关概念 (2)第三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的历史回顾与实践 (3)3.1总体实行“双松”政策,同时配合其他组合方式 (3)3.1.1 1979年—1980年,主要表现为“双松”政策的配合 (3)3.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1981年实行紧财政松货币 (3)3.1.3 1982年—1984年,实行“双松”政策 (3)3.1.4 1985年实行“双紧政策” (3)3.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1986年—1988年再次实行“双松”政策 (4)3.2 1989年—1997年主要实行双紧政策,期间配合其他组合方式 (5)3.3 1998年—2002年 (5)第四章建议与意见 (6)致谢 (7)参考文献 (7)内容摘要该论文是关于我国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在组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的研究。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配合使用,协调一致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配合使用,协调一致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它是利用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控制通货膨胀。
达到稳定经济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和控制信贷规模。
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其中三个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政策。
(1)公开市场业务: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此来影响准备金水平,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2)再贴现政策:联储决定的利率称为贴现率,根据这个利率,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可以向该地区联储银行借取准备金。
(3)法定准备金政策:确定并有权变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虽然看上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政策,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起作用的,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财政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密不可分,反过来也是这样。
(2)它们的政策目标都一致,即防止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它们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特点,财政政策显得比较有力,更具控制性,货币政策则更有灵活性和及时性。
想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好的配合使用,协调一致,就必须根据具体的经济状况做出不同的搭配,主要的可以采取以下四种配合方式:1.双“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采取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的方式压缩社会需求,中央银行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减少贷款和再贴现等方式减少货币供应量。
此种结合方式适用于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产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现象,其积极效应是可以强烈地抑制社会的总需求,及时控制通货膨胀。
2.双“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当前我国已步入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为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既要根据经济形势的需求致力于各自目标的实现,又要注重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首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选择和组合必须适应经济形势发展需要,根据宏观调控目标、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管理体制的特征来选择恰当的政策、措施和合理的搭配方式。
其次,两大政策的配合与实施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进行反周期调节。
从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轨迹来看,我国两大政策的调节趋向于周期性使用(见下表),对宏观调控的效果向好,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减小。
第三,两大政策相机抉择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经历了5年双紧周期和5年双松周期后,目前我国正过渡到一个新的经济周期。
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已实施了近6年,我国过去历史上双松政策最长就是这次宏观调控,但在新形势下不可能继续保持和沿用下去,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确实到了该调整的时期。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难题之一,新时期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
这里可以设想三种思路:一是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稳健货币政策,但其政策内涵应根据经济形势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二是中性偏紧的财政政策与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配合;三是中性偏紧的财政政策与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配合。
这三种思路各有道理,我们倾向于采取中性偏紧的财政政策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搭配。
不赞成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原因是:这种政策搭配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特定宏观经济背景下采取的具有特定内涵的经济政策,现在我国经济形势已发生实质性变化,不宜延续下去。
不赞成选择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的理由是: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和需要关注的主要倾向趋势是通货膨胀而非通货紧缩,促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需要致力于提升资金运用效率,因此货币政策宜中性偏紧,不宜中性偏松。
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问题研究
宏观经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问题研究田金莹 李月明 大连财经学院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当前实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了解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目标、手段以及运作流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能够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配合的一些建议,比如建立健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体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对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范围进行适当调整;控制财政资金和货币对企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对企业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对于财政投融资方面继续进行改革等一系列手段,以期望能够使两项政策能够相互协调配合,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支出;政府分配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6-0003-02一个国家如果想保证经济能够平稳运行就必须要通过一个较为完善的政策来进行引导,但是政策的制定要么是跟去经济走向来制定,要么是看准机会不断进行调整。
而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也一直处于改革变化之中,这就使经济结构并不十分稳定,而且我国的经济普查数据所造成的巨大误差也表现出了我国当前经济结构的不稳定状态。
而要应对这种情况,无法判断出明确的经济走向,循规蹈矩的政策无法适应时刻在变化的经济市场,所以这时我国需要的是通过相机抉择的手段先来制定出一个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政策,并在经济形势发生转变的时候对已实行的政策进行合适的调整。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经过了多次经济政策改革,这就是我国的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市场上的参与者变得越来越理性,而对未来的预期也越来越高,所以今后的政策会包含更多的规则,而在这逐渐转变的过程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联系我国实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拥有了相同的目标,两大政策之间的联系就变得密不可分。
两项政策主要是针对居民消费的供求关系和资金在企业中的流入和流出来实施的,并为调节市场结构和货币资金的流通提供保障;而两项政策的结果都是保障社会上各企业之间的供求关系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从而使市场经济能够持续发展。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问题与对策建议_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问题与对策建议
经历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并波及世界的金融海啸之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引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正常运行,市场调节对资源整合配置可谓功不可没。
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其在调节过程中所出现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也是导致市场运行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保持经济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必要进行国家宏观调控加以调整和解决,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宏观调控的两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和工具。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经济运行中更加重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家通过扩张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适时适度调整,从而保证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其组合运用的必要性西方主流学者普遍认为,政府要想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在运用各种政策手段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到所使用的工具间的组合与协调。
作为两种最主要的宏观调控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政府在制定经济目标和经济政策时,首先应该熟悉的是相应政策的内容、手段及功能,否则,财政政策一旦与货币政策发生冲突,就可能偏离预定目标,导致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失利。
针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笔者略加介绍。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政策、社会发展需求和宏观调控目标而制定出来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准则,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等变化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投资政策、财政信用政策、补贴政策等构成的政策体系。
通过财政政策,可以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一道,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是一国政府(多数国家由中央银行来执行)或经济体的货币权威机构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利用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控利率等行为,来达到影响其他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必要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在协调配合的各领域求同存异,提高协调配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开拓协调配合的广度和深度。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必要性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必要性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节范围的不同要求两者必须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为基点来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政策,但两者的调节范围却不尽相同.具体表现为:财政政策主要在分配领域实施调节,货币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则主要是通过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来实现的、其调节行为主要发生在流通领域。
正是这种调节范围的不同,使得不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对社会总供求的调节都有局限性。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要求两者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对总量和结构进行调节,但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上,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强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有结构特征。
而货币政策的重点是调节社会需求总量,具有总量特征。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滞性不同要求两者协调配合。
在政策制定上,财政政策的变动,需要通过立法机构、经过立法程序,而货币政策的变动通常由中央银行决定;在政策执行上,财政政策措施通过立法之后,还要交给有关执行单位具体实施,而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决策之后,可以立即付诸实施。
因此,财政政策的决策时滞_般比货币政策要长。
但是,从效果时滞来看,财政政策则可能优于货币政策。
由于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从而直接影响社会的有效需求。
而货币政策主要是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化,通过利率水平变化引导经济活动的改变,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
从这一点分析,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所需的时间要长。
由此看来,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有﹁定的局限性,如果单纯运用其中某一项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这就要求两者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它们的综合调控能力。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财政政策优化思考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财政政策优化思考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财政政策的优化思考至关重要。
新常态要求我们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动力,财政政策的优化既要适应这一要求,又要促进经济发展、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国家繁荣富强。
财政政策的优化需要注重提高财政政策的效率。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面临一定压力。
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率,确保资源配置的科学合理。
一方面,应加大财政支出的目标导向,优先支持符合结构优化需求的领域和项目,如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应加强财政政策的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
财政政策的优化需要注重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合理配合,形成政策组合效应。
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不同的工具和效应,通过协调配合,可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
一方面,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负担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来稳定经济运行。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可以提高经济政策的整体效果,实现经济增长与稳定的平衡。
财政政策的优化需要注重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风险挑战。
新常态下,经济面临的出口、投资、消费等风险挑战加大,财政政策需要有针对性地应对这些挑战。
一方面,应加强财政政策的内外协同,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的配合,促进消费增长,加大对稳定就业和保障民生的投入,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
应加强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结合,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降低对外部经济风险的依赖。
财政政策的优化需要注重提高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在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政策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长期效益。
一方面,应加强财政收入的多元化,减少对单一税源的依赖,降低财政收入的波动性。
应加强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防止过度扩张,避免产生财政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3)一.引言 (5)(一)经济背景 (5)1.宏观经济步入迅速发展时期 (5)2.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5)(二)研究背景 (6)1.国外相关研究 (6)2.国内相关研究 (7)3.研究目的及意义 (7)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的必要性分析 (8)(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本内容 (8)1.概念及类型 (8)2.调控目标 (9)3.调控工具 (10)4.传导机制 (11)(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比较分析 (11)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在关联 (11)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差异 (12)(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的必要性 (13)1.总体宏观调控目标需要其组合协调 (13)2.两种政策的差异性要求其组合协调 (13)3.两种政策的互补性允许其组合协调 (13)三.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中存在的问题 (14)(一)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内部不协调 (14)1.财政政策重增收方式、轻减收方式 (14)2.货币政策各调控目标间存在难以协调的矛盾。
(14)(二)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存在技术阻碍 (14)1.国债政策与公开市场业务的不协调 (14)2.我国短期国债发行规模 (15)(三)财政货币政策主管部门配合不默契 (15)1.财政金融体系不健全 (15)2.财政货币政策“缺位”和“越位”并存 (15)3.财政货币政策主管部门存在博弈 (16)(四)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 (16)1.财政政策传导机制不畅。
(16)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 (16)四.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优化建议 (16)(一)积极根据经济格局调整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方式 (16)(二)推进优化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技术路径 (17)(三)加强政策性金融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17)(四)改善我国政策主管部门的工作配合 (17)(五)优化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制度建设 (17)(六)全力疏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8)五、结语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1)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合优化问题探讨摘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现代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国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最主要手段。
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深刻印证了上述论断,特别是在世界各国携手应对2008年由于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时,财政货币政策的相互协调,发挥了巨大作用。
因此,面对我国不同时期出台的不同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怎样运行的?怎样协调两者的关系?这些问题,对指导我国今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出台,极富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组合优化3Discussion About 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MixOptimization ProblemABSTRACTFiscal policy and monetary policy are major components of modern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The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of macroeconomic control.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economy, profoundly confirms the thesis, especially in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s working together to address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riggered the financial tsunami, since 2008,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Therefore, confronting with the different fiscal policy and monetary policy of our country in different periods, matters of concern are: How do fiscal policy and monetary policy work? How to coordinate these two policies? These issues, to guide our future fiscal an monetary policies introduced highl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Monetary Policy Fiscal Policy Mix Optimization4一.引言(一)经济背景1.宏观经济步入迅速发展时期在当今各国经济中宏观调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政策调控难度不断加大。
在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调控方式。
一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能否正确的被制定和实施,使之能够有效配合、形成合力,对一国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经济运行中各种问题的顺利解决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如何更有效的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无论对于学术理论界还是政府部门都是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转型时期,国民经济能否健康的发展,与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效果息息相关。
而宏观调控效果的好坏,又决定于财政与货币政策是否可以恰当的配合使用。
具有良好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政府,可以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根据两大政策的自身特点,使其灵活配合使用,共同作用于宏观调控的目标。
若二者配合不当,就会产生相互矛盾或是相互抵消的作用效果。
2.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各国无论任何一国在遇到经济问题时,无一不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种工具进行调整和解决。
如东德和西德在1990年统一时,西德政府便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等财政政策来提高德国东部地区的生活水准。
在货币政策上,为了不过多的增税,实行了偏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利用德国中央银行德意志银行来对总需求和通货膨胀现象进行监管,以达到随时进行政策调整,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目的。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历年的发展历程便可以看出,国家通过适当的扩张或紧缩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来对经济进行不断的适时调整,从而实现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5(二)研究背景1.国外相关研究国外学者关于财政和货币相结合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36年,凯恩斯在其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首先肯定在实现经济长期均衡方面,市场可以发挥有效作用。
但是,自由经济仅依靠市场调节很难实现短期均衡,甚至使社会福利大量流失。
基于此,他提出通过宏观调控这支“看得见的手”对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进行干预。
凯恩斯还在书中提出了涉及财政和货币的“需求管理”政策主张。
此次研究引起了学者们对财政和货币对经济产生影响的关注。
国外知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1948年发表《经济学》一书,在书中他提出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的,并且明确指出了财政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两种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
萨缪尔森对财政政策的作用时效进行了评估,认为财政政策实施后的3至4年以后其作用会被全部挤出。
随后诞生的货币学派,丰富和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理论。
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有J a m e s M e a d e、J.T i n b e r g e n和R o b e r t A.M u n d e l l等,他们的理论对世界各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
J a m e s M e a d e(1966)强调了宏观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而R o b e r t A.M u n d e l l(1961)则主要提出了分别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宏观经济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M u s c a t e l l i(1994)、T r i e l l i(1996)和T r e c r o c i(2002)则重点关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们认为两种政策在不同经济形势下展现出不同的关系:两者相互冲击时就会表现为互补性;而经济通货膨胀时则表现为替代性。
R i c h(1997)基于来自瑞士等国的经济数据展开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西方国家在以货币供应量来调控宏观经济方面比较成功。
W e b e r(1999)集中研究了财政政策乘数。
他在分析美国二战后经济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回归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了短期乘数为0.12,长期乘数为1.1。
A a r l e(2001)则转向关注欧元区的财政支出乘数,结果发现财政政策在欧元区的影响有限。
相比以上学者对发达国家的研究,G u p t a(2002)等则具体研究了低收入国家。
他们参照39个国家的十一年经济数据,发现凯恩斯主义效应在这些国家仍占主导地位。
62.国内相关研究通过知网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笔者发现我国学者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
起初学者重点关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吴铁桩从社会资金格局和社会资金循环,以及体制方面展开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主张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源还在于经济体制改革。
早期学者也有人从宏观制度层面关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黄明(1997)在分析了财政货币政策制度基础之上,从社会保障体系层面阐述了二者的组合。
他认为,我们应该以货币来协助财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才是目前现实的突破口。
代桂霞(2005)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推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国民经济数据统计信息工作,坚实数据基础;全面了解我国税源;加强研究财政债务风险。
宋远见根据当时更加开放的经济背景,基于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矛盾,论证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措施。
刘佳佳(2011)认为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机制、调节方式和途径、调节领域、调节对象都不同,必须要寻求二者的协调配合。
并且,她认为可以通过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国债运作管理,完善财政、银行等部门的配合机制来实现财政货币的协调。
黄燕芬(2004)认为在我国,国债的运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因此,她基于此角度研究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协调问题,并提出通过以下措施改进财政货币的协调: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扩大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支持投入,以便更好地拉动内需、调节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