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毕业论文
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参考文献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
它们分别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以及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运行。
协调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参考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
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体系》这本书是经济学教材中的经典之作,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数据,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际中的协调与配合,以及各自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这本书对于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这是一篇由经济学学者撰写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
论文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回顾和对比分析,作者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指导当今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优化调整。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新视角》这是一本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的著作,作者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各国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作者总结出了一些协调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国际比较研究》这是一篇涉及国际经济领域的学术期刊论文,作者通过对不同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国际比较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这篇论文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借鉴其经验,加强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
通过对上述参考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和优化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好地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促进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论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传统计划调控手段功能作用的削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已成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两者的协调配合与灵活运用,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是否稳定的必要条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论文范文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资料[摘要] 当前,扩张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势头,但经济增长对它的依赖性并未减弱,经济自身的增长机制依然乏力,因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出现了长期化的危险倾向。
国内外的历史教训表明,一旦把扩张性政策长期化,后患无穷。
防患于未然,一要防止和化解财政和金融危机,二要预防陷入“滞胀”泥潭的可能;加入世贸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明白人”。
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不存在“民族经济”,只有无国别姓氏的“地产经济”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有害的。
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只要把市场全部拱手让给跨国公司,工业化和现代化就可以实现,13亿人口共同富裕便指日可待。
这纯粹是痴人梦语,当今世界找不到一个先例能够证实上述观点。
总结去年,规划今年,是即将开幕的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最主要的议题。
世界经济强体一片衰退的冲击波荡漾全球,我国经济逆风而上继续在适度快速增长的平台上前行。
经历了抵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进一步增强了。
然而,我们不仅面临外患,同时还存在着内忧,忧患意识不可无。
扩张型财政政策流露长期化倾向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财政政策由紧缩政策转而实行扩张政策。
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其基本特征是以增加赤字和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所以属扩张型财政。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刺激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政策效应是明显的。
但是,现在本应淡出和转型的扩张的财政政策却出现了长期化的趋势,经济快速增长染上了对扩张政策的依赖症,而潜伏的财政和金融风险却使扩张政策难以为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关论文(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关论文(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关论文篇2浅析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摘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工具,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本文正是通过回顾我国近十年来实施财政货币政策的历程,以及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实施合理财政货币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货币;政策;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工具。
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期财政战略,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能可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货币政策是说一国的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控制、调节和稳定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措施总和。
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
通常一个国家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实施何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相机抉择。
纵观我国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历程,从建国后一直奉行的“双松”政策到1998年底起开始施行的历时近七年之久的“一积极,一稳健”的宏观政策,再到2005年我国政府开始奉行的“双稳健”政策,我国政府正是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国际经济动态的转变,审时度势,成功地完成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
当前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出现的逆转以及已经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我国经济增长率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国际收支不平衡程度将有所缓和。
同时,出口增长将回调,但幅度有限,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持续作用下,银行的流动性虽然比去年有所缓解,但仍然比较充裕,货币信贷仍然处于比较宽松的环境。
在此背景下,继续实行“双稳健”组合似乎是我国2007年继续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选择。
其次,工业的过快增长引起的产能过剩问题。
当前,在国民经济运行中,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向金融机构流入,另一方面是社会消费增长速度又远远慢于工业品的生产增长速度。
浅论我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浅论我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现代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随着不同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而不断调整的。
但这种调整在一定时期内又保持相对稳定性。
主要的调节方式有:①动态调节。
即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规定相应的财政政策。
②总体调节。
即从全局上组织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与社会事业之间平衡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
③主动调节。
即基于对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政策。
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有膨胀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平衡性财政政策、总量调节政策和结构调节政策等。
1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核心是什么?回笼货币,减少货币供给。
现在讲流动性过剩,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流通中的现金较多,一个是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太多。
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超额准备金太多,表示银行手里的钱太多。
(2)从紧的货币政策,有什么影响?从紧的货币政策,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赢利空间,因为企业的信贷成本上升。
利率提高了,房地产商从银行贷款的成本上升了一点,但如果房价一直在猛涨的话,那一点增加的成本根本看不出来,一下子就抵消了。
对股市直接的影响谈不上,都是间接的,要有一个过程。
货币政策从紧后,在控制物价上涨方面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比较复杂。
物价上涨,从CPI指数看,主要是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波动较大。
根据通胀的两个根源,一个是需求拉动型,一个是供给推动型。
现在从需求的角度看,货币的供给较多,需求的因素有:从供给的方面看,主要是猪肉和其他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但猪肉价格上涨,跟饲料价格上升相关,而饲料价格的上涨,又是因为粮食价格的上涨造成的。
因此,要降低粮价,要增加粮食供给,进口农产品。
但进口会对农民造成冲击,农民就没钱了。
从紧的货币政策将会对商业银行带来大的影响。
如果不出意料,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必然选择,这将对商业银行内部流动性造成大的影响。
在今年九次提高准备金率以后,一些商业银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内部流动性已经有紧缺迹象,继续提高准备金率必将使得商业银行流动性更加紧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论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论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工具,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又互为条件、相互补充。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论文篇1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摘要】我国政府在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支出的扩张在中国是一个长期趋势,如何把握好扩张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财政政策不是孤立的。
财政支出扩张究竟应该到什么程度,要受多种因素约束,可以把握的原则是让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作用不足的领域内发挥独特作用。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支出扩张协调配合一问题的提出财政支出的扩张在中国是一个长期趋势,如何把握好扩张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面对欧债危机、世界实体经济衰退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政府在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
面对如何把握财政支出扩张“度”的难题,有必要从全局着眼,从政府政策手段综合平衡协调的角度去考虑财政支出扩张性。
财政支出扩张到什么程度,必须充分考虑货币政策手段运用到什么程度,必须充分认识货币手段的主观目标和客观效应对财政支出扩张的影响程度,并基于此,来把握财政支出扩张度。
二财政政策不是孤立的,应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配合由于我国本轮经济的收缩期与世界经济的收缩期叠加在一起,又由于金融危机的作用导致了收缩的时间延长和幅度加大。
使得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问题既有短期性的,又有中长期性的;既有总量方面的,又有结构方面的。
面对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及政策传导机制的局限性,很显然,只采用一项经济政策绝不可能实现目的,更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难以独立承担起推进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任。
同时,不同的经济政策,其目标和实施的措施、手段以及工具又是不同的,其政策效果也是不同的,甚至有可能存在着某些矛盾。
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字经济论文(1)
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字经济论文(1)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的不断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稳定的两个主要工具。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税收收入、政府支出和公共债务管理等方面使用的各种政策,而货币政策则是中央银行通过利率、货币发行量和货币政策工具等手段调控货币市场和汇率等方面的政策。
两者在经济运作中互相配合,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实现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持续。
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基本原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增长的两个主要工具。
财政政策在发挥其作用时更侧重于调控总支出和总税收,而货币政策则更侧重于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方面。
因此,两者虽然有相同的目标,但有着不同的起点和方法。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结构和规模来影响经济活动,如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而货币政策则主要集中于影响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往往需要协调配合,以达到更好的宏观经济效果。
财政政策可以影响需求,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利率等方面的供给关系。
货币政策则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来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和行为,从而进一步影响需求方面的供求关系。
如果两者无法协调,则可能会导致经济政策的失误和不良后果。
3. 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方面的政策手段,来影响政府的债务成本和政府债务的偿付能力。
在实践中,政府的债务成本和偿付能力往往直接影响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和汇率等方面的供求关系来影响政府财政和债务的业务运行。
总之,在实践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互相支持和相互作用,以实现宏观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标。
两者的相互协作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的运作,需要根据实际经济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配合。
政府和中央银行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的挑战。
浅析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浅析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经济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浅析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其目标、工具和实施效果。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节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宏观经济稳定。
中国的财政政策目标主要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公共需求等。
中国的财政政策工具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
税收政策主要通过调整税率和税收结构来影响经济运行,包括减税、增值税改革等。
政府支出政策主要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扩大社会保障、提高公共服务等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
实施中国的财政政策可以带来多重效应。
首先,通过减税政策,可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增长。
其次,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此外,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可以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社会稳定。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央行利用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调控经济活动的政策。
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主要包括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稳定金融市场等。
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
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买卖国债等证券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存款比例,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贷款和存款活动。
利率是央行调控货币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消费和投资。
实施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会带来多重效应。
首先,保持物价稳定可以提高消费者购买力和企业生产成本的可预期性,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其次,通过调节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银行信贷活动,促进投资和就业。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用来稳定金融市场,预防金融风险。
总结来说,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经济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来实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来实施。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货币政策也称金融政策,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精选的货币政策论文范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写作论文的参考范本。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之第一篇:多措并举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摘要: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部分阻滞之处,突出表现为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金融市场体系分割、M2增速偏低和社会融资规模下降等。
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失衡、融资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成熟及商业银行存在制度性缺陷等。
今年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需要深入推进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的经济结构性改革,推动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改革,多措并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金融市场;经济结构;宏观调控;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政府随之加强了逆周期调控力度,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但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仍然存在不畅之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自2018年年中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此举不仅将提高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效果,减缓经济下行压力,还有利于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具体表现我国连续多年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流动性总体保持充裕,存贷款基准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但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影响,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1.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当前我国经济内部面临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外部面临经贸摩擦、贸易环境恶化等极大不确定性考验,经济增速放缓,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1)融资利率总体较高。
货币与财政政策关系论文
浅议货币与财政的政策关系【摘要】本文通过对货币与财政政策四种组合的对比,并对总量在平衡、失衡、严重失衡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对今后增强货币与财政政策配合效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货币;财政经济;结构;总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经济的两种重要手段。
两者之间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也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陷入一种四面楚歌的困境。
面对危机四伏的现状,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而这一切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
笔者通过国内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实现中如何使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使之经济在稳定中恢复平衡进行探究。
一、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组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时单独使用,有时配合使用。
各国政府同时利用两大政策干预经济一般有四种组合紧货币、松财政;紧财政、松货币;财政、货币“双松”;财政、货币“双紧”。
在这几种组合中,政府究竟采用哪一种,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客观经济情况的判断。
概括说来,“一松一紧”主要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双紧”主要解决总量问题。
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
“紧”财政,使政府的支出和投资直接减少;“松”货币,使公众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资金,并使因增值税导致的收入减少得到补偿,其结果是调整了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投资结构。
相反,“松”财政,直接扩大了政府的支出和投资。
“紧”货币,使企业和公众的借贷数额减少借贷成本增加;其结果是企业投资和一般性投资减少。
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进行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或货币政策。
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见效快,但长期调整还要靠财政政策。
因此,当经济运行因特殊情况出现临时失衡时,用货币政策来解决;而当国家欲作长期调整时,采用财政政策来实现。
财政政策的论文三篇
财政政策的论文三篇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财政政策的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财政政策的论文篇一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摘要] 1998 年以来,中国财政政策从积极走向稳健,又从稳健走向积极,经历了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探索历程。
本文通过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察了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具体内容、政策效果,并就政策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加以分析,以期能从中汲取经验。
[关键词] 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政策效果[论文正文]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一、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积极财政政策。
(一)政策背景。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中国经济出现外贸负增长、通货紧缩现象。
国内,较全面的买方市场造成商品库存积压;“软着陆”后社会总需求疲软。
虽然央行先后七次降低存贷款率,以期用货币政策扩大企业贷款需求、刺激投资,但消费和投资需求均缺乏弹性,政策失灵。
(二)政策内容及成效。
1998 年,针对上述背景,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增发1000 亿元国债用于农田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房等方面;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2700 亿元特别国债,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抗风险能力。
2.调整税收政策:对涉及房地产业的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给予减免;就增值税、营业税、进出口税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及科研机构转制政策等做新规定;对涉外税收政策做适当调整,鼓励外商投资;恢复征收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拉动居民即期消费需求。
3. 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社会保障“三条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离退休人员待遇;解决国有企业养老金拖欠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浅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文献综述
浅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文献综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但它们的调控目标、影响力和实施方式有所不同。
这篇文献综述旨在探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关系和有效搭配,以解决宏观经济中的一些问题。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调整财政收支和开支结构,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
例如,当国民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税收来增加消费,增加政府支出等方式来刺激经济。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利率、汇率和储备金率等工具。
例如,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问题时,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基准利率来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物价上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关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和目标不同,但它们在很多方面是相互关联和互动的。
首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当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支出时,会增加经济总需求,而货币政策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投资等经济总需求因素,从而影响总需求。
当总供给发生变化时,货币政策也会对财政政策产生相应的影响。
例如,当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时,央行可以通过“紧缩型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和通货膨胀。
其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互补和互动的作用。
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波动,其中包括高速增长、增长放缓、衰退和复苏等阶段。
在经济复苏阶段,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刺激增长来推动经济复苏,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提供流动性来刺激信贷市场的活跃,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复苏;而在经济衰退阶段,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来增加经济总需求,而货币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来增加流动资金的投入,发挥稳增长、稳就业和调结构的作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互动和互补,最终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浅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文献综述
浅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文献综述摘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属国家的需求管理政策,可据宏观经济调控要求进行合理搭配。
围绕着这个课题,国内外无论在理论的研究上还是在现实政策的运用上,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重点对我国实行人民币二篮子货币汇率制度后两大政策有效搭配的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绩效政策搭配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实现一国经济稳定发展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学界长期论争的焦点议题之一。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理论视角。
运用各种模型和实证方法,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绩效及其搭配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国外研究情况经济学文献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的定量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IS-LM模型(又称希克斯一汉森模型)。
根据该模型,希克斯和汉森等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虽然在短期能够影响产出,但是从长期来看,对产出都没有影响,它们都是无效的,除了提高价格之外。
之后,经济学家在其基础上,将视角延伸到对开放经济的研究。
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Mead,1951)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即“米德冲突”。
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支出增减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况。
而支出转换政策包括汇率、关税等的实质是在总需求结构内部进行结构性调整,使需求结构在国内需求和净出口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从而开创性地提出“两种目标,两种工具”的理论。
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Tinbergen,19521最早提出了将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即“丁伯根法则”。
若要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政府至少具备n种独立的政策工具,工具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蒙代尔(MundeB,1960)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办法,指出将每一政策工具分配给它能发挥最大影响力和具有绝对优势的目标。
斯旺(Swan,1960)用图形说明了支出增减政策f财政货币政策1和支出转换政策(汇率政策)各自的功用,提出了用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来实现内外平衡的模型。
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论文
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论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工具,二者都是从价值上来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以实现宏观调控。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论文篇一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摘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工具,二者都是从价值上来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以实现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协调这两大经济手段,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首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缺乏全局观念。
现实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本上都是由各部门根据自己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以本部门的经济利益为基点、依托自己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机制而制定。
财政和金融部门之间也缺乏稳定的沟通机制,致使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和调控力度很难准确把握,乃至出现逆向调节和相互抵触。
其次,财政调控能力弱化,金融调控独木难支。
我国的年财政收入比重逐年下降,致使财政调控缺少必要的物力基础。
而金融业的持续发展,富集了足够的财力,承担起了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
商业银行既是货币政策的调控对象,又是货币政策的传导者,由于银行承揽了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使货币政策执行结果偏离既定目标,甚至扭曲变形。
第三,财政与银行职能错位,影响两大政策的配合。
长期以来,财政和银行关系不顺,使调控职能相互错位,影响配合绩效。
银行挤占大量财政资金,干扰了财政的调控效果。
银行代行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突出表现在用银行贷款维持亏损企业运转和代行社会公共保障职能。
银行信贷资金成为社会投资的资金主源,银行承担总量和结构调控职能,但其成效并不显著,结构矛盾不但没能有效解决,反而日趋突出。
二、现阶段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态势分析1.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取得的主要成效。
我国经济运行,自1992年开始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到1997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此后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目前整个国民经济已经出现了宏观调控奏效、市场化水平显著提高的良好态势;2.目前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研究论文[五篇材料]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研究论文[五篇材料]第一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研究论文一、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微观基础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和追求收益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的投资者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
满足了这种定语限制的经济主体是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相适应的或者说相容的,反之则反是。
这几个看似简单的修饰语,可以作为判断经济主体是否市场化的标准。
以此标准来衡量,目前我国各种经济主体尚未实现市场化或者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
换言之,目前我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或者说是不完全相容的。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手段,而宏观调控手段与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计划”手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是—种对经济的事前规制,因为它是计划者对被计划者的直接控制,所以它发挥作用不需要市场作为媒介。
而前者即宏观调控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导致经济总量非均衡对政府提出的调控经济的内在要求,以减少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的时滞所产生的高昂成本。
可见宏观调控既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又是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的必然要求。
同时,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又必须以市场行为人能够对各种市场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为前提。
这就是说,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基于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完善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
那么,要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就必须首先改善这种微观基础,具体包括:1.从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改革国有企业。
从宏观层次改革国有企业就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性调整。
这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退出机制,以全面收缩国有企业的经营战线,使其尽可能地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让位给比它具有更高效率的其他所有制企业。
这既是非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有企业自身和整个经济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国有企业的巨额亏损不仅使中央和地方财政难以承受,也给银行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因为一个充斥着不可持续的信用扩张的经济结构以及一个充斥着大量的不良债权的经济体系都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
2017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论文
2017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论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已成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论文篇一: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摘要]经济的波动以及市场的缺陷致使在经济出现问题时市场不能自行调节,资源的使用不能够达到最优,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国家通常实行财政和货币两种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工具,但由于二者调控的目标、手段与功能的差异而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单独使用两种政策存在不足和缺陷,所以我们往往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和调控目标采取不同的政策组合模式以达到最优的宏观调控目标。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组合模式;IS-LM模型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定义和影响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水平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或者利率)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二,从IS-LM模型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选择目前,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第一种情况,能够迅速地拉动GDP,保增长,促就业。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要视经济问题的具体情况来定。
当经济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可实行双紧组合;当经济萧条时可以把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混合使用;当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可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混合,这样是为了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能抑制通货膨胀;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但又不太严重时,可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这种组合,一方面利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压缩总需求,另一方面,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刺激投资,防止衰退。
三,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目标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
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毕业论文
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下数据来自中央银行的统计或估算和财………政部)…现在的经济社会中,宏观经济政策已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 ..... …...... ..... ........ …...... .. ............而宏观调控的手段最主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者…一…… 都是通过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从而实现宏观调控,.….使得经济. 健康的发展或缓解经济发展的极端现象和失调现.象。
………………要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给经济带来影响,………首先要了解.其定义和内涵.,…以及这两种政策所使用的工-具。
………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 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税收的变动是指改变税率和利率的结 .............. 构,在经济萧条时通过减税促进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消费,…….… 刺激需求增加亠…让经济社会逐步恢复到充分就业的水平......... 使经济步入. 正轨。
.…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 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在经济社会中…投资与利.率是. 成反比的,即利率越小投资量越大,人们认为此时投资有利可图,-所……. 以都愿意投资。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降低利息率,这时大部分人只愿将钱用来投资而不愿用来储蓄,—.一所以货帀旳供给量也就相应的增加,从而带动社会需求,使经济恢复正常。
…如果经济社….… 会发生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又可以提髙利息率,—让人们把钱储存到.. 银行.,从而减少流通的货币量.,进而减小需求。
………财政政策旳工具主要有税收政策、公债政策、购买支出政策, ........ 转移支付政策等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利率政策、—.一汇率政策、.中央银行贷款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等政策..…那么.. 2005-2009年间我国实现过那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呢?. 这些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呢?……以下是来自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数据;…2005 .年.3月…17旦,.经国务院批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 1.62.%下调到. .0.99 %,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丄89%不。
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论文
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论文推荐文章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定义热度: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论文热度:关于财政政策分析范文热度:优秀4万亿财政政策热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热度:不同的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其不同的搭配模式。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论文篇一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摘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谓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的好与坏就会直接影响经济运行。
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其不同的搭配模式。
在不同时期中央政府会对已有的政策模式下的政策侧重点和政策手段进行一定的调整,即纵向协调;在某一个时期的政策搭配模式下,政府不仅要调整政策本身,也要注意政策配合系统的整体优化,即横向协调。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谓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
这些政策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措施,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它们及各有千秋,又要紧密联系,但是必须把握和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依据现实情境协调一致的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现在通过两种重要渠道来调节货币,一是各类银行购买国债并通过财政开支向社会投放货币;二是银行贷款,这也是货币投放最主要的一条渠道。
这里,财政增加向银行发放国债,就意味着银行增加货币投放;财政兑付向银行发放的国债,就意味着银行减少货币投放。
也就是说,财政收支不仅也为社会货币的收付,体现为社会货币的再分配,而且财政向银行发放国债规模的大小就是调整货币供应总量的重要渠道。
这也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紧密相关的重要表现。
一、政策协调配合因素(一)国债国债是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一个基本结合点,不仅是财政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而且为货币政策的调节市场提供了操作对象。
国债对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制约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1年期国债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工具,但是我国中短期国债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会影响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互相协调发挥作用,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财政政策论文货币政策论文政策协调论文
财政政策论文货币政策论文政策协调论文:后危机时期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理论与实践思考摘要: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对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后金融危机时期,如何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提出了要明确政策协调的目标、核心,并完善政策协调的机制和工具,以及加强逆周期调控的思路。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政策协调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我国迅速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有效地刺激了经济的回暖。
但在后危机时期,我们将面对更为复杂的环境。
怎样科学退出刺激政策以及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又应怎样协调?这些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理论基础(一)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研究目前,经济学主流观点认为:尽管财政政策在长期内会影响经济增长,但从短期来看,相机抉择的“反周期”财政政策无助于经济稳定;货币政策更适合于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
因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无须协调配合。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并不认同上述观点。
萨金特和华莱士(sargent和wallace,1981)在他们的经典论文中阐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可能完全独立,因为两者共同受到一个统一跨时政府预算方程约束。
如果财政政策导致财政赤字无法持续,最终势必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为财政赤字融资。
诺德豪斯(1994)运用博弈模型开创性地证明: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不合作对宏观经济稳定的损害相当之大,中央银行和财政部政策目标是不一致的。
财政部的目标侧重于增加产出和提高就业,倾向于扩张的财政政策;而以稳定物价为目标的中央银行预料到这一点后就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并且提高利率,以图消除或者缓解因财政扩张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
这时纳什(nash)解的特征是很高的财政赤字和很高的利率并存,高利率抑制了民间投资,结果财政赤字并没有降低失业率和提高产出。
luca lambertini和rieeeardo rovelli(2004)考察了在宏观经济稳定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
中国当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论文
中国当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论文本文通过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差异,探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模式,并结合总供给和三元悖论进一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中国当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中国当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论文篇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差异,探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模式,并结合总供给和三元悖论进一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
最后认为中国当前在高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下,适合采用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从紧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总需求;总供求;三元悖论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当代各国政府调节宏观经济最主要的两种手段,两大政策各有特点,了解它们的作用机制,深入研究它们的协调机制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摆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协调配合使用两大政策,达到宏观调控目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的结构是第一部分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差异,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两大政策的协调问题,第三部分指出本文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差异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动所采取的措施,尤其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两大政策调节的领域不同。
财政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财政收支,主要通过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
货币政策主要从流通领域出发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
两大政策对收入分配,利率,产出的影响不同。
财政政策通过转移支付和税收等各种政策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毕业论文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公共管理
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以下数据来自中央银行的统计或估算和财政
部);
在
现在的经济社会中,宏观经济政策已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
宏观调控的手段最主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者都是通
过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从而实现宏观调控,使得经济健康的发
展或缓解经济发展的极端现象和失调现象。
要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给经济带来影响,首先要了解其
定义和内涵,以及这两种政策所使用的工具。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
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税收的变动是指改变税率和利率的结构,在
经济萧条时通过减税促进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消费,刺激需求
增加,让经济社会逐步恢复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使经济步入正轨。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
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在经济社会中,投资与利率是成反
比的,即利率越小投资量越大,人们认为此时投资有利可图,所以都愿
意投资。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降低利息率,这时大部
分人只愿将钱用来投资而不愿用来储蓄,所以货币的供给量也就相应的
增加,从而带动社会需求,使经济恢复正常。
如果经济社会发生通货膨
胀时,中央银行又可以提高利息率,让人们把钱储存到银行,从而减少流通的货币量,进而减小需求。
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税收政策、公债政策、购买支出政策,转移支付政策等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中央银行贷款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等政策
那么2005-2009年间我国实现过那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呢这些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呢
以下是来自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数据;2005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下调到%,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不。
同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一是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倍,商业银行法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内部定价规则;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
2006年4月28日,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个百分点,由%提高到%。
2006年8月19日,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个百分点,由%提高到%;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个百分点,由%提高到%;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同时,商
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倍扩大为倍,其他商业性贷款利率下限保持倍不变。
2007 年3月28 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个百分点,由现行的%提高到%;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个百分点,由现行的%提高到%;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08年3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个百分点,执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9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个百分点,由%下调至%,其他各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同时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五年期以下由%下调到%,下调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由%下调到%,下调个百分点。
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
2009年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5次例会决定,对安徽等14个省(区)辖内98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36亿元。
通过以上数据部难发现,国家通过对存贷利率的调整、对税收的利率进行部分提高和部分产业进行免税,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国内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运行。
不难发现,国家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或者降低存贷利率,提高那些对社会贡献不大或者对生态造成较大破坏的企业的税收,遏制其的发展生产,另一方面是降低或者免除那些发展好的生态型经济,不断调整整个经济社会的产业结构。
如在08年,政府通过增加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在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增加了就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内需。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稳定,拉动了GDP的增长。
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
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才能得到较好的收益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市场
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
一、随着全球性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使经济社会中分化出一些极端的经济问题,使财富更多的积累到了少部分企业家手中,从而削弱了国家的调控能力
二、就财力的使用来看,出现了控资来源的多渠化,投资决策的多极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这必然导致单一宏观调控已经不能独自调整经济社会的产业结构的任务了;
三、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今天的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要求国家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不但要迅速,而却要更加准确,因为信息时代的发展速度相当的快,必须与其同步才能更好更宽的发展;
四、从资金的流动来看,社会财力的日趋流动化和社会资金融通关系日趋广泛化、市场化,使得经济的发展便得灵活不易把握其发展规律。
五、就财力来看,社会上积累的财力越来越多,而国家所掌握的财力却越来越小,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下降,以企业资金为主体的预算外资金的增长较为突出;
这些新变化,客观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要求。
因此,在今天的经济生活中,单一的财政政策调控或者单一的货币政策调控都不能很有效果的调整经济,不能很有效的刺激国内的需求和供给。
如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出口大幅度下降,所以需要不断刺激和扩大国内的需求,这时国家采取变动银行存贷利率,对出口税进行返还和减免,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经济的增长。
以上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是同步的,不是单一的实施。
09年上半年,国家为了使经济恢复发展,对农村合作信用社和其他机构共投资370亿元之多,同时调整金融机构的利率,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互为条件,互为补充,在今天的经济社会中,要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机的组合利用才能更好的调节经济的发展状态,才能使经济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