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罗斯的精英社会基础_解析俄罗斯的精英救赎意识与大国情结_陆丹

合集下载

俄罗斯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外交论文

俄罗斯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外交论文

俄罗斯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外交论文俄罗斯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外交论文摘要:忍耐精神、共同性、好走极端、神本主义与全世界回应能力等都是俄罗斯的基本精神文化。

它们已经与俄罗斯人民的自觉性、基本的人生价值观、信念等相辅相成,甚至影响了俄罗斯国家外交行为,其也是国家外交政策的社会支撑基础,也是构建国家外交策略的重要构成因素。

本文主要介绍了俄罗斯文化与基本精神的历史缘由,并进一步探讨俄罗斯文化的基本精神,并根据俄罗斯文化精神研究对俄罗斯外交的影响。

关键词:俄罗斯;基本精神;思想启蒙;外交一外交推动了俄罗斯文化与精神的发展俄罗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因素对俄罗斯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一,边界线跨越整个东西方,这也塑造了俄罗斯文化在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下相互制约又相互发展。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俄罗斯文化经历了三次大的文化转型。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10世纪末,俄罗斯文化第一次引入以及吸收来自西方的文化,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第一次发生碰撞。

当时的东正教,宗教思想成为国家意识形态,至此为俄罗斯文化的宗教性烙上了神本意识,也为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精神基础。

公元13世纪,蒙古族的入侵以及以后长达240多年的统治促进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二次文化的转型。

在此期间,俄罗斯文化被大规模的东方化;专职主义、绝对权威等极具东方文明的文化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俄罗斯的文化,也为俄罗斯文化中的东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三次文化转型发生在彼得一世时代,期间俄罗斯大规模的引进西方文明,西学东渐,进一步增强了俄罗斯文化中的西方色彩。

二俄罗斯文化的基本精神1、忍耐精神俄罗斯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忍耐与自我节制的精神。

俄罗斯文明发源于高寒地带,严寒的自然条件迫使人们为了生存下来不得不忍受着寒冷不停的劳作,这也锻炼了俄罗斯民族坚韧的意志、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忍耐、自我节制的道德品质。

关于韩国和俄罗斯精英政治结构变化的比较——非精英想要跻身精英阶层的条件分析

关于韩国和俄罗斯精英政治结构变化的比较——非精英想要跻身精英阶层的条件分析

关于韩国和俄罗斯精英政治结构变化的比较——非精英想要跻身精英阶层的条件分析一、概念的界定在任何政治体系中,非精英只有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接受精英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才有可能跻身于统治阶级。

假设此命题是正确的。

“精英”(Elite)一词最早出现于17 世纪的法国,原意是指“选出的”或“最好的”即“精选出来的少数”或“优秀人物”,是少数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能力特别突出、地位较为显赫、权力和财富等资源丰富、影响较为广泛的少数杰出人物。

精英理论认为,社会的统治者是社会的少数,但他们在智力、性格、能力、财产等方面超过大部分被统治者,对政治的转型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极少数的政治精英代表一定的利益集团,掌握着重大决策权,他们的政治态度、言行,对政治发展方向和前景产生重要影响,决定着政治的性质。

二、韩国与俄罗斯政治精英阶层的结构变化的比较分析韩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韩国国内社会政治结构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主宰韩国政治生活长达30年之久的威权主义政治体制终于呈现衰败之势。

从1987年开始,韩国进入了由威权主义体制向民主社会过渡的新阶段。

从韩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来看,人们一般将韩国的政治转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民主政治的转型阶段,即从1987年的 6.29宣言和国会通过新宪法开始,到1993年文人总统金泳三入主青瓦台;二是民主政治的巩固阶段。

即金泳三执政以来,韩国议会型民主政治的巩固和深化时期。

从表2.2权力精英受教育的背景来看,大学以上学历大多都超过了50%的比例。

这是一种转变的趋势,要想跻身上层政治阶层就要符合精英政治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从第五到第七共和国,高中学历急剧减少,研究生学历增加速度较快,说明了民主政治对权力精英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

丙安满教授认为,官僚职业中研究生比例的增加说明了现代政治内在复杂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从就读学校来看,毕业于汉城国立大学的政治精英仍占主要比例,并呈上升趋势。

来自军队院校的毕业生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从第六共和国到文人政治的民主转型中,军校比例下降到7%,反映了政治转型试图告别过去军人体制的决心。

俄罗斯文学名著赏析

俄罗斯文学名著赏析

俄罗斯文学名著赏析俄罗斯文学一直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这些作品都展现了俄罗斯人民的独特情感和他们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几部俄罗斯文学名著的赏析,一窥俄罗斯文学的魅力所在。

首先,我们来谈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罗迪翁·罗斯科尔尼科夫的内心斗争为主线,展现了一个犯罪者如何在罪恶感和良知的折磨下逐渐觉醒和改变的过程。

通过对罗迪翁的思想和行为的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边界。

他通过揭示罗迪翁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使读者不禁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罪恶,什么是真正的救赎。

接下来,我们转向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这部巨著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通过对一系列人物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展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人性在战争中的表现。

托尔斯泰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那个动荡的时代,让人们对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无奈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同时,他也通过对家庭、爱情和友谊的描写,呈现了人们在战争中寻找安慰和力量的渴望。

除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尼古拉·高尔基也是俄罗斯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海燕》是一部关于贫苦人民生活的作品,通过对主人公阿尔捷米的描写,高尔基展现了贫困与希望的交织,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呐喊。

阿尔捷米的坚韧和乐观精神让人们感到震撼和敬佩,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改革的思考。

高尔基通过对贫苦人民的真实描写,使读者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我们来谈谈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这部小说以一个中年男子对少女的病态爱情为主题,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展现了一个变态心理的揭示。

纳博科夫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描写,探讨了爱情、欲望和道德的边界。

虽然这部小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争议,但它无疑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复杂性的作品,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社会道德的质疑引发了读者对自我和他人的思考。

浅谈俄罗斯“超级大国”之路

浅谈俄罗斯“超级大国”之路

浅谈俄罗斯“超级大国”之路所谓“超级大国”的概念是在冷战时期确立的,当时世界分成由美国和苏联领导的两个阵营。

这两个国家所拥有的综合国力,首先是军力,可以彻底地将两国与其他国家区分开来,使两国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的范畴。

而且问题不仅仅在于这两个国家和世界其余部分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也在于两国均以最积极的方式争夺世界统治权。

21年前的12月25日,一面国旗的黯然飘落催生了15个新的国家。

俄罗斯无疑是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国家。

就是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叶利钦当政八九年,折腾了八九年,折腾中有探索;普京上台执政,探索了五六年,探索中有折腾。

早先是折腾,乱中找路,到普京时才有条理一些”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俞邃教授如是概括俄罗斯走过的前15年。

至于梅德韦杰夫执政的后5年,我想大致可以看作是普京的延续吧。

让我们先来看看俄罗斯再次成为所谓“超级大国”的可能性吧。

首先,俄罗斯拥有世界各国无法比拟的领土面积,随之而来的是令人艳羡的自然资源,这不得不说是最好的自身先决条件。

其次,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仍然不容置疑,这是维持其大国地位的极好保证。

然而,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并不仅限于此,譬如经济实力和人口数量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众所周知的是,自从前苏联解体俄罗斯一直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改革。

许多国人认为俄罗斯已经度过了改革难关,社会经济形势正趋向好转。

实际上,国内许多报刊报道国际新闻的消息来源,主要出自西方和俄罗斯大通讯社的消息,而这些大通讯社都是由大垄断财团控制的,倘若俄罗斯经济的病症略有减轻,垄断资本控制的新闻媒介一定会大肆宣扬,而俄罗斯经济的病情出现恶化,垄断资本控制的新闻媒介则会压低调子报道。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97年初俄罗斯政府通过大量举借高利贷外债,发放了部分长期拖欠的工资和养老金,俄罗斯和西方新闻媒介都广泛宣扬“形势大好”,但是,97年底俄罗斯就开始爆发了金融动荡,这样的媒体武器已经屡见不鲜了。

恰恰不同的是,世界银行的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前景仍然困难重重。

俄罗斯的精英政治

俄罗斯的精英政治

俄罗斯的精英政治作者:庞大鹏来源:《当代世界》2010年第10期当代俄罗斯的政体是新权威主义下的宪政民主体制。

它的特点是在俄罗斯的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种保持宪政民主政体形式并实行总统统一领导的权力体制和管理方式。

但“梅普组合”的出现不得不让人们重新深入审视和分析俄罗斯的这种政治体制。

这是一种以个人威望为基础的总统集中管理模式,又恰恰是政局稳定和国家安定的关键。

当今的俄罗斯政治仍然是精英政治。

在俄罗斯,狭义上的政治精英是指在俄罗斯的政治实践中可以直接影响并参与政治发展进程的政治最高层,即中央权力机构的上层,包括立法和执行权力机关的代表、政党和运动的领导人等。

俄罗斯精英政治的涵义首先就是指政治精英集团领导政治发展,其次就精英控制与代议制民主之间的关系而言,还指主张政治精英控制官僚体系是确保民主价值得以实践的机制。

也就是说,俄罗斯的政治精英集团认为,在代议制民主的前提下,精英控制是确保自由民主的保障。

俄罗斯政?台精英集团的形成与苏联解体密不可分。

苏联解体后,继承了苏联“遗产”的俄罗斯,保持了大国的地位和足够的地区影响,但其建设新的国家体制同样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不寻常的代价。

政治精英集团正是在俄罗斯国家体制构建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与发展的。

戈尔巴乔夫时代:俄罗斯政治精英集团的出现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非常会议上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苏联政治体制的弊端要求苏联共产党进行改革。

苏维埃制度的改革一开始并没有成为戈尔巴乔夫关注的焦点。

由于最初经济改革的几项主要措施在执行中都不顺利,尔巴乔夫认为是党内干部的抵制及政治制度存在着问题,才转而启动苏维埃制度的改革。

随着苏维埃制度的瓦解和立法机构重建,必然出现了代表组成的问题,而代表组成的多元化促使社会政治派别加速分化组合,所以在选举制度革新的同时,客观上促成了俄罗斯政治精英集团的出现与发展。

俄罗斯政治精英集团形成的人事基础是苏共派别化。

苏维埃制度改革的启动和多党制的运行只是为俄罗斯政治精英集团的出现奠定了必需的制度基础。

精英研究的比较与历史视角

精英研究的比较与历史视角

精英研究的比较与历史视角——读《俄罗斯政治精英:历史演进路标》独孤勤2011-03-12 18:05:55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5期精英理论是19世纪末西方社会学研究中兴起的一种重要理论和方法,迭经帕累托、莫斯卡、韦伯、米歇尔斯等人的早期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后进入当代发展阶段。

拉斯韦尔、米尔斯、熊彼特等突破早期精英理论的政治范畴,将其扩展到整个社会领域;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展示社会权力关系的特点并突出民主政治的有效性。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社会中的精英集团成为学者们高度关注的对象。

出于对转型时期俄罗斯政治发展研究的需要,俄罗斯学界借鉴西方理论,对俄罗斯精英进行了大量研究,几乎使其成为一门“显学”,其范围不仅包括中央精英,也包括地方精英,既包括政治精英,也涵盖商业精英、知识精英等[1]。

作为俄罗斯学界第一部精英研究专著,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О.В.加曼-戈卢特维娜的《俄罗斯政治精英:历史演进路标》一书在该领域具有重大影响[2]。

一方面,作者认为那种将理论“从一国搬到另一国”的作法并不适宜,而在研究俄国历史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方法可以为俄罗斯政治学开辟一个新的问题和方法领域。

另一方面,作者认为从历史的纵面追溯俄罗斯政治精英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轨迹,有助于理解今天的现实。

在作者看来,形成的过程决定了现象的本质,从历史中去寻找,庶几可以得到答案,因为“历史是过去的政治,而政治是现在的历史。

”[3]俄罗斯精英的形成与“动员模式”在研究俄罗斯精英形成时,作者通过分析,建立了一套与欧洲对比的模式,这种模式与国家的政治发展紧密相关。

透视历史,作者认为,俄罗斯所有的革命以及所有有成效的现代化都是“上层的革命”,不仅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如此,即使1917年的二月革命也是如此。

尼古拉二世逊位与其说是起义的工人和农民所造成,不如说是由一个狭隘的精英圈所决定的。

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政治精英们在其中一如往昔,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浅析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领导风格与人格魅力

浅析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领导风格与人格魅力

领导学课程考核论文授课教师:***授课学期:2013-2014 /2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课程代码:101706课程序号:0428学分:2姓名:***学号:********** 班级:11金融工程2014年6月浅析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领导风格与人格魅力——由克里米亚事件引发的思考摘要:众所周知,关于领导的定义域内涵就一直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感兴趣的话题,学术界,学者和作家对“领导”这个术语的定义多达几百种,因此究竟什么才是领导,领导应该是什么样的,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的领导,这些问题一直都受到了学术界的密切关注和积极探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不少新的研究成果,但是我相信,学术界永远不会得出受到所有人认同的关于领导的准确定义,因为领导本身就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底,所以有一位一位权威人士将领导定义为:“地球上最容易观察到但却最不容易理解的现象。

”而本文的主旨就是从最近发生的克里米亚事件出发,分析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在其任职期间的一些事迹,从某种程度上探索前面三个问题的答案,当然这样的答案不一定是最标准的解释,但是我相信这一定会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什么是领导,领导什么样,怎样做领导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普京领导风格人格魅力引言:1952年10月7日,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在列宁格勒(现为圣彼得堡)出生,普京小时候很顽皮,六年级才当上少先队员,但是谁也没料想到,这个顽皮的少年却成为了俄罗斯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就在2013年,普京首次登上《福布斯》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首位,足以见得普京在世界政坛中的叱咤风云的影响力。

普京作为俄罗斯三任总统,其人生经历之精彩以及其受欢迎程度之广泛,都使得普京成为了不少人们心中的偶像领导人,他曾经说过“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样的豪言,他曾经驾驶过苏—27战斗机视察打击车臣分离分子的俄联邦军队,他曾经两次乘坐海军的潜艇下海,他甚至还乘坐橡皮艇利用飞镖捕鲸,驾驶F1赛车。

新时期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新时期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2019.8.下MOTHERLAND论坛摘要:进入21世纪新时期,俄罗斯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因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进程而极大地改变着。

俄罗斯的强国建设,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顶层建设首当其冲成为国家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

尽管截至目前俄罗斯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正在建设时期,但是通过仔细研究俄罗斯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可以得到“对镜”的效益以及“互补”的功能,这对于新时代新时期更加完善和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新时期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文/黎泽丹一、新时期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俄罗斯重新建立其政治思想教育体系之后,将“俄罗斯新思想”中的最基本内容确定为将爱国主义作为理论基础与核心内容。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思想政治教育将重点关注于解决俄罗斯目前遇到的“犯罪和贫穷”两类问题,因此在俄罗斯进行的政治思想教育中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一)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人民对国家产生的爱不单是仅仅指对国家给予政治意义的爱,同时还包括对国家传统习俗、民族、语言、历史、文化、资源、疆土以及人民的爱等。

目前而言,俄罗斯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时的核心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俄罗斯国家不断发展的社会趋势相符合,有助于拯救国内现今面临的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危机问题,有助于实现社会以及国家的稳定。

并且当局更加关注和重视社会主体所获得的尊严与实现的价值,将重点强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之间的协调进步发展,而不单是简单的个人对国家崇敬的爱,而是一种相互的爱,既要爱国家,反之,国家也要热爱每个个体。

(二)以民族团结为导向的政治观教育俄罗斯在苏联时期,其开展社会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党与国家领导人的意愿来进行思想教育,其导致的最直接结果便是使整个思想出现教条主义,其中也包括政治思想教育。

如何有效的培养一代优秀的俄罗斯人已经逐渐作为当局开展思想教育的基本任务。

俄罗斯改革之路

俄罗斯改革之路



俄罗斯2020年要达到的基本社会经济目标是:经济将进 入世界五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从目前的 13700美元增加到3万美元,增长1.2倍。三口之家的住房面 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到2020年前中产阶级在总的居民结构 中最低限度不少于60%,也许不能少于70%(而全世界从目 前的30%上升到2020年的52%)。在12年内,俄罗斯经济 主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至少要提高3倍。人均寿命在2020年 前提高到75岁,死亡率减少1/3。家庭收入差距要从现在不 可接受的15:1的大幅度悬殊降到更为合适的程度,等等。 上述目标将分三个阶段实现:2008-2012年为跨越准备阶段; 2013-2017年为跨越阶段;2018-2020年为巩固与扩大阶段。 而普京未来的政治生命,主要取决于经济能否高速增长, 不论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兑现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还是 强军,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二、俄罗斯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条件
1、 我们应该看到,斯大林之后的苏联历 次经济体制改革都未取得成功,原因很多。如 果从经济角度来看,最为重要的共同性原因是 不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作为改革目标。如 果从政治角度来看,苏联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 没有与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政治体制成为 经济体制改革的休克疗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在盖达尔 政府看来,改革之所以险象环生,危机重重,主要在于国有 企业不是市场主体,竞争机制不起作用,价格改革如同沙中 建塔,一遇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倒塌。国有企业改革,最省 事的办法莫过于私有化,企业成了个人的,岂有办不好之理? 为了加快私有化进度,政府最初采取的办法是无偿赠送。经 有关专家评估,俄罗斯的国有财产总值1.5万亿卢布,刚好人 口是1.5亿,以前财产是大家的,现在分到个人,也要童叟无 欺,人人有份。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 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启动,已是 1992年10月,时过境迁,此时的1万卢布,只够买一双高档 皮鞋,无偿私有化成了天方夜谭、痴人说梦。此计不成,又 生一计。既然送不成,那就低价卖。结果,大批国有企业落 入特权阶层和暴发户手中,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长远 发展,而是尽快转手盈利,职工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 决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产经营无人过问,企业效益 每况愈下。

分析俄罗斯文学成功崛起的主要原因

分析俄罗斯文学成功崛起的主要原因

分析俄罗斯文学成功崛起的主要原因俄罗斯文学成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涵盖了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下面我将对其中的一些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俄罗斯文学成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俄罗斯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学历史。

俄罗斯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早在十八世纪,众多俄罗斯作家就开始崭露头角,如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这些作家为俄罗斯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后来的作家们提供了继承和发展的充足素材。

其次,俄罗斯文学成功崛起的原因还包括了政治和历史的因素。

俄罗斯历史上的重大政治和社会变革,如十月革命、二战等,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创作动力。

这些重大事件对俄罗斯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作家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揭示。

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揭示了19世纪俄罗斯社会的贫困和道德问题,契诃夫的作品则反映了封建俄罗斯社会的种种矛盾和苦难。

此外,俄罗斯文学成功崛起的原因还与作家的才华和创作技巧密不可分。

俄罗斯文学以其深度、独特的风格和世界级的作品赢得了国际读者的青睐。

这与俄罗斯作家在文学表达上的独到之处和技巧密不可分。

他们借助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以及独特的叙事结构,成功地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真实性。

例如,《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通过丰富的描写和叙事手法使得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而《安娜·卡列尼娜》则展现了人性中的复杂与矛盾。

此外,俄罗斯文学成功崛起的原因还与国家对文学的重视和支持密切相关。

俄罗斯政府和文化机构对文学的奖励和扶持政策,不仅为俄罗斯作家提供了稳定的创作环境和经济保障,也为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得到了苏联时期政府的认可和奖励,这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鼓励。

总体来说,俄罗斯文学成功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文化传统和历史因素的基础上,作家们的才华和创作技巧,以及政府对文学的重视和支持,共同促成了俄罗斯文学的繁荣与成功。

俄罗斯文学后来居上的关键因素解析

俄罗斯文学后来居上的关键因素解析

俄罗斯文学后来居上的关键因素解析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19世纪中叶起,它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文学之所以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俄罗斯文学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

俄罗斯地域广阔,涵盖了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群体,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文化背景。

俄罗斯历史上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政治、社会变革,这为文学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背景。

同时,俄罗斯文化传统注重智性与情感的融合,注重思想表达和人性的深度剖析,使得俄罗斯文学作品在情感上更加真实、深刻,吸引了世界读者的关注。

其次,俄罗斯文学在艺术表达上具有独特性。

俄罗斯作家们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寓言技巧和浓厚的哲学内涵,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度和普遍性。

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的主人公罗迪恩·罗斯托夫斯基形象鲜明,人物心理描写细腻入微,探讨了罪恶与良知、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俄罗斯文学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读者在阅读时既能体验到文学的审美享受,又能得到思考和反思。

第三,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得益于优秀的作家和文学理论家的贡献。

在19世纪,包括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一批杰出的作家相继涌现,他们的作品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同时,这些作家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论思考和探索也为俄罗斯文学的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提出了以“上帝存在”的问题为核心的文学探索理论,他认为文学的根本意义在于揭示人类存在的真相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这一理论为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第四,俄罗斯文学在国内外的宣传和传播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文学作品经过翻译和出版,被介绍到世界各地,俄罗斯文学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特别是在20世纪后期,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互联网的普及,俄罗斯文学作品与读者的联系更为紧密,俄罗斯作家的声音传遍全球。

俄罗斯文学逐渐崭露头角的根源分析

俄罗斯文学逐渐崭露头角的根源分析

俄罗斯文学逐渐崭露头角的根源分析俄罗斯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世纪逐渐开始崭露头角。

它的崛起有着多重原因,其中包括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以及文学家们的努力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分析俄罗斯文学逐渐崭露头角的根源。

首先,俄罗斯历史的独特性是俄罗斯文学逐渐崭露头角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19世纪,俄罗斯帝国正面临着严重的现代化问题,封建制度的剥削和压迫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这种社会背景下,许多俄罗斯文学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

他们在文学中探索了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问题,使得俄罗斯文学开始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道主义色彩。

其次,俄罗斯文学的独特文化传统也为其崛起提供了基础。

俄罗斯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家,在文学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例如,俄罗斯文学强调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注重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矛盾和意识流的深入分析。

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为俄罗斯文学带来了独特的魅力,并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

此外,文学家们的努力和独特的文学作品也是俄罗斯文学逐渐崭露头角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19世纪,许多杰出的俄罗斯文学家如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不仅在俄罗斯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创新,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人理世界的探索,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的深沉思考和情感体验。

这些杰出文学家们的努力为俄罗斯文学树立了标杆,激励了后来的文学家们。

此外,俄罗斯文学在其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着其多元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俄罗斯国土辽阔,拥有众多民族和宗教信仰的群体,这种多元性的特点使得俄罗斯文学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元素和艺术风格,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多元性和包容性为俄罗斯文学的繁荣和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俄罗斯文学逐渐崭露头角的根源可以归结为历史背景的特殊性、文化传统的独特性、文学家们的努力以及多元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俄罗斯民族精神:《战争与和平》的民族特色

俄罗斯民族精神:《战争与和平》的民族特色

俄罗斯民族精神:《战争与和平》的民族特色俄罗斯民族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作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作,《战争与和平》更是被认为是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特色的典范之一。

本文将探讨《战争与和平》中所体现的俄罗斯民族精神特色,并尝试解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俄罗斯国家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影响。

首先,俄罗斯民族精神在《战争与和平》中表现出的独立性与坚韧不拔是显而易见的。

小说中塑造的主要人物——皮埃尔、娜塔莉娅、安德烈等,无不展现了坚守信念与顽强拼搏的品质。

他们在战争的洪流中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不被外界环境所左右。

不论是在战争的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还是在家族纷争的角逐中,他们都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与信仰,不屈不挠地追求事业与真理。

其次,《战争与和平》所呈现的民族精神特色还体现在对家国情怀的强烈表达上。

这一点尤其在战争场景中得以凸显。

小说中描述了拿破仑入侵俄罗斯的历史事件,以及俄罗斯军民在该战争中的英勇抵抗和牺牲。

这些描写无不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并通过塑造各个角色的家国情怀,表达了俄罗斯人民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坚定立场和忠诚于祖国的责任感。

此外,《战争与和平》也展现出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宽容和包容性。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物相互交织,却也展现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容纳和谐的特点。

人物之间的相互包容和帮助,并不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而产生偏见或成见,而是体现了俄罗斯民族对于个体成长与合作共赢的追求。

这种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表达,是源于俄罗斯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俄罗斯承载着众多族群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

在历经政治、社会经济变革的过程中,俄罗斯人民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意识和价值观念。

这种意识和观念的酝酿与转化,正是《战争与和平》所反映的民族精神的温床。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战争与和平》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文学领域,它对俄罗斯国家的发展与文化传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部关于战争与和平、个人与家国的巨著,它促使人们思考和探索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进而引发对于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反思与思考。

俄罗斯文学崛起的社会政治因素解读

俄罗斯文学崛起的社会政治因素解读

俄罗斯文学崛起的社会政治因素解读俄罗斯文学一直以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俄罗斯文学的崛起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俄罗斯文学崛起的社会政治因素进行解读,包括沙皇统治的压迫、民族认同的探索以及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首先,俄罗斯文学崛起的一个重要社会政治因素是沙皇统治的压迫。

沙皇的统治体制严重限制了俄罗斯人民的自由和表达。

沙皇的专制统治使得人民处于压抑的环境中,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俄罗斯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来传递他们的观点和情感,以抵抗沙皇统治的压迫。

他们通过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人民的困苦生活,并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专制统治的抵抗。

其次,民族认同的探索也是俄罗斯文学崛起的重要社会政治因素之一。

19世纪是俄罗斯民族认同的探索期,俄罗斯人民开始思考自己的民族特性和身份。

俄罗斯文学家通过创作反映了俄罗斯人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强调俄罗斯民族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通过讲述一个青年罪犯的内心斗争,探索了罪恶与救赎的主题,同时也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的道德困境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种探索促使俄罗斯文学逐渐获得国际上的认可和赞赏。

最后,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对俄罗斯文学的崛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潮在俄罗斯蓬勃发展,许多俄罗斯文学家受到社会主义理念的影响,开始反思社会阶级的不平等和剥削问题。

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揭示社会的不公正和剥削,呼吁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秩序。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通过描绘拿破仑战争背景下的社会动荡和人民遭受的苦难,探索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并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思考,也激发了人们的社会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综上所述,俄罗斯文学崛起的社会政治因素主要包括沙皇统治的压迫、民族认同的探索以及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俄罗斯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政治角色

俄罗斯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政治角色

俄罗斯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政治角色随着世界的变化和国际形势的演变,各个国家的地缘政治角色也在不断调整和重新定义。

而在当下的国际形势中,俄罗斯作为一个重要的大国,在地缘政治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探讨俄罗斯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政治角色。

一、地理位置带来的优势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形成了它独特的地理优势。

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与欧洲诸国接壤,北部与北冰洋相接,南部与中东和中亚相连。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俄罗斯在欧亚大陆上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俄罗斯通过其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重要的能源输出国和地区安全的稳定因素。

同时,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有效维护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二、经济实力增强的影响力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缘政治角色也逐渐上升。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和原油出口国之一,其能源资源的控制和供应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俄罗斯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消费者群体,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增强,为其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维护地区安全和平衡俄罗斯作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大国,其维护地区安全和维持地缘政治平衡的责任重大。

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发挥了关键的角色,为其在乌克兰的利益进行捍卫。

俄罗斯通过军事干预和政治外交手段,成功改变了乌克兰的地缘政治格局,并对其周边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俄罗斯还积极参与叙利亚、伊朗等地区的事务,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与大国的博弈与合作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俄罗斯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博弈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俄罗斯与美国、中国等大国之间保持着复杂的关系,并在一些国际事务中达成合作共识。

例如,俄罗斯在与中国的能源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双方的互利共赢做出贡献。

而与美国的关系则更加复杂,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俄罗斯与大国的博弈与合作将直接影响到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缘政治角色。

点线面俄罗斯走向大国之路

点线面俄罗斯走向大国之路

点、线、面:俄罗斯走向大国之路曹英伟、唐樱洁(曹英伟: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大连116029;唐樱洁:大连交通大学文理分院,辽宁大连, 116028)摘要:俄罗斯的国家定位是世界大国,普京决心不再追求“虚幻大国地位”,而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大国:增强国家实力,使之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力量中心点;建立“稳定的弧线型”地带,改善地缘环境,做地区强国;开展全方位大国外交,全面维护国家利益。

关键词:俄罗斯;大国;普京;“9·11”中图分类号: D751.2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411(2004)06-0077-05收稿日期: 2004-04-15作者简介:曹英伟(1963-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

唐樱洁(1964- ),女,辽宁大连人,大连交通大学文理分院副教授。

俄罗斯是大国,一直都是俄罗斯人的心理定位。

无论是沙俄时期,还是前苏联时代,亦或是现在的俄罗斯,俄罗斯人始终都在为成为大国而努力。

普京上台后,虽多次宣称俄罗斯不再追求“虚幻大国地位”,但这绝不意味着他放弃了俄罗斯的大国梦想,相反,普京强调的是俄罗斯不要“虚幻大国”的招牌,而要实实在在的真正意义的大国地位,做多级世界中独立的一极。

今天的俄罗斯,面对着美国超独霸的气势、欧日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等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已无力按照心中的设想在国际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基于此,普京提出了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务实外交政策,决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大国。

普京的战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增强国家实力,使之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力量中心点;建立“稳定的弧线型”地带,营造有利的地缘环境,做地区强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俄罗斯的大国作用,全面维护国家利益。

点:养精蓄锐富民强国俄罗斯领导人深知,俄罗斯自身的实力是其外交的基础和出发点。

俄目前的情况是,虽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但前苏联的解体却使它处于无序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政治理论与政治建设·2014年第3期论俄罗斯的精英社会基础———解析俄罗斯的精英救赎意识与大国情结陆丹(三亚学院,海南三亚572000)【摘要】现代大国中,俄罗斯是迄今发生转向和巨变最多的国家,巨变背后隐藏着不变的俄罗斯精英社会。

俄罗斯精英社会的形成和特质取决于俄罗斯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

依据精英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来分析俄罗斯精英社会的构成条件和优越情结,以及承担救赎使命的集体行动策略,可以发现,俄罗斯精英社会确立了俄罗斯社会基本稳定的结构基础和价值向度。

要正确解读俄罗斯未来走向以及中俄关系,认识俄罗斯精英的救赎意识和大国情结尤为必要。

【关键词】俄罗斯精英社会救赎意识俄国是中国最大的邻邦。

今天的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最好与最坏间的距离常常比当下人们感知与想象的要近得多。

因此,深刻认识俄罗斯社会特性,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俄国的未来走向,始终是关乎中国战略性发展的重要课题。

处在欧亚之间的俄罗斯社会,在民族形成期、国家意识养成期以及社会主导价值观重大抉择等时期,其地理、历史、种族、宗教、经济、人文等综合因素造就了俄罗斯人绵延千年、上下贯通的精英意识与大国情结,迭经巨变的俄罗斯社会不变的基础是精英社会。

一、精英社会与俄罗斯自从16世纪西欧社会走出封建农业危机,从出现绝对主义国家(Absolutist State)起,资产阶级主导的市民社会就逐步成为了西欧社会基础的新要素,而处在欧洲绝对主义国家系谱最后的俄国,却始终没有形成如西欧一样现代化的、基础强大的市民社会,即便是在沙俄农奴制改革、前苏联快速城市化和转型期“休克疗法”之后,俄国社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市民社会,但始终也只是作为国家自上而下推动的产物,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1]。

与薄弱的市民社会相对,俄罗斯存在着一个有深厚民族情结和大众观念的、从未真正换血且不断代际承传的俄罗斯精英群体,他们主导着有浓厚基督宗教救赎情结的俄罗斯社会,寻求着自我思想批判、文化救赎和世界文明拯救的道路,也主导着俄罗斯社会的不断改革和欧化,通过不断自我革命和自我动收稿日期:2014-03-12作者简介:陆丹,三亚学院校长,海南省三亚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教授,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社会学和高等教育管理。

78员走出了一条俄国特色的工业化强国道路。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1999年末公开发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说道,在俄罗斯,国家及其体制和机构在人民生活中一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着强大权力的国家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恰恰相反,它是秩序的源头和保障,是一切变革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①。

普京的文章表明,迄今为止在俄罗斯社会,国家力量远强于社会力量,而国家权力机构中聚集了众多俄罗斯精英,俄罗斯社会的基础仍是精英社会。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精英分子或者群体是指那些通过遗传、习得或自致性而占有更多社会资源、权力和利益,占据社会有利位置的人群,他们比别人更有可能凭借权力、财富和声望主导共同体的发展进程。

西欧在制度设计上,由于对专制权力的恐惧及防范,使得精英群体只是作为一个隐性的结构发挥社会作用,由此也缺少了承担社会责任、独具家国情怀的社会期待和社会激励,其权力、财富和声望更多是作为个人目标导向于满足个人、家庭或小圈子的自适,个人英雄则只在一种社会偶发的自纠机制中存在。

相形之下,俄罗斯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国家制度如何安排,国家最高权力总能处于一种聚合大众的势态。

其中俄罗斯精英群体“功不可没”。

在俄罗斯特定的宗教、历史、文化环境下,俄罗斯精英群体服从权力、热衷于权力中心反而可以作为其超越功利、献身国家拯救的简便途径和有效策略。

在此权力、财富和声望成为精英群体献身国家事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工具。

不管他们个人的身份是什么,也无论他们在不同历史情境下取得精英身份的途径是什么,不论他们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诉求是什么,其共同特征始终都是自认肩负救赎使命,关注国家命运,集体被烙上了俄罗斯特有的国家英雄的印记。

他们构成了俄罗斯精英社会的坚实基础,是俄罗斯社会的中流砥柱和社会变革的催化剂。

二、俄罗斯救赎精英社会的形成(一)救赎精英社会形成的历史脉络“俄罗斯民族轻易地接受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恰恰是俄罗斯大地统治着俄罗斯人,而不是他们统治着它。

”[2]俄罗斯史研究者认为俄罗斯人虽占据欧亚交汇带辽阔而无界可止的地利,却也有平旷而无隘可守的不幸及来自欧亚各民族反复的侵袭创痛,造成其落后的生产力,促使俄罗斯民族形成了必须结成英雄主导的统一国家才能自存的共识。

其历史脉络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古代萌芽时期。

自10世纪基辅罗斯建国以来,英雄史诗就不断传唱,古希腊盗火英雄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成了俄罗斯救赎情结最初的历史英雄印记[3],而在统一俄罗斯各部和推翻蒙古统治的过程中形成的现世救世主意识及沙皇体制则成为俄罗斯社会的支柱,成为其英雄救赎的成功实践,由此形成了俄罗斯精英社会古代萌芽期。

第二,近代的形成时期。

其产生于16世纪东正教“第三罗马”说和18世纪彼得大帝东西扩张等历史背景之下。

彼得大帝西扩使俄罗斯与当时迅猛发展的西欧社会发生直接接触,两者之间的巨大落差,使俄罗斯社会产生了精神自大与物质落后、精英突进与农民滞后的深刻矛盾。

强烈的内外社会压迫感使萌芽中的精英社会一开始就呈现出忧郁底色和救赎自觉。

彼得大帝的改革打破了旧贵族和僧侣对权力的世袭垄断,以效忠沙皇和服务国家为前提,贵族身份和官职开始向基层甚至外国人开放。

逐步建立的国家教育体系则使具有较高流动性的新官僚阶层导向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的新贵族精英。

这一切表明主导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的俄罗斯现代精英社会已然形成。

第三,现代的稳定时期。

“十二月党人”的出现标志着俄罗斯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产生,主要表现为斯拉夫派和①参见杨洁:《基于历史文化视角的普京道路研究》,黑龙江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79页。

88西欧派在国家发展走向问题上的对峙。

斯拉夫派留恋彼得大帝前的“纯粹俄罗斯”,提倡废止农奴制。

西欧派则认为俄罗斯与西欧的差异在于俄罗斯的落后,其症结在于官方所坚持的专制君主、东正教、村社三位一体理念。

他们认为村社制度的巩固形态恰恰是不彻底的欧化改革的产物,指责斯拉夫派阻碍了俄罗斯走世界共同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西欧派的继承者们一直致力于如何使没有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俄罗斯真正融入欧洲的思考[4]。

俄罗斯社会之后的变化都脱不开这两派力量在上层和基层的对抗与交融。

这种关于国家走向的思考和多方深入的探求,表明俄罗斯精英社会进入了稳定期,不可撼动地成为俄罗斯社会的主导。

(二)救赎精英社会形成的条件第一,制度条件。

献身救赎并有功于救赎,这构成了俄罗斯精英社会身份识别优先社会价值准入的制度条件。

从基辅大公率众受洗、涅夫斯基卫御西疆、瓦西里三世统一各部到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女皇欧化改革,广土众民的俄罗斯就有了以一人扭转乾坤的英雄范例和精英崇拜心理,而本土欧化精英与西欧在思想、文学、历史等领域比肩的风范和成就,贵族知识分子以救赎为使命的崛起及以牺牲引领社会的风尚,更显示出俄罗斯精英在俄罗斯社会的优先地位。

第二,道德条件。

社会精英的成功及对于后来者走救赎道路起到的示范作用,使得精英们居于社会道德的高地。

肉体和精神的受难从来就是俄罗斯精英成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元素。

传奇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如此,彼得大帝如此,十二月党人、民意党人和后来的共产党人亦是如此。

因而在俄罗斯受难并非耻辱,而是成为精英的一个要件,它使精英占据了道德高地。

我们看到了西伯利亚流放路上绵延不绝的贵族及追随者和俄罗斯文学作品中那些不断自我拷问的受难者的不朽形象。

第三,人口条件。

新贵族的知识分子路径和知识分子精神贵族的救赎倾向,构成了俄罗斯现代精英社会源源不断向上流动的优质人口条件。

知识分子的概念最早由俄国人提出,专指19世纪三四十年代把德国哲学引进俄国的一小圈新贵族人物。

他们不满当时俄国的状况,或者满怀乌托邦的理想高谈阔论,或者着手实际的社会改革。

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缩小巨大的国内外差距。

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在俄罗斯一开始就具有思想精神上的历史使命色彩、身份上的精英意识、道德上的优越感以及在精神、伦理和美学领域追求最高境界的自觉自负,而传统救赎的道德体悟与示范效应及成功救赎的政治实践等,使受到良好教育的精英在现代科学、民主、知识的语境下获得了新的灵感,以知识救赎的路径吸引了更多优质人口支持,为俄罗斯精英社会构筑了稳固而有竞争力的人口基础。

第四,经济政治条件。

知识分子的贵族出身和贵族的公共知识分子取向,为救赎精英社会提供了经济和政治支持。

俄国在18世纪末期才形成与西欧相似的等级制度,但此时曾在13-15世纪推动社会发展的西欧等级制度已处于衰落期。

俄罗斯建立等级制度时间的滞后性恰恰形成俄罗斯现代知识分子出身贵族的时代条件。

出身贵族使得俄罗斯知识分子不用关心生计,一意追求社会救赎的神圣理想。

知识分子因贵族地位占有政治平台得以义无反顾地救赎而收获精神荣耀。

第五,阶层分别和群体认同条件。

知识分子和知识精英救赎的现代社会角色的形成,构成了精英社会在现代俄罗斯社会的阶层分别、群体聚集和群体认同的条件。

“直到1917年,对君权的忠诚、职业技能和贵族出身远比种族和宗教信仰更受到重视”[5]。

在俄罗斯,由于特定的地理、历史、经济、军事环境,君权实际上象征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

君王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她)是否把俄罗斯带向强盛。

精英具备什么条件并不重要,但无论是新旧贵族、将领还是知识分子,更重要是能否效忠并有功于救赎俄罗斯。

因此,构成俄罗斯精英阶层群体认同在于98个人的社会态度、社会能力、知识标准等基本条件。

三、社会理论视域中的救赎精英社会在宗教意义上,救赎意味着超脱肉体和功利的对召唤和使命的服从。

在俄罗斯,宗教与国家的历史性统一,使服从使命在传统上表现为服从沙皇、服从国家。

尽管受到有关专制和阻碍市民社会形成的指责,但俄罗斯近代以来成型的、以精英服从权力中心为突出表现的国家动员机制[6],使得曾经大为落后的俄罗斯能在欧亚版块保持大国的实力和姿态。

从科尔曼的交换理论而不只是某种精英伦理道德怀疑论出发,也许可以更好地理解作为俄罗斯国家脊梁的精英社会,理解救赎使命、救赎行动等。

(一)与西方交换中的地位比较俄罗斯虽地跨欧亚,但迄今为止还主要是一个欧洲国家,与欧美各国有着更多资源、利益上的关联,不过除了打败拿破仑和二战后的短暂时期,俄罗斯始终处于与欧美平衡的被动地位。

俄罗斯广大的国土、特殊的历史文化决定了它不可能以屈辱地被全盘西化来解决这种被动的局面。

历史文化昭示俄罗斯精英:国家实力是国际公民平等的前提条件,精英奋起先行的救赎行动是解决国家实力不足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