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全国新课标卷材料题考点
经济生活历年高考试题汇编
1、(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2)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2012福建卷29)假设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630.,美元存款年利率为3%,人民币一年期储蓄利率2.5%,一年期限国债利率为3.7%。
不考虑其他因素,分别用10000元人民币进行一年的投资,其收益对比正确的是A、人民币储蓄存款大于购买国债B、购买国债大于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C、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等于购买国债D、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小于人民币储蓄存款3、(2012海南卷1)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回答3-4题。
1.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A 0.5次/年B 1次/年C 2次/年D 3次/年4、(2012海南卷2)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A 下降10%B 上升10%C 上升30%D 上升50%5、(2012上海卷10)在经济社会里,货币的借贷活动十分重要。
所谓货币的借贷活动,是指让渡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A.所有权B.收益权C.经营权D.使用权6、[2011安徽卷3]假设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
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 ) A.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D.价格上涨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机电等发展比较成熟的企业产品出口受汇率影响明显。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与商务厅的一项出口企业定量分析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江苏的机电出口约下降0.63个百分点,江苏的纺织服装出口约下降1.47个百分点。
高考政 治经济生活重点考点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重点考点在高考政治中,经济生活是一个重要的板块,涵盖了诸多关键的考点。
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其中的重点内容。
首先,货币的相关知识是必考的要点之一。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我们要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明白金银为什么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在实际生活中,货币的供应量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密切相关。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导致物价持续上涨、货币贬值的现象;通货紧缩则相反,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导致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商品的基本属性也是重要考点。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格的相关知识在高考中频繁出现。
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价格也会随之下降;反之则价格上升。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
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都有重要影响。
对生活消费而言,一般来说,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较大。
对生产经营来说,价格变动调节产量和生产要素的投入。
消费也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居民的收入、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等。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未来收入预期和收入差距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一个关键考点。
2010-2015六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题及答案
2010-2015六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题2010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题一、选择题部分:(一)全国卷1课标地区(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湖南)六地试题12.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
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 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
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A.80,84 B.84,80 C 84,64D.84,10013.在河北曹妃甸的矿石码头,铁矿石运输轮一靠岸,运输带就直接将铁矿石运往新首钢加工车问。
经过若干道工序后,铁矿石变成钢材,又从成品码头重新装船销往世界各地。
这种紧凑的“前港后厂”生产经营模式,缩短了流通时间,给新首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这一效益的取得在于:①流通环节能够产生更大的利润②“前港后厂”模式节省运输成本③流通时间的缩短加快了资金的周转④“前港后厂”模式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14.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
截至2009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2 129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
从经济角度看,政府扶持新能源产业是因为:①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巨大②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③中国能源供给结构单一④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种类众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5.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它将建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巨大水网。
截至2009年4月,国家对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投资538.7亿元。
这一工程将:①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②通过加大政府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③改善南北水运条件,降低产品运输成本④改善水资源分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高三经济生活常考知识点归纳
高三经济生活常考知识点归纳经济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经济知识也是我们在高中阶段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在高三阶段,经济知识点的学习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我们将来的生活和职业选择。
本文将就高三经济生活常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帮助同学们在备考中有针对性地复习。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规律之一。
供求关系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的增加则会导致商品价格上升。
在解题中,需要注意理解供需关系的变动及其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2. 弹性需求和价格影响:弹性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商品的需求具有弹性,那么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导致销售量下降;价格下跌时,消费者会增加购买,导致销售量增加。
了解弹性需求的概念及计算方式,在解题中能够正确判断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 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
生产要素市场是指供给和需求生产要素的交易市场,其中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等。
了解不同生产要素的特点和作用,理解生产要素市场的运行机制,对于分析产出和因素收益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4.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并不是完美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等。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手段进行干预,修正市场失灵现象。
理解市场失灵的概念、原因及政府干预的方式,对于分析经济问题和评价政府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5. 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国家经济规模、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可持续发展则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破坏环境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了解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关系和影响因素,对于了解经济发展模式、环境保护等问题非常重要。
6. 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指各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行为。
经济生活高考考点解析--定稿(打印版4)
三、消费考点十四: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影响: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居民的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物价水平: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
考点十五:消费的类型1.按产品类型: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3.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十六:消费结构1.消费结构: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我国恩格尔系数降低的原因: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3)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考点十七: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
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不健康。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根据需要。
是一种理性消费。
考点十八: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表现为“5R”。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四、生产、劳动、经营考点十九: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在政治的高考试题中,经济生活部分的知识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一)商品1、什么是商品?(1)商品的定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产生及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即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
与自然经济有区别)。
(3)如何判断商品?(判断商品的条件)①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②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③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④注意:馈赠的礼品、救灾物资、退出流通领域的物品不是商品。
(4)商品、物品、劳动产品的关系物品的范围最广,它包含劳动产品,非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包含用于交换和不用于交换的.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
2、商品两个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商品质量等):自然属性、基本属性、共同属性(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本质属性、特有属性、社会属性、基本属性、共同属性(3)二者的关系?辩证统一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强调产品质量)。
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生产者为了获得(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总结货币1、货币的产生与发展(1)货币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偶然的物物交换;(2)扩大的物物交换;(3)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4)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攻大题经济生活(1)原因类
【新课标通用】(人教版必修1)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攻大题(1)原因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0年这个“十一”消费像过年!数据显示,10月1日、2日、3日三天,消费者添加购物车商品件数达去年同期的2.4倍,夜经济同比恢复90%,奶茶、火锅、烧烤等餐饮消费环比增幅均超过1倍。
消费的恢复主要在于复工复产的推进,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活跃——线下大型超市、百货商场等复工率超93%;消费券产生“乘数效应”,降低消费成本,带动消费,西部、东北地区带动力尤为显著——据微信和美团发布数据显示,假期7天,微信电子消费券带动消费20亿元;直播带货火爆,供需对接精准——网红主播、头部企业、基层官员、明星、电视主持人等,以“花式组合”形式引发网友追捧,引发热点话题,刺激消费,刷新商品交易纪录。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十一消费回暖”的原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进入新时代,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劳动力在各生产要素中是最活跃的,土地、资本只有通过劳动力才能激活与运转,技术、数据等可以说是复杂劳动的派生产物。
因此,提高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水平,对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还存在诸多问题:户籍、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行政性分割,阻碍了劳动力公平竞争;分配制度不完善导致劳动者对某些行业的从业积极性不高;在技术要素配置方面,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有待进一步疏通。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提高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原因及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核心考点及例题详解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核心考点及例题详解考点1: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材料一: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踊跃捐款捐物,纷纷奉献爱心,支援灾区人民。
为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灾情牵动人心,然而,在此国难之际,一些不法分子却以中国红十字协会的名义贩卖灾区急需的帐篷、药品,影响极坏。
5月25日,国务院发言人称,公安机关已将相关责任人抓获,并移交法院。
材料三:据现代快报5月16日报道,在江宁区东新南路的一个募捐点,一位乞讨老人两次为灾区捐钱,105元。
让人感动的是这位乞讨老人在捐了5元后,又找遍身上的零钱,特地到银行兑换了一张百元现钞,放进了募捐箱。
这感人的一幕发生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谁能不被触动呢!也许我们不富裕,但会比他更潦倒吗?也许我们有爱心,但能像他一样尽心吗?也许我们还没行动起来,我们的步履真的比他还蹒跚吗?(1 )结合材料说说你是怎样看待金钱的?(2)联系抗震救灾中所见所闻,“就如何使用金钱?”谈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解题指导1、读——阅读该则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培养阅读分析能力);首先,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
材料中信息是否有效,取决于题目的设问。
此题设问的关键词是“看待金钱”。
其次,进行信息筛选,找准关键词句,它们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
材料一“捐赠为支援灾区作出了贡献。
”材料二“贩卖灾区急需的…,”材料三“为灾区捐钱”2、找——指出与该则材料相关联的基本观点及内容(培养整合知识能力);实际联系理论.养成看到材料或事例就能够联想,思考理论的习惯。
本题相关联的知识点包括:①货币的本质,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②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
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④哲学常识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定——有层次、有逻辑地进行分析,明确答题方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抓住主要概念,明确答题方向。
进行适当发散,整理出相关知识体系。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 考点整理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考点整理1. 货币与金融市场1.1 货币的作用和职能货币是一种社会公认的用于交换商品和储存财富的工具。
它具有三个基本职能:•交换媒介:作为商品和服务交换的中介,解决了交换的问题;•价值尺度:将商品和服务的价值都用货币来衡量,方便比较和计算;•贮藏手段:用于储存财富,可以在未来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
1.2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货币的供给是由央行决定的,通过决定货币发行量的多少来控制货币的供给量。
而货币的需求则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需求:•交易需求: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贮藏需求:将财富以货币形式储存的需求;•投机需求:用于投资和获取收益的需求。
1.3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是指供求货币和与货币有关的金融产品进行交易的场所。
金融机构则是指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1.4 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求关系来控制经济的手段。
金融政策是国家调控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政策措施。
2. 宏观调控与经济增长2.1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对整个经济发展进行调控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胀、调节国际收支等。
而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2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等。
2.3 经济增长的模式和特点经济增长的模式是指经济增长的具体路径和方式,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以采用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
经济增长的特点包括周期性波动、长期持续增长、不断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等。
2.4 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增长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对未来世代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效率、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的协调。
3. 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3.1 经济体制的类型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活动中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
高中“经济生活”主观题常用知识要点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主观题常用知识要点高中新课标《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主观题涉及要点面宽、角度多,难度相对较大。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标近年高考试题,综合性问答经常涉及的重要知识热点还是有一定运用规律的,研究分析如下,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从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解放和发展发展生产力,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再到当前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策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目的是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政策具体表现,如:建设新农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进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全国依据不同地域的不同特点,划分为三类主体功能区,分别为城市工业区,生态农业区和生态保护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社会公平等等。
凡涉及上述类似问题,常用到本要点。
二、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发展的两大战略性任务。
无论是对楼市价格的调控,还是对股市的监控,以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整顿和规范、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等类似问题,常用到这一要点。
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健全国家的宏观体系,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目的都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这两个要点往往连带使用。
如:怎样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发展新能源产业,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凡涉及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的问题,都要用到这两个要点。
2021年高考政治复习: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常见知识点总结
2021年高考政治复习: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常见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主要内容概要:一消费相关知识二企业相关知识。
三国家或政府宏观知识。
四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相关知识。
五就业相关知识。
六财政相关知识。
七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八市场秩序相关知识。
九农村材料相关知识。
十对外经济相关知识。
一影响消费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③未来收入预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社会总体收入差距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
⑤物价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
消费环境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要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二社会再生产①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
②生产在社会在生产起决定作用,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桥梁纽带,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④交换是社会再生产的桥梁纽带,要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⑤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目的和动力,要提高消费质量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
三发展生产的意义①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现实依据:是由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③要求❶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❷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❸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❹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四企业相关知识点。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组织生产。
《经济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经济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高中经济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创新的积极作用,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完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法制环境。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
政府创造条件,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激发技术创新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对创新主体进行引导,推动技术创新;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创新主体的行为,打击创新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创新者的利益。
(北京2013)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什么不能完全由“看不见的手”调节。
市场调节有利于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但市场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局限。
水资源完全由“看不见的手”调节,会造成过度开发、分配不公、污水排放量过多等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利用。
政府参与水资源管理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山东2013)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
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可。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它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其他职能有哪些?▲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充当此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生产者要能把商品顺利卖出去,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其它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纸币的含义是什么?纸币有何优点?纸币的发行规律是什么?▲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纸币的发行规律: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放行纸币。
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③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纸币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它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5.货币的流通公式是什么?▲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次数。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6.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解决?▲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2021高考政治全国卷经济生活高频考点
2021高考政治全国卷经济生活高频考点近三年全国卷试题经济生活高频考点有这些后期复习必须总结高考命题试题呈现的特点及高频考点,教师的复习要立足考纲,狠抓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落实,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理解和记忆要准确,夯实知识基础。
逻辑政治为您整理了近三年全国卷试题高频考点,希望对您有帮助。
经济生活:①价值决定价格;②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③影响价格的因素④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⑤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⑥财政与宏观调控;⑦市场配置资源;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质量发展;⑨新发展理念;⑩开放型经济发展。
专题一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考点一货币1.货币及其流通货币①货币的本质是,基本职能是和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①纸币可以代替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有贬值风险)、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部分国家的纸币)的职能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为限度,否则可能会出现或信用工具主要包括和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手段联系纸币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过程中演变而来的,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信用卡、支票、外汇2.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政策的关系3.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1)外币汇率与本币汇率的变动是反向的人民币升值,换取外币增多,人民币(本币)汇率,外币,外币汇率。
人民币贬值,换取外币减少,人民币(本币)汇率,外币,外币汇率。
(2)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3)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①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
②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增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③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从消费水平看可以减少国外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企业生产看可以促进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从发展方式看可以协调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对外贸易方式转变从外汇储备看可以保持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不贬值,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从对外开放看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维护世界经济秩序考点二价格1.价格变动的原因及影响价格变动的原因(谁影响了价格) 根本因素:决定价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直接因素: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供过于求,价格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因素对生活: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价格下降,需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全国新课标卷材料题考点(背)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交易、买卖)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4、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选择题掌握货币职能的判断和区分)5、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公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的速度(次数)=价格水平X待售商品数量/货币流通的速度(次数)6、纸币发行过多或过少的不利影响: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物价上涨,进而出现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反之,会引发通货紧缩,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选择注意: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和面值,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7、引起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及解决办法:(1)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主要原因)总供给<总需求(根本原因)通货膨胀(物价全面持续上涨)解决方法:①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政府):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减发国债②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2)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主要原因)总供给>总需求(根本原因)通货紧缩(物价全面持续下跌)解决办法: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②积极的货币政策(央行):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8、汇率的变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
外币升值,外币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跌落。
反之,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同一种币种的汇率和币值的变动是同向的,不同币种汇率和币值的变动是反向的)9、保持人民币比值基本稳定(1)表现: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11、货(纸)币的贬值度=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物价上涨幅度(通货膨胀率)=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所需的货币量利润率=售价—成本/成本×100%12、汇率变动计算公式:两国汇率比化为1:N形式,如果数字为1的国家汇率变动或币值升降X%时,用N乘以相关数字: 1:N·(1± X%);另一国(数字为N)变动时,用1:N/(1±X%);无论哪国变动,升用加法,降用减法。
13、政治计算通用公式: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法,减少用减法。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个别劳动时间的意义: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
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理解记忆)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②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④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⑦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⑧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⑨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⑩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4、价值规律(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5、供给(生产)、需求(消费、销售量)与价格相互影响:(1)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涨,出现卖方市场;②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下降,出现买方市场。
(2)价格影响供求:①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民对它的需求量会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会增加。
②某种商品价格上升,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6、影响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成本的增减,科技进步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纸币发行量。
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时,纸币贬值,引起物价上涨。
(4)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5)其他因素:市场垄断、哄抬物价、消费心理。
7、从影响价格因素的角度,如何平抑(稳定)物价:(1)价值决定价格。
生产者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从而降低物价。
(2)供求影响价格。
必须努力发展生产,增加供给,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抑制不合理需求。
(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价格。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规范市场秩序,提供市场信息,稳定物价。
(4)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遵循价值规律,运用价格机制引导生产。
(5)消费心理影响物价。
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6)企业要遵纪守法,承担社会责任,禁止哄抬物价。
8、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1)需求法则(同一商品):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
(选择注意价格与需求之间是负相关关系)(2)需求弹性法则(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需求相关法则:①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减少。
②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随之增加。
9、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1)调节产量。
价格上涨,增加产量;价格下跌,减少产量。
(2)调节生产生产要素投入。
10、关于价格变动影响的函数图像(选择理解)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1)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
(2)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的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②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预期乐观,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降低。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就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3)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4)消费观念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和习惯。
(5)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企业信誉等。
2、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怎样扩大内需,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国家:(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2)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完善分配制度。
(3)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促进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维护社会公平,落实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
(5)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6)个人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根据材料展开) (7)企业要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必须做好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3、恩格尔系数及其意义:(1)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消费总支出(选择题注意投资不属于消费支出)(2)意义:可以衡量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
恩格尔系数降低,说明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改善,生存资料的消费比重逐步下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比重逐步提高。
4、四种消费心理:从众心理(仿效性)、求异心理、攀比心理(炫耀性)、求实心理。
5、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①要避免盲目跟风;②避免情绪化消费;③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扩大就业。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消费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1)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2)相互关系:①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②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③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1)理论原因: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现实原因: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②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致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4、公有制的形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公有制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6、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7、国有经济的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8、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9、发展国有经济的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