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物理 第1章 物体运动 运动规律应用(第5课时)复习导学案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三物理复习导学案:第1章 物体运动(第2课时)
濉溪二中高三复习物理导学案第一章 物体运动 第2课时 物体运动图像【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检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是否完成)1、掌握s —t 、v —t 图线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理解微元方法,学会用图像描述运动 【重点、难点】重点:图像的基本性质 难点: 微元法应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这里主要告诉你怎么样做才能完成目标)1、对照课本理解,掌握位移、速度图像的基本性质。
在此基础上完成自我检测题2、参照教材理解微元法,通过探究学习学会用图像描述运动【温故而知新】(复习上一节课的关于加速度的矢量性,平均速度的计算)1.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 ,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D )A .2.45 m/s 2B .-2.45 m/s 2C .4.90 m/s 2D .-4.90 m/s 22.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 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
他的速度图象如图2-6所示。
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 1或t l ~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结论正确的是(D )A 、0~t 2,12v v =B 、t 1~t 2,122v v v +=C 、t 1~t 2,122v v v +>D 、t 1~t 2,122v v v +<3.一质点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A .t 1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1x t ∆ B .t 2时间内时间中点的速度为2xt ∆ C .t 1和t 2的关系为:121t t =.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212xt ∆【课前预习】1、s—t图像的基本性质(1)、三个质点1、2、3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其中1.2平行,可以判断( AD )A、三个质点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只有质点2做匀速直线运动C、三个质点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D、质点1与2运动快慢相同,比3运动的慢(2)、某物体的s-t图像如图2-13所示,AB段表示物体处于图2-l3 状态,BC段表示物体做运动, O—10s整个过程中,物体位移为 m.2、v—t图像的基本性质(3)、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同方向运动,它们的v-t图时刻,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 )所示,在t1A.二者速度相同 B.二者速度大小相同,而速度方向相反C.二者位移相同 D.二者相处位置相同(4).某物体的v-t图像如图2-22所示,则该物体在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最大,在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最大.【自我检测】(这里的题目是检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做错的主动请同学帮助解决)1、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像,如图2-6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参考点,以甲的出发时间作为计时的起点,则 ( ACD ) A.甲、乙同时出发B.甲、乙从同一地点出发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s。
2019届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一轮复习物理学案:第1章 物体运动(第5课时)
濉溪二中高三复习物理导学案第一章物体运动第5课时运动规律应用2【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检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是否完成)1、掌握怎样运用图像解题2、学会画图处理问题【重点、难点】重点:图像性质的应用难点:自创图像解题【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这里主要告诉你怎么样做才能完成目标)1、根据你掌握的图像的基本知识掌握读图方法,完成自我检测题2、要主动的思考怎么样画出图像来解题,而后在师生的讨论中得到巩固提高。
【课前预习】运用图像的一个方面是学会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如图像的坐标值、性质、拐点等主要是考查了同生们的读图能力,一下题为例。
1. [2019·天津卷]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1.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应用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速度的正负代表了运动的方向,A错误;图线的斜率代表了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B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代表了物体的位移,C错误,D正确.运用图像处理问题【自我检测】(这里的题目是检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做错的主动请同学帮助解决)1、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做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像如图2-3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ls末和4s末C .乙在头2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2s 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分别为2m/s 2和lm/s 2D .2s 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2、图2-16甲和乙是表示A 、B 、C 、D 四物体的v-t 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 )A .t ′s 末有相同速度的是B 、C 两物体 B .速度变化快慢相等的物体有A 、B 、C C .t ′s 末有相同位移的是A 、B 和C 三物体D .A 、B 、C 都是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而D 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图2-4中表示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A )4.[2019·新课标Ⅱ卷]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4.A [解析] v -t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 正确,C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 1+v 22来表示,乙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B 错误;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则甲、乙的加速度均减小,D 错误.【课内探究】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初步学会自己画出图像帮助解题的方法。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三物理复习导学案:第2章 静力学(第11课时)
濉溪二中高三复习物理导学案第二章静力学第11课时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检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是否完成)1、掌握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实验过程。
2、知道理论结论和实验结论的区别,会分析实验误差。
【重点、难点】重点:实验基本原理难点:误差分析【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这里主要告诉你怎么样做才能完成目标)1、阅读教材掌握实验目的、原理,明确实验过程2、通过做题你会知道这个实验是考试热点,请你要认真学习,学会分析问题。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回答1、简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2、结合右图说明所用器材3、结合右图简述实验步骤图3-1-14、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自我检测】(这里的题目是为检查基本概念理解的,做错的主动请同学帮助解决)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或步骤可减小实验误差( ACD )A.两个分力的夹角要适中B.两个分力的大小也要适中,例如弹簧秤量程5N,两个分力取2.5N左右正好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D.实验前,先把所用的两个弹簧秤的钩子互相钩住,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2.关于“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A.实验的目的是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共点力的合力B.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条伸长某一长度时,必须记录的是结点的位置和两弹簧秤的读数,其余都不用记录C.换用一只弹簧秤拉时,应当使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与前次相同D.使用弹簧秤前,首先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使用时要使弹簧秤与木板平行3、(2014年江南十校二模)某同学为了验证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他在竖直墙壁上用图钉固定了一张方格纸,并调整方格线分别水平和竖直。
他又在上方钉了两个钉子A、B将两个弹簧秤分别挂在两钉子上,两弹簧秤下面挂钩分别钩住两细绳套,两细绳套的结点O通过另一细绳悬挂重G=10N的物块,静止时呈如图所示状态。
读出两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F1=6.7N,F2=5. 0N。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物理 第2章 静力学 力学综合应用(第8课时)复习导学案
力学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检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是否完成) 1、熟练掌握平衡条件的应用 2、会分析支架类问题【重点、难点】重点:支架类问题的分析方法 难点: 三力平衡的应用【温故而知新】1、一个物体在同一平面内的三个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下面对这三个力的判断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BD )A .这三个力必是共点力B .这三个力的合力必等于零C .这三个力必是同种性质的力D .这些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静止不动,是因为 ( B )A .物体压桌面的力与桌面支持物体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B .物体所受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C .桌面受物体的压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如图1-67所示,一个物体由绕过定滑轮的绳子拉着,拉力方向如图示中1、2、3,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三种情况下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 1、F 2、F 3,轴对定滑轮的支持力分别为N 1、N 2、N 3,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的情况下,则 ( A )A.F l =F 2=F 3, N l >N 2>N 3B.F 1>F 2>F 3 ,N 1=N 2=N 3C.F 1=F 2 =F 3 ,N 1=N 2 =N 3D.F 1<F 2<F 3 ,N 1<N 2<N 35.(2012广东卷)如图3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45°,日光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 ,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A .G 和G B. 22G 和22GB. 12G 和32G D. 12G 和12G解析:如图所示,热光灯受两绳拉力T 1、T 2,以及重力作用 处于静止状态,两绳张力相等且互相垂直,由力的合成有G T T 2221==,故选B 。
6. (2013年合肥高考一模)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四个沿水平面的恒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物理第1章物体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上抛(第6课时)复习导学案
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检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是否完成)1、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运动规律,会计算有关问题2、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特点、规律,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抛体运动规律难点:整体法处理竖直上抛运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这里主要告诉你怎么样做才能完成目标)1、阅读教材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问题,自主处理自我检测题2、根据竖直上抛的特点,理解处理上抛的方法,有困难就请同学指点。
投入一定的精力掌握竖直上抛运动计算方法。
【课前预习】1、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性质、规律通过下面题目理解用图像表示自由落体运动题: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此物体的下落速度v跟时间t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如图中的哪一个图来表示( D )2、竖直上抛运动①写出特点、规律、上升时间和最大高度的计算式你怎样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矢量性。
②竖直上抛的两种处理方法【自我检测】(这里的题目是检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做错的主动请同学帮助解决)1.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伽利略首先通过逻辑推理证明,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用自由落体实验进行了验证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验证了速度与时间成正比D.伽利略用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验证了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
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D.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自由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A.自由落下的物体,每半秒钟速度增加4.9m/s2B.地球上各地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C.在空气中不同物体下落加速度不同,是物体受空气阻力作用的结果,D.自由落下的物体,在相邻的每秒钟内位移之差为9.8m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A.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竖直方向的位移只要满足s1:s2:s3……=1:4:9……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两秒内的路程之比为1:3:5D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两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2:35、从塔顶释放一个小球A ,ls 后从同一个地点再释放一个小球B ,设两球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则落地前,A 、B 球间的距离 ( B )A .保持不变B .不断增大C .不断减小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6、(皖南八校2014届第三次联考)从距地面一定高竖直上抛一个小球,经过一段时间后落地反弹,忽略空气阻力和小球与地面碰撞的动能损失,则小球的速度—时间图像是( C )【课内探究】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应用训练(请你积极参与展示下面两个题目)1、气球下一重物,以v 0=10 m/s 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h=175 m 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少时间落到地面?落地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取g= 10 m/s 2答案:7s 60m/s2、在h=12 m 高的塔上,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出一个物体,经t=2 s 到达地面,则物体抛出时初速度v 0多大?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离地面的高度)(g 取10 m/s 2)解析:方法一:把物体看做匀减速上升和自由下落两个过程。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物理第3章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复习导学案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主要说明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要目标明确,简捷明了)1、理解伽利略等科学家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观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目的。
2、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难点:惯性概念【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主要交待学生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完成目标)1、阅读教材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等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论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建立过程,掌握第一定律的意义。
2、通过做题比较伽利略的斜面试验和理想实验【课前预习】(简单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概念、规律等知识点。
)1、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观点?2、伽利略理想实验?3、牛顿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论,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意义?4、惯性。
【自我检测】(主要用基本的题目,供学生理解课前预习中知识点)1.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体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物体运动状态就变化B.物体速度的方向不发生变化,运动状态就不发生变化C.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则运动状态就不发生变化D.物体速度的大小不发生变化,运动状态就不发生变化2、下面的实例中,属于惯性表现的是哪些( ACD )A.滑冰运动员停止用力后,仍能在冰上滑行一段距离B.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自行车,为维持匀速直线运动必须用力蹬自行车的脚踏板C.奔路的人脚被障碍物伴住就会摔倒D.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运动3、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 D )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作用的物体将静止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作用的物体将运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4、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质量相同的物体,惯性相同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保持这个物体匀速运动时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5、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D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6.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 C )A.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7、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ABC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和所受合外力为零B.在相同的合外力作用下,惯性小的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大C.战斗机在投入战斗前抛弃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D.加速度大的物体,其惯性一定很小8、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其速度不可能为零B.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运动速度无直接关系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则加速度一定不为零9、关于物体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物体受到一个不为零的恒定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变B.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时,一定做变速运动C.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10、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构成了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基础。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单选)某质点在坐标原点O处做简谐运动,其振幅为5 cm,振动周期为0.4 s,振动在介质中沿x 轴正向传播,传播速度为1.0 m/s.若质点在平衡位置O向上振动0.2 s后立即停止振动,则停止振动后又经过0.2 s的时刻的波形可能是图中的()参考答案:B2.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B,质量都为m。
现B球静止,A球向B球运动,发生正碰。
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总弹性势能为Ep,则碰前A球的速度等于A. B. C.2 D.2参考答案:C3. 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光谱分析可鉴别物质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参考答案:AB4. 某同学沿水平方向用力推一文具盒,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和文具盒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撑力和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手对文具盒的推力和桌面对文具盒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桌面对文具盒的摩擦力和文具盒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参考答案:D【考点】牛顿第三定律.【分析】1、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缺一不可;【解答】解:A、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和文具盒所受的重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撑力和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B错误;C、手对文具盒的推力和桌面对文具盒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桌面对文具盒的摩擦力和文具盒对桌面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正确;故选:D.5. 关于电磁感应,下属说法正确的是()A.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一定为零参考答案:C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其中,A球带电荷量为9Q,B球带电荷量为-Q,将A和B固定起来,二者间距离为R,二者间作用力为,然后让A球和B球接触,再放回原来位置,此时作用力与原来二者间作用力的比值是(其中Q为正数)参考答案:9KQ2/R2 、16:97. 在真空中负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的P点,放一个q=-10-9C的点电荷,测得所受电场力大小为10-6 N.则此时Q在P点产生的电场的场强大小为________N/C,若在P点不放任何检验电荷,则Q 在P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________N/C.参考答案:103 N/C. 103 N/C.8. 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它射入折射率为4/3的水中时传播速度为_______M/S.参考答案:答案:9. 如图9所示,单匝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全部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线框面积为S,电阻为R。
安徽省濉溪县高考物理第1章物体运动运动规律应用(第4课时)复习导学案
运动规律应用【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检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是否完成)1、掌握处理追及类问题的常用方法,分析思路2、会在处理问题时应用临界条件【重点、难点】重点:处理追及问题的方法难点:临界条件应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这里主要告诉你怎么样做才能完成目标)1、先掌握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有困难就要及时请同学帮助2、在老师和同学的讨论中领会临界条件的运用。
3、你还要投入激情和精力做题,一定要掌握该问题。
这是高考考查重点。
【温故而知新】(用下面两个题目进一步熟悉解运动学题的基本方法)1、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的前t1秒内的位移大小为S1米,在此时刻后t2秒内的位移为S2米,求物体加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a=2、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为零,如图2-0-11。
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
方法一:逆向思维法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
故……又x Bc= x Ac/4,解得:t Bc=t。
方法二: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2n-1),现有:通过x AB的时间为t,故通过x BC的时间t BC=t。
方法三: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教材中的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又v02= 2aX Ac,①V B2=2ax BC,②X BC=x AC/4,③解得①②③得:v B=v o/2。
可以看出v B正好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点是中间时刻的位移。
因此有t BC=t。
方法四:面积法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平方比的方法;作出v-t图象,如图2-0-12。
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的各段位移所用的时问之比:且:得t BC =t。
方法五:性质法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的各段的位移所用时间比为:1:():():()…:()现将整个斜面分成相等的四段,如图2-0-13,设通过BC段的时间为tx,那么通过BD、DE、EA段的时间分别为:t BD=()t x t DE=()t x t EA=()t x又:t BD+t DE+t EA=t 得:t x=t【答案】t【课前预习】追及问题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解题思路:追及、相遇问题其实质就是建立两个物体在时间、空间上的关系;所以基本思路是:①根据题意画出物体的运动草图;②根据空间关系列出位移方程;③根据时间关系列出时间方程;④根据物体运动性质及临界条件列出运动方程;⑤求解物理量。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物理第3章牛顿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第5课时)复习导学案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学习目标】(主要说明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要目标明确,简捷明了)1、掌握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方法,会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
2、会对临界状态进行分析。
【重点、难点】重点:连接体问题分析 难点: 整体法隔离法的使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主要交待学生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完成目标)1、整体法与隔离法是高中物理中的很重要方法,你要投入激情和精力学会。
学习中是会有困难的,不懂的问题请同学老师帮你。
只要你坚持不懈一定能学会的。
【温故而知新】(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即和上节课有关的3~5个题目)1、(黄山市2013届第三次质量检测)如图所示,质量m=1kg 的小球穿在长L=1.6m 的斜杆上,斜杆与水平方向成α=370角,斜杆固定不动,小球与斜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小球从斜杆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向下滑动时,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1N ,(sin370=0.6 cos370=0.8 g=10m/s 2)求:(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小球运动到斜杆底端时速度的大小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cos α+mgsin α-μN=ma Fsin α+N=mgcos α 解得:2(cos sin )(sin cos ) 1.25/F mg a m s m αμααμα++-==(2)由运动规律得:22/v aL m s ==【课前预习】(简单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概念、规律等知识点。
)1、连接体问题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是整体法与隔离法。
①整体法:当系统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我们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质量等于各物体的质量之和,当整体受到的外力F 已知时,可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叫做整体法。
②隔离法:从1、(09年安徽卷)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物理第1章物体运动运动的基本概念(第1课时)复习导学案
运动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检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是否完成)1、了解时间、时刻等概念2、理解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矢量性等。
3、理解速度、速率的区别,会计算平均速度。
【重点、难点】重点:基本概念的理解、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难点: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这里主要告诉你怎么样做才能完成目标)1、请你阅读课本理解描述运动需要的物理概念,最好能默写出来,防止假性理解。
2、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自我检测题。
3、以最大的激情完成课内探究,并积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课前预习】1、机械运动、参照系、时间、时刻的定义。
2、质点的定义,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
3、理解下面几组概念位移与路程的定义,他们的区别是什么?位移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速度与速率的定义,他们的区别是什么?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定义与物理意义,他们的区别是什么?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为什么不能是平均速度的大小?4、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量值关系和方向关系?【自我检测】(这里的题目是检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做错的主动请同学帮助解决)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参照物必须选择地面B.研究物体运动,参照物选择任意物体,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C.选择不同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D.研究物体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2.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D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西运动3.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C )A.凡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参加百米跑竞赛的运动员可看成质点C.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D.在太空中,进行飞船对接的宇航员观察这个飞船,可以把飞船看作质点4.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A.平动和转动只能独立存在B.平常所说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C.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一定是相同的D、做转动的物体,有的点的运动状态是相同的5、下列关于速度的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 )A.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B.位移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定不一至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变的D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物理 第1章 物体运动 物体运
物体运动图像【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检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是否完成)1、掌握s —t 、v —t 图线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理解微元方法,学会用图像描述运动【重点、难点】重点:图像的基本性质 难点: 微元法应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这里主要告诉你怎么样做才能完成目标)1、对照课本理解,掌握位移、速度图像的基本性质。
在此基础上完成自我检测题2、参照教材理解微元法,通过探究学习学会用图像描述运动【温故而知新】(复习上一节课的关于加速度的矢量性,平均速度的计算)1.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 ,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D )A .2.45 m/s 2B .-2.45 m/s 2C .4.90 m/s 2D .-4.90 m/s 22.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 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
他的速度图象如图2-6所示。
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 1或t l ~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结论正确的是(D )A 、0~t 2,12v v = B 、t 1~t 2,122v v v +=C 、t 1~t 2,122v v v +> D 、t 1~t 2,122v v v +<3.一质点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A .t 1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1x t ∆B .t 2时间内时间中点的速度为2x t ∆ C .t 1和t 2的关系为:121t t =.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212x t ∆ 【课前预习】1、s —t 图像的基本性质(1)、三个质点1、2、3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其中1.2平行,可以判断( AD )A 、三个质点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只有质点2做匀速直线运动C 、三个质点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D 、质点1与2运动快慢相同,比3运动的慢(2)、某物体的s-t 图像如图2-13所示,AB 段表示物体处于 图2-l3 状态,BC 段表示物体做 运动, O —10s 整个过程中,物体位移为 m .2、v —t 图像的基本性质(3)、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同方向运动,它们的v-t 图所示,在t 1时刻,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 )A.二者速度相同 B.二者速度大小相同,而速度方向相反C.二者位移相同 D.二者相处位置相同(4).某物体的v-t图像如图2-22所示,则该物体在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最大,在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最大.【自我检测】(这里的题目是检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做错的主动请同学帮助解决)1、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像,如图2-6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参考点,以甲的出发时间作为计时的起点,则 ( ACD )A.甲、乙同时出发B.甲、乙从同一地点出发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s。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物理期末试题带解析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物理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发电机的路端电压为,经电阻为的输电线向远方用户供电,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则()A.输电线上的电流为B.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为C.用户得到的功率为D.用户得到的电压为参考答案:AC2. 理发用的电吹风机中有电动机和电热丝,电动机带动风叶转动,电热丝给空气加热,吹出热风将头发吹干。
设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它与电热丝的电阻相串联,接到直流电源上,电吹风机两端电压为,电流为,消耗的电功率为,则有()A. B. C. D.参考答案:CD3. 真空中有两种频率不同的电磁波,它们的( )A.波速相同,周期相同B.波速不同,周期相同C.波速相同,周期不同D.波速不同,周期不同参考答案:C4. 如图9是一火警报警电路的示意图.其中R3为用某种材料制成的传感器,这种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值班室的显示器为电路中的电流表,电源两极之间接一报警器.当传感器R3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示器的电流I、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情况是:A.I变大,U变小 B.I变小,U变大C.I变大,U变大 D.I变小,U变小参考答案:C5. (多选题)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
A.所有元素都有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E.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参考答案:BCE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4分)在真空中点电荷电场中,离该点电荷为r0的一点,引入电量为q的检验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为F,则离该点电荷为r0处的场强大小为。
参考答案:F/q7. 下图是两个同学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得到的结果。
他们得到使橡皮筋的结点拉到O点时所需的两个力F1、F2及一个力时的F,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了等效力F’,如图所示。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物理第1章物体运动实验研究匀变速运动(第7课时)复习导学案
实验研究匀变速运动【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检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是否完成)1、知道判断匀变速运动方法,会根据纸带求计数点的速度。
2、掌握求加速度的方法3、会分析实验误差【重点、难点】重点:速度、加速度计算难点:加速度计算,误差分析【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这里主要告诉你怎么样做才能完成目标)1、阅读教材掌握实验的原理,过程等基础知识,做自我检测题加深理解2、求加速度是本实验的难点,重点繁琐复杂,请你耐心认真学习,掌握加速度计算方法。
【课前预习】1、实验的基本操作,怎么样确定计数点,怎么样计算速度。
2、怎么样选择坐标,怎么样标注坐标上的数值,怎么样作图。
【自我检测】(这里的题目是检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做错的主动请同学帮助解决)1.在本实验中,关于计数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D )A、用计数点进行测量计算,既方便,又可减小误差B.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应该是相等的C.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应当是相等的D.计数点是从计时器打出的实际点中选出来,相邻计数点间点痕的个数相等2.本实验中,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E )A.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B.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C.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D.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E.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DBFAEGC________.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块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E.先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F.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4.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造成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不是一个恒量的主要原因是 ( AB )A.长度测量不精确 B.打点间隔不均匀C.运动中受摩擦力作用 D.木板未调成水平5、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中有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H……)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C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D .取下纸带.E .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乎板上做加速运动.F .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答案;A 中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D 中取下纸带之前应先断开电源使计时器停止工作补充G ,换上新纸带,再重复两、三次。
2019届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一轮复习物理学案:第1章 物体运动(第3课时)
濉溪二中高三复习物理导学案第一章物体运动第3课时物体运动规律【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检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是否完成)1、学会推导运动学的公式推论等2、理解运用运动学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重点:公式、推论的应用方法难点:解题技巧【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这里主要告诉你怎么样做才能完成目标)1、一定要完成公式的推导,自己做有困难就要请同学帮助。
2、在掌握公式的特点基础上做好自我检测题3、反复练习使用运动学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
【温故而知新】(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应用图像解题方法)1.[2019·全国卷] 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 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 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 )A.x=3 m B.x=8 mC.x=9 m D.x=14 m14.B [解析] 本题考查v-t图像. v-t图像与x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即位移为s1-s2=3 m,由于初始坐标是5 m,所以t=8 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x=3 m+5 m=8 m,因此B正确.=2m/s,加速度a=0.lm/s2,则( ACD )2、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A.质点第4s末的速度为2.4m/sB.每经过2s时间,物体速度就增大2.2m/sC.质点速度一直增大D.质点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3.(芜湖市2019年三模)如图所示,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十字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m处时,绿灯还有3s熄灭,若从此刻开始计时,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v-t图象可能是 ( C )【课前预习】1、运动学基础公式①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 ②由上两个公式完善运动学基本公式 2、有用的推论自我推导出下列推论。
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中间时刻速度公式:02t v v v+=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v =②任意两个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相等,即:221x x x aT ∆=-= ③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倒过来看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3、比例式(要学会推导出下列比例式)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比例关系:(T 为时间单位)①1Ts 末、2Ts 末、3Ts 末……的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 ②前1Ts 内、前2Ts 内,前3Ts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1:4:9……n 2 ③通过连续相等的时间的位移之为:s 1:s 2:s 3:……=1:3:5:7……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t l :t 2:t 3。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物理第3章牛顿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第4课时)复习导学案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学习目标】(主要说明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要目标明确,简捷明了)1、掌握物体受力与运动关系的题型,运用加速度的桥梁作用【重点、难点】重点:两种常见题型难点:解题思路分析【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主要交待学生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完成目标)1、已知运动求物体受力或已知物体受力求运动量,是考试命题的重点。
在学习中你在这里多用时间,做到确实掌握这样题目的解法。
【温故而知新】(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即和上节课有关的3~5个题目)1、如图所示,木块A放在斜面体B上处于静止,当斜面体向右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时,木块A仍相对于斜面体B静止,则木块A受到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大小有( D )A、F N增大,F增大B、F N不变,F增大C、F N减小,F不变D、F N减小,F增大【课前预习】(简单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概念、规律等知识点。
)牛顿运动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解决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物体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情况,即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及运动轨迹。
流程图如下:(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解决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物体所受的其他外力。
流程图如下: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自我检测】(主要用基本的题目,供学生理解课前预习中知识点)1.(2014·重庆卷)以不同的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的速率成正比,下列分别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5.D [解析] 本题考查vt图像.当不计阻力上抛物体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图像为一倾斜直线,因加速度a =-g ,故该倾斜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g .当上抛物体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率成正比时,对上升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kv =ma ,可知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通过图像的斜率比较,A 错误.从公式推导出,上升过程中,|a |>g ,当v =0时,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此时 a =-g ,而B 、C 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均小于g ,故B 、C 错误,D 正确.2.(淮安市2011年高三第四次调研)如图甲所示,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m =0.8kg 的物体受到平行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其大小F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t = 0时刻物体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g=10m/s 2。
高中物理规律应用课件教案
高中物理规律应用课件教案
教学内容:物理规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分析和解释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能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1. 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如何分析和解释物理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出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概念解释(10分钟)
1. 讲解一些常见的物理规律,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发现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1. 案例1:为什么汽车在启动时会加速?(涉及牛顿第二定律)
2. 案例2:为什么水在锅中煮沸时会从底部开始起泡?(涉及传热规律)
3. 案例3:为什么手机电池会发热?(涉及能量守恒定律)
四、讨论与实践(20分钟)
1.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物理规律,找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2. 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设计一个简易的能量转化装置等。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分析并解决,写成实验报告或小论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高二年级物理精品课件 第一、二章运动的描述复习
8
9
10
AB
C BD
制作1308 2008年上学期
11
12
13
14
15
ACD A
D
B
D
16. 4~6;交流;50Hz;0.02s;较小。
17. -10 ;-2.5
18. A:低压交流
D:(n-1)0.02s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B:限位孔 、复写纸
F: BAEDCF
制作1408 2008年上学期
19. 18m/s
20. 37.5m/s
21:0~2s:速度为负方向,大小由20m/s随时 间均匀减小到0
加速度为正方向,大小为10m/s2 0~4s: 速度为正方向,大小由0随时间均匀增 加到20m/s
加速度为正方向,大小为10m/s2
23. dv3/(v1+v2)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508 2008年上学期
(二)运用图象时的注意事项
1. 明确图象是什么图
2. 理解图象中的“点”、 “线”、 “斜率”、 “截距”、 “面积”等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108 2008年上学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208 2008年上学期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A
1
2
ABC C
6
7
D
B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3
4
5
D BC D
五、竖直上抛运动
1. 概念: 2. 规律: 3. 特点: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908 2008年上学期
六、x---t图象与v---t图象比较
(一).下图是形状一样的s---t 图象 与v---t 图象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规律应用2【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检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是否完成)1、掌握怎样运用图像解题2、学会画图处理问题【重点、难点】重点:图像性质的应用难点:自创图像解题【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这里主要告诉你怎么样做才能完成目标)1、根据你掌握的图像的基本知识掌握读图方法,完成自我检测题2、要主动的思考怎么样画出图像来解题,而后在师生的讨论中得到巩固提高。
【课前预习】运用图像的一个方面是学会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如图像的坐标值、性质、拐点等主要是考查了同生们的读图能力,一下题为例。
1.[2014·天津卷]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1.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应用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速度的正负代表了运动的方向,A错误;图线的斜率代表了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B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代表了物体的位移,C错误,D正确.运用图像处理问题【自我检测】(这里的题目是检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做错的主动请同学帮助解决)1、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做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像如图2-3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ls末和4s末C.乙在头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2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分别为2m/s2和lm/s2D.2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2、图2-16甲和乙是表示A、B、C、D四物体的v-t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 ) A.t′s末有相同速度的是B、C两物体B.速度变化快慢相等的物体有A、B、CC.t′s末有相同位移的是A、B和C三物体D.A、B、C都是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而D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图2-4中表示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A )4.[2014·新课标Ⅱ卷]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4.A [解析] v t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 正确,C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 1+v 22来表示,乙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B 错误;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则甲、乙的加速度均减小,D 错误.【课内探究】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初步学会自己画出图像帮助解题的方法。
1、(屯溪一中2014届高三月考)如图所示,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 ,右侧面是曲面AC ,已知AB 和AC 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p 、q 同时从A 点分别沿AB 和AC 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 ( A )A .q 小球先到B .p 小球先到C .两小球同时到D .无法确定2.(湖南省2014届高三四校联考)一直线上有a 、b 两点,相距2m ,一质点沿该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1s 的时间先后通过a 、b 两点,则关于该质点通过a 、b 中点时的速度大小,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C )A .若为匀加速运动,则v>2 m/s ,若为匀减速运动,则v<2 m/sB .若为匀加速运动,则v<2 m//s ,若为匀减速运动,则v>2 m/sC .无论加速还是减速,都有v>2m /sD .无论加速还是减速,都有v<2m//s3、摩托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启动,a 1 =1.6 m/s 2,稍后匀速运动,然后减速a 2= 6.4 m/s 2,直到停止,共历史130 s ,行程1 600 m 。
试求:(1)摩托车行驶的最大速度v max ;(2)若摩托车从静止启动,a l 、a 2不变,直到停止,行程不变,所需最短时间为多少? 解法一:解析法(1)整个运动过程分三个阶段,匀加速运动、匀速运动、匀减速运动。
可借助v -t 图象表示,如图2-0-8所示。
利用推论:2202v v as-=有:22max max max max max 1122(130)160022v v v v v a a a a +--+= 其中a 1=1.6 m/s 2,a 2=6.4 m/s 2。
解得:v max =12.8 m/s(另一解舍去)。
(2)要使摩托车运动时间最短,影响加速时间t 1,减速时间t 3的因素为:v m =a 1t 1=a 2t 3,可见,第1题图要减小t ,只能降低v m ,这与事实矛盾;所以,减小运动时间的方法是减小t 2;即:s 2=v m t 2;有两个路径:一是减小s 2;二是提高v m则:当s 2=0时t 2→t 取得最小值 所以:2212112313160022m m m v v a a v at a t t t t +====+ 解得 t=50 s解法二:图像法求最大速度v m 因为位移等于“面积”如图2-0-8 123121321311160022tan ,....tan 130m m m m m v t v t v t v v a a t t t t tαβ++======-- 解得答案(2)首先要回答摩托车以什么样的方式运动可使得时间最短。
借助2-0-9所示的V-t 图象可以证明:当摩托车先以a 1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 ′max 时,紧接着以a 2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时,行程不变,时间最短,如图2-0-9所示。
1311160022m m v t v t += v m =a 1t 1=a 2t 3即最短时阃为50 s 。
注:图像法解题学生列出方程式解析法方程得形式【答案】(1)12.8 m/s (2)50 s【总结提示】这是一道过程较复杂的例题,首先我们要明确物体的运动分哪几个阶段、运动性质如何,而后弄清已知参量、待求参量,选择适当的公式、推论将它们联系起来求解,必要时要学会利用圈象辅助解题。
【拓展提升】(这里提供给你的题目题型较新、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1.(黄冈中学2011届五月模拟)某无限长粗糙绝缘直杆与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一条中垂线重合,杆水平放置。
杆上有A 、B 、O 三点,其中O 为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中点,AO=BO 。
现将一带电小圆环从杆上A 点以初速度v 0向B 点滑动(不计小环重力),滑到B 点时速度恰好为0,则关于带电小圆环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变小B .运动的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C .运动到O 点的速度为v 0/2D .运动到O 点的速度小于v 0/22 (江西省名校联盟2014届调研考试)一辆摩托车与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表是每隔1秒记录的两车的速度值。
若两车的运动可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 s0 1 2 3 4 摩托车 11/()v m s -⋅18.0 17.5 17.0 16.516.0汽车 12/()v m s -⋅ 9.811.0 12.2 13.4 14.6A. 摩托车的速度变化快B. 在0~4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较大C. 摩托车的位移在减小D. 从t =4s 开始计时,经过1417t s ∆=两车的速度相等14. D 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求摩托车的加速度:210.5/v a m s t∆==-∆,汽车的加速度22 1.2/v a m s t ∆==∆,A 错误;由于0~4s 内,摩托车的初末速度均大于汽车,由02t v v v +=可得摩托车的平均速度较大,B 错误;由表可知摩托车的运动方向没有变化,若以t =0时摩托车所在的位置为初始位置,则摩托车的位移在增大,C 错误;设再经过t ∆两者等速:41421417v a t v a t t s '+∆=+∆⇒∆=,D 正确。
3.[2014·江苏卷] 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 和位移x 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5.A [解析] 设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 1,则由运动学公式得2a 1x =v 2,由此可知选项C 、D 错误;设刹车时汽车的位移为x 0,速度为v 0,其后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2,则减速过程有v 2-v 20=2a 2(x -x 0),这里的v 20=2a 1x 0,x >x 0,则v 2=2a 1x 0+2a 2(x -x 0)=2(a 1-a 2)x 0+2a 2x ,即v =2(a 1-a 2)x 0+2a 2x (x >x 0,a 2<0).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 正确.6.(合肥一中2011年最后一卷)如图甲所示,AC 是一段光滑的圆弧形面,圆弧的半径为1.00 m ,圆弧形面与水平面相切于A 点,弧长AC 为4.0cm 。
现将一小球在弧AC 的顶点C 由静止释放,此物体沿弧AC 运动至最低端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1,所用时间为t 1。
如图乙所示,再以A 、C 为端点作光滑的斜面,将此小球在斜面AC 的中点D 处由静止释放,此物体运动到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2,所用时间为t 2。
则有 ( A )A .1212,>>v v t t B .1212,>=v v t t C .1212,><v v t t D .1212,==v v t t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24.2 m/s(或72 km/h)[解析] 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安全距离为s ,反应时间为t 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0mg =ma 0①s =v 0t 0+v 202a 0② 式中,m 和v 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μ=25μ0③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mg =ma ④s =vt 0+v 22a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 =20 m/s (72 km/h).⑥5.(2012海南卷)如图,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abc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 面和bc 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