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起恒浙江山阴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合集下载

《明史·于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于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于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于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明史·于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于谦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

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帝大悦。

师还,赏赉与诸大巨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

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

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早,辄上闻。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

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

先菽秫,次黍麦,次稻。

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

”诏行之。

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

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

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

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

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

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

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

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

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

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

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

《明史·陈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陈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陈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陈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明史·陈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陈德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陈德,字至善,濠人。

世农家,有勇力。

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

同诸将取宁、徽、衢、婺诸城,擢元帅。

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

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

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

从平武昌。

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

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

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

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讨平群盗。

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

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

元守将吕国公遁,追擒之。

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

又大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

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破龙德,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

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之,遂与友德围成都。

蜀平,赐白金彩币,复还汴。

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

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还。

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兵北平。

十年还凤阳。

十一年卒。

追封杞国公,谥定襄。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

爵除。

(《明史•陈德传》)译文:陈德,字至善,濠州人。

世代务农,勇敢有力气。

在定远跟从太祖,以万夫长随从作战都立有战功,晋升为帐前都先锋。

和诸将一同攻取宁、徽、衢、婺诸城,晋升为元帅。

李伯升侵犯长兴,陈德前往救援,击败并赶走他。

随大军支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拿水寨姚平章。

太祖的船搁浅,陈德奋力交战,自己身受九箭,毫不退却。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原文及译文解析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

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

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

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

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

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应诏言:“非宗室外家,虽实有勋劳,毋得辄加王爵。

顷者有以师傅而领殿前都指挥使,复有以太尉而领阁门事,渎乱名器,乞加订正。

”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

”遂赐进士出身。

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

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

游请以玠子拱代挺。

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

”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

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

”及挺子曦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

江西水灾。

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

”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

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

”除军器少监。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

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

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盖有先见之明焉。

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节选自《宋史》)4.下列各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荫补登仕郎荫:因祖宗功德B.有市北方珍玩市:买C.渎乱名器渎:贪污D.谙典故谙:熟悉5.下列各项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2分)A.由是为所嫉B.炎莫谁何C.不拘礼法D.见讥清议。

《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

《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

《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导语: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译文: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

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

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

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

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

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留下遗憾。

注释才锐:才思敏捷。

若有之:如果有这种情况。

指才锐者。

简束:约束。

经学:指儒家经典,诸子百书。

恭谨:恭敬,谨慎。

浮薄者:游手好闲轻薄的人。

端:这里指一个方面。

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这里指良药,规劝。

贻(yí):留下。

令:①督促,命令,规定。

②让,使。

自此:从这以后。

易:容易。

虑:担忧。

可:值得。

毋:同“无”,不要。

之:指代,这样的人。

忧:担忧。

后生:年轻人。

之:这样的情况。

忧:忧虑。

谨之:慎重对待他。

训:训导。

盖:恐怕。

后悔:后,后悔。

悔,遗憾。

不然:不这样。

游处:来往。

许:大概。

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与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兼工文、史、词,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成就。

陆游的著作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南唐书》等。

陆游生活的年代,正是金兵南侵,中原大片领土沦陷的时期。

在政治上,他坚决主张抗金,反对投降,因此遭到了反对派的打击和压制,一生仕途坎坷,时废时起,饱览了官场的黑暗与险恶,这种社会经历对其家训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书·孔觊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书·孔觊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书·孔觊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书·孔觊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书·孔觊传》原文及翻译宋书原文: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

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为人使酒仗气,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

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

为二府长史,典签谘事,不呼不敢前,不令去不敢去。

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

众咸云:“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胜他人二十九日醒也。

”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性真素,不尚矫饰,遇得宝玩,服用不疑,而他物粗败,终不改易。

觊弟道存,从弟徽,颇营产业。

二弟请假东还,觊出渚迎之,辎重十余船,皆是绵绢纸席之属。

觊见之,伪喜,谓曰:“我比困乏,得此甚要。

”因命上置岸侧,既而正色谓道存等曰:“汝辈忝预士流,何至还东作贾客邪!”命左右取火烧之,烧尽乃去。

徙司徒左长史,道存代觊为后军长史、江夏内史。

时东土大旱,都邑米贵,一斗将百钱。

道存虑觊甚乏,遣吏载五百斛米饷之。

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

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

”吏曰:“自古以来,无有载米上水者,都下米贵,乞于此货之。

”不听,吏乃载米而去。

太宗即位,时上流反叛,上遣都水使者孔璪入东慰劳。

璪至,说觊曰:“废帝侈费,仓储耗尽,都下罄匮,资用已竭。

今南北并起,远近离叛,若拥五郡之锐,招动三吴,事无不克。

”觊然其言,遂发兵驰檄。

太宗遣建威将军沈怀明东讨。

会稽闻西军稍近,将士多奔亡,觊不能复制。

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觊以东西交逼,忧遽不知所为。

门生载以小船,窜于嵴山村。

嵴山民缚觊送诣晏,晏谓之曰:“此事孔璪所为,无豫卿事。

可作首辞,当相为申上。

”觊曰:“江东处分,莫不由身,委罪求活,便是君辈行意耳!”晏乃斩之东阁外。

临死求酒,曰:“此是平生所好。

”时年五十一。

译文: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

少年时代就正直有气节,把明辨是非作为自己的责任。

《明史·陈性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陈性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陈性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明史·陈性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陈性善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陈性善,名复初,以字行,山阴人。

洪武三十年进士。

胪唱过御前,帝见其容止凝重,属目久之,曰:“君子也。

”授行人司副,迁翰林检讨。

性善工书,尝召入便殿,繙录诚意伯刘基子琏所献其父遗书。

帝威严,见者多惴恐,至惶汗,不成一字。

性善举动安祥,字画端好。

帝大悦,赐酒馔,留竟日出。

惠帝在东宫,习知性善名。

及即位,擢为礼部侍郎,荐起流人薛正言等数人。

云南布政使韩宜可隶谪籍,亦以性善言,起副都御史。

一日,帝退朝,独留性善赐坐,问治天下要道,手书以进。

性善尽所言,悉从之。

已,为有司所格,性善进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猥承顾问。

既僣尘圣听,许臣必行。

未几辍改,事同反汗。

何以信天下?”帝为动容。

燕师起,改副都御史,监诸军。

灵璧战败,与大理丞彭与明、钦天监副刘伯完等皆被执。

已,悉纵还。

性善曰:“辱命,罪也,奚以见吾君?”朝服跃马入于河以死。

余姚黄墀、陈子方与性善友,亦同死。

燕王入京师,诏追戮性善,徙其家于边。

译文:陈性善,名复初,以字行世,山阴人。

洪武三十年(1397),考中进士。

陈性善作为新考中的进士被唱名传呼至御前,太祖见其容貌举止十分凝重,注目良久之后说“:真是位君子啊!”乃授他为行人司副,后迁升翰林检讨。

陈性善工于书法,曾被太祖召入便殿,翻录诚意伯刘基之子刘琏所献其父的遗书。

太祖十分威严,见到他的人大多惴惴不安,甚至吓出冷汗而写不成一个字。

而陈性善却举止安详,字画端好,太祖十分高兴,赏赐酒食,并将他留于宫中一整日才出。

惠帝身在东宫,熟知陈性善的名声。

惠帝即位之后,陈性善被提拔为礼部侍郎,他推荐起用了因罪流放的薛正言等人。

云南布政使韩宜可属于被贬之列,也因陈性善之言,被起用为副都御史。

一日,皇上退朝之后,独将陈性善留下赐坐,询问他治理天下之要道,陈性善写出献上。

陈性善知无不言,而皇上对他的建议则全部听从采纳。

语文文言文翻译-严起恒,浙江山阴人

语文文言文翻译-严起恒,浙江山阴人

严起恒,浙江山阴人严起恒,浙江山阴人。

崇祯四年进士。

历广州知府,迁衡永兵备副使。

十六年,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通窜,起恒独守永州,贼亦不至。

永明王立,令兼督湖南军饷。

顺治四年,王驻武冈,拜起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王走靖州,起恒从不及,避难万村。

已知王在柳州,闲道往从之。

从返桂林,复从至柳州、南宁。

李成栋叛大清,以广东附于王。

起恒从王至肇庆,与王化澄、朱天麟同入直。

时朝政决于成栋子元胤,少詹事刘湘客等五人附之,揽权植党,人目为五虎。

起恒居其间,不能有所匡正。

然起恒洁廉,遇事持平。

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久,无所忤,而五虎憾起恒,竞诋为邪党。

王在梧州,尚书吴贞毓等十四人合疏攻五虎,下湘客等狱,欲置之死。

起恒顾跪王舟力救,贞毓等并恶之,乃请召还化澄,而合攻起恒。

给事中雷德复劾其二十余罪,比之严嵩。

王不悦,夺德复官。

起恒力求罢,王挽留之不得,放舟竟去。

会郧国公高必正入觐王,贞毓欲藉其力以倾起恒,言:“朝事坏于五虎,主之者,起恒也。

公入见,请除君侧奸,数言决矣。

”必正许之。

有为起恒解者,谓必正曰:“五虎攻严公,严公反力救五虎。

此长者,奈何以为奸?”必正见王,乃力言起恒虚公可任,请手敕邀与俱还。

文安之入朝,起恒让为首辅。

桂林破,从王奔南宁。

先是,孙可望据云南,遣使乞封王。

天麟议许之,起恒持不可。

后胡执恭矫诏封为秦王,可望知其伪,遣使求真封。

起恒又持不可,可望大怒。

至是,可望知王播迁,遣其将贺大双率劲卒五千,迎王至南宁,直上起恒舟,怒目攘臂,问王封是秦非秦。

起恒曰:‘嗜远迎主上,功甚伟,朝廷自有隆恩。

若专问此事,是挟封,非迎主上也。

”九仪怒,格杀之,投尸于江,时顺治八年二月也。

起恒既死,尸流十余里,泊沙渚间。

虎负之登崖,葬于山麓。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七》,有删节)严起恒,浙江山阴人。

崇祯四年进士。

曾任广州知府,升迁为衡永兵备副使。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蹂躏(欺压)湖南,官民都纷纷逃窜,严起恒独自坚守永州,贼寇也没有到达(永州)。

《陈书·吴明彻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陈书·吴明彻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陈书·吴明彻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陈书·吴明彻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陈书·吴明彻传》原文及翻译陈书原文: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

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

秋而大获,足充葬用。

起家梁东宫直后。

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馀斛,而邻里饥餧,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

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就汝南周弘正学天文、略通其妙,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

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五年,明彻总统众军十馀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王琳将兵拒守。

琳至,与刺史王贵显保其外郭。

明彻以琳初入,众心未附,乘夜攻之,中宵而溃,齐兵退据相国城及金城。

会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

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一鼓而克,生禽王琳。

景和惶惧遁走。

诏遣谒者萧淳风,就寿阳册明彻,明彻登坛拜受,将卒莫不踊跃焉。

初,秦郡属南兖州,后隶谯州,至是,诏以谯之秦、盱眙、神农三郡还属南兖州,以明彻故也。

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

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

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

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

明彻仍自决其堰,乘水势以退军。

及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不得渡,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

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译文: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

吴明彻年幼丧父,他本性至孝,十四岁那年感慨父亲死了却没有坟地,家中又穷得无力筹办,就努力耕种。

到秋天大丰收,足够安葬之用吴明彻以布衣身份出任梁朝东宫直后,到侯景侵犯京师时,天下大乱,吴明彻有三千多斛粟麦,但邻居乡人却饥饿不堪,于是他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这份跟邻居分得的同样多少。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王夫之《严起恒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王夫之《严起恒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王夫之《严起恒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严起恒传严起恒,字秋冶,浙江山阴人。

举北闱..,中崇祯辛未进士,就馆,试诗文中格。

授刑部主事,宽廉精慎,为秋曹..最。

差提狱务,矜恤囚系,纵其械具,与沐浴,时与汤粥。

时畿南例选铨曹,永淳力主用起恒,公揭已出,遣客劝令一谒执政,起恒佯谢诺,益闭户不与外人相见,遂不得调。

已乃升广州知府,南海宝货充斥,起恒食淡衣粗,以廉闻天下。

王思任,其姻也,携客游罗浮,过广州,起恒报谒,公宴之外,无私相见。

思任舟车之赀逮绝,就起恒求傔力数辈,起恒谢无有,思任几穷。

总制沈犹龙闻之,乃赍金币,遣舟车送思任归。

起恒清慎端和,不为捭阖赫奕,而骄帅悍兵,服其德望。

郝永忠、卢鼎、黄朝宣、张先璧、曹志建恣行无所惮,捶击监司,如其牙校,顾敛手受起恒约束,如部将。

时楚吏缘闽、广建国,皆旦夕躐拔至九卿..。

起恒不妄依附,守故衔两载。

稍擢太仆少卿,已乃晋户部..侍郎,督理钱法军饷。

永历四年春,清兵犯南韶。

慈圣太后遽欲挟上弃肇庆西避,起恒坚请车驾勿动。

上召赴内廷,面谕允留。

起恒叩头起,诣阁草敕,征调援兵,方吮毫间,两宫已登舟,上就辇矣。

是冬,两粤继陷。

上奔南宁,化澄率诸臣四窜,唯起恒从。

客有劝起恒必去者,起恒泫然曰:“吾留此即免祸岂复能有所效顾今日亦安往哉患难君臣所相报者唯一死尔伏草间以求活吾固不能国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死于奸,死于敌,唯天所命耳!”永历五年,孙可望遣其将吴将军者入见,挟兵拥行官,猝入起恒舟,佯请与语。

语竟,遽挥铜椎击中起恒脑,堕水死。

上闻,痛哭。

出金募泅人,得起恒尸,裹以御衾,买棺葬于南宁江岸。

起恒相四年,随上播迁,上累欲加恩,固辞不受。

署中无长物,故衣敝舆,食不兼味。

与人言,开诚尽辞,群心悦服;至其不可,则未尝以一字丐人恩泽,虽怨背不恤也。

尤善理财用,在肇庆,请上亲征,立亲征库,不旬日得四万金,精甲名马盈数百。

俄为夏国祥所忌,以中旨取库金入内用,事遂不行。

《南史·孔范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史·孔范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史·孔范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南史·孔范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史·孔范传》原文及翻译南史原文:孔范字法言,会稽山阴人也。

父岱,历职清显。

范少好学,博涉书史。

陈太建中,位宣惠江夏王长史。

后主即位,为都官尚书,与江总等,并为狎客。

范容止都雅,文章赡丽,又善五言诗,尤见亲爱。

后主性愚狠,恶闻过失,每有恶事,范必曲为文饰,称扬赞美。

时孔贵人绝爱幸,范与孔氏结为兄妹,宠遇优渥,言听计从。

朝廷公卿咸畏范,范因骄矜,以为文武才能举朝莫及。

从容白后主曰:“外间诸将,起自行伍,匹夫敌耳。

深见远虑,岂其所知。

”后主以问施文庆,文庆畏范,益以为然。

自是将帅微有过失,即夺其兵,分配文吏。

隋师将济江,群官请为备防,文庆沮坏之,后主未决。

范奏曰:“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度?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

臣自恨位卑,虏若能来,定作太尉公矣。

”或妄言北军马死,范曰:“此是我马,何因死去。

”后主笑以为然,故不深备。

寻而隋将贺若弼陷南徐州,执城主庄元始,韩擒虎陷南豫州,败水军都督高文泰。

范与中领军鲁广达顿于白塔寺。

后主多出金帛,募人立功,范素于武士不接,莫有至者,唯负贩轻薄多从之,高丽、百济、昆仑诸夷并受督。

时任蛮奴请不战,而己度江攻其大军。

又司马消难言于后主曰:“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

陛下以精兵万人,守城莫出。

不过十日,食尽,二将之头可致阙下。

”范冀欲立功,志在于战,乃曰:“司马消难狼子野心,任蛮奴淮南伧士,语并不可信。

”事遂不行。

隋军既逼,蛮奴又欲为持久计,范又奏:“请作一决,当为官勒石燕然。

”后主从之。

明日,范以其徒居中,以抗隋师,未阵而北,范脱身遁免。

寻与后主俱入长安。

初,晋王广所戮陈五佞人,范与散骑常侍王瑳、王仪、御史中丞沈瓘,过恶未彰,故免。

及至长安,事并露。

隋文帝以其奸佞谄惑,并暴其过恶,名为四罪人,流之远裔,以谢吴、越之人。

祁彪佳浙江山阴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祁彪佳浙江山阴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祁彪佳浙江山阴人原文及译文赏析祁彪佳,浙江山阴人。

祖父世清白吏。

彪佳生而英特,丰姿绝人。

弱冠第天启二年进士授兴化府推官始至吏民易其年少及治事剖决精明,皆大畏服。

崇祯四年,起御史。

疏陈赏罚之要,言:"山东之变,六诚连陷,未尝议及一官,欺蒙之习不可不破。

"帝即命议行。

又言:"九列之长,诘责时闻,四朝遗老,或蒙重谴。

诸臣怵严威,竞迎合以保名位。

臣所虑于大臣者此也。

方伯或一二考,台员或十余载,竟不得迁除,监司守令多贬秩停俸,急功赴名之民不胜其掩罪匿瑕,臣所虑于小臣者此也。

"寻上《合筹天下全局疏》,以策关、宁,制登海为二大要。

分析中州、秦、晋之流贼,江右、楚、粤之山贼,浙、闽、东粤之海贼,滇、黔、楚、蜀之土贼为四大势。

极控制驾驭之宜,而归其要于戢行伍以节饷,实卫所以销兵。

帝善其言,下之所司。

宜兴民发首辅周延儒祖墓,又焚翰林陈于鼎、于泰庐,亦发其祖墓。

彪佳捕治如法,而于延儒无所徇,延儒憾之。

回道考核,降俸,寻以侍养归。

高杰兵扰扬州,民奔避江南,奸民乘机剽夺,命彪佳往宣谕,斩倡乱者数人,一方遂安。

督辅部将刘肇基、陈可立、张应梦、于永绶驻京口,浙江入卫都司黄之奎亦部水陆兵三四千戍其地。

之奎御军严。

四将兵恣横,刃伤民,浙兵缚而投之江,遂有隙。

已而守备李大开统浙兵斫镇兵马,镇兵与相击,射杀大开。

乱兵大焚掠,死者四百人。

彪佳至,永绶等遁去。

彪佳劾治四将罪,赒恤被难家,民大悦。

高杰驻瓜洲,跋扈甚,彪佳克期往会。

至期,风大作,杰意彪佳必无来。

彪佳携数卒冲风渡,杰大骇异,尽撤兵卫,会彪佳于大观楼。

彪佳披肝膈,勉以忠义,共奖王室。

杰感叹曰:"杰阅人多矣,如公,杰甘为死!公一日在吴,杰一日遵公约矣。

"共饭而别。

(选自《明史》,有删节)16.对下列句予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彪佳生而英特,丰姿绝人绝:超过B.台员或十余载,竟不得迁除除:罢官C.寻上《合筹天下全局疏》寻:不久D.杰意彪佳必无来意:料想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于延儒无所徇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寻以侍养归赵亦盛设兵以待秦C.浙兵缚而投之江拔剑撞而破之D.杰阅人多矣,如公,杰甘为死为秦人积威之所劫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祁彪佳在几次上疏中,强调了赏罚的细则,合筹天下时局并提出相关对策,体现了他忧心国事的忠诚与智慧。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严起恒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严起恒传》原文及翻译

课外古诗文《明史严起恒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严起恒,浙江山阴人。

崇祯四年进士。

历广州知府,迁衡永兵备副使。

十六年,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通窜,起恒独守永州,贼亦不至。

永明王立,令兼督湖南军饷。

顺治四年,王驻武冈,拜起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王走靖州,起恒从不及,避难万村。

已知王在柳州,闲道往从之。

从返桂林,复从至柳州、南宁。

李成栋叛大清,以广东附于王。

起恒从王至肇庆,与王化澄、朱天麟同入直。

时朝政决于成栋子元胤,少詹事刘湘客等五人附之,揽权植党,人目为五虎。

起恒居其间,不能有所匡正。

然起恒洁廉,遇事持平。

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久,无所忤,而五虎憾起恒,竞诋为邪党。

王在梧州,尚书吴贞毓等十四人合疏攻五虎,下湘客等狱,欲置之死。

起恒顾跪王舟力救,贞毓等并恶之,乃请召还化澄,而合攻起恒。

给事中雷德复劾其二十余罪,比之严嵩。

王不悦,夺德复官。

起恒力求罢,王挽留之不得,放舟竟去。

会郧国公高必正入觐王,贞毓欲藉其力以倾起恒,言:“朝事坏于五虎,主之者,起恒也。

公入见,请除君侧奸,数言决矣。

”必正许之。

有为起恒解者,谓必正曰:“五虎攻严公,严公反力救五虎。

此长者,奈何以为奸?”必正见王,乃力言起恒虚公可任,请手敕邀与俱还。

文安之入朝,起恒让为首辅。

桂林破,从王奔南宁。

先是,孙可望据云南,遣使乞封王。

天麟议许之,起恒持不可。

后胡执恭矫诏封为秦王,可望知其伪,遣使求真封。

起恒又持不可,可望大怒。

至是,可望知王播迁,遣其将贺大双率劲卒五千,迎王至南宁,直上起恒舟,怒目攘臂,问王封是秦非秦。

起恒曰:‘嗜远迎主上,功甚伟,朝廷自有隆恩。

若专问此事,是挟封,非迎主上也。

”九仪怒,格杀之,投尸于江,时顺治八年二月也。

起恒既死,尸流十余里,泊沙渚间。

虎负之登崖,葬于山麓。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七》,有删节)译文:严起恒,浙江山阴人。

崇祯四年进士。

曾任广州知府,升迁为衡永兵备副使。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蹂躏(欺压)湖南,官民都纷纷逃窜,严起恒独自坚守永州,贼寇也没有到达(永州)。

《明史朱燮元传》原文及译文

《明史朱燮元传》原文及译文

《明史朱燮元传》原文及译文《明史朱燮元传》原文及译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史朱燮元传》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明史朱燮元传》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

天启元年,迁左布政使。

将入觐,会永宁奢崇明反,蜀王要燮元治军。

崇明僣伪号,设丞相五府等官,统所部及徼外杂蛮数万,分道趋成都。

指挥周邦太降,雷安世、瞿英战死。

成都兵止二千,饷又绌。

燮元檄征石砫、松、茂诸道兵入援,敛二百里内粟入城。

偕巡按御史薛敷政、右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等分陴守。

贼垒土山,上架蓬荜,伏弩射城中。

燮元用火器击却之,又遣人决都江堰水注濠。

因斩城中通贼者二百人,贼失内应。

贼四面立望楼,高与城齐,燮元命死士突出,击斩三贼帅,燔其楼。

贼少却。

有诸生陷贼中,遣人言贼将罗象乾欲反正。

燮元令与象乾俱至,呼饮戍楼中,不脱其佩刀,与同卧酣寝。

象乾誓死报复缒而出自是贼中举动无不知乃遣部将诈降诱崇明至城下象乾因自内纵火崇明父子遁走泸州象乾遂以众来归城围百二日而解。

三年,燮元谋直取永宁,集将佐曰:“我久不得志于贼,我以分,贼以合也。

”乃尽掣诸军会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蹙而拔之。

录功,进燮元右都御史。

崇祯元年六月,复召燮元代之,兼巡抚贵州,赐尚方剑。

时寇乱久,里井萧条,贵阳民不及五百家,山谷悉苗仲。

燮元招流移,广开垦,募勇敢。

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副使刘可训遇贼十万于五峰山、桃红坝,大破之。

贼奔据山巅。

诸将乘雾力攻,贼复大败。

又追败之红土川,崇明授首。

捷闻,帝大喜。

以成名与良柱争功,赏久不行。

初,崇明之死,实川中诸将功,而黔将争之。

燮元颇右黔将,屡奏于朝,为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所劾。

燮元力求罢,帝慰留之。

四年,阿迷州土官普名声作乱,陷弥勒州曲江所,又攻临安及宁州,远近震动。

陈亮《陈性之》原文及翻译译文

陈亮《陈性之》原文及翻译译文

陈亮《陈性之》原文及翻译译文1、陈亮《陈性之》原文及翻译译文陈亮《陈性之》原文及翻译陈亮陈性之陈亮原文:往尝论乡之富人,以陈性之为第一。

吾友徐居厚亦知此翁可人意,而乐妻其少女焉。

居厚以对策切直,得从事浙东观察府,竟以不能曲折上官罢去,独敬惮性之,盖相处数年如一日。

余尝款性之门,阒然如无人声。

顷之,一僮出,问客姓氏,已而肃客入,主人相与为礼,已而杯盘罗至,终不见喧嘈之声。

性之面目严冷,与人寡合,虽大会集,率不过三数客。

遇有所往,虽百里夜半,亦疾驰竟归。

一日,与乡士大夫过予,自命行庖具饭。

食毕,从容言曰:“某素不解饮,一饱之外,虽留何用?”予亦不强也。

衣食取足,不为分外经营。

不交涉邑官吏,谒入县庭,则不问可以知其令之贤矣。

盖其自为过多,为人过少,若有取于杨朱之道者。

然予闻性之官剑浦,乡人陈公质且老,而羁置在焉。

性之曲意抚存之,使之自忘其为罪戾也。

居亡何,公质死。

性之还自旁郡,道逢兵马都监者往验其死,性之嘱以徐行:“有檄止君矣。

”性之亟趋郡白事,得追还其都监者,又为治其后事颇悉。

盖古之义侠所谓不以存亡为解者,大率亦此类。

繇此言之,士之素守里闾,曾不得少自概见于世者,岂必曰乡称善人而已乎!性之以赀补迪功郎,尝主南剑之剑浦簿,以忧去官,而不复调矣。

性之家故多竹,不以与人;多美器用,不轻以假人,居厚每笑于余无所不可。

墓上之铭,宜颐之有请也。

颐①尝从予游,郡以其名上礼部,而性之死矣,盖癸卯十有二月七日也。

得年凡七十岁。

【注】①颐:陈性之的儿子。

(选自《陈亮集》卷二十七,有删节)译文:以前曾经谈论乡里的富人,认为陈性之是首富。

我的朋友徐居厚也知道这位老人家称人心意,因而也很乐意娶他的小女儿为妻。

居厚因考试时陈述自己的见解恳切率直,得以在浙东观察府做官,终究因不能奉承讨好上级官员而辞官离去,唯独敬畏陈性之,就这样和他相处多年如一日。

我曾经敲性之的门,静悄悄地,好像没有人回应。

过了一会儿,一个奴仆走出来,问我姓什么,不久就恭敬地把我带进去,主人以礼接待了我,没过多久,杯盘都摆出来了,始终听不到喧闹嘈杂的声音。

《明史·胡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胡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胡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胡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明史·胡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胡深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胡深,字仲渊,处州龙泉人,颖异有智略,通经史百家之学,元末兵乱,叹曰:“浙东地气尽白,祸将及矣。

”乃集里中子弟自保。

石抹宜孙以万户镇处州,辟参军事,募兵数千,收捕诸山寇。

宜孙时已进行省参政,承制命深为元帅,戊戌十二月,太祖亲征婺州,深帅兵车数百辆往援,至松溪不能救,败去,婺遂下。

明年,耿再成侵处州,宜孙分遣元帅叶琛、参谋林彬祖、镇抚陈中真及深帅兵拒战。

会胡大海兵至,与再成合,大破之,进抵城下,宜孙战败,与叶琛、章溢走建宁,处州遂下。

深以龙泉、庆元、松阳、遂昌四县降。

太祖素知深名,召见,授左司员外郎,遣还处州,招集部曲。

癸卯九月,诸全叛将谢再兴以张士诚兵犯东阳。

左丞李文忠令深引兵为前锋,再兴败走。

深建议以诸全为浙东藩屏,乃度地去诸全五十里并五指山筑新城,分兵戍守。

太祖初闻再兴叛,急驰使诣文忠,别为城守计,至则工已竣。

后士诚将李伯升大举来侵,顿新城下,不能拔,败去。

太祖嘉深功,赐以名马。

太祖称吴王,以深为王府参军,仍守处州。

陈友定兵至,破之,追至浦城,又败其守兵,城遂下。

进拔松溪,获其守将张子玉。

因请发广信、抚州、建昌三路兵,规取入闽,太祖喜曰:“子玉骁将,擒之则友定破胆。

乘势攻之,理无不克。

”因命广信指挥朱亮祖由铅山、建昌,左丞王溥由杉关,会深齐进。

已,亮祖等克崇安,进攻建宁。

友定将阮德柔固守。

深视氛祲不利,欲缓之,亮祖曰:“师已至此,庸可缓乎?且天道幽远,山泽之气变态无常,何足征也。

”时德柔兵屯锦江逼深阵后亮祖督战益急深引兵还击破其二栅德柔军力战友定自以锐师夹击日已暮,深突围走,马蹶被执,遂遇害,年五十二。

追封缙云郡伯。

太祖尝问宋濂曰:“胡深何如人?对曰:“文武才也。

(2)明代绍兴进士(文科)

(2)明代绍兴进士(文科)

(2)明代绍兴进⼠(⽂科)【明代】洪武四年(1371)吴伯宗榜赵旅⼭阴⼈,吏部主事柳汝⾈⼭阴⼈,临海县丞喻⽂龙⼭阴⼈,扶风县丞赵友能会稽⼈,吏部主事杨⼦⽂⼭阴⼈,襄陵县丞洪武⼗⼋年(1385)丁显榜王时敏⼭阴⼈,经历钟志道⼭阴⼈,御史魏思敬⼭阴⼈,⼀作余姚⼈,按举⼈表补王肃会稽⼈陈思道⼭阴⼈,刑部主事、兵部侍郎王⼦真会稽⼈吴庠会稽⼈邵思恭会稽⼈洪武⼆⼗⼀年(1388)任享泰榜吴庆会稽⼈,主事吴辅会稽⼈殷成会稽⼈洪武⼆⼗七年(1394)张信榜骆⼠廉⼭阴⼈,知县李仲⼭阴⼈,国⼦监助教王斌会稽⼈,知县洪武三⼗年(1397)陈安榜吕尹旻⼭阴⼈陈性善⼭阴⼈,吏部侍郎永乐⼆年(1404)曾棨榜⽑肇宗⼭阴⼈,郎中钱常⼭阴⼈周⽟⼭阴⼈章敞会稽⼈,举⼈属⼭阴。

礼部右侍郎,参修《永乐⼤典》等永乐四年(1406)林环榜吴中⼭阴⼈,监察御史,⼭西左参政永乐九年(1411)肖时中榜张习会稽⼈永乐⼗三年(1415)陈循榜徐信⼭阴⼈,长史王佑⼭阴⼈,⼯部侍郎周安⼭阴⼈,庶吉⼠,⼯部侍郎永乐⼗六年(1418)李骐榜秦初⼭阴⼈,翰林、检讨王暹⼭阴⼈,右都御史永乐⼗九年(1421)曾鹤龄榜曹南⼭阴⼈,御史胡智会稽⼈,⼴西布政使、福建按察使、监察御史章信宗会稽⼈,御史永乐⼆⼗⼆年(1424)邢宽榜龚全安⼭阴⼈,⼀作安全,⼯科给事中、左通政陈纲会稽⼈,御史,⼀作絅正统元年(1436)周旋榜秦瑛⼭阴⼈,检讨章纲会稽⼈,侍郎正统⼗年(1445)商辂榜⾼闰⼭阴⼈,刑部郎中季骏会稽⼈,佥事正统⼗三年(1448)彭时榜王勤会稽⼈,佥事参政沈性会稽⼈,知府、左都御史、出知宁国府邵能会稽⼈,郎中景泰五年(1454)孙贤榜吴显⼭阴⼈,郎中唐彬⼭阴⼈,布政使⾦泽⼭阴⼈,御史章瑄会稽⼈,太仆寺少卿天顺元年(1457)黎淳榜王渊⼭阴⼈,吏科给事中胡谧会稽⼈,⼴东右参政、⼭西提学佥事孟颛会稽⼈,⾏⼈司副天顺四年(1460)王⼀夔榜滕霄⼭阴⼈,御史娄芳会稽⼈,御史天顺⼋年(1464)彭教榜汪镃⼭阴⼈,庶吉⼠郎中陈壮⼭阴⼈,南京都御史、编修、江西佥事薛纲⼭阴⼈,云南布政使、⼴东按察使袁晟⼭阴⼈,御史周鉴会稽⼈,知府成化五年(1469)张升榜张以宏⼭阴⼈,江西参议谢显会稽⼈韩邦问会稽⼈,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刑部尚书成化⼋年(1472)吴宽榜陈哲⼭阴⼈,知府司马垔⼭阴⼈,国⼦监助教、福建副使成化⼗⼀年(1475)谢迁榜鲁诚⼭阴⼈,郎中堵升⼭阴⼈,参议凌寀⼭阴⼈,御史,⼀作知县陈毂⼭阴⼈,御史沈振⼭阴⼈,宜兴知县、贵州道御史董复会稽⼈,知府成化⼗四年(1478)曾彦榜⽩瑾⼭阴⼈,知县王鉴之⼭阴⼈,都御史、⼤理寺丞、刑部尚书祁司员⼭阴⼈,⼀作思员,御史、知徽州池州钮清会稽⼈,副使章忱会稽⼈,太常寺丞、临城知县董豫会稽⼈,佥事、刑部主事郑仁宪会稽⼈,知县成化⼗七年(1481)王华榜陈邦荣⼭阴⼈张阎会稽⼈,⼤理寺丞成化⼆⼗年(1484)李旻榜祁仁⼭阴⼈,礼部主事陆宁会稽⼈,知府成化⼆⼗三年(1487)费宏榜陈邦弼⼭阴⼈祝瀚⼭阴⼈,刑部郎中、南昌知府张景骙⼭阴⼈,桂林知府胡惠会稽⼈,兵部主事秦涣会稽⼈,知县陈镐会稽⼈,乡试第⼀,副都御史车份会稽⼈,⽟⼭、庆远知府陈钦会稽⼈,副使,陈镐弟,兄弟同科弘治三年(1490)钱福榜胡仪⼭阴⼈张景明⼭阴⼈,长史、赠太⼦少保、礼部尚书兼⽂渊阁⼤学⼠王经⼭阴⼈,副使,⼀作按察使秦锐会稽⼈,副使弘治六年(1493)⽑澄榜汪获麟⼭阴⼈吴舜⼭阴⼈,庶吉⼠、吏科给事中李瑾⼭阴⼈,⼴东佥事⾼台⼭阴⼈,刑部郎中胡恩会稽⼈,参议陈元会稽⼈,知府韩⼤章会稽⼈,知府弘治九年(1496)朱希周榜何诏⼭阴⼈,出守永平、南京⼯部尚书、赠太⼦少保费愚⼭阴⼈,成都知府陶谐会稽⼈,乡试第⼀,兵部侍郎,总督两⼴军务,赠兵部尚书弘治⼗⼆年(1499)伦⽂叙榜张景暘⼭阴⼈,御史、潮州知府钱晖会稽⼈弘治⼗五年(1502)康海榜吴便⼭阴⼈,南京刑部主事周祯⼭阴⼈,检讨沈钦⼭阴⼈,佥事⾼檀⼭阴⼈,知府叶信会稽⼈,知府,⼀作上虞⼈正德三年(1508)吕冉榜周礽⼭阴⼈,刑部郎中郁采⼭阴⼈,⼤名教授、裕州同知胡⽂静⼭阴⼈,光录寺少卿胡克忠⼭阴⼈,知县马禄⼭阴⼈,监察御史姚鹏⼭阴⼈,⼀作会稽⼈,粤西按察副使章概会稽⼈,知府陈铭会稽⼈,同知⽑凤会稽⼈,御史正德六年(1511)杨慎榜韩明会稽⼈,佥事刘栋⼭阴⼈,兵部右侍郎,庶吉⼠,授编修正德九年(1514)唐皋榜萧鸣凤⼭阴⼈,乡试第⼀,提学副使、⼴东学政姚世儒⼭阴⼈,知府王袍⼭阴⼈,知府张思聪⼭阴⼈,⼀作会稽⼈,参政王轼⼭阴⼈,知府朱节⼭阴⼈,御史罗江会稽⼈正德⼗⼆年(1517)舒芬榜汪应轸⼭阴⼈,会元,江西佥事,泗州知府时,劝耕植桑,募江南⼥⼠,教以织蚕缫织作何鳌⼭阴⼈,刑部尚书,赠太⼦少保蔡宗兖⼭阴⼈,提学副使、四川督学傅南乔⼭阴⼈,⼀作⼭阴籍,上虞⼈,同知沈宏道会稽⼈,刑部主事、佥事季本会稽⼈,长沙知府、御史谢元顺会稽⼈,郎中正德⼗六年(1521)杨惟聪榜徐俊民⼭阴⼈,佥事周⽂熯⼭阴⼈,刑部郎中⽥麟⼭阴⼈,知府、⼀作佥事周祚⼭阴⼈,⼯科给事中、东阿令王杨会稽⼈司马相会稽⼈,福建佥事郑驺⼭阴⼈,登科考名骝嘉靖⼆年(1523)姚涞榜潘壮⼭阴⼈,河南道御史、赠太仆寺卿嘉靖五年(1526)龚⽤卿榜周⽂烛⼭阴⼈,国⼦监祭酒钱楩⼭阴⼈,郎中⾦椿⼭阴⼈,⼀作会稽⼈,琼州知府⽑⼀⾔⼭阴⼈,佥事周 ⼭阴⼈,江都御史朱簠⼭阴⼈,副使包珊⼭阴⼈,御史闻⼈铨⼭阴⼈,御史、湖⼴副使朱篪⼭阴⼈,御史嘉靖⼋年(1529)罗洪先榜茅宰⼭阴⼈,刑部主事、六合知县谢鈜会稽⼈,知县嘉靖⼗⼀年(1532)林⼤庆榜王畿⼭阴⼈,武选郎中、给事中,阳明书院掌教陈修⼭阴⼈,副使嘉靖⼗四年(1535)韩应龙榜周浩⼭阴⼈,刑部主事、苑马寺卿,⼀作苑马寺丞张辐⼭阴⼈,副使徐缉⼭阴⼈,参议沈梦鲤⼭阴⼈,郎中陈凤会稽⼈,佥事嘉靖⼗七年(1538)茅瓒榜蒋怀德⼭阴⼈,参议张元冲⼭阴⼈,右都御史,江西巡抚王国祯⼭阴⼈,福建布政使⾦志⼭阴⼈,按察副使徐纬⼭阴⼈,佥事魏梦贤⼭阴⼈,郎中陈鹄会稽⼈,佥事王楠会稽⼈,佥事沈 会稽⼈,赠光禄卿,锦⾐卫嘉靖⼆⼗年(1541)沈坤榜张洽⼭阴⼈,碑录仁和⼈,御史,⼀作佥事张牧⼭阴⼈,郎中,⼀作同知商廷试会稽⼈,黄州知府、⽢肃⾏⼈、太仆寺卿沈桥会稽⼈,按察使章美中会稽⼈,同知章焕会稽⼈,佥事陶⼤年会稽⼈,参政,兵部主事、⼭东佥事、⼴西副使徐纲会稽⼈,知府。

潘阆《酒泉子》原文和翻译译文

潘阆《酒泉子》原文和翻译译文

潘阆《酒泉子》原文和翻译译文《潘阆《酒泉子》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期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挂念!1、潘阆《酒泉子》原文和翻译译文潘阆《酒泉子》原文和翻译原文: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译文:经常怀念杭州西湖,它吸引我成天倚靠楼上栏杆遥望。

只见三三两两的钓鱼小舟,与点缀在湖中的小岛露出一派清秋。

笛声隐模糊约地荡漾在芦花丛里,一行行白鹭受到惊扰突然飞起,离别西湖之后,一有空闲就整理好钓鱼竿,打算驾舟入湖玩赏秋日水波烟云的冷寒。

2、《杨氏之子》原文及翻译译文《杨氏之子》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解释】①惠:通“慧”。

②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会稽山阴人,为人方直,出名望。

③诣:拜见。

译文:梁国杨家的孩子才九岁,格外聪慧有才智。

孔坦去访问他父亲,其父不在家,就叫孩子出来。

孩子为客人摆设果品,其中有杨梅。

孔坦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道:“这是你们家的家果。

”孩子随声答道:“我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家的鸟。

”3、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原文及翻译苏辙原文:①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

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

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

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表惫之气。

②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晋书贺循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晋书贺循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贺循传》原文及翻译原文:①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

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

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

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

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

政教大行,邻城宗之。

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②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职。

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会逆贼李辰起兵江夏,征镇不能讨,皆望尘奔走。

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

冰大将抗宠有众数千,屯郡讲堂。

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

循迎景还郡,即谢遣兵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③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

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

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

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④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论于州府,皆不见省。

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

循曰:“见张廷尉,当为言及之。

”闿闻而遽毁其门,诣循致谢。

其为世所敬服如此。

⑤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

(选自《晋书·贺循传》,有删改)译文:①贺循,字彦先,是会稽郡山阴县人。

宗族里高祖贺纯,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汉安帝的时候担任侍中,(因为)要避开汉安帝父亲的名讳,于是改姓贺氏。

贺循从小蒙受家庭大难,被流放到海边,吴国被平定,才回到家乡。

贺循操行崇尚高洁严肃,小孩子都不敢和他聚在一起,言行举止,一定按照礼仪谦让,国相丁乂召请贺循担任五官掾。

刺史嵇喜推举他为秀才,授官阳羡县令,他把宽恕恩惠当作根本,不苛求在考核中最好。

后来担任武康县令,当地民俗大多喜欢厚葬,还有拘束于禁忌,回避年月,因而停办丧事不埋葬死者的,贺循都严加禁止这样的事情。

《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原文及翻译导读:本文《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钟离牧字子幹,会稽山阴人,汉鲁相意七世孙也。

少爰居永兴,躬自垦田,种稻二十余亩,临熟,甚民有识认之,牧曰:“本以田荒,故垦之耳。

”遂以稻与县人。

县长闻之,召氏系狱,欲绳以法,牧为之请。

长曰:“君慕承官,自行义事,仆为民主,当以法率下,何得寝公宪而从忠邪?“牧曰:“此是郡界缘君意顾故来暂住今以少稻而杀此民何心复留”遂出装,还役。

封秦亭侯,拜越骑校尉。

永安六年,蜀并于魏,武陵五谿夷与蜀接界,时论俱其叛乱,乃以牧为平魏将军,领武陡太守,枉之郡。

魏遣郭纯任武陵太守,率涪陵民入蜀迁陡界,屯于赤沙。

请致诸夷邑君,或起应纯,又进攻酉阳县,郡中震惧。

牧问朝吏曰:“西蜀倾覆,边境见侵,何以御之?”皆对曰:“今二县山险,诸夷阻兵,不可以军惊扰,惊扰则诸夷盘结。

宜以渐安,可遣恩信吏宣教慰劳。

”牧曰:“不然,外境内侵,诳诱人民,当及其根抵未深而扑取之,此救火责速之势也。

“敕外趣严,掾史沮议来便行军法。

即率所领,晨夜进道,缘山除行,垂二千里,从塞上,斩恶民怀异心者魁帅百余人及其支党凡千余级,纯等散,五谿平。

迁扬武将军,封都乡侯。

复以前将军假节,领武陵太守。

卒官。

家无余财,士民思之。

译文:钟离牧字子幹,是会稽郡山阴县人,是汉朝鲁国相钟离意的第七代孙。

他年轻时迁居永兴,亲自开垦田地,种了二十多亩稻子。

稻子快成熟时,有个本县的百姓指认这田是他的,钟离牧说:“我本来只是因为这田土荒芜,所以开垦它罢了。

”就把稻谷给了那人。

县长听说这事,把那个百姓召来关进牢房,打算依法制裁,钟离牧为那人求情。

县长说:“您仰慕汉朝的承宫,自己可以做善事,但我是老百姓的主管,应当用法律来统治百姓,怎么能搁置国家的法令来听从您呢?”钟离牧说:“这是在会稽郡界内,因为您关心照顾,所以来暂时居住,现在因为一点点稻谷就要杀这个百姓,我还有什么心思再留在这儿呢?”于是就取出行装,要回山阴,县长亲自前去阻止他,并为此释放了囚禁的那个百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起恒浙江山阴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严起恒,浙江山阴人。

崇祯四年进士。

历广州知府,迁衡永兵备副使。

十六年,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通窜,起恒独守永州,贼亦不至。

永明王立,令兼督湖南军饷。

顺治四年,王驻武冈,拜起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王走靖州,起恒从不及,避难万村。

已知王在柳州,闲道往从之。

从返桂林,复从至柳州、南宁。

李成栋叛大清,以广东附于王。

起恒从王至肇庆,与王化澄、朱天麟同入直。

时朝政决于成栋子元胤,少詹事刘湘客等五人附之,揽权植党,人目为五虎。

起恒居其间,不能有所匡正。

然起恒洁廉,遇事持平。

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久,无所忤,而五虎憾起恒,竞诋为邪党。

王在梧州,尚书吴贞毓等十四人合疏攻五虎,下湘客等狱,欲置之死。

起恒顾跪王舟力救,贞毓等并恶之,乃请召还化澄,而合攻起恒。

给事中雷德复劾其二十余罪,比之严嵩。

王不悦,夺德复官。

起恒力求罢,王挽留之不得,放舟竟去。

会郧国公高必正入觐王,贞毓欲藉其力以倾起恒,言:“朝事坏于五虎,主之者,起恒也。

公入见,请除君侧奸,数言决矣。

”必正许之。

有为起恒解者,谓必正曰:“五虎攻严公,严公反力救五虎。

此长者,奈何以为奸?”必正见王,乃力言起恒虚公可任,请手敕邀与俱还。

文安之入朝,起恒让为首辅。

桂林破,从王奔南宁。

先是,孙可望据云南,遣使乞封王。

天麟议许之,起恒持不可。

后胡执恭矫诏封为秦王,可望知其伪,遣使求真封。

起恒又持不可,
可望大怒。

至是,可望知王播迁,遣其将贺大双率劲卒五千,迎王至南宁,直上起恒舟,怒目攘臂,问王封是秦非秦。

起恒曰:‘嗜远迎主上,功甚伟,朝廷自有隆恩。

若专问此事,是挟封,非迎主上也。

”九仪怒,格杀之,投尸于江,时顺治八年二月也。

起恒既死,尸流十余里,泊沙渚间。

虎负之登崖,葬于山麓。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七》,有删节)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闲道往从之闲道:偏僻的小路
B.贞毓欲藉其力以倾起恒倾:排挤
C.乃力言起恒虚公可任虚公:无私公正
D.怒目攘臂攘:伸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在中国古代科举中,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之称,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B.顺治,是清世祖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古代统治者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也用来纪年。

C.长者,可指显贵之人,“孝谨修长者之行”中即此意,也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之一,也作勃,告诫之意,用于任官封爵或告诫臣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起恒事主忠诚。

永明王逃难,严起恒虽跟随不及,但得知王
在柳州后,便主动前往并跟随其辗转数地。

B.严起恒不以个人恩怨判断是非。

虽之前被五虎诋毁陷害,但当他人上奏欲处死五虎之时,却为五虎求情。

C.严起恒深得永明王赏识。

永明王登基后,严起恒屡升官职,雷得复罗列罪状弹劾他,反被永明王革去官职。

D.严起恒不受胁迫。

孙可望希望封王,但严起恒始终不同意,并当面陈述理由,最终被孙可望杀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逋窜,起恒独守永州,贼亦不至。

(2)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久,无所忤,而五虎憾起恒,竞诋为邪党。

【参考答案】
10.DD项,“攘”,结合文本内容“怒目”“问王封是秦非秦”等内容分析可知,应该译为捋起。

项,“年纪大、辈分高”不当,“孝谨修长者之行”中的“长者”应是德高望重之人。

12.D D项,结合文本内容“九仪怒,格杀之,投尸于江,时顺治八年二月也”分析可知,“最终被孙可望杀害”错,杀严起恒的人是孙的手下贺九仪。

13.(1)张献忠蹂躏(欺压)湖南,官员百姓都纷纷逃窜,严起恒独自坚守永州,贼寇也没有到达(永州)。

(2)(严起恒)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很长时间了,没有矛盾(抵
触),但是五虎怨恨严起恒,争相毁谤(他)是邪党。

参考译文:
严起恒,浙江山阴人。

崇祯四年进士。

曾任广州知府,升迁为衡永兵备副使。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蹂躏(欺压)湖南,官民都纷纷逃窜,严起恒独自坚守永州,贼寇也没有到达(永州)。

永明王登基,命令他兼管湖南的军饷。

顺治四年,永明王驻在武冈,拜严起恒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永明王逃往靖州,严起恒来不及跟随,在万村避难。

随后得知永明王在柳州,取道偏僻的小路前去投奔。

跟随永明王返回桂林,又跟随永明王到达柳州、南宁。

李成栋叛离大清,率领广东归顺永明王。

严起恒跟着永明王到达肇庆,与王化澄、朱天麟一起进入内阁。

那时朝廷的政治和事务取决于李成栋的儿子李元胤,少詹事刘湘客等五人依附他,独揽大权,培植私党,人们将他们视为五虎。

严起恒居于他们中间,不能有所匡正。

然而严起恒清白廉洁,遇事主持公正,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很长时间了,没有矛盾(抵触),但是五虎怨恨严起恒,争相毁谤他是邪党。

永明王在梧州,尚书吴贞毓等十四人联名上疏攻击五虎,把刘湘客等人关进监狱,打算置他们于死地。

严起恒跪在永明王的船边,竭力营救五虎,吴贞毓等人都厌恶他,于是提请召回王化澄,而合力攻击严起恒。

给事中雷德复弹劾严起恒二十余项罪状,把他比作严嵩。

永明王不悦,剥夺雷德复的官职。

严起恒竭力请求罢免,永明王挽留他没有成功,开船径自离开。

适逢郧国公高必正入朝觐见永明王,吴贞毓打算借助他的力量以
排挤严起恒,说:“朝廷的政事被五虎败坏,主使他们的人,是严起恒。

您入朝觐见,请求除掉皇上身边的奸臣,几句话就可以决定。

”高必正答应了他。

有为严起恒解围的人,告诉高必正说:“五虎攻击严先生,严先生反倒大力营救五虎。

这是有德行的人,怎么把他当做奸臣呢?”高必正觐见永明王,便大力阐述严起恒无私公正,可以任用,请求永明王亲手书写圣旨邀请严起恒与自己一起回朝。

文安之入朝后,严起恒被推举为首辅。

桂林被攻破后,严起恒跟随永明王逃跑到南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