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5-上-2教案-王老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为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规则,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规则。
2. 正确进行计算,避免错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计算过程和示例。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进行计算练习。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示例,引导学生理解计算规则。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不退位的处理方式。
3. 示例: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更多示例,帮助学生巩固计算规则。
4. 练习:学生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计算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经验。
6. 总结:教师总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1. 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2. 板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规则、示例和练习题。
作业设计1. 练习题: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题。
2. 挑战题: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题。
课后反思本课时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但在练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计算错误的情况,需要个别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练习题和示例,帮助学生巩固计算规则,提高计算准确性。
同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
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教学难点是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规则,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避免错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课时 认识负数(2)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认识负数(2)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读写负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正负数的读写方法3. 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正负数的读写,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负数概念的理解,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正负数知识。
- 提问:你们已经知道了正数和负数,那么谁能来说说什么是负数?负数又是怎么表示的呢?2. 探究新知- 讲解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负数是表示比零小的数。
- 示例:温度计上的负数,零下3℃表示为-3℃。
- 讲解正负数的读写方法,强调“负”字的书写及读法。
- 示例:-3℃读作“零下三摄氏度”或“负三摄氏度”。
3. 实践应用- 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 例题1:小明的储蓄罐里有10元,他花了8元,又存了5元,现在储蓄罐里有多少元?- 例题2:小红和小亮进行跳远比赛,小红跳了3米,小亮跳了2.5米,他们谁跳得更远?请用正负数表示他们的成绩。
4. 巩固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练习题1:写出以下温度的负数表示:-5℃,-10℃,-2℃。
- 练习题2:小华的体重是40千克,小强的体重是45千克,请用正负数表示他们的体重差。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正负数的读写,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实践应用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正负数的读写,并能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优秀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优秀教案第【1】篇〗一、设计理念:随着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移项的方法解方程,既巩固了小学基础知识,又为初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移项的方法解方程,运用相关规律,熟练的进行解方程计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体验移项解方程的历程,观察、比较,进而归纳出解各类方程的快捷方法,得出一些相关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勾漏”双向四步教学法,适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让学生在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移项的方法解方程,掌握各类解方程的一些规律,运用相关规律,熟练的进行解方程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移项解方程的历程,观察、比较,进而归纳出解各类方程的快捷方法,得出一些相关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归纳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勾漏”双向四步教学法;观察法、比较法、归纳法。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勾人入境:同学们,利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学会了解方程,其实上,熟练后,我们可以不用写得那么麻烦,三言两语就可以轻松地解方程了啊!想学吗?(二)、漏知互学:我们先按运算符号把方程分成四大块:一、加法方程,二、乘法方程;三、减法方程;四、除法方程先来看第一大块的加法方程186+x=200用等式的性质这样解:186+x=200解:x+186—186=200—186X=14熟练后可以这样解:186+x=200解:x=200—186X=14有什么规律呢?先看符号(+——--符号相反)再看数字(数字顺序也相反),那合起来说就是:加法方程,数符相反。
有趣吗?现在我们再看第二大块的乘法方程36×x=108用等式的'性质这样解:36×x=108解:X×36÷36=108÷36X=3熟练后可以这样解:36×x=108解:X=108÷36X=3师:他们又有什么规律呢?(课件展示)哦真聪明!乘法方程与加法方程的规律一样,数字顺序和运算符号都相反了,所以我们把乘法方程与加法方程合在一起称为:乘加方程,数符相反。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负数(2)》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负数(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负数(2)》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负数的大小,并能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感知负数的存在,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负数,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负数的大小比较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感受负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负数概念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2.难点:理解负数的大小比较,并能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感知负数的存在,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负数的大小关系。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和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负数。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情境,如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海拔高度等,引导学生感知负数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如存款、欠款等。
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表示方法,如“-”号和正数的组合。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负数的运算练习,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的练习。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负数(2)》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负数(2)》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负数(2)》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分类,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含义,会用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负数,对负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负数的实际应用,以及正数和负数的分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分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分类,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让学生能够用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分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分类。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讨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例子,如温度、高度等。
2.准备正数和负数的分类表格。
3.准备相关游戏,如正负数卡片游戏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正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请大家想想,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正数?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例子,如温度、高度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例子中,有哪些是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引导学生发现正数和负数的存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正数和负数的分类练习。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判断对方给出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并说明理由。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5的加减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5的加减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加减法》第三节《5的加减法》。
主要内容包括:5的分解与组合,运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5的加减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5的加减法概念,掌握5的分解与组合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5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5的加减运算方法,特别是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2. 教学重点:5的分解与组合,以及运用5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卡片、磁性教具、计数器等。
2. 学具:学生用计数器、卡片、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挂图展示一个故事情景:小兔子去买水果,买了3个苹果和2个橙子,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引导他们运用5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5的分解与组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5可以由哪些数字组合而成。
(2)讲解5的加减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5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
六、板书设计1. 5的加减法2. 内容:(1)5的分解与组合(2)5的加减运算方法(3)进位与退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教材P3435的练习题。
a. 小明有5个糖果,他吃掉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b. 小红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她2个,一共有多少个?2. 答案:(1)见教材P3435。
(2)a. 3个 b. 5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5的加减法。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5的加减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5的加减法》
(1)发放练习册,让幼儿独立完成5的加减运算题目。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
4.小组讨论(10分钟)
(1)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与5的加减法相关的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5.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5的加减法的重要性。
(2)观察生活中与5的加减法相关的问题,并与家长分享。
2.答案:
(1)练习册答案见附页。
(2)生活中的问题分享见幼儿课后拓展任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幼儿掌握了5的加减法。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重点关注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以及对幼儿拓展延伸活动的引导。
补充说明: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在拓展延伸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幼儿的数学素养。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与家长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5的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加减法》第三节《5的加减法》。主要内容包括:5的组成与分解,运用组成与分解进行5的加减运算,以及解决生活中与5的加减法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幼儿掌握5的组成与分解,能够熟练进行5的加减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补充说明:在此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此外,教师要关注各小组的讨论进度,适时给予引导,使讨论更加深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上下-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上下-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位置的相对性,能够准确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关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上下位置的相对性:介绍上下位置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体在不同空间中的上下关系。
2. 上下位置的判断: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判断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
3. 上下位置的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上下位置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上下位置的相对性,能够准确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关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图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册、彩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上下位置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体在不同空间中的上下关系。
3. 示例讲解: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判断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
4. 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上下位置的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和应用。
板书设计1. 上下2. 内容:上下位置的概念、上下位置的判断、上下位置的应用作业设计1. 练习册:完成练习册中关于上下位置的练习题。
2. 实践活动:观察家里的物品,描述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上下位置概念的理解,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2.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认识减法(5减几)(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减法(5减几)(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我所教授的是一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认识减法(5减几)”。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64页至第65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5减1,5减2,5减3,5减4,5减5的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5减1至5减5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5减1至5减5的运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减法,我准备了苹果、小棍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笔供学生练习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5个苹果,然后拿走3个,问学生还剩几个。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教具来理解减法的概念。
2. 讲解:接着,我讲解减法的概念,并通过教具演示5减3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明白减法就是去掉一部分。
3. 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5减1至5减5的运算,我会在旁边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
4. 例题讲解:我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明白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我有5个糖果,给了小明1个,还剩几个糖果?5.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认识减法(5减几)”,并在旁边列出5减1至5减5的运算式,以便学生直观地看到减法的运算过程。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减法游戏,例如,拿出一些物品,让孩子计算爸爸妈妈拿走了几件物品,还剩几件物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概念,但在运算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减法运算。
对于拓展延伸,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减法运算的实践,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回家路上计算走过的路程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上下∣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上下∣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上下∣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让学生掌握5的加法运算:将一个5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加上另一部分得到总数。
2. 让学生掌握5的减法运算:从总数中减去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
3.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5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5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运用5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5的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练习题。
2.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例如:“小猫有5条鱼,它吃掉了2条鱼,还剩下几条鱼?”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讲解5的加法运算,例如:将一个5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加上另一部分得到总数。
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5的加法运算练习,例如:5+2=?5+3=?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4. 讲解:讲解5的减法运算,例如:从总数中减去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
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5. 练习:让学生进行5的减法运算练习,例如:83=?74=?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6. 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猫有5条鱼,它吃掉了2条鱼,还剩下几条鱼?”让学生独立解决并检查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运算:5 + 2 = 75 + 3 = 8减法运算:8 3 = 57 4 = 3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1)5 + 2 = ?(2)5 + 3 = ?(3)8 3 = ?(4)7 4 = ?2. 应用题:小猫有5条鱼,它吃掉了2条鱼,还剩下几条鱼?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5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上下-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上下北师大版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第五单元的2幅图片,我们将通过观察这些图片,让学生理解“上下”的概念。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理解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向学生介绍“上下”的概念,然后我会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上下位置关系,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接着,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他们对于“上下”的理解。
对于板书设计,我会将图片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箭头连接起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上下”的概念。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在课后反思中,我会思考这个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们是否理解了“上下”的概念,以及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我会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上下”的概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找出物品的上下位置,或者描述某个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希望通过我的教学,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上下”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上下”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于“上下”的概念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如何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上下位置关系也是一个重点。
我会在学生观察图片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他们看到的上下关系,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我还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他们对“上下”的理解。
这些练习将会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通过实际的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对于难点,我认为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描述复杂的上下位置关系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尽量简化问题,让学生从简单的例子开始,逐渐过渡到更复杂的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使用教具和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上下”的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上下北师大版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2 上下北师大版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第二节《上下》的内容。
这一节课,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上下方位的概念。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第二节《上下》。
这一节的内容包括认识上下方位,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上下方位的基本概念,能够辨别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上下方位的概念。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上下方位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小玩具,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尝试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 讲解上下方位概念:我会通过教具和卡片,向学生们解释上下方位的概念,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位置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们练习辨别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他们对上下方位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上下方位的概念,以及一些关键的点和线,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上下位置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在家里找一个物体,描述它的上下位置关系,并画出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的起点,因此,我需要精心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并初步感知上下方位的概念。
讲解上下方位概念时,我需要使用教具和学具,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是巩固学生知识的关键,我需要挑选合适的题目,通过 stepstep 的讲解,让学生们逐步掌握辨别和描述物体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上下︳北师大版(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上下︳北师大版(秋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上下 | 北师大版(秋季)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一年级的数学教案,这是关于5.2上下部分的课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5.2上下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方向的识别和位置的判断。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两个方向,并能够判断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上下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上下位置。
2. 学生能够运用上下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上下两个方向,并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上下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下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上下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指出它们的上下位置。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知识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判断来回答问题。
例如,我会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指出物品的上下位置。
4.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给出一些例题来展示如何运用上下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让学生一起解答这些例题,并解释解题思路。
5. 小组活动: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会得到一些小动物模型,并要求他们通过摆放模型来展示上下位置。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上下概念向上:↑向下:↓判断物体位置上方:物体的上面朝上下方:物体的下面朝上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指出它们的上下位置。
2. 给家长讲述上下的概念,并演示如何判断物体的上下位置。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2-1解一元一次方程
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这让我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确保讨论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我发现同学们对这一话题非常感兴趣,这也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理论介绍环节,我意识到有些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概念理解不够透彻。这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详细,或者例子不够生动形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或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实际问题的方程建模:训练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方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求解。
举例:对于方程3x-7=11,重点讲解如何将方程左右两边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得到3x=18,进而求解得到x=6。
2.教学难点
-移项与变号:学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容易在移项过程中忘记变号,导致解题错误。
-合并同类项: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掌握不牢,难以正确地将同类项合并。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上下-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上下-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上”和“下”的概念,能够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上下位置的辨别2. 上下位置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上”和“下”的概念,能够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正确运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模型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上下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2. 新课导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上”和“下”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摆放物品、搭建模型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提升: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上下-北师大版2. 板书内容:上下位置的辨别和应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摆放,用“上”和“下”描述物品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上”和“下”描述自己的房间布置,画出房间布置图。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游戏、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上”和“下”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上”和“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正确运用。
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上下位置的理解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王老师层次分析法PPT
工地防疫管理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防控疫情,保障工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在工地从事施工作业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
第三条工地负责人应当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全面推行各项防疫措施,建立健全防疫管理制度,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四条工地负责人应当配备专职防疫人员,负责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并及时报告疫情动态。
第五条工地应当建立健全疫情防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并定期进行检查评估。
第六条工地应当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的台账,记录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第七条工地应当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建立登记制度,落实防疫措施,确保外来人员不带疫情进入工地。
第八条工地应当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章防护措施第九条工地应当配备充足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防疫物资。
第十条工地应当严格执行工地通风、卫生、消毒等防疫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清洁卫生。
第十一条工地应当设置测温点,对所有进入工地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实行非接触式测温。
第十二条工地应当建立健全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及时掌握施工人员的健康状况,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十三条工地应当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发现疑似感染者及时隔离,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十四条工地应当配备专业的清洁人员,对施工现场和办公区域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
第十五条工地应当严格控制施工现场人员密集程度,避免人员聚集,保持社交距离。
第十六条工地应当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对突发疫情事件进行有效处置,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第三章管理制度第十七条工地应当建立健全施工人员健康监测制度,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发现健康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八条工地应当建立返岗复工管理制度,对外来人员进行健康筛查,确保安全返岗。
第十九条工地应当配备足够的卫生设施,保障施工人员的个人卫生和健康。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2课时 上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2课时上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上下”的含义,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1. “上下”的概念及含义。
2.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3. 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上下”。
4. 解决与“上下”相关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上下”的含义,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上下”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幅描绘生活中物体上下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 新课:讲解“上下”的概念及含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并能够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学具摆放物体,并描述其上下位置关系,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出示一些与“上下”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上下”的含义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第5单元第2课时上下2. 正文:- “上下”的概念及含义-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上下”- 解决与“上下”相关的简单问题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下”描述它们的相对位置,并记录下来。
2. 出示一些与“上下”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反思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负数(二)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负数的意义。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生: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
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师: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5.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以走到哪里?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八月份:亏损8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师: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
+3000+4200-1800
+2700-900+3700
正数负数
2.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3.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4.试一试
教学过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负数(2)》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负数(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负数(2)》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数和负数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运算,并能够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负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正数和负数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负数的实际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于负数的运算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负数的意义,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运算,并能够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运算,并能够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2.教学难点:学生对负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以及负数的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学习负数的概念和运算。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 和教学软件,来进行直观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温度计上的负数表示,引出负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中的例题,理解负数的意义,并能够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负数的运算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SJ版上册名师新教案 1、负数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 认识负数(2)
第2课时认识负数(2)教材第3~4页相关内容。
1.让学生通过具体情景进一步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的应用,能正确使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让学生能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对数学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熟练准确地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请同学们说说正、负数各有什么特点?0是正数或是负数?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注意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并及时指正。
2.指名2名学生各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其他同学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3.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地方用到负数?先让小组内互相讨论,再一起交流。
教师适当提示:如气温、盈利和亏损、支出与收入等。
师:那么这些量应该如何表示呢?二、新知探究1.教学例3(1)师出示课件例3,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师:在表中盈亏栏里有些什么样的数?生:有正数,也有负数。
师:你知道这些数表示什么意义吗?师指出:通常情况下,用正数表示盈利,用负数表示亏损。
(2)师:同学们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再共同总结:从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各个月是盈利还是亏损,具体的钱数各是多少,还可以分析这半年盈亏的整体情况,包括有几个月是盈利的,有几个月是亏损的……(3)课堂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页“试一试”,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指名学生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4)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师生共同小结:例3是根据统计表里各个正数与负数来说明各自表示的含义,而“试一试”是根据各月的盈亏情况用正数或负数表示。
2.教学例4(1)师出示课件例4题图,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学校为起点,小华向东走2千米到邮局,小林向西走2千米到公园,东和西是两个相反的方向,方向相反,行走的路程不同,到达的地点也不同。
(2)师:题目中向东和向西是相反的方向,向哪个方向走的路程记作正数,向哪个方向走的路程记作负数,一般没作规定,而要根据需要来规定,如果规定向一个方向走的路程记为正,那么向另一个方向走的路程就用负数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捅马蜂窝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激趣导课。
你童年经历过的什么事使你记忆犹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如诗、如画、如梦的童年,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作者童年的一件趣事。
学完课文,相信大家对童年会有更多的回忆和感悟。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请看大屏幕,齐读):1、学会10个生字,并能用生字组词;掌握多音字“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3、学习作者抓住准确动词,详细记叙事情经过的方法。
三、自学指导为了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要进行四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比谁读得好。
(出示第一次比赛内容)(一)比谁读得好(第一次“先学后教”,纠正读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4分钟后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响亮、有感情。
交流学情:老师非常期待每一场的比赛都很激烈,现在开始第一场比赛。
别人读的时候,大家注意听是否有读错的地方,看谁听得认真。
后进生先读一段。
(纠错)有没有超过他的,读不顺的长句子老师示范或学生示范,学生再读,读错的字音及时纠正,老师板书黑板。
读完后学生齐读。
评比本次比赛冠亚军。
金银铜铁牌。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
大屏幕。
(二)比谁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己练习读下列词语,一分钟后比一比谁把词语读得准、记得清。
纠缠复仇沉甸甸捅马蜂窝捣毁痊愈粘上去惊魂稍定疙瘩罪孽一刹那腾空而起1、指名读。
2、其他同学更正。
3、集体读。
4、大家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谁理解这个词语。
下面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
大屏幕。
(三)比谁讲得好(第三次“先学后教”)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马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1分钟后比一比谁讲得好。
指名回答。
其他学生纠正。
过渡语:这个问题也没难倒大家,接下来我们看第四场比赛。
(四)比谁会探究(第四次“先学后教”)仔细品读课文,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爷爷的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2、从爷爷奶奶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5分钟后比一比谁探究得深刻。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合作探究。
交流探究结果。
a. 为什么说爷爷的后院是我儿时的乐园?b. 为什么说爷爷的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土?(环境好:花木丛生、枝叶纠缠;“我”从不伤害它们,大家自得其乐、互不侵犯。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马蜂窝的句子,体会“我”对马蜂窝观察的仔细。
“我”从没想到去骚扰它们,大家自得其乐、互不侵犯,这里是大家共同的乐园。
c. 你从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中知道些什么?四、当堂训练:1、听写词语。
五、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5 捅马蜂窝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生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二、比谁体会深(第一次“先学后教”)找出作者捅马蜂窝的部分,认真读一读,思考:1、作者捅马蜂窝的过程,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2、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紧张的?细读6、7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细细体会。
3、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参考课文22页第2题)6分钟后比一比谁的体会深。
交流探究结果。
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结合带点的词语体会。
a. 出示句子:“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b. 出示句子:“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
”读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嗵”写其声,“沉甸甸”写其沉重。
“一团黄色的飞虫”用“团”来形容,只见黄色,看不见马蜂的个体了,写蜂群聚集之多,“腾空而起”写蜂群受惊后猛然逃出的可怕情景。
此时不跑更待何时?真要被蜇死了!)c. 出示句子:“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读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径直而凶猛”、“扑来”写出了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
又用了一个比喻“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写出了马蜂的拼死一搏。
)三、比谁体会深(第二次“先学后教”)1、面对死去的小飞虫,为什么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2、“我”被马蜂蜇得那么厉害,为什么后来还盼望马蜂回来重建家园?交流探究结果。
1、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为什么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a. 读爷爷说的话,了解马蜂的特性:你不惹它,它不蜇你。
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b. “我”对马蜂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c. “罪孽感”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2、“我”被马蜂蜇得那么厉害,为什么后来还盼望马蜂回来重建家园?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串联起整个故事的,是“我”波澜起伏的情感变化。
默读课文,和伙伴合作,把每个阶段“我”的内心感受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再联系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顽皮、好奇—迟疑、胆怯—惊恐、吃惊—悔恨、企盼)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 说说自己生活中的一些趣事。
附板书设计:6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惬意”“深谙”“暗忖”“功亏一篑”等词语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悟课文借钓鱼所阐明的做人的道理。
3 通过朗读,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美,领悟环境描写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叔叔说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揣摩环境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出示课题同学们,知道怎么钓鱼吗?体验过钓鱼的乐趣吗?当鱼儿咬住鱼钩,你用力向上提鱼起来时,鱼儿在水中用力挣扎,那颤动的渔竿,绷紧的渔线,钓鱼者激动的心情,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写钓鱼的课文,去体味一下钓鱼的乐趣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惬意”“深谙”“暗忖”“功亏一篑”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钓鱼所阐明的做人的道理。
3、感受课文语言美,领悟环境描写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目标明确了,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三、自学指导(一)比谁读得好(第一次“先学后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4分钟后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响亮、有感情。
1、指名后进生读,其他同学比谁能发现读错的字,并纠正。
2、一人读一段,见错就停,随时纠错音,板书黑板。
3、评比读书小冠军。
(二)比谁学得快自己练习读下列词语,一分钟后比一比谁把词语读得准、记得清。
跋涉惬意深谙若无其事意味深长鼓励暗忖诱饵欣喜若狂慢条斯理沮丧岂料璀璨自吹自擂功亏一篑1、指名读,纠错。
2、齐读。
3、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三)比谁会总结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交流学情,后进生回答,其他同学纠正。
四、当堂训练1、听写词语。
2、课后作业。
6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第二课时一、比谁会思考仔细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句话呢?“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
”组织学生读这段话,讨论交流这段话的含义。
引导学生明白:事情没办成就四处张扬,吹嘘是不可取的,只会带来烦恼和沮丧;做事要养成谦虚务实的好习惯。
二、比谁会总结仔细读读课文,3分钟后比一比谁总结得好。
是啊,作者几次都觉得钓到了鱼,而每一次都是失败的。
他的情感随着钓鱼的过程在起起伏伏,他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呢?交流学情,纠错。
三、比谁讲得好1、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文章首位两段,说明了钓鱼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你是从哪句看出来的?2分钟后比一比谁说得好。
四、总结全文,深化理解1 学生浏览全文,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无像“我”一样的冒失与冲动。
2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生字新词。
2 学习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断。
3 找出课文前后照应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附:板书设计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情绪变化:兴奋——失望——欣喜——沮丧明白道理:无须自夸谦虚务实《藏羚羊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浓郁的父子情,学习科考队员关爱动物、珍视动物的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重点语句的朗读、理解,体会动物间的父子情,激发关爱动物的情感。
难点:通过重点语句的朗读、理解,体会动物间的父子情,激发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课件:收集藏羚羊的相关资料及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藏羚羊主要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7~10万只。
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野生动物。
它一般体长135厘米,身高80厘米,体重35~60千克。
雄性藏羚羊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
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体会浓郁的父子情,学习科考队员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增强环保意识。
现在,同学们跟我一起去努力完成这些学习目标,有信心吗?看第一场比赛。
三、自学指导(一)比谁读得好(第一次“先学后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4分钟后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响亮、有感情。
1、指名读(后进生先读)其他学生比谁能发现读错的字。
2、一人一段,见错就纠,随时板书读错的字。
3、集体读错音字。
(二)比谁学得快(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己练习读下列词语,一分钟后比一比谁把词语读得准、记得清。
眼眶驱使车厢碾碎气息奄奄土坑渗水敷药湿漉漉纹丝不动蹭痒噙泪小心翼翼肃然起敬1、指名读,纠错,齐读。
2、理解不认识的词义。
(三)比谁讲得好默读课文,思考2分钟:1、课文按什么顺序讲了一件什么事?2、文章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交流学情:1、后进生先回答。
2、其他学生纠正。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一只老藏羚羊冒死截车让过路行人救小藏羚羊,在科考队员精心救助下,小藏羚羊伤愈回归大自然的故事。
先写了一只老藏羚羊冒死截车,向行人求救;再写科考队员精心救助受伤的小藏羚羊,准备待小羚羊伤愈后放归大自然;最后写老羚羊与小羚羊父子团圆的激动和兴奋。
(四)比谁会批注仔细研读1~6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描写老羚羊动作、神态的词语,想一想:从这些动作、神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相应的句子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