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2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案1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教案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一、导入
1. 引入话题:你知道辛亥革命是什么吗?你知道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吗?
2.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并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讲授
1. 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政府的腐败、外国列强的侵略、民族意识的觉醒等因素。
2.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宣统帝退位、南北议和、中华民国成立等重要事件。
3. 辛亥革命的意义:结束了封建王朝统治,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化的新篇章。
三、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现代中国的发展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辛亥革命中的各个角色,重新演绎当时的历史场景,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四、总结
1. 总结: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总结出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2. 展望:展望中国的发展前景,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五、作业
1. 完成课堂笔记:整理当天的学习内容,写出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和感受。
2. 阅读资料: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更加深入,能够理解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初中历史课程为背景,对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掌握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内容,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
然而,对于辛亥革命这一具体历史事件,学生们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本节课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包括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国内外形势等方面;(2)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如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中华民国的建立等;(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时代、推动社会变革等;(4)学会运用历史资料、文献进行分析和解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相关历史事件进行简要叙述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情景再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3)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对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进行对比,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运用历史资料,提高历史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敬畏历史;(3)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追求;(4)通过学习辛亥革命,使学生认识到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观的重要性;(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教案
3. 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如民主制度的尝试、社会改革的开端等。
4. 了解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内外困境,如列强的侵略、军阀割据等。
5.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6.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
2. 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等。
3. 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如民主制度的尝试、社会改革的开端等。
4. 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内外困境,如列强的侵略、军阀割据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前后关联。
4. 教学手段: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
5. 辅助材料:历史小说、人物传记、相关历史论文等。
6. 评价工具: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评价、课后作业、历史知识测试等。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辛亥革命是什么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20世纪初中国局势的奥秘。
(2)论述题2:请论述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中华民国的成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民主改革,尝试建立民主制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方向。
5. 案例分析题
(1)案例分析题1:请分析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和原因。答案:辛亥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当时中国面临着清朝的衰落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内存在着严重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民众的生活状况恶化。国际上,列强的侵略和干涉使得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1.2第四框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课件(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
民生 改良社会经济,同情劳动人民.
平均地权
但是是资产阶级土地纲领,没有完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一、大背景
国势 19世纪末列强 的资本输出和 瓜分狂潮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启示
中国面临严重 的民族危机
失败
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壮大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面对列强掠夺,中国有识之士做出了怎样反应?
1.民族资产阶级成长 2.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 (1)邹容《革命军》宣传革命思想 (2)孙中山:革命先行者弃医从政
实业救国张謇
创建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1)1894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革命成果被篡夺
失败 中国人民依然生活苦难之中 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清王朝被推翻 成功 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 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临时约法》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开创了完全 意义上的近 代民族民主 革命 没有完成 反帝反封 建的任务
6、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 后又将筑路权卖给列强,各地纷纷兴起保路运动。 7、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爆发了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因1911 年为辛亥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8、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9、临时政府成立后,便颁布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1919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覆亡。 11、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不仅推翻了清朝 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 共和制的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 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2《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课件(共20张PPT)
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猛攻湖广总三镇光复
成立湖北军政府
影响: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清朝的统治迅速崩溃。
地理位置:武昌与汉口、汉阳位于中国 中部地区,长江与汉江交汇于此,水、 陆交通发达,自古有“九省通衢”的美称, 是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一旦革命 成功,可利用其地理的中枢地位,发挥 强大的辐射作用,影响全国。
意义:政治上、思想上
思考:辛亥革命成功了吗?
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 巨变。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 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 和制国家。 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 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经济发展:《天津条约》开汉口为商埠, 逐渐成为内地出口贸易的最大口岸,洋务 运动又兴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经济 的发展,不仅能为革命军提供可靠的物质 保障,也引起了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变化。
革命基础: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 会长期在新军中做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 革命力量较集中、强大。而列强的掠夺和 清政府的压榨,使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 涨,奠定了革命的群众基础。
(时间、地点、人物、 经过、结果)
清政府的改革:实行“新政”和立宪,但都未触及腐朽 制度本身。
启示: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 任何维护清朝统治的改良道路都是行 不通的。只有通过革命建立新的政体, 才有可能挽救民族危机。
导火索:四川保路运动(原因、大致经过)
原因:
过程:
过程:
1911年10月10日,打响了起义第一枪
成立时间 成立地点 创建者 组织的性质 口号或宗旨
兴中会 1894年 11月
美国 夏威夷的
第二课中国时局与辛亥革命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了解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兴中会、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创立,理解孙中山在推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作用(重点)2、了解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国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清王朝覆亡等历史事件的概况(重点)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体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追求国家富强、社会进步而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难点)4、了解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实力和扩张武力所采取的各种反动卖国措施。
知道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的基本情况(重点)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读文分析法学习过程一、初读教材,梳理基础1. 20世纪初,列强从政治和经济上对中国进行控制和掠夺,其中是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
2.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成长起来,以、为中心,革命知识分子出版了大量的革命性的报刊。
3. 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11月在夏威夷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1905年又在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革命组织,该组织以为其革命纲领。
4.为了抵制清政府“铁路国有”、收回铁路筑路权,各地纷纷兴起,其中以最为激烈。
5.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发动了,不久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以这次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
6.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新政府成立后不久便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提出了侵占山东等地的,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分裂为三大派。
二、再读教材,加深理解读图或文字,将你的理解写在教材相关位置旁边1.读图1-21,你能获取哪些信息?2.读p14中有关武昌起义的材料,结合图1-30谈谈哪些因素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3.读p16中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的有关内容,阐述辛亥革命的性质、意义。
4.读p17/18的相关内容,梳理袁世凯为了夺权扩张武力所采取的措施?5.读图1-38、1-39,谈谈军阀之间混战的目的与影响,并回答p19两问?三、精读教材,系统分析1.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怎样的内在关联2.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3.读图1-25,结合p12下方文字,谈谈你对孙中山的看法,并简要评价“三民主义”。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辛亥革命》。
该课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认识革命先驱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认识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差异化指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理解、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革命先驱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认识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
解决办法:1. 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革命过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变革,深入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以史料实证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驱的事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 结合时事政治,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在当代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和中国》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①中国遭到列强的疯狂侵略: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清政府,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外国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加深②经济领域,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③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断抗争,不断探索④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1.中国遭到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步步加深:①1840年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1840—1949年)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洗劫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1883—1885年中法战争,清政府不败而败(趁胜求和)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
④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强大起来也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及其《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随后几年中(1898年),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⑤1900年,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八国联军(另外还有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共11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带来沉重的负担,还严重损害了国家主权。
从此,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外国列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课件5
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 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建议您下载后自 己先查看一遍,把用不上的部分页面 删掉哦,当然包括最后一页,最后祝 您生活愉快!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失败 失败
谁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2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案1
1教学目标1.结合前一课时的内容了解辛亥革命历史背景,通过自主学习简述以武昌起义为起点的辛亥革命的进程;知道“中华民国”的创建过程及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探索了道路。
2.通过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的关系,了解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所采取的措施和过程,从而认清袁世凯丑恶嘴脸。
3.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正确评价辛亥革命,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进一步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2学情分析对辛亥革命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对前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大部分同学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较浓厚,但对历史的连贯性缺乏整体的认知。
3重点难点重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创建。
难点:辛亥革命的评价和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4教学过程4.1第二课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走向共和》主题曲《曙色》,并出示歌词。
引导学生重复“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
”“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2.设问:(1)歌词中“风吹过,雨打过”是指中国哪段历史?(2)近代中国是如何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出示课题活动2【讲授】讲解背景,初识成因1.出示图1-22,还记得“川汉铁路股票”是怎么产生的吗?为什么各地民众要掀起保路运动?2.四川保路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为镇压保路运动,清政府调湖北军队入川,使得湖北防御空虚,革命形势十分有利) 3.湖北有哪些革命团体?(出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图他们在同盟会促进下要干什么?叙述: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索活动3【活动】自主梳理,再识成因1.播放视频:《武昌起义》,要求学生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述辛亥革命的过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2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案
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对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概况有个初步地了解和认知;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知道孙中山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原因。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3、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操。
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局势,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局势,革命党人进行的革命活动;难点:理解20世纪初中国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局势图片导入:多媒体呈现近代中国时局图问:1.这幅图反映了当时中国怎么的现实?2.回顾八年级所学史实,从1840年到1900年,中国经历了哪些列强侵略?给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活动2【活动】环节一组织学生阅读材料(从开头至13页中间孙中山在兴中会的话:‘’方今强邻环列“设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20世纪初的中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等角度)学生开展探究、研讨,并在纸张上写出来:(1)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2)20世纪初的中国经济:(3)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文化:活动3【活动】环节二1.阅读教材11页图文资料,设问:“列强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中国”具体是怎样做的?最大的一个领域是什么?追问:这种控制还表现在哪些行业?2.活动:列强对中国经济势力的不断深入,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教材的两个观点你有何看法?教师根据不同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辩证地思考问题,认识列强的掠夺本质。
过渡:面对列强的掠夺,中国应该怎么办?有识之士是怎么做的?3.读图1-22及旁边资料,思考:图文资料说明怎样一种现实?(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在成长,在收回铁路权方面积极努力)4.读图1-23邹容与《革命军》及旁边资料,设问:(1)革命知识分子又是如何做的?(2)为什么邹容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我中国,不可不革命”?活动4【活动】环节三师:孙中山是推动革命发展最有影响力的一位,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精选学习文档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20世纪初中国的局势概况有个初步地了解和认知。
并培养学生从有关资料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兴中会、同盟会以及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视频材料,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时期的情况能有个直观清楚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互动,加深学生的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国奋斗、奉献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史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历史概况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价值判断。
教学重难点1.重点(1)20世纪初中国的概况;(2)同盟会的成立及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3)辛亥革命的意义。
(4)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上台的举措;日本“二十一条”的提出;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军阀割据概况。
2.难点(1)兴中会的创建;(2)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3)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一战也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召开,如何处理德国成为列强讨论的焦点,而中国山东问题也被列为重点问题。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是《凡尔赛合约》却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给日本。
当时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合约。
中国战胜了却无法享受战胜国的待遇,还受尽掠夺,那20世纪初的中国的发展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二、讲授新课1、(1)20世纪初的中国阅读课文,请从课文中归纳出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掠夺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2)指出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条件是什么?清政府的支持;列强忙于一战无法顾及;有识之士的爱国心。
《辛亥革命》的课堂教案设计
一、教案概述《辛亥革命》的课堂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培养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认识。
3. 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2. 辛亥革命的过程3. 辛亥革命的结果4.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5.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局势教学重点: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1. 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影响2.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局势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局势。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辛亥革命》2. 课件: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和事件地图3. 讨论问题:关于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影响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辛亥革命的背景1. 导入: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讲解:讲述辛亥革命爆发前的中国社会状况,包括清朝的衰落、民族危机、民众疾苦等。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总结:强调辛亥革命背景的重要性,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辛亥革命的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讲解:详细讲述辛亥革命的过程,包括武昌起义、革命形势的发展、各省响应等。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总结:概括辛亥革命的过程特点,为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奠定基础。
第三课时:辛亥革命的结果1. 导入:引导students to review the previous lessons, and lead them into the new learning section.2. 讲解:讲述辛亥革命的结果,包括清朝灭亡、中华民国的成立、革命政权的发展等。
3. 互动:students ask questions, and teachers answer them.4. 总结:emphasiz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ults of the辛亥革命,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sequent content.第四课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发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思考。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2《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课件(共17张PPT)
领导人:孙中山 革命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
★★ ★ ★
时间:1905年
创建革命政党同—盟——会 革命纲领;
辛亥 革命活动 (汇聚力量)
指导思想:
革
起义(武力推翻)武___昌__ 起义最终成功
命
1 建立新政府 名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时间:1912年1月1日
成果
地点: 南京
2 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名称: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想一想,当时手握重权的袁 世凯为什么会复辟失败?
辛亥革命后,人们的 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 放,民主共和思想深 入人心
通过2则材料的对比,总结辛亥革命有什 ★ 么意义?
1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2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1.2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1.2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20世纪初中国的局势概况有个初步地了解和认知。
并培养学生从有关资料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材料,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时期的情况能有个直观清楚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互动,加深学生的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国奋斗和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20世纪初中国的概况;2、兴中会的创建;3、同盟会的成立及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一战也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召开,如何处理德国成为列强讨论的焦点,而中国山东问题也被列为重点问题。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是《凡尔赛合约》却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给日本。
当时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合约。
中国战胜了却无法享受战胜国的待遇,还受尽掠夺,那20世纪初的中国的发展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二、讲授新课1、(1)20世纪初的中国阅读课文,请从课文中归纳出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掠夺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2)指出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条件是什么?清政府的支持;列强忙于一战无法顾及;有识之士的爱国心。
2、(1)兴中会的创建指出兴中会创建的时间、地点以及领导人分别是什么?答:创建的时间:1894年;地点:夏威夷的檀香山;领导人:孙中山。
(2)走进孙中山孙中山早期是做什么的?是什么促使他走向了革命的道路?3、同盟会的成立(1)指出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同盟会的性质、革命纲领以及机关刊物是什么?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性质: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机关刊物:《民报》(2)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4、黄花岗起义1 / 2对黄花岗起义有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即可。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课件 教案 (3)
选取你所知道的人物,说说他的 事迹及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 版权所有-
学习辛亥革命无私无畏、前仆后继、忠贞 奉献的博爱精神;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 立志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辛亥精 神,振兴中华民族
永
恒
的
纪 念
★用你所喜欢的方式来纪 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 版权所有-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风俗革命。史实 论证: 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83 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张勋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 中,12天的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男子剪掉发辫,女子停 智慧 止缠足,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老人
博文学者
辛亥革命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中国仍旧在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版权所有并没有完成,因而它是失败的。
- 版权所有-
中国同盟会
时间: 1905年 地点: 东京 人物: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纲领:
性质: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 - 版权所有产阶级革命政党
你是如何理解此 纲领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争取国家独立
一、找一找:
诗歌里蕴含的 辛亥革命过程 中的主要事件 二、画一画: 找出这些事件 发生的时间并 画一画年代尺
- 版权所有-
中国同盟会 成立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3月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05
1911
1912
1911年4月黄花岗 起义 1911年6月四川保 路运动 1912年2月12日清帝 退位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教案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回顾今天的课堂,我觉得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我尽力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体化,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0世纪初中国局势的复杂性。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我也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体会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和压迫的英勇斗争。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20世纪初中国局势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特点,掌握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影响。
2.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认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和压迫的英勇斗争。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斗争。
2.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害怕表达错误而不敢发言,下次我可以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我也可以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更多地引入多元视角,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历史观点和解释,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20世纪初中国局势的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目标
1.结合前一课时的内容了解辛亥革命历史背景,通过自主学习简述以武昌起义为起点的辛亥革命的进程;知道“中华民国”的创建过程及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探索了道路。
2.通过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的关系,了解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所采取的措施和过程,从而认清袁世凯丑恶嘴脸。
3.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正确评价辛亥革命,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进一步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2学情分析
对辛亥革命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对前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大部分同学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较浓厚,但对历史的连贯性缺乏整体的认知。
3重点难点
重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创建。
难点:辛亥革命的评价和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第二课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走向共和》主题曲《曙色》,并出示歌词。
引导学生重复“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
”“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
2.设问:(1)歌词中“风吹过,雨打过”是指中国哪段历史?(2)近代中国是如何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出示课题
活动2【讲授】讲解背景,初识成因
1.出示图1-22,还记得“川汉铁路股票”是怎么产生的吗?为什么各地民众要掀起保路运动?
2.四川保路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镇压保路运动,清政府调湖北军队入川,使得湖北防御空虚,革命形势十分有利)
3.湖北有哪些革命团体?(出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图
他们在同盟会促进下要干什么?
叙述: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活动3【活动】自主梳理,再识成因
1.播放视频:《武昌起义》,要求学生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述辛亥革命的过程。
(最好列成年代尺或列成表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学习图册(武昌起义形势图)
2.请学生概述武昌起义的过程
PPT展示武昌起义的过程,与学生校对自主性学习结果
3.活动:运用图1-30,探究完成P15资料中相关要求。
设问:为什么武昌起义会得到全国的响应? 归纳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
4.叙述:1911年是中国农历辛亥年。
武昌起义为被称为辛亥革命。
设问: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活动4【讲授】叙述讲解,比较文件
叙述:武昌起义胜利后,辛亥革命进入第二个阶段——创立民国
1.设问:“中华民国”是如何创建的?
PPT展示“中华民国”创建的过程,(1)孙中山回国(2)被选为临时大总统(解释临时大总统含义)(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4)颁布《临时约法》。
与学生校对自主性学习结果
2.超链接:孙中山回国。
出示材料:孙中山答记者问:“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请一生朗读。
设问:孙中山这句话可以解读出哪些信息?
3.超链接:临时大总统誓言。
出示简体字版誓言。
请一生朗读。
设问:临时大总统誓言是如何体现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的?
4.超链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出示材料:《临时大总统誓词》简体字版。
设问:临时大总统誓言是如何体现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的?
5.超链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示《临时约法》内容(略),设问:(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原则?(3)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4)这些原则和思想源泉来自哪里,体现了哪个阶级的要求
6.南北议和。
设问:辛亥革命汹涌而来,清政府甘愿退出历史舞台吗?它是如何应对的?(补充) 出示图片:辛亥革命后列强的军事行动
出示材料:德国驻华公使哈豪森的话
设问:这些材料说明列强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
7.出示材料: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设问:根据材料,分析袁世凯将会采取何种行动?革命派将会如何回应
出示材料:孙中山的话“使他不可能不好……”
8.出示材料:2月12日,清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覆灭。
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
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设问:如何看待袁世凯的这些行为?为什么辛亥革命最终会出现这种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活动5【活动】各抒见解,探索影响
课堂探讨: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是否意味着辛亥革命彻底失败?说看法,讲理由。
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研读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
小结“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