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00字一、选题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观念的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是充满活力、创意和创新的产业,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撑,同时也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然而,要实现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需要对其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报刊、专业书籍、政策文件等进行搜集和整理。
2. 实地走访法,走访文化产业企业、文化创意园区等,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 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进行调查,获取各类人群对文化产业的认知和看法。
四、研究内容1.文化产业发展概况我国文化产业的范围主要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娱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金融产业、数字文化产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表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增长最为突出,占文化产业的比重达到了70%以上。
据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总规模达到了7.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5%,这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1)创新能力不足。
有些文化产业企业过于依赖外来技术和市场,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2)品牌建设不够。
一些文化产业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较低,难以与国际品牌竞争。
(3)人才短缺。
文化产业是充满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极高,但当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存在问题。
(4)版权保护不力。
版权保护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当前版权乱象依然存在,侵权盗版问题严重。
3.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进一步推进。
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文化体制改革加快调研报告
文化体制改革加快调研报告文化体制改革加快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文化体制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一环。
为了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和困难,探讨解决方案,为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 随机抽样调查:我们选取了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文化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以获取广泛的信息。
2. 参观实地:我们参观了一些文化机构,了解其现状和运营模式,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3. 文献研究:我们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成功案例,寻找借鉴与启示。
四、调研结果1. 进展情况:目前,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加强了文化事业和文艺创作的引导,促进了中国文化创新能力的提升;建立了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文化机构,提高了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存在问题: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文化体制改革仍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传统观念的束缚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没有形成创新的文化理念和模式;其次,文化机构的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导致创新能力和适应性不足;另外,文化产业领域存在乱象,一些不良作品泛滥,市场秩序亟待规范;最后,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一些地区和群体仍然面临文化服务的缺失。
五、解决方案1. 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和路线图,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文化体制的改革。
2. 释放创新潜能:鼓励和支持新的文化创意和创业模式的出现,推动文化体制向创新型、市场化方向转型,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3.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打击盗版和不良作品,维护市场秩序。
4. 加强文化资源配置:通过加大对基层文化场所和群众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缩小城乡文化差距,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关于加快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
我 市文 化产 业发 展情 况及成 效
近 几 年 来 , 市在 推 进 “6 3 现 代 产业 体 系 我 65”
是 和 “ 2 5 城 市发 展 战 略 中 , 出将 着 力 在文 化 创 产业 发 展 的重 要形 式 和载 体 。 实现 文 化产 业 聚 15 ” 提
课题 组 成 员 : 英 杰、 赵 王春祥 、 萱( 宣 执笔 )梅 长胜 、 、 黄顺 彬 。
础上 , 一个主城区、 个副城 区、 在 两 五个 中心 镇 、 禅 山风景 区等独 特魅 力 , 托 以众 多文 物 古迹 为 依 吃 江心洲 生 态旅 游 区 和濮 塘 休 闲度假 区建 设 中 , 都 主要 场所 的旅游 景点 景 区 ,一 个集 游 乐 观赏 , 因地 制 宜 , 虑 各 种 规 模 、 种 类 型 的 文 化产 业 住 购 于一 体 的文化旅 游 服务 系 统产 业 正 在形 成 。 考 各 园 、 视基 地 等 建 设 , 影 以吸 纳 和 发 展更 多更 好 的 在加 强硬 件 设施 和 软件 环境 建 设 , 高旅 游 管理 提 文化 企业 。扩大 文 化产 业 在经 济 结构 中的 比重 , 水 平 和 服务 质 量的 同 时 , 我们 正在 把 文化 旅 游 当 提高文 化产 业在 经济 发展 中 的贡献 率 。
推 高度重视 、 强研究 。 加 以进 一 步 加 快 我 市 文 化 产 内乃 至全 国重 要 的创 意产 业 聚集 地 。 动 动漫 文
业发 展 步伐 。
一
化创 意 产业 上 规模 , 水 平 , 上 出品牌 , 快发 展 成 尽
我市 的支柱 产业 。 2 加 强文 化产业 园 建设 。文化 产业 园是文 化 、
一
规划 . 快 文 化 产 业 园 和 基 地 建设 , 造 区域 文 化旅 游产业 发展 迅猛 。文化旅 游 产业作 为 我市 加 打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研究现状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研究现状湖北文化产业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对湖北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湖北文化产业的现状1. 发展优势湖北地处中部地区,文化资源丰富。
自古以来,湖北就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湖北的文化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如武汉的黄鹤楼、宜昌的三峡大坝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此外,湖北还有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传统,如楚文化、荆楚文化等。
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产业结构湖北文化产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教育产业、文化艺术产业等。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湖北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设计、动漫、游戏、广告、影视等多个领域,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
此外,文化旅游产业也是湖北文化产业的亮点之一,湖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三峡大坝、武汉东湖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3. 发展现状湖北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湖北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61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6%,比上年增长8.3%,对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湖北的文化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湖北共有文化企业2.3万家,从业人员达到37万人。
这些数据表明,湖北文化产业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并且为就业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二、湖北文化产业的趋势研究1. 创新驱动创新是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湖北正在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湖北还鼓励文化企业与科技企业合作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
这一趋势预示着湖北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创新,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将更多地借助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升级。
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5一、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荆楚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厚重的文化资源为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在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强省”战略思想指导下,全省着力打造文化精品,发挥产业优势,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新世纪以来,湖北省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文化创意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通过对2008年经济普查相关行业资料核算,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520.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2005年增长35.8%,高于GDP 增速22.1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4.6%,比2005年的2.9%提高1.7个百分点。
2008年全省共有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64.8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8%。
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渐成为湖北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26在产业门类构成上,湖北基本形成了以新闻出版为龙头的产业框架。
2008年新闻出版服务业增加值为109.90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为21.1%,居于首位;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类和销售类增加值分别为103.34亿元、77.80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9.9%、15.0%,位居第二和第三;设计服务类增加值为69.29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为13.3%,居第四位。
[1]26从增长速度看,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特性的网络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类、旅游休闲文化服务及新闻出版服务业迅速发展,增长速度高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
2008年网络文化服务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213.7%,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0.4%上升到4.6%;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类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24.56%,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13.8%上升到19.9%;旅游休闲文化服务类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60%,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6.0%上升到9.8%;新闻出版服务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36.4%,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20.9%上升到21.1%;设计服务业和影视传媒业等其它新兴产业虽然也在持续不断地增长,但由于其相对增长速度低于文化创意产业平均增长速度,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
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第四届文博会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与项目合作推介会发表时间:2009-11-1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国家文物局,文化部各直属单位,各驻外使领馆文化处(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现就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战略任务,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极大提升了文化产业的作用和地位。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导力量。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行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内在需要,是文化行政部门顺应时代发展、转变自身职能、服务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增势强劲、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新兴业态迅速崛起,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
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思想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与文化建设“两大一新”的战略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产业总量和水平偏低,对国民经济贡献和影响偏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合格的市场主体和骨干文化企业偏少,产业集中度偏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文化产业领域科技应用和现代传播手段使用较少,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对外文化贸易中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受到的政策支持却相对较少。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鼓励更多人投身到文化产业中来。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文化创意项目的扶持力度,帮助优秀的文化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
二、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也应该积极融入到科技中去,将传统的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文化市场进行分析,帮助文化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生产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
又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文化内容进行创作,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品味。
通过科技的深度融合,可以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加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设立相关奖学金,并与高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更多的文化产业人才。
文化企业也应该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只有拥有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才能推动文化产业朝着更加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四、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要想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品牌的建设。
文化产品的品牌化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文化企业应该重视对产品品牌的塑造和宣传,使文化产品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政府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介优秀的文化品牌,帮助文化产品更好地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个人观点和总结文化产业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产业,其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与文明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事情。
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企业、个人都需要共同努力,共同促进文化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完整版_1
编号:TQC/K540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完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完整版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
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调研组省文化厅为落实《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省文化厅组成联合调研组,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分别对武汉、黄石、鄂州、黄冈、襄樊、荆门、荆州、宜昌等市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学习考察了湖南省长沙、岳阳两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现将省内调研及省外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武汉、黄石、宜昌等八市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九十年代以来,武汉等八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文化消费日趋活跃,八市的文化产业成长迅速,产业群体不断扩大,对经济发展贡献逐年上升,发展势头良好,已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
荆楚文化与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荆楚文化与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课题组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使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文化资源与和经济高新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文化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是湖北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托。
深入研究荆楚文化与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对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研究报告在分析荆楚文化主要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宏观背景,提出了加快发展壮大湖北十大文化产业门类的战略设想和若干对策建议。
一、荆楚文化的主要内涵及其类别通俗地讲,荆楚文化是指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
古代的“荆楚”概念,其地域范围大致以今天的湖北省行政区划为主,故湖北人往往将本省称为“荆楚大地”。
所谓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从断代的静态角度看,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体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从发展的动态角度看,它不仅包括古代的历史文化,还包括从古到今乃至未来湖北地区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因此,“荆楚文化”也可以理解为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按照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显然要用发展的动态观来理解荆楚文化,并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使荆楚文化更鲜明地体现当代湖北的发展特色和风貌。
我们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荆楚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八大文化系列:1、炎帝神农文化。
湖北随州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
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完成了向农耕时代的过渡。
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展规划〔二OO四——二O一O年〕为了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展的精神,促进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和谐进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奉献率,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要紧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社会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旅行等领域。
一、进展现状与形势〔一〕我省文化进展现状一是文化资源比较丰富。
湖北人杰地灵,文华强盛。
光辉辉煌的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以炎帝神农文化、三国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辛亥首义和一批老区、苏区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三峡、神农架等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巴土、江汉平原风情为特点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屈原、毕昇、陆羽、李时珍、张之洞、闻一多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三峡工程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文化,异彩纷呈,阻碍广泛。
我省还拥有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武汉盘龙城、江陵纪南城、随州擂鼓墩、大冶铜录山古矿冶四大古文化遗址,武汉、荆州、襄樊、随州、钟祥五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52处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馆藏文物121.3万件(其中一级文物10418件),位居各省区市前列;国宝级文物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郭店楚简、云梦秦简等享誉海内外。
我省戏曲剧种众多,京剧、汉剧、花鼓戏、楚剧、黄梅戏、豫剧、南剧等各具特色,深受群众喜爱。
我省民间文化丰富,民间艺术、民间故事等历史悠久,风格专门。
二是文化事业具有一定基础。
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03个,各类博物馆96个,群艺馆、文化馆139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180个。
湖北素有戏剧大省和文学大省之称,许多文艺作品在全国有一定阻碍,许多文化人才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社科研究门类齐全、力量雄厚;我省是报刊大省,图书出版为全国六大出版中心之一;广播影视蓬勃进展,网络进展迅速,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
十堰市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十堰文化产业调查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
文化产业能产生多重效益,启迪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的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民革十堰市委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研。
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现将我们的调查与思考的问题报告给大家:十堰市的独特文化资源十堰独特的地理位臵造就了大批的自然文化遗存和人类创造的文化,有大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
从白垩纪的恐龙蛋化石、恐龙化石到郧县猿人,再到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等等,有几十种文化资源,很多可以作为产业来开发,其中部分文化资源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为十堰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十堰文化产业现状及问题(一)十堰市文化产业现状十堰文化产业自设臵单独统计开始,总体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从2006年开始,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2006年为13.6亿元;2007年为1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4%;2008年为19.75亿元,同比增长19.11%;2009年为27.02亿元,同比增长36.81%;。
全市文化服务行业从业人员,2008年达41195人,2009年达72984人。
2008年,“核心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1亿元,比上年增长9.21%;“外围层”文化产业增加值13.12亿元,比上年增长22.98%;“相关层”文化产业增加值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6%。
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比重过低,增长速度缓慢,带动相关层和外围层的能力不强。
近几年的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比较快,但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仍然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偏低。
首先,文化产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高,与一些发达地区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其次,文化企业规模小,实力不雄厚,文化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资源的联系面不广,和其他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范文4篇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范文4篇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范文最新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全面贯彻落实**精神,配合省市政协开展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县政协组织人员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深入乡镇、相关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的福建德化、永春和仙游三个县,围绕如何找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切入点这个中心课题,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掌握具体情况,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形成本报告。
一、发展我县文化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
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发展到较高程度的表现形式。
(一)我县文化资源的丰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我县文化资源种类多、品位高、潜力大,一是种类多,积淀了以秋收起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山背、古艾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黄龙禅宗文化为代表的禅文化、以九岭山脉次原始森林为代表的绿色文化、以黄庭坚、陈氏五杰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蚕桑、茶叶、供砚、木雕工艺制品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二是品位高,作为中国革命重要历史事件,秋收起义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山背文化作为江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符号、古艾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载入《史记》、黄庭坚、陈氏五杰名扬海内外,宁红茶享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美誉,表现出我县文化资源独有的魅力;三是潜力大,我县独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方产品,只要扎实求证,认真规划,努力实施,就可以开创一门学科,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经济,具有深厚的潜力。
(二)我县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是打造了文化品牌,培育了双井之春艺术节品牌,社会关注度、参与度显著提升;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传承、保护工作,全丰花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宁河戏、一圣仙娘花灯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当今社会,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另外,写作教学的功利化、速成化的趋向已经严重影响到写作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重操作技巧传授、轻写作素养养成的写作教学模式已然充斥着中学写作课堂,直接导致学生习作的套路化、浅薄化。
因此,我们课题组针对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理解进行了一次问卷调研,以期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并掌握在写作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调研目的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初中教育中的.现状,弘扬传统文化,测试当今初中学生对中国传统和文化认识程度,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和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教育方法的态度,从而引发思考,是传统文化得以受到更多的重视,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调研对象我校七、八、九年级三个班共60人。
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进行了调研,完全能够保证调研结果的科学性,从而帮助我们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判断,保证研究的有效性。
三、调研方式本次调研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研。
发放问卷对象是七、八、九年级6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60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
四、调研时间20xx年12月3日20xx年12月12日五、调研内容主要调研本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
共设置了11个问题,其中单项选择10个,主观题1个。
六、调研研究的方法问卷法,统计法,分析法七、问卷调研的结果略。
八、调研报告的学术价值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的诚信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次调研,为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奠定了基础,便于课题组进一步改进研究的策略,安排调整今后的研究工作。
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
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尊敬的评委:本人在此提交一份有关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
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了更好的发展文化产业,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文化产业属于创意类产业,需要创意、创新、创造,这是需要社会文化环境的良好支持、应有的政策支持。
对于政策,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适当加大对于文化产业的资金的支持。
2、加大资本市场的支持,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组织各种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信托、购买文化创意产业股票、债券等各种方式,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3、建立合理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完善文化产业的融资服务机制,实现文化产业融资市场化、专业化和综合化运作。
二、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和整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
为了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打造更具有商业性和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同时增强文化产业的创新性。
与此同时,需要设计推广更多具有商业性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引导文化产业向消费市场转化,提升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文化产业不仅仅包括一些具体的实物文化产品的创造生产,还包括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的创造和维护。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而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本人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高校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加大对各类文化产业人才的职业培训、财务管理、营销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力度。
3、吸引更多产业界人才参与到文化产业中来,提高整个文化产业的管理和人才力量水平。
四、弘扬本土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本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同时我们需要学习借鉴海外先进的文化创意产业经验和技术,在此基础上创造具有鲜明特色本土化的文化产品和品牌。
五、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在文化产业领域,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湖北作协副主席、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川鄂: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11月26日,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发布会暨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社联合发布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百强、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百强、中国文化企业百强榜单。
以下为湖北作协副主席、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川鄂的发言《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一、现状近年来,基于信息技术之上的全球化进程,推动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在国家层而上,文化建设不再是单一的文化事务,已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性安排。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三五”时期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在这个大背景下,湖北文化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获得长足发展。
1、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逐渐提高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从2006年的286.03亿元快速跃升至2009年的556.55亿元,基本上翻了一番。
2009年比2008年增长21.8%,占同期生产总值的4.3%,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GDP同期增长速度8.2个百分点。
2010年湖北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95.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9%,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出6.1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出10.8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4.4%。
2、大批文化产业园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龙头企业已具有全国性影响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全省己建成或正在规划的文化产业园(基地)70多家,累计投资163亿元;入驻企业2 000多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其中注册资本1 000万元以上企业76家,上半年实现经营收入50. 7亿元,服务外包7. 5亿元。
2014年,汉街的中央文化区两大标志性场馆:汉秀剧场与万达电影乐园进入经营状态,为武汉增加了一个靓丽的文化产业名片。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4篇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4篇文化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它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还以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受益时间长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及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一、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区的文化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于九十年代后期,现已形成包括旅游、娱乐、演艺、艺术品经营、教育培训、新闻出版发行、互联网经营等各类综合性文化市场体系。
特别是近几年,我区的文化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市场体系。
但仍处于探索和培育阶段,发展还不够充分,缺乏大型的文化经济实体。
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产业理念滞后。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理念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树立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观念,认为文化只有意识形态属性,而缺乏产业意识,没有一个自己独特的鲜明的指导思想,发展的思路还不宽,就文化谈文化,没有从文化与经济社会的相互联系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在具体的工作和产业经营过程中,缺思路、少策划、路子窄、办法少,走市场求效益的渠道不多。
二、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
目前,我区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企业规模偏小、效益不高。
一方面,文化总量小,文化产业值、利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缺乏创新精神,核心竟争力不强。
文化产业企业根本来说是内容创意产业,但在我区主要表现为文化旅游业和一般文化用品的生产、加工业,一些景点和文化产品毫无文化创意可言,动漫制作、数等新兴文化产业领域为空白。
同时,在内容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不多,具有研发、创意的企业更少,尤其是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我区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三、地域文化挖掘开发,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宜昌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总结
宜昌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总结
宜昌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宜昌市的文化产业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了解该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宜昌市文化产业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宜昌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宜昌市作为湖北省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质的人文环境。
在文化产业方面,宜昌市拥有众多的文化企事业单位和文化从业人员,形成了以影视、艺术、传媒等多个领域为主导的文化产业体系。
同时,宜昌市的文化产业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效应,能够为周边地区带来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其次,宜昌市的文化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创作和产品较为同质化,缺乏独特的创意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是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较低,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等产业的协同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另外,宜昌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融资困难、文化人才短缺、版权保护不力等问题。
最后,宜昌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需求的增加,宜昌市的文化产业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宜昌市可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宜昌市还可以积极开展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意设计、数字文化、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总之,宜昌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希望能够为宜昌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宜昌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宜昌文化产业调研报告宜昌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
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积极构建具有宜昌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首先,宜昌具备丰富的文化资源。
宜昌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三峡文化、楚文化、荆楚文化等。
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宜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宜昌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政府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的创新,推动其参与市场竞争,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政府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为文化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再次,宜昌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目前,宜昌的文化产业已经涵盖了广播影视、传媒、动漫游戏、艺术品交易、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宜昌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不断提升,不仅在本地区具有影响力,还在国内外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最后,宜昌的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根据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数据,2019年,宜昌文化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300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5%。
其中,影视产业、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速较快,对宜昌市经济增长贡献较大。
这一数据显示出宜昌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和潜力。
然而,宜昌的文化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宜昌的文化产业仍然较为单一,缺乏差异化和创新性。
在艺术品交易、博物馆建设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宜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其次,宜昌的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需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水平和市场开发能力。
此外,宜昌的文化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整体竞争力。
总的来说,宜昌的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力度也很大。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升级与发展,相信宜昌的文化产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宜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鄢春涛
【期刊名称】《政策》
【年(卷),期】2003(000)010
【摘要】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十六大关于'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精神,调整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谋划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战略。
当前,要结合湖北经济大省的实际,大力整合文化资源,坚持市场经济模式、多元化投入原则,依托文化主业、发展文化产业。
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总页数】1页(P49)
【作者】鄢春涛
【作者单位】湖北省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63
【相关文献】
1.关于加快大庆市让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J], 毛文涛
2.关于我省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J], 臧东辉
3.加快我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J], 王占先
4.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J], 张原;贾宁
5.加快我省农村金融建设的几点建议 [J], 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员会课题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调研组
省文化厅
为落实《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科学谋划“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省文化厅组成联合调研组,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分别对武汉、黄石、鄂州、黄冈、襄樊、荆门、荆州、宜昌等市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学习考察了湖南省长沙、岳阳两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现将省内调研及省外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武汉、黄石、宜昌等八市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九十年代以来,武汉等八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文化消费日趋活跃,八市的文化产业成长迅
速,产业群体不断扩大,对经济发展贡献逐年上升,发展势头良好,已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
同时,在迅猛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将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一)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产业发展意识滞后
调研中,这个问题的反映比较普遍。
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有些地方主要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对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是公益事业、是包袱上,对文化产业发展少重视、少关心、少支持;其二是文化系统内部发展意识滞后,认为文化是事业,靠政府、靠财政的思想尚未从根本上转变,有的单位拥有几百万的固定资产,还埋怨政府投入少,而不是利用现有资源,想方设法创造价值,丧失了很多机遇,还有的认为文化产业是小打小闹,找几个小钱养几个人,成不了大气候。
2、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开发不够
各地现有文化产业普遍规模较小,占当地经济总量比重偏低,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明显,这些现象与文化资源整合不够、经营分散
直接相关。
现有文化资源分散在文化文物、旅游、园林、宗教等数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对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十分不利。
3、投融资渠道单一
长期以来,文化事业主要由财政供养,其发展主要靠政府投入。
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单一的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
大部分的文化企业单位属国有性质,民营或私人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外资或合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省文化事业的发展。
4、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
一方面是有的地方依然存在政府大包大揽的宏观管理体制,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管理体制依然未能得到有效改革;另一方面,一些已经进行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地方,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改革不到位,体制依然不活,文化产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尚未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距离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5、政策扶持落实不够
这是调研中反映最为强烈的一个问题。
大家普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如1996年出台的《国务院扶持文化产业若干政策》,因为种种原因,时至今日仍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此外,地方性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尚未制定,如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部门管理费用减免政策等,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或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政策也没出台,这些都直接导致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佳,不利于发挥各方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6、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
调研中反映比较强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
文化系统内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滞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也难以在系统内安家落户,各地普遍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开拓文化市场的人才。
(二)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探索
此次调研,在了解掌握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尽管发展文化产业遇到了很多困难,外部环境尚不宽松,但广
大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懈气、不气馁,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大胆创新,放手实践,各地就发展文化产业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对我们下一步深入研究制定全省宏观指导政策及具体扶持政策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工作思路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
省内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已经先行启动文化产业规划,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武汉市于20XX年正式公布《武汉市文化发展规划》,确立了武汉市20XX-20XX 年文化发展目标,明确了这期间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遵循“政府推动、企业运作、规范管理”的发展原则,同时各城区以此为主线,分别拿出体现各自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全市已初步形成由点带面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体系。
宜昌市也制订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其他各地也都在文化事业规划中加重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笔墨,相应增加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措施,这些措施,对各地下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加大转制力度,深化体制改革
针对文化体制改革滞后的现状,谷城县文化局于2000年、20XX 年对改革内部运行机制进行了两次有益的尝试。
一是改革用人制度,
将县直文化系统44%的人员从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兴办实体,从事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同时实行“用人五制”,即全员聘任制、人员进出灵活制、竞争上岗机制、严格的考核机制以及末位淘汰制;二是改革分配制度,打破档案工作制,工资与岗位、效益挂钩,拉开工资档次。
通过实行这种以岗定责、以责定酬、竞争上岗的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目前,全县文化系统债务由改革之初的800万元降到不足130万元,文化产业形成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项目,年创利润150万元,是财政拨款的1.5倍,走出了一条县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
3、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本营运
文化系统由于历史原因,多占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较大升值潜力的固定资产。
如何盘活这些存量资产?武汉市江汉区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
他们认为关键是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开发,通过对自身资源进行再组合、再投入、再产出,为产业发展夯实物质基础。
他们抓住城市改造和开发机遇,将处于城市中心地段的用地使用权转让,同时购买具有升值潜力的土地储备,并成立营运实体,统一经营国有固定资产,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直接带动了区内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4、强化项目载体,推动招商引资
要解决长期存在的文化企业规模小、发展缓慢的问题,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招商引资。
襄樊市就十分重视以加强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带动了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一是重视项目资源开发,项目数量较多,20XX年仅文物旅游类就组织了11个建设项目;二是项目实施形式灵活务实,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前提下,可采用合资、独资、租赁、合作等多种形式;三是拓宽项目领域,将优秀文艺作品、文化基础设施做成项目推介;四是大胆创新,首次尝试引入市场机制,将优秀剧目的冠名权、演出权包装为项目进行招商。
20XX年上半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4个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达820万元。
5、突出资源特色,培育精品名牌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发展特色经济,培育精品名牌,发展文化产业也是如此。
黄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比较重视突出自身资源优势,努力塑造地方文化品牌。
黄石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以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为代表的青铜文化,由此黄石文化发展在思路上不搞“你有我也要有”的赶超战略,而是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竞争战略,突出资源优势,重点抓住青铜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形成独具黄石特色的青铜文化旅游业、工艺制造业、博物展览业、演艺业等文化产业。
二、湖南文化产业取得的成绩及基本经验
(一)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1、湖南文化产业对湖南经济增长贡献逐步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的文化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湖南经济的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有的产业功能已初步显现。
以长沙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长沙的文化产业保持了年均15%的高速增长。
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实力较强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其中产值过10000万元的企业58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28家,过亿元的企业12家,过10亿元的企业2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11.2万人。
2、主体产业发展较快
当前,湖南已初步形成了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旅游、娱乐四大主体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企业群体,形成了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电视湘军”、“出版湘军”、“电影湘军”、“文艺湘军”,成为湖南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
20XX年湖南全省4家文化产业集团总产值达到120亿元,过10亿元的企业2家、过亿元的12家。
湖南出版集团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实现利润2.34亿元,资产总值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