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笔记
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综合案例一 海尔的企业战略)
综合案例一海尔的企业战略【案例讨论】1.你如何看待海尔的高起点经营战略?答:海尔集团在各个方面都要按照最高的国际标准去做,这就是高起点战略。
本着高质量、高效率来严格要求企业的每个员工,努力打造出质量和性能都能让顾客满意的产品,从而通过国际市场实现自己产品的利益最大化。
高起点战略有利于促使企业改进管理方式,改善经营模式。
(1)进入国际市场,并且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需要高起点战略只有在国内市场做大做强,才有资格谈国际化的问题,才有资格实施“高起点”的原则,若海尔之前没有砸碎76台有问题的冰箱,那么也就不会唤醒职工的质量意识,树立名牌观念,也就不会为后期要进入国际市场奠下基础,也就不会建立起“高起点”的原则,职工也没有意识按照最高的国际标准去做。
(2)多元国际化战略为高起点战略奠定了基础由于海尔之前实行的多样化战略——多元化国际化,“最关键的是在国际市场把牌子做好,我不一定有自己的工厂,但我却拥有全世间的市场”这样的一句话,为今后进入国际市场有了明显的目标,同时也为实行“高起点”经营战略奠定了基础。
(3)高起点战略体现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精神高标准的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争第一的这样管理观念,使企业有了坚实的质量管理基础,为实行“高起点”经营战略奠定了基础,体现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精神要求。
(4)国际标准对海尔国际化的要求海尔要走国际化,在质量、财务和营销三个方面都要硬。
质量要达到国际标准,财务的运行指标,运行规则应该和西方财务制度一致起来,营销观念,营销网络应达到国际水准,正因为这样的观念,为实行“高起点”经营战略减少了阻碍。
(5)高起点战略与海尔战略部署相匹配海尔的人力资源、实体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财务资源和商誉能有效支撑高起点经营战略;海尔这个优秀企业对外部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海尔的决策者从眼前局部的利益争夺中超脱出来,致力于未来的、长远的市场竞争,高瞻远瞩,不战而屈人之兵,实现了不打价格战,只打价值战,为海尔成为世界级品牌做出了重要贡献。
《企业战略管理》整理笔记——第四章-资源-能力和竞争力分析
第四章资源,能力和竞争力分析重点资源和资产核心竞争力(内涵,识别,培育和建立)价值链分析财务分析(不讲)第一节公司的资源优势劣势分析资源内涵资源与资产公司的四项竞争价值测试核心竞争力一、资源概念①通用概念:企业的资源是指企业向社会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所拥有的或者所控制的能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各种要素集合。
②财务概念:资源是那些可供企业利用且在使用过程中创造出比自身使用成本更高价值的要素。
二、资源分类TS 3M 3M/E①有形资源:企业的财务数据客观的直接反应出来的各种实体要素②无形资源: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除了物质性的有形资源就是非物质性的无形资源;在中国,对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源是——关系,技术,品牌独有的技术优势——产品或服务相关的产品均是属于此类缘何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薄弱——①企业技术研究和开发(R&D)投入不足②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紧密结合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自主开发能力差三、资源与资产1、资产——(会计准则)企业拥有的或者控制的,能够以货币形式计量的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2、资产确认条件——①能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②能够为企业所控制③可以用货币计量3、资产的内容——①流动资产②长期投资③固定资产④无形资产⑤递延资产⑥其他美国会计界定义的无形资产——①外购商誉②许可证③专利权④租赁物和租入资产的改良支出⑤版权⑥开办费⑦特许经营权⑧商标权和商号⑨已经支付广告的未来收入⑩水域使用权,土地使用权,人力资源中国会计界定义的无形资产——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特许经营权【容易混淆的一组概念】①商誉,商号和商标商誉——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信誉较好,生产技术先进,经营有方,历史悠久,经营丰富或者产品很有特色、秘方等原因而在营业时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所形成的价值。
商誉=买方付给企业所有者出让股权的价款-企业净资产公平市价×购买股权比商号——企业的名称中国企业——中国青岛冰箱厂②品牌和商标品牌——商品的牌子,名字,是卖着产品的某一名词、符号、设计或者他们的组合。
企业战略管理读后感-战略管理读书笔记
企业战略管理读后感:战略管理读书笔记第一篇:企业战略管理读后感读企业《企业战略管理》有感首先要感谢程部长让我读到这本书,看完这本书我也确实有了不少的体会,所以也想写点东西,但我对管理学的认识可能还是很浅薄的,请领导给予指正,让我更好的去学习去体会管理方面的知识,将来更有效的去完成工作。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更是一个成功企业的必修科目。
企业战略一词有两个主要来源军事术语和生物术语演变而来,军事方面的《孙子兵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战术教材,现在我们也常说商场如战场。
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对企业战略的概念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可见企业战略管理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也是十分重大的。
我读完这本书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企业的战略管理真的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课程。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要害”。
当我看过书中那些案例的时候我也深刻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企业成功与否与制定战略计划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战略计划和企业计划不是同一个事情,他们有着很大区别(再没看书之前我一直认为战略计划和企业计划都是同一个事情)。
区别有两点:1.两者对未来的看法不同。
在长期计划过程中,企业认为根据历史发展数据,运用外推法,便可预测企业未来。
同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一般都认为,未来的效益应该比过去的效益好。
结果,高层管理人员常常像低层管理人员压指标,制定出企业实际上很难完全实现的最佳目标。
在战略计划中,企业并不认为未来一定会比过去有所改善,而是一定要经过战略分析以后再做决策。
在这种计划中,企业一般要经过远景分析、竞争分析、战略组合分析以及多种经营分析。
2两者的制定过程不同。
在长期计划中,企业首先要运用外推法来预测未来计划期内的综合指标,然后确定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行动项目、预算和利润计划之中,最后由企业的相应单位执行。
在战略计划过程中,企业首先要进行战略分析,谋求企业的前景与目标保持动态的平衡,形成战略。
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营单位的竞争战略选择)【圣才出品】
第六章经营单位的竞争战略选择6.1 复习笔记一、基本竞争战略1.低成本战略(1)低成本战略的含义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的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成为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①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关键成功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关键在于,在提供对顾客至关重要的产品和服务的前提下,实现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可持续性成本优势。
换言之,奉行低成本战略的企业必须开发成本优势的持续性来源,形成防止竞争对手模仿成本优势的障碍,唯有如此这种低成本优势方能持久。
②运用低成本战略的思路a.利用成本优势制定比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广泛吸引对价格敏感的顾客,进而提高总利润;b.投资回报率。
低成本战略的理论基石是规模效益和经验效益,要求企业的产品必须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2)低成本战略的制定①确定开展成本分析的价值链、分摊成本和资产确定企业的价值链并把经营成本和资产分配到各种价值活动中去,是进行成本分析进而制定低成本战略的起点。
把具体的价值链分解为单独的价值活动应遵循三条原则:a.有利于反映出各价值活动的成本及其增长速度;b.有利于反映出各价值活动的成本形成机制;c.有利于反映出竞争对手在进行该项活动时的不同之处。
在确认并正确分解价值链后,就可以把经营成本和资产分摊到每种价值活动中去。
对经营成本和资产在价值链中进行分摊,将会显露出应降低成本的不良链环。
②了解和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了解和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及其成本和资产的分摊方式,是掌握竞争对手相对成本的主要方法。
在实践中,由于企业缺乏直接的信息,因此要估计和分析竞争对手的成本通常是极其困难的。
一般主要是根据公开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或者对竞争对手的客户、供应商和分销渠道成员、过去的员工等相关人员进行调研来估计竞争对手某项价值活动的成本,进而判断竞争对手与本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
③研究价值活动的成本形成机制价值活动的成本形成机制取决于影响成本的一些结构性因素,迈克尔·波特将其称为成本驱动因素。
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管理战略变革)【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管理战略变革12.1 复习笔记一、战略变革的本质1.战略变革的两种不同观点(1)变革是连续的,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组织变革必须与时俱进(如图12-1所示)。
图12-1 连续变革模式(2)变革是一个阶段性的均衡过程(如图12-2所示)。
图12-2 间断平衡变革模式渐进的趋同变化阶段与较短暂的革命性变革相间分布:①趋同变化是组织原有运作方式的适应性调整,是过去的继续和延伸;②革命性变革则是在组织战略、结构、体系和文化等方面同时发生的,是导致原有运作方式产生根本性改变的一种变革。
(3)连续变革模式的支持者则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组织完全可以通过渐进式变化,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与革命性变革相同的效果。
连续性变革模式要求高度持续的连贯变化。
(4)渐进式的变革性质更有利于变革,因为渐进式变革可以使组织内员工逐渐建立起个人技能、常规与信念,这样有利于提高变革效率并获得员工的支持。
(5)四种变革类型将变革性质和变革范围这两个轴线所代表的内容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四种变革类型(如图12-3所示)。
①适应式变革是指在组织的现有范式内,渐进地进行变革。
这是最常见的变革形式。
②重组式变革是指发生速度很快且可能在组织内部产生一系列急剧变化的变革。
但是这种变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组织范式。
③进化式变革是指需要改变组织范式的战略变革。
这种变革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④革命式变革是指需要对组织战略和范式进行重大而快速的改变的变革。
图12-3 变革类型2.战略变革的环境特性Balogun与Hailey认为,在设计战略变革项目时需要考虑一系列重要的环境特性,如表12-1所示。
表12-1 环境特性下面具体说明环境特性需要采取哪些不同的变革方法:(1)可用于战略变革的时间会有很大的差异。
(2)不论变革的幅度有多大,都需要对组织中的某些方面予以保留,特别是那些作为变革基础的组织能力。
(3)如果组织内部在经验、观点和意见上存在着多样性,将有助于变革;反之,变革就会受到阻碍。
中级工商管理三色笔记
中级工商管理三色笔记第一章:企业战略管理1. 战略规划- 定义:战略规划是企业长期目标与愿景的实现路径。
- 战略规划的重要性:确保企业与市场的切合、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风险的控制等。
- 战略规划的步骤:制定使命、愿景、价值观、SWOT分析、目标与战略制定等。
2. 经营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等因素。
- 行业环境分析:行业生命周期、竞争格局、供应链、市场需求等因素。
- 内部环境分析:组织资源、管理层、组织文化等内部因素。
3. 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通过成本控制来获得竞争优势。
- 差异化:在产品、服务或品牌上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 集中战略:集中力量在某一领域获得竞争优势。
第二章:市场营销管理1. 市场细分与定位- 市场细分:将市场按照特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细分市场。
- 市场定位:确定产品在目标市场中的位置与形象。
2. 品牌管理- 品牌定位:确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差异化。
- 品牌传播:通过广告、营销、公关等手段传递品牌价值。
3. 价格策略- 定价策略:封顶定价、市场导向定价、成本导向定价等策略。
- 价格战略:抢占市场份额、提升产品形象、套餐销售等策略。
第三章:运营管理1. 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确定生产量、生产时间、生产成本等。
- 质量管理:确保产品服务质量达标,提升客户满意度。
2. 供应链管理- 采购管理:合理采购成本、优化供应商合作、降低采购风险等。
- 物流管理:控制库存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减少运输成本等。
3. 财务管理- 资金管理:控制资金周转、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
- 成本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精简业务流程等。
总结:中级工商管理的三色笔记让我们对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运营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做出更有效的贡献。
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圣才出品】
第二章企业外部环境分析2.1 复习笔记一、外部环境概述1.外部环境的分类(1)外部环境分析的目的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外部环境为企业所提供的可以利用的发展机会以及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所构成的威胁,并以此作为制定战略目标和战略的出发点、依据和限制的条件。
(2)外部环境的分类①产业环境对于一个特定的企业来说,它总是存在于某一产业(行业)环境之内的,这个产业环境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所以第一类外部环境是产业环境,它是企业微观的外部环境。
②宏观外部环境第二类外部环境因素间接地或潜在地对企业产生作用和影响,这一类外部环境被称为企业的宏观外部环境。
一般说来,宏观外部环境包括下面一些因素或力量: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人文因素和技术因素。
这两类环境因素与企业内部的关系如图2-1所示。
产业环境和位于其内部的各个企业均要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宏观环境的影响。
当然.这些因素和力量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图2-1 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2.外部环境的特点(1)企业外部环境的唯一性虽然每个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都处于与外部环境的动态作用之中,但是对每个企业来说,它面对着自己唯一的外部条件。
环境这种唯一性的特点,要求企业①外部环境分析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但要把握住企业所处环境的共性,也要抓住其个性;②战略选择不能套用现成的战略模式,而要突出自己的特点,形成独特的战略风格。
(2)外部环境的变化性任何企业都不会处于同一个永恒不变的外部环境之中,企业的外部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
①从两个方面来考察环境的变化程度:a.环境的新奇性。
企业运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这些事件的可处理程度。
对于动态水平低的环境,企业可以用过去的经验、知识处理经营中的问题;而对于变化程度高的环境,企业就无法仅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去处理经营的问题;b.环境的可预测性。
随着环境变化程度的提高,环境的可预测性逐渐降低,不可预测性逐渐提高。
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综合案例二 联想公司的战略发展)
综合案例二联想公司的战略发展【案例讨论】1.如何评价联想的集中化战略和多样化战略?答:(1)集中化战略和多样化战略①专一化战略,又称集中化战略、目标集中战略、目标聚集战略、目标聚集性战略等。
它是指主攻某一特殊的客户群、或某一产品线的细分区段、某一地区市场。
②多样化发展战略又称为多元化发展战略,多角化发展战略,是企业为了更多地占领市场或开拓新市场,或避免经营单一带来的风险,而选择进入新领域的战略。
(2)对联想的集中化战略和多样化战略的评价①联想的集中化战略和多样化战略提出的背景2001年后联想集团在经营上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困境让联想进退为难,单一的PC销售成为了羁绊联想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PC销售在二十一世纪开始之际迅速发展,各个品牌抢占市场,产生价格战,压缩售价,利润降低。
所以联想从2001年开始进行多样化战略,随后联想也慢慢从差异化战略向专业化转变,为了继续占领PC市场,继续成为该市场的领头羊,联想从产品到服务转型,不再只是一家产品型公司,而是成为一家以服务带动产品销售的公司。
随即公司业务拓展成五大部分:消费IT服务、企业IT服务、手持设备业务、信息运营业务、合同制造业务。
②联想的集中化战略和多样化战略取得的成效a.联想实行多元化的战略,也就是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多元化指企业进入与现有产品和市场的不同的领域,当现有产品和市场不存在期望的增长空间时,企业就会考虑多元化战略,联想做到了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战略,从而取得了成功。
b.联想的集中化战略也取得了一定的好的效果,联想的业务集中化能以高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种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们,波特认为这样的结果是公司或者通过满足特殊对象的需要而实现了差别化,或者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二者兼得。
2.如何理解联想的“贸工技”模式?你认为未来这一模式还能适合联想的发展吗?答:(1)“贸工技”模式是指靠技术服务与贸易来发展自己的一种发展模式。
企业战略管理笔记重点
1、企业愿景:是指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目标、目的、自我设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明确界定了企业在未来社会范围里是什么样子,其“样子”的描述主要从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力和贡献力、在市场或行业中的排位、与企业关联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来表述;2、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3、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核心能力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同行业其他企业一时不具备或不那么突出的独特能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使之超越同类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具有独特性的能力;他是一个企业所以成为这个企业而不是另一个企业的显着标志;4、差异化战略:是指在一定的行业范围内,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比独具特色、别具一格,使企业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5、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当承担的角色和责任,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6、低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也称为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7、竞合战略:是指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来获得企业竞争优势或战略价值的战略;8、经营宗旨:是从根本上定义企业所从事的事业,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作出贡献的陈述;9、总体战略:又称公司层战略,是公司最高战略层对企业确定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10、防御战略:保持或维持企业现有的,有这种战略目标的企业会选择开发的防御战略1、一般环境包括哪些一般环境是对同一区域所有企业都发生作用的公共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等五类2、对竞争者的分析包括哪些主要竞争者指对企业现有市场构成直接威胁或对目标市场挑战的竞争者;分析竞争者目标、假设主要竞争者、主要竞争者目前战略及潜在能力等;一、主要竞争者目标分析:通过分析了解竞争者发展方向和行为动态,以便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分析内容:1、对手的财务目标及内部权衡要求:它涉及对手的发展速度、竞争强度、业务构成变化:2、对待风险的态度及风险与目标权衡标准:涉及企业战略类型及实现方式选择:3、企业经营哲学与行为准则、信条及影响力;也涉及企业战略类型及实现方式选择:4、对手组织结构及决策结构;组织结构影响业务组合、领导方式、资源配置,而决策结构代表内部权力构成,影响战略选择:5、对手控制、激励制度及有效性;影响战略实施及成功可能性:6、最高领导者风格及变更的可能;领导风格决定对环境认知及战略选择,领导更替将改变战略或实现方式:7、对手管理层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度;二、主要竞争者假设分析1、竞争者自我假设:是竞争者对自我的认识,即自我优劣势的判断;2、对所在产业及产业内其它企业的假设:包括产业构成、产业竞争强度、主要产业威胁、产业发展前景、产业潜在获利能力等认识和判断;是竞争者对产业环境的认识和判断;三、主要竞争者目前战略的分析目前战略的实施效果:目前战略成功实施可能造成对目前竞争地位的改变:改变目前战略的可能性:旨在了解竞争者当前在做什么及如何做;四、主要竞争者潜在能力分析:1、竞争者核心潜力:表现为某些独特专长,如研发能力、成果商品化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市场及品牌力等;一般可用产品或服务竞争力反映,当外显能力差异不大时,持续创新力、商品化力、商誉及市场形象就是关键;2、对手竞争能力:来源于核心潜力,表现为市场开发、占有、覆盖率;3、对手反应能力:对环境的警觉性及反应行动能力;4、对手的应变能力:对环境变化认知和及时行动能力:内部组织的弹性及低成本应变能力:5、对手的耐久力:对恶劣环境的持久力及反应行动;3、企业营销能力分析的内容一个企业营销能力的强弱往往体现在其产品竞争能力、销售活动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决策能力上;1、产品竞争能力分析产品竞争能力分析是对企业当前销售的各种产品的市场地位、收益性、成长性、竞争性和结构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将为改进产品组合和开发新产品指明方向;包括:1产品市场地位分析指标:市场占有率、市场覆盖率2产品收益性分析主要进行量本利的分析3产品成长性分析指标:销售增长率、市场扩大率4产品竞争性分析分析相对于竞争产品,本企业产品具有的优势5产品结构性分析分析产品的深度结构和宽度结构2、销售活动能力分析销售活动能力分析是在产品竞争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重点发展产品和销路不畅的产品为对象,对其销售组织、销售绩效、销售渠道、促销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判断企业销售活动能力、存在的问题、问题成因,进而为制定战略提供依据;1销售组织分析销售组织结构、销售人员素质、销售管理2销售绩效分析包括:销售计划完成率、销售增长率、销售毛利率、销售费用率、货款回收率3销售渠道分析销售渠道结构、中间商评价、销售渠道管理3、新产品开发能力分析包括:开发计划、开发过程、开发效果4、市场决策能力分析包括:经营计划、决策过程、信息系统4、防御战略包括哪些内容1、收获战略抽资转向战略:是指减少公司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的投资;这个特定领域可以是一个战略经营单位、产品线或是特定的产品或牌号;2、调整战略:调整战略的目的是企图扭转公司财务状况欠佳的局面,提高运营效率,使公司渡过危机,希望情况将发生变化,那时再采取新的战略;3、放弃战略:当收获战略或调整战略失效时,通常采用放弃战略;所谓放弃战略,是指卖掉公司的一个主要部门,它可能是一个战略经营单位,一条生产线,或一个事业部;4、清算战略:指企业受到全面威胁、濒于破产时,通过将企业的资产转让、出卖或者停止全部经营业务结束企业的生命;5、战略管理的特点定义: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特点:1.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2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3战略管理涉及企业大量资源的配置问题4战略管理具有长远性5战略管理需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中的许多因素;6、企业财务能力分析评价体系有哪些指标财务能力分析: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广泛使用的方法是财务比率分析;其分析评价体系主要由五大类指标构成,即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和生产性指标;1收益性指标主要有:资产报酬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每股利润、市盈率、销售利税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目的在于观察企业一定时期的收益及获利能力;2安全性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安全性是指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也即资金调度的安全性;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偿债能力;3流动性指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分析的目的在于考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资金周转情况,是对企业资金活动的效率分析;4生产性指标主要有: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净利润、人均资产总额、人均工资分析的目的在于判断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能力,生产经营水平和生产成果的分配; 5成长性指标主要有:销售收入增长率、税前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人员增长率、产品成本降低率;分析的目的在于考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7、企业核心能力判断标准及分析内容1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概念:核心能力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同行业其他企业一时不具备或不那么突出的独特能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使之超越同类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具有独特性的能力;他是一个企业所以成为这个企业而不是另一个企业的显着标志;特征1、能够为用户带来巨大的价值2、能够支撑多种核心产品3、竞争者难以复制或模仿核心能力的判断标准1、有价值的能力:具备为顾客创造顾客所重视的价值2、独特的能力:指竞争对手极少能拥有3、难以模仿的能力:历史性、模糊性、复杂性4、不可替代的能力,指对手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能力企业核心能力分析的内容1、主营业务分析:分析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企业优势是否体现在主营业务上,主营业务是否有稳定的市场前景,主营业务在行业中的地位;2、核心产品分析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有形联结,是决定最终产品价值的关键部件,如本田公司的发动机,英特尔的微处理器核心产品的分析包括:是否有明确的核心产品,核心产品的销售现状,核心产品的竞争地位,产品的差异性、延展性等3、核心技术分析主要分析支持企业主营业务和核心产品的核心技术和专长是什么,管理人员是否对此达成共识,核心技术专长的价值性、独特性,核心技术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为企业带来哪些竞争优势8、SWOT分析提出哪几种选择战略扭转型战略、增长型战略、防御型战略、多元化战略一体化战略9、决定企业使命的因素内部要求者:1股东 2雇员外部要求者:1顾客2供应商3竞争者4政府 5社区6普通公众10、企业宗旨的陈述包括哪些内容1企业宗旨的含义:企业宗旨从根本上定义企业所从事的事业,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作出贡献的陈述;2尽管企业的宗旨陈述千差万别,但它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我们这个企业是干什么的和按什么原则干的;二是我们这个企业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社会现象以区别于同类企业;,3企业的宗旨陈述应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第一,企业形成和存在的基本目的;第二,为实现根本目的应从事经营活动的范围;第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基本行为规则和原则;4企业宗旨的陈述一般认为,展开的企业宗旨,应陈述下面10个方面的内容1、顾客—谁是企业的作用顾客2、产品或服务—企业的主要产品或服务是什么3、市场—企业主要在哪个地区或行业展开竞争4、技术—企业的主导技术是什么5、对企业发展和盈利的关注—对企业经济目标的态度6、哲学—企业的价值观念、基本信仰和愿望是什么7、自我意识—企业的长处和竞争优势是什么8、对公众影响的关注—企业期望给公众塑造怎样的形象9、利益协调—是否反映了顾客、股东、职工、供应商、销售商的利益10、激励程度—怎样激励企业员工11、产业进入障碍的因素:1规模经济作用制造规模、价值链长度、技术、管理水平适应等:2独特产品差异;使用户忠诚、形成独特吸引力:3对资本量要求;4较高的转移成本:指购买者转换供应商的成本,转换成本高,新加入者付出的成本、服务费用也高;5销售渠道;正常销售渠道为原有企业服务,新进入者必须给这些渠道更多的优惠,这会减少新加入者的利润6规模经济外的成本优势,如专有技术、工艺、原料、政府补贴;7政府政策支持,产业政策扶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组织要求:12、1供应商的威胁手段:一是提高供应价格,二是降低供应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从而使下游行业利润下降;2 以下情况,供应商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1、供应商的集中程度高于本行业的集中程度;2、供应商的产品可替代程度低;3、本行业对于供应商的重要性低;4、供应品对于本行业的重要程度高;5、供应品的特色强和购买者的转变费用高;6、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大;7、本行业的企业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小;13、新兴行业的战略重点:新产业中的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创新能力、形成供应及销售渠道的能力;故战略重点应考虑:1、集中资源;2、尽快促进行业结构的形成;3、不断创造独特的供、销渠道和规则;4、改变行业进入障碍;5、决定恰当的进入时间;14、成熟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1成熟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选择1产品结构的调整;2正确定价3选择适当的顾客4购买廉价资产5开发国际市场2成熟产业中企业应注意的问题1对企业自身的形象和产业状况存在错误的假设2防止盲目投资3为了短期利益而轻易地放弃市场份额4对产业实际中的变化做出不合理的反应5不去适应竞争者进攻性的价格和市场行为,不改进和进取性地推销现有产品;15、衰退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1衰退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选择1领先战略2坚壁战略3收获战略4快速放弃战略2选择衰退战略的条件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衰退产业的结构,如需求或剩余需求的特征,退出障碍,竞争格局等,二是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相对竞争实力;根据矩阵,把公司的经营单位分为三类1发展类:处于A、B、C位置的经营单位,要采取发展战略,要多投资以促进其快速发展2选择性投资类:处于D、E、F位置的经营单位,公司的投资要有选择性,选择条件较好的单位进行投资,对余者采取收获或放弃战略3收获或放弃类:处于G、H、I位置的经营单位,应采取不发展战略,对一部分有利润的经营单位,采取收获战略,对不赢利又占用资金的单位采取放弃战略16、生命周期法1生命周期法由亚瑟-利特尔咨询公司提出,该方法以行业成熟度和战略竞争单位两个参数来确定公司中各个经营单位所处的位置;2生命周期法认为,任何行业根据所表现的特征,可以划分成四个阶段:孕育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在划分行业成熟度时,一般考虑以下因素:增长率、增长潜力、产品线范围、竞争者数目、市场占有率分布状况及稳定性、顾客稳定性、进入行业的难易程度、技术等;3战略地位分析:在生命周期分析的基础上还可进行战略业务单位和公司层战略地位分析; 4战略业务单位分析:指导思想是能现在和未来为公司提供现金是业务单位存在的唯一价值;所以根据“产业成熟段”航“战略业务单位竞争地位”来确定各业务单位应采取的战略;如下表所示:17、波士顿矩阵的行业吸引力。
企业战略管理整理笔记——并购战略与战略联盟
第六章并购战略与战略联盟第一节概述1.概念:并购(M&A)=兼并(merger)+收购(acquisition)企业通过各种产权交易获得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者产权,从而加强自身优势实现自身经营的目标。
实质:资产的重组行为——控制另外一家公司的经营权为目的,是一种外部资源获取,外部发展战略。
规模扩张+业务发展股市中并购企业的股票价格变动。
案例-—①吉利收购沃尔沃②腾中收购悍马③联想收购IBM2影响世界的几次并购浪潮第一次-—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高峰时期在1898-1903年.i.主要形式是横向并购,即有竞争关系、经济领域相同或生产产品相同的同行业之间为了规模效益而进行的并购,并且主要在制造业加工业进行。
ii.通过这次横向并购,在美、日、德形成了一批大型工业垄断企业集团.如美国钢铁公司,资本超过10亿美元,其产量占美国市场销售量的95%。
iii.证券市场和银行促进了并购业务发展。
第二次——1915至1930年之间,1928年—1929年达到高峰。
i.这次并购的特点是以纵向并购为主,即在生产和经营方面互为上下关系的企业间的并购。
ii.形式是大企业并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并购交错共存.对规模经济和寡头垄断地位的追求,是此并购浪潮的主要动力. iii.经营性质的并购行为出现,投资银行参与。
3、并购形式—-根据并购行为之间的相比关系决定兼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依照契约或者法令归并成为一个的经济行为,被收购者失去独立法人地位。
常常是优者兼并劣者.①吸收A+B=A②新设A+B=C收购—-并购企业购买被收购公司/目标公司的资产,营业部门或者股票从而控制目标企业的交易行为,被收购公司的法人地位不消失。
A+B=A+B①股权收购—-参股,控股和全面收购②资产收购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的差异主客体不同负债风险存在差异第三方权益影响差异——中小股东和债权人交易金额和方式不同4并购的类型按照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从事行业关联程度不同——横向,纵向和混合纵向并购:相邻的不同生产阶段的两个企业(后向、前向)——又称垂直并购横向并购:生产同类产品或者工艺相近的企业混合并购:多元化按照并购企业对于被并购态度分类——主动式和被动式按照并购支付方式分类—-现金并购,股票并购和混合按照并购企业对于目标企业进行并购的态度分类——善意和恶意(管理层的意向不同a定价b对价支付方式c收购后的整合处理方式)A善意(白衣骑士)B恶意(黑衣骑士)——①秘密收购②熊抱③突袭④标购(二级市场)【注】1、形势——并,购;类型——目标.2、对价支付方式:股权分置条件下,大股东和散户(流通股)之间存在差价5并购动因规模经济(青啤并购其他小啤酒厂)--工厂规模经济实现协同效应-—企业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市场进入壁垒降低新产品开发成本与成本风险多元化战略要求重构竞争势力范围消灭竞争对手获得新的能力或者获取价值被低估的公司第二节并购的程序与定价1企业并购的一般程序①准备工作②并购合同安排③签订合同④接管与整合2我国上市公司的收购程序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投资者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公开收购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公开发行的股份以实现对该公司控股目的的行为. 投资者可以采取协议收购,要约收购及其他合法方式收购上市公司。
国开作业《公司战略管理》学习记录(第1-10章)参考678
国开作业《公司战略管理》学习记录(第1-10章)参考678国开作业《公司战略管理》研究记录(第1-10章)参考第1章:公司战略的定义和意义- 公司战略是指公司为实现其长期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和行动方案。
- 公司战略的意义在于指导公司的决策和行动,确保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第2章:公司战略的制定过程- 公司战略的制定过程包括环境分析、内部分析、目标设定、战略选择和实施控制等阶段。
- 在环境分析阶段,公司需要评估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
- 内部分析阶段则需要评估公司的资源和能力。
- 目标设定阶段要确立公司的长期和短期目标。
- 在战略选择阶段,公司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战略方向。
- 实施控制阶段则是监督战略的实施过程,及时调整战略。
第3章:公司战略的层次和作用- 公司战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企业级战略、业务级战略和功能级战略。
- 企业级战略制定整个公司的长期目标和竞争优势。
- 业务级战略则是为了实现企业级战略,在不同的业务领域中制定的战略。
- 功能级战略则是为了支持业务级战略,在各个职能部门中制定的战略。
第4章: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公司环境分析需要关注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 内部环境分析包括评估公司的资源、能力、组织结构等方面。
- 外部环境分析则包括行业竞争力、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因素。
第5章:公司资源和能力分析- 公司资源包括资金、人力资源、技术等方面的资源。
- 公司能力则包括创新能力、市场开发能力、生产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第6章:公司战略目标的确定- 公司战略目标需要根据公司的使命和愿景来确定。
- 目标应当具体、可衡量、可实现,并与公司的资源和能力相匹配。
第7章:公司战略的选择- 公司战略的选择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对手、资源配置等因素。
- 可选的战略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注战略等。
第8章:公司战略的实施- 公司战略的实施需要分解为具体的行动计划。
- 需要制定明确的责任和绩效指标,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战略管理第五版笔记摘抄(3篇)
第1篇第一章引言1.1 战略管理的定义战略管理是指组织为实现长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实施和评估战略的过程。
1.2 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战略管理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持续增长。
1.3 战略管理的特点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竞争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第二章战略环境分析2.1 PEST分析PEST分析是一种外部环境分析工具,包括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四个方面。
2.2 五力模型五力模型是一种分析行业竞争态势的工具,包括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2.3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行业生命周期分析包括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战略选择。
第三章战略选择3.1 战略类型战略类型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3.2 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指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取竞争优势,适用于规模经济明显、行业集中度高的行业。
3.3 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是指通过提供独特的、难以模仿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适用于产品差异化程度高、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行业。
3.4 集中化战略集中化战略是指专注于特定的市场细分,通过提供满足该细分市场的独特产品或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
第四章战略实施4.1 战略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战略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领导力、组织结构、文化、人力资源、技术和财务等方面。
4.2 战略实施过程战略实施过程包括战略规划、战略执行、战略监控和战略评估四个阶段。
4.3 战略变革战略变革是指组织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对原有战略进行调整和改进的过程。
第五章战略评估与控制5.1 战略评估战略评估是指对战略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
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战略控制)【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战略控制11.1 复习笔记一、控制类型及控制过程1.控制类型及其结构(1)控制类型劳瑞格等人认为,在企业中有三种类型的控制:①战略控制。
战略控制涉及在与环境的关系方面,企业基本的战略方向或态势;②战术控制。
战术控制涉及战略的实施和执行;③作业控制。
作业控制涉及短期的企业活动。
(2)控制结构企业的控制结构,如图11-1所示。
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在公司级,控制的重点是使企业内各种各样的活动保持一个整体的平衡。
在这一层次,战略控制和战术控制是最重要的控制。
②在事业部级,控制主要是维持和改进经营单位的竞争地位。
战术控制占主导地位。
③在各职能部门中,控制的作用是开发和提高以职能为基础的显著优势和能力。
由于其时限较短,因此在这一层次上,作业控制和战术控制是最重要的控制。
依据控制的这种层次结构,战略管理人员应确保控制的这三个层次能够融合在一起,并正确地运作,依据不同的管理角度或范围,侧重于不同的控制方式。
图11-1 控制结构(3)战略控制的形式根据战略实施起始时间的不同,战略控制可分为三种形式:①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对战略行动的结果趋势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既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和评价,发现可能出现的偏差,从而提前采取纠偏措施,使战略实施的结果始终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②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又称开关型控制,是指在战略实施控制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标准检查战略行动,确定其正确与否,类似于开关的通与止。
③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又称后馈控制,是指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对行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标准进行衡量,然后根据偏差大小及其发生的原因,对行动过程采取校正措施,以使最终结果符合既定的标准。
2.控制过程一个典型的控制过程如图11-2所示。
(1)在控制过程中,预期的结果,即长期或短期目标,在战略制定中就已经确立了。
(2)评价标准是一个参照物,用以衡量企业是否达到了它的目标。
(3)评价工作成绩发生于将控制系统的输出与评价标准相比较的时候。
战略管理期末考试笔记
1.商业模式:是管理者整合企业要素,形成的完整的,有独特竞争力的运行系统,是企业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纽带。
2.战略管理者层次和职能:公司层。
公司层管理者包括CEO、其他高级管理者、董事会和公司层职员.CEO是总体管理者的核心,在其他高级主管的协助下,公司层管理者的任务是负责组织的整体战略。
这一角色包括定义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决定开展哪些业务,在不同的业务间分配资源,制定和实施跨业务的战略,领导整个组织。
负责资源的分配和掌握行业进退,还要充当企业战略设计者与企业所有者之间的联系人.保证公司和业务层的战略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是CEO的职能。
业务层。
业务单位是一个自足的事业部,为某一特定的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业务层的主管总经理,是事业部的负责人,将公司层的知识和意图转换成具体的业务战略。
职能层。
职能层管理者负责组织公司或事业部的具体业务的职能或运营.职能经理的职责范围通常局限于某一具体的组织活动。
制定涉及本领域内的职能战略,协助达成业务层和公司层总体管理者的战略目标。
3。
产业的生命周期:从产业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经历的时间。
不同周期产业的特点:萌芽企业:成长较慢,产业的进入壁垒来自掌握技术上的诀窍而不是规模经济所要求的成本或品牌忠诚.竞争主要在于如何更有效地教育顾客,打开分销渠道、完善产品设计。
成长企业.随着产品需求的上升,顾客对产品逐渐熟悉,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的效应令价格下降,分销渠道也变得成熟起来.这一阶段,来自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最大。
高成长同时也以为这新进入者可以很容易被产业吸收而不至于加剧产业内的竞争.产业内的竞争强度不大.有战略意识的公司利用成长阶段相对平和的环境为即将而来的震荡阶段做好准备。
产业震荡。
需求接近成熟,绝大多数需求来自产品更新,首次购买者的人数很少。
产业内竞争加剧。
需求增长速度下降,导致产能过剩。
充分利用过剩的产能,企业通常选择降价,结果可能是爆发价格战。
成熟产业。
市场充分成熟,需求完全来自产品更新,需求增长缓慢或没有增长。
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司战略选择)【圣才出品】
第五章公司战略选择5.1 复习笔记一、稳定发展战略1.稳定发展战略的特征稳定发展战略不是不发展或不增长,而是稳定地、非快速地发展。
一个稳定的发展战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企业满足于过去的效益,继续寻求与过去相同或相似的战略目标。
(2)期望取得的成就每年按大体相同的百分数来增长。
(3)企业继续以基本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它的顾客。
2.采用稳定发展战略的原因(1)管理层不希望承担较大幅度改变现行战略所带来的风险。
(2)战略的改变需要资源配置的改变。
(3)发展太快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营规模超出其管理资源,进而很快出现低效率的情况。
(4)企业的力量可能会跟不上或不了解可能影响其产品和市场的变化。
3.稳定发展战略的优缺点(1)优点采用稳定发展战略的企业能够保持战略的连续性,不会由于战略的突然改变而引起企业在资源分配、组织机构、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变动,从而保持公司的平稳发展。
(2)缺点①由于企业只求稳定地发展,可能会丧失外部环境提供的一些可以快速发展的机会。
如果竞争对手利用这些机会能加速发展,那么企业将处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
②采用稳定发展战略可能会导致管理者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求变革的懒惰行为。
二、发展战略1.发展战略的特征发展战略亦称增长战略。
采用发展战略的企业表现出如下特征。
(1)企业不一定比整个经济发展得更快,但确实较产品销售的市场发展得要快。
(2)企业试图延缓甚至消除其行业中价格竞争的危险。
(3)企业定期开发新产品、新市场、新工艺及老产品的新用途。
(4)企业总能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
(5)企业不是去适应外界的变化,而是试图通过创新和创造以前不存在的新的需求,来使外界适应它们自己。
发展战略也有风险,短期内过快的发展有可能导致效率下降,从长期来看这有可能是非常有害的。
2.发展战略的类型(1)集中生产单一产品或服务的战略集中生产单一产品或服务的战略是指,企业集中于一个业务或行业,并以快于过去的增长速度来增加销售额、利润额或市场占有率。
《企业战略管理》整理笔记——第一章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第一章企业战略管理概述重点1、企业战略概念2、战略理论演进3、企业战略层次第一节战略概述一、战略的产生1、战略产生A竞争的必然产物B动荡的环境呼唤战略C战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2、西方企业管理阶段回顾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战略管理3、本田案例点评:看清对方面目和软肋,抓其弱点痛下杀手二、企业战略概述1、战略概念起源—军队➢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己知彼百战不殆②避其锐气击其惰归③选胜而后求④示形,动敌2、战略概念➢哈佛商学院三大教授德鲁斯安索夫(构成要素包括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协同效应和竞争力)迈克尔·波特(本质就是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活动,提供独特的价值)【案例】可乐空调加价可乐——羊群效应,市场渗透格力空调——市场开拓➢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亨利·明茨伯格战略—5P①Perspective观念,视角②Position定位③Plan计划④Ploy计谋,策略⑤Pattern模式,绩效总结3、战略思维的本质特点: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前瞻性,焦点性,关键性,实践性,创造性,实用主义用于培育智慧,发现真理和印证价值的哲学思维,培育智慧(抓大放小,舍得)【例】尼采的人生三变【补充】突发战略与战略意图【例】毛泽东的战略观4、企业战略①概念:企业——a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取长期生存发展,b在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分析的基础上,c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手段等方面d所展开的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②特点全局性(顾全大局)长远性(价值投资,正确的眼光)抗争性(对手选择)风险性(长虹案例)可行性(资源能力匹配)相对稳定性(确定后保持稳定)③战略理论的演进a以一般环境为基点的经典学派b以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为基点的竞争理论c以资源分析为基点的核心能力理论④模型,战略路径战略形成和超额利润的选择模型【识别公司战略路径】IOM——丰田,海信RBV——阿司匹林,鲁能第二节企业经营战略体系➢战略——公司层➢战术——业务层➢策略——职能层1、总体战略(公司层战略)①概念——企业最高管理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战略,纲领。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笔记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一、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 战略管理的起源- 古代军事战略:战略一词最初源于军事领域,指的是军事指挥官在战争中为实现胜利目标而进行的计划和行动。
- 企业管理应用: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战略管理的概念开始被引入到企业管理中。
2. 战略管理的发展阶段- 古典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管理,如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等。
-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大规模生产模式。
- 现代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 关注点: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竞争战略的制定。
- 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企业目标理论,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力模型和竞争战略理论。
- 战略管理整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关注点:战略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强调内部资源和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匹配。
- 代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 RBV),核心能力理论(Core Competence)。
二、战略的内涵1. 战略的定义- 战略是一系列决策和行动,旨在通过配置资源和调整活动,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和愿景。
2. 战略的特点- 全局性:战略涉及企业的整体方向和所有业务领域,要求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
- 长期性:战略规划通常跨越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
- 导向性:战略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提供明确的方向,引导企业资源向既定目标集中。
- 动态性:战略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发展进行适时调整。
三、战略管理的内涵与构成要素1. 战略管理的内涵- 战略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战略的分析、制定、实施和评价,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环境变化。
企业战略管理笔记
企业战略管理笔记战略管理1、企业整体分解外部环境分析→内部条件分析→企业使命→企业远景→战略⽬标→治理结构→组织结构→运⾏流程→制度规范→企业⽂化→⼈员配置→核⼼竞争⼒1.市场⽅⾯的品牌建设、客户关系管理、市场开发等;2.研发⽅⾯的创新能⼒;3.⽣产⽅⾯的质量管理、⽣产成本与效率管理等;4.管理的⽅⾯的知识管理、信息化建设、绩效管理等;5.财务⽅⾯的资本运作能⼒等。
企业经营成功与盈利能⼒⼤约有20%是由⾏业因素决定的,⼤约44%是外部宏观环境影响的,⼤约有36%企业特点和战略⾏为有关。
2、战略分析与战略管理思考逻辑1. 企业的核⼼业务是什么?——产品与服务,这是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形式。
2. 企业的核⼼竞争能⼒是什么?3. 如何维持并提⾼核⼼竞争能⼒?4. 如何让⾃⼰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从⽽让⾃⼰在未来也⽴于不败之地?→1.核⼼业务:为企业带来巨⼤的利润和现⾦流,⽀持⼆层、三层。
→2.战略业务:正在崛起的业务,更新换代产品。
→3.新兴业务:未来发展⽅向,企业研究课题,具有变个性、创造性业务。
战略的制定⾸先要把焦点放在产业上⽽⾮公司上,如何在这个产业中获利,弄清楚⾃⼰所在的产业及在产业中的位置。
⼩企业要思考如何提⾼⾃⼰,改善⾃⼰;⼤企业要思考的是如何去改善⼤环境,让⾏业结构朝着有利于⾃⼰的⽅向发展。
战略就是⽅向,定位就是取舍,决策就是谋断。
3、战略管理概论管理理论层次:→1. 管理基础(管理⼼理学、管理经济学、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学等)。
→2.职能管理(运作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资源管理、研发管理)。
→3.战略管理(在管理基础与职能管理基础上,融合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
什么是管理,为了实现组织或团队的⽬标,对组织内的,甚⾄是组织外的⼈财物信息技术等各种资源进⾏合理配置,并根据变化动态平衡的过程。
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即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创新;深刻理解管理依据,即⽣产活动与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的⼼理活动规律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战略管理笔记第一讲战略管理概述第一节、战略管理内涵战略管理核心是说明企业存在的理由。
面对内外环境,企业“可做,能做,该做,敢做”的一种综合权衡。
第二节、战略管理层次:1公司战略2经营战略3职能战略4运作战略一、公司战略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侧重点:强调创造价值。
确定市场范围及资源分配。
业务活动管理二、经营战略:某个特定市场开展竞争的战略计划1成本领先(格兰仕)规模化生产2差别化3集中战略三、职能战略:企业各职能部门制定的战略人力、财务、研究与开发、营销、生产运营、质量安全四、运作战略/运营战略对企业生产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制定的全局性规划(由制造转变为服务)第三节、战略管理过程战略制定:(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战略分析:使命。
环境。
能力。
战略选择:备选方案、评估方案、选择方案。
CIS形象系统战略管理过程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战略评价一、战略制定:战略分析:使命(企业未来目的)、环境(外部)、能力(内部因素)战略选择:备选方案、评估方案、选择方案二、战略实施:治理结构:对经营者的约束“金手铐”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除了换人还有其他办法么?)资源配置:不同层级和部门之间分配有限资源三、战略控制:事情控制、事后控制、随时控制、财务控制、生产控制、销量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四、战略评价制定标准衡量效绩纠正偏差第二讲外部环境分析第一节:宏观环境分析第二节:产业环境分析(微观)第三节:竞争对手分析(微观)宏观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最权威、影响力最大、政府往往具有双重身份)经济环境:经济增长率、可支配收入、利率和汇率、通货膨胀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人口因素、受教育水平、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自然环境:原材料第二节、产业环境分析一、产业分析不同产业结构的特点:完全垄断(联通、电信、移动)寡头垄断(完全寡头垄断、不完全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消费者特别多)波特的五种竞争力的分析(最权威企业战略分析)潜在进入者、现代企业之间、购买者、供应商、替代品格罗夫的第六种:互补者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潜在进入者分析:进入障碍1规模经营:产量达到某种规模可以使成本大幅度下降2产品差异和客户忠诚:产品特色三、产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关键成功因素:对企业起关键作用关键成功因素的来源:产业结构、产业地位、环境因素、暂时因素关键成功因素的确认方法关键成功因素的步骤四、战略集团分析战略集团的类型战略集团的要素战略集团的建立与管理现代企业经营的基本观念:合作大于竞争如何建立战略集团:产权角度、合资、股份参与、契约式合作第三节竞争对手分析一波特竞争对手分析模型竞争对手的假设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竞争对手的现行战略竞争对手的能力:1核心能力——独特的长处2应变能力——针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二、竞争对手分析的框架客户和市场:市场占有率、品牌、宣传费用内部业务流程: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客户满意学习与创新:培训、新产品流程推出财务:盈利能力、公司成长性如何实现顾客满意1小事不小2点滴做起三、竞争对手分析的内容市场占有率、财务状况、产能利用率、创新能力、领导人第三讲内部环境分析一、企业资源环境分析二、企业核心能力分析三、价值链分析(新型概念)四、综合战略分析技术第一节什么是企业资源分析企业资源分析的内容:资源的单向分析、资源的均衡分析、资源的区域分析(经销商、顾客的控制力)企业资源分析的实施:1从全局把握资源2特别是无形资源3“业务外包”目的是为了整合内部资源企业资源分析:寻找企业未来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并对资源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过程。
保护基本利润。
内容:单项分析:均衡分析(匹配度)、区域分析实施:质量、数量、配置(结构)第二节企业核心能力分析企业核心能力: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是一种整体资源企业核心能力的特征:创造独特价值专用性资产隐形知识企业核心能力的组成要素:1资源与能力(基础)2创新(根本)3人力资本和管理机制(保障)4企业文化(最关键因素)(核心能力通过企业文化来体现)核心能力的培育:提高意识掌握技术差异化经营管理构建比较优势(相对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制造知名度与美誉度)第二节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法:一系列输入、转换、输出相结合而成的物流模式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含义内容:1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2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3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用:把企业看成一个系统、各条价值链相互交叉、整个企业的生产流程第四节、综合战略分析技术一、SWOT分析法S(strength)——企业内部优势W(weakness)——企业内部劣势(相对与竞争对手而言的,表现在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上)O(opportunity)——企业外部机会(有利因素)T(threats)——企业外部威胁(不利因素)二、波斯顿矩阵分析法将企业产品从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两个方面进行再组合。
名星产品:扩大规模和市场机会金牛产品:资源的短期收益最大化问题产品:选择性投资战略瘦狗产品:撤退战略第四讲企业总体战略类型第一节、稳定型战略一、稳定型战略的概念和作用基本保持目前现状作用:对过去的业绩感到满意降低风险实力不够避免引起对手的注意(行业)内部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二、稳定型战略的类型:1不变战略:维持2近利战略:追求眼前利润3暂停战略:内部休整4谨慎前进战略:对未来环境把握不住三、稳定型战略优点分析降低风险不改变资源分配避免盲目发展便于企业休整四、稳定型战略缺陷分析对环境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仍然有较大风险降低企业的冒险精神第二节、发展型战略一、发展型战略的概念和作用企业向更高一级的目标发展作用:注重企业的整体发展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注重企业的根本性问题注重企业发展的谋略二、发展型战略的类型密集型战略(利用产品和市场优势)市场渗透战略——提高原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开发战略——基于对新市场和自身实力的信心产品开发战略——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一体化战略(重点)纵向一体化战略——在同一行业内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前向一体化:向产业链的下游延伸,获得分销商和零售商的所有权后向一体化:进入原材料生产行业横向一体化——同行业间的兼并(奔驰——克莱斯勒、吉利——沃尔沃、波音——麦道夫)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优势1设置营销障碍2保障产品质量3提高经济效益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风险1成本风险2技术变革风险3生产能力不平衡4管理难度加大横向一体化的最大障碍是:政府的反垄断政策好处:增强企业实力,减少竞争对手风险:管理协调难度大,文化冲突大,政府政策多元化战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集中多元化——进入与原业务相关的新业务领域(佳能:镜片——打印机)横向多元化——进入与原业务相关但技术不相关的业务领域(海尔:冰箱——其他)混合多元化——进入与原业务完全不相关的产品或服务多元化战略的优势1实现范围经济2分散经营风险3增强竞争力量多元化战略的缺陷1分散企业资源2加大管理难度3增强运作费用第三节紧缩性战略一、概念和作用从目前的经营领域收缩或撤退作用:适应外界环境减少企业损失调整资源分配二、紧缩性战略的类型转向战略(制造——服务)放弃战略(转让、出售、停止经营)清算战略(变卖还账)三、紧缩型战略的适用条件1宏观经济处于衰退期2、企业产品处于衰退期3、企业的投资出现重大失误4、企业主动调整四、紧缩型战略的风险分析(自身的缺陷)1、企业经营的状态、员工的士气受到影响2、必须做到当机立断第五讲:竞争战略第一节、成本领先战略第二节、差异化战略第三节、集中化战略第四节。
、不同产业结构下的竞争战略第一节、成本领先战略用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战胜竞争对手核心是在追求规模经济的基础上,通过降低企业总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适用条件:1、现有企业之间的价格战非常激励2、各企业的产品基本是同质的3、客户转移成本比较低4、规模经济风险:1、竞争对手实力过于强大2、竞争对手的模仿3、过分追求低成本、会使产品或服务受到影响4、退出壁垒高成本领先实现的途径企业整体的低成本,而不仅仅是低生产成本。
降低价值链成本(价值链改造)改造企业价值链沃尔玛的低成本实施途径:1、购货环节:直接向工厂购货、统一购货方式,辅助供应商减少产品成本2、存货环节:建立高效率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3、运输环节:建立自己的车队4、日常管理环节(该省就省)第二节、差异化战略概念:向市场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作用:形成进入障碍降低客户敏感度(价格)为企业带来较高收益途径:产品质量差异化产品可靠性差异化产品销售服务差异化产品创新差异化产品品牌差异化差异化战略的适用条件:客户需求要有差异化差异化要有价值差异化难于被对手模仿企业自身要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作为支撑差异化战略的风险:被竞争对手模仿差异化成本太高差异化不被顾客接受第三节、集中化战略企业的活动集中在特定的顾客群集中化战略与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的区别:成本领先、差异化是面向全行业、集中化针对某一特定目标集中化是一种独立的战略(一旦实施集中化,就难以实现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作用:1、控制一定的势力范围2、目标集中、管理简便3、专精技术、经营稳定4、有针对性风险:1、目标市场太小2、经营风险太大3、竞争对手有可能进入实施途径:目标市场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目标市场有良好的成长性目标市场不是行业主要竞争企业的关键市场针对目标市场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第四节不同产业结构下的竞争战略1、新兴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新兴产业的特点:风险性;不确定性:技术、经济、组织、战略;相对优势新兴产业的战略选择:选择将进入的新兴产业;目标市场选择;进入时机选择;针对竞争对手的战略选择;促使产业结构向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
进入时机:早进入——风险大,但先入为主晚进入——风险小,但竞争大2、成熟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成熟产业中企业的战略选择:分析成本;选择竞争战略;产品增值战略;创新战略;扩大产品或服务供应类别;购买廉价资产;赢得买主。
成熟产业的特点:产量增长速度减慢;盈利空间变小;竞争非常激烈3衰退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衰退产业的特点:产业需求下降;衰退的方式和速度不确定;新的需求结构;退出障碍。
衰退产业中的企业战略选择:获得主导地位战略;获取适当地位战略;获利战略;放弃战略第六讲战略实施第一节战略实施的基本模式模式:指挥型、变革型、合作型、文化型、增长型。
战略实施的基本模式:1、指挥型——企业家考虑的是如何制定一个最佳战略的问题2、变革型——企业家考虑的是如何实施战略的问题。
3、合作型——企业家考虑的是如何让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共同实施战略4、文化型——动员全体员工一起参与实施。
5、增长型——企业家鼓励全体员工共同制定和实施战略。
任务日常管理工作,内部运行机制,确定议事日程,管理途径与领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