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新世纪伊始中国工程地质回顾与展望
我国工程地质勘察现状及发展
我国工程地质勘察现状及发展摘要:工程地质学是人类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工程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而地址勘察是工程建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可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本文主要阐述我国工程地址勘察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地质勘察;问题;发展工程地质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前进,在当今社会,工程地质勘察已经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特别是新技术的发明,以及计算机的应用,更是让工程地质学焕然一新,无论是在施工设备,还是施工技术方面,工程地质勘察都取得了质的飞跃。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因为地质问题导致的工程事故现象是非常常见的,这不仅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更是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带去严重威胁。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一一阐述,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以供人们参考。
一、地质勘察的特点及意义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建筑分为两大类: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地质勘察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但是不能因为它最基础就不重视它,因为准确的地质勘察是工程质量的保证。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设立不同的建筑物,充分利用地质条件,可以保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城市中居住区、文化区、公用设施、交通路线等等是必要的设施,这些建筑物多属于浅基础建筑物。
在进行这类建筑物的建设时,地质勘察工作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地质勘查工作主要包括地貌特征、土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剖层面、地下水的深度以及化学成分等等。
(二)在地质勘察过程中,需要进行浅孔勘探,详细了解地下水的相关情况,做到更好的研究,以便取得精确地信息,做出正确的分析。
(三)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对各方面进行详细调查非常重要。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场地的选择和分区是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
而在场地选择和分区的选择中,主要应该考虑的四个方面是地貌特征、水文地质、地质结构和动力地质作用。
二、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工程概念不明确,勘察侧重点不清晰,采用方法不正确,技术比较落后等等。
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国 自然条件 、 自然资源 、 农业发展方面的调查研究任务 , 包括大规 模的地区综合考察 、 综合 自然区划 、 农业区划 、 黄淮海平原的综合 治理 、 国土规划和发展研究等。 在这个过程 中, 大大提 高了地理学 应用价值和科学 水平 ,也是大量分 支学科发展和形 成的基本动 力 。相应地 为政 府和社会提供 了大量的建议和科学资料 , 在生产 理教育正在第三次崛起 。 目前的?x” + 高考科 目改革方案 , 将促使 学校和学生 恢复对地理学的重视 。 实践 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今天 , 以肯 定地 说 , 可 我国地理学的影响力在扩大 , 而且已经 1 、 . 理论研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3 地理学 的决策应 用价值大大加强了 。地理学 上世纪 5 0至 6 0年代 , 提出了水热平 衡 、 学元素地表迁移 超 出了专业的 界限 , 化
许多部 门得到广泛的应用 ,推动了地球信息科学在我 国的发展 , 初步建 立起—个地理信息科学基本体系 。 地理学研究机构和地理 研究的发展 , 使地理学在为国家 目标服 务和科学 问题的研究方面 发挥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 1 、以任务带学科 ”提 高了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 2 , “ 以任务带学科” 是我 国 5 0年来地理学取得蓬勃发展的一条 基本经验。 地理学家组织与参与完成了国家一系列重大的关于我
1 高等地理教育和高级地 理学人才培 养的形 势较好 . 6 现在地理 学一级学科 的博士 点在全 国已有 8个 , 二级学科 自 然地理 的博士 点 9个 , 人文地 理 3 , 个 区域经 济 的 3个 , 图和 地 G S的 3个 。 自然地理 、 文地理 、 I 人 区域经济 、 地图和 G S的硕士 I 点共有 9 2个 。地理学培养的人才活跃在国家的规划 、 计划 、 环境
我国地质工程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地质工程发展现状及展望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地质工程也取得巨大进步,探测开采技术的进步得到世人的瞩目与认可,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地质工程的现状,展望未来地质工程事业的发展前景。
《工程地质学报》工程地质科技期刊,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科综合性的高级学术期刊。
1993年批准创刊发行16开本,每期9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
工程地质学报办刊宗旨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工程地质科学的理论,应用和技术的发展,使工程地质学科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着重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结合。
《工程地质学报》主要介绍当前规划、设计和在建国家重点工程的工程地质和地质环境实例及其论证;讨论理论进展和方法创新;讨论在土木、水电、铁路、公路、及矿山建设、城乡规划、地质环境和灾害治理,以及能源和工业采掘等方面的新技术和经营、适用于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阅。
地质工程是在传统的工程地质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研究学科,以地球作为研究对象, 以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建筑物地基及地下工程的施工、地质灾害的治理和地下深部科学探测为服务领域, 涉及到资源和环境两大主题,是人类重要的工程实践活动形式之一。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地质工程也迎来了其发展的春天,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地质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展开论述,为我国地质工程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地质工程简介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岩土工程的发展,地质工程也得到了较好的巩固,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地质工程主要从事各类工程建设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各种工程技术,如水利水电工程坝址、坝型及其它水工建筑物类型的选择、铁路桥梁、隧道的选线和施工、软土地基上修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的确定等。
工程地质的发展与工程地质学展望
1.2工程地质学的展望
2.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展望
在21世纪上半叶,根据我国的发展战略, 将大大提高综合国力,加速现代化建设。为保 持较快的稳步发展速度,在能源、交通、现代城 市化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将要有更大、更 快发展。同时,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重 视环境保护,加强自然灾害的防治。我国的工 程地质学应重点解决好环境工程地质、灾害防 治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复杂地质体建模理论技术、 崩滑地质灾害发生机理等工程地质方面的理论 与技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人类工程建 设事业以及有关的科学理论和技术 的迅速发展,工程地质研究不仅在 广度上在开辟新的、更加广阔的领 域,在深度上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境 界,而且工程地质学理论也将会与 有关的学科理论相联系、交叉,形 成新的独立学科。
工程地质
1.2工程地质学的展望
(3)新一代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理论-地 质灾害过程模拟与过程控制,全过程动态模拟 的主攻关键问题是复杂地质结构体的三维描述、 基于复合材料的复杂介质体结构模型、崩滑地 质灾害全过程的数学-力学描述及结构关系(重 点是大变形描述理论和变形耦合理论)、全过 程模拟的数学力学算法,关键是三维算法及其 数据结构、治理工程的模拟及动态优化理论和 全过程模拟的成本成像技术。 (4)高精度工程地质解释系统,基本构架包括 三维地质数据库管理系统,二维和三维地质资 料分析处理及成图,人机联作数据-图形分析处 理系统,高精度层析成像技术和高精度定量分 析预测技术。
1.2工程地质学的展望
今后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并解决以下问 题: (1)环青藏高原浅表层动力学条件及其环境效益。 (2)深埋长大隧道灾害地质问题评价及预测。 (3)地下开挖的地面地质效应研究。 (4)流域开发及重大工程建设(前期、后期)的 环境地质效应评价。
二十世纪中叶中国地质史的回顾与展望
二十世纪中叶中国地质史的回顾与展望二十世纪是中国地质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从大熊山煤炭的勘探到钻出世界上最深的地球实验室,中国地质学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本文将回顾中国地质学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望未来的地质研究方向。
一. 中国地质学的历史背景二十世纪是中国地质学的重要时期。
在此之前,中国古代的地球科学知识主要是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记载和对地质资源的利用。
1901年,德国籍的矿物学家汉斯·符文(Hans Ungemach)在上海创办了“上海矿物普查所”,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地质研究机构。
此后,奉系督军张作霖、北伐军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陆续成立了一批地质机构,逐步形成了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基础。
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地质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全国范围内的野外地质调查、地质勘探、矿产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
随着政治环境的改变,中国地质学也面临着从实用性向理论性转型的挑战。
二. 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历程1. 各类研究机构的成立1949年以后,在政策的鼓励下,中国地质学机构不断因时因地成立。
中科院成立后,第一个成立的两个系之一就是地学系。
195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地质部,次年正式成立了第一个地质部,它负责矿产资源调查和资源勘探开发工作,是当时中国最高的地质行政机构。
1956年8月,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成立,后来的地质调查局也会在该机构的基础上成立。
此外还有中国地震局、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研究机构成立,为中国地质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1958年,三门峡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这座超级水电站的建造为中国地质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带动了一批大规模的地质研究。
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坝的施工和水工建筑物的安全,中国地质学家经过激烈的探讨,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水电站勘探报告标准。
这套标准对我国大型水电、能源等基础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 中国大陆构造演化的研究地质演化研究可以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中国工程地质学科成就与新时期任务全国工程地质年会学术总结
在新时期,中国工程地质学科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成为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资源开发方面,需要探寻更多的可替代能源和 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加强对 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率,确保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 定。
同时,城市发展与地质保障也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加速,城市规划和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环境的承载能力,保障城市建设和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中国工程地质学科成就与新时 期任务全国工程地质年会学术
总结
中国工程地质学科:成就与新时 期任务的展望
中国工程地质学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体现 在地质找矿、地质科学等方面的突破,也展现在新时期任务中的资源开发与环境 保护、城市发展与地质保障等多个方面。本次演示将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学术研究, 对中国工程地质学科的成就与新时期任务进行探讨和总结。
参考内容二
一、引言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是确保矿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提高勘探质量,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二、勘探目的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 质条件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山设计、建设和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自20世纪初以 来,中国工程地质学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工程地质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科研和实践体 系。
中国工程地质学科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首先,在地质找矿方面, 凭借先进的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中国工程地质学家们找到了大量重要的矿产资 源,如煤炭、铁矿、稀土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 在地质科学方面,我国的地质研究者在地质构造、地震预测、环境地质等多个领 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工程地质领域的地位。
新中国的地质教育主题
新中国的地质教育主题新中国地质教育的发展引言地质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教育在经历了初期的起步阶段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地质教育的初期历程、发展概况以及现阶段的问题与展望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新中国地质教育的发展轨迹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初期地质教育的历程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恢复和建设的重大任务,而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因此,地质教育在此时被列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1. 中国地质学家的培养早期地质教育主要依靠国内高等院校进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质学科迅速发展,各大学 n、研究院陆续开设了地质学、矿产资源勘探、地质工程等专业,为新中国地质学家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 地质知识的普及在新中国建设初期,国家为了提高公民的地质素质,普及地质知识,全民地质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向全国人民普及地质知识,增强公众的地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发展概况地质教育在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教材体系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培养地质人才,大量地质教材被编写出版。
从最早期的《地质学》系列教材到现如今的《地质学概论》、《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课程都陆续问世,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2.地质学科的扩展地质学科在新中国经历了多次拓展。
除了传统的地质学、勘探技术、地质工程等专业外,还增设了更多的相关专业,如地震学、环境地质学、矿产资源管理等,以满足社会对地质方面人才的需求。
3.地质科研体系的建设为了推动地质科学的发展,新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地质科研体系。
国家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相继成立,推动了地质科学与技术的创新。
三、现阶段的问题与展望虽然地质教育在新中国发展至今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 地质教育资源不足尽管地质教育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但是地质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仍然不合理。
国内工程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国内工程地质学的发展趋势作者:李沛沛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6期李沛沛(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高级技工学校河南郑州451150)[作者简介:李沛沛(1982- ),女,汉族,河南宝丰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地理地质。
]摘要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与工程建设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
文章从工程地质学的发展阶段、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方面,阐述了对国内工程地质学的基本认识。
关键词工程地质学;发展阶段;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主要问题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06-106-02上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环境相对进入稳定时期,特别是基础建设迅速发展,且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在这种环境下,工程地质学迅速发展起来。
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的工程地质学还没有起步,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20 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的工程地质学起步并发展,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当前,在“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的新形式下,我国的工程地质学科正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机遇。
工程地质学家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争取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上取得长足进步。
1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阶段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赶超先进水平,在过去将近60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1 起步阶段:传统工程地质学阶段这是我国工程地质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的起步阶段。
在这一发展阶段,我国工程地质学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为国家基本建设的一批重大基础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具体施工提供了地质依据。
在工程选址和场地评价中,着重于工程地质条件的阐明和定性评价为主。
1.2 发展阶段:传统工程地质学到现代工程地质学的过渡阶段这是我国工程地质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我国工程地质学发展的关键阶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年代,形成了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学体系,制定新的勘察规范,与国际接轨,勘察质量大大提高。
中国工程地质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作者: 刘国昌;刘玉海
作者机构: 西安地质学院;西安地质学院
出版物刊名: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页码: 1-8页
主题词: 工程地质;治淮;经济开发;铁路修建;地质理论;科学技术转化;石油开发;地区综合;边坡稳定问题;工程建设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的工程地质工作,在治淮、治黄等水系的工程建设中,在铁路修建、矿山开发、国防建设、城市建设、石油开发、海岸及海洋工程地质勘探、发展核电站、灾害性工程地质的防御、区域规划和重点工程地区综合利用与评价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地质力学”、“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地震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等新的学科体系。
但是,目前我国工程地质还没有从报本上打破封闭和禁锢状态;理论与应用长期受“地质八股”的束缚;理论研究停留在表面上;宏观多于微观,定性多于定量,经验占主导地位;实验地质理论发展缓慢;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自觉性不高;智力资源严重浪费。
今后,在工程设计区域性规划和经济开发等方面,工程地质都将起到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关于我国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探讨
关于我国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探讨【摘要】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当前,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专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尽管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工作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题,然而这更是机遇。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自然,保护环境,防止灾害,造福人类,是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师的艰巨任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工程地质;发展;问题;对策当前,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专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今天,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工程地质定性描述和定性评价的范畴,发展成为集多种勘探手段去获取基础性地质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汇总、整理分析、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地质预测、工程措施的建议等等既特殊又复杂的综合性专业。
1.岩土工程—工程地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工程是一项工程应用技术,是针对地质体的工程缺陷实施的工程措施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总称。
岩土工程的任务是“处理”地质体的工程缺陷,使之满足工程建筑物对地基的工程要求,因此又有“岩土工程处理技术”的别名,说明岩土工程的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程技术。
确立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尽管也仅仅是20世纪初的事,并不象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等著名学科那样历史悠久,然而,之所以将工程地质定义在“学科”这样的高度上,是因为她具备学科的一些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这就是地质学的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换句话说,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地质学(当然更包括数学、力学、化学等等),因此,又将工程地质学界定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应用学科,这是符合实际的。
工程地质学的最新定义也是较为全面的: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2.工程地质的技术进步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近二十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
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水工环地质工作的趋势与展望--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水工环地质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统称,是地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工程地质学在20 世纪20 年代在地质学基础上开始发展,而今已成为一门理论基础坚实、研究内容丰富、与工程建设及人类环境密切相关、且具有各分支学科、应用性很强的地学学科。
一、工程地质学的涵义和发展简史1、工程地质学的涵义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 geology)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2、工程地质学的发展简史(1)萌芽时期人们在工程建设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地质知识于建筑事业,使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适应,以保证建筑物能发挥预期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该阶段可追溯到千余年之前。
我国河北洨河上的赵州桥、四川岷江上的都江堰等便是很好的例证。
可见,当时人们已具有相当的工程地质知识。
该时期的特点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工程地质理论知识,也没有任何经验资料的积累和记载,人们在工程建设实践中按各自的经验办事。
尽管当时生产力低下,工程规模不大,但没有系统的工程地质学理论知识作指导,因地制宜成功的工程建设活动亦仅为少数。
(2)奠基时期20 世纪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各类工程建设突飞猛进,使地质学越来越多的介入其中,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地质依据,推动了工程地质学的形成。
完整、系统的工程地质理论是由原苏联科学家首先奠定的,主要观点是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和使用工程建筑物的地质环境的科学,它所探讨的对象都是属于地质方面的。
它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而引起的地壳(主要是它的最上层)变动。
我国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
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吴传钧中国地理学会的前身中国地学会创建于1909年9月,她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团体之一。
中国地学会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由古代地理学开始迈入近代地理学。
缅怀我国地理学的建树和中国地理学会的创建与发展,要归功于创建中国地学会的张相文、白毓昆、傅增湘、蔡儒楷、袁希涛等先生,和倡立中国地理学会的竺可桢、翁文灏、胡焕庸等先生。
而1934年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反映了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蓬勃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中国地学会与中国地理学会合并组成新的中国地理学会,则标志着我国地理学由近代地理学开始迈入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近半个世纪以来,通过全国地理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国地理学从工作规模、专业队伍、成果积累、学科建设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来衡量,无不光大前业,焕然一新。
1 地理学发展的回顾1.1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我国古代地理学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古代历史学、文学和哲学都有所包融,基本上没有受到外国学术思想的影响而自成一格。
早在战国前后,我国就出现了《山经》、《禹贡》等区域地理着作。
从2世纪即开始,我国各地编撰的各类区域地理志、地方志迄今保存有1万多种。
我国古代地理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均领先于国际水平,如公元3世纪裴秀(224~271年)对地图的编制、6世纪郦道元(466~527 年)发表第一部水文地理名着《水经注》、11世纪沈括(1031~1095年)对流水侵蚀作用和海陆变迁规律的记述、15世纪郑和(1371~1435年)大规模航海考察、17世纪徐霞客(1587~1641年)对岩溶地貌的研究等。
15、16世纪,近代科学在欧洲兴起,世界地理大发现促使西方地理新思想的产生。
洪堡(1769~1859年)及李特尔(1779~1859年)对地理的重要贡献以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出版促使了世界古代地理学迈入了近代地理学。
19世纪,西方各国的地理学会开始陆续建立,1871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地理大会,1922年成立了国际地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简称IGU),使地理研究开始走向国际化。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和发展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和发展摘要:我国工程地质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
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之甚少到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成为一门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一套技术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应用科学。
关键词:工程地质学;成就;发展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质问题,包括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对地质环境有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
它的任务是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以便从地质上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运行顺利。
我国工程地质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
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之甚少到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成为一门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一套技术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应用科学。
一、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工程地质的实践,积累了大量资料和一定的实际经验,学科进入独立发展阶段,各建设部门制定自己的勘察规范,以山区工程建设为主,对工程地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岩土测试技术提高,定量评价有所发展。
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年代,各方面的建设蓬勃发展,工程地质在已往在基础上取得了重大发展。
勘察质量提高,新的勘察规范制定,向着工程领域拓展,承担勘测、工程处理的系统列工作。
新型、巨型工程向工程地质勘察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创立了自己的新的理论,引入有关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学术活动频繁。
二、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不断提高工程地质的任务就在于为工程建筑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认识拟建工程所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建筑的位址选择和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
国家规定的基建程序是:任何工程建设不进行勘察工作就不准设计,没有设计不准施工。
我国矿业地质工作发展的研究
我国矿业地质工作发展的研究我国矿业地质工作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产业。
矿业地质工作的发展对于我国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矿业地质工作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矿业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历史发展我国矿业地质工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我国古代矿业地质工作主要以探矿勘探为主,至宋代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矿业地质工作。
清代更是建立了矿冶业和地质勘探的基本模式。
但是在近代,随着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矿业地质工作开始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矿业地质工作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
从建国初期的重工业时期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时期,矿业地质工作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和进步,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现状目前,我国的矿业地质工作已经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
在政策层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矿业地质工作的支持力度,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
在技术层面,我国的矿业地质勘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勘查方法和技术手段,例如地球物理勘查、化学勘查、遥感勘查等。
与此我国的矿产资源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煤炭、石油、稀土等矿产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我国矿业地质工作将继续朝着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我国将继续加大对矿业地质工作的投入力度,完善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体系,提高勘查理论和技术水平。
我国将继续推进绿色矿业地质工作,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推动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将加强矿业地质科技创新,推动矿业地质工作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提高矿产资源勘查的智能化水平。
世纪之初的中国工程地质
世纪之初的中国工程地质
黄润秋
【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
【年(卷),期】2012(20)6
【摘要】今天,工程地质大家庭又一次盛大的聚会——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在美丽的青岛隆重开幕了。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向各位领导和代表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总页数】4页(P1083-1086)
【作者】黄润秋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二十世纪之初的中国地方航校--云南航空学校简史 [J], 李宗蔚
2.中国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基本特征——中国工程地质图(1:4 000 000)简介 [J], 任国林
3.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国家小组2002
年联席会议纪要 [J],
4.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第1号通知) [J],
5.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
厅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4 9665/2002/10(01) 0003 07 Jour 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工程地质学报新世纪伊始中国工程地质回顾与展望罗国煜 阎长虹 李晓昭(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南京 210093)摘 要 我国工程地质学经过50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已由条件工程地质学、问题工程地质学以及随着环境文明时代的到来向着环境和灾害工程地质学发展。
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批大型和特大型工程的兴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的地面变形、滑坡、环境恶化和全球悬河化等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使工程地质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科在拓展。
目前,我国已拥有一支能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并已走向世界的工程地质工作队伍,形成了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科体系。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成因控制论 岩体结构 环境岩土工程 人与自然调协论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ENG INEERING GEOLOG Y IN CHINA:REVIEWS AND PROJPEC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LUO Guoyu YAN Changhong LI Xiaozhao(N anj ing Univ er sity,N anj ing 210093)Abstract A v iew of engineering geolog y is m ade in the paper.There are three stages of its development in past a half century and have two Eng ineering Geological centers(Beijing,Chengdu)and some academic engi neering geological research groups(Nanjing etc.)w ere set up in China.The main achievements in eng ineering g eology in the past50years,can be expressed in the following eight aspects:(1)Theory of rockmass structure &engineering g eomechanics;(2)Study on interaction betw een eng ineering activities&geolog ic environment;(3)St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Three-Gorges Project on Yangtze River;(4)Tw o types of env ironmental prob lems&two suspended rivers,and theory of preferred plane;(5)Geo engineering&geolog ic hazards control;(6)Nonlinear eng ineering geology;(7)Epigenetic time dependent structure;(8)Urban geo technolog y.Basic theory of engineering g eologyw as also in advance in the past over50years.T hree basic theories:(1)Genetic T heory of rock-soil properties;(2)Structural theory of rock-soil stability and(3)The harmony betw een hu man&the nature.Trend&Prospect of Engineering Geology:T he world s population grow th,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ave led to focus the environmental civilization and env ironmental problems.The latter w ould threatne the sustainable social-econom 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ven the ex istence of human being.Engi neering geolog y m arket is very large for w ater resource,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g ional stability&under g round works in w est China and for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large cities,problem of suspended river,and w ater re source&water environment in east China.The development trend,4theoretical problems,and key technical problems are proposed and preliminarily analyzed in this paper.T hey are mainly the environment and geolog ical收稿日期:2001-11-01;收到修改稿日期:2002-01-20.第一作者简介:罗国煜(1934-),男,工程地质专业.Email:ychdxd@public1.ptt.j hazards,the theoretical topic of engineering geolog y,the dig italization&integration problems,and the Geo-eng ineering technical design&treatment of the problems.Key words Engineering geology,Genetic theory of rock soil properties,Rock structure,Environmental geo-technology,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the nature1 概述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解决资源、能源开发以及工农业建设中的地质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应用性学科。
我国工程地质学可以说主要是建国初期从苏联引进的。
经过50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它已由条件工程地质学、问题工程地质学随着环境文明时代的到来向着环境和灾害工程地质学发展了。
目前,我国已拥有一支能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并已走向世界的工程地质工作队伍,形成了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科体系。
其代表性标志是:三峡工程的工程地质勘测和评价;城市化带来的城市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勘测和基础工程的发展;1979年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测学术委员会的成立;1985年北京中科院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和1992年成都国家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专业实验室的相继成立。
1998年,南京大学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学科与成都地质学院工程地质学科被评为全国高校重点学科;1993工程地质学报!成功创刊等。
由于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和喜马拉雅两个活动带之间,地域辽阔,地质灾害众多,加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相应的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研究队伍也发展很快,积累了大量工程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涌现了一批新老专家,特别是年青专家。
可以说,我国工程地质学已达到现代科技水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个明显的标志是,从1979年我国参加国际工程地质协会起,不到20年,王思敬院士在1998年9月18~25日第八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上即当选为第八届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主席,这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界的荣誉。
2 50年来我国工程地质主要成就2.1 岩体结构控制和工程地质力学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谷德振教授和王思敬、孙广忠、孙玉科诸教授创立的这一工程地质学术思想,一直成为中国工程地质的主流学派。
我国水电、核电、矿山和城市等大型工程建设,莫不以岩体结构分析为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沿着两个方向发展:岩体结构分类的不断完善和建立岩体结构力学新体系,使工程地质力学在工程地质问题的量化评价上有所发展。
改革开放形势下,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大型工程增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工程地质力学90年代以来转向一个新的方向。
这就是工程地质综合集成理论研究方向(简称EGM S)。
∀所谓综合集成是指在同等新知识的交叉结合,在同来源知识交叉结合,形成总体的评价和决策# (王思敬,1999)。
EGM S把历来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和环境问题的综合评价和决策从理论的高度予以系统化。
更自觉地运用地质的、力学的和工程的综合集成分析方法于地质工程系统研究;注意专家群体的经验;强化检测系统和信息化施工在解决地质和环境复杂问题的支柱作用。
EGM S在五强溪水电站左岸船闸边坡研究中取得了成功。
岩体结构控制论,工程地质力学的代表作:1979年谷德振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基础!专著,开辟了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地质新的方向。
其后,地下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2]、岩体结构力学基础![3]、地质工程理论与实践![4]、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分析![5]以及孙玉科的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1988)等多部专著问世,显示了岩体结构控制论和工程地质力学的长足进步与发展。
2.2 典型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问题研究本项目为工程地质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一个∀八五#重点项目。
其主攻方向是人类作用特别是三类工程活动:(1)开挖与堆填作用;(2)大型人工水体作用;(3)大城市多层空间开发作用。
王思敬、张倬元等通过典型实例剖析,结合理论总结和数理模拟,揭示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
此项研究通过正式出版两部文集,即文献[15~17]。
文集中用不同实例初步讨论了人类工程活动产生的环境效应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4Jour nal of Engineer ing Geology 工程地质学报 2002 10(1)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