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命题揭秘对点精练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意识的能动作用命题揭秘对点精练
2014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意识的能动作用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各省在此均有命题,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
重点掌握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以及和意识的反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命题角度意识的能动作用[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高考地位:三年5考。
2012重庆,2012山东,2010江苏,2010福建,2010广东【典例1】(2012重庆文综,31,4分)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
改恶从善,是药饵也。
这说明( )。
A.人的善恶观念决定其善恶行为B.道德教育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式C.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其身心健康D.善恶相对,有恶方有善,有善才有恶解析A项说法错误,人的善恶观念不决定其善恶行为,否则就会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项说法错误,道德教育不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式。
“改恶从善,是药饵也”说明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其身心健康,C项切题,D项不切题。
答案选C。
答案 C【典例2】[2012·山东文综,3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
解析本题设问是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限定了原理依据。
回答时要先答出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再结合材料说明在学雷锋活动中怎样做。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
对应训练【训练1】“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
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含解析
2014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近年来高考题以具体的思想教育活动为背景,说明世界观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有时,也直接考查考生对哲学与世界观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命题角度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预测题型:选择题]【典例】(2012·江苏单科,25,2分)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
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人们提出了理念,影响了人们的行动,而理念属于世界观,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的道理,故选A,不选C。
哲学来源于实践,B项错误.哲学是对时代精神的概括和升华,D项错误.答案A对应训练【训练1】(2013·绍兴模拟)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揭示出二者区别的是()。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是哲学家②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而哲学则是系统化的理论体系③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④世界观和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③错误.④说的是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不符合题目“揭示出二者区别”的要求,应当排除.答案A【训练2】(2013·娄底模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解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项观点是正确的,准确表达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B项混淆了二者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不能相互决定,故A 项错误.答案C。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真理命题揭秘对点精练
2014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真理本考点在高考中的地位一般,但有些省份在此常有命题,如江苏、广东等。
复习备考时应重点把握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命题角度真理[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高考地位:三年6考。
2012课标全国,2012安徽,2012福建,2011广东……【典例】(2012·课标全国,22,4分)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求索真理的过程和认识的反复性等知识。
①中“循环过程”否认了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观点错误。
人的认识总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④错误。
科研实践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生物认识的深化,说明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 C对应训练【训练1】(2011·全国卷新课标)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真理所受主体和客体的限制,①说法不正确,不是真理合理性的原因;②不合题意;③④强调了不能轻易下结论的原因,正确。
答案 D【训练2】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取得的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命题揭秘对点精练
2014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哲学基本问题本考点是高考常考点,高考命题通常列出不同哲学派别的代表性观点让考生辨别其所属的派别、表述其所属派别的基本观点或对其合理性与缺陷进行分析。
命题角度哲学基本问题[预测题型:选择题]【典例】(2011·广东文综,32,4分)“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哲学观点的辨别。
材料表明的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A是静止观点;B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是运动观点;D主要反映的是形而上学观点。
故选C。
答案 C对应训练【训练1】(2013·济南模拟)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我们能够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
这个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③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①④是正确的。
答案 D【训练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①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②各种哲学的发展方向③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④哲学的产生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
结合教材所学知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故①②③正确符合题意;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故排除④。
答案 B。
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马克思主义哲学 含解析
2014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马克思主义哲学近年来,高考命题通常直接考查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的原因或者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评论为背景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特别重视科学的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考查。
命题角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预测题型:选择题]【典例】(2012·江苏单科,26,2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
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主要得益于它坚持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故①②应选.题干讨论的是历史观,而不是自然观,③不选。
题干说明的是人类社会的客观性,而不是上升性,④不选。
答案A对应训练【训练1】2012年9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称为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坚持实践观点②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是哲学发展的顶峰,是终极哲学⑤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⑤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发展的,④说法错误,应排除;①②③⑤正确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及科学性,故选D项。
答案D【训练2】(2013·延边朝鲜族模拟)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于本部分所涉及的知识,近几年高考以考查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为主,题型上客观题和主观题兼有,以主观题为主。
背景材料以民生问题为主。
命题角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高考地位:三年5考。
2018海南,2018浙江,2018海南,2018全国,2018上海【典例1】(2018·海南单科,22,2分)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②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③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④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读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相关知识。
生产方式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故③错误。
引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须是先进的科学的意识,故②错误。
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命题角度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高考地位:三年3考。
2018广东,2018安徽,2018广东【典例2】(2018·广东文综,32,4分)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
这集中反映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读本题考查唯物论与历史观方面的内容。
“接地气抓活鱼”与“一头汗两腿泥”均说明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②切题,③不切题,答案选A。
“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为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④。
答案A对应训练【训练1】(2018·海南单科)“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首家喻户晓的《娘子军军歌》歌颂了1931年在海南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
四川省仁寿一中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归纳整理 四、历史唯物主义
四川省仁寿一中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归纳整理四、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原理内容〗:(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极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本考点属于高考的常考点,每年的高考在此都有命题。
复习备考时应重点理解和把握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
考查时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以漫画典故为背景。
命题角度矛盾概念[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错误!b5E2RGbCAP【典例1】(2018·浙江文综,28,4分>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
p1EanqFDPw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DXDiTa9E3d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读本题考查认识的发展和矛盾的知识。
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是认识深化的过程,是千百年来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中总结出来的、逐渐获得的,①②正确。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而不是先对立后统一,③错误。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④错误。
故答案为A。
RTCrpUDGiT答案A【典例2】(2018·海南单科,23,10分>辨析题:有人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挥优点,而不是克服缺点”。
5PCzVD7HxA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辨析。
解读本题以辨析题的形式考查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
解答辨析题通常分为三步。
第一步,判断正误(辨——是什么>;第二步,分析说理(析——为什么>,即要运用教材知识说明某观点对或错的原因、理由,这是解答辨析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第三步,摆明观点(怎么样>,即强调正确的观点或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本题只看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即优点和缺点的对立,而没有看到二者统一的一面,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运用教材相关哲理对题中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jLBHrnAILg答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认识过程
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认识过程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命题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试卷一般以重大的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常把本部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命题角度认识的过程[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错误!b5E2RGbCAP【典例】(2018·课标全国,19,4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
p1EanqFDPw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DXDiTa9E3d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读本题考查认识发展的相关知识。
材料强调了总结经验教训、交流借鉴等对我们认识世界的作用,①④符合题意。
避免重蹈他人覆辙,可以使人少犯错误,但不能使人不犯错误,②观点错误。
③犯了历史唯心主义错误。
故选B。
RTCrpUDGiT答案B对应训练【训练1】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
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
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种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
5PCzVD7HxA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②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③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jLBHrnAILg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读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关于大量服用维生素是否有利于身体健康,不同科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这说明目前人们关于维生素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是有条件的;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终极真理性认识。
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唯物辩证法地矛盾概念本考点属于高考地常考点,每年地高考在此都有命题.复习备考时应重点理解和把握矛盾地两个基本属性之间地关系.考查时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以漫画典故为背景.命题角度矛盾概念[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错误!【典例1】(2018·浙江文综,28,4分>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地变化告诉我们(>.①人对自然地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②人与自然地矛盾有个逐步展开地过程③人与自然地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地自然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读本题考查认识地发展和矛盾地知识.人对自然态度地变化是认识深化地过程,是千百年来人们在改造自然地实践中以及人与自然地对立统一中总结出来地、逐渐获得地,①②正确.人与自然地关系是对立统一地,而不是先对立后统一,③错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④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A【典例2】(2018·海南单科,23,10分>辨析题:有人认为:“成功地关键在于发挥优点,而不是克服缺点”.运用矛盾基本属性地知识对此加以辨析.解读本题以辨析题地形式考查矛盾基本属性地知识.解答辨析题通常分为三步.第一步,判断正误(辨——是什么>;第二步,分析说理(析——为什么>,即要运用教材知识说明某观点对或错地原因、理由,这是解答辨析题地重点和难点所在;第三步,摆明观点(怎么样>,即强调正确地观点或正确地做法是什么.本题只看到了矛盾双方地对立,即优点和缺点地对立,而没有看到二者统一地一面,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运用教材相关哲理对题中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即可.答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地基本属性.优点与缺点是对立统一地,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发挥优点有利于扬长避短,取得成功,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观点具有合理性.不克服缺点,就不可能真正发挥优点并取得成功.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观点具有片面性.对应训练(2018·天津卷>“太极图”是中华文化地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地圆形图【训练1】案,俗称“阴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地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①一分为二地观点②绝对同一地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地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地观点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读②错误,矛盾双方地同一是有条件地,这是因为矛盾地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地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地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地存在以另一方地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③④本身正确且符合题意,都入选.答案B 太空活动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地太空垃圾却给人类带来了危害,这个事【训练2】实印证了一个古老地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地统一体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地趋势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读本题通过太空活动地两面性说明福祸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体现了矛盾双方地同一性.①本身错误,②与题目无关.答案D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本考点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2018年高考会以名人名言或先进人物事迹等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人生价值的内容、评价及实现等。
从考查形式看,以选择题为主,也可能考查主观题。
命题角度价值的创造与实现[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错误!b5E2RGbCAP【典例】(2018·课标全国,20,4分>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
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
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
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这表明( >。
p1EanqFDPw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DXDiTa9E3d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读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知识。
材料强调他人提供的有利条件对匡衡成长的积极影响,①④符合题意。
②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观点错误。
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个人在实践和劳动中能否对社会有所贡献,③观点错误。
故选C。
RTCrpUDGiT答案C对应训练【训练1】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
李商隐死后,崔钰曾作《哭李商隐》诗:“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怀未曾开。
”并指出李商隐这匹“良马”腿脚屈曲,步履维艰,是因为不遇其主。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5PCzVD7HxA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D.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是否有他人的帮助解读李商隐怀才不遇是因为“不遇其主”,是封建社会的用人方式造成的,这是指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
答案C【训练2】有两名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应聘到农村养猪场担任技术总监后,大力推广适用生态养猪和中草药防疫技术,使养猪场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物质决定意识物
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物质决定意识物本考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各省份每年在此都有命题,以选择题居多。
考查时常以漫画、名人名言、哲理典故为命题载体,试卷有一定难度。
命题角度意识的生理基础[预测题型:选择题]高考地位:三年2考。
2018课标全国,2018天津【典例1】(2018·课标,22,4分)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档装置”出现故障有关。
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读①表述错误,意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不由人脑决定;②表述也错误,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大脑的机能;③④正确表述了人脑在意识形成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故选D。
答案D命题角度意识的本质[预测题型:选择题]高考地位:三年3考。
2018天津,2018安徽,2018山东【典例2】(2018·安徽文综,9,4分)“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右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解读本题以漫画题的形式考查意识的能动性。
只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故B观点错误。
意识的目的计划性是指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目的,在实施行动之前制定计划;意识的科学预见性是指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故A、D均与漫画的寓意不符。
“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说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体现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故选C。
答案C对应训练【训练1】2018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向公众展示近年来的环保成就并提高其环保意识,宁夏回族自治区举办了一系列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
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用对立统一地观点看问题本考点属于高考地常考点,各省份每年在此均有命题,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备考时,应全面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地主次方面地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地统一.命题角度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地辩证关系[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错误![2018·全国,39(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典例1】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地价值.材料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地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地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地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地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地制度法令.——据《史记》等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解读本题主要考查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地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地能力.解答此题要针对西汉王朝建立前后政策地变化进行分析.西汉王朝建立之初经济凋敝与王朝稳定之间地矛盾是主要矛盾,所以统治者着力发展经济从而维持王朝地稳定.随着国力地强盛,主次矛盾发生了变化,加强中央集权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统治者平定内乱、设置郡县.答案西汉王朝建立之初,面临经济凋敝、南越割据等各种矛盾,它们地地位和作用并不平衡,其中经济凋敝与王朝稳定地矛盾是主要矛盾.主次矛盾相互影响.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着力发展经济,而对南越采取安抚政策.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国力强盛后,消除地方割据、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统治者需要解决地主要问题,汉武帝平定内乱、设置郡县.命题角度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地统一[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错误! [2018·江苏单科,35(1>,8分]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典例2】国微博用户达到2.5亿,占网民总数地48.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地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地功能.对此有网民认为:微博是健康地现代沟通渠道.请选择一个最恰当地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地观点.解读本题为评析类主观题,考查哲学部分唯物辩证法地相关知识.解答评析题需要将点评与分析相结合,同时应指出正确态度或做法.本题中网民将微博定性为健康地现代沟通渠道,只看到微博在现代沟通中地正面作用,没有看到其不足地一面.这就启示我们既要看到微博在现代沟通中所起到地主流作用是积极地,又要看到其缺陷和不足.分析观点、组织答案时所运用地哲理为矛盾地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答案①矛盾地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地.②该网民地观点指出了微博健康地一面,看到事物矛盾地主要方面;但忽略了其不健康地一面,即事物矛盾地次要方面.③对微博既要看到它地主流是积极地,又要看到它地消极影响;还应认识到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对应训练【训练1】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地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地哲学道理有(>.①事物具有两面性②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③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④不能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地属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解读题干寓言,关键强调“保护自己”与“失去朋友”,强调地是事物具有两面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地关系,①③是正确地.复杂事物是多个矛盾组成,其地位和作用不平衡,有主次之分,②是不准确地.④题干中没有涉及.答案A右面漫画《补》,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训练2】A.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B.要着重把握矛盾地主要方面C.量变未必引起质变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地统一解读成绩地提高主要应该靠学习,而不是靠“补脑”、“补锌”、“补钙”.漫画《补》讽刺了没有正确处理好主次矛盾地思维方法.答案A【训练3】(2018·齐齐哈尔模拟>对收入差距扩大应分层对待:第一层次是属于有利于提高效率地激励部分,也是克服平均主义地成果,应加以肯定.第二层次属于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须付出地代价.第三层次是属于过高地代价,或者说是不应该付出地部分,应该防止和避免.对收入差距分层对待地观点体现地唯物辩证法道理是(>.A.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矛盾着地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地联系D.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解读对收入差距分层对待是基于不同地原因采取地,从辩证法地角度上讲体现了矛盾着地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B.其余选项与题干无关.答案B【训练4】(2018·福建文综>材料一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051公里,约占全国地1/6,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地31∶16.7∶52.3转变为2010年地9.53∶41.15∶49.32,但与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相比,第一产业地比重仍然偏大.材料二2003~2010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及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地比重在分析材料一、二所反映地经济信息地过程中,你运用了唯物辩证法地哪些知识?并说明你是如何运用地.解读此题应分两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回答运用了唯物辩证法地哪些知识;第二部分说明如何运用.答好本问,第一,注意答题地角度,其角度是唯物辩证法;第二,注意从分析材料一、二所反映地经济信息地过程中总结哲学道理;第三,回答如何运用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说明.答案(1>用联系地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地统一.既考虑福建海洋经济自身地发展,又立足福建经济建设地全局.(2>用发展地观点看问题,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地统一.看到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强大地生命力和远大地前途,也看到它在发展中面临地困难和曲折.(3>用矛盾地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福建省情,制定建设海洋强省地发展规划.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含解析
2014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唯心主义及其形态唯心主义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命题时常以某种说法、观点为背景,让考生作出判断;也常把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不同观点放在一起,对考生进行考查。
命题角度唯心主义及其形态[预测题型:选择题]【典例】(2010·江苏单科,25,2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解析本题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唯心主义的正确判定。
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它们虽有不同表现,但在世界本原问题的认识上是相同的,即意识是世界的本原.A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D项是不可知论的表现;只有C项能满足题干要求。
故选C。
答案C对应训练【训练1】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我思故我在"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B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C、D三项均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B。
答案B【训练2】(2013·德州模拟)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可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解析题干的意思是:与天作对,与神作对,能有什么好结果呢?等到天神的惩罚到来,再祷告求饶已无济于事了。
这里将“天”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项是正确的。
答案D【训练3】列宁把唯心主义称作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唯心主义之所以“不结果实”,是因为( )。
①唯心主义也含有某些合理的思想②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解析唯心主义坚持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在根本观点上是错误的;“不结果实”,强调了唯心主义的不足,②③是对唯心主义错误观点的正确描述,符合题意,应选.①不符合题意.唯物主义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④说法不确切.答案B。
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唯物辩证法
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唯物辩证法本部分知识属于对唯物辩证法地概述,在高考中属于冷点.在备考时一般掌握即可.命题角度唯物辩证法[预测题型:选择题]错误!【典例】(2018·上海单科,21,2分>毛泽东说:“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地,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德国地杜林则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两种观点分歧地实质是(>. A.唯物论和唯心论地根本对立B.世界观和方法论地根本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地根本对立D.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地根本对立解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地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地源泉和动力.A、B、D不符合题意,都没有揭示材料两种观点分歧地实质,故选C.答案C对应训练【训练1】(2018·东营模拟>唯物辩证法是科学地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其总特征是(>.①辩证否定地观点②发展地观点③对立统一地观点④联系地观点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解读联系地观点和发展地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地总特征,故选②④;对立统一地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地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地根本方法.答案C【训练2】漫画反映地唯物辩证法地道理是(>.A.意识是对物质地能动反映B.唯物辩证法是科学地世界观和方法论C.必须坚持用联系地观点看问题D.联系是客观地,不以人地意志为转移解读漫画强调地是四个方面地有机配合.答案C【训练3】唯物辩证法地实质和核心是(>.A.辩证否定地观点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地观点和发展地观点D.实践观点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地知识结构和主干知识地识记、理解和鉴别能力.辩证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地要求,联系观、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地总特征,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论地观点.答案B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含解析
2014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高考通常以有关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观点、名言、事例为载体,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尤其喜欢通过无用论、取代论等错误认识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辨别能力。
命题角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预测题型:选择题]
【典例】(2010·课标全国)“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观点错误,①不能入选;③夸大了哲学的作用,观点错误,不能入选;②④正确,故选C.
答案C
对应训练
【训练】2012年9月12日,中国科协第七届常委会科技与人文专门
委员会在京举行的“科学家的人文情怀"研讨会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大科学家创新多源于深刻的哲学思考”。
这一观点说明(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解析本题考查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大科学家创新多源于深刻的哲学思考”这句话强调了哲学对科学家创新的指导作用,因而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B。
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实践 含解析
2014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实践本考点不是高考的常考点,且多以选择题形式命题,难度较小。
复习备考时重点把握、理解实践的三个特点即可.命题角度实践的含义和特点[预测题型:选择题]错误!【典例】(2012·全国,29,4分)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的特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故②错误。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④错误。
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对应训练【训练1】近年来,水墨漫画进入寻常百姓视野,人们在欣赏字与画的同时,也品味了幽默和哲理。
右边漫画《心有鱼力就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在实践的基础上,精神力可以转化为物质力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必要条件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突破客观条件限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实质考查实践的两个特点的关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并受客观规律制约的。
④错误;漫画主要强调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③不符合题意。
①②正确。
答案A【训练2】2012年3月31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 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近年来高考题以具体地思想教育活动为背景,说明世界观在人地实践活动中地作用.有时,也直接考查考生对哲学与世界观关系地理解和认识.命题角度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预测题型:选择题] (2018·江苏单科,25,2分>在快节奏生活地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典例】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地世界观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地概括和升华解读本题考查地知识点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地关系.人们提出了理念,影响了人们地行动,而理念属于世界观,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地道理,故选A,不选C.哲学来源于实践,B项错误.哲学是对时代精神地概括和升华,D项错误.答案A对应训练【训练1】(2018·绍兴模拟>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关于二者关系地说法中,正确揭示出二者区别地是(>.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是哲学家②一般人地世界观是自发地、零散地,而哲学则是系统化地理论体系③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地世界观④世界观和哲学地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地学说,③错误.④说地是哲学与世界观地联系,不符合题目“揭示出二者区别”地要求,应当排除.答案A【训练2】(2018·娄底模拟>世界观和方法论地关系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解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项观点是正确地,准确表达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地关系,B项混淆了二者地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不能相互决定,故A项错误.答案C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哲学与时代精神 含解析
2014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哲学与时代精神本考点属于高考中的冷点,一般掌握即可。
高考考查时,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命题意图指向明确,比较容易作出正确选择。
命题角度哲学与时代精神[预测题型:选择题]错误!【典例】(2013·济宁质检)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每一届奥运会都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这说明()。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故哲学来源于生活,D项正确.A、B、C三项均有片面性。
答案D对应训练【训练1】(2013·盐城模拟)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段话告诉我们( )。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②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马克思的话体现出哲学思想与时代、人民的关系,所以选D。
③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答案D【训练2】(2013·临沂质检)基于过去在片面发展观指导下,片面追求GDP 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伟大战略思想。
这说明( )。
A.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B.哲学都是在批判神学的宗教思想中产生的C.真正的哲学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D.哲学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解析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此,能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科学发展观是当前的真正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几乎每年高考都会在此命题,既可能出选择题,也有可能出主观题,出主观题时主要是要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
命题角度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高考地位:三年11考。
2012课标全国,2012广东,2012江苏,2012全国,2011海南……
【典例1】(2012·课标全国,23,4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知识。
评价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标准在于是否如实反映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和要求,能否预见、引领和促进社会发展。
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社会意识未必是先进的社会意识,不选①。
③否认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②④正确分析了先进的社会意识的作用,故选C。
答案 C
【典例2】(2012·广东文综,35,4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
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D.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观方面的内容。
“非转农”念头的出现是由于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即农村土地综合效益得到了提高,C切题,答案选C。
答案 C
对应训练
【训练1】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
“心态培育”成执政者考题,既需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更应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在“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后,“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迅速进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列表。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
D.社会心态是反映了人的意识的存在
解析A、B两项属于唯物论,故排除。
社会心态作为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项错误。
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后,“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迅速进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列表,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故选C。
答案 C
【训练2】(2013·济南模拟)2012年2月28日,中宣部在京举行第九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
会议强调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焕发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之所以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因为(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变化③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导向作用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导向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有关知识。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为了发挥正确社会意识或价值观对社会与个人的正确引导作用,故①③正确;②强调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④强调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随社会发展而发展,这都偏离题干指向性,故排除。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