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
阳和汤加减治疗肺系疾病验案3则
按: 肺萎 虚 热证 虽 然 病 变 在肺 , 但 病 源 却在 胃 ,
乃 是 由于 胃阴不 足 , 虚火上炎 , 热 灼 肺 津 成 痰所 致 , 故 所 咳吐 的浊 唾涎沫质 较 粘稠 , 甚 至夹血 丝 , 并有 口
肺下 叶 叩诊 呈 浊音 , 听诊 呼 吸音 消失 。胸部 C T示 : 右肺 下 叶阴影 ; 纵 隔淋 巴结肿 大 , 考虑肺 癌 可能 。 电 子支 气管 镜检 查示 : 见 右肺下 叶支 气管 内有 一肿 块 , 阻塞 管腔 , 取 活检 , 病理 诊断 为鳞 状细胞 癌 。诊 断为 右肺 下 叶肺癌 合并 右 肺 下 叶 支气 管 阻 塞 , 右 肺 下 叶 萎缩 。证 属 阴虚火 旺 , 肺 络损 伤 。治 宜滋 阴降火 , 宁 络止 血 。处方 : 麦冬 、 西 洋参 、 沙参 、 桑 白皮 、 黄芩 、 生
而布 阳和 , 故 而 得名 “ 阳和 汤 ” 。方 由熟 地黄 、 肉桂 、 麻黄 、 白芥子 、 姜炭 、 鹿 角胶 和生 甘草 组成 , 主要 作 为 治疗 阴疽 的重要 方剂来 使 用 。现代 医家根 据该 方有 温 阳养 血 、 散 寒通 滞 之 功 , 遵 循 辨 证施 治 原则 , 将 本 方 加 减应用 于 l 临床 内 、 外、 妇、 儿、 皮 肤等 多科疾 病 的
火, 宁 络止 血 。所谓 “ 壮水之主, 以制 阳光 。 ” 方 证 相 宜, 故 疗效 颇佳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2 7 ) 责任编辑 : 周 茂 福
J I A NG XI J OUR NA L OF T R ADI T I ONA L C HI NES E MEDI C I NE
阳和汤临证随笔三则
阳和汤临证随笔三则
阳和汤临证随笔三则
《汤临证随笔三则》
一
论心下痞痞苦满
汤临证指出,心下痞痞苦满是由内部脾胃气机虚构引起。
患者会经常出现喘息及心下痞痞的症状,因此需要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汤临证提出了一种治疗方法,即调理脾胃气机和改善血液循环的措施。
首先,汤临证认为应该用祛湿药物来改善脾胃气机的状态,帮助患者减少痞痞的症状。
另外,汤临证还提出要用补益药物来增强血液循环,以减少尿量。
二
论脾胃虚构证
汤临证指出,脾胃虚构证是由脾胃减弱引起的。
患者会出现恶心、厌食、嗳气、腹胀、脘腹胀痛等症状,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经汤临证推荐,脾胃虚构证的治疗方法以回甘加温的药物为主,以化痰、理气为辅。
回甘加温的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脾胃的功能。
另外,汤临证还提出把健脾养血的药物作为辅助治疗,帮助患者增强体力,使患者能够快速恢复。
三
论燥热惊悸证
汤临证指出,燥热惊悸证是由脏腑功能减弱引起的。
患者会出现奔跑头晕、不安,心悸等症状,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依据汤临证的治疗方法,治疗采用苦寒健脾的药物进行收敛,帮助患者消除燥热的症状。
另外,汤临证还提出要用清除热气的药物,帮助患者减轻惊悸的症状。
以上是汤临证的三个病证的治疗方法。
不仅要采取收敛措施,同时还要用调节脏腑功能的药物,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陈集才主任医师应用阳和汤的经验
作 方式 的 改变 , 致 了颈 椎 病 的发 导 草 6, g 炮姜炭8 , 乳香1 g5 1 g g 0, _ 0,  ̄ 病 率提 高 , 始发 病 的年 龄 也 出现 且 川 牛膝 1 , 龟板 3 , 子树 根 5g 制 0g 李 了年轻 化 的趋 势 。笔 者 于2 0 年5 06 3 , Og 千年健2 , 附子6 ( 包 , 0g 制 0g另 月至20 年 l月采用三部 推拿法 07 2 开水先 煎2 ) 。连 续用 药4 月 , h 个 患 治 疗C A 5例 , S 0 并设 常 规推 拿对 照 者诉 行走正 常 , 无不适 感。MRI : 示
・
经验总结 ・
陈 集才 主任 医师 应 用 1 ̄ 汤 的经 验 3 n B
杨万松 曲靖 市 中医院 关键 词 阳和 汤 ; 陈集 才 ; 验 经 中图分 类号 : 29 R 4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3 0 1(00 0— 00 0 10— 7 92 1 )3 03— 2 650 云南 曲靖市 交通路8 号 500 0
疽, 鹤膝 风 , 骨疽 , 贴 结核 , 石疽 , 乳 除骨折 , 药后 好转 ( 不详)后 周, 用 具体 。 到我院就诊。 自发病以来, 诉 每 癖。 方具有 温 阳散 寒 、 本 温补 营血 、
温化 寒 痰通 滞功 效 ,使 营血得 补 ,
因劳 累反 复 出现 右膝 关 节 肿 痛 , 1 年均 住 院 治 疗( 具体 不详)每逢 冬 ,
2g鹿 / 5g 白芥 子 1 ,  ̄ 5g 肉桂 通 经络 , 开散 寒凝 为佐 药 ; 以生 异 常。 乃寒凝 关节 、 使 此 痰瘀 阻络 , 给 1 , 角) 1 ,
甘草 解毒 而调 和诸 药 。 ②从 阴疽 的 予 阳和 汤加 减 , 药如 下 : 地 黄 1 , 草6 , 1 , 方 熟 2 甘 g 干姜 5g苏子 1 , g 5 陈 g
【方剂】阳和汤,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吴茱萸汤,小建中汤,理中丸
【方剂】阳和汤,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吴茱萸汤,小建中汤,理中丸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组成] 1、熟地黄一两(30g) 2、麻黄五分(2g) 3、鹿角胶三钱(9g) 4、白芥子二钱(6g),炒研5、肉桂一钱(3g),去皮,研粉 6、生甘草一钱(3g) 7、炮姜炭五分(2g)[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 阴疽。
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方解] 阴疽一证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而成。
阴寒为病,故局部肿势弥漫、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并可伴有全身虚寒症状;舌淡苔白,脉沉细亦为虚寒之象。
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君药熟地黄、鹿角胶,熟地黄温补营血,填精补髓,重用;鹿角胶温肾阳,益精血。
二药合用,温阳补血。
臣药肉桂、姜炭药性辛热,均入血分,温阳散寒,温通血脉。
佐药白芥子、麻黄,白芥子辛温,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少量麻黄,辛温达卫,宣通毛窍,开肌腠,散寒凝。
方中鹿角胶、熟地黄得姜、桂、芥、麻宣通,则补而不滞;麻、芥、姜、桂得熟地黄、鹿角胶之滋补,则温散而不伤正。
使药生甘草,解毒、调诸药。
综观本方,温阳与补血并用,祛痰与通络相伍,使阳虚得补,营血得充,寒凝痰滞得除,治疗阴疽犹如仲春温暖和煦之气,普照大地,驱散阴霾,而布阳和,故名“阳和汤”。
[运用]1.辨证要点阳和汤是治疗阴疽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兼气虚不足,加党参、黄芪等甘温补气。
阴寒重,加附子温阳散寒;肉桂可改桂枝,加强温通血脉,和营通滞作用。
3.现代运用阳和汤常用于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疡等属阴寒凝滞者。
4.使用注意阳证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者,不宜使用本方。
马培之云:“此方治阴证,无出其右,用之得当,应手而愈。
中医知识:阳和汤的案例及治疗
阳和汤在临床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今天介绍阳和汤的案例及治疗,以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为大家讲解:
患者右上肢食指肿胀,麻木不仁,关节失去灵活,疼痛三天三夜,呻吟不止,彻夜难眠,注射青霉素,内服消炎痛无效,疼痛不减,遂来就诊,诊见:痛苦病容,呻吟不止,右上肢食指明显肿胀,关节运动受限,触之皮肤坚硬,无灼热感,证属寒湿凝滞,气血郁阻,血络阻塞。
治宜温阳通脉,活血化瘀,利湿削坚,方用阳和汤,之后痊愈。
此患者症属中医学痹症、阴疽范畴,西医诊断为指硬肿症。
此病寒冬腊月多见,三九严寒当冲,寒邪侵袭身体肌肤。
本例患者素来阳虚体弱,寒邪侵袭食指,以致寒凝血滞,血络受阻,形成闭阻,不通则痛。
此症选用阳和汤治疗,组成药物为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黄、白芥子、生甘草,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养血,两者合用,温阳养血,以治其本,共为君药。
少佐于麻黄,宣通经络,与诸温和药配合,可以开腠理,散寒结,引阳气由里达表,通行周身。
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
综观全方,补血与温阳并用,化痰与通络相伍,益精气,扶阳气,化寒凝,通经络,温阳补血与治本,化痰通络以治标。
这部分内容中功效及主治为考试的重点内容,例如:
1. 阳和汤的主治为:
A.血虚寒厥证
B.心肾阳衰寒厥证
C.浊阴上逆证
D.阴疽
E.阴寒内盛证
1.【答案】D。
解析:阳和汤的主治为阴疽。
贴骨疽、脱疽及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口中不渴,舌苔淡白,脉沉细。
以上就是阳和汤的案例及治疗的重点,预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阳和汤应用体会
邪祛。寒凝痰滞 , 温通 经脉不足以解 散。方 中肉桂温 肾 非 化气 , 通利血脉 ; 暖脾阳而温煦肌肉 ; 炮姜 麻黄宣通上焦肺
卫使 阳气畅 达 孑 窍 , 助 肉桂 温 筋 而散 寒 。对 方 中麻 黄 、 L 且 肉
温阳散寒 、 祛湿通 络 的同时 , 加强缓 急止痛之 功 ; 加枳术
作 , 朋 友 介 绍 而来 求 治 。 刻 诊 : 于 午 后 或 夜 间 胃脘 痞 经 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焦三仙 3 服药 7剂 , 0g 患者精 神 、 欲正常 , 食 诸证缓解 , x
线胸 片示 : 部 炎 症 消 失 。 要 求 带 药 出 院 。 处 方 : 参 肺 党 1 , 0g 白术 1 , 苓 1 , 皮 1 , 夏 1 , 0g茯 2g陈 0g半 0g 白芥 子 6g ,
甘 草 6g苏 子 6g莱 菔 子 6g 陈 皮 1 , 夏 1 , 术 , , , 2g半 0g 白 1 , 苓 1 , 参 2 。 日 1 , 煎 分 2次 温 服 。 1 0g茯 2g丹 0g 剂 水 周
床实践 中, 亦喜用本 方治疗各种内科杂病 , 屡屡获效 , 现举
验案 2 如下。 则
示 识码】
食 欲增加 , 以上 方加 减 , 理治 疗月余 , 症痊 愈。后 继 调 诸
以参苓 自术散 、 中丸交替服用 , 固治疗 3 理 巩 个月 , 复查 胃
镜, 胃溃 疡 已 愈 。 按 : 性 胃 溃 疡 是 内 科 常 见 病 、 发 病 , 发 生 于 任 慢 多 可
白芥子 6g炮姜 2g生甘草 3g , , 。综观全方 , 2 由 组药物组
成, 一组 为 温 阳补 血 , 是 解散 寒 凝 痰滞 。方 中重 用 甘温 一组
阳和汤加减治狭窄性腱鞘炎
阳和汤加减治狭窄性腱鞘
炎
狭窄性腱鞘炎是腱鞘韧带增厚,造成管道狭窄,压迫增粗的肌腱,而引起的肌腱滑动障碍。
男42岁,1992年8月6日就诊。
左腕关节桡侧疼痛1年余。
患者1年前出现左腕关节桡侧疼痛,持重时乏力且疼痛加剧,活动不利,久治未愈。
诊见:左腕关节茎突外有一蚕豆大小隆起物,局部皮色不红、不热,握拳尺偏试验阳性,舌质淡,苔白滑,脉沉。
线摄片未见异常诊断:狭窄性腱鞘炎。
证属痰湿凝聚,治以化痰祛湿,温通经络,方以阳和汤加减。
处方:
白芥子20g,熟地30g,姜炭9g,鹿角胶12g,麻黄、肉桂、乳香、没药、生甘草各6g,羌活3g,
每天1剂,水煎服。
3剂后疼痛消失,又服7剂,隆起物消失。
嘱其勿投手过度,随访1年未复发。
按:本例病程年余,邪已入络,隆起物不红不热,结合舌脉,辨属阴证。
故以阳和汤温经通络,重用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邪,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以羌活为引经药立达病所,使病除而愈。
阳和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卫生与健康幸福生活指南128幸福生活指南阳和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杨 蕾 贺 妍 朱 艳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铜仁 550005摘 要:阳和汤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散寒凝的功效。
目前阳和汤在应用于外科骨关节病、妇科疾病、内科、皮肤科和肿瘤方面,本文论述了阳和汤的功效和各方面的应用,期望为阳和汤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阳和汤;外科骨关节病;内科疾病;妇科疾病;肿瘤阳和汤来源于清代医家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原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由熟地、鹿角胶、肉桂、麻黄、炮姜、白芥子、甘草组成,组方体现了阳和通腠,温补气血和以消为贵的观点[1]。
阳和汤地黄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5-羟甲基糠醛,氨基酸等。
地黄含水提取物可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并促进红细胞的再生。
多糖可以增强人体的造血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具有抗氧化,抗突变和中枢抑制作用[2-3]。
5-羟甲基糠醛可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肉桂含有精油,香豆素,多糖多酚等化学元素,具有抗胃溃疡,消炎,抗肿瘤,以及镇静作用。
鹿角胶当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动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激素、糖及少量的微量元素,该药具有活血化瘀、补肾助阳、抗炎止痛、保护胃黏膜、抗乳腺增生等作用[4]。
近年来临床医家为进一步开发应用这一传统古方,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现将近年来阳和汤的的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1外科骨关节病1.1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人体常见的一种疾病,现有报道证实阳和汤在类风湿关节人群中的应用,且效果较好。
邓寿华等对3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骨关节损伤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阳和汤加减治疗,结果发现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91.89%。
说明阳和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5]。
1.2膝骨关节炎《张氏医通》:“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
”王小刚[6]用中药内服方以阳和汤加减治疗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总有效率90.4%,这说明了阳和汤对于膝骨关节炎的疗效。
阳和汤加味临床新用(一)
阳和汤加味临床新用(一)【关键词】阳和汤;多寐;口糜;头风;肩周炎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着《外科证治全生集》,其组方由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麻黄、炮姜、生甘草七味药组成。
临床多用治阳虚寒凝证:如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髓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肿等,属于阴证范围者。
笔者在长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其加减治疗内外科病症,均获奇效。
特举例如下。
1头风患者,女,72岁,2003年5月9日初诊。
患者于6个月前因受凉后,头痛、头晕、咳嗽。
服日夜百服宁、头孢拉啶等药后症状消失,但自此后反复发作头痛,疼痛呈针刺样,头顶畏风怕冷,尤以前额为甚,每外出必戴帽护头,若稍不慎着风,则头痛头晕加剧,周身不适。
曾服中药散寒祛风之剂,效果不显。
近日症状加重,复诊见:面容愁苦,精神萎靡,头戴毛帽,身着厚衣,头冷痛晕,四肢不温,酸软乏力,舌暗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为阳虚寒凝,瘀血阻络,治以温通阳气,散寒凝、和营血,药用阳和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味。
处方:鹿角胶15g(烊化),熟地30g,肉桂6g,干姜4.5g,炙麻黄6g,白芥子6g,赤芍12g,川芎15g,桃仁12g,红花12g,葛根30g,党参15g,生黄芪24g,生甘草6g,5剂药后前额疼痛减轻,仍感乏力,四肢不温,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继用阳和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味益气养血,处方:生黄芪15g,当归15g,生地15g,熟地30g,白芍12g,黄精30g,桂枝6g,鹿角胶15g(烊化),干姜3g,炙麻黄3g,生甘草6g,大枣5枚,20余剂而愈。
按:此例头风,头冷痛,头晕,四肢酸软疲惫,拟阳虚论治。
但其舌暗淡,边有齿印,则提示不仅有阳虚,亦有瘀血作祟,此乃平素阳气虚,营血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入,遇湿寒则凝为痰,致寒痰阻滞,痹塞不通,遂成头冷痛呈针刺样。
辨为阳虚寒凝,瘀血阻络之证,治以温阳益气。
通窍活血,改肉桂为桂枝以借其温阳化气,通达四肢之功。
阳和汤临床新用举隅
阳和汤临床新用举隅本文通过结合几个采用阳和汤治疗肝硬化、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的病例资料,得出结论:阳和汤可以起到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临床应用于内科、妇科以虚寒见证的多种病症,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标签:阳和汤;临床新用阳和汤出自>,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甘草组成,原治一切阴疽,是临床中医外科常用方。
笔者根据本方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临床应用于内科、妇科以虚寒见证的多种病症,获满意疗效,现举案如下:1肝硬化陈××,女,40岁,2011年12月1日初诊,患者素体虚弱,2000年体检,乙肝小三阳。
十年来,肝功一直正常,近日病发,腹部膨胀,大便结,小便少,饮食不多,食后或饮水后腹部膨胀尤甚,B超显示肝区光点密集增粗,脾轻度肿大。
触诊肝轻度肿大,质地偏硬如鼻。
经多方治疗无效,其面色萎黄,腰围宽大,扣之绷急而有声,症属鼓胀,肝脾阳气不调,湿浊阻滞,肝失疏泄,脾失运行,阳气不能敷部,拟阳和汤法。
处方:大熟地10g,桂枝6g、炙甘草5g、麻黄6g、焦白术10g、白芥子10g、干姜6g、陈皮6g、茯苓12g、泽泻10g、鹿角胶6g、枳实10g叁剂后腹胀即减,守方加减续进,共达13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未复发。
2十二指肠溃疡高××,男,38岁,2013年12月19日来诊。
胃脘疼痛,反复发作,已有10多年。
近两年来,每到冬天发作。
本次因气候转凉,胃脘疼痛,复发已有5天,胃脘冰冷,喜热不喜按,饮食少。
多次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溃疡,曾服奥美拉唑等西药得以控制,本次服奥美拉唑疼痛未止。
诊见形寒肢冷,面黯无华。
舌淡体胖大,苔白,脉沉细。
症为阴寒内阻,中阳失展,投阳和汤化裁。
熟地20g、鹿角胶(烊冲)12g、肉桂6g、生麻黄5g、炒白芥子6g、炮姜5g、炙甘草6g、广木香5g、炒内金10g、炙黄芪15g、当归10g 伍剂。
服药后胃痛渐消,诸症好转,以原方加减,再服十五剂。
阳和汤的应用医案
安右,女,26岁,于2012年8月30日晚9点左右来诊,视其右脚腓肠肌足太阳经承山穴部位,皮肤略黑,漫肿无头,承山穴有一结块,推之疼痛,越十余天,观其体质瘦弱,舌尖红、脾区苔白,诊其脉左脉迟右脉沉,自述阴道下血带黑,睡眠多凶梦,髀髋区疼痛。
思辩为阴疽,阴寒内盛,血脉凝滞,拟阳和汤,方出《外科证治全生集》。
熟地30g 肉桂8 g (后下)麻黄8 g鹿角胶15g(烊化)白芥子15g 炮姜15g生甘草10g。
四剂水煎服。
头煎和二煎混合分二次服。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9月4日复诊,观其承山穴部位皮肤已正常,不再显黑色,按之仍有缩小的小结块,推之疼痛不明显,自述睡眠改善,服药后未再做凶梦,髀髋区无疼痛,观其舌尖略红,脾区仍苔白,脉阳迟阴涩,效不更方,拟方熟地30g 肉桂8 g (后下)麻黄8 g鹿角胶15g(烊化)白芥子15g 炮姜12g生甘草12g加黄芪30g温里补气托毒,四剂煎服同上。
9月11日晚8点40分再诊,舌脉正常,睡眠正常,腓肠肌已难摸到结块,用力大略有压痛,拟方熟地40g 肉桂12 g (后下)麻黄10 g鹿角胶20g(烊化)白芥子15g 炮姜12g生甘草12g黄芪40g白术30g僵蚕12g五剂煎服同上。
药量比前略有增加,因经络已温通,结已开散,量略大专宏,一鼓作气,攻下高地,此方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更兼补气燥湿健脾,化痰开淤散结之妙。
(痊愈)阳和汤方解:阴疽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见一系列虚寒表现。
治宜温阳补血,化痰通络。
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养血,两者合用,温阳养血,以治其本,共为君药。
少佐于麻黄,宣通经络,与诸温和药配合,可以开月腠里,散寒结,引阳气由里达表,通行周身。
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
综观全方,补血与温阳并用,化痰与通络相伍,益精气,扶阳气,化寒凝,通经络,温阳补血与治本,化痰通络以治标。
1957年资料10 阳和汤在临床上应用的体会
4月20日,脓少肿退,精神健旺,停止服药,配给外用药而愈。
体会:本症初起,根据主诉,颇类“阴疽”,就诊时见症,亦是相合,投阳和汤后,周围收缩,为以大化小之佳兆,惟中央微软,究
9月23日,痠痛均除,步履仍觉不便,伸屈欠利,按上方加伸筋草二钱,内服三剂而愈。
体会:本病例初起,正当初秋季节,形寒身热,漫肿疼痛,与“暑湿流注”的见症相似,投以清利暑湿之剂不应,拘于时令之成见,佐以活血去瘀之品,反致臂部痠楚,鉴于脉象沉迟,始悟“病同因别”,改投阳和汤后,症状逐步减轻而愈,则见症准确,古人“舍时从证”之法,热药投于炎令,亦无弊端。
属迁延日久,难图全消,续服阳和汤以使尽趋阴凝之毒,移深居浅,溃后气血俱虚,以托里助治,恪守古人“体虚不能化毒,尤宜温补为主”的成法,故收效较速。
结语
(1)笔者的体会,阳和汤的功用,初起即消,化脓阶段,能以大化小,移深居浅,有利于治疗发展,溃后四周坚肿,阳和汤能化解其阴凝之毒,但应中病则止。为阴症的“初”“成”“溃”三个阶段的特效剂。
体会:本症为“流痰”征象,前医认为感受风寒所致,投以羗独活等疎表解肌之法,反见高肿,其属阴虚可知,及至切开以后,坚肿不消,虽已毒泄,其阴凝之滞,无化解之力,服阳和汤后,坚肿尽去,真所谓“阳和一转,则阴分凝结之毒,自能化解,”笔者惊于阳和汤获效之速,拟累以完功,致使脓水干涸,将成坏症,急投温补排脓,始得痊愈,古人云:“滋补而不兼开腠仅可补其虚弱,则寒凝之毒,何能觅路行消”,则“温通”“滋补”贵在掌握病机,不可或缺,而溃疡见阴凝之症状,阳和汤仍属效方,但须中病则止。
笔者在临床体会中,对阳和汤适应症的识别,是以脉之“沉”“细”,配合病员主诉的“形塞”“恶寒”,作为使用本方的主要诊断材料,盖脉“沉”为属里,属阴,“细”则虚而不行,属虚,属凝,与王氏所称“阴凝之症”原意相符,至于“迟”“数”之别,为病机变迁过程之关键,只能对预后上的推测有所帮助,即是“消”或“成”的掌握。
阳和汤治验四则
阳和汤治验四则发表时间:2012-12-27T16:00:26.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9期供稿作者:王明平[导读] 阳和汤出自《外科论治全生集》,是治疗痈疽阴症的名方。
王明平(山东省巨野县中医院 274900)阳和汤出自《外科论治全生集》,是治疗痈疽阴症的名方。
笔者以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本方加减治疗肺气肿、遗尿症、闭塞性周围动脉硬化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每每获效,现录取数案,以供参考。
1 肺心病李某,女,62岁,农民。
2005年12月2日初诊。
自述咳喘10余年,加重3天。
曾在某县医院拍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要求配合中药治疗。
刻下:咳嗽、气喘、痰多色白清稀、遇寒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二便调、舌淡、苔白微腻、脉沉细。
刻下中医诊为喘证,辨证为肺肾阳虚,治宜温阳散寒、纳气平喘,方用阳和汤加减。
处方:熟地黄15克、鹿角霜15克、灸麻黄10克、炮附子6克、干姜6克、炒白芥子12克、炒苏子12克、炙冬花10克、杏仁10克、沉香6克、紫石英30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服五剂后,咳喘、畏寒肢冷减轻,痰白略稠,活动后气喘好转。
继续服前方五剂,症状基本消失,后仍以阳和汤出入配成丸剂,巩固疗效。
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按:患者咳喘年久,久病肺虚及肾,“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阳虚、肺失主气、肾失纳气,“根”本动摇,固有本案见证。
治当温补肾阳、纳气平喘,取阳和汤加减,用熟地、鹿角霜补肾以纳气,以附子易肉桂、合干姜温补肾阳,白芥子化痰、麻黄平喘,甘草调药而补中,更加苏子、冬花、紫石英、沉香降气平喘,五味子敛气以防麻黄之辛散耗气,诸药配合、相得益彰,故能取效迅捷。
2 遗尿症刘某,男,14岁,学生,2006年元月6日初诊。
其母述自幼遗溺,日间小便频数,经久治而不愈,刻下:面色晄白,形体瘦弱,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为遗尿,辨证为肾阳虚弱,治宜温摄肾阳,固涩止溺,方用阳和汤加减。
浅述阳和汤治疗肺系疾病
中医药 通报 ・ 方药研 究
浅述阳和汤治疗肺系疾病
● 刘 良待
关键 词 阳和 汤 支气 管哮喘 肺癌 支 气管扩 张症 肺 间质 纤维化
又 阳和汤是清代外科名 医王绪 洪 加 减 阳 和 汤 能 迅 速 改 善 病 人 的症 化 , 可加 重寒痰 瘀 的 内聚 。故 而 体 。窦 广春 以阳和 汤加 减 倡 导全 程 温 法 治 疗 哮 病 , 调 “ 强 治 《 外科全生集》 中的名方 , 有温 阳补 状 、 征 J 血、 散寒 通滞 之 功 。历 来 被 视 为 治 治疗 禀 赋 体 弱 , 复 感 寒 , 及 肺 肺 不远 温 ” “ 药 不 避 温 ”的理 反 伤 和 用 卫之 阳 , 以致 痰 瘀 内生 , 证 属 肾 论 J 辨 。基 于 导师理 论 , 我们 在 临床 疗外科阴疽 的主方 。由于 其组方 精 当, 在医家 的不断 实践 中 , 其治疗 范 督 亏 虚 , 淤肺 道 之 哮 喘 。 吕立 上遇 到哮 喘病史 较 长 , 痰 出现 了支气 围已不断扩大 , IJ科 阴疽专用 。 言认 为久 喘患 者病 情缠 绵 反 复 , 已 ̄ , E, if 正 管形 态 改 变 , 部 病 变严 重 , 且 局 并 近 年来屡 见报道用 于肺 系疾 病 的治 气 溃 散 , 易 致 六 淫 之 邪 侵 袭 , 故 六 临床 除 表 现 出 “ ” “ ” 症 状 咳 、喘 等
作者简介
・ 毒 单位 江西 啐医 学院 鼠 医院嚼吸 聃 L 3 ̄ 6 30 ) |叠 | 薯
础研究 与 临床 报 道 日益 增 多 , 吴建
T a i o a hn s d cn o r a 2 r d t n lC i e eMe i i eJ u n l 5 i
浅析阳和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脂 、 地 龙 、 木 鳖 子 、 没 药 、 当 归 身 、
公 英清 胃定痛 来 治疗 胃痛 、胃胀 等 。其
须 注意 的 是 ,阳 疽 为 避 免 发 生 走 乳 香 、 麝 香 、 墨 炭 )合 阳 和 汤 (熟 地
中 ,阳和 汤是书 中最为 有 名的 方剂 ,笔 黄 ,不可用消散的方法来治疗 。
一
£ Uj旦 三二 竭= 工
E-ma i I:wuwangqun口Jcyy1 20 0011.cn 责编/吴王群
浅析 阳和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文 李 杰 (武 汉 市 名 老 中 医会 诊 中 心主 任 医 师 )
清 代王洪 绪先 生在 《外科证治 全生 热痛 。对于 阴证 、阳证的判 断 ,最 关键
来。 阳疽 较 为局限 ,比如疖 、痈 见晶莹 防 风 、升 麻 等 风 药 ,常 用 于 治 疗 发 的 有 形 痰 核 、长 在 淋 巴 结 的 瘰疬 ,或
者 淋 巴 结 核 、甲 状 腺 增 生 等 ;又如 治
疗 脂 肪 瘤 时 ,可 用 二 陈 汤加 白芥 子 治
疗 。麻 黄 有 发 汗 解 表 、宣 肺 平喘 、利
笔 者 曾 治 一乳 腺 癌 患 者 ,就诊 时
集 》中B JN 了很 多行之有效 的方 剂 ,影 的原 则是看患 处局部 是否漫 肿无头 、皮 患 处 已形 成 漏 纹 ,渗 出物 如 棉 絮 状 ,
响 甚远 ,孟河学派 的马培 之先生便 是其 色是 否改 变 。阴证 多是表面 皮色不 变的 此 类 情 况 不 能再 采 用 清热 解 毒 法 , 更
国医 睢
不 可 沾唇 ……麻 黄未溃 可用 ,已溃 者 , 疗 ,午 时服 药 ,至 夜 大好 。
阳和汤——精选推荐
阳和汤能够治疗阴疽内陷的重要⽅⼦,叫阳和汤。
此⽅出⾃《外科证治全⽣集》,作者说,此⽅主鹤膝风、贴⾻疽,以及⼀切阴疽。
今天我们顺便跟⼤家讲点组⽅的道理,看看古⼈是如何漂亮地组好⼀⾸汤⽅的。
以前有个⼤学同学,他跟我们说,这阳和汤的⽅歌太容易背了,⼀句话就把七味药讲完,⽽且⼀辈⼦忘不了。
我们问他,是什么呢? 他说,⽩⿇将炒熟⿅⾁。
他有点得意,我们问他,怎解呢? 他说,⽩就是⽩芥⼦,⿇就是⽣⿇黄,将就是炮姜,炒就是⽣⽢草,熟就是熟地黄,⿅就是⿅⾓胶,⾁就是⾁桂。
这样⼀听,还真⼀乐,看来⼀辈⼦对这个⽅是永远也忘不了了,这叫⽅剂记忆顺⼝溜。
有些学⽣就专爱搞这些来记诵,⼀⽅⾯可以让记忆没那么枯燥,但不管你是通过哪种⽅式记,最终你如果不把这⾥头医理搞明⽩,你就是⽤整台电脑把数⼗万⾸⽅,海纳百川地装进来也没⽤啊! 我们来看这汤⽅叫阳和汤,原来这些药物配合起来温阳补⾎,令⽓⾎津液,从⾻头筋脉肌⾁表⽪,层层疏通,⽣长出来,使得阳虚得补,阴⾎得充,寒凝痰瘀得除,⼀切阴疽留住,漫肿⽆头之象得消。
这样治疗起阴疽来,就像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普照⼤地,驱散⼀个冬天的阴寒那样,把这股阳和之⽓,层层敷布出去,这样⼤地就⼀派⽣机,草⽊就纷纷往上往外长。
对于⼈体⽽⾔,新的⾁也层层长出来,去取代旧的疮疡腐浊。
这样推陈出新,疾病⾃愈。
故⽈,阳和汤。
曹颖甫《经⽅实验录》上记载⼀个头部长阴疽的患者,这病⼈五六⽇⼤便未⾏,但⾆象脉象却是⼀派沉迟洗弱的寒象,不是那种阳⽕攻冲的样⼦。
当时想⽤阳和汤,却有点犹豫,这⼤便⼜不通畅,能⽤阳和汤吗? 但还是舍症从脉,病⼈⼀⽤汤药后,第⼆天早上居然明显感到颈背部轻松,疮痛⼤减,最重要的是,⼤便⼀下变得⾮常通畅。
于是乃悟到⼤便之秘闭,乃由于寒性主收引故也。
这时阳和汤不仅驱散巅顶上的阴寒,同时更能够温通肠道⾥的冷积,这样寒散结消,所以⼤便润通。
当然后期的调理更显得重要。
为什么阳和汤是⼀个专为阴疽⽽设的汤⽅呢? 我们要从⾻筋脉⾁⽪层层来分析。
阳和汤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阳和汤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关键词】阳和汤阳和汤出自清朝医家王维德所著的《外科证治全生集》,方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为治阴疽之祖方。
近代依照异病同治的原那么,将本方普遍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及其他疑难杂症。
本文就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简述。
1 脊神经疾病1.1 多发性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是由多种缘故引发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本病属中医“血痹”、“麻木”的范围。
《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曰:“麻木,风虚病亦兼寒湿痰血病也”。
医治当以散寒通滞、温阳补血为主,阳和汤证因相合,可收中意疗效。
董氏[1]报导以本方加减医治末梢神经炎63例。
药用:熟地、当归、鹿角胶(烊化)各20g,肉桂、炮姜、麻黄、甘草各15g,黄芪50g,炒白芥子(研)10g。
兼湿可加苍术30g;血瘀可加鸡血藤50g;风痰阻络可加全蝎15g,蜈蚣6条。
结果:治愈43例,显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
亦有个案报导医治本病有效[2,3]。
1.2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是一种急性起病,以脊神经根、脊神经损害,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点的综合征,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常以四肢松弛性瘫痪为要紧表现。
本病属中医“痿证”范围。
张氏[4]以为本病多为虚实夹杂之证,以肾督阳虚、肾精亏损为本,寒湿痹阻、气血凝滞为标。
治当不远温散,不可拘泥张子和“痿病无寒”之说,有是证必用是药,斗胆利用温阳益肾及辛苦温散药,故以阳和汤温阳补督为主,酌加补肝肾、散寒除湿、化瘀通络之品,使阳气一复,督脉旺盛,寒湿得除,气血畅和,诸症自除。
李氏[2]亦有验案报导。
1.3 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通路上即臀部、大腿后、小腿及足跟部的疼痛症候群,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腰痛”、“痹证”的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法
拟通阳化浊,散寒化痰为法。阳和 汤加减:熟地黄30克,鹿角胶9克, 姜炭6克,白芥子12克,麻黄6克, 生甘草6克,桂枝9克,石菖蒲9克, 乌药12克,白芷9克。日一剂,水煎 服。嘱节制房事,忌酒及辛辣刺激 性食物,配合每日温水坐浴,每周 行前列腺按摩2次。服药5剂后诸症 大减,原方加生牡蛎、桑螵蛸,更 进10剂,症状全失,共服药检验,已转正常。
病案
白淫(慢性前列腺炎) 患者,男,41岁,1993年2月就诊。 二便后尿道外口滴白4年余,伴会阴 及少腹隐痛不适,头昏,乏力,腰 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初 诊时见面色晦暗,神疲,舌淡,苔 白微腻,脉沉弱。肛诊前列腺略大, 质硬,可触及硬结,轻微触痛。前 列腺液常规检验:W BC(++ ), PC(+ ),卵磷脂小体(+ )。中医诊断 白淫;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
按语
该例患者病久不愈,所见便后尿道 口白淫、会阴及少腹隐痛、形寒肢 冷、小便清长均为阴寒之症无疑。 下焦虚寒,阳气不达精室,精气不 化而成败浊。正如《诸病源候论》 所言:“冷肾损,故小便白而浊 也”。痰凝血滞,而见腺体硬结, 其病机与阴疽相吻合,故投之果得 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