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育人文化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全力完善课程体系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沧州一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纪实

全力完善课程体系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沧州一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纪实
组织管理、 课程资 源开发、 师队伍建设、 教 评价标准制定等方面 。 进行 了综合 实践 活动课程 建设 的探 索 , 取得 了一
定的成效。
关键词 : 综合 实践活动 ; 组织管理 ; 资源开发 ; 队伍建设 ; 评价标 准
中 图 分 类 号 : 6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9 0 O l 0 2 0 — 0 6 0 G4 3 A 1 0 — 1 X 2 1 )6 0 3 — 3
学校定期 组织学 生到马本 斋纪念 馆 , 担任讲 义务 解 员和做好 广场 的环境保 洁工 作 ; 与学 校所在 社 区密
评优课一等奖 , 人获二等奖 ; 1 学校共 申报成功 了有
关 课 改 的科 研 课 题 国家 级 5项 , 级 1 省 7项 , 级 3 市 项 。其 中 , 有关 综合 实践 活 动课 程 的有 : 国家级 课题
L r
 ̄- -d c t n l r t ea d R s ac B E u ai a P a i n e e rh j o cc
墼 盔 宴 壅 量 塑
强 调合 作探 究 。综 合 实践活 动课 程 三个 组 成部 分 既 相 对 独立 , 相互 补 充 、 又 有机 结 合 , 成 了具 有 沧 州 构

加 强课 程组 织管 理 , 确保 课 程有 效实 施
完 善 的管理 制度 是课 程得 以有 效实 施 的重要 保
二、 广泛开发课程资源 。 形成完整课程体系 综 合实 践课 程对课 程 资源 的依 赖性 很强 。三年 来, 学校注重学生个人 、 然 、 自 社会 的整合 , 积极开发
课 程 资源 , 立 了完整 的课 程体 系 。 建
只有 学 好与 课程 相关 的理论 知识 、 实施 原 则 , 领会 并 其 实质 , 能上好 这 门课 程 。为 此 , 校 订购 了大量 才 学

特色学校建设论文:建设文化群落,打造育人新范式

特色学校建设论文:建设文化群落,打造育人新范式

特色学校建设论文:建设文化群落,打造育人新范式文化不仅是学校发展之魂,更是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

同单体学校相比,教育集团中不同学校之间的文化存在着一定的离散性,因此常常表现为“群落”的样态。

“群落”是生物学的概念,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分布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

“文化群落”则是由一个区域内不同组织的成员,因为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而自然聚合在一起的人的集合。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平江教育集团”)把“文化发展”作为集团建设的重要战略,开展“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百年老校文化群落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着力打造学校育人新范式。

一、梳理“时间中的真相”,从百年文脉中传承文化基因梁漱溟先生说:文化是那个时代那个地方那些人生活的样子。

百年老校文化群落的建设,需要我们回望过去、对话历史,从时代更替中汲取文化滋养。

苏州,古称平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古城,则是苏州的根脉所系、灵魂所在。

平江教育集团位于苏州古城的核心区域——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周边状元博物馆、昆曲博物馆、评弹博物馆等历史建筑与文化设施星罗棋布。

平江教育集团由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苏州市大儒实验小学校、苏州市桃坞中心小学校三所百年老校和与平江实验学校一脉相承的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分校组成。

每一所学校都是一本厚重的教育百科全书。

我们深入馆藏、博观史料,梳理每一所百年老校的发展历程,发现并传承一份份见证教育发展的“真相”。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建于长洲县学(始建于南宋咸淳元年,即1265 年)原址,距今已有758年的办学历史,被誉为千年学府、最苏式的学校,走出了陆文元、彭定求、陆润庠、吴廷琛等九位状元,现代哲学家胡绳也曾就读于此。

校内坐落着有五百年历史的古殿——大成殿,与苏州中学的“文庙”相映生辉,见证苏州千年教育史。

此外,校内还留有18 棵百年以上的银杏树、23 块记录学校发展变迁的古碑。

始建于1906 年的苏州市大儒中心小学校因地处明代大儒王敬臣居住的大儒巷而得名,校名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教育意蕴。

教务主任个人工作总结

教务主任个人工作总结

教务主任个人工作总结教务主任个人工作总结1转眼间,一学期又匆匆而过,回顾这一学期,感触颇深。

借用老舍先生的一句话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工作的乐趣。

为了力促提高、以求发展,现对本学年度的工作状况,作一简要总结。

一、认真落实教学计划,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一向以来我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凡是要求老师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我始终认真落实学校制定的教学教研常规,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从学期初开始,认真执行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严格按照学校修订的规章制度去要求师生,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及作业批改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跟踪检查,期末对教案进行归纳整理。

规范日常巡课制度,定时巡课与不定时巡课相结合,不定时跟班听课,与执教教师共同切磋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制定教师发展规划,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要发展、要生存务必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样教师今后要生存要发展务必具有过硬的本领。

我清楚的认识到务必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也借助各种机遇,为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加大新教师的培养力度,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透过随机听课,新教师展示课,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培训活动等形式,促进新教师的迅速成长。

我精心制定了以人为本的校本研修计划,每学期开展两至三次主题研讨活动,研讨活动做到人人有准备,人人有发言,人人有反思,老师们一同感悟,一齐分享,在探索和交流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准。

透过开展语、数群众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研讨这样的教研活动观摩,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校本教研活动中来,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新教师展示课活动,“小荷才露尖尖角”,新教师在历练中成长;常态化的研讨课,“万紫千红总是春”,老师们取长补短,共同促进;骨干教师的精品课,“万绿丛中一点红”,起了引领示范的作用。

上海课程改革的十一个样本——黄浦区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真诚关注成长需要

上海课程改革的十一个样本——黄浦区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真诚关注成长需要


蹲 点 基 层 学校
破解难题


提升校长课 程领导 力 力培 育 学 校 特 色





改理 念

把握 课 改 核 心

增强

生本



通过
意识


提 高评 价 能力 的过 程
我们在
架梯子

压担子
搭 台子 的

校 长 是 学 校 课 改 的领 头 羊
全 区 逐 步 推 行 与 之相 适 应 的 中 小 学 教
上 海 课程改 革 的 十 一 样 个
扎 实推进 课 程 改 革 真 诚 关 注 成 长 需 要
文 /上 海 市 黄 浦 区 教 育 局 局 长 王 伟 鸣
黄 浦 区 是 上 海 的中 心 城 区 教 育

由 志

公 民人 格


文 化科 学


身心 意
名师工 作 室 引领 加 速骨干教 师

底蕴深 厚

备 课 组 的功 能 被 强化
域共 享 课程

使 其 成 为黄 浦
一பைடு நூலகம்

精 品教
课 程 改革 持续 发展 的动 力在 教


的基 石 之

(

课 程 改革 的 有 效 实 施 也 在 教 师

园 ) 长 积 极探 索 构建 符 合 本

黄浦 区 在 课 改 实验 中坚 持 把课 程 教材
改革 与师 资 队 伍 的建 设 结 合 起 来 推
育 资源 的 示 范 辐 射 功 能 在 教 育 局 的

以营造育人文化为核心培训体会

以营造育人文化为核心培训体会

以营造育人文化为核心培训体会近日,我有幸箋加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坐在办公桌前接受远程教育教育校长培训,感到士分荣幸。

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节约不少经费。

原教育部长周济、教育专家魏书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志亮教授等讲座我观看后,受益颇丰。

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方向,理清了思路,思想认识也有了很大提高,进一步坚定了今后改革的决心。

下面就我的近期培训和认识谈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1、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转变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

作为一名校长,认真学习新课程有关理论的学习,正确把握课改的基本目标、基本方向,正确领悟新课程体现的新理念、新思想。

要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新教法。

要认真学习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制度创新的有关文件和文章,积极吸取外地的先进经验。

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学生观、教育观、评价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打造高效课堂,一是有效课堂的概念科学地理解;二是有效课堂的前提一-专业的教师;三是有效课堂的条件一精心的备课;四是有效课堂的实施一有效地讲课;五是有效课堂的评价一全面地评课等。

3、积极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方式和途径。

要认真组织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标准,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努力更新教学观念。

认真研究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对新课程、新教材的驾驭能力,把握好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把握好传统经验与有效做法的承接和贯穿关系。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积极组织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省课题研究项目。

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

改革校内评价方法,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对新课程实验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大连市第二中学学校工作计划【新版精品资料】

大连市第二中学学校工作计划【新版精品资料】

大连市第二中学学校工作计划(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以全国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大连市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3)》,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理念。

立足学校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精细管理,以更高的目标,更务实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努力让学校、教师、学生在新的起点全面发展,早日实现“环境一流,管理高效,校风优良,特色明显”的办学目标。

工作目标1、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各部门要有计划和总结,工作和档案材料同时结束,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年级、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各部门制定和落实精细化管理细则,。

2 、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和培训增强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领导能力,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通过校本培训,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师德建设,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实现全员管理。

3、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提高德育实效性.4、教学工作: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渠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狠抓教学常规,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有效教学。

5、特色办学:以科研项目为引领,以社团和特长班为抓手,以艺术特长班建设为重点,按照我校三年发展规划,围绕“尊重个性,培养特长,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工作要求,积极创建“特色学校”。

6、环境建设:以校园改造为契机,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做好校产的管理和维护,做到环境育人。

具体工作与措施一、队伍建设干部队伍:改变观念,增强责任,提高水平.1 、加强学习。

通过学习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育发展趋势和任务,切实提高执行教育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自觉性,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实行统一学习和自学、走出去和网上学习相结合。

深入推进“_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入推进“_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一中学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推进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进行了以下探索——立德为先:让师生在平和喜悦中成长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育人,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如《大学》所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校要把“明德”“亲民”作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把人格的不断完善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高品质育人理念体现大格局高品质的育人理念要“顶天”,体现学校对教育状态的追求,而对“人”的品德的塑造,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灵魂。

因此,神木市第十一中学将核心育人理念确立为“平和喜悦”,意即让师生在平和喜悦中成长。

“平和喜悦”外在表现为生态立校、自然育人。

学校将文化建设与环境建设融为一体,使“平和喜悦”根植于每一个孩子、每一位教师的心田,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充分体现在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木中,让孩子们在四季更替、草木枯荣里,了知自然的规律、平衡的法则;在对一株小草、一颗果实、一只蜗牛的呵护与照顾中,学会对生命的尊重、珍惜与关怀,共同见证和体验生命的成长;在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中,学会与人相处、接纳自我;最终形成百花齐放、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局面,为师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平和喜悦”内在表现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其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平而不庸,和而不同;喜过思齐,悦己达人,即:教师平和地、静静地教书,学生平和地、静静地学习,就像是静静挂在枝头的海棠果,以平和的心态,随着季节、追着太阳、向着希望喜悦成长。

“平和喜悦”的外在和内在表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平和的心态是我们知行合一的情感底色,喜悦的境界是我们事业进步的美好向往。

高品质的育人理念还要“立地”,这意味着学校的育人理念要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3.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3.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xx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以及教育部“三全育人”、省委“五个思政”部署要求在我校落地生根,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以“五个思政”改革创新为抓手,切实提高思政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开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价值引领。

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练好党建基本功,筑牢思政工作生命线,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

聚焦重点群体、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突出因材施教,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守正创新,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增强育人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和实效性。

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

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学院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学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建立构建人人、处处、时时育人的立体化、一体化育人体系。

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普通高中

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普通高中

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报告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委派,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组18人于2008年10月19日至22日对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进行了教学水平评估。

评估组依据《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开展评估工作。

几天来,评估组听取了张毅校长的自评报告,听取了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曾荣凡副局长的推荐报告,查阅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关档案资料,进行了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召开了教师、学生座谈会,对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个别专访,查看了教学功能室,观摩了学生社团展示活动,部分学科对学生进行了学业抽测,共听88节课(包括37节推荐课,51节随机课),优良课74节,合格课14节,优良率 84.1%。

评估组对照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全面考察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保障、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形成如下评估意见:一、基本评价罗定邦中学前身为顺德大良中学,创办于1963年,1995年在政府的支持及旅港乡贤罗定邦先生捐助下迁校于现址。

学校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布局合理,教学设备设施比较完善。

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抓住机遇,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

尤其是近几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工作方向明确,办学思路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蕴含创造性,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管理能力强、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到位、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核心,并在秉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总结办学经验。

学校结合现代教育思想,形成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依法治校,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各项工作跃上了新台阶,学校办学品位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逐渐成为本地区同类学校中发展潜力较大、教育增值显著的优质学校。

学校先后被评为顺德市(区)“三·五”普法先进单位、顺德区绿色学校、顺德市(区)先进学校、佛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并被华南师范大学确定为教育培训基地。

最新小学特色校园育人文化总结

最新小学特色校园育人文化总结

小学特色校园育人文化总结文化育人特色立校潍坊区第一实验小学特色校园育人文化总结在潍坊区座落着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校——潍坊区第一实验小学,经过九年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从建校初的200多名学生发展为现在30个教学班、1800余名学生,教职工近百人,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给孩子最坚实的起步”为办学宗旨,实现着学生以学习为快乐、教师以育人为快乐、学校以发展为快乐的一流教育理念。

近几年,学校提出了全力实施品牌战略,强化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举措,紧紧围绕“规范管理、文化育人、特色立校、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把搭建校园文化平台、创建品牌特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充分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全面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倾力打造鲜亮的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现在,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收到显著效果,一股清新的文化气息已吹遍校园的每个角落,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在校园里激荡,孩子们在贴近身心、贴近成长、贴近理想的文化氛围里得到全面的关怀和健康的发展。

一、优化育人环境,打造文化空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本着“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师”的原则开展环境建设,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使墙壁说话,花草发声。

通过精心设计,把育人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1.美丽校园彰显和谐走进潍坊区第一实验小学,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赏心悦目;教学楼、科技楼环绕而立,气势恢宏;立体雕塑“希望之星”映衬着湛蓝的大型玻璃墙;造型活泼的草坪牌、树牌点亮校园。

“U”字型主体楼上十一个大字庄重醒目——“这里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塑胶操场大气磅礴,活动场地平坦宽阔。

教学楼内设有36口宽敞明亮的教室、能容纳近千人的现代化餐厅、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舞蹈室、音(美)教室及其器材室、图书室、实验室、演播室专用室及闭路电视系统、监控中心等,其间教学设施先进,管理、使用规范,一千八百余名蓬勃少年在这里幸福地探索做人的真谛,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合作的愉悦,体验生活的情趣。

创新课堂模式 打造育人特色——从课程改革入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实践

创新课堂模式 打造育人特色——从课程改革入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实践

创新课堂模式打造育人特色———从课程改革入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赵晓辉(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课改对所有学校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艰巨复杂的过程,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更新课堂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先生早在70年前就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双手、时间和空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除了应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外,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与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探究知识产生的过程,养成质疑、好问的习惯与创新精神,为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课改创新性方法的探究与实践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凝练而成的,并不断在实践中取得新的成果,开创了素质教育的全新局面。

一、树立先进理念追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根本保障。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教师应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真正践行新课改理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认为,新课改形势下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教学在减少教学时数的情况下,要提高效率,讲求效果。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提出了“三精一清”课堂教学改革理念。

即精讲、精练、精评,师生对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内容、效果,达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精一清”课堂教学理念的提出,根本目的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在每节课都必须做到“精讲”、“精评”,让学生“精练”,把单纯听讲的课堂变成思维的课堂。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时代普通高中办学内涵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普通高中办学内涵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普通高中办学内涵的几点思考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办学多样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

普通高中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新时代育人方式,教育教学效益让广大群众进一步受益。

在“强化特色、创新模式、多元发展、提高质量”的办学原则下,普高要增进育人科学定位,巩固办学亮点,强化办学特色,增强普高办学活力,以德树人,为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要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办学有特色,学校内涵要提升,离不开文化的浸润。

坚持落实好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把学校营造成激发智慧、沟通思想、融汇情感的精神家园,让学生快乐学习、生活,教师幸福工作。

引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强化思想信念,不断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发挥传统优势,加强文化建设,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和人文环境,加快文化建设步伐,特别在学校课程实施、教育方式、学科优势、活动创意上实现内涵发展,力争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示范校、先进校。

要树立特色办学理念,打造高品位价值文化。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者。

”校长需要长期保持思考的深度和力度,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和教育智慧,加深对教育个性化理解,更多地思考如何将学校长期积淀起来的文化传统、区域资源和社区优势相结合,汇聚师生的共同智慧,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和发展走向,形成独具个性和高品位的办学理念,并由此衍育生成校训、教风等一系列价值文化。

办学理念是学校价值文化核心,具有化人作用,这种化人作用主要体在“涵育”功能上。

师生对学校办学理念的理解、对校训的认同会自觉产生价值判断,内化为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实际行动,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教师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对学校办学理念的理解、对校训的认同会自觉产生教学价值的判断,自觉地内化到教学行为中,自觉地追求教师自己的发展目标,自觉地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深化课程思政育人,打造特色课程思政培训总结

深化课程思政育人,打造特色课程思政培训总结

深化课程思政育人,打造特色课程思政培训总结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重要性阐述二、课程思政的深化1.特色课程设置2.教学方法创新3.教学内容丰富三、课程思政培训的实施1.培训目标明确2.培训方式多样化3.培训效果评估四、成果展示与经验总结1.学生受益2.教师成长3.优秀案例分享五、展望未来1.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2.提升课程育人效果3.推广经验,辐射全局正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育人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深化课程思政育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从课程思政的深化、课程思政培训的实施、成果展示与经验总结等方面对这一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引言1.背景介绍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课题。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各学科课程中,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重要性阐述课程思政育人有利于发挥各学科优势,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通过深入挖掘课程内涵,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二、课程思政的深化1.特色课程设置为满足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需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差异化、多样化。

结合各专业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课程的吸引力。

2.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思政课程的实效性。

3.教学内容丰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时代发展,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思政培训的实施1.培训目标明确为确保课程思政的深入推进,我们明确了培训目标,即提高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2022年解放大路中学报道

2022年解放大路中学报道

2022年解放大路中学报道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教师发展”的教育理念,立足“求真、务实、奉献”的校风,按照“一年有新气象、三年有新作为、五年有新发展”的办学目标,始终把“以学生为本”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教研兴校、文化育校、特色兴校,实现学校内涵发展、质量发展和内涵发展。

学校坚持以教研兴校、以教研促提升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创新和学生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

坚持德育为首原则,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近年来始终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大文化、高素质”为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四进”活动,以落实国家课程为主线拓展校本研训课程;学校定期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学科竞赛以及德育大课堂、主题团日活动等多个主题研训工作;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如校运会、艺术节、科技节等提高师生的自身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丰富校园文化特色生活,提升校风校貌;强化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和文明督导队伍的建设等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课程。

坚持以“安全生产”为主线保障了校园日常安全稳定可控。

一、严格落实“三防”要求,学校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值班制度等管理机制,制定了详细的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对消防器材进行了日常检查维护;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开展系列活动增强了学生体质;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构建起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校级领导定期进行安全排查,做到每日一巡制度;学校配备足量防灭火器材和防护设施。

1、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班会、读书演讲比赛、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迎新年”活动,向学生发放了新年贺卡与吉祥物,为学生送上祝福。

开展了“迎国庆”系列文艺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班会;并组织学生参加了以党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5篇)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5篇)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____,以“____”为统领,以“____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旋律,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创新的重要思想为宗旨,本着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的态度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以扎实细致的教学管理为手段,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研究,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积极推动我校现代化教育进程,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办学品位的不断提升,形成标准化学校特色,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工作要点:(一)、扎实推进课程改革:1、构建学习保障制度。

继续利用集中学习时间,系统____学习综合性的教学理论文章;深化校本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要利用分组研讨时间,分散____学习与学科相关的理论性文章;继续要求各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平台加强学习;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各级专业培训。

2、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指导教学。

深入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深刻理解内涵,进一步落实课改精神,深化教学改革。

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具体的学科课改措施。

要积极研究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研讨活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每位教师要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要在实践中反思,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3、严格执行课程规范4、加强特色课程建设。

继续在校本课程和特长团队开发上加大力度,形成学校特色。

根据三级课程设置要求和特色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优势,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为有天赋和有特长的学生发展提供所需要的环境,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开发课程资源,____交流研讨,强化相关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

要通过案例研究鼓励教师大胆拓展和创新,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要研究传统学科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点,创设学生和老师喜闻乐见、自觉主动参与的社会实践方式,凸现课改的亮点。

构建“善正” 育人模式, 彰显“善正” 文化特色

构建“善正” 育人模式, 彰显“善正” 文化特色

构建“善正” 育人模式, 彰显“善正” 文化特色作者:具惠兰来源:《师道(人文)》 2019年第10期具惠兰新课程实施以来,笔者所在的广州市培正中学,深刻领悟课改精髓,以素质教育为课改统领,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课改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精神为课改抓手,结合学校悠久的“善正”文化,拟定了“构建‘善正’育人模式,彰显‘善正’文化特色”的课改思路。

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已初具成效。

学校秉承“至善至正”的百年校训,以“培养有健全人格,人文与科学素养并重,兼具国际视野的人”作为办学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和终身发展奠基;严格规范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依法治校;切实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

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奠定了“善正”育人模式前提,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一、继承创新学校传统文化,积淀“善正”育人模式底蕴学校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师资水平,教育质量,更取决于学校文化。

文化孕育教育,涵养学校,滋润师生,为此学校致力于研究和推进学校的文化建设。

我们在长期的办学和学校管理实践中,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校文化继承与创新研究”课题,获得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并按时顺利结题。

20多篇相关论文先后在《中国教育学刊》《基础教育参考》等全国知名期刊发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继承和创新了“善正”学校文化,赋予了“善正”文化新的意蕴,构建起“善正”文化体系,体现了培正人执着与坚韧的理想追求以及对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使“善正”文化更独具特色和富有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

二、构建“善正教育”特色课程,作为“善正”育人模式核心我校的“善正教育”特色课程,是在学校由来已久的“善正”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基础上整合而成,是一门致力于培养敢于担当、塑造美好、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善正”人才课程。

文化育人特色建校

文化育人特色建校

文化育人,特色建校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我校教育内涵式发展,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学校个性特色,特提出“文化育人”特色办学思路,创造性开展文化育人活动,争创文化育人特色学校。

一、领导小组:组长:黄德文副组长:郑金玉、聂化东成员:郑培波、、郑全利、时建强、张同文、韩正庆、朱宗光二、工作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树立“文化育人,特色立校”的理念,完善学生管理,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加强学校绿化、美化工作,提高校园绿化率和美化程度;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推动精细化管理和校本研修,打造民主高效的学校文化,坚持用文化熏陶人,提升学生管理的档次和水平,稳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与成效(一)努力培育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

校园精神不但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还应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

(1)加强校风建设。

校风体现着一个学校的优良传统、精神风貌:我校的校风为文明守纪,求实创新;校训为勤学奋进,全面发展。

校训、校风主题词规范、科学,具有本校特色,通过开展演讲等活动让师生人人了解其内容,知道其含义;我校设计了图文并茂、寓意深刻,能体现本校特色的校徽;发动师生创作了内容要健康向上,富有朝气,旋律优美的校歌。

同时,还将通过举办校史展览等活动,增强师生对校史、校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2)营造优良教风。

我校的教风是积极主动,团结协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主题词内容明确,通俗易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符合教育规律,教师能理解掌握并运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定期编发教育信息,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办好校报,体现本校的教育教学特色,反映学校师生的文化生活。

(3)培养良好学风。

我校的学风是勤学苦练,精采博学。

学风内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将通过演讲、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熟知其内容并运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

学校实施文化育人工程方案

学校实施文化育人工程方案

学校实施文化育人工程方案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意义越来越被重视,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承载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

文化育人工程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方案旨在通过学校文化育人工程,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学校文化育人工程的内涵文化育人工程是指通过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以及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情感认知、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全面提升。

学校文化育人工程包括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学生素质培养、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学校文化育人工程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2. 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活动和家校合作,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智慧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意识,使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做一个有担当的公民。

4.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创新和学生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校文化育人工程的实施方案1. 学校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生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2. 课程文化建设。

优化课程设置,引入跨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3. 学生素质培养。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4. 师资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文化育人工程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文化造诣和教育教学能力,推动学校文化育人工程的深入开展。

基于“育人”目标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策略分析

基于“育人”目标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策略分析

基于“育人”目标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策略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中小学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育人”一直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基于“育人”目标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策略,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关于“育人”的理解“育人”不仅是教育的目的,更是教育的本质。

育人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智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小学课程改革就必须以“育人”为中心,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谋划,制定相应的策略。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中小学生正值成长期,这一时期正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的关键时期。

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应加强道德教育的渗透。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增加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道德教育的熏陶;还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学生的道德培养,比如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

三、提升学生的智慧品质智慧是人的本质特征,而培养学生的智慧品质,也是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一些启发思维、培养创造力的内容,比如增加一些开放性课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也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他们智慧品质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代教育中越来越重视的能力,也是育人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增设创新实践课程、科技创新活动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也可以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提高实际能力。

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一个必然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特色育人文化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作者:赵静
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18年第05期
作为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阜新市阜蒙县实验小学从2015年开始实施“幸福教育”,从建构课程体系、创建校本课程、提升课程品质三个方面探索学校课程实施有效途径,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创新培养模式,打造特色育人文化,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一、构建课程框架
(一)定位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六大能力
学校的课程结构影响着学生的素养结构,而学校的育人目标也决定着学校的课程结构,二者相辅相成。

结合学校育人目标,我们将“幸福课程”的课程目标定位在“培养有志向、会求知、能作为的幸福少年”,旨在通过课程实施关注学生品格、认知、行为的养成,全面培养学生的六大能力。

如在品格方面,着力点在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力(正视自我、意志坚强)和协作力(善于沟通、团结协作);在认知方面,着力点在智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培养特长、终身学习)和创新力(敢于质疑、学会创造);在行为方面,着力点在促进学生的身体力行,着重培养学生的活动力(善于运动、热衷活动)和适应力(尊重规律、顺应变化)。

(二)设计课程框架:构建校本幸福课程体系
我们不断完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全面深度整合,构建校本“幸福课程”体系,“幸福课程”构建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健康素养、人文素养,设置学生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和选修课程(拓展课程)。

我校的拓展型课程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学科和跨学科,年级和跨年级按主题滚动开发,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调整。

我们的课程体系具有三个特点:凸显生本化,突出选择性,丰富体验型。

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帮助学生构建个性化的认知结构,逐步形成自主选择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和发展认知、情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丰富的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了载体和发展平台。

(三)开设拓展课程:深层次拓展,提供多元选择
我们立足“在选择中拓展,在拓展中发展”,向学生提供不同学习领域的拓展型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

课程的设立由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即教师根据自身的专长,提出拓展课的科目,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或特长的需要,选择教师开设的科目。

拓展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选择,同时为在某方面有突出潜质的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更深入的学习实践机会,拓展学生视野,满足不同学生差异性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爱好、兴趣。

在内容设置上,我们把着力于培养兴趣,发展特长的特色课程划分为8大类,即体育类(篮球、足球、乒乓球、独轮车、田径、体育拉丁、围棋)、艺术类(手风琴、舞蹈、合唱、军乐、绘画、沙画、剪纸、书法)、科技类(动漫设计、机器人)、家长课程、电影课程、田园课程、阅历课程、德育课程。

我们把传统型、碎片化、临时性的德育活动围绕幸福教育核心理念进行筛选和整合,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建立尺度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体系,建立了着力增强学生感悟,提高实践能力的体验课程。

根据教师特长和学生需要,我们设立了48个班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二、创建校本课程
加速转型的中国要建设公平正义、民主法制的和谐社会,需要一大批独立的、能够担负社会责任的新公民,而开展公民教育,全面提升公民素质,中小学教育承担着首要的责任和使命。

为此,2017年暑假,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学校办学宗旨,针对公民教育分层目标实施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教师编写了以《小公民读本》为载体的精品校本课程。

按学段分别编写了三册,每一册《小公民读本》分为四大主题篇章:爱国篇、敬业篇、诚信篇、友善篇。

《小公民读本》紧紧扣住公民的内涵,从十二个方面层层展开。

这十二个方面,既各有侧重,或知识,或能力,或关怀,或权利,又共同指向立体而丰满的现代公民形象。

我们把校本课程纳入课表,安排专职教师授课,并围绕校本教材开展实践活动。

三、提升课程品质
2017年辽宁省教育厅发布了《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强化实践活动课程,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不增加学科总课时的前提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学科实践活动”,至此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纳入课程创新视野。

但作为一线教师对于这门课程从概念到结构、从内容到操作都很陌生,我们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的同时,为避免活动课程主题确定的随意性、活动设计的无序性、生成资源的流失,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实验小学学科实践课程资源包》,每一学科教师都参与开发学科实践活动,从多角度开掘学科实践点:一是从学生的需求点、兴趣点、发展点出发,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发展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

二是从知识链接点、生活问题点、学以致用点出发,找到知识的发源地、实践的问题起点。

三是从教师的优长、区域资源的特色出发,发掘教师的实践特长、区域的资源优势。

《实验小学学科实践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扎实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开展分级阅读
为推进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用阅读引领成长,积淀文学底蕴,提高文学素养,学校于2017年4月初启动了“实验小学
学生分级阅读”工程。

我们经历了“研讨论证、确定方案、组建团队、精选书目、采购书籍、全面拟题、研发软件、试题录入、阅读检测”九个阶段。

我们首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几个方面出发,为每个年级的学生筛选适合的阅读书目,帮助孩子寻找到适合的阅读资源。

然后研发了分级阅读测评软件,全校六个年级的学生阅读设立了12个级别,建立了以“线下分级阅读、线上阅读认证”为主要模式的“攀登悦读”平台,学生们在一定阅读水平范围找到适合自己读的书,并在阅读的快乐中成长、晋级。

同时,我们邀请家长参与,制定阅读计划,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学校教师跟踪阅读进展,阶段性测试,调整阅读级别。

我们的“分级阅读”促进了学生兴趣阅读、习惯阅读、品味阅读。

有了信念与激情,课程改革才会起航;有了对问题的探求与破解,课程改革才会前行。

深化课程改革,我们一直在路上。

今后我们也将继续秉承不浮不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创造适合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课程,共建和谐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