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课第六分册备课笔记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建立教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建立教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华北事变、瓦窑堡会议与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等主要史实。

通过华北事变及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事实,明确由于日本得寸进尺加紧侵华步伐,使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运用矛盾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学习并掌握毛泽东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在问题的引导下,在分析、归纳中掌握一二·九运动的基本史实;通过设问、探究、答疑等活动,强化对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实质──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通过一二·九运动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人生观的教育,激发学生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命运相联系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过程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团结抗日已成为当时全民族的呼声,中国共产党善于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及时制定出符合民族利益的正确决策,顾全大局,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也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从教科书、课外读物、互联网中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西安事变中的重要人物的材料。

教师根据学生搜集的材料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

教师精心选择一些文献材料和《毕业歌》、“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影视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是如何扩大对华侵略的,然后指出随着日本侵略的扩大,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播放《毕业歌》)导入新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识记知识点: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2、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挑起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4、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日军进入南京后,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理解知识点:
1、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影响
(1)背景:华北事变后,中日两国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正式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决定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

(2)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和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3、1938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

它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

华师大版高中历史高三历史第六分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评课稿

华师大版高中历史高三历史第六分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评课稿

华师大版高中历史高三历史第六分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评课稿一、教材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高中历史高三历史第六分册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起源、发展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角色的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及其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政党的合作。

3.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敬仰和钦佩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难点1.通过教材有限的篇幅,准确地介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2.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角色和作用。

3.帮助学生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和理解。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3.图表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特点和成果,帮助学生理清事件的发展脉络。

六、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期背景和相关历史事件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铺垫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讲解教材1.分析教材中的关键概念,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等,让学生对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第1单元第1课知识点和测试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第1单元第1课知识点和测试

第六分册第一单元中国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西安事变(B)1、背景: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调遣张杨军队追击长征胜利达到陕北的红军。

张杨感觉“剿共”无出路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感召下,决定停止进攻,逼蒋抗日2、时间:1936年12月12日3、事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在西安扣押来视察的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

史称“西安事变”4、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5、事件解决:应张学良的要求,中共中央派遣周恩来等赴西安。

中共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等六项承诺。

6、影响:(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2)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七七事变1、卢沟桥事变的爆发(A)时间:1937年7月7日事件:日军进攻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将士奋起还击,史称“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过程:【七七事变后才形成,正式形成为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一)递交宣言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内容:(1)提出迅速发动全民族抗战(2)实行民主政治(3)改善人民生活等基本要求(4)重申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

(二)、部队改编: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1、西北红军主力--→八路军(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2、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三)正式形成(C)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2、八一三事变(即淞沪会战开始)(B)时间: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坚决回击,淞沪会战开始。

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

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内容主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扭转了中国时局,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淞沪会战则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

南京陷落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向世人揭露了法西斯惨无人道的侵略暴行。

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下,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赴国难。

【教学目标】通过照片、日记、回忆录等多种史料相互印证,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的重大史实。

通过搜集、运用、辨别不同类型的史料,证实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谴责日本的侵华暴行,感悟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难点:通过搜集、辨别不同类型的史料去证实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出示张学良在庆祝90岁大寿时的照片(见资料附录一)。

这位近代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是个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他足足活了101岁(1901—2001),见证了整个20世纪的风云变迁。

然而,张学良自己却说道:“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他为什么会这样评价自己的人生呢?张学良36岁那年遇到了什么事情,就此改变了他的一生呢?让我们回到中国的1930年代,走近这起扭转中国时局,也改变一群人命运的西安事变。

设计意图:以张学良对西安事变的回忆作为导入,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环节2:通过出示歌曲《松花江上》和1935年12月9日的《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见资料附录二、三),提问: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正面临着怎样的局势?中华民族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哪里?由此引导学生回忆,九一八事变与华北事变后,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设计意图:从抗日歌曲中汲取历史信息,回忆旧知,认识到民族矛盾已上升为当时的主要矛盾,为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做铺垫。

环节3:介绍中共《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的主张,明确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做法与中共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背道而驰。

历史第六分册知识点整理①

历史第六分册知识点整理①

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西安事变 B 1、背景:①日本不断侵略中国,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②抗日救亡运动的日益高涨;③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逼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2、时间:1936年12月3、过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提出停止一切内战等主张.4、结果: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国共十年内战从此结束,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P1-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全境国 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 日本帝国主义与 中华民族的矛盾 是主要矛盾 1935年一二九运动(北平) 驱逐日寇 剿共1927——1937年第一次1924——1927年 第二次1937——1945年 亡国 图1-1二、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B1、时间:1937年7月7日2、地点:北平附近卢沟桥3、意义: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图2-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1、号召: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各派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确定: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举行瓦窑堡会议,正式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

材料:当前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并吞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

3、促成: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4、形成: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①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②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5、意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P2-三、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 B1、淞沪会战:B⑴概况:1937年,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

高中历史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高中历史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由于蒋介石的 不抵抗命令, 日军占领了东 三省。 1932年,日本 扶植溥仪做傀 儡,建立伪满 洲国。
长春
沈阳
东北沦陷!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1935年,日密谋策动 华北五省自治,以成 第二个伪满洲国。
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 书》(简称《八一宣言》); 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外各派政治力量 对事变的反应
国内: 亲日派:杀气腾腾,积极部署,主张用武力来解决 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赴西 安参加谈判。 国际: 日本:极力怂恿亲日派实行武力“讨伐”, 并以武力占领京沪相威胁 英美:力主和平解决
12
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由内战走向
《拉贝日记》是近年发现的研究 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 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这部日记 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 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 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在写作日 记的同时,拉贝还精心保存了80 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 照片作了翔实的说明。这些文字 对中日交战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政 治是非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全国抗战的转折点,标志着十年对峙的基本 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国 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创造了条件。
• 1、西安事变 • ⑴.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 • ⑵.事变发生后,中共派遣周恩来等赴西安,确定和平解 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为事变的和平解决发挥关键作用。 • 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 标志,为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到了重大的推 动作用,是中国由内战走向全国抗战的转折点,成为时局 转折的枢纽。 •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影响) • ⑴.是中国由内战走向全国抗战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折 的枢纽; • ⑵.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 ⑶.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与团结抗战起到了重大的推动 作用;

第0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0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平型关大捷(敌后战场)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本板垣师团,歼敌1000余人, 击毁汽车100余辆。 意义:(1)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2)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 话(3)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台儿庄大捷(正面战场)
1938年3月,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在徐州东北的台儿庄毙伤日军1万余人。 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卢沟桥
淞沪会战
出于国内经济状况等考虑,日本希望速战速决,喊出口号“三个月灭亡中国”。 为逼迫中国投降,1937年,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虽然上海最终沦陷,但 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梦想破灭了。 12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入城后,展开惨绝人寰的南京大 屠杀。
七七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中共向蒋介石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要迅速发动全 民族抗战。 1937年8月,中共西北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 9月又改名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国民革 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以国共第二次合 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太平洋战争后,日军入侵东南亚,矛头直指缅甸。为了解除日军对中国西南大 后方的威胁,协助英国,并保卫滇缅公路,1942年中国政府根据《中英共同 防御滇缅路协定》,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 作用和意义:(1)使日军受到自太平洋战争来少有的沉重打击(2)给英缅 军以有力支援(3)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4)有力地配合了盟 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做出事变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第六分册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第六分册

历史学业水平等级考知识点整理第六分册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A)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国共第二次合作(A)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确立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迫使蒋介石做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卢沟桥事变的爆发(A)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发起进攻,史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日的开始。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为促进国共两党合作,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根据两党协议,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淞沪会战(A)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这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6、南京沦陷于南京大屠杀(A)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日军进入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被害人数达30万人以上。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1、平型关大捷(A)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获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台儿庄战役(A)1938年3月,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3、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A)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代表人物戴安澜。

有力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为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主要内容(A)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高中历史第六册知识点

高中历史第六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一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西安事变(B)时间:1936年;经过: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七七事变(B)时间:1937年7月7日;经过:日军进攻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影响: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八一三事变:抗战开始后,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开始。

(B)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

(B)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B)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背景: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高涨;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下,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再度合作。

形成标志:1937年8月,红军主力及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第二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1、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A)2、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B)3、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日军占领武汉后(B)(1938年10月)4、八路军组织了百团大战(A)5、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B)原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入缅甸,英军要求中国出兵。

目的:为协助盟国作战,解除日军对我后方的威胁;保卫滇缅公路经过:1942年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影响: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重新打通交通线,有力地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第三课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B)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主要内容:政治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上: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组织上: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高中历史会考整理(第6分册)

高中历史会考整理(第6分册)

第6分册第1课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过程:1935年八一宣言,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瓦窑堡会议,正式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国共再次合作起推动作用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9月,蒋介石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西安事变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兵变周恩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折点,推动两党合作3、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29军还击全民抗战开始第2课、第3课1、1937年洛川会议提出全面抗战路线2、八路军115师平型关之战,是抗战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3、李宗仁的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胜利4、武汉会战再次挫败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5、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6、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为解除日军对中国西南的大后方威胁,保卫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7、中共7大1945年在延安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8、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节第4、5、6课1、重庆谈判蒋介石3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945、8——1945、10毛周王若飞《双十协定》但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地位为解决4、国统区民主运动——第二条战线昆明121惨案较场口事件下官惨案李闻血案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特点:学生为先锋,各阶层共同参加5、金圆券改革使国统区民心士气丧失第7课1、雅尔塔体制——战后世界政治秩序开罗会议1943年中美英德黑兰会议1943年苏美英雅尔塔会议1945年苏美英波茨坦会议1945年苏美英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但是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2、联合国1943年中苏美英在战后建立国际组织1944年敦巴顿会议,命名联合国1945年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通过联合国宪章945、10、24联合国成立,总部纽约6个主要机构3、布雷顿森林体系——战后世界经济秩序1944年根据美国方案制定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世界银行和IMF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战后世界经济体系3大支柱:世界银行,IMF, GATT第8课1、杜鲁门主要美苏冷战开始1946年凯南建议美对苏实行遏制政策丘吉尔富尔顿演说,遏制苏联,冷战序幕拉开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2、两大阵营的形成北约:1947年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计划,使西欧纳入到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中1949年北约成立,成为美国争霸的主要工具1950年美国与拉美亚太国家军事条约华约:1947年欧洲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成立莫洛托夫计划1949年经互会成立1950年中苏同盟互助条约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冷战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两极格局3、冷战的影响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第9课1、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第一次: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中心在亚洲第二次:60年代到70年代中中心在非洲原因:宗主国的国力衰落,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增强,两大阵营对峙有利于民族独立斗争2、不结盟运动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1961年贝尔格莱德不结盟运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10课1、美欧日关系变化:由美国一家独大到三足鼎立70年代末“黄金——美元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瓦解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德国提出新东方政策1967年西欧6国欧共体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2、中苏关系破裂:6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外交空间拓展3、美苏争霸20世纪50、60年代,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处于下风20世纪70年代苏联全面挑战80年代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由被动到主动第11课1、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德国统一,雅尔塔体制瓦解2、1991年苏联解体(1922——1991年)第13课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为欧洲的政治经济实现融合准备2、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67年欧共体成立4、1993年欧盟成立5、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欧洲一体化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1、1949年政协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2、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3、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5、抗美援朝50年朝战爆发,志愿军参战,53年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地位提高第17课国民经济恢复的措施1、统一全国财政经济2、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改完成,3、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第18课1、一化三改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以一五计划开始,工业能力提高,工业布局合理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4年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宪法》,标志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第19课1、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志,为中共8大召开理论准备中共8大,1956年北京,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1958年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运动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经济受到重大的损失,是党在探索中的一次严重的失误,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3、国民经济调整背景:严重自然灾害,苏联撤走专家,大跃进国民经济严重困难1961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1965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第一次提出4个现代化任务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原因是毛泽东对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形势错误估计1966年《五一六通知》社会动乱开始出现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文革全面发动的标志文革是毛泽东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整个民族带来严重的灾难。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要点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要点知识梳理

第六分册要点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西安事变1、含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

2、解决:应张学良的要求,中共中央派遣周恩来等赴西安。

中共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等六项承诺。

3、影响: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七七事变1、含义: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9月)1、标志:①西北红军主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②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四、抗战初期日本的主要侵略行径1、八一三事变和上海沦陷: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史称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它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

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2、南京沦陷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日军进城后抢劫掳掠,无恶不作,并疯狂杀害中国被俘士兵和平民达30万以上。

其暴行激起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慨。

五、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一、平型关大捷1、概况:1937年9月,日军入侵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在会战中,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部队坂垣师团,歼敌1000余人。

2、意义:获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二、台儿庄战役1、概况: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东北的台儿庄,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抵抗,毙伤日军1万余人。

2、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第1课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1课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有关主要史实,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的相互印证,再现历史,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面对民族危机,建立了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领下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淞沪会战的意义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分析西安事变的必然性: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开始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在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背景下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一、西安事变1、国际和国内背景(1)华北事变后日本要变中国为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3)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国民党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2、经过: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计划,张、杨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却遭到蒋介石无理训斥。

张、杨于12月12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二、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七七事变。

(1)爆发时间:1937年7月7日。

(2)爆发地点:卢沟桥。

(3)影响:日本全面进攻,全民族抗战正式爆发。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蒋介石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日本侵略步步进逼,九一八事变以后,特别是华北事
变以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国内阶级矛盾转化为中 日民族矛盾P2一。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长征胜 利结束,但是蒋介石依然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 策,中共依然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
材料一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中国全民 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主要的当前敌人──日本帝国 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蒋中正在《西安半月记》: 此次事变,为我国民革命过程中一大顿挫。八 年剿匪之功,预计将于两星期至一个月可竟全力者, 几全毁于一旦。……质言之:建国程度,至少要后 退三年。可痛之至!
江泽民同志在西安事变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 ‚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 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从长期内 战到全面抗日的重要历史转折。 正如周恩来同志所说的,张、杨两将军的义举 ‘有大功于抗战事业’,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 臣’。‛
抗战全面爆发以前,日本国内军阀嚣张的提出“三 月亡华论”。 平津失守后,日军由北面南下,国民政府决定进攻 上海闸北虹口一带的小股日军,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 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引起 国际关注和同情。8月13日,国军主动进攻上海日军, 淞沪会战爆发。 淞沪会战,国民政府从全国各地投入70个师、70多 万人。日军方面也投入了近30万人。 广西士兵素以悍勇善战闻名于全国,从广西远道而 来的白崇禧桂系部队的一个师近万人,不到半天就失去 了战斗力。战斗激烈时,上海简直成了一个大熔炉,一 个小时内中国军队竟然损失了一千人以上。 时年22岁的杨慧敏携带 战役历时三个月,中国军队被迫后撤,留谢晋元一 一面国旗游过日军严密 部400人,对外宣传八百人(“八百壮士”)坚守苏州 河北四行仓库。 防守的苏州河,从英美

高二历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高二历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蒋介石坚持反共政策与张、杨二将 领的爱国热情
正如周恩来同志指出的: “西安事变是蒋介石自 己逼成的,蒋介石抗战 是张学良、杨虎城顺从 民意逼成的。”
张学良
杨虎城
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展的两个前途及其拥护者: (一)或者由于这一发动,使 内战爆发,使南京中派一部分或
大部分主观上与客观上走向亲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抗战, 标志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①、中共合作的四项保证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② 、蒋介石庐山谈话 ③、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④、建立: 1937.9。蒋介石政府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3. 意义:
三、全民族的抗战概况: (姚子青、谢晋元)
第一单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 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第2课 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 • 第3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西安事变( “双十二事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936.12.12
1、发生的因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3)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四、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937年12月,30万人以上遇 ——南京大屠杀等 害
被日军残害的 无辜百姓的尸 体堆积如山 (南京大屠杀 图片)
南京大屠杀
向井敏明(左)、野田毅(右)
潘家峪惨案
死难者的遗骨堆成了小山
细菌战和毒气战
细菌部队的人体实验
日军731部 队鼠疫患者 尸体解剖
日军在徐州会战中将被俘的中国 军人刺死。(印有日本军方“不 许可”发表字样)

高中学习历史知识点计划大全

高中学习历史知识点计划大全

..第1课抗日民族一致战线的成立知道: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提出改组南京公民政府、停止全部内战、立刻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全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目标。

2、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挑起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标记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发动了军事攻击,史称“八·一三〞事变。

4、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

日军进入南京后,制造惨不忍睹的南京大屠戮。

理解:1、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影响1〕背景:华北事变后,中日两国间的民族矛盾上涨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立抗日民族一致战线;瓦窑堡会议,正式确定了成立抗日民族一致战线的战略目标;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民族一致战线的感化下,决定停止攻击红军,逼蒋抗日;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威胁张、杨履行“剿共方案〞。

2〕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势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中国抗日民族一致战线正式形成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宣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8月,依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和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蒋介石发布成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讲话,抗日民族一致战线的正式形成。

3、1938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

它是抗战早期中日两国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消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博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睁开。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依据地知道:1、八路军接踵开拓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等敌后抗日依据地,华中的新四军也快速开拓了苏南、皖中等敌后抗日依据地。

2、1938年10月,日军在占据武汉后,根本停止了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战略攻击,抗日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对持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识知道西安事变的来龙去脉,知道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及南京大屠杀有关主要史实,理解对以上历史事件的定性与评价。

2、技能阅读文献并以已知历史知识解读文献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陈述与再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以时间、地点等主要历史要素构建历史事件的认知方法。

通过对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与南京大屠杀的陈述与再现,使学生初步了解对现代侵略战争从爆发、扩大、战争带来的灾难等各角度进行分析认知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抗战爆发及抗战初期历史形势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在巨大的民族灾难前表现出的凝聚力,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团结中的积极主动,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惨痛伤害有所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2、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淞沪会战的意义三、教学过程导入: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哪几个统一战线?1、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联合战线)(1922中共二大——1927年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27年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1937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45年抗战胜利)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年抗战胜利——1966年“文革”发生)5、爱国统一战线(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2、阅读第1页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绪言,说明本单元涉及的历史事件及其相互联系。

1、九一八事变2、西安事变3、七七事变4、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西安事变问题:西安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原因(1)九一八事变,特别是华北事变后,日本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2)中国共产党先后发表《八一宣言》和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其战略方针,逼蒋抗日;(3)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十分不满,各自的部队在与红军的作战中又屡战屡败,感觉毫无出路;(4)蒋介石在西安逼迫张、扬率部开赴陕北前线“剿共”。

2、经过:说谏→哭谏→兵谏时间:1936年12月12日问题:阅读教材第3页“刊载张学良、杨虎城八项主张的号外”,分析八项主张的积极意义。

(请学生读一遍号外)答案:是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推动中国社会民主进步的主张;是团结国民,爱国抗日的主张问题:阅读教材和所给材料,回答问题事变爆发后,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都提出了哪些不同的主张?材料1:日本军部在评论西安事变时称:南京政府现在应该乐于接受日本的建议,“采取联合行动,共同对付俄国支持的中国共产党”,“如果蒋介石委员长试图履行他抗日的诺言,那末,日本政府将对中国采取更加严厉的态度……西安事变已使中日关系日趋恶化”。

——《试论日本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事变后日本侵华策略的调整》材料2:英美早已不满日本得寸进尺地侵害它们的在华利益。

它们非常担心蒋介石被杀,亲日派掌权,使它们在华的利益蒙受更大的损失。

所以极力主张和平解决,以便维持住蒋介石的统治。

它们看出张杨通电的中心是抗日问题,所以主张蒋和张杨妥协,反对南京政府讨伐张杨,并一再声言愿意进行调解。

——《中国现代史》材料3:1936年12月20日,共产国际来电:既然发动已成事实,中国共产党应……坚决主张用和平方法解决这一冲突。

——《毛泽东传》(上)材料4:12月19日,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方面的情况已比较清楚。

毛泽东在报告中说:“目前问题主要是抗日问题,不是蒋个人的问题,盲目的拥护蒋个人而不问抗日是完全不对的。

……我们主要是要消弭内战与不使内战延长。

……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毛泽东传》(上)答案:日本政府、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扩大事态,置蒋介石于险地;英美政府、亲英美派积极斡旋营救蒋介石,并飞赴席西安与张、杨谈判;共产国际、中共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事变。

围绕西安事变的解决,南京政府内部的明争暗斗反映出日本与英美之间的矛盾,斗争的实质在于扩大内战还是和平解决,问题的焦点在于如何处理蒋介石。

3、结果:和平方式解决关键人物之一:周恩来关键人物之二:张学良、杨虎城关键人物之三:蒋介石蒋介石的六项承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六项承诺。

蒋介石对周恩来的允诺: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

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

问题:西安事变的最终结果如何?中共在其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说明了什么?答案: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了反对新内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这说明了中共在西安事变的处理中坚持原则性、灵活性高度统一的原则,既体现了中共的成熟性,也体现了中共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

在中共的积极努力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4、意义问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说是扭转时局的关键?(1)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2)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中共的“逼蒋抗日”的方针得以实现;(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讨论问题: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启示一: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计前嫌,愿意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表明中共进一步成熟起来。

启示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中华民族各阶层人民,痛恨日本的侵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抵抗;以张、杨为代表的国民党大多数人,也是赞同抗日的,在大敌当前之时,还是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二、七七事变1、时间:1937年7月7日2、经过:请同学概述卢沟桥事变的时间、地点和影响。

问题: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否偶然?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答案: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早已制定了侵略中国的计划。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其主力军是第29军,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国共两党对事变的反应(1)国民党:蒋介石的庐山谈话表明抗日的决心;(2)中共:送交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促进两党实现团结抗日。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联蒋抗日)(1)、标志A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B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2)意义: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1、八一三事变与淞沪会战虽然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但由于日本加大侵华步伐,不断增加兵力,将战火从华北烧到华东。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开始。

它是抗战初期中日间的一次大规模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

2、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城陷落,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由学生描述南京大屠杀的情况)问题:阅读下面材料后,有何感想?材料: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历史教科书时,把日军“侵略华北”改为“进入华北”,把“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改成“全面进攻”等。

1986年,日本教科书将侵华战争说成是日军“被迫应战”,有意掩饰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更有甚者,日本右翼势力竟然否认南京大屠杀。

感想一: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的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苦难。

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篡改。

中日两国人民应当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世代友好。

感想二:日本右翼势力的这种行为值得我们高度警惕,这种行为试图为军国主义翻案,是对人类和平的挑战,我们应该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为维护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感想三:历史不能忘却,我们要时刻铭记这段悲惨而耻辱的历史,发奋学习,将来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强盛而增光添彩!四、小结:试评价张学良在(一)东北易帜(二)九•一八事变(三)西安事变这三个重要历史事件的所作所为。

五、作业1、练习与测评P62、探索与争鸣P63、预习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P7--11六、各栏目的参考答案(一)练习与测评1、西安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西安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十分不满。

2、《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强调:“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向国民党提出了基本要求和保证。

分析当时的历史,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能够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能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原因是:(1)中国共产党重申四项保证,为国共合作作出了积极让步;(2)提出了迅速发动全民族抗战等基本要求,指出了国共合作的目的与方向;(3)强调了民族内部的团结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前提,确立了国共合作的基本原则。

(二)探索与争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提出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当时如果采取其它方式,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请结合相关历史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七、教学反思使学生“神入”西安事变的历史,必须给学生创设足以使之神入的历史情境。

除了国内常见的《中国近代史》教材之外,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补充如郭廷以等大陆以外学者著作中对西安事变以及事变前后中国局势的叙述,或者给学生播放张学良的访谈录像,通过文字、教师讲述、录像等各种途径使学生了解事变发生时的各方立场。

在有充足教学时间时,也可考虑让学生排演历史剧,扮演各方人物以增加历史代入感。

在学生讨论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一、避免在无史料支持的情况下让学生对当时各方立场做想当然的猜想;二、应使学生注意将各方立场置于当时国内、国际背景中理解;三、提醒学生注意各方立场有可能在西安事变的进程中发生变化,或各方内部产生争论与分歧;四、对于假设情况下的历史的“可能性”,要让学生以史料为基础,以事变前已有的历史经验以及历史趋势为基础充分说明理由,避免无根据的“想当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