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怡情的明代文人书房
明代第宅的陈设 - 内室、书斋、轩、馆、亭、榭、卧室的陈设
悬画宜高,斋中仅可置一轴于上。若悬两壁及左右对列最俗。长画可挂高壁,不可用挨画竹曲挂。画桌可置奇石,或时花盆景之属。忌置朱红漆等架。堂中宜挂大幅横披,斋中宜小景花鸟,若单条扇面斗方挂屏之类俱不雅观,画不对景其言亦谬。
置炉,平日坐几上置倭台几方大者一,上置炉一,香盒大者一。置生熟香盒小者二,置沉香饼之类,箸瓶一,斋中不可用-炉,不可置于挨画桌上及瓶盒对列。夏月宜用瓷炉,冬月用铜炉。
小室,几榻俱不宜多置,但取古制窄边书几一置于中,上设笔砚香盒薰炉之属,俱小而雅。别设石小几一以置茗瓯茶具。小榻一以供偃卧趺坐,不必挂画,或置古奇石,或以小佛橱供镏金小佛于上亦可。
卧室,地平、天花板虽俗,然卧室取干燥用之亦可,第不可彩画及油漆耳。面南设卧榻一,榻后别留半室人所不至,以置薰炉衣架盥匝厢奁书灯之属。榻前仅置一小几,不设一物。小方杌二,小橱一以置香药玩器。室中清洁雅素,一涉绚丽便如闺阁中,非幽人眠云梦月所宜矣。更须穴壁一,贴为壁床以供连床夜话,下用抽屉以置履袜。庭中亦不须多植花木,第取异种宜秘惜者置一株于中,更以灵璧英石伴之。
天然几,是树根天然形,随其形巧做为几,是明晚期文人喜用的家具。
坐具,湘竹榻及禅椅皆可坐。冬月以古锦置褥,或设皋比(椅上铺虎皮)俱可。
姑苏书斋翰墨香-2019年文档
姑苏书斋翰墨香书斋,顾名思义,即书斋主人读书著述之处。
文人对读书环境要求甚高,因为这里是他们的精神圣地。
书斋内,万卷琳琅,几案精严,庋置清雅。
苏州文士在这有限的空间内,或独坐把卷,卧游山川;或著书立说,传言后世;或与二三知己倾茗畅饮,纵论古今,同时也留下了深深的吴文化印痕。
?苏州小巷里的书??苏州小巷里弥散的是静谧、幽雅、深藏不露的书卷之气,到处可以发现的名贤俊士在这样的小巷里组成了最为和谐的生态图像。
他们接受的是儒家学说的熏陶,守在书斋,守在石库门里,守住一间粉墙黛瓦,守住自己的小巷,以退为进,以隐为显,所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于是苏州小巷又具有了矜持而朴实的脱俗品格或说气质。
余秋雨先生在《白发苏州》一文中说:“无数的小巷中,无数的门庭里,藏匿着无数的灵魂。
千百年来,以积聚久远的固执,使苏州保持了风韵的核心。
”苏州小巷是苏州文化的基本精神,有着深藏不露的书卷之气,而这书卷之气是从小巷书斋里珍藏着的古本线装书中飘逸而出的。
明代苏州藏书家的书斋“颜乐堂”,为宰相王鏊致仕后的书斋。
王鏊辞官归里,每想到国家大事,仍“忠爱悱恻,沉忧不已”。
其子见父闷闷不乐,于是筑园娱亲,仿照故乡洞庭东山的景物,在苏州城里建造了胜甲一方的怡老园,园中建书斋颜乐堂。
“学圃堂”,是画家唐寅的书斋,在其书斋内不知有多少奇书异画和珍善典籍,令人们惊羡不已。
文徵明《饮子畏小楼诗》云:“君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
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
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文起堂”,是戏曲家张凤冀的书斋。
张凤冀书法文章为世人所重,文秉《姑苏名贤续记》称“丰碑巨碣非先生撰述不重,薄蹄角扇非先生题咏不韵,古法书画、樽垒彝鼎非先生鉴赏不珍,下至吹箫庋曲非窃先生余剩不能使人一唱三叹也!”张凤翼在其书斋内写出了大量戏曲著述。
清代苏州藏书家的书斋“春草闲房”,是藏书家金侃的书斋。
金侃工书画,能诗。
叶昌炽云:“杜门抄书,校雠精审,宋元名人集秘本插架甚富。
浅谈明代文人的书房室内设计
浅谈明代文人的书房室内设计作者:白瑰伟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09期摘要:宏观来看,室内设计包含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反映着相应时期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
明代“儒雅相尚”的社会风气使文人把高度修养的生活情趣投放在室内设计的行为中。
这种古代知识阶层自我参与设计的行为,是自主意识的增强和普遍化的表现。
关键词:室内设计;陈设;文人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061-02提及室内设计似乎是一新兴的学科,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却是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
在明代,文人士子关注物质环境的质量,室内设计的意识增强,独立的自主的为自己的生活进行设计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在明末清初,随着园林建筑及其室内家具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涉及室内环境设计的理论性著作,如计成的《园冶》,文震亨《长物志》,李渔的《闲情偶记》等。
清人伍绍棠云:“有明中叶,天下承平,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评书品画,瀹茗焚香,弹琴选石等事,无一不精,而当时骚人墨客,亦皆工鉴别,善品题,玉敦珠盘,辉映坛坫。
”明代“儒雅相尚”的社会风气使文人把高度修养的生活情趣投放在室内设计的行为中,尤其是在书房的布置和陈设上。
一、书房设计是社会风貌的反映(一)文人是设计者和使用者明中晚期文人的书房以独立的形式与住宅相分离。
文人对书房设计的参与将诗书绘画中的审美观念、笔情墨趣渗透到陈设物的制作中,将用具提升到了与诗书绘画同流的精神高度,使明代“书房文化”尽显文人的优游姿态。
明代戏曲家高濂有传奇《玉簪记》、《节孝记》及散曲作品遗世,在他的杂著《遵生八笺》中,设计了两张床。
一张是两宜床,多功能设计,冬夏两季可用。
另一张是欹床,高低可调,既能读书休息,又能花下卧赏,体现了当时文人的雅趣和才智。
文人“口授工匠使为之”直接完成了书房陈设的设计。
天一阁印象作文600字
天一阁印象作文600字•相关推荐建造了一座藏书楼。
因为书最怕被火烧,而《易经》里说“天一”生“水”,“水”可以灭“火”,所以范钦给藏书楼取名“天一阁”,这是一个美好的寓意,希望所有的书籍能够永久保存。
天一庋阁足千古,天下藏书此一家。
天一阁是亚洲最大的私家藏书楼,对编撰《四库全书》做出了巨大贡献!北书库内,一排排高大的书柜林立,书柜里一沓沓的书被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着,它们排列地非常整齐,中间的空档处还放着许多防虫用的中药包。
据介绍,为了防潮,每年梅雨季节过后,范钦就会约上朋友把书放到石头上晒。
我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着,一笔一笔仔细地记录着。
你瞧,尊经阁的三重飞檐可真气派!比以前故宫内供奉皇帝的屋子还要多出一重呢!里面藏有古代圣人的诗文真迹,有《诗经》、《千字文》……范钦真是一个酷爱书籍的人!走在长满青苔的石板路上,青石板像铺上了一块绿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年代记忆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的地方,一直到“天一池”边。
“天一池”最早是和月湖相通的,用来储水,以防藏书楼着火可以就地取水,拯救里面的书籍。
那里还有“九狮一象”的石雕,是“九思一想”的谐音,寓意我们多多学习,多多思考吧!花草的清香,在风中飞扬;浓浓的书香,在心中飘荡。
天一阁是不可再生的文物;是宁波的文化精髓,是甬城文明的花朵。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天一阁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文化之林。
天一阁印象作文600字篇2今天下午我参观了宁波的天一阁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宁波月湖的旁边,里面有一座座不同的房子,其中一所就是天一阁。
名字“天一”,取自《易经》“天一生水”的意思。
它是明代的兵部右侍郎范钦建造的一所藏书楼。
天一阁是一所二层楼的房子,用木头建造。
它的上面一层楼是藏书用的,横的很大一间,像“一”字;下层楼有横的6间,中间是大厅,有6扇木头大门。
前门口的院子地面是用石板铺成的,有一个水池,万一藏书楼不小心失火了,可以打水扑救火。
范钦的曾孙子在天一阁建成100周年的时候,在池子边上用宁波海边的礁石搭建了一些九狮一象造型的假山,正对着天一阁前门的那个假山是一个繁体字“寿”的造型,和院子边上的树木,组成福禄寿的美好含义。
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透过甘熙宅邸看江南明清民居一、甘熙故居的概况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最大的帝王宫殿,是北京的紫禁城,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中国最大的官僚府邸是曲阜的孔府,为九百九十九间半;而中国最大的平民住宅就是甘熙故居了,为九十九间半。
其实甘熙故居多达300多间,九十九间半,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小小得意。
甘熙故居是晚清南京著名文人藏书家甘熙父亲甘福在清嘉庆年间,即公元17至18世纪建造的,甘熙故居旧时也称友恭堂。
甘熙祖籍安徽,道光18年中进士,先后著有《白下琐言》《桐荫随笔》等典籍,对研究编纂南京地方志书,有很大的影响。
甘熙故居坐南朝北,在百家姓中,甘姓后注“渤海”,甘氏南迁后不愿背弃祖先,面朝北以示“施敬”,坐南朝北,体现了甘氏家族儒雅的家风。
甘熙故居为人称道的独特之处在于,这组建筑既有江南民居的特点,又带有明显的北方建筑风格,这在中国现存的古代民居中是极其罕见的。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甘熙故居把江南民居的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黛瓦粉墙、清淡高雅,封火山墙,错落有致,而用以表达人物故事以及福禄寿喜寓意的砖雕、木雕,细腻精巧,或人物山水,或花鸟鱼虫,雕工精细,形态传神,无处不在表明它的江南“身份”。
为防止火灾,大院每个角落都有水井,共计三十多口,都是嘉庆年间建造的。
甘熙故居也借用了北方四合院的格局,北方常见的连接楼堂的“跑马楼”,同样被移接到了故居中。
甘熙故居这种南北建筑交融的特色,被中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吴良镛先生评价为“甘熙故居民俗瑰宝”。
沿着回环曲折的木质楼梯拾级而上,悠远清丽的丝竹声清晰可闻。
这座阅尽了人间沧桑的江南名宅,因其清代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巧构思和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让人怦然心动。
二、青砖小瓦马头墙青砖小瓦江南的清代建筑多为青砖小瓦马头墙,甘熙故居亦然。
走进熙南里,你就会看到一面面外观造型简洁的黑瓦白墙,色泽朴素、典雅大方;高墙封闭,马头翘角,轮廓线高矮相间、错落有致。
明清室内陈设
清代的床与明代的陈设格式区别较大。清代出现了不可移动的床,即炕和 架子床的结合体,这源于满族人喜睡炕的生活习惯。比较典型的是皇宫寝殿, 如乾清宫东暖阁,落地罩内楠木包镶床。
《遵生八笺》
《遵生八笺》
厅堂
厅堂,是传统民居那种最为重要的室内空间,大约从周代开始,中 国就形成了前堂后寝的室内空间布局。而一般民居厅堂都选着向西 南的房间,表达对客人和长辈的尊重。从古至今,中国传统名句中 人们都以厅堂的空间和陈设作为重显荣耀、暗示家庭社会地位的重 要场所。到明清时期,逐渐成为了一个家庭住宅中礼仪文化和神权 化的场所,厅堂在整个家庭结构中已经成为家庭的精神和行为的统 治中心和权力中心、形象中心地位。
火炉汤瓶香匙火筷于西阶上,别置桌子于西,设祝版于其上。设盥盆悦巾 各二于阼阶之东。又设陈馔大床于东。”于此,不难窥探明代祭祀之时对于陈 设的严格要求。而且,一旦形成规矩往往不容随意更改。
相较于祭祀,内室、书斋、轩、馆、亭、榭、卧室的陈设个性化更明显一 些,具体情况在《遵生八笺》和《长物志》中都有所记述。
明清室内陈设
室内陈设,指在室内家具、生活器物、照明设施、装饰品等进行功能和审 美方面的综合规划和布置设计,起到美化居室空间,愉悦审美情操的作用。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室内陈设艺术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设计形制和设计理念逐步达到成熟和完善,是我国古代 传统民居室内陈设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
从明代刻本插图及绘画作品看文人书房家具陈设
乡 间 的 山涯 水 曲 ,修 建 别 墅 、园 林 ,远 避 城 市 的 喧嚣 , 追 求 一种 “ 雪 满 山尚 ,相 沿 成 风 。据 明 人 范 濂
《 云 间 据 目钞 》记 载 :“ 细 木家伙 , 如 书桌 、 禅 椅 之类 , 余 少 年 曾 不 一 见 ,民 间 只 用 银 杏 金 漆
一
桑、 棉、 漆、 桐, 使 农 业 生 产 很 快 得 到 恢 复 ,调
动 农 民 的积 极 性 。 此 外, 还 大 力发 展 手工业 生 产 。元 代 统 治 者 将 手 工 业 者 视 为 “ 工 奴 ”,划 归为 “ 匠 户 ”,凡 划 为 “ 匠 户 ”的 手 工 业 者 不 得 改 业 。明 代 以 降 ,统 治 者 解 除 了元 朝 时 期 对 手 工业者 的人身 限制, 将 全 国 居 民分 为 “ 民户 ”、
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一袭官服大腹便便的士大夫正手持卷轴立于一张插屏的侧面插屏后面放置的两个大缸应为放置卷书画轴的画缸插屏前面是一张大画案画案上放有笔墨纸砚画面上角正中是支撑室内的建筑柱础在柱础的左侧可以看到一个书格书格上面横列放着成卷的画轴
从 明 代 刻 本 插 图 及 绘 画 作 品 看 文人 书房 家具 陈设
在 中 国 历 史 上 ,明 代 是 一 个 经 济 、 文化十 分发 达 的朝 代 , 而 闻 名 宇 内 的 明 式 家 具 ,正 是 在 此 社 会 条 件 相 对 成 熟 的 阶 段 兴 起 的 。明 式
批 硬 木 家 具 。由 此 ,无 论 是 宫 廷 贵 族 、 富 商 巨 贾 ,还 是 普 通 市 井 等 社 会 各 阶 层 出 现 了 以 搜
“ 军 户 ”、“ 匠 户 ”三 类 。其 中被 称 为 “ 匠户 ”
文人书斋家具设计
265文人书斋家具设计研究陈曦 南京艺术学院摘 要:明清时期江南文化中孕育产生了闻名世界的明清家具,文人书斋家具成为中国传统家具的亮点之一,这与当时文人的积极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人气息的渗透使得书斋家具富有了更多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从而为中国明清家具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本文就江南明清家具中的文人书斋家具进行了一次专题研究,在寻求其文化脉络的过程中,对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文人书斋家具设计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试图更好地揭示出文人书斋家具设计方面的特殊性及其影响力。
关键词:明清;江南;文人;书斋家具明清时期的家具代表着中国家具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江南文人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家具设计,形成了明清家具的独特风格。
而书斋作为明清文人园林、宅第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空间,其书斋家具成为最具文人设计理念和审美品味的代表。
明清两代,江南一带的文人士大夫们生活富足、退世求隐、兴建园林、享受生活,对读书环境的讲究也已蔚然成风。
在江南文人的书斋里,讲究精致、典雅,呈现简洁质朴,书卷氛围浓郁。
文人雅士在这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中,博览古籍、挥毫泼墨;或与好友同好齐聚雅斋,吟诗颂对、抚琴作画、谈古论今、对弈品茗。
这些生活方式都促进了江南文人的书斋家具形成自身的特殊性。
1 文人书斋家具的种类与布置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对文人的书斋有这样的描写:“书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湖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
左置榻床一,榻下滚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
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
冬置暖砚炉一。
壁间挂古琴,中置几一,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
壁间悬挂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也……。
上奉乌斯藏鏒求佛一,或倭漆龛,或花梨木龛居之。
否则用小石盆一……几置炉一,花瓶一,匙著瓶一,香盒一……。
壁间当可处悬壁瓶,四时插花,坐列吴兴笋凳六,禅椅一,拂尘,搔背,棕帚各一。
简述明清两代著名的藏书楼和藏书情况
明清两代是我国古代书籍收藏和保护的黄金时期,也是藏书楼建设和藏书活动兴盛的时期。
在此期间,不仅大量的古籍得到了保护和传承,还有很多著名的藏书楼建立或者得到了重视,对我国古代文化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明清两代著名的藏书楼和藏书情况做一简要的介绍。
1. 故宫藏书楼明清两代的故宫是我国皇帝的住所和政治中心,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藏书楼。
故宫的藏书楼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的永乐年间,当时朱棣皇帝为了彰显皇家威严,在北京建立了一个宏伟的皇宫,其中就包括了一个极其庞大的藏书楼。
而在明代的成化年间,明成祖朱棣更是斥巨资在故宫建立了文渊阁,这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藏书楼之一。
据传文渊阁所藏图书达50余万卷,藏书之丰富在当时可谓是空前绝后,使文渊阁成为了当时东方最大的藏书楼之一,也使明代的故宫成为了我国古代藏书楼中的一颗明珠。
2. 天启寺藏书楼明代的天启寺藏书楼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藏书楼之一。
位于北京的天启寺最早建于元代,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藏经洞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将朱棣(即永乐皇帝)启建的永乐大殿赐给天启寺为大雄宝殿。
永乐朝代是我国古代书籍收藏的黄金时期,朱元璋皇帝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对书籍的重视可见一斑。
在天启寺,藏书楼也被视为极其重要的角色,并得到了相应的重视。
3. 明清史料编纂出版明清两代还有一个重要的藏书活动就是明代和清代政府对大量的古籍进行编纂和出版。
根据《明史》和《清史》,明代和清代政府先后进行了对自己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编纂工作,史料的编纂出版也是我国古代藏书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对我国古代书籍传承和保护的一大贡献。
4. 明清两代文化保护政策明清两代政府本身非常注重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明代,朱元璋规定社会各界向中央所进贡的货帛,其中大半要用于购书。
而在明清两代,皇帝们也非常重视文化,多次下诏严禁焚毁古籍,嘉许藏书行为,对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明清两代的藏书楼和藏书情况非常丰富多彩,无论是故宫、天启寺还是史料的编纂出版,都对我国古代书籍传承和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追忆南京古籍书店:小巷犹有翰墨香
追忆南京古籍书店:小巷犹有翰墨香作者:来源:《阅读(书香天地)》2019年第10期杨公井和太平南路的三岔口,有一间古朴的民国风格的小楼。
门上,红底金字招牌写着“古籍书店”,再上面,是一块石刻招牌,雕着“中华书局”。
这家书店,是杨公井的标志性建筑物,记录着小街逝去的繁华。
陆费逵南京古籍书店的前身,是中华书局南京分局。
小楼有三层,一排排朱红书柜,堆满了各式文史书籍和书画。
买书的人不多,大多是老读者—戴老花眼镜,穿白色衬衫、灰色裤子。
环顾四周,斑驳的红漆地板、沉默的木楼梯、厚重的雕花案台、停摆的亨得利挂钟……光阴似乎停滞不前。
外墙的黑色大理石铭牌上,标明:这幢楼建于1936年,最初外立面饰以琉璃砖,颇具艺术风格。
书店的开办者,是中华书局的创办人陆费逵。
“陆费”是一个复姓。
明朝时期,浙江桐乡一带,有费姓一族入赘当地陆氏,因费氏一支无嗣,为兼祧两家,便改姓“陆费”。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9月17日,陆费逵出生于桐乡。
他的先祖陆费墀,曾任翰林院编修,历任《四库全书》总校官、副总裁等职,学识渊博,藏书颇丰;祖父陆费瑔,官至湖南巡抚。
陆费逵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旧学教育,成年后考入南昌英语学塾附设日文专修科,又接受了新思想。
1903年,他到武昌开办了第一家书店,名为“新学界”,出售《警世钟》《猛回头》等书籍,并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
两年后,陆费逵将书店转给他人,担任汉口《楚报》主笔,因针砭时弊,遭湖广总督张之洞通缉,逃至上海。
上海滩岁月,他的出版才能显现,担任过多家书店经理,小有名气。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同一天,陆费逵的中华书局也在上海成立,书局宗旨:“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到也。
”中华书局成立后,迅猛发展,在各地广设分局,南京是其中之一。
抗战时期,陆费逵避至香港,1941年7月9日,他突发脑溢血,终年56岁。
其南京书局,成为日伪的“电信楼”,直至抗战胜利。
明代文人的书房设计
白瑰伟:明代文人的书房设计明代文人的书房设计◎白瑰伟[摘要]宏观来看,室内设计包含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反映着相应时期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
明代"儒雅相尚"的社会风气使文人把高度修养的生活情趣投放在室内设计的行为中。
这种古代知识阶层自我参与设计的行为,是自主意识的增强和普遍化的表现。
[关键词]室内设计;陈设;文人[作者简介]白瑰伟(1986-),女,安徽六安人,安徽铜陵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
(安徽铜陵244061)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82(2017)02-0039-03Title:Study on the Ming dynasty scholar's interior designAuthor:Bai Guiwei(Tongling Institute,Tongling Anhui244061)Abstract:viewing the macro,indoor design contains spatial organization,plane layout and decoration treatment,etc.It reflects the features of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social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Ethos of"elegance phase is"of the Ming dynasty the literati to life interest of altitude training on the behavior of interior design.This ancient intellectuals participated in the design behavior itself,is autonomous consciousness enhancement and generalization performance.Key words:interior design;furnishings;scholar提及室内设计似乎是一新兴的学科,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却是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
《明代绘画中的文人雅集空间环境研究》范文
《明代绘画中的文人雅集空间环境研究》篇一一、引言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绘画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尤其以文人画为代表的绘画形式成为了这一时期的艺术主流。
在众多文人画的题材中,文人雅集的画面无疑是一种独特而具有深意的表现形式。
本文旨在通过对明代绘画中的文人雅集空间环境的研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明代文人雅集绘画概述明代文人雅集绘画以描绘文人墨客的聚会活动为主,画面中常出现山水、庭院、书房等元素,以及文人雅士的诗词唱和、品茗论道等场景。
这些绘画作品不仅展示了画家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三、文人雅集空间环境的特征(一)自然环境的描绘在明代文人雅集绘画中,自然环境常常被描绘得十分优美。
山水、庭院、花木等元素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这种自然环境的描绘,不仅展示了画家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
(二)建筑空间的布局建筑空间在文人雅集绘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书房、亭台、廊桥等建筑元素的布局,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都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念。
在建筑空间的布局上,画家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纵深感,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
(三)人物活动的表现在文人雅集绘画中,人物活动的表现是画面的核心。
画家通过描绘文人的衣着、姿态、表情等细节,以及他们所进行的诗词唱和、品茗论道等活动,展现了文人的文化素养和生活情趣。
同时,人物活动的表现也与空间环境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画面的整体氛围。
四、文人雅集空间环境与文化内涵文人雅集空间环境的描绘,不仅体现了画家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这些画面所呈现的宁静、和谐的氛围,以及文人的诗词唱和、品茗论道等活动,都体现了文人的高雅情趣和追求。
同时,这些画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对于我们了解明代社会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通过对明代绘画中的文人雅集空间环境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文人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三希堂,这间仅8平米的书房,堪称中国书法的最高殿堂!
三希堂,这间仅8平⽶的书房,堪称中国书法的最⾼殿堂!“三希堂”的由来“三希堂”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养⼼殿的西暖阁,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乾隆最钟爱的书房。
按其本意,“三希”有两种解释,⼀说其名取“⼠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意思是⼠⼈希望成为贤⼈,贤⼈希望成为圣⼈,圣⼈希望成为知天之⼈。
深层含义是告诫⼠⼈要不断提⾼⾃⼰的修为,向圣贤的标准看齐。
即使是已经达到了贤圣的⾼度,也还要继续进取。
另⼀说,古⽂“希”同“稀”,“三希”即三件稀世珍宝。
三希堂珍贵视频“三希堂”布局“三希堂”仅⼋平⽅⽶,但陈设幽雅、古朴,狭长的室内进深⽤楠⽊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两间⼩室,弥补了空间的不⾜,⾥边的⼀间利⽤窗台设摆乾隆御⽤⽂房⽤具。
乾隆御书“三希堂”匾额乾隆25岁登基,在位六⼗年,禅位后⼜任三年零四个⽉太上皇,实际掌握最⾼权⼒长达六⼗三年零四个⽉,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长、年寿最⾼的皇帝。
1799年乾隆皇帝在睡梦中离开⼈世,享年⼋⼗九岁。
乾隆皇帝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今还悬挂在墙上。
匾额两侧对联为“怀抱观古今,深⼼托豪素。
”(豪素,指笔纸)。
乾隆御书三希堂对联乾隆御书三希堂对联镇堂之宝乾隆是个⼤收藏家,“三希堂”收藏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是堂内的镇堂之宝。
虽然⾄乾隆⼗五年(公元1750年)时,“三希堂”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百三⼗四⼈,墨迹三百四⼗件以及拓本四百九⼗五种,但三件“镇堂之宝”的地位从未有过动摇。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希堂“三希堂”内部照⽚乾隆皇帝胸怀古今、博览群书、勤政亲贤。
他曾说:“吾今之名此堂,谓之为希贤、希圣、希天之意”。
爱贤,重德,顺法天地⾃然的治国之道才是乾隆奉⾏的“三希”真意。
《三希堂法帖》乾隆⼗⼆年,乾隆皇帝令⼈,从内府收藏的历代名家书法中,精选名帖,聚集众⼯,将其模勒上⽯,镌刻成帖。
因为帖中有三王之作,故称《三希堂法帖》,⼜称《御刻三希堂⽯渠宝笈法帖》。
从明代书法家徐渭故居上,浅谈浙江传统园林式古建筑之美
从明代书法家徐渭故居上,浅谈浙江传统园林式古建筑之美导语:在浙北沿海平原上的古老水镇绍兴市内,一条狭窄的巷道深处坐落着一座简朴低调却不失优雅的书屋,它的主人就是才华横溢、离经叛道的明代著名文人徐渭。
徐渭自谓“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但在当代海内外学者看来,徐滑在这些方面的成就几乎难分高下。
作为徐渭的故居兼书斋,因为院内一株盘桓苍虬、枝繁叶茂的古老爬藤,这座小院今天也被称为'青藤书屋'。
今天,我们就从明代书法家徐渭故居上,浅谈浙江传统园林式古建筑之美。
明代书法家徐渭故居兼书屋明代书法家徐渭一生简介作为书法家,徐渭的狂草奔放自由,字形连贯,一气呵成。
虽然他在世时就以戏剧创作闻名,但随着他创作的《雌木兰替父从军》被迪士尼公司改编为动画电影,他的剧作在近些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部取材自古乐府的戏剧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1998年的电影利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将机智勇敢、荣归故里的木兰搬上荧幕。
相信徐渭若仍在世,迪士尼的宣传语'在逆境中绽放的花朵是最珍贵、最美丽的'也会深得其心。
与诗歌、戏曲等文学方面的名声相比,徐渭的写意画获得的关注较晚。
但他将粗笔与泼墨结合,并以生宣纸代替画绢的风格,对后来的写意花鸟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诗画中融入了南方地区独特风格的徐渭,虽然在世时艺术名声仅限于绍兴地区,但逝世后却在几个世纪间名扬四海。
徐渭雕像徐渭的生平和作品常被拿来与后印象派画家梵·高比较。
诚然,他在艺术方面的成就总是与穷困潦倒、近乎疯癫的生活相伴。
徐渭由父亲的小妾诞下后,即交由继室苗氏抚养。
随着苗氏在徐渭十四岁时逝世,他的生活便开始坠入痛苦的深渊。
他21岁结婚,却在短短五年之内承受丧妻之痛。
在接下来的五年中,徐渭曾隐居寺院一年,一边从事诗歌、戏曲等文学创作,一边准备科举考试。
然而徐渭应考八次,却屡屡落第。
据说他曾以各种离奇手段尝试自杀--其中包括将长铁钉插入耳窍、用木槌敲击头部、打碎阴囊等,都幸免于难。
明代书房:吟诗养生两不误
明代书房:吟诗养生两不误仇英《临宋人图轴》展示的是典型的明代文人书房格局座椅下有一个带滚轴的脚踏,文人在吟诗作画时把脚放在踏上,按摩足心涌泉穴(网络图片)今人收藏明清家具、文玩清供,面对的是一件件脱离了原有书斋环境的孤品。
很容易落入重物质轻精神的窠臼。
要想真正体验书斋文玩的魅力,还得回归到书房的环境之中。
在“以文为业砚为田”的传统社会,书房是古代文人怡情翰墨、醉意诗书的精神乐园,尤其是明代文人书房,布局格调独具匠心。
2010年12月14日,“永远的故宫”系列讲座2010年冬季第一讲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馆员周京南带来了题为“怡情翰墨,醉意诗书——明代文人书房”的讲座,勾勒出一个闲适淡雅的明代文人书房形象。
文人书斋,内外清雅周京南告诉《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从一些明代小说的刻本、明代绘画作品和文人笔记来看,明代文人对书房的内外环境有很高的要求。
书斋外的环境要富有诗情画意,雅气十足,令人洗尽俗肠。
中国古人一向重视住宅的幽静雅趣,明代园林鉴赏家程羽文的鉴赏之谈《清闲供》就描述了一种曲径通幽的理想庭院,“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在古松怪石、朴亭疏竹的掩映之下,庭院尽头藏一间幽室,文人书斋正是隐于如此清幽的环境中。
据周京南介绍,明代中后期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文人士大夫成为市民阶层的主流。
他们崇尚高雅,讲究品味,不仅长于绘事,对书房的陈设布置格外重视,而且讲究书房内外的高雅别致,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说到文人书房的内环境,明代戏曲家高濂在养生专著《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中这样描述说,“书斋宜明静,不可太敞。
明净可爽心神,宏敞则伤目力。
窗外四壁,薜萝满墙,中列松桧盆景,或建兰一二,绕砌种以翠芸草令遍,茂则青葱郁然。
旁置洗砚池一,更设盆池,近窗处,蓄金鲫五七头,以观天机活泼……”从高濂对书斋的大段描述可以看出明代文人对书斋的基本要求,即明亮、安静又不过于宏敞,植物盆栽、池塘游鱼等体现闲情雅趣的要素一应具备。
古人的书房名及由来
古人的书房名及由来无止境斋著名文学家、《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博学多才,为了达到学无止境的目的,读更多的书,识更多的理,便把书房命名为“无止境斋”。
惜字庵清代史家黄宗羲一生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律历、数学等,作文时惜字如金,力求简洁,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斋名取名为“惜字庵”。
绿林书屋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支持学生运动,被反动文人评为“学匪”。
“学匪”住的房子,当然是强盗所在。
因此,鲁迅先生把其寓所居住处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书房,起名为“绿林书屋”,以此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
学老庵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晚年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把书斋命名为“学老庵”,寓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瓶水斋清代诗人舒位,一生涉猎极广,知识渊博,写起诗来挥洒自如,得心应手。
他“积三十年,成二千首”。
可他自谦不足,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汪洋大海中吸出的一瓶水,故把书房取名为“瓶水斋”。
七录斋明代著名文学家张溥,他小时候并不聪颖,看到别人看书过目成诵,常常气得捶自己的脑袋,骂自己愚笨。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每读一遍文章,就整整齐齐地抄录一遍,边抄边诵边记,然后投于炉火之中,重抄一遍,这样反复六七次,烂熟于心。
天长日久,他握笔的右手长出了老茧。
为了勉励自己,他就把自己读书的屋子取名为“七录斋”。
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任永州零凌丞时,非常尊敬力主抗金而遭贬的张浚,曾三次前往拜见。
可是,张浚闭门谢客,三次不见。
杨万里只得写信求见。
张浚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接见了他,并勉励他凡事要正心诚意。
杨万里深为钦佩,便把书房命名为“诚斋”。
二月庐我国近代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青年时求学于外,暑假返故里,依然苦读不辍。
每年暑假约两个月,他都在家里读书。
他风趣地把自己的书房称为“二月庐”。
龙虫并雕斋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著作甚丰,有浩瀚的专著,有精美的小品,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
明代第宅的陈设 - 内室、书斋、轩、馆、亭、榭、卧室的陈设
第宅的陈设,以上都是官书所载,厅堂正房各种活动时的家具位置和品名。
下面引用明代笔记杂缀一类的书中谈到的书斋、卧室、堂榭等等处所室内家具品名位置,几案上的器物,墙壁上挂的字画,都从美的角度设想,提出所谓“高堂广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的标准。
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
左置榻床一,榻下滚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
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
冬置暖砚炉一。
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一,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
壁间悬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也……。
上奉乌斯藏金佛一,或倭漆龛,或花梨木龛居之。
否则用小石盆一……几置炉一,花瓶一,匙箸瓶一,香盒一……。
壁间当可处悬壁瓶,四时插花,坐列吴兴笋凳六,禅椅一,禅椅,僧人打坐用的椅子。
比一般扶手椅大而阔敞。
较之长椅,高大过半,斑竹亦可拂尘,搔背,棕帚各一。
竹铁如意一。
右列书架一,上置周易……备览书,书室中所当置者:画卷……各若干轴,用以充架。
斋中永日据席,长夜篝灯,无事扰心。
书室里的家具,有长桌一,榻床一,床头小几,笋凳六,禅椅一,榻下滚脚凳一。
这里陈设的家具很简洁疏朗,清雅宜人,笋凳即竹制凳,禅椅是坐面宽阔有靠背可以趺坐养性的大型椅子,这类椅都是制作比较清新,没有成对的椅。
滚脚凳是脚踏的一种,但和一般脚踏不同,在《遵生八笺》中有解释:“今置木棍,长二尺,阅六寸,高如常,四枨镶成,中分一档二空,中车圆木二根,两头留轴转动,凳中凿窍活装,以脚踹轴,滚动往来,脚底令涌泉受擦,终日为之便甚”。
按,此器有利血液循环,对行动不便的人有益。
位置之法,繁简不同,寒暑各异。
高堂广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
即如图书鼎彝之属亦须安设得所,方如图画云林清闼,高梧古石中仅一几一榻,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神骨俱冷。
故韵士所居入门便有一种高雅绝俗之趣。
《项脊轩志》整合课件
• 近代林纾更尊他为“五百年来归震川 一人而已”。
归有光简历
归有光
(1506—1571)
1506年(1岁) 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5岁) 开始读书 1513年(8岁) 丧母 1528年(23岁) 娶妻魏氏 1533年(28岁) 丧妻 1540年(35岁) 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 学 1565年(60岁) 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 1568年(63岁) 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 利) 1570年(65岁) 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 马) 1571年(66岁) 去世
第一段译文
• 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 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 彩。借来的书籍摆满书架,我或俯或 仰,大声吟诵,有时静默端坐,自然 界各种声音都能听见;庭院台阶显得 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来啄食。十五 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亮半截墙壁, 桂树的影子纷杂错落,微风吹拂,花 影摇动,舒缓轻盈,十分可爱。
“震川之述老妪语, 至琐细,至无关紧要, 然自幼失母之儿读之, 匪不流涕矣。”
――林纾
“ 顷之,持一象笏至, ” 曰: “ 此吾祖太 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
• 迨:等到。 • 东犬西吠;东家的狗冲着西家叫。 • 西 :名作状。 • 庖:厨房 • 宴:赴宴,吃饭。名作动。 • 乳:名作动。 • 抚:对 • 每:常常。 待,款待。 • 过:看望。 • 竟日:整日。 • 效:奏效。 • 朝:上朝。 • 瞻顾:瞻仰回顾。
第二段译文
•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可喜的事, 也有许多可悲的事。 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 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 小门和围墙,门和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 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 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 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 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 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 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 相连,先母曾经来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