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合集下载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教师资格考试新大纲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

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

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

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

“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知识1. 教育本质:教育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背景下,通过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有方式、有方法的行动,促进个体在智力、道德、体能等方面全面地发展,使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的过程。

2.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个体全面发展,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具有道德良知、社会责任感,达到自我实现、社会参与和国家发展的要求。

3. 教育的类型:教育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内容可分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类型。

4. 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观是指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个性、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实现社会公正为核心。

5.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是指需要发展的个体,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等人群。

6.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研究式教学等多种形式,要遵循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教育法规的要求。

7.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应具有知识性、智力性、情感性、技能性、体能性等多个方面,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育法规的要求,使个体能真正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8. 教育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师生互动、心理互动、环境互动和社会互动等多个方面,要注重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和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9. 教育的评价:教育的评价应当客观、公正、科学、完整地评估个体的发展情况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应当具有多元化和综合性的特点。

10. 教育的管理:教育的管理应当符合教育法规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注重教育政策的实施、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二、教育能力1. 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学习背景,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自己的智力和知识资源,进行推理和分析,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2.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少量信息和有限资源的情况下,能够发掘问题的本质,打破传统的思考方式,以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教育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以及未来的人生道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学教育中,涉及到众多的知识与能力要点,以下将为您进行重点整理。

一、学科知识1、语文语文是中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包括字词、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词汇量,能够正确运用语法规则进行写作和表达。

同时,要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熟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

2、数学数学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多个领域。

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具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能力,包括计算、推理和证明。

3、英语英语的学习包括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

学生需要积累一定量的单词,掌握正确的语法结构,能够听懂、说出流利的英语,读懂英语文章并进行书面表达。

4、物理物理学科包含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内容。

学生要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物理实验和解决物理问题。

5、化学化学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知识,具备实验操作和化学计算的能力。

6、生物生物学科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内容。

学生要了解生物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7、政治政治学科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等部分。

学生需要理解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掌握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8、历史历史学科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及世界史。

学生要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时期和发展脉络,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9、地理地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方面。

学生要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发展差异。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1、教学设计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

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概览

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概览

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概览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记忆口诀一、教育知识与能力概述简答题:1.教育知识与能力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2.如何有效提升中学教师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记忆口诀:教育知识重根基,能力提升靠实践;理论实践相结合,教育效果更显著。

二、教育起源与特点简答题:1.请简述教育的起源及其主要观点。

2.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是什么?记忆口诀:教育起源多流派,神话生物各不同;历史变迁显特点,传承创新皆体现。

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简答题:1.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什么?2.教育改革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有哪些?记忆口诀:教育改革新方向,素质教育为核心;学生主体教师导,全面发展重实践。

四、教育目的与任务简答题:1.请阐述中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2.如何确保中学教育目的的实现?记忆口诀:教育目的明方向,全面发展育英才;教学任务重落实,因材施教显成效。

五、教育思想流派口诀简答题:1.请简述几个主要的教育思想流派及其核心观点。

记忆口诀:孔孟儒家重德育,墨家兼爱非攻道;道家无为自然法,法家严明赏罚高。

六、教学任务与技巧口诀简答题:1.中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有哪些?2.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效率?记忆口诀:教学任务重传授,知识技能不可少;教学技巧多运用,激发兴趣效率高。

七、学制改革发展口诀简答题:1.请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2.学制改革发展对学生有何影响?记忆口诀:学制改革历史长,适应时代显成效;学生受益更广泛,全面发展有保障。

八、课程标准与框架口诀简答题:1.中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依据是什么?2.如何理解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的关系?记忆口诀:课程标准有依据,国家社会需求重;教学实践需结合,落实标准见成效。

通过以上简答题及记忆口诀的梳理,希望能对大家在备考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部分时提供一些帮助。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简化的版本,具体的内容还需要大家结合相关教材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最新版完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笔记整理重点

最新版完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笔记整理重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笔记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第二章中学课程 (16)第三章中学教学 (22)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31)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45)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52)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59)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选○辨◆考点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教育的概念1.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可能无组织,也可能是组织的有纪律的)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现象的根本特征。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集中体现在教育的时代性和阶级性)(3)相对独立性○辨—a.教育具有继承性b.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受社会制约,又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c.教育与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可能超前或者落后)教育要先行,需要超前于经济建设,这是由教育本身的规律决定的。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功能。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4. 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

5. 教育的发展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

二、中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任务1. 中学教育的地位: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

2. 中学教育的特征:综合性、实践性、选择性、创新性等。

3. 中学教育的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进身心健康等。

4. 中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等。

5. 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法等。

三、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 生理发展:青春期生理变化、身体发育等。

2. 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个性发展等。

3. 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社会适应、价值观等。

4.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和连续性、个体差异、不平衡性等。

5.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等。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和教学策略1. 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等。

2.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

3. 学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等。

4. 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

5.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五、中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1. 课程设置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选择性、实践性等。

2.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3.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的方法:系统分析法、目标分析法、任务分析法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基础1. 教育的定义与功能- 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个性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2. 教育目的-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品德。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3. 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

-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

- 循序渐进:按照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水平逐步推进教学。

二、心理学基础1. 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 学习策略: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 学习迁移:已学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

2. 发展心理- 认知发展:个体认知能力的成长过程。

- 情感与人格发展:个体情感和性格的形成与变化。

3. 评价与测量- 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行为表现的评价。

- 心理测量:运用科学方法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评估。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 教学内容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结构。

- 教学媒体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工具。

2. 教学实施- 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及时反馈和评价。

3. 教学反思- 教学经验总结:对教学实践的回顾和总结。

- 问题诊断与解决:识别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 持续改进: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课程与教材1.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所要达成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目标。

-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和组织形式。

2. 教材分析与运用- 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的编排逻辑和体系结构。

- 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

- 教材活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

五、教育评价1. 评价类型- 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性评价。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整理一、教育哲学和教育学说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教师来说,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哲学主要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说是教育学理论的集中体现,它是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教师应该熟悉常见的教育学说,了解其核心观点和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对于了解学生心理、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教师应该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等内容。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教育法、劳动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教师应该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四、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技巧。

教师应该了解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观察法等,以便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科学研究。

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是教育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教师应该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常用的教育技术工具和教学软件,能够灵活运用信息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

六、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是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教师应该了解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七、学科与学科教育知识作为中学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教育知识。

教师应该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科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等,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学科教学。

八、中学教育的目标、体制和政策教师应该了解中学教育的目标、体制和政策,包括中学教育的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和评价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了解中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调整。

以上是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整理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教师。

教师是社会的守护者和引路人,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哎呀,说起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我这脑子里可是一大堆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说说我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

我们要明确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的重要性。

这可是个大家伙啊!它就像是我们学习教育的一把利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咱们可不能小看这些知识点哦!我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这些知识点的内容。

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德育与班级管理、中学生学业与考试评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我们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所需要掌握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非常全面了。

如何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呢?我觉得,首先要有一颗谦虚好学的心。

咱们不能觉得这些知识点都是高深莫测的东西,其实只要用心去学,还是可以掌握的。

要善于总结和归纳。

咱们可以把这些知识点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逐个进行学习和理解。

要多做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咱们可以找一些相关的试题进行练习,这样既能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当然啦,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某个知识点特别难懂,或者某个概念总是记不住。

这时候,我们不要灰心丧气,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这些困难。

咱们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多方面的学习和探讨,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了这么多,我相信大家对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学习这些知识点过程中的一些趣事。

有一次,我在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关于“认知负荷”的概念。

我当时觉得这个概念特别神秘,心想:“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高难度吗?”于是我就决定好好研究一下这个概念。

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搞明白了认知负荷的概念和作用。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1:“教育”一词的由来据《孟子·尽心上》记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

考点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学校教育的三要素包括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和教育影响(中介),其中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4:教育的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是社会属性的活动。

考点5:教育的起源教育的起源学说有四种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其中,“本能生利息,心源美梦”是四种观点的记忆口诀。

考点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包括无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等。

考点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中国夏、商、西周、汉代、隋唐等,以及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等外国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以上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的内容。

2.古代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教育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3.教育各时期的发展特点如下:原始社会教育无等级性,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教法单一;古代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与生产劳动相分离,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现代社会教育实行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采用班级授课制;20世纪以后的教育则呈现出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的特点。

9.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汇总
一、教育教学知识考点
1. 教育心理学
- 研究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 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影响
-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2. 教育学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 教育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
- 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 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
3. 教育法律法规
-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 教育法律法规的适用与指导原则
二、教育教学能力考点
1. 教学设计与实施
-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和使用
2. 教学管理与评价
- 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 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与方法
- 教学评价的方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3. 教学技能与教育实践
- 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职业道德与师德方面的要求
以上是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的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 need any further assistance.。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2024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一、文章类型分析本文主要涉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相关知识点,主要以记叙文的形式进行整理和阐述。

通过对历年考试题目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常见考点: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

二、关键词梳理1、教育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课程与教学理论:涉及课程设计、教材分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知识点。

3、教育心理学:主要涉及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方面的知识。

4、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5、教师职业道德:涵盖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理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三、知识点整理1、教育基本理论: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意义,认识教育与社会、文化、科技、经济发展的关系。

2、课程与教学理论: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了解教材分析和评价的方法,熟悉常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3、教育心理学:掌握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育法律法规: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和特点,掌握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和承担方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5、教师职业道德: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和标准,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社会形象。

四、知识点应用1、教育基本理论:运用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难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2、课程与教学理论:运用课程设计、教材分析和评价的方法,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3、教育心理学:运用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学服务。

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1. 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可太重要啦!就像建筑师对于大楼一样,教育塑造着学生的未来呀!想想看,如果没有教育,孩子们怎么能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呢?
2. 教学方法那可是多种多样的哟!就好比不同口味的糖果,总有一种适合学生。

比如启发式教学,不就像给学生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嘛!
3. 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这是必须要了解的呀!这不就跟种子发芽一样,需要合适的环境和条件。

你看,在不同阶段给予他们相应的引导,才能让他们健康长大呀,是不是?
4. 课程的设计也不能马虎呀!这就好像设计一份美味的食谱,得考虑营养均衡。

精心设计的课程才能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下去哟!
5. 学习动机多关键呀!这就像是汽车的发动机,没有它怎么跑得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让他们动力十足地向前冲呢!
6. 德育工作绝对不能忽视啊!这就如同给树苗修枝剪叶,让它能笔直地成长。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多么重要呀!
7. 班级管理可不容易呢!就像是管理一个小团队,得有方法有策略。

只有管理好班级,学生们才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呀!
8. 教师的专业素养那是必备的呀!这就像战士要有精良的装备。

只有自身素养过硬,才能教好学生嘛!
9. 教育评价的作用也很大呀!就像一把尺子,衡量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考点都是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中超级重要的呀,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呀!。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等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备考复习。

一、教育理论1.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化过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主要功能包括教育人、培养人、启发人、约束人、评价人等。

2.教育的基本原则:个别性、社会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等。

3.教育的基本任务: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能力培养。

4.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启蒙主义等。

5.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二、教育法规1.《教育法》: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和性质,规定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原则、制度等。

2.《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3.《中小学教师法》: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职责和权利等。

4.《学校安全法》:规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5.《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求和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

三、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概念和作用:课程标准是制定、实施、评价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程标准。

2.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重心的转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

四、教学原理1.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活泼性和生动性。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

五、其他知识点1.学生心理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动机、心理特征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一、考试大纲分析2024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将继续考察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技术等。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等。

二、必考知识点总结1、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定义、本质和功能(2)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3)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4)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5)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2、学习心理基础(1)认知过程和认知理论(2)情感、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3)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4)品德的形成与培养(5)创造力与创新能力3、课程与教学理论(1)课程与课程理论(2)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3)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4)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5)教学原则与教学组织形式4、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1)教育法律法规及其应用(2)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建设(3)教师权利与义务(4)学生权益保护(5)教师职业礼仪与形象塑造5、现代教育技术(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与理论(2)多媒体教学设备与软件应用(3)网络资源与在线教育(4)数字媒体设计与开发(5)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与应用三、考试要点解析1、对教育基础知识进行深入考察,要求考生对教育的各个方面有全面的了解。

2、注重考察学习心理基础,要求考生掌握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以及学习动机和策略等。

3、课程与教学理论是考试的重点,考生需要掌握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以及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

4、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考察将更加细致,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育法律法规及其应用,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和遵守。

5、现代教育技术部分的考试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的应用,以及网络资源和数字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教育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以及价值观塑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涵盖了众多方面,以下是对其中一些重点的整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和内容;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方法。

3、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同时,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中学课程1、课程类型中学课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等。

不同类型的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目标合理设置课程。

2、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3、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设计、实施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中学教学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品德的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等环节,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2、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如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教育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它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能力的培养。

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学阶段的教育不仅关乎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一、中学教育的核心目标1.1 知识传授中学教育的第一要务是知识的传递。

历史、数学、科学,都是构成我们理解世界的基础。

老师们在课堂上辛勤耕耘,像辛勤的园丁,让知识的花朵在每个学生心中绽放。

可是,光有知识不够。

光会背公式,考试拿高分,这可不行。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应试能力。

1.2 能力培养再说能力的培养。

这就像是在锻造一把利剑。

中学阶段的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加科学实验,参与社会实践,都是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的重要途径。

这样的经历,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视野,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应对挑战。

二、教育方式的多样性2.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学教育的主要形式。

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结合丰富的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文学时,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沉浸在故事中。

这样的方式,既有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气氛,常常让知识的获取变得轻松愉快。

2.2 实践活动除了课堂,实践活动也同样重要。

课外活动、社会服务,这些都是中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学会团队合作。

想象一下,几个同学在一起组织一次义卖,大家分工合作,碰撞出创意的火花。

这种经历,不仅仅是实践,更是对责任感和领导力的培养。

2.3 科技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比如,利用在线课程、教育APP等,让学生在课外也能进行学习。

这样的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真是如虎添翼。

想想那些搞不定的数学题,通过视频讲解,几分钟就能明白,简直太棒了!三、教育评价的多维度3.1 综合评价在教育的过程中,单一的考试成绩已经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生的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更是成长的旅程。

它是学生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梦想的起点。

中学教育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涵盖了方方面面。

让我们一起探讨几个重点。

一、知识传授的核心1.1 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中学阶段,基础知识就像大树的根。

它们支撑着学生的学习。

数学、语文、英语,都是必须掌握的。

比如,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开阔眼界,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数学则锻炼了逻辑思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许多科学的大门。

1.2 实践与应用知识的积累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

学生们需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比如,科学课上的实验,能让学生在动手中理解理论。

历史课上,学生们了解过去的事件,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

记得有次班级讨论,大家热烈地分享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气氛热烈得不得了。

实践,让知识变得鲜活。

二、能力培养的方向2.1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无论是批判性思维还是创造性思维,都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

教师们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会分析,寻找解决方案。

比如,在讨论文学作品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甚至辩论出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锻炼,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2 社交能力中学阶段是学生们建立友谊、学习沟通技巧的黄金时期。

课堂上的小组活动、课外的社团活动,都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记得我高中时,参加了一个辩论社,每次准备辩题,大家齐心协力,分工明确。

那种默契,真是难以忘怀。

良好的社交能力,不仅让学生能更好地与人相处,也为他们将来步入职场打下基础。

2.3 自我管理自我管理能力同样不可忽视。

学生们需要学会制定计划、管理时间。

比如,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分清轻重缓急。

每当能按时完成任务,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记得当时有同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结果考试时表现优异,大家都为他欢呼。

这种能力,绝对是未来生活中的必备技能。

三、价值观的塑造3.1 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A.中国(1)《学记》乐正克——中国古代、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专著观点:“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教学要循序渐进(2)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西方(1)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启发性原则)(2)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3)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4)昆体良:《论演说家教育》(也叫《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学专著,世界上最早研究教学法的书◆考点 11:教育学的创立阶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学校即社会;进:进步教育学(和赫尔巴特相比);五步:五步教学法;实用:实用主义。

◆考点 1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马卡连柯:《教育诗》:集体主义教育;(2)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老婆):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3)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考点 13: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1)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2)布鲁纳: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4)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理论;(5)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巧记:木(姆)有掌握,哪(纳)来结构,挖根(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真可谓全面和谐斯基。

专题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点 1:教育的功能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考点 2:教育与人口发展的关系(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教育投入2.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3.人口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4.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二)教育对人口的作用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3.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4.教育可以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考点 3: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2)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补充:(1)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者:舒尔茨观点:舒尔茨认为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

(2)社会化理论----提出者:鲍尔斯和金蒂斯观点:学校教育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社会化功能”。

◆考点 4: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考点 5: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3.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考点 6: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专题三教育与人的发展◆考点 1:人的发展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考点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启示: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不陵节而施”,适应最近发展区)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启示:不同阶段不同质,不能搞“一刀切”)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启示:不同时期不同速,抓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启示:扬长避短)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启示:因材施教)◆考点 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内在需要代表人物:孟子(“人之初,性本善”)、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登(“优生学”)。

2.外铄论——外在力量代表人物:荀子(“人之初,性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斯金纳。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考点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内部因素遗传——可能性(物质前提)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外部因素环境——现实学校教育——主导作用★1.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为什么)(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概念】(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专题四教育制度◆考点 1:教育制度的概念1.广义:指国民教育制度2.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兴致、人物、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

它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

◆考点 2: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基专题五教育目的◆考点 1:教育目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考点 2:教育目的的有关理论1.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观点:社会价值;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巧记:有位公民拨(柏拉图)打恐(孔德)吓(赫尔巴特)电话,涂(涂尔干)害社会2.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观点:个人价值;培养“自然人”。

※巧记:有一个人,一路(福禄贝尔)啰(罗杰斯)嗦(卢梭),自然无人陪(裴斯泰洛齐)3.能力本位论(能力培养)4.知识本位论(传授)5.宗教本位论6.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7.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考点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内容:(1)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考点 4: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1.德育——灵魂与统帅作用2.智育——前提和支持作用3.体育——物质基础4.美育——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专题六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 1: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现象或问题为对象,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基本途径。

◆考点 2: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分类:(1)自然情境下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2)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3)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4)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二)调查法——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分类:(1)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2)依据调查内容,可以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3)依据调查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将调查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三)历史法历史法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步骤:收集资料、史料的鉴别和史料的分析。

(四)实验法分类:(1)根据实验进行的场所,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2)根据实验的目的可以分为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3)根据同一实验中自变量因素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五)行动研究法(教师+研究者)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第二章中学课程◆考点 4: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考点 5:课程目标的内涵广义上的课程目标:即教育意图=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狭义上的课程目标:主要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考点 6:课程目标的特征: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进性、时间性。

◆考点 7:课程内容(一)课程计划——指向学校课程计划的组成:课程设置(首要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二)课程标准——指向学科1.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核心部分)、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