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某特大型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地质灾害稳定性、危害程度判别和危险性分级表
地质灾害稳定性判别、危害程度和危险性分级表
1、地质灾害稳定性分为稳定性差、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好三级。
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按灾情和险情分为小、中、大、特大四级;当需要按三级划分时,可将大和特大均视为大。
3、下表适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和危险性评估。
表1 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表
表5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
注:①灾情分级——灾情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②险情分级——险情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表7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表8 地质灾害危性分级表。
滑坡稳定性地质分析及应急排危处置对策
滑坡稳定性地质分析及应急排危处置对策一、滑坡稳定性地质分析(1)本工程属于堆积层(土质)老滑坡,整体未全面启动,处缓慢蠕滑变形阶段,基本稳定。
(2)H1子滑坡1978年发生滑动后坡度总体上变缓,能量得到一定的释放,加之,子耳沟被滑坡堆积体填高8米左右,目前虽仍受子耳沟水流下切冲刷影响,但再次滑动的可能性不大。
(3)H2子滑坡阶段性滑动能量释放后,受中后缘出露的地下水影响,蠕动变形仍在继续,雨季一直存在溜滑现象。
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遇暴雨等强降水不利情况时可能会再次失稳。
二、应急排危处置基于以上滑坡变形特点、物质结构、主要形成因素及稳定性地质分析等认识,鉴于资金有限、处置实施时间紧张等原因,该滑坡汛期应急排危处置主要采取以治水为主的对策。
具体为:老滑坡后缘设置截排水沟;H2滑坡实施“支撑盲沟+集水+排水+封闭裂缝”的处置措施;辅以坡体变形(含渗水点水量)的监测及巡视。
依据规范计算,主要分项工程概述如下:(1)截排水沟:布设在老滑坡体后缘边界5m外稳定坡体上,直角梯形,沟底净宽0.3m,深0.4m,M7.5砂浆和MU20片石砌筑。
当纵坡坡比大于200‰时,水沟底部设置消能坎。
(2)支撑盲沟:Y型支撑盲沟布设,合计约120m,盲沟断面尺寸1.1m×1.6m.盲沟内干砌片石排水;基础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坡面坡率3%,砌筑时每个台阶面下布设一个牙石。
沟壁两侧由内及外分别采用卵砾石、砂砾石反滤层,顶部采用干砌片石(图3).(3)集水池:截面净尺寸1.6m×1.6m,净高1.2m,壁厚0.3m,采取M10浆砌石砌筑,M7.5砂浆抹面,集水池顶部加盖C15预制混凝土盖板。
(4)排水管(排水):采用黑色橡胶软质排水管,口径300mm,双排,长约95m;排水管与集水池接头部分距地表约1.0m,按5%坡降开挖埋至距地表约0.5m处后,以下均依自然地形坡降0.5m浅埋。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局部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研究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局部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研究泥石流灾害是一种严重威胁山区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在地势陡峭、岩石破碎、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地区。
泥石流的形成,往往与降雨、地震等外界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山坡上土石流失稳定性,从而引发泥石流灾害。
针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局部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准确评估泥石流灾害的局部稳定性,必须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对泥石流的影响。
首先,地质因素是评估局部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岩石性质和风化程度独特,对泥石流的稳定性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在局部稳定性评估中,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地层、岩石的抗剪强度、倾角等信息的获取。
这些数据为开展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其次,水文因素也对泥石流的发生和局部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降雨是引发泥石流的主要外因,而山区降雨量大,且容易形成集中降雨,加剧了泥石流的灾害性。
因此,对于评估局部稳定性,需要对降雨量、径流系数、降雨时长等水文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等影响泥石流发生和稳定性的因素。
此外,地形因素也是影响泥石流区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山体的坡度、形状等因素会影响泥石流的发生和扩散速度,直接影响泥石流的局部稳定性。
在局部稳定性评估中,需要精确测量和分析山体的地形数据,包括坡度、坡面类型、凹陷和挤出等。
在对泥石流灾害的局部稳定性进行评估时,常用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评判,评估其对局部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初步评估和区域划分。
而定量分析则是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对相关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获得更为准确的稳定性结果。
定量分析方法常用的有稳定性分析、有限元法、数值模拟等。
这些方法结合地质、水文和地形等因素,为局部稳定性评估提供了科学工具和技术支持。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和数字地质工程的快速发展,泥石流灾害的局部稳定性分析与评估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山体滑坡工程地质勘查及稳定性分析
山体滑坡工程地质勘查及稳定性分析摘要:山体滑坡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地质灾害,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该滑坡的勘查及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该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针对滑坡的类型、形成机制、破坏模式及稳定性,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山体滑坡;地质勘察;稳定性分析;治理措施滑坡是山区基本建设工程中,最常遇到的一种自然灾害。
我国是一个滑坡、崩塌灾害较为频发的国家,根据统计,近十年来几乎平均每年有一次重大崩滑,造成灾害事故。
斜坡变形破坏过程和它所造成的不良地质环境均可对人类工程活动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并且还可能对生态环境的失调和破坏,造成更大范围和更深远的破坏。
对正在加速下滑的滑坡进行综合治理前的应急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应急治理能减缓滑坡下滑的速率,为综合治理赢得时间。
若应急措施不得当,不但滑坡治理失效,而且会威胁到综合治理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1 山体滑坡地质勘察分析1.1 滑坡基本特征、类别(1)滑坡地形地貌:该滑坡位于某市的一个村庄,滑坡发育于村南侧丘陵坡地内,属低山丘陵地貌单元。
斜坡最高点标高114m,坡脚地面标高约47m,相对高差67m。
斜坡坡度一般为10°~25°,局部较陡,坡度约为35°~44°。
(2)滑坡空间形态:滑坡平面形态略呈纵向南一北向的扇形,其后缘受山体分水岭控制,左侧边界以滑坡区西侧的护坡挡墙为限,滑坡右边界位于一小型古滑坡的右边界。
滑坡纵向长约235m,最宽处位于滑坡前缘约280m,最窄处位于滑坡后缘约41m,面积约 3.6×104 m2,滑体平均厚度约19m,滑坡体积约68×104m3,属中层中型滑坡,滑坡主滑方向8°。
滑坡周界明显,张裂缝与滑坡两侧羽状裂缝连通,出现多个阶坎,滑坡壁明显,剪出口附近湿地明显,有多个泉点,滑坡舌明显伸出,鼓胀及放射状裂缝加剧并伴有坍塌,目前裂缝的数目、大小在进一步发展中。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摘要:通过以某边坡作为工程依托,获取了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从滑坡的规模及边界范围入手,根据滑坡变形的强烈程度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变形区,并分别对两个变形区的变形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大容重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数据得到的滑体土物理性质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可为类似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护措施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山体滑坡;变形特征;变形区;稳定性分析1 研究背景勘查区位于强烈深切割地貌高山顶部一缓斜坡台地上,后缘为高差30~70m的山体,前缘为陡崖临空,左侧为一冲沟,右侧与后缘山体重合。
该滑坡属于较为典型的浅~中层土质推移式滑坡,滑动方向约为116°。
滑坡长约800m,宽约1200m,滑体厚5~10m,体积375×104m3左右。
1.1 水文地质条件工作区内地表水主要为水田灌溉水及池塘水,无较大河流、湖泊等大的水体存在,在滑坡区左边界及中部有四条季节性冲沟,四条沟内存在常年间歇性水流,海拔标高1250~1110m,高差140m,沟床纵坡将比160‰。
沟水主要来源于降雨及水田灌溉水补给,水量主要随大气降水变化,流量较小,为1~1.6L/s,滑坡左侧边沟内层状砂质泥岩出露。
1.2 工程地质条件本滑坡区域工程地质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粉质黏土夹碎石(Q4dl+el):粉质黏土、块碎石,据钻探揭露该层埋深较大,所有钻孔均有揭露粉质黏土及块碎石土,块碎石成分主要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块碎石含量一般20%~40%,较松散,物理力学性质主要受碎石含量多少而变化,根据区域经验值和规范取值,其承载力特征值取150~200kPa。
防治工程布置地段滑体土厚度6.70~20.90m,抗滑桩应嵌入强—中风化砂泥岩互层内1/3~1/2桩长。
2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2.1 滑坡规模及边界范围根据滑坡体变形强烈程度本次将滑坡分为两个变形区[1-2]:强变形Ⅰ区和弱变形Ⅱ区。
(1)强变形Ⅰ区:总体地貌特征为,平面上近似为正方形,后缘依然以山体为界,左侧以深切冲沟为左边界,右侧以滑坡体最右侧的剪切裂缝右边的凹地为Ⅰ区右边界,前缘为陡崖临空。
广东丰顺县双髻岽铅锌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探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3 — 0 2 修 回 日期 : 2 0 1 7 - 0 3 — 0 3
作 者简 介 : 刘景委( 1 9 7 9 一 ) , 男( 汉族 ) , 广东大埔人 , 工程师 , 现从事 区域 、 矿 产等地质勘查工作 。
床。盆地东端分布有小型宝山铅锌矿床北端有丹竹坑 、 相思坑 和百罗坑铅 锌矿点 , 西端有小 型马图铅锌 矿床 , 南
端有 下石涵 塘铅锌矿 点 。区 内曾开展过 l : 5 0 0 0 0 化 探测 量 工作 , 圈 出 AS 5 、 AS 1 3 ( 工类 ) 、 AS 6 ( Ⅱ类 ) 、 A8 1 2 ( Ⅲ
1 区域 成 矿 背景
( J q y ) 呈平 行不 整合 接 触关 系 。 ( 3 ) 桥 源组 ( J q Y ) : 仅 勘 查 区北 西 角 小 面 积 出 露 。 由浅 灰 、 灰 黑 色 中一 细 粒 长 石 石 英 砂 岩 及 粉 砂 岩 和 泥 岩不 等厚 互层 , 夹 少 量 的粗粒 砂 岩 。 ( 4 ) 热水 洞组 ( J r ) : 主要 出露 于 勘查 区南 部 , 中部及 东部 有 少 面 积 出露 。 由灰 白 色 、 灰 绿 色 流 纹 质 晶屑 凝 灰岩 、 英 安 质 晶屑 凝 灰 岩 、 晶 屑凝 灰 岩 为 主 , 顶 部 有 少 量熔岩如英安岩 、 流 纹 岩 和 流纹 斑 岩 等 。是 普 查 区 主 要 含矿地 层 , 该组 地 层 与下伏 地 层呈 角 度不 整 合接 触 。
2 . 2 构造
矿 区处 于 区域 性莲 花 山深断 裂带 中段 , 铜 鼓 嶂 中新 生 代火 山岩 盆地 的南缘 , 北东 向丰 良一 横 岗区域 l 生大 断
地质灾害稳定性、危害程度判别和危险性分级表
地质灾害稳定性判别、危害程度和危险性分级表
1、地质灾害稳定性分为稳定性差、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好三级。
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按灾情和险情分为小、中、大、特大四级;当需要按三级划分时,可将大和特大均视为大。
3、下表适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和危险性评估。
表1 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表
表5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
注:①灾情分级——灾情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②险情分级——险情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表7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表8 地质灾害危性分级表。
广东省丰顺县龙马铌钽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广东省丰顺县龙马铌钽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丰顺县龙马铌钽矿床位于粤东成矿带内,莲花山深断裂带南西缘。
矿体赋存于于燕山三期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风化带中,呈似层状产出,椭圆状或似椭圆状分布。
本文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的研究,初探和总结矿床找矿标志。
标签:铌钽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丰顺县广东1地质背景龙马铌钽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南部,二级构造单元粤东隆起区的留隍火山岩盆地中。
该区地处莲花山NE向深断裂带与佛岗~丰良EW向断裂带交汇部位,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1.1地层区内仅见上侏罗统高基坪群火山岩地层出露,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及东部。
岩性为流纹质凝灰岩、流纹斑岩夹砂岩、粉砂质泥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及板岩等。
1.2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广泛发育,NE向最强烈,EW向、NW向次之。
NE向莲花山深断裂带和潮安~普宁深断裂带以及伴随的NW向断裂,组成区域构造骨架[1];EW向断裂断续展露。
受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运动影响,各类构造叠加、交接复合,具多期活动特征。
总体来说,断裂构造发育,褶皱构造较弱。
区内构造受区域深断裂构造控制,为产生动力变质过程中所形成的层间滑动构造,有F1、F2及F3三条主要断裂,受构造断裂影响,区内节理裂隙较发育。
F1:产于矿区南部的鲁枝坪~六市窝一带,长约1.5km,破碎裂隙带宽约1.5m,呈北东东走向,倾向南,倾角为65°左右,带中片理化强,裂隙发育,并有硅化及褐铁矿化现象,地表局部表现为沟谷景观,推测为正断层。
F2:产于矿区南部高礤一带,长约750m,呈北西走向,倾向南西,倾角为70°左右,可见破碎裂隙带及片理化带,并有硅化现象,地表局部见陡崖及沟谷景观,推测为正断层。
F3:产于矿区北部的太湖岽~大塘一带。
长约700m,呈北北西走向,倾向南西西,倾角为55°左右,局部裂隙带及片理化带,并有弱硅化及褐铁矿化现象,断层性质不明。
1.3岩浆岩区内见有大面积侵入岩出露,主要有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燕山四期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岩体中见有辉绿岩脉产出,呈脉状分布,局部有分枝现象。
粤东丰顺县尖笔岽铅锌矿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研究
粤东丰顺县尖笔岽铅锌矿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研究丰顺县尖笔岽铅锌矿床位于粤东隆起区西缘的晚侏罗世火山岩盆地中。
本次工作主要研究了尖笔岽矿床的矿石结构构造特征,按照金属矿物的成因将矿石结构类型划分为5类12种,矿石构造以细脉状、浸染状构造为主。
通过矿石结构构造特征研究,基本确定了金属矿物的生成顺序和矿床的成因类型。
标签:铅锌矿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尖笔岽0引言尖笔岽铅锌矿床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境内,构造上隶属于华南褶皱系东南部。
该矿区处于粤东隆起区西缘、潘田晚侏罗世火山岩盆地中,是NE向莲花山深断裂带与NW向田东—澄海断裂和EW向佛冈—丰良深断裂带等三组断裂的交汇部位。
晚侏罗世火山—岩浆作用极其强烈,具有优越的火山—岩浆成矿条件。
自20世纪90年代发现该矿床以来,对矿床地质特征、矿化特征、矿床成因等方面做了较多研究(彭振东等,2003;郭锐等,2008)。
尖笔岽铅锌矿床是粤东地区火山岩盆地中发现的第一个中型铅锌矿床,该矿床的发现和研究对粤东火山岩盆地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中详细描述了矿床的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对进一步完善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1矿区地质特征1.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高基坪群上亚群上段(J3gj2-2)的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岩性段,依次为英安质碎斑熔岩(J3gj2-2a)、碎裂英安斑岩(J3gj2-2b)、流纹斑岩(J3gj2-2c)及晶屑玻屑凝灰岩(J3gj2-2d)。
各岩性层呈整合接触,地层总体走向为NW310~330°,倾向NE,倾角为20~40°,表现为倾角较缓的单斜构造。
1.2构造矿区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有两组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断裂穿过,对矿区地层构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区内断裂构造应为区域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按其产状主要划分为NW向、NE~NNE向和近EW向三组,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
NW 向断裂最为发育,为矿区的主要控矿及储矿构造。
浅析粤东丰顺县金花盆地区成矿地质条件
浅析粤东丰顺县金花盆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本文初步分析了粤东丰顺县金花盆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适合寻找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及断控热液脉型矿床,并提出银窿顶地区是下一步寻求找矿突破的重点区域。
标签:成矿条件火山-次火山热液型断控热液脉型粤东金花盆地区距广东省丰顺县砂田镇北西约7.5km处,位于粤东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北东缘,是2013年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开展1:1万土壤剖面测量所圈定的土壤异常区,区内Cu、Ag、Pb、Zn、Sn、As异常成群成带沿北西西向分布,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均具有明显的三级浓度分带。
但是随着探槽工程及部分民窿的揭露,在近地表沿断裂及节理裂隙矿化蚀变较分散。
因此,作者依托“广东1:5万明山嶂煤矿等四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项目编号为1212011220554),初步分析了工作区成矿地质条件,以期为区内进一步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1地质概况1.1地层工作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火山岩地层,为晚侏罗-早白恶世的南山村组(J3K1n)。
主要岩性为英安质火山碎屑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夹少量火山碎屑沉积岩,流纹(斑)岩、正长斑岩、顶部有熔岩,区域上呈喷发不整合覆盖于水底山组之上。
区域上丰顺县铜鼓嶂及梅县银窿顶为两处火山喷发中心。
1.2构造1.2.1断裂明山嶂断裂:位于明山嶂-高陂一带。
呈北西310°方向展布,延长68km,断裂面产状:50°∠45-75°,断距0.5公里。
破碎角砾岩宽达4米以上,两侧岩层硅化,断裂带横切北东向构造带,穿过褶皱铜鼓嶂向斜,是成矿流通运移的有利通道(图1)。
葵头营断裂:位于大龙华公社-葵头营一带。
呈直线状北东48°方向展布。
北段为北西向断裂所切,南段伸出区外。
断裂产状:310-320°∠60-80°。
断裂带压碎岩、糜棱岩宽大于5米,两侧岩层片理化、硅化较强,黄铁矿、黄铜矿、铅锌矿、石英脉、铀矿脉与此断裂平行裂隙充填,是大龙华多金属矿带主要控矿构造(图1)。
广东省丰顺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初析
差异,滑坡主要分布在5m~10m的斜坡上,共40处,占滑坡
总数的63.5% ,而崩塌主要分布在5m~10m、10m~20m的斜
坡上,有270处,占崩塌总数的81.1%。产生这一规律的主 要原因是地质灾害的发生大多数为人为因素(削坡、开挖坡
脚等)造成,高度大于20m和小于5m的人工边坡总数较少,
诱发的地质灾害相对少;人工削坡高度主要0m~20m,为了减 少土方量,削坡坡度一般较陡,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从坡高
对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分析,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
坡高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对斜坡的稳定性越不利。从另一
个方面讲,坡高也是地形地貌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表1-1斜坡高度与地质灾害关系统计表
斜坡高度 (m)
滑坡
数量 (处)
百分比 (%)
崩塌
数量 (处)
百分比 (%)
合计 (处)
百分比 (%)
0~5
7
11.1
44
13.2
51
12.9
5~ 10
40
63.5
180
54.1
220
55.6
10-20
8
12.7
90
27.0
98
24.7
>20
8
12.7
19
5.7
27
6.8
合计
63
100
333
100
396
100
1.3地形坡度与滑坡、崩塌 通过统计地质灾害在各个坡度级别的分布数量,分析斜 坡度与地质灾害的关系(1-2)。总体上,地质灾害主要分布 在坡度为30。-80°斜坡,共计394处,占灾害总数的 99.4%。从单个灾种来看,滑坡主要分布在坡度为30。~50。
复杂地质滑坡特征及稳定性
复杂地质滑坡特征及稳定性复杂地质滑坡问题,一直都是岩土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滑坡是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的一种类型,滑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外界因素,也有坡体自身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的因素。
在自然状态下,坡体处于稳定的状态,但在遭遇到暴雨或者人为活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导致坡体出现失稳进而滑动。
本文对复杂地质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使得坡体出现滑动之前,先采用加固措施,进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标签:复杂地质;滑坡;特征;稳定性1、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工程建设的数量及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地区的高边坡频繁的发生滑坡现象,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在山区,滑坡问题越来越严重,山区内出现滑坡灾害,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还会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直接地影响。
因此,应对滑坡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通过对地质勘探资料的分析,掌握滑坡的基本特征,了解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2、滑坡案例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工程施工,直接影响着坡体的稳定性。
滑坡发生于湖南省某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形地貌比较复杂,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由于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在夏季的时候,经常有暴雨天气,雨量充沛,勘察期间,发现地下水较丰富,该区域的特征结构为,残积土层,碳质页岩以及石灰岩,残积土层,结构较松散,孔隙率大,渗透性强,蓄水能力差,残积土下部结构较为紧实,为相对隔水层。
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及褶皱较多。
该区域年降雨量较多,大气降水通过渗透,从东部的低洼处流出,形成间歇性的地表水。
此外,导致该滑坡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附近小区开发建设时,开挖坡脚致使山坡的稳定性下降,发生滑坡的区域,曾多次出现滑坡的现象。
此次滑坡长六十米,坡底长一百九十米,坡脚临近处是新建住宅小区,坡顶长一百八十米,滑坡区最大高差在四十米左右,滑坡体形态呈上部陡,中下部缓,整体呈圆弧状。
广东省丰顺县乌阴山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靶区预测
广东省丰顺县乌阴山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靶区预测叶波【摘要】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燕山中晚期本区域曾经历多期次的热液作用,每期次的热液活动均伴有不同种类、不同强度的矿化、蚀变等,这是导致异常的直接原因.同时受区内断裂构造的影响,异常带呈现出多样性.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圈定出找矿靶区,有助于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开展.【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6(030)002【总页数】4页(P180-183)【关键词】热液作用;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找矿靶区【作者】叶波【作者单位】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一队,广东汕头51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乌阴山矿区位于广东省丰顺县,该矿区曾开展过1∶2.5万土壤测量工作,面积10.99 km2,圈出化探异常带。
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化探次生晕剖面检查验证工作,从而圈定出了找矿靶区。
勘查区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南部,二级构造单元粤东隆起区西缘的潘田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地处莲花山NE向深断裂带与佛岗—丰良EW向深断裂带交汇部位。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侏罗系下统金鸡组(J1j)、中统漳平组(J2zh)及上侏罗统高基坪群(J3gj)。
下侏罗统金鸡组(J1j)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灰黑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
中统漳平组(J2zh)为火山碎屑岩沉积,由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组成。
上侏罗统高基坪群(J3gj)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其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断裂有:NE向的潘田断裂、四斗田断裂、留隍断裂;NW向的古巷—澄海断裂。
区内岩浆岩发育,岩体分布受区域NE、EW、NW向断裂构造控制。
主要有燕山三期:大埔岩体、葫芦田岩体;燕山四期:华亭岩体、留隍岩体。
大埔岩体:主要受NE向莲花山断裂控制,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
葫芦田岩体: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
按岩石的颗粒度也可分为内部相、过渡相、边缘相三个相带。
丰顺县某特大型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丰顺县某特大型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摘要]对某特大型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进行分析,对其进行稳定性进行评价。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分析0引言广东省丰顺县留隍镇位于韩江中下游,地处丰顺县东北部,总人口近10万人,其中圩镇常住人口约2万人,一直以来为周边地区的商贾要地。
圩镇北侧为剥蚀低丘地貌,南临韩江,由于城镇建设发展,沿韩江东岸及丘陵坡脚的狭长地带建起密集的居民区、商铺、学校、医院等。
由于圩镇北侧山体土质疏松,坡度较陡,汛期时有突发性崩塌地质灾害发生。
1地质环境条件1.1气象与水文本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区内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渐凉,冬季低温,偶有霜冻,多年平均气温为24.1°C,1月份最冷,气温9.3°C,最低气温为1.9°C,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32.8°C,最高气温为39.1°C。
平均降雨量为1908.7mm,最大年降雨量为2491.0mm,最大日降雨量为283mm,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每年6月~9月为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89.3%,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
韩江汛期最大洪峰流量为13300m3/s,枯水期最水流量9m3/s,多年平均流量为1300m3/s。
1.2地形地貌场地地貌类型为剥蚀丘陵,山脊走向大致为北东向,西南侧为韩江,流向自北向南,地形标高15.28~85.44m,山体自然斜坡坡度一般为25~35°,局部边坡较陡,出现50~70°陡坎;山体植被整体覆盖较好,主要为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或果林。
但靠近山脚的位置,因建筑物修建的需要,部分地段进行了一定的削坡和开挖。
场地边坡地形较陡,坡面裸露,多未采取防护措施,两者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3地质构造场区位于北西向留隍断裂及北东向高华断裂交汇处北东约2.5km。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摘要:本文专门以某个边坡作为工程项目的依托,获得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从滑坡的规模和形成原因等各方面着手,结合其变形的强烈程度规划为不同的变形区,并且针对这些变形区的变形特点开展解析,最终以大容重实验以及室内土工实验数据所获得到的滑体土物理性质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以便为相似的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探究工作提供一定价值。
关键词:山体滑坡;变形特征;稳定性;地质灾害1探究背景所勘察的区域处于强烈生深切割地貌高山上部一个缓斜坡台地上,后面高差为30~70m的山体,前面则是悬崖峭壁,左边是一个冲沟,右面跟后面的山体融合。
此滑坡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浅~中层土质推移式滑坡,其滑坡长约600m,宽为1000m,滑体厚3~8m。
1.1水文地质条件工程项目操作区域的地表水主要来源于水田浇灌水和池塘水,没有比较大的湖泊等大水体存在。
滑坡区域的左边和中间有四条季节性冲沟,这四条冲沟内常年伴随间接性水流,其海拔高为1150~1010m。
沟槽中的水资源大多都是来源于雨水和水田灌溉水补给,要会跟随天气降水的情况改变,出现变化滑坡,左边的沟内层状砂质泥岩出露。
1.2工程地质条件滑坡区工程地质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含砾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块碎石。
据钻探,该层埋深较大。
全部钻孔均出露粉质粘土和块碎石土。
2探究山体滑坡地质灾害2.1滑坡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2.1.1物理原因边坡的物理性质是边坡滑动的重要原因。
在地质构造中,滑坡地质会对坡体产生影响。
斜坡的地质构造将决定其整体物理强度。
然而,边坡地质中含有大量的亲水性矿物。
当这些物质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许多问题,降低边坡稳定性,进而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2.1.2内部结构边坡内部结构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改变。
这些变化会致使边坡地质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以致结构面更加复杂。
形状各异的复杂结构面对边坡内部结构造成影响,降低边坡整体稳定性,不仅影响边坡地质内部结构,还会增加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
基于加权信息量法的丰顺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基于加权信息量法的丰顺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发布时间:2022-12-29T05:45:29.836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7期作者:符嘉望迟帅曾卢俊[导读] 本次研究以丰顺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为基础符嘉望迟帅曾卢俊(1.广东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广东梅州 514089;2.广东省地质局第十地质大队,广东中山 528429;3.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18)摘要:本次研究以丰顺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情况,选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岩组类型、距河流距离和距道路距离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为各评价因子权重赋值,并构建信息量模型,导入ArcGIS平台空间分析,对丰顺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分析。
研究表明,丰顺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类型主要为中、低易发区,分布于研究区的中部、东部和北部;高易发区分布于研究区分布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
关键词:地质灾害;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易发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近年来,基于GIS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以及模型构建功能,GIS技术逐渐开始应用于地质灾害的预测与评价工作。
目前,常用的地质灾害评价模型或方法有神经网络模型、模糊评判模型、模糊可靠度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等[1],或基于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的统计分析模型,如信息量法、证据权法[2],通过对研究区地质背景、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提炼敏感的致灾因子,研究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发育机制。
滑坡、崩塌是研究区内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多为小型,本次研究共调查、收集了140个灾害点(截止到2020年底,滑坡30个,崩塌110个)的资料,选取了与地灾成因较为密切的6个影响因子,构建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分析评价丰顺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
1 研究区概况丰顺县地处粤东地区,丰顺县境内地形复杂,山峦叠嶂。
境内群山耸立,东、北、西、中部均为山地,区内地形以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面为主,南部汤坑附近和韩江中游有小块平原。
基于贡献率权重法的丰顺县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基于贡献率权重法的丰顺县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杨伟
【期刊名称】《地下水》
【年(卷),期】2024(46)3
【摘要】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是一种通过综合评价地质灾害可能威胁的人员、财产、环境等承灾体,从而评估一个地区承灾体受潜在地质灾害威胁而可能遭受损失的程度的评价方法。
本次丰顺县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研究,基于ArcGIS平台和贡献率权重法,根据丰顺县的发展特征,以及系统性、可行性原则,选取了人口密度、建筑面积、耕地密度、道路密度、GDP密度等5个评价指标,构建易损性评价模型,计算出县区内17个镇、场的易损性等级,为后续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总页数】3页(P177-179)
【作者】杨伟
【作者单位】广东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94
【相关文献】
1.浅谈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2.基于RS和广义目标函数法的清水沟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价
3.基于贡献率模型的汶川县滑坡灾害的易损性评价
4.基于GIS和贡献权重迭加方法的区域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
5.基于改进博弈论组合权重的云模型在城市洪涝易损性评价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顺县某特大型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摘要]对某特大型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进行分析,对其进行稳定性进行评价。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分析
0引言
广东省丰顺县留隍镇位于韩江中下游,地处丰顺县东北部,总人口近10万人,其中圩镇常住人口约2万人,一直以来为周边地区的商贾要地。
圩镇北侧为剥蚀低丘地貌,南临韩江,由于城镇建设发展,沿韩江东岸及丘陵坡脚的狭长地带建起密集的居民区、商铺、学校、医院等。
由于圩镇北侧山体土质疏松,坡度较陡,汛期时有突发性崩塌地质灾害发生。
1地质环境条件
1.1气象与水文
本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区内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渐凉,冬季低温,偶有霜冻,多年平均气温为24.1°C,1月份最冷,气温9.3°C,最低气温为1.9°C,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32.8°C,最高气温为39.1°C。
平均降雨量为1908.7mm,最大年降雨量为2491.0mm,最大日降雨量为283mm,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每年6月~9月为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89.3%,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
韩江汛期最大洪峰流量为13300m3/s,枯水期最水流量9m3/s,多年平均流量为1300m3/s。
1.2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类型为剥蚀丘陵,山脊走向大致为北东向,西南侧为韩江,流向自北向南,地形标高15.28~85.44m,山体自然斜坡坡度一般为25~35°,局部边坡较陡,出现50~70°陡坎;山体植被整体覆盖较好,主要为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或果林。
但靠近山脚的位置,因建筑物修建的需要,部分地段进行了一定的削坡和开挖。
场地边坡地形较陡,坡面裸露,多未采取防护措施,两者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3地质构造
场区位于北西向留隍断裂及北东向高华断裂交汇处北东约2.5km。
隍断裂为逆断层,断层走向为北西向,延伸约16km,倾角30~45°断裂带宽约1~5km,为一燕山期活动断裂。
断裂带内发育破碎角砾、砂岩,充填铁质,并伴有花岗闪长岩的产出。
高华断裂逆断层,断层走向为北东向,延伸约18km,倾角50~60°断裂带宽约2~6km,为一燕山期活动断裂。
断裂带内发育破碎角砾、火山碎屑
岩夹页岩,充填铁质,并伴有黑云母花岗岩的产出。
场长区内未发现明显的断裂构造迹象,场地稳定性较好。
2地质灾害体特征
2.1滑坡
据野外调查发现评估区内有1处滑坡,滑坡为土质滑坡,滑坡前缘宽约26m,滑坡长约25m,滑动主轴线320°,坡顶与坡脚最大高差21.0m。
滑坡平面上呈凹形,剖面呈椅状。
滑坡中部(前缘高陡坡体顶部)出现多条裂缝,裂缝宽0.02~0.05m,长1~2m,裂缝走向多为北西,与边坡西侧斜交。
滑坡前缘经当地居民的人为作用,滑体土体一部分已被清除,前缘形成一个小平台,平台处土体出现多条的裂缝,树木歪斜,根系外露。
滑坡后壁错落陡坎高3~6m,滑坡后壁整体较陡,约60~70°,后壁出露为坡积土。
表层坡积粉质粘土,厚度6~6.5m;下层砂质粘性土,孔隙度大,厚度4~7m。
岩体坡面凹凸不平,面积350m2,滑体体积1050m3,规模属小型。
滑床岩性主要为全风化花岗岩,次为残积土,控滑结构面主要为残积土与坡积土接触面。
滑动带主要为残积土与坡积土接触界面形成的软弱带,厚约0.2m,埋藏深度5~6.5m,呈褐黄色、褐红色,结构凌乱,柔皱现象明显,含较多花岗岩风化残积石英颗粒,土体较为潮湿,土的抗剪强度较低。
2.2崩塌
崩塌区平面上半弧形,剖面呈阶梯状,高约7m,边坡后壁坡度较陡,约60~70°,坡面未作防护。
坡脚自然斜坡坡度较缓,为15~25°,植被较发育。
坡面出露厚约3m的坡积土及厚度大于10m的残积土。
崩塌体经近期人为作用,部分已被清除,由风化岩块夹土组成,结构松散混乱,宽约22m,长约6.5m,体积约360m3,规模属小型。
2.3不稳定斜坡
调查区不稳定斜坡点形态差异较大,大部分地段坡脚开挖,形成坡度较陡的人工边坡,部分有浆块石挡墙或干砌石支护体简单支挡,多处于欠稳定状态,局部上部自然斜坡坡度稍缓,植被发育,总体上地形呈现上缓下陡的凹凸形或折线形,不利于斜坡的稳定。
3稳定性定性分析
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分析,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综合评价其稳定状态。
斜坡岩体主要为全~强风化花岗岩,呈土柱状、碎块状,性质类似于土质边坡,极易形成弧形滑动。
因此,土质或类土质边坡宜采用圆弧稳定分析方法,使用正版理正计算软件,进行自动搜索潜在最危险滑动面,计算斜坡整体或局部的稳定性,同时对可能沿强风化花岗岩界面滑动的坡体,采用折线滑动法计算斜坡整体稳定性。
斜坡表层土体为坡残积土,下部主要为全风化、强
风化花岗岩,岩土体遇水易软化。
饱水后其结构极易破坏而强度急剧降低,易沿土岩接触界面或岩体结构面形成软弱带。
在雨季当雨水无法顺利排泄的情况下,大量入渗到岩土体当中,容易导致斜坡失稳而发生崩塌或滑坡。
4治理措施
治理工程设计中,应特别注意新增支挡结构与原有支护结构的结合;以及在原有挡土墙上修建支挡结构,应验算挡土墙的稳定性。
设计中,尚应注重排水工程的设置,保证坡体及坡面排水顺畅。
对调查区不良地质体建立中长期监测系统,整治前和整治过程中重点做好山体斜坡岩土体的位移变形监测。
治理完工后应做好支挡结构的位移变形观测及地表变形土体的观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
5结论
勘查区为剥蚀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10.0~60m,自然斜坡坡度一般20~35°,人工削坡形成边坡8处,其中发育崩塌1处、滑坡处。
土质边坡坡高大于15m,威胁人口密集和较重要建筑物的地段防治工程等级为一级。
地质灾害的危害性预测,不稳定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直接威胁人口1525人,间接威胁人口4125人,威胁建筑面积约77496m2,可能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约8302.5万元,危害等级为一级。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手册编写委员会.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K].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岩土工程手册编写委员会.岩土工程手册[K].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
[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