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及答案
答案版廉颇与蔺相如复习导学案宋苗苗
萃英中学高三语文学科复习导学案课题廉颇与蔺相如编写人宋苗苗审核高三语文班级姓名编号 9【复习目标】1.熟读文本,梳理积累文言知识(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
2.学以致用,做课外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积累文本写作素材。
【复习重点和难点】1. 文言知识的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2. 学以致用,做课外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复习自测】一、一词多义(1)负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②秦贪,负.其强凭借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负(2)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掉转(3)顾①相如顾.召御史书曰回头②顾.野有麦场环视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④莫我肯顾.顾惜⑤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后于赵者只是(4)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而①夫秦强而.赵弱并列关系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如果③不如因而.厚遇之顺承关系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转折关系(6)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乘机)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乘机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经由,通过④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沿袭二、重点训练题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1.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B)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2.例句:“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C )A.乃置酒请.之 B.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C.请.以赵十五城为大王寿 D.请.奉盆缶秦王3.例句:“而君幸.于赵王”(A )A.高雅得幸.于胡亥 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4.例句:“固.请,召有司案图”(C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管仲固.谏不听 D.鄙人固.陋,不知忌讳5.例句:“相如因持璧却.立”( A )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 B.王者不却.众庶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D )A.阿母谢.媒人 B.乃令张良留谢.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三、翻译下列语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三及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活页导学案第 17 周时间 6 月 10 日组长签字制作人:王明川班级姓名《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三)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中第二个故事“渑池相会”(14――17自然段)2.积累文章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3.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难点:掌握文中的主要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学习过程一.自学指导:1.自读课文14――17自然段,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用五分钟的时间,试着把课文翻译一遍。
然后让学生逐句翻译,翻译正确,每人加1-2分。
2.整体感知“渑池会”,思考下列问题。
①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②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③学生齐读廉颇送别赵王时说的那一段话,然后提问:根据这段话说说廉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
④学生默读第15、16两段,复述渑池会上的斗争经过,然后提问:a从蔺相如跟秦方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可以看出什么?b赵王认为蔺相如“功大”,是否有理由?c廉颇是否也有功呢?二.小组讨论,同学互动(起立)讨论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回答。
三.当堂训练下列词有多种解释,根据句子的内容选一种恰当的解释,填入括号。
(每字2分,共50分)1.拜:叩拜、授官.(1)拜()为上卿。
(2)拜()送书于庭。
2.见:看见、接见、被、受、显现.(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3)才美不外见()。
3.徒:步行、党徒、部下、同类、白白地、空、只/不过.(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2)召令徒()属曰……(3)徒()见欺。
4.因:依靠、凭借、借助、顺着、趁此、于是、因为.(1)不如因()而厚遇之。
(2)相如因()持璧却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幸:幸运、侥幸、幸而(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希望、(帝王的)宠爱/宠幸。
廉颇蔺相如 导学案 教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师导学案编写人:郑治和审核人:沈泱使用时间:班级:姓名: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品质。
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等。
结合语境理解,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对这些词语认识。
4、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导学重难点:1.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2.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预设设计意图学习内容: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1、司马迁及《史记》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信史”。
2、历史背景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廉颇与蔺相如》学案
《廉颇和蔺相如》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复述本文的三个故事。
2、通过自主检测习题,归纳概括出“完璧归赵”故事中的重点文言知识。
3、通过精读课文,举例分析“完璧归赵”中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并归纳在这个故事中司马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预习任务:一、朗读全文一遍,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二、精读第1—5自然段,勾画出第1—5自然段的重点文言知识。
(有疑问的地方请写在此题空白处,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三、尝试复述“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将相交欢”三个故事。
四、小组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
缪贤、赵王、蔺相如、旁白五、独立完成自主检测习题通假字1、肉袒伏斧质请罪2、可与不?3、召有司案图。
4、设九宾礼于廷。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7、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重点实词1、使人遗赵王书2、即患秦兵之来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4、臣请就汤镬5、而君幸于赵王则幸得脱矣6、秦贪,负其强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决负约不偿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7、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重点虚词:以1、以勇气闻于诸侯2、何以知之?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4、宁许以负秦曲5、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词类活用(指出活用类型及意义)1.、舍..相如广成传舍2、左右欲刃.相如3、乃使其从者衣.褐4、而相如廷.叱之5.、完..璧归赵6、宁许以负.秦曲7、毕礼而归.之特殊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而君幸于赵王4、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5、何以知之6、求人可使报秦者7、拜送书于庭古今异义1、左右皆呼万岁2、请指示..王3、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重点句子的翻译: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3、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教师用
《廉颇与蔺相如》预习案2. 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3. 培养分析综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4. 培养鉴赏评价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遗易幸负谢请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 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6.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刻画人物的手法二、《史记》:参看同步练习册相关知识部分三、内容概述参看同步练习册,“文脉梳理部分”指导学生预习和学习,建议以《同步练习册》为蓝本,要求并加强阅读指导。
完成“夯实基础”部分,课堂演练“当堂验收”部分。
四、重点透视(一)语言积累(可做成卡片)1. 通假字以十五城请易璧,可予不.通“否”不给臣愿奉.璧往使通“捧”捧着拜送书于庭.通“廷”朝廷召有司案.图通“按”察看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通“佯”假装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2. 古今异义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就如何处理问题指明原则或方法。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而往,到那里今义:从前,介词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盟约今义:限制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今义:宣告,公开声明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的连词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古义:不前往今义:不可以于是相如前进..缻古义:上前进献今义:面向前方行进于是..秦王不怿古义:对这种情况今义:连词,表承接吾羞,不忍..为之下古义:不愿意今义:不忍心3. 一词多义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秦昭王闻之.代词,指代得和氏璧这件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介词)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介词)臣窃以.为其人勇士认为(动词)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因为(介词)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来(目的连词)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因为(因果连词)于以勇气闻于.诸侯在(介词)而君幸于.赵王被(介词)终不能加胜于.赵引进动作的对象(介词)徒徒.见欺白白的(副词)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副词)故以此知之,故.欲往所以(连词)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缘故(名词)夫赵强而.燕弱连词,表并列关系而.君幸于赵王而且(连词,表递进关系)而而.束君归赵矣表承接关系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如果(连词,表假设关系)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连词,表修饰关系必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确实(副词)我见相如,必.辱之一定(副词)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副词)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机(介词)因.跪请秦王趁机(介词)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介词)乃今君乃.亡赵走燕竟然、却(副词)乃.前曰:“璧有瑕”于是、就(副词)臣乃.敢上璧才(副词)见徒见.欺被(介词)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动词)我见.相如,必辱之看见(动词)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动词)拜.送书于庭叩头行礼(动词)请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请求(动词)臣请.完璧归赵表敬副词使使.人遗赵王书派(动词)求人可使.报秦者做使者(动词)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出使(动词)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动词)则幸.得脱矣侥幸(副词)大王亦幸.赦臣表示自己感到幸运(敬词)从臣从.其计听从(动词)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动词)怀其璧,从.径道亡表示起点,“由”(介词)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动词)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动词)相如引.车避匿掉转(动词)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开弓奉相如奉.璧奏秦王同“捧”赵立奉.璧来献(动词)奏相如奉璧奏.秦王进献(动词)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弹奏(动词)列大王见臣列.观一般(形容词)不欲与廉颇争列.位次(名词)负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秦贪,负.其强仪仗(动词)决负.约不偿城违背(动词)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动词)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动词)示传以示.美人给……看示.赵弱且怯也显露(动词)顾相如顾.召赵御史回头(动词)顾.吾念之可是(连词)罪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惩处(动词)臣有罪.,窃计欲亡走燕罪过(名词)4. 常见实词使人遗.赵王书送(动词)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交换(动词)求人可使报.秦者答复(动词)窃计欲亡.走燕逃跑(动词)其势.必不敢留君情势(名词)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劝阻(动词)燕王私.握臣手私下(副词)窃.计欲亡走燕私下(谦词)而束.君归赵矣捆绑(动词)则幸得.脱矣能够(能愿动词)则幸得脱.矣避免(动词)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理亏(名词)均.之二策权衡(动词)璧有瑕.,请指示王玉上的斑点(名词)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动词)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动词)礼节甚倨.傲慢(形容词)度道里会遇之礼毕.结束(动词)赵王鼓.瑟弹奏(动词)左右皆靡.倒退(动词)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触犯(动词)乃辞谢.道歉(动词)5. 常见虚词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以及(连词)赵王悉.召群臣议全部(副词)间.至赵矣秘密地(副词)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只(副词)相如度秦王虽.斋虽然(转折连词)决.负约不偿城必定(副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卒.廷见相如终于(副词)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副词)6. 词类活用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使动用法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使动用法)大王必欲急.臣使……着急(使动用法)归.璧于赵使……归(使动用法)秦王恐其破.璧使……破(使动用法)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使……结束,使……归(使动用法)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坚固明白(使动用法)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名词作状语)怒发上.冲冠向上(名词作状语)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名词作状语)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名词活用作动词)乃使其从者衣.褐穿(名词活用作动词)怀.其璧,从径道亡怀揣(名词活用作动词)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发出惊怪之声(名词活用作动词)秦御史前.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名词活用作动词)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名词活用作动词)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意动用法)7. 特殊句式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判断句)以勇气闻于诸侯(状语后置)拜送书于庭(状语后置)设九宾于庭(状语后置)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状语后置)君何以知燕王(介词宾语前置)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徒见欺(被动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使不辱于诸侯(被动句)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省略句)遂与王会渑池(省略句)相如闻,不肯与会(省略句)(二)研讨探究1. 本文开头对廉、蔺二人的出身按传记的一般写法简略介绍,但读完全文,却又感到它还有更重要的作用,请概括说明。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及答案(共三课时)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司马迁的生平,把握《史记》的有关知识。
掌握1-7段的重点实词的含义和重点虚词的用法。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能够翻译1-7段,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找出文中活用的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3、情感目标:认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奋著书的可贵品质;认识蔺相如以国为重的可贵品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掌握1-7段的重点字词。
2、难点: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
三、学法指导自读课文1-7段,看注释,试着翻译1-7段,找出不会解释及不会翻译的地方,上课时及时解决。
四、学习过程1、自主学习⑴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________、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________,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著有《史记》。
⑵《史记》我国第一部________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
⑶朗读课文1-7段,概括大意。
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拜.为上卿________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________③窃计..欲亡走燕________ ④则幸得.脱矣________⑤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________ ⑥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________⑸请找出1-7段中的判断句、被动句。
A、判断句:B、被动句:⑹翻译下列句子。
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
②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②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2、合作探究⑴《史记》我国第一部________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________(12篇)、________(30篇)、________(70篇)、书(8篇)、表(10篇)等五种体裁,共130篇。
鲁迅赞誉《史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第1-13自然段的疑难字词、句式及故事内容。
2、品味“完璧归赵”的细节描写(人物刻画)及艺术表现手法。
3、理解蔺相如的智勇双全,并品味其说辩艺术。
【学习重难点】文中的细节描写(人物刻画)及蔺相如的说辩艺术。
【合作探究】(Cooperation inquiry)
1、阅读第1-5自然段,你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如何?作者运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
2、小组展演第6-7自然段,控制在3-5分钟内。
3、请以说书的形式讲述第8-13段的故事内容,要求用自己的话,
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4、请找出第8-13段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倒装句,
并进行讲解,解决课后练习三1-5小题。
5、品味第8-13自然段的细节描写,(可从意思、人物情态心理、
表现手法等角度思考)见课后练习二第1-3题。
6、品味“完璧归赵”中蔺相如的说辩艺术,他是如何说辩的?
7、简述第一部分(1-2自然段)的内容及写作特点,并设计板书。
8、小结第二部分(3-13自然段)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并设计
板书。
(板书要求简洁易懂)
【课后作业】继续完成全文批注,对课后练习四划分标点并翻译。
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及答案
《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主备人:吕兆峰审核人:吕兆峰学习目标:1、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品质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等。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等。
知识储备1、本文作为《史记》中着名的人物传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风云变幻。
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
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
2、人物名片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
山东德州陵县人。
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蔺相如(前329~前259),战国时赵国大臣,今河北曲阳人,一说是山西临汾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
先前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后被举荐,得到重用,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上卿。
3、背景资料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
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公元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谢请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难点1.难翻译的句子2.刻画人物的手法3.对廉蔺的评价学习用时:4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学习重难点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分小组学习。
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3.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课前预习】一、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记载了上起_______,下至_______时当代史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____通史,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其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全书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共_____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________________ ;“___”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___”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____”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_____”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及课后练习
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分析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学习严于律己、有错就改的品格和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请概述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1)第1~2段:(2)第3~13段:(3)第14~16段:(4)第17~21段:二、自练自测(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2.秦御史前.书曰 ()3.且庸人尚羞.之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臣请完.璧归赵 ()6.怒发上.冲冠()7.舍.相如广成传 ()8.左右欲.刃相如 ()9.秦王恐其破.璧 ()10.毕礼而归.之()(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请人遗.赵王书遗:古义:今义: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 古义:今义:3.宣言..曰宣言: 古义:今义:(三)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
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于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大王见臣列观()5.徒见欺()6.以勇气闻于诸侯()7.何以知之()8.而君幸于赵王()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文章对主要人物蔺相如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2.缪贤认为蔺相如“勇士,有智谋”,试就“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件事,分析蔺相如“勇士”和“有智谋”的表现。
3.课文是怎样写廉颇的?从中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性格特点?4.蔺相如两次外交斗争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由一个舍人平步青云,竟位居有“攻城野战之大功”的廉颇之右,他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文中说“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5.本文通过三件事表现了蔺相如的英勇无畏,但在历史上对“完璧归赵”这一事件有着不同的评价,如王世贞就认为,赵国因一璧之故,加重了秦王对它的仇恨,也加速了祸患的到来,蔺相如应负重要责任。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答案预习课文第3~13段五、通假字1、(不:通“否”)2、(奉:通“捧”)3、(案:通“按”,审察、察看)4、(孰:通“熟”,仔细)六、一词多义1、负:①(使……担负,使……承担)②凭借,倚仗)③(违背)④(辜负,对不起)2、以:①(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③(介词,凭借)④(介词,拿,用)⑤(连词,相当于“而”)3、见:①(介词,被,受)②(动词,接见)4、舍:①(名作动,安置住宿)(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5、因:①(由此,趁此)②(通过、经由)6、顾:①(回头)③(四面看)⑤(《为学》)(反而)7、引:①(动,延请)②(动,拉)④(动,拉开弓)七、词类活用1、(负:使……担负,使……承担)2、(完:使……完好无缺)3、(前:名作动,上前)4、(舍:名作动,安置住宿)5、(间jiàn:名作状,从小路)6、(廷:名作状,在朝堂上)7、(毕、归:使……完毕、使……回去)8、(刃:名作动,杀)9、(西:名作状,向西)10、(严:形作动,尊敬)11、(急: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12、(衣yì:名作动,穿上)13、(使……破碎)八、1、古义:指给人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古义:条约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4、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6、古义:扬言今义:宣告7、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今义:鄙卑下贱九、1、(省略句)2、(判断句3、(被动句)4、(状语后置。
于大王得罪)5、(省略句)6、(状语后置。
使不于诸侯辱)第二课时【课堂学习】二、内容理解问题:①[明确]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
课文先写赵国君臣面临的“三难”:秦王求璧,贪婪霸道,一难赵王。
面对秦王的易成求璧,赵国君臣深感“矛”或“勿予”两难,才有“求人”报秦之议,缪贤荐才之举,赵王召见之事,相如入秦之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答案【自主学习】1、臣等不肖.(xiào)刎.颈.之交(wénjǐng)广成传.舍( zhuàn)缪.贤舍人(miào)见臣列观.(guàn )相如虽驽.(nǔ)臣语.曰(yù)使人遗.赵王书(wèi)睨.柱(nì)秦王不怿.(y ì)2. ⑴可与不: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3. ⑴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⑸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⑺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4.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作动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名词作动词衣,穿④而相如庭斥之:名词作状语廷,在朝廷上⑤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间,从小路⑥完璧归赵:使动用法完,使...完整⑦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碎⑧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负.使...承担⑨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归,使...回去⑩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耻⑪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后,以...为后5.文言句式: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判断句③我为赵将判断句④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⑤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句⑥何以知之.倒装句宾语前置⑦求人可使报秦者倒装句定语后置6.一词多义⑴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⑵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⑶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⑸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⑹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合作探究】1.说说课文中主要写了那几件大事?(1)完璧归赵(2)渑池之会(3)负荆请罪2.从这几件大事中可以分别看出廉颇蔺相如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蔺相如:有胆识、有智谋、善于相机行事、掌握主动廉颇:直率坦白、勇于改错《廉颇蔺相如列传》训练案答案【夯实基础】1、A (B项,“瑕”读xiá;C项,“驽”读nú;D项,“间”读jiàn)2、C (独:难道)3、D (A项,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使用说明1、借助导学案充分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大意,将重点字词音义在书上标注。
2、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实虚词及句式;牢记文学常识;梳理文章结构。
2、(能力目标)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预习引路1、关于司马迁和《史记》,参照《名师一号》进行整理、识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避匿()汤镬()肉袒()盆缶 ( ) 案图()可予不()渑池()诈佯()列观()皆靡()传舍()甚倨()不怿()衣褐()()睨柱()3、熟读课文,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并能准确复述。
4、参照《名师一号》85页,梳理文言现象。
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并适当拓展。
许易幸负见引顾就因以探究提高1、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者“保璧”与“骗璧”展开三个回合的较量:献璧取璧;归璧于赵;廷斥秦王。
这个故事体现了蔺相如足智多谋,英勇不屈,不畏强暴的性格特点。
2、“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3、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4、“负荆请罪”这则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当堂检测1、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君幸于赵王幸:宠幸 B.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白白地C.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而:如果 D.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示:给……看2、“负”字在本文中多次出现,下面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秦贪,负其强负:凭借,倚仗 B.决负约不偿城负:违背C.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负:背着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负:担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 ①大王亦幸赦臣②十恶不赦B. ①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②前倨后恭C. 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②口诛笔伐D. ①且相如素贱人②素不相识4、下面的句子为定语后置句的一句是()A.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 求人可使报秦者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 大王见臣列观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①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②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B. ①乃使其从者衣褐②左右欲刃相如C. 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②舍相如广成传舍阅读14——16段,完成下列问题。
(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含答案三课时(2)
8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因
4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机
5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6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机
2其他重点词义
11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1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交换
13今君乃亡赵走燕:逃跑
1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比较
15相如持璧却立:退后
16乃辞谢,固请:道歉;坚决
3则幸得脱矣
4大王亦幸赦臣
5妇女无所幸
6故幸来告良
7幸可广问讯
8三生有幸
独
1独畏廉将军哉
2鳏寡孤独
3而吾以捕蛇独存
顾
1相如顾召赵御使书曰
2顾吾念之,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3顾野有麦场
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因
1相如因持璧却立
2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3不如因而厚遇之
2其他重点词义
1使人遗赵王书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学法提示】
学习本文要在课前完成结构化预习(采取“查、划、写、记、练、思”阅读“六字诀”方法)基础上,结合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来整体把握全文,解决教师预设的主要问题,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课中通过合作、探究、讨论等方法,深入分析文本,掌握演讲词的一般特点,并完成“问题解决-评价单”;课后通过交流、展示等方法,使同学深层次理解文本,完成“问题拓展-评价单”,并进行课外练笔。
4赵王鼓瑟
5蔺相如前曰
(2)词作状语
1相如廷斥之
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赵王于是遂遣相如西入秦
4怒发上冲冠
5卒廷见相如
2使动用法
1完璧归赵
2舍相如广成传
3王恐其破璧
4许以负秦曲
5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预习案答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梳理故事情节,能够说出本文脉络结构。
2.通过研学预习案内容,能够说出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特殊句式。
【学习重点】理解并能分辨文言实词“闻”的多义现象。
【学习难点】理解并能辨析定语后置句式。
知识生成案一(一)导(1分钟)谁能凭借大智大勇力挽狂澜,谱写一曲英雄的绝唱呢?(二)预(10分钟)学法指导: 1.结合预习案内容,自主梳理课本内容,完成预习自测;2.学习要求:认真研读课文和同步导学教程,黑笔勾画重点,红笔标记疑点;3.先学后测:根据导学案勾画要点并默记,6分钟闭卷检测,1分钟开卷补充。
导学问题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其父司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
20岁以后,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
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调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
2.关于《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
鲁迅对此书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时代背景战国末期,韩、赵、魏、楚、燕、齐、秦七国中,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4.和氏璧和氏璧从侧面看是绿色的,从正面看是白色的。
卞和三次献宝,两次受刑,多年苦难,成就了和氏璧的传奇,所以这块玉被称为和氏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主备人:吕兆峰审核人:吕兆峰学习目标:1、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品质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等。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等。
知识储备1、本文作为《史记》中著名的人物传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风云变幻。
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弛有度,扣人心弦;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
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
2、人物名片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
陵县人。
战国时期国杰出的军事家,与白起、王翦、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蔺相如(前329~前259),战国时国大臣,今曲阳人,一说是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
先前为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后被举荐,得到重用,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上卿。
3、背景资料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在此之前,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
在此期间,以主力图楚,公元前280年取楚上庸(今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公元前278年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江陵),逼楚迁都于(今淮阳)。
尽管如此,仍未停止对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的挑战已成为危之所系的大问题。
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基础巩固一、注音。
1.臣等不肖()2.刎颈之交()3.广成传舍()4.缪贤舍人()5.见臣列观()6.相如虽驽()7.臣语曰()8.使人遗王书()9.睨柱()10.王不怿()二、解释下列黑体词的含义。
1.乃辞()2.从径道亡()3.间至矣()4.臣请就汤镬()5.左右皆靡()6.为王寿()7.王竟酒()8.位在廉颇之右()9.一介之使()10.徒以口舌为劳()三、在下列句假字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写出本字。
1.可与不()2.拜送书于庭()3.召有司案图()4.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四、写出下列黑体词的含义和用法。
于 1.闻于诸侯()2.故燕王欲结于君()3.归璧于()4.使不辱于诸侯()5.强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者()6.苛政猛于虎也()之 1.得璧,传之美人()2.即患兵之来()3.均之二策()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5.至河伯娶妇时……幸来告语之()6.何陋之有()对 1.何以知之?对曰()2.对镜贴花黄()请 1.璧有瑕,请指示王()2.王窃闻王好音,请奏瑟()3.诸将请所()书 1.使人遗王书()2.御史前书曰()3.军书十二卷()许 1.宁许以负曲()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时人莫之许也()4.曳屋许许声()5.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设 1.乃设九宾礼于廷()2.亦盛设兵以待()3.设以炮至,吾村不()奏 1.请奏瑟()2.相如奉璧奏()王顾 1.顾()吾念之2.相如顾()召御史曰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计 1.计()未定2.廉颇蔺相如计()曰3.可计()日以待也拜:(1)拜()为上卿。
(2)拜()送书于庭。
见:(1)欲予,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王坐章台见()相如。
(3)才美不外见()。
徒:(1)我为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2)召令徒()属曰……(3)徒()见欺。
因:(1)不如因()而厚遇之。
(2)相如因()持璧却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罪。
幸:(1)君幸()于王。
(2)则幸()得脱矣。
(3)大王亦幸()赦臣。
(4)幸()来告语之。
负:(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曲。
(2)贪,负()其强。
(3)相如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5)廉颇闻之,肉坦负()荆……(6)胜负()未定。
请:⑴.璧有瑕,请指示王()⑵.王窃闻王好音,请奏瑟()⑶.诸将请所之()五、请在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标出由何类词活用为何类词。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动→名)1.璧西入()2.御史前书曰()3.且庸人尚羞之()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归璧于()6.怒发上冲冠()7.特以诈为予城()七、翻译下列语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王?译: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均之二策,宁许以负曲。
译:计未定,求人可使报者,未得。
译: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译:合作探究1、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五步之,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3、在“将相和”的故事中,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方法来描绘人物?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学习反思本文容你掌握如何?还有哪方面比较弱?达标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倨傲(jù)佯为(yáng)传舍(zhuàn)渑池(miǎn)B、缪贤(Miào)肉袒(tǎn)瑕疵(xiā)列观(guàn)C、汤镬(huò)驽马(nù)盆缶(fŏu)诀别(jué)D、琴瑟(sè)刎颈(wĕn jĭng)不怿(yì)间道(jiā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只,不过B、顾吾念之顾:只是,不过C、独畏廉将军哉独:唯独D、卒相与欢卒:最终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有攻城野战之大功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夫强而弱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罪不如因而厚遇之D、拜为上卿我为将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予不B、拜送书于庭C、召有司案图D、请奉盆缶王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间至矣B、乃前曰C、而相如廷叱之D、怒发上冲冠6、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B、于是相如前进缶C、请奉盆缶王,以相娱乐D、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学习小结答案基础巩固一、1.xiào2.wěnjǐng3.zhuàn 4.miào5.guàn6.nú7.yǔ8.wèi9.nì10.yì二、1.道歉2.小路3.从小路或悄悄地4.古代一种用滚水烹煮的酷刑5.倒下6.敬酒或献礼7.完毕8.上9.个10.只不过,建立三、1.不否2.庭廷3.案按4.缪穆5.孰熟五、于1.在介词2.和介词3.到介词4.被介词5.对介词6.比介词之1.它代词2.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3.这代词4.助词不译;或我,代词5.我,代词6.助词表示宾语前置对1.回答动词2.向着介词请1.请允许我动词2.请你动词3.请示动词书1.信名词2.书写动词3.文书名词许1.答应动词2.左右不确定数词3.赞同动词4.象声词hǔ5.处名词设1.安排动词2.部署动词3.假设连词奏1.弹奏动词2.进献动词顾1.可是连词2.回头动词3.拜访动词4.难道副词计1.计策名词2.谋划动词3.计算动词(1)授官(2)叩拜2:(1)被(2)接见(3)呈现3:(1)只是(2)部下(3)白白地4:(1)趁此(2)于是(3)借助5:(1)宠爱(2)侥幸(3)幸而(4)希望6:(1)担负(2)倚仗(3)违背(4)辜负(5)背(6)败7:(1)请允许我(2)请你(3)请示六、1.西名→状 2.前名→动 3.羞动→意动 4. 先后形→意动 5.归动→使动6.上名→状7.诈动→名合作探究1、相如是在国威逼利诱,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
课文先写国君臣面临的“三难”:王求璧,贪婪霸道,一难;面对王的易城求璧,国君臣深感“予”或“勿予”两难;求人报而无人,三难。
这才有“求人”报之议,缪贤荐才之举,王召见之事,相如入之行。
(虎狼之易城求璧,诚意少而诈骗多,王为难,相如不易,矛盾愈尖锐,愈能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
)2、王不肯击缶,蔺相如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念头:“五步之,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无须高声,无须宏论,蔺相如交代了两个事实,作了一个暗示。
两个事实是:一、两人五步之距,王已成蔺相如的人质;一、在王面前是一个敢“以颈血溅大王”的人,是一个大智大勇,敢说敢为的人,是一个不顾生死,死而更勇的人。
一个暗示是:我要与你同归于尽!无庸置辩的事实,凌厉明确的暗示,王除了服从,别无选择。
结果是“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
3、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性格更加鲜明突出。
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
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同时,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蔺相如的见识卓尔不凡,超人一等。
达标检测1、A (B项,“瑕”读xiá;C项,“驽”读nú;D项,“间”读jiàn)2、C (独:难道)3、D (A项,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也可将“之”理解为代词,代指“我”。
B项,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
C项,前者是介词,通过、经由;后者是趁机。
D项,均为动词,作为。
)4、D (A项,“不”通“否”;B项,“庭”通“廷”,朝廷;C项,“案”同“按”,审察,察看。
)5、B (B项,“前”是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其余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间:从小路;廷:在朝廷上;上:向上。
)6、C (C项,“娱乐”古今意义相同,都是指使人快乐,消遣的意思。
其他三项加点词语都是古今异义。
亲戚:古义指外亲属,所指围较广,父母兄弟皆可;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不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
前进:前,走上前去;进: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