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平均数1
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附习题)
误区 计算加权平均数时漏掉权 二八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如下:八(1)班55人,平 均分 81分;八(2)班40人,平均分90分;八(3)45 人,平均分85分;八(4)班60人,平均分84分.求 年级平均分. 错解:x 81 90 85 84 =8(5 分)
4
正解:x 81 55 90 40 85 45 8460 =84.(6 分)
2.加权平均数中的“权”对计算结果 有什么影响?
3.能把这种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推 广到一般吗?
一般地,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
w2,…,wn,则
x=
x1w1+x2w2 + L +xnwn w1+w2+ L +wn
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 听、说、读、写成绩按3:3:2:2的比确定,计 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 成绩看,应录取谁?
6+4
此时乙将被录取
2.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 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考试 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桐的三项 成绩(百分制)依次是95分、90分、85分,小 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解: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为:
95 20%+90 30%+8550% =88.5(分) 20% 30% 50%
即样本平均数是1672.
用寿命合适吗?
因此,可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
命大约是1672h.
1.例3中各组的“数据”和“权”怎么确定? 2.总结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一般步骤. 3.某次数学测试成绩统计如图,试根据统计图中
的信息,求这次测试的平均成绩.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步骤,能熟练进行相关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通过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的学习,提高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课堂练习,使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异常值对平均数的影响,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小组内成员的平均年龄。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演示平均数的计算过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得还不错。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较好地理解平均数在实际中的应用。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平均数的性质时,部分学生对此感到困惑,特别是如何理解平均数与数据中的极端值之间的关系。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力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看到平均数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数据的。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这种互动式学习让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也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说课稿4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的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平均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统计学、概率论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运算,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平均数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容易将其与算术平均数混淆。
此外,学生对于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平均数的性质,能够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难点: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实例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软件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3.实例分析: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计算平均数,并理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练习与拓展: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性质和应用,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平均数的定义;2.平均数的性质;3.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二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八年级数学复习专题一平均数
专题一:平均数一、算术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1n(x 1+x 2+…+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为平均数,这里记为.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目.例1 新港中学“学用杯”竞赛前10名学生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125,120,115,107,109,120,107,115,115,107.计算这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析解:根据平均数的定义:x =110(125+120+115+…+107)=110×1140=114(分). 根据定义可求任意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但是如果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比较大,计算起来就比较麻烦,那么还有一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如上题还可以这样解答:将本组数据都减去115,得一组新数据:10,5,0,-8,-6,5,-8,0,0,-8,求出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x '=110[10+5+0+(-8)+(-6)+…+0+(-8)]=-1,则原数据的平均数x =115+(-1)=114.因此,当一组数据都比较大,且都在某一数的附近波动时,可将它的每一个数都减去同一个适当的数,得到一组新的数据,求出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用这个平均数加上都减去的那个数,就是原数据组的平均数.例2 某校八年级共有六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加的人数和成绩如下表:求该校八年级的全体学生在这一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析解: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可知,该校八年级的全体学生在这次数学考试中,平均成绩等于所有的数学成绩总和除以总人数,而成绩总和又等于平均成绩乘以学生总人数,这样可求出各班数学成绩总分,再把各班成绩总分的总和求出来即得全年级成绩总和,从而可求出全年级的平均成绩:x =1308(81×52+80×48+84×55+83×51+86×49+82×53)≈82.7(分). 说明:解答本题时有的学生往往会错解为: 81808483868282.76+++++≈≈82.7(分). 二、加权平均数平均数是体现一组数据的平均状态,但是,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中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并不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一个数据一个“权”,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种:该组数据中各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所占比例也不同;例如,李刚的平时成绩为89分,单元测验为90分,期末成绩为91分,如果把三项成绩按2∶3∶4的比例计算总评成绩,那么总评成绩为:89290391490.2234⨯+⨯+⨯++≈≈90.2(分). 在这个问题中,2,3,4分别叫做89,90,91的权,而90.2就是加权平均数.第二种:若一组数据中有多个数据出现多次,例如,数据3,5,10,6,5,3,3,6,10,5,10,3的平均数为:x =112(3×4+5×3+10×3+6×2)=5.75. 其中4,3,3,2分别是3,5,10,6出现的次数,同时也是权.例3 某居民小区开展节约用水活动成效显著,据对该小区200户家庭用水情况统计分析,3月份比2月份节约用水情况如下表所示:求3月份平均每户节约用水多少立方米?分析:本题考查直接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的方法.解:120 1.520260 1.6200x ⨯+⨯+⨯==(m 3). 上题中,数据20,120,60分别是1,1.5,2的权,本题不能解答为:1 1.52 1.53x ++==(m 3).专练一:1.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第一小组的14名同学的成绩与全班平均分的差是2,3,-5,10,12,8,-1,2,-5,4,-10,-2,5,5,全班平均成绩为83分,则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_分.2.某班在一次数学测试后,成绩统计如下表:该班这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是( )A.82 B.75 C.65 D.623.甲、乙两篮球队员在以往16场比赛中的得分情况统计如下:则甲、乙两队员的平均每场得分分别是多少(保留整数)?4.在一次运动会上,各队得奖牌情况如下表:现在为了比较各队的综合实力,分别将金、银、铜以每块按1分,0.7分,0.3分来进行计分比较,问哪一队的综合实力最强?5.从鱼池捕得同时放养的鲤鱼230尾,从中任选10尾,称得每尾鱼的质量分别是1.8,1.7,1.2,1.4,1.3,1.6,1.4,1.6,1.5,1.5(单位:千克).(1)这10尾鱼的平均质量是多少千克?(2)你能估计一下这230尾鱼的总质量是多少千克吗?6.某公司去年的广告宣传投资为:电视广告9 000万,报纸广告4 000万,大型活动6 000万.今年该公司为了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三项投资分别比去年增长了10%、5%、15%.该公司今年的广告宣传投资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数是多少?(保留两位小数)参考答案:1.852.A3.甲:23分,乙:22分4.C队综合实力强5.(1)1.5千克;(2)345千克6.10.53%。
平均数(一)
八年级数学20.1.1平均数(1) 新授课 1课时 执笔:贺焕杰 审核:张群 时间:第十三周学习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重、难点: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2、难点:对“权”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 课前准备1、算术平均数的定义: 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121n x x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mean),简称平均数,记为x ,读作“x 拔”.2、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 、B 、C 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3、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如例1中4、3、1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weight),而称134188350472++⨯+⨯+⨯为A 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把加权平均数与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作比较看看意义上是否一致?4、 某校八年级二班一次数学测试成绩如下:100分7人,99分5人,98分6人,95分4人,88分5人,85分5人,80分8人,79分2人,78分4人,65分2人,50分2人,试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二、随堂练习:1、一组数据:40、37、x、64的平均数是53,则x的值是()A、67B、69C、71D、722、甲、乙、丙三种饼干售价分别为3元、4元、5元,若将甲种10斤、乙种8斤、丙种7斤混到一起,则售价应该定为每斤()A、3.88元B、4.3元C、8.7元D、8.8元3、某次考试A、B、C、D、E五名学生平均分为62分,除A以外四人平均分为60分,则A得分为()A、60B、62C、70D、无法确定4、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0%、测验占30%、期中占35%、期末考试占35%求小关和小兵本学期的总平均分?5(单位:小时)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三、拓展提高:1、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1次,3出现了x2次,4出现了x3次,5出现了x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2、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x环,b次打中y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环。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平均数》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平均数》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平均数的性质和求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对平均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进一步感悟平均数的含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平均数的性质和求法,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平均数的含义。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平均数的性质和求法。
3.问题解决法:让学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均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某班有30名学生,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如下:85, 90, 92, 88, 80, 82, 84, 86, 87, 95, 98, 100, 99, 97, 94, 89, 91, 93, 83, 81, 75, 78, 79, 76, 74, 73, 72, 71, 70。
问:这个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平均数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平均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平均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初步知识,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还不够清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括教材中的实例、问题、练习等内容。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数据,并提出问题:如何描述这些数据的平均水平?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学习如何求平均数。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运用平均数的方法求解。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数据的分析PPT课件(第1课时)
解: 因为笔试、面试、技能操作得分权重比例为2∶3∶5 所以笔试、面试、技能操作得分权重分别为0.2,0.3,0.5 小王的成绩=85 × 0.2+80 × 0.3+90 × 0.5=86 答:小王的最后成绩为86分。
平均数 第2课时
知识回顾
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定义: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 把 1 (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A
85
B
95
演讲能力 95 85
演讲效果 95 95
请决出两人的名次.
选手
演讲内容 (50%)
演讲能力 (40%)
A
85
95
演讲效果 (10%)
95
B
95
是
选手B的最后得分是
85×50%+95×40%+95×10% 95×50%+85×40%+95×10%
50%+40%+10%
(1)(2)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 同。因此,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 个“权”,如上例中的4就是创新的权、3是综合知识的权、1 是语言的权 ,而称
72 4 50 3 881 65.75 4 3 1
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1、一组数据由2、3、4、5、6构成,其中2的权数
为0.2,3的权数为0.4,4的权数为0.1,5的权数为
0.2,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C)
A.3
B.3.2
C.3.6
D.3.8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先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15分, 再以7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25分,又以80千米/时的速度 行驶15分,那么,该车行驶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 B )(精确到1千米/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你能说说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
解:(1)抽考学生的平均成绩为:
该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约为90.4分.
分析:根据算术平均数定义,先计算抽考学生分数的和=分数1×分数1学生数+分数2×分数2学生数+…,得出分数和后再除以抽考学生人数即可计算出抽考学生平均成绩.
分析:(1)求六个分数的平均分即求六个分数的算术平均数,根据算术平均数的定义:将n=6,及其它六个分数代入即可计算出结果.
解:(1)根据题意,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为:
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为为9.35分.
(分)
1.某次体操比赛,六位评委对某位选手的打分(单位:分)如下:9.5,9.3,9.1,9.5,9.4,9.3.(1)求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2)如果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这位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一般地,若有n个数x1,x2,···.xn,若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n出现fn次,那么f1,f2 ,···..fn就是x1,x2,…,xn的权. 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教科书 第138页习题6.1 第1,2题
分析:(2)按照题意,先去掉一个最高分9.5、再去掉一个最低分9.1,根据计算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出剩下4个有效分数的平均成绩即可.
1.某次体操比赛,六位评委对某位选手的打分(单位:分)如下:9.5,9.3,9.1,9.5,9.4,9.3.(1)求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2)如果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这位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某班对部分同学进行数学抽考,成绩统计如下:95分2人,92分1人,90分3人,88分4人.(3)两次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20-1-1 平均数(1)(教学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由上可知选手B获得第一名,选手A获得第二名.
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两位应试者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
们的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
(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成绩同等重要,从他们的成绩看,谁将被录取?
(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成绩应该比笔试成绩更重要,并分别
赋予它们6和4的权,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取?
2x3+5、 2x4+5、 2x5+5的平均数是( C )
A. a
B.2a
C.2a+5
D.无法确定
4.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10分制)如下:
9. 5,9.4,9.6,9.9,9.3,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
数据的平均数是( D )
A.9.2
1.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体会权的作用;
2.明确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重
点、难点)
平均数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__________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
ҧ (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
均数79.5,80.4分别称为甲和乙的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
x1w1 x2 w2 … xn wn
x
w1 w2 … wn
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权的英文是weight,有表示数据重要程度的意思.
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请确定两人的名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平均数》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平均数》教案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平均数》是学生在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均数这一概念。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平均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还不够明确,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
2.难点:如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数据,用于引导学生探究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2.准备小组讨论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是什么,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是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通过具体案例的计算,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求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组数据,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平均数的意义。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知识点班级姓名一、基本定义1、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即有n个数x1,x2,…,x n,则x=1n(x1+x2+…+x n)叫这n个数的平均数。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1)定义法;(2)加权平均法;(3)新数据法:x=x1+a,x是x1,x2,…,x n的平均数,x1是x11=x1-a,x21=x2-a,…,x n1=x n-a的平均数.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二、平均数的优点和缺点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平均水平).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一种常用指标,反映了这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平均大小。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相应变动.平均数一般的计算方法为: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平均数的优点:反映一组数的总体情况比中位数、众数更为可靠、稳定.平均数的缺点:平均数需要整批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人计算,因此,在数据有个别缺失的情况下,则无法准确计算,计算的工作量也较大。
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从而使人对平均数产生怀疑。
三、中位数的优点和缺点中位数:在有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最居中的那个数据(中等水平).中位数是描述数据的另一种指标,如果将一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那么中位数的左边和右边恰有一样多的数据。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大小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相等的数也要全部参加排序)后“找”到的.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据;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就取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中位数的优点:简单明了,很少受一组数据的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的缺点:中位数不受其数据分布两端数据的影响,因此中位数缺乏灵敏性,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
新北师大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6.1平均数(1)
请欣赏 :CBA(中国篮球协会)2005—2006赛季“广东宏远队”和 “八一双鹿队”的一场比赛片段 。
下面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哪支球队队员更 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与同伴交流。
号码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八一双鹿队 身高/米 年龄/岁 1.78 31 1.88 23 1.96 32 2.08 20 2.04 21 2.04 22 2 31 1.98 27 1.93 24 1.98 29 2.14 22 2.02 22 上海东方鲨鱼队 号码 身高/米 年龄/岁 4 1.85 24 5 1.96 21 6 2.02 29 7 2.05 21 8 1.88 21 9 1.94 29 10 1.85 24 11 2.08 34 12 1.98 18 13 1.97 18 14 1.96 23 15 2.23 21 16 1.98 24 17 1.86 26 18 2.02 16
如例1中 4,3,1 分别是创新、综合 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而称 (72×4+50×3+88×1)/(4+3+1) 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 加权平均数。
1. 某班 10 名学生为支援希望工程,
练一练
将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 童。每人捐款金额如下(单位:元):
10,12,13. 5,21,40. 8,19. 5,20.8,25, 16,30 这10 名同学平均捐款多少元?
小明是这样计算上海 东方大鲨鱼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的:
年龄/岁
想一想
16 18 21 23 24 26 29 34
相应队员数 1
2
4
1
3
1
2
1
例题: 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以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平均数,探究平均数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但他们对平均数的理解可能仅停留在表面,对其性质和求法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均数,提高他们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平均数的性质和求法,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平均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2.难点:平均数的性质和求法,以及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软件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平均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平均数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均数的性质,总结出平均数的定义。
3.讲解平均数的性质:通过实例和数学推理,讲解平均数的性质,让学生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4.学习平均数的求法:引导学生运用公式法和列举法求解平均数,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八年级数学上册_第八章8.1平均数(1)导学案_北师大版 2
8.1 平均数(1)一、预习目标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预习过程1、知识回顾(1)已知某班参加运动的五位同学的年龄数分别是15、14、16、15、14,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岁;(2)如果一组数据5,x,3,4的平均数是5,那么x=_______.(3)某中学举行歌咏比赛,分是________分.________。
(4)某班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为:100分的3分,90分的13人,80•分的17人,70分的12人,60分的2人,50分的3人,全班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结果保留到个位)2、教材预习提示(1)阅读第八章章头文字与图形,并思考本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根据课本给出的CBA(中国篮球协会)2000—2001赛季冠亚军的队员的相关资料如何分析两队的实力情况?通常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试分析一下,并把分析的方法与结果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3)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公式是什么?(4)课本想一想中小明计算年龄平均数时采用了什么方法?与直接运用公式相比,有何作用?(5)课本例1给出两种计算考核成绩的办法,他们分别怎样计算的,为什么采用(2)的计算办法?(6)什么是加权平均数?权的大小反映了什么问题?延伸与拓展已知x1,x2,…x n的平均数为3,求(1)3x1,3x2,…,3x n的平均数为。
(2) x1+2,x2+2,…,x n+2的平均数为。
(3)3x1+2,3x2+2,…,3x n+2的平均数为。
(4)ax1+b,ax2+b,…,ax n+b的平均数为。
例2、某校规定: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由卷面成绩、研究性学习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为:卷面成绩、研究性学习成绩、平时成绩所占的权重比为60%∶20%∶20%,.小明本学期数学学科三部分成绩分别是90分、80分、85分,则小明的期末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若规定85分为优秀,小明能否得优?三、达标检测1.数据5、3、7、8、12的平均数是_______;2.5个数据的和是400,其中两个数据的和为157,则另外三个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_;3.在一个班40名学生中,14岁的有5人,15岁的有30人,16岁的有5人,则这个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_______岁;4.某班50名学生期中考试,数学平均分为92分,其中女同学24人,平均分为90分,则男同学的平均为_________分(精确到0.1分)1、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5,9.4,9.6,9.9,9.3,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是()A、9.2B、9.6C、9.4D、9.52、已知3,7,4,a 四个数的平均数是5,且18,9,7,a ,b 五个数的平均数为10,则a ,b 的值分别为( ) A 、6,10 B 、6,12 C 、5,10 D 、5,113、某学习小组共8人,在一次数学检测中,得100分的1人,得90分的2人,得74分的4人,得64分的1人,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 )A 、6,10B 、6,12C 、5,10D 、5,11 已知,321,,x x x 的平均数是x ,那么87,87,87321+++x x x 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1、某班共有学生50人,平均身高为168cm ,其中30名男生平均身高为170cm,•则20名女生的平均身高为________.2、某居民院内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3户用电45度,5户用电50度,6户用电42度,则平均每户用电()A.41度 B.42度 C.45.5度 D.46度3、甲、乙、丙三种糖果售价分别为每千克6元,7元,8元,若将甲种8千克,•乙种10千克,丙种3千克混在一起,则售价应定为每千克()A.6.7元 B.6.8元 C.7.5元 D.8.6元4、某商场四月份随机抽查了6天的营业额,结果分别如下(单位:万元):2.8,•3.2,3.4,3.0,3.1,3.7,试估算该商场四月份的总营业额,大约是______万元.6、小林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书面测验成绩分别为:平时考试第一单元得84分,第二单元得76分,第三单元得92分;期中考试得82分;期末考试得90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权重分别为10%、30%、60%计算,那么小林该学期数学书面测验的总评成绩应为多少分?四.学习小结1、算术平均数:2、加权平均数:3、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于联系:8.1 平均数(2)一、预习目标1、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 平均数第1课时 平均数(1)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实用资料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 平均数第1课时 平均数(1)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难点对“权”的理解.一、复习导入某校八年级共有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参考人数 40 42 45 32平均成绩 80 81 82 79x =14×(79+80+81+82)=80.5 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x 1,x 2,x 3,…,x n ,则有x =x 1+x 2+x 3+…+x n n,其中x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读作“x 拔”.二、讲授新课问题: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应试者 听 说 读 写甲 85 78 85 73乙 73 80 82 83(1)(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对于问题(1),根据平均数公式,甲的平均成绩为:85+78+85+734=80.25, 乙的平均成绩为73+80+82+834=79.5. 因为甲的平均成绩比乙高,所以应该录取甲.对于问题(2),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这说明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读、写的成绩比听、说的成绩更加“重要”.因此,甲的平均成绩为85×2+78×1+85×3+73×42+1+3+4=79.5, 乙的平均成绩为73×2+80×1+82×3+83×42+1+3+4=80.4. 因为乙的平均成绩比甲高,所以应该录取乙.上述问题(1)是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平均成绩,其中的每个数据被认为同等重要.而问题(2)是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赋予与其重要程度相应的比重,其中的2,1,3,4分别称为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权,相应的平均数79.5,80.4分别称为甲和乙的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一般地,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x 1w 1+x 2w 2+…+x n w n w 1+w 2+…+w n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三、例题讲解【例1】教材第112页例1【例2】为了鉴定某种灯泡的质量,对其中1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表:(单位:小时寿命 450 550 600 650 700只数 20 10 30 15 25解: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为:x =450×20+550×10+600×30+650×15+700×2520+10+30+15+25=597.5(小时) 四、巩固练习1.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 1次,3出现了x 2次,4出现了x 3次,5出现了x 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________.【答案】2x 1+3x 2+4x 3+5x 4x 1+x 2+x 3+x 42.某人打靶,有a 次打中x 环,b 次打中y 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________环.【答案】ax +by a +b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生1: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生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新教材注重学生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的本质内涵,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它的价值.第2课时 平均数(2)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一、复习导入采用教材原有的引入问题,设计的几个问题如下:(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探究问题,依据统计表可以读出哪些信息?(2)这里的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样确定的?(3)第二组数据的频数5指什么呢?(4)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为均匀,每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1)主要是想引出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的计算方法;(2)加深了对“权”的意义的理解:当利用组中值近似取代一组数据中的平均值时,频数恰好反映这组数据的轻重程度,即权;二、例题精讲【例2】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解: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x =13×8+14×16+15×24+16×28+16+24+2≈14(岁). 【例3】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随机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使用寿命/x/h 600≤x<1000 1000≤x<1400 1400≤x<1800 1800≤x<2200 2200≤x<2600灯泡只数 5 10 12 17 6分析: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解:根据表格,可以得出各小组的组中值,于是x =800×5+1200×10+1600×12+2000×17+2400×650=1672, 即样本平均数为1672.因此,可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是1672 h .三、巩固练习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下表是该校八年级某班.所用时间t(分钟) 人 数0<t≤10 410<t≤20 620<t≤30 1430<t≤40 1340<t≤50 950<t≤60 4求:(1)(2)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的时间.【答案】解:(1)15(2)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时间为x =5×4+15×6+25×14+35×13+45×9+55×44+6+14+13+9+4=30.8(分钟) 四、课堂小结1.加权平均数的应用.2.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3.学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基于这一认识,这节课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平均数的算法.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 中位数和众数(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一、复习导入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了平均数这个数据代表.它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二、讲授新课 月收 入/元 45000 18000 10000 5500 5000 3400 3000 1000 人数 1 1 1 3 6 1 11 1(2)若用(1)算得的平均数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你认为合适吗?师:同学们知道如何计算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吗?生:根据加权平均数,可以求出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为:45000+18000+10000+5500×3+5000×6+3400+3000×11+10001+1+1+3+6+1+11+1=6276.师:很好!那么用第(1)问中算得的平均数来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月收入水平,你认为合理吗?生:不合理.因为在这25名员工中,仅有3名员工的收入在6276元以上,而另外22名员工的收入都在6276元以下.因此,用月收入的平均数反映所有员工的月收入水平不合理.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数据来反映该公司员工月收入的水平呢?这就要用到本节课要学习的中位数,利用中位数可以更好地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位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利用中位数分析数据可以获得一些信息.例如,上述问题中将公司25名员工月收入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得到的中位数为3400,这说明除去月收入为3400元的员工,一半员工收入高于3400元,另一半员工收入低于3400元.【例1】教材第117页例4师:刚才我们学习中位数,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另一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当一组数据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能更好地反映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例2】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表所示.你尺码/cm22 22.5 23 23.5 24 24.5 25销售量/双 1 2 5 11 7 3 1码组成的一组数据的众数.一段时间内卖出的300双女鞋的尺码组成一个样本数据,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可以找出样本数据的众数,进而估计这家鞋店销售哪种尺码的鞋最多.解:由表可以看出,在鞋的尺码组成的数据中,23.5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即23.5 cm的鞋销售量最大,因此可以建议鞋店多进23.5 cm的鞋.三、巩固练习1.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答案】9 92.一组各不相同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________.【答案】223.数据92,96,98,100,x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A.97,96 B.96,96.4C.96,97 D.98,97【答案】B4.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3,5,3,1,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24,25 B.23,24C.25,25 D.23,25【答案】C四、课堂小结1.认识了中位数和众数.2.理解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利用它们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在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利用中位数和众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沟通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中位数与众数知识的实用性.第2课时中位数和众数(2)1.进一步认识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2.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重点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异.难点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一、复习导入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分析具体问题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另外要注意:(1)平均数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2)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数据重复出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也不受极端值的影响;(3)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地引起平均数的变动;(4)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移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5)实际问题中求得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应带上单位.二、例题讲解【例1得分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人数 2 3 6 14 15 5 4 1解:众数90分中位数85分平均数84.6分【例2】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单位:岁) 甲群:13,13,14,15,15,15,16,17,17.乙群:3,4,5,5,6,6,36,55.(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________岁,中位数是________岁,众数是________岁,其中能较好地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________;(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________岁,中位数是________岁,众数是________岁,其中能较好地反映乙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________.解:(1)15 15 15 众数(2)15 5.5 5,6 中位数【例3】教材第119页例6三、巩固练习职员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经理管理员职员人数 1 1 2 1 5 3 20工资5500 5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从5000元提升到20000元,董事长的工资从5500元提升到30000元,那么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又是多少?(精确到元)(3)你认为应该使用平均数和中位数中的哪一个来描述该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答案】(1)2091 1500 1500 (2)3288 1500 1500 (3)中位数或众数均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因为公司中少数人的工资额与大多数人的工资额差别较大,这样导致平均数与中位数偏差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四、课堂小结1.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异.2.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本节课首先从复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开始,接着列出这三种统计量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为避免太过抽象,在后面设计的例题中都有这些统计量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过程.3.会用方差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方差的概念并会运用方差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1.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幻灯片出示)农科院计划为某地选择合适的甜玉米种子.选择种子时,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所关心的问题.为了解甲、乙两种甜玉米种子的相关情况,农科院各用10块自然条甲 7.65 7.50 7.62 7.59 7.65 7.64 7.50 7.40 7.41 7.41 乙 7.55 7.56 7.53 7.44 7.49 7.52 7.58 7.46 7.53 7.49 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是x 甲≈7.54,x 乙≈7.52,说明在试验田中,甲、乙两种甜玉米的平均产量相差不大.由此可以估计出这个地区种植这两种甜玉米,它们的平均产量相差不大.为了直观地看出甲、乙两种甜玉米产量的分布情况,我们把这两组数据画成下面的图1和图2.师:比较上面的两幅图可以看出,甲种甜玉米在各试验田的产量波动较大,乙种甜玉米在各试验田的产量较集中地分布在平均量附近,从图中看出的结果能否用一个量来刻画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方差.教师说明:从上面看到,对于一组数据,除需要了解它们的平均水平外,还常常需要了解它们的波动大小(即偏离平均数的大小).2.方差的概念教师讲解:为了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可以采用不止一种办法,例如,可以先求得各个数据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再取其平均数,用这个平均数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通常,采用的是下面的做法:设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和的平均数是s 2,那么我们用s 2=1n[(x 1-x)2+(x 2-x)2+…+(x n -x)2]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数据的方差越小,说明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小,教师要剖析公式中每一个元素的意义,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学生理解了方差的概念之后,再回到了引例中,通过计算甲、乙两种甜玉米的方差,根据理论说明哪种甜玉米的产量更好.教师示范:两组数据的方差分别是s 甲2=(7.65-7.54)2+(7.50-7.54)2+…+(7.41-7.54)210≈0.01, s 乙2=(7.55-7.52)2+(7.56-7.52)2+…+(7.49-7.52)210≈0.002. 显然s 甲2>s 乙2,即甲种甜玉米的波动较大,这与我们从图1和图2看到的结果一致.由此可知,在试验田中,乙种甜玉米的产量比较稳定.正如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一样,也可以用样本的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方差.因此可以推测,在这个地区种植乙种甜玉米的产量比甲种的稳定.综合考虑甲、乙两个品种的平均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可以推测这个地区比较适合种植乙种甜玉米.这样做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不仅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二、例题讲解【例1】教材第125页例1【例2】教材第127页例2【例3】(幻灯片出示)已知两组数据:甲:9.9 10.3 9.8 10.1 10.4 10 9.8 9.7乙:10.2 10 9.5 10.3 10.5 9.6 9.8 10.1分别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求平均数时激发学生用简化公式计算,找一名学生到黑板计算. 解:根据公式可得x 甲=10+18(-0.1+0.3-0.2+0.1+0.4+0-0.2-0.3) =10+18×0=10 x 乙=10+18(0.2+0-0.5+0.3+0.5-0.4-0.2+0.1) =10+18×0=10 s 甲2=18[(9.9-10)2+(10.3-10)2+…+(9.7-10)2] =18(0.01+0.09+…+0.09) =18×0.44=0.055 s 乙2=18[(10.2-10)2+(10-10)2+…+(10.1-10)2] =18(0.04+0+…+0.01) =18×0.84=0.105 从s 甲2<s 乙2知道,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波动大.三、巩固练习1.已知一组数据为2,0,-1,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答案】62.甲、乙两名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7,8,6,8,6,5,9,10,7,4乙:9,5,7,8,7,6,8,6,7,7经过计算,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相同,但s甲2________s乙2,所以确定________去参加比赛.【答案】>乙四、课堂小结1.知识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于一组数据,有时只知道它的平均数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它的波动大小,而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量不止一种,最常用的是方差.2.方法小结:求一组数据方差的方法:先求平均数,再利用平均数求方差.本次教学在解决引例问题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以前学过的统计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引出矛盾,这里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启发,进而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真正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_20.1.1平均数
A.3.5 元
B.6 元
C.6.5 元
人数就“权”.
10 1
D.7 元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根据“定义(2)的公式”进行计算.
_ 解:x =
5 2+6 3+7 2+101
=6.5(元).
8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2-练
2-1. 为了解乡镇企业的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市水利管理部 门抽查了部分乡镇企业在一个月中的用水情况, 其中 用水15 吨的有3 家,用水20 吨的有5 家,用水30 吨的 有7 家, 那么平均每家企业一个月用水( A ) A.23.7 吨 B.21.6 吨 C.20 吨 D.5.416 吨
能性及付出的代价;
(2)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这样有利于推测全
貌、估计总体,作出决策,解决有关问题.
感悟新知
特别提醒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两种类型: 1.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2. 用样本的总量估计总体的总量.
知3-讲
感悟新知
例 5 某校为了了解八年级学生某 次体育测试的成绩,现对该 年级学生这次体育测试成绩 进行抽样调查,结果统计如 下表及扇形统计图(如图20.13),其中扇形统计图中C 组 所在的扇形圆心角为36°.
解: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 P=60,则Q=200-50-60-70=20.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2-讲
(2)请把如图20.1-1 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解:如图20.1-2 所示.
感悟新知
知2-讲
(3)这200 名女生的平均身高大约为__1_5_3_c_m__.
解:求出每组的组中值分别为140,150,160,170, 用每组的组中值近似地作为该组内女生的平均身高. 140 50+150 60+160 70+170 20 =153(cm),因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该市7月中旬最高气温的平均数是_____, 这个平均数是_________平均数.
练习P141、142-1、2
黑帽seo就是作弊的意思,黑帽seo手法不符合主流搜索引擎发行方针规定。黑帽SEO获利主要的特点就是短平快,为了短期内的利益而采用 的作弊方法。同时随时因为搜索引擎算法的改变而面临惩罚。 不论是白帽seo[2] 还是黑帽seo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义。笼统来说所有使用作弊手段或一些可疑手段的都可称为黑帽SEO。例如隐藏网页,关 键词堆砌,垃圾链接,桥页等等。 ; / 黑帽SEO培训 jyh39kae 黑帽SEO能够快速带来一定的排名和用户量,但所面临的往往是被K的结果,一旦被K后恢复期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二是对于品牌来说也不是 一个好的结果。 题,是以七律咏春,原可两人合作完成。不如等写意画毕,在座各位自行组队,两人一队,各写一绝句,合为律诗。交了卷之后,不但评卷, 还可着大家猜猜,哪一半是谁人所作,岂不更为有趣?”七王爷点头笑道:“果然。”心下已开始肖想,是跟蝶宵华一队,还是跟刘晨寂一 队?三人一队是最好,不过,唔,俗话说得好,贪多嚼不烂,有的事儿,是还得一对一„„唐静轩无奈的跟着表态:“就这么着吧。”宝音 转向明柯:她想离席。喂,她来这儿一场,只是想借明柯的力,敲掉入宫的事儿,顺便消除明柯的戒心,试试问出明柯的秘密。她没计划玩 儿这么大!还吐露心里的画面、还跟人组队、还在来历不明的贵人面前继续献丑?太危险了!明柯摸摸鼻子。他也没想过今天会演变成这样, 不过„„他似乎有点儿猜出黄公子的真正身份了。如果没错的话,宝音身为女儿,也不用担心发生危险,最多有惊无险。事情若是闹大的话 嘛„„明柯目前,正希望有一些大事出现呵!明柯又露齿而笑了,那尖锐犬齿上的雪白闪光,让七王爷颇为意动。明柯也算是个不错的男孩 子„„不过这房间里还有更好的!贪多嚼不烂,嗯!七王爷劝诫了自己,继续坚定的赖在蝶宵华与刘晨寂之间。“如果我想跟一个人结队, 他不同意,怎么办?”跟宝音套过近乎的小童生对规则不熟,眼睛叭嗒叭嗒的问令主。第八十章 清心借画来写意(4)“那只好找别人了。” 令主摊手。都是读书人,总不能赶鸭子硬上架吧?七王爷很想赶鸭子上架。他想建议先说画的人有挑选伙伴的权力,并且自荐作第一个发言 者。“我看见一只苹果。”蝶宵华已然开口,“一只很红,很大,很香甜的苹果,沉在一片柔软的黑暗中。有只小虫子住在苹果的心里,它 吃了一会儿,肚子饱饱的,探出脑袋看看,啊哟,那么暗,就又缩回去睡觉了。”真是个天真的故事,然而里面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像悲 哀的鬼影,宝音不能确定。“苹果说明了蝶老板的成就——”轻狂书生迫不及待的要露一手,像测字算命的神汉一般,从一幅画里解读蝶宵 华的心。“写意画不得即席评论。”令主咳嗽一声,打断那轻狂书生。画里难免有真情实感,若是都当场解剖,不准倒也罢了,准的话,是 喜事也还罢了,可是谁心里不住几个恶魔呢?要都被人当场血淋淋剖出来,谁还敢说心里的画儿?蝶宵华微微一笑,不以为忤。他心里的话 是不能给人看见的,否则他立即死无葬身之处,他清楚,可他更相信没有人能捉住他的尾巴,最多瞄见点儿鬼影——呵,他本来就是下九流 的人,没点伤痕泪影才怪了!他近乎自残一般的生活状态,他笑容底下的疼痛,还怕人看吗?“一架天平。”刘晨寂出乎意料的第二个说画 儿,就接在蝶宵华之后,淡淡道,“天平上盛着风。”这
60 3 80 5 100 1 x 3 5 1
例1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
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 英文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 如下:
(1)听说读写 (2)听说读写
3:3:2:2 2:2:3:3
录取谁? 录取谁?
练习:教材P139-1.2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1平均数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关兵
一次数学测验,3名同学的数学成绩 分别是60,80和100分,则他们的平均 成绩是多少?你怎样列式计算?算式中 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如果有n个数(用χ1、χ2、χ3、…χn)那 么它们的平均数我们表示为
x1 x2 xn x n
86 6+90 4 =87.6 2 .x甲= 6+4 92 6+83 4 x乙= =88.4 6+4 x甲 x乙 从成绩看选乙
86+90 92+83 1、 1 .x甲= =88, x乙= =87.5 2 2
2. 88.5
练习:
1、从一批机器零件毛坯中取出20件,称得它 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208 200 202 192 182 218 198 187 213 计算它们的平均质量。 . 2、某市的7月下旬最高气温统计如下 气温 35度 34度 33度 32度 28度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数值的代表值,它刻 画了这组数据整体的平均状态。
如果知道有一个小组中3名学生得了 60分,5名学生得了80分,还有一名学 生得了100分,此时这个小组的数学测 验平均分还是一问中的答案吗?该如何 计算呢?
60 3 80 5 100 1 x 3 5 1
“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