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概念辨析
初中化学几组概念的辨析
二、 充分 反应 、 完全 反 应 、 应 一段 时 间 反 在 化 学 计 算 时 , 生 对 “ 分 反 应 、 全 反 应 、 应 学 充 完 反
一
段 时 间 ” 于分 辨 清 楚 , 审 题 中难 于 把 握 , 难 在 常常 把 它
指 物质 之 间 的 化学 反 应进 行 了一 定 时 间就 停 止 . 意指 不 完全 反 应 ; 充分 反 应 ” 两个 含 义 : 一 。 质 之 间刚 好 “ 有 其 物
、
溶解 度
在一 定 的 温 度 下 ,某 固 态物 质 在 10 0 g溶 剂 里 达 到
全 部 参 加 了化学 反 应 , 物质 没 有 剩余 ; 二 , 物质 虽 然 其 各
充分 反 应 了 , 可 能某 一种 物 质 没有 全 部反 应 , 剩余 。 但 有
饱 和状 态 时 , 溶 解 的 质 量 , 做 这 种 物 质 在 这 种 溶 剂 所 叫
里 的溶解 度 。 这一 概 念 中 , 什 么 强调 “ 种 物 质 ” 学 生 为 这 , 很 难 理解 。 时 , 者 就 打 了一 个 比方 : 人 某 餐厅 吃完 此 笔 某
在学 习化 学基 本 概念 时 。 在记 住原 文 的基 础上 , 要 运 用 它们 去 解 释 一 些 重 要 的 化 学 事 实 、 象 , 认 识 和理 现 并
在 以 上教 学 片 断 中关 于 溶 解 度概 念 的形 成 , 笔者 让
学 生 去 摸 索 发 现 , 强 学 生 对 概 念 的 理 解 : 且 一 旦 学 增 而 生 有 理 解 的 偏 差 时 , 者 会 做 适 当引 导 , 笔 当然 大 部 分 错
初中化学几组易混概念辨析
,
如果 是在 口 比 较
, 。
小 的容 器 中 气 体 来不 及进 出 漱 会使 容 器 猛 然 破碎 碎 片 飞 溅 一般 是指 在化 学 实验 中
,
,
炸裂
、
化学 器 由子局 部 温度 突然变 化 而引起 的 一 碑
, 、 ,
种损 坏 如氧 气 与氢气 或 一氧化 碳或 甲烷 等 可 燃性 气体 混 合并达 到爆 炸极 限 遇 到 明 火 就 会发 生爆 炸 所 以 有 易燃 物 易爆 物 的场 所 煤 矿 的
则 只 需 根据 它们 的不 同性 质 作 实验 将它 们一 一 区 别 开来 分离 提纯
、
分 离 是 指根 据棍 物 中 各成分 的性 质 不 同将 混合 物 中的 各种 成 合
漫 臀 图 圈 冒 目 置 剖 暑
撰 麟解巍 … 滋
酸钠
,
而且还 必须考 虑 得 到纯净 的氯 化钠
。 ,
,
同时还 必须 考虑 最终 使 它
是 固 体小 颗粒 悬
,
如 磷在 空 气 中燃 烧会 产 生 大量 的白烟
。 ,
这 是 由于
,
生成 的 五 氧化 二磷 固体 小颗 粒悬 浮在 空 气 中所 导 致 的 雾 是 指 大量 细 小液 滴分散 在 气体 中 的现象
是 做 得 很 成功 的 文时 要 学 的
。 , 。
是 小 液滴悬 浮在 气体 中造 成 的
矿 道 中都 需严 禁 烟 火 用 外 焰加 热
、 。
而 实验 室 用 试 管 加热作 实验 时 由 于 不 预热
,
、
不
试 管 外壁 有水
。
初中化学中的几组易混淆概念的辨析
跨世纪2008年7月第16卷第7期cr㈣C ent ur y,J une2008,V ol16,N o.7181初中化学中的几组易混淆概念的辨析田帷良(四川省会理县鹿厂中学,四川,会理,615100)【关键词】初中化学;混淆概念;辨析【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074(2008)0r7一018l—ol准确理解化学概念是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往往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却大相径庭。
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这些易混淆概念,现将它们对比辨析如下,供参考。
1原子与元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是微观粒子,属于微观概念,既讲种类,也讲个数,如几种原子,几个原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原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如:自然界中有100余种元素,但不能说自然界中有l oo余个元素。
原子和元素的关系类似人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人可讲种类和个数,而人类就不能讲个数。
2分子和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们都属于构成物质的粒子。
区别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关键在于抓住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化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只能发生萤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新的物质。
既然分子能再分,原子就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只能是保持物质化学变化性质的最小粒子。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它有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三个过程。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是化学变化中得出的有关物质性质方面的结论。
如:木柴燃烧是化学变化,而木柴能燃烧是木柴的化学性质。
4组成与构成组成:用于说明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常用于宏观概念与宏观概念之间。
如:物质由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构成:用于说明宏观概念与微观概念之间,微观概念与宏观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三类宏观——微观化学概念的辨析
三类宏观——微观化学概念的辨析作者:孙建春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2年第07期化学量和化学概念往往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和微观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何把握正确化学量和化学概念的宏观和微观范畴是感悟化学和中考得分的关键.纵观近几年中考化学试卷,这个考点一般有三类,一类是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第二类是物质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第三类是元素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这几个考量经常在中考试卷中出现,如果对它们不很了解,也会造成大量的失分,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化学量和化学概念进行仔细地辨析.一、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是物质从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方向转移直到浓度相等为止的一种现象,因为很多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所以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是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也就是说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扩散现象的微观本质原因.例1(2010年广州)用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____,(选填“A”或“B”)瓶.根据_________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___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解析本题考查了气体的扩散现象和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放在A瓶,那么二氧化氮可能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进入B瓶中,这就是倒水的原理,那就判断不出是不是扩散现象.因此只有将二氧化氮装在B瓶中,在排除重力的影响后,当装二氧化氮B瓶出现颜色变浅的现象,也就说明了二氧化氮和空气在相互扩散,而这种扩散现象足可以说明二氧化氮和空气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快,所以在题目中应该是选④30℃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例2(2011年湛江)夏夜,我们在公园或在校园的小道上散步时,每走到茉莉花的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可以再分解析该题虽然简单,但也考查了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由于花香的扩散使人能闻到,这是宏观的表现,而微观的本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所以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就了花香的扩散现象,因此答案是C.二、物质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的式量)是指分子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它的数值可以用来代替一个分子的质量,可见它是微观的.而很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作为宏观的物质的质量可以说是由很多个分子质量的总和.在一个分子的质量可以由相对分子质量来代替的前提下,物质的质量就可以是很多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而这种模式往往是出现在比例式的相关计算中和质量分数的计算中,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种模式就会提高和领悟化学的相关计算.例3(2011年济宁市)茶是我国的特产,种类很多.其中,绿茶是将新鲜的茶叶炒熬,破坏其中酵素,再经搓揉、烘焙而成.茶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茶碱(),还有鞣酸及芳香油等.阅读以上信息后回答:①茶碱()分子中__________原子的个数最多;②茶碱()中__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解析茶碱()是由分子构成的,可以表示一个分子,一个分子里有8个C原子、12个H原子、4个N原子、3个O原子,所以在茶碱分子中H原子的个数最多;茶碱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C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6÷212、H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212、N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6÷212、O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8÷212,所以在茶碱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上述计算是建立在茶碱这种物质是由M个茶碱分子构成的,而茶碱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2,那么茶碱的质量就是212M,M个分子里有8M个C原子、12M个H原子、4M个N原子、3M个O原子,最后可以得出C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6M÷212M既是96÷212,依次类推出H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212、N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6÷212、O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8÷212.三、元素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原子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在化学计算中用它来代替一个原子的质量,所以这个化学量是微观的.而元素是宏观概念,因此元素的质量也是宏观的.因为元素是多个原子的集合体,所以元素的质量是多个原子质量的总和,它与物质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有同样的道理.例4(2011年湛江)苯甲酸()是一种酸性比醋酸更强的有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常用作食品防腐剂.请回答:(1)苯甲酸含有__________种元素.(2)苯甲酸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解析苯甲酸()从分子式考查就可以知道它含有C、H、O三种元素,但这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怎么计算呢?从分子式中可以知道,一个苯甲酸分子中含有7个C原子、6个H原子、2个O原子,所以就以一个苯甲酸分子来说C元素是7个C原子的集合体,H元素是6个H原子的集合体,O元素是2个O原子的集合体.它们的质量分别是:C元素的质量是7个C原子质量的总和,H元素的质量是6个H原子质量的总和,O元素的质量是2个O 原子质量的总和,所以答案是7×12∶6×1∶2∶16,简化得42∶3∶16.【作者单位:(317600)浙江省玉环县城关一中】。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
×
审题时注意的细节: 审题时注意的细节:
1 .物质的状态 .物质的状态 H2O: 常温液态;标况液态\固态 常温液态;标况液态\ SO3: 标况固态(16.8℃ 标况固态( 摩尔质量: 2. 摩尔质量: D2O、T2O 、18O2 原子个数: 3. 原子个数: 稀有气体 、臭氧 、白磷 4.失电子数: 4.失电子数: 失电子数 H2O2 、Na2O2 44.8℃) , 44.8℃) 烃: C≤4 气态;5~16 液态 气态;
2004上海 2004上海20 上海20
AB
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 是: A.质量相等 密度不等的N 质量相等、 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B.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 等体积等密度的CO B.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 C.等温等体积的 等温等体积的O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 等压等体积的N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1)计算式: 计算式:
c B=
cB =
nB
V
1000×ρ×ω M
溶解度
S ×100% 饱和溶液 ω= 100+ S
2) 溶液的稀释: 溶液的稀释:
溶质的量不变
c1 ⋅ v1 = c2 ⋅ v2 m1⋅ω1 = m2 ⋅ω2
练习
标准状况下,AL氯化氢气体溶于 氯化氢气体溶于1L 标准状况下,AL氯化氢气体溶于1L 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g· 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g·mL-1,则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00% a%=36.5A/(36.5A+22400) , % ( %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c=1000ρA/(36.5 A+22400)mol·L-1 ( )
化学宏观微观辨析
化学宏观微观辨析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它涉及到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化学是指研究物质在大尺度上的性质和变化,如化学反应、物质的状态变化等。
而微观化学则是研究物质在微观层面上的结构和性质,如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在宏观化学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物质的颜色、形状、质地、密度、熔点、沸点等性质。
这些性质是由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例如,水的熔点是0℃,沸点是100℃,这是由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决定的。
当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被打破时,水就会从液态变成气态。
微观化学则更加深入地研究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在微观层面上,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这些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例如,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它们之间的化学键决定了水分子的稳定性和化学反应性。
化学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是相互关联的。
宏观化学的性质和变化是由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决定的。
而微观化学的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宏观化学的性质和变化。
例如,通过研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我们可以预测物质的化学反应性和物理性质。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它涉及到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化学研究物质在大尺度上的性质和变化,微观化学则研究物质在微观层面上的结构和性质。
这两个层面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
高中化学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和同种物质的比较概念辨析 新人教版
(概念辩析)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种物质的比较。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比较化学基本概念反映化学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化学的基础。
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正确把握知识的要素,也是正确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运用概念,尤为重要。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一种物质等化学中几个经常用到的概念,也是一些同学经常混淆的概念,下面就这几个概念的区别加以详细的说明。
对于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这四个概念,学习时应着重从其定义、对象、化学式、结构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抓住各自的不同点,从而理解和掌握。
这几个概念都表明了事物之间的关系,下表列出了比较了它们的异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定义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素)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基团的物质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对象原子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化学式元素符号表示不同,如、、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子式可以不同,如O2和O3不同相同结构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核结构不同单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相似不同性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说明:1、同位素的对象是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但原子质量或质量数不同,从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例如在气态下的扩散本领)有所差异。
2、同素异形体的对象是单质,同素异形体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化学性质有相似性,但也有差异。
如金刚石和石墨的导电性、硬度均不同,虽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CO2,由于反应的热效应不同,二者的稳定性不同(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方式有三种:(1)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例如: O2和O3。
(2)晶格中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例如:金刚石和石墨。
单质,化合物的概念辨析
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单质或化合 物机械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是指只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 的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 宏观: 概 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 由一种或同种分构成 念 微观: 由不同种或多种分子构成 (1)没有固定的组成(2)没 (1)具有固定的组 特 有固定的性质,如没有固定的 成 性 熔点、沸点等。各成分仍保持 (2)具有固定的性 质, 原有的性质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由一种物质 (微观上就是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组成。
所谓洁净和不洁净,它们只是生活中的俗语,洁净的物质并 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洁净的空气就是混合物。 从分子的角度看,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 是由水分子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 空气中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 物质,这些物质中有单质(如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也有 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O2)和 臭氧(O3)混合,得到的是混合物。虽然只含有氧元素,但含有 不同的分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所以是混合物。纯净物 和混合物与含有元素的种类没有关系。
4. 下列物质中,氧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有( ), 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有( ) A、空气、溶解在水里的氧气 B、氯酸钾、高锰酸钾 C、空气、水 D、氧气、水 . 在物质世界中,组成物质的元素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 种存在形态,物质中只含有游离态氧元素的是( ) A、空气 B、双氧水 C、水通电分解后的产物 D、氧化铜
⑸.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可能是混合物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单质 D.不可能是化合物 ⑹.在我们身边,下列各类物质存在最多的是( )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单质 D.化合物 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3.经检测某气体中只含C、H两种元素, 则对此气体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有一种单质 B、有两种单质 C、是混合物 D、是纯净物
公考化学常识大全
公考化学常识大全关于常见的化学概念辨析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分子式为CO,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出现缺氧,这就是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
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略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也是空气中常见的温室气体,其固体形态被称为干冰,常用于制造舞台上的烟雾。
2、生石灰、熟石灰和石膏生石灰:化学式:CaO,主要成分为氧化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岩石,在高温下煅烧可以获得生石灰。
纯的为白色,含有杂质时为淡灰色或淡黄色。
生石灰是采用化学吸收法除去水蒸气的常用干燥剂,也用于钢铁、农药及醇的脱水等。
熟石灰:化学式Ca(OH)2,又称为消石灰,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
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
加入水后,呈上下两层,上层水溶液称作澄清石灰水,下层悬浊液称作石灰乳或石灰浆。
其基本用途是用于制作漂白粉、硬水软化剂,还可以改良土壤酸性等。
石膏: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钙(CaSO4)的水合物。
石膏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
可用于水泥缓凝剂、石膏建筑制品、模型制作、医用食品添加剂、硫酸生产、纸张填料、油漆填料等。
3、甲醛、甲烷、甲醇和乙醇甲醛:化学式HCHO或CH?O。
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
常用作农药和消毒剂,制酚醛树脂、维纶、乌洛托品、季戊四醇和染料等的原料。
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防腐杀菌性能,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给种子消毒等。
甲醇:化学式CH3OH,因在干馏木材中首次发现,故又称“木醇”或“木精”。
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
甲醇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
乙醇:化学式 C₂H₆O,俗称酒精。
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
乙醇的用途很广,可用乙醇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消毒剂等。
有机化学概念辨析
1 . 与 酚 6醇
羟基跟苯 环碳原 子直接 相连 的有机化 合物属 于酚。如苯酚 、 甲基苯酚。 对
。 l . 的 同系 物 、 香 烃 、 香 族 化 合 物 2苯 芳 芳
羟基跟非 苯环碳 原子直接相连 的有机 化合物
含有一个苯环且支链是饱和的烃属于苯的同
系物 , 甲苯 、 如 乙苯 。
( )若进行分 子 间脱水 反应 且反应 不 可逆 , 3
则只作催化剂 , 乙醇在 浓硫酸 作用 下分 子 间脱 如
水反应生成 乙醚 。
基与根不 同 , 前者 是 电中性 的 , 者是 带 电 后 的。如 一 H与 O , O H一前者的电子式为 ・ H, 0: 后者 的电子式为[ O: 一 : H] 。
元素能够被氧化 , 如乙醇制 乙醛 、 乙醛制 乙酸 。 1. 5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 同分异构体( 见表 3 )
表 3
键( 如溴乙烷 与水反应 ) 水化 断裂 的是 有机物 中 ;
的 双 键 ( 乙 烯 与 水 反 应 ) 如 。
1. 1 裂化 与裂解 ( 见表 2 )
表2
4 低温反应与高温反应 .
同一反应物 , 在相对低温 与相对 高温条件下 ,
有些 会 发 生 不 同 反 应 。 如 乙 醇 与 浓 硫 酸 , 在 101时 反 应 生成 乙醚 , 10C时 反 应 生成 乙 4 ̄ 2 在 7o
烯; 与硝 酸, 6% 时反 应生 成 硝基 苯, 苯 在 0 在 10 1 ℃时反应 生成 间二硝基 苯 ; , 1 3一丁二 烯与 溴 单质 , 一8 c 时发 生 1 2加 成反 应 , 6 ℃ 时 在 0I = , 在 0 发生 14加成 反 应 ; , 甲苯 与硝 酸 , 3  ̄ 在 0C时反应
化学概念辨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气体的性质45、化学实验的安全要求(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别人(2)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3)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气体,不能用鼻子直接对着气体嗅闻(4)可燃性气体的使用:点燃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与空气混合遇火发生爆炸)9、物质的提纯(除杂)提纯目的:提高物质的纯度。
提纯方法 物理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化学方法:加热分解法、杂质转为沉淀法、杂质转为气体法、气体吸收法等分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明显的物质。
如:从1011、元素、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中的一种类型——氧化物)15、空气的组成17、化学方程式和计算[1]:水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大,通常是几个分子连接在一起,形成缔合分子,这种特性称之为缔合性。
23、分散体系31、氧化反应37、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38、CO 、H 2、CH 4的鉴别CO 的性质和H 2的性质最相似,它们燃烧后都是淡蓝色火焰,都具有还原性;CH4燃烧后也是淡蓝色火焰。
可用以下两个方法鉴别: (1)比较燃烧产生的产物2CO+O 2 2CO 2 2H 2+O 2 2H 2O CH 4+2O 2 CO 2+2H 2O(2)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用澄清石灰水或无水硫酸铜检验产物:39、怎样对气体进行净化和除杂点燃 点燃 点燃 CCaCO 32CO 3+O 2点燃(不充分燃烧)+Ca(OH)2H 2CO 3+Ca(OH)2 CaCO 3↓+2H 2O40、O 2、H 2、CO 2制法的比较 ABCDEGHI42、化学燃料化学(二)43、物质的分类物质纯净物单质 金属 K 、Ca 、Na 等非金属 C 、S 、P 、H 2、O 2等稀有气体 He 、Ne 、Ar 等有机化合物:含C 的化合物。
但CO 、CO 2、H 2CO 3、碳酸盐除外。
CH 4、C 2H 5OH (乙醇、酒精)、3(乙酸、醋酸)、C 6H 12O 6(葡萄糖)等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CO 2、SO 2、SO 3等 碱性氧化物 CuO 、MgO 、Fe 2O 3等酸无氧酸 HF (氢氟酸)、HCl (氢氯酸、盐酸)、HBr (氢溴酸)、HI (氢碘酸)、H 2S (氢硫酸)含氧酸 HNO 3、H 2SO 4、H 2CO 3等碱可溶性碱 KOH 、NaOH 、Ba(OH)2、Ca(OH)2、NH 3•H 2O 强碱 弱碱 难溶性碱 Cu(OH)2、Fe(OH)3、Mg(OH)2等(都是弱碱)盐酸式盐(含H +的盐) Ca(HCO 3)2、NH 4HCO 3等碱式盐(含OH -的盐) Cu 2(OH)2CO 3(碱式碳酸铜)等正盐(不含H+、OH -的盐) 无氧酸盐 KCl 、Na 2S 等含氧酸盐 KClO 3、Na 2SO 4等混合物:空气、自来水、合金、玻璃等45、两个重要的酸HCl和H2SO4的比较(酸的性质与酸的浓度有关)(二)稀HCl和稀H2SO4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复分解反应(双交换,价不变):AB+CD→AD+CB条件反应物有酸可不溶,无酸须都溶;生成物中有气体、沉淀、水(之一即可)50、结晶水合物55、酸、碱、盐的溶解性1.酸:大多数都可溶。
九年级化学全册步入化学殿堂辨析概念明辨变化释疑解析素材新版鲁教版
辨析概念明辨变化物质的变化是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贯穿着初中化学学习的始终。
要想学好这部分知识,必须要准确理解相关概念,掌握判断变化的依据。
下面就物质变化的一些容易出错习题、知识点进行诊断,帮助同学们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易错题1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发 B.升华 C.爆炸 D.燃烧错解及错因诊断C。
对化学变化的理解不深刻,是导致错解的主要原因。
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
结合生活经验可知,爆炸是分情况而定的,气球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等是由于气体压强过大引起爆炸,属于物理变化,鞭炮、炮弹等爆炸由燃烧引起的,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拨本题是一道对化学变化判断的考查,关键是抓住化学变化本质:有其他物质生成。
蒸发是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两个变化过程中都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参考答案D易错题2 下列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 )。
A. 硫是淡黄色固体B. 硫受热融化、汽化C. 有蓝紫色火焰D.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错解及错因诊断B、C。
将现象和结论混淆,是导致错解的主要原因。
硫受热融化、汽化,有蓝紫色火焰,属于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有其他物质生成。
点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需注意的是:现象仅仅能帮助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但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参考答案D易错题3 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B.干冰汽化C.点燃蜡烛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错解及错因诊断A、B、D。
错因1:审题不清,只看到“物理变化”字样,就误以为是选择物理变化,从而发生错选;错因2:不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导致多选。
点拨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可知,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含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则没有化学变化。
中考化学24个易错、易混、易丢分概念辨析
中考化学24个易错、易混、易丢分概念辨析1.“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外在表现。
“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酒精燃烧,表述了化学变化——燃烧;酒精能燃烧,表述了酒精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描述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示能力的字眼,如“易”、“能”、“会”、“可以”、“难”等。
2.“燃烧”“点燃”“加热”和“高温”“燃烧”是反应现象,不是反应条件。
“点燃”“加热”和“高温”则是反应条件。
“点燃”“加热”和“高温”的目的都是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促使反应发生。
“点燃”是物质直接接触火焰并使其燃烧。
“加热”是物质未直接接触热源而吸收到热量,温度一般超过500 ℃,在实验室中,一般用酒精灯提供加热条件。
“高温”一般是指800 ℃以上,一般的火焰无法达到的温度。
在实验室时一般用酒精喷灯提供高温条件。
一般只有在固体与固体反应及固体分解时使用。
所以,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点燃”“加热”和“高温”要有所区别。
3.“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它属于固体,如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就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
“雾”是大量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它属于液体。
比如,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发现在瓶口上方出现白雾,这些白雾就是盐酸的小液滴。
4.“气味”和“味道”的区别“气味”是用鼻子闻出来的,“味道”是用嘴尝出来的。
5.“焰”和“光”的区别“焰”是可燃性气体,熔、沸点低且易汽化的可燃性固体、液体燃烧时形成的。
如氢气、甲烷、酒精、硫等。
“光”是木炭、镁条等高沸点、难汽化的可燃物燃烧时,温度达不到汽化的条件,因此只会发光,不可能产生火焰。
如: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火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
化学容易混淆的概念辨析
《化学容易混淆的概念辨析》称以下这些题为难题,似乎有些夸大。
更确切地说,这是九年级化学的辨析题,是对教材上的一些概念的颠覆,对概念理解非常有帮助。
一、明明冰和水混合了,偏说它是纯净物;这是关于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冰和水的混合物,虽然看上去是两种物质,但是水和冰之间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因此在化学上,冰水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二、明明只含是一种元素,偏说它是混合物;与第一题相反,有时候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物质,反而是混合物,例如:还有石墨和金刚石(均由碳元素构成)、红磷和白磷,等等。
三、明明讲的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非说氢原子核不含中子;原子由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这是正确的。
但是有例外,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号元素、也是最轻的元素——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中,有一种不含有中子。
二、明明说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非说钠离子也属钠元素。
四、明明一瓶水是无色透明的,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生活中的水中含有大量金属离子例如镁盐、钙盐、钠离子、钾离子等等,当然属于混合物。
有色无色,是否透明,不作为判断纯净物的标志。
五、明明说燃烧是可燃物跟氧发生的反应,又说没有氧气也行;燃烧,通常情况下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发生的反应。
后来扩充了定义为:燃烧是发光、光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所以有些可燃物也可以在氯气、氮气中燃烧,没有氧气也行。
六、明明说爆炸是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造成的,却说锅炉爆炸不是化学变化;锅炉爆炸,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锅炉中的可燃物质爆炸,属于化学变化;锅炉本身的金属破碎,是物理变化。
七、明明合金“合”的是金属,却说铁和碳也能形成合金;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其他物质熔化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
铜和金属锡能形成合金(青铜),铁和非金属也能形成合金(钢)。
八、明明说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又说镁着火不能用它来灭;我们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初中化学易混概念辨析
初中化学相近概念辨析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有的同学对一些概念理解不准确,导致应用的混乱,看一看下面的概念你能用好吗一、“烟”、“雾”、“气”:在化学中,“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液体微滴,“气”指气态物质。
例如,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时,其实验现象应该说“产生大量白烟”;再如,打开装浓盐酸的瓶塞,实验现象应描述为“白雾”,因为看到的是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气体只要条件不改变,无论静止多长时间,仍是气体,有颜色的,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无色气体是看不到的。
二、“加入”、“倒入”、“通入”:三者均是把所用试剂置于反应容器的操作,“加入”一般用于固体试剂和液体试剂;“通入”一般用于气体试剂。
三、“发光”与“火焰”:物质燃烧时,一般都产生火焰或发光,但要注意正确区分二者,不要张冠李戴。
“发光”是指固体微粒被灼热的结果,说白了就是没有产生火苗。
如下面实验现象描述:点燃镁带称为“耀眼的白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称为“火星四射”。
“火焰”是气体燃烧时伴随的现象,即平常所说的“火苗”。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硫先汽化再燃烧,现象描述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称为“淡蓝色火焰”。
四、“炭”和“碳”:“炭”专指碳的单质,包括木炭、炭黑、活性炭、焦炭等;而碳指碳元素,并不具体指某种物质。
“炭”只能作为单质的名称,在化合物中都要用“碳”字。
五、“难溶物”与“沉淀”:“难溶物”是指一切难溶于水的物质;“沉淀”是指通过溶液中的反应而得到的固体难溶物,二者可以指同一物质,但二者的使用场合不同,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虽然难溶于水,但由于该反应不是在溶液里发生的,因而生成物不能称为沉淀。
六:“点燃”与“加热”:“点燃”是引起反应的发生,其现象一定是燃烧。
而“加热”是指将反应物置于酒精灯的火焰(400℃~500℃)上使之受热而发生反应。
例如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水和铜。
人教版2023年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必刷题选择题04【概念全面辨析40题】(解析版)
04(概念全面辨析)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原子一定是离子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答案】A【解析】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得失电子后的带电荷的原子就是离子,选项正确;B、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的混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氧元素,选项错误;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就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错误;D、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属于盐,但其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选项错误,故选A。
2.下列类比和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C.点燃氢气之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之前也需要验纯D.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答案】C【解析】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只含氧元素的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B.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但是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铵盐中不含金属元素,选项错误;C.可燃性气体不纯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需要验纯,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甲烷之前也需要验纯,选项正确;D.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选项错误,故选C。
3.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A.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C.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所以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较弱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铁的活动性强于铜的活动性【答案】D【解析】A、由元素的定义可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与铵根离子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要说明的是同种元素须指明是原子做前提,错误;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例如,铁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错误;C 、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但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错误;D 、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较弱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铁的活动性强于铜的活动性,正确。
化学教学中的常见概念理解和辨析
化学教学中的常见概念理解和辨析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教学中涉及到众多的概念。
正确理解和辨析这些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提高化学素养的关键。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化学教学中常见概念的理解和辨析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化学知识。
一、原子和分子的区别在化学教学中,原子和分子是两个常见的概念。
然而,很多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不够准确。
原子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粒子,具有一定的质量,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而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是物质的最小可独立存在的单位。
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元素中的原子个数,而分子的个数则需要参考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二、离子和分子的区别离子和分子是离散形式存在的物质的两个重要概念。
离子可以是正离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阳离子)或负离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阴离子),带有电荷。
而分子则是由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的,不带电荷。
可以通过反应性的差异来判断一个物质是离子还是分子:离子在溶液中容易发生电离反应,而分子在溶液中则不容易电离。
三、物质的相态和状态的理解在化学教学中,物质的相态和状态是常常被混淆的概念。
物质的相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呈现的不同形态。
而物质的状态则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四种,是对物质内部粒子排列形式和状态特点的描述。
物质的相态可以相互转变,例如固态通过熔化成为液态,液态通过汽化成为气态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用相态表示物质的状态。
四、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是化学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但很多学生对其区别不够清晰。
化学反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Begind而Begind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明显变化。
物理变化则是指物质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组成保持不变。
化学反应常常 Begind Begind 发热或吸热效应,产生气体释放、颜色变化或沉淀生成等特征。
易混淆的化学概念辨析
易混淆的化学概念辨析杨晓春发光、火焰、火星发光是固体物质被灼烧时产生的现象。
如镁条在空气里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火焰是指可燃性气体燃烧时产生的。
受热时能够产生可燃性气体的固体或液体燃烧时一般都能产生火焰。
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实际是硫磺受热变成的硫蒸气燃烧的结果。
火星的实质是炽热的固体或熔融液。
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火星,实际上是炽热的铁与四氧化三铁的熔融液。
烟、雾、烟雾烟是指大量细小固体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形成的。
如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是由于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导致的。
雾是指大量细小液滴悬浮在气体中形成的。
如打开盛放浓盐酸的容器盖会看到大量的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吸收空气中的水份所形成的大量盐酸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烟雾是指大量细小固体颗粒与大量细小液滴同时分散在气体中的现象。
如磷在氯气中燃烧得到的是PC13与PC15的混合物,PC13在常温下呈液态,PC15在常温下呈固态,所以白磷在氯气中燃烧时就出现烟、雾并存的现象,看到的是白色的烟雾。
点燃、燃烧点燃是一种反应条件,点燃的目的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而点燃的结果是使可燃物发生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现象,而不是反应的条件。
如2Mg+O2 ←2MgO,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反应→的现象是镁在空气中燃烧。
组成、构成组成与构成是分别从宏观(不可数)和微观(可数)角度认识物质的两种说法。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名称前不能加数量词,因为元素是属于宏观的不可数名词);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是由基本微粒(原子或离子、分子)构成的。
若回答每个分子的构成时,必须说明由几个原子、由什么原子构成。
如对物质水(H2O)的认识或描述,从宏观上:水(H2O)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而不能说成水由“氢”“氧”两种元素“构成”;从微观上:一个水(H2O)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化学平衡(概念辨析)
1. 任一反应的平衡常数是否为一个不变的常数?答:不是。
平衡常数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定值,有的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如 ,也有的平衡常数既受温度的影响,又受压力的影响,如。
2. 根据公式,所以说 是在平衡状态时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值,这样说对不对?答:不对。
在等温、等压、不作非膨胀功时,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值等于零,这样才得到上述公式。
是在标准状态下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值,在数值上等于反应式中各物质标准化学势的代数和,即:3.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且不作非膨胀功的条件下,若某反应的0>∆m r G ,能否研制出一种催化剂使反应正向进行?答:不能。
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能改变反应的方向。
用热力学函数判断出的不能进行的反应,用任何方法都不能使它进行。
4. 某反应的 ,所以该反应一定能正向进行吗?答:不一定。
判断反应能否进行只能用等温、等压、不作非膨胀功时的m r G ∆值,若m r G ∆<0,则能正向进行。
而 值只能起个估算作用,若它的值很负,基本上决定了的符号,则估计反应可以进行。
现在 值虽是负值,但绝对值太小,不足以决定的符号,所以反应能否进行还决定于 的值。
5.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是否无论压力如何变化,总是常数? 答:不是。
是各气态物质以压力表示的经验平衡常数,它与气体的活度系数有关,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只有当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时,活度系数为1,才仅是温度的函数,与压力无关。
6. 若用下列两个化学计量方程式来表示合成氨反应,两者的 和 的关系如何?答:的下标“m”表示反应进度为1 mol时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值,现在两个反应式中各物的量成倍数关系,所以。
因为,所以7. 反应达到平衡时,宏观和微观特征有何区别?答:到达平衡时,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好像反应停止了。
而微观上,反应仍在不断的进行,反应物分子变为生成物分子,而生成物分子又不断变成反应物分子,只是正、逆变化的速率恰好相等,使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金属性、非金属性与还原性、氧化性等的概念辨析
⾦属性、⾮⾦属性与还原性、氧化性等的概念辨析⾦属性、⾮⾦属性与还原性、氧化性等的概念辨析⾼⼆化学阅读理解⼀、⼏组概念的区别1.⾦属性、⾮⾦属性指的是元素的性质,是元素在游离态或化合态物质中所表现出的性质。
⾦属性指的是⾦属元素的通性,它包括⾦属的物理通性和化学通性。
具体可表现为:⾦属的⾦属光泽,延展性,导电导热性;⾦属与氧元素易形成碱性氧化物,⾦属氧化物所对应的⽔化物可显碱性等等,这些性质都与⾦属原⼦易失去电⼦有密切联系。
⾦属性的强弱判断依据⼀般为:①⾦属单质与⽔(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②⾦属最⾼价氧化物对应⽔化物的碱性强弱;③根据原⼦半径看其原⼦失去电⼦的难易程度。
⾮⾦属性指的是⾮⾦属元素的通性。
具体可表现为⾮⾦属元素原⼦易得电⼦,⾮⾦属元素易形成酸性氧化物,⾮⾦属氧化物所对应的⽔化物可显酸性,等等。
⾮⾦属性的强弱判断依据:①⾮⾦属单质与氢⽓化合的难易程度;②⽣成⽓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③最⾼价氧化物所对应的⽔化物的酸性强弱;④根据原⼦半径看其原⼦得到电⼦的难易程度。
2.还原性、氧化性指的是具体物质的性质,这些物质可包括分⼦、原⼦、离⼦以及⼀些特定的组合等,是指这些微粒在发⽣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失去或得到电⼦的性质。
如:Cl2、H2O2、Fe3+、MnO4-、HClO等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从⽽表现出⼀定的氧化性;Na、K、S2-、I-、Na2SO3等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从⽽表现出⼀定的还原性。
物质得到电⼦的能⼒越强,其氧化性越强,物质失去电⼦的能⼒越强,其还原性越强。
通常情况下可根据下列⽅法进⾏判断:①⾮⾦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般越强,其对应简单阴离⼦的还原性越弱;⾦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般越强,对应简单阳离⼦的氧化性越弱;②根据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
3.⾦属活动性、⾮⾦属活泼性指的是⾦属、⾮⾦属单质参与化学反应的难易程度。
如:⾦属有⾦属活动性顺序表(常温条件下),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
元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 别
联 系
1、粒子; 1、是粒子的总称; 2、既讲种类,又讲个 2、只讲种类,不讲 数; 个数; 3、微观角度描述分子 3、从宏观角度描述 的构成或某些物质的构 所有物质的组成 成。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核电 荷数(即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化学概念辨析
• 1化学
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 律的科学
B 下列不属于化学主题研究内容的是() A土壤污染与修复,固体废弃物处理 B涉及生命分析技术的仪器开发 C资源转化中的环境化学 D环境分析方法与标准
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一、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种类: 到目前为止,人们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有90 余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余种,这些元素组成 了3000多万种物质。
2: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包括三个要素 ( 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2)、同一类原子。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3)、总称
2+
镁离子或一个镁离子 2+ Mg
2Mg2+
氯离子或一个氯离子 Cl 右上角的“-”表示每个氯离子 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
举例
结合
单 质
同种元 素组成
原
元 具有相同核电荷 素
数的一类原子
金刚石、铁 等
结合 破裂
分 子
聚集
水
氢气
化 不同种元 合 素组成 物
子
等
离 子
得失
结合
氯化钠等
电子
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物质间的关系图
联系
分解反应
“多变一”, 都属于反应 一种生成物 基本类型, 两者是并列 “一变多”, 的关系,互 不从属 一种反应物
步骤三: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 结 象:木条复燃了 论:说明二氧化锰(MnO2)仍然起作用产 生氧气。 催化剂(又叫触媒)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 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 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 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到 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的特点: 一 变:化学反应速率变 二不变: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吸水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与什么物质反应、腐蚀性、可燃性、 受热分解、脱水性等。
注意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 中有“可、易、能、会、是… 样子、具有…性”等表示具有 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 糖能溶解于水。
(5)自燃,氧化反应,化学爆炸与缓慢氧 化的相同点: 放出热量;都是氧化反应。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 氯酸钾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
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A = B + C + 〃〃〃
区别
化合反应
• 步骤三: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烘 干,称量,其质量不变 •结 论:说明二氧化锰(MnO2)在反 应前后质量不变
步骤四: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 结 象:木条复燃了 论:说明二氧化锰(MnO2)仍然起作用产 生氧气(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又叫触媒)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 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 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 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到 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的特点: 一 变:化学反应速率变 二不变: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现象: 挥发、状态改变、形状改变 2.化学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4.联系: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伴随现象
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1”省略不写。 如:阳离子:Na+、 Mg2+ 、 Al3+ 、 Ca2+等 阴离子:Cl-、O2- 、 S2-等
3.4
离子符号的含义: 表示该离子(或一个离子)
Mg 右上角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 2个单位的正电荷 前面的2表示两个镁离子,右上角的2 :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3.1概念: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3.2、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3 283 +13 28 +16 28 6
+16 28 8
Al
Al
3+
s
s
2-
3.3 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2+ + 如 Na 、Cl 、Mg 等。
离子符号的书写:先写元素符号,再在元 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明所带电荷数 及电性,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宏观意义
4、表示分子的构成:
3、表示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微观意义
思考:一个H2O中分子含有一个H分子和一 个O原子。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讨论: H、2H、 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一个水分子中含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 2H表示2个氢原子。 ③ H2表示氢气这种物质;氢气是由氢元 素组成;一个氢分子;每个氢分子由2个 氢原子构成。
结论:化学变化中 元素种类不变,原子 的种类也没有改变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巢湖市黄麓中心学校
三、化合物、氧化物、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单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如:水(H2O)、二氧化碳(CO2)、氯化钠(NaCl)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的是氧化物。水(H2O)、二氧化碳(CO2) 由同种元素组成 的纯净物是单质。 如:氧气(O2)、铁(Fe)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根据是否由同
2、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一电子层 第二电子层
原 子 核
第三电子 层(最外层)
最外层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Na
+11 2 81
失去一个电子
Na
+11 2 8
+
Cl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7 2 87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Cl
+17 28 8
得到一个电子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离子的形成
注意:
①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 写,而不是“千克”、“克”等。 ②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 实际质量。 ③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其原子的实际质量 也大。 ④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个碳12原子质 量的1/12,而不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
(2)根据P62表3-4查出下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任何物质都有化学式吗?
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
②同种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式吗?
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③化学式可以任意的书写吗?
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
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的意义:
回忆:H、5O所表示的意义?
1.以H2O为例,它表示了几种意义?阅读P81页。
H2O
1、表示一种物质:水 2、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
分离、提纯 混合
纯净物
碳 + 氧气
硫 + 氧气 磷 + 氧气 铁 + 氧气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五氧化二磷 四氧化三铁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 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3.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主要特征:多种变一 种。表达式:A+B=AB
分子
相同点
原子
不同点
相互关系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质量、体积都 非常小、彼此间有间隔、处于不断运动中 ,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 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性质不同。都具 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在化学变化中可 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可 以再分,变成新 再分,没有变成其他 的分子 原子。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 成分子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
概念 由不同物质组成
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性 具有固定的组成, 特性 质,如熔沸点等,各成分保持原 具有固定的性质, 有的性质 如熔沸点等 空气、盐水、糖水、石油、墨水、氧气、二氧化碳、 举例 海水等 水、五氧化二磷等 联系 混合物
铝 + 氧气
点燃
Al
O2
氧化铝
Al2O3
碳 + 氧气
硫 + 氧气 磷 + 氧气 铁 + 氧气 石蜡+氧气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五氧化二磷 四氧化三铁 二氧化碳+水
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就叫做氧化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3)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 察觉的氧化叫缓慢氧化。 (4)自燃: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物质的自发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