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跨学科和跨年级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科教学则是指按照学科的特点和要求,系统地传授和学习各门学科的内容和方法。
有效整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实践活动融入学科教学中。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戏剧表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文字的魅力;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实际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一来,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要注意跨学科的分析与整合。
学科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和共同点。
在设计和组织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的关系,将不同学科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一次环保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中的生态系统知识、数学中的统计分析方法,语文中的写作表达等,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还要注意教师的指导与引导。
教师在整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时应起到积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深入学习。
教师还需要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实践成果,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为了实现有效整合,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注意跨学科的分析与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样的整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特征逐渐明显,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领域的开设和推广使用后,它一方面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使得计算机的使用面越来越广,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它也带来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变化,从计算机学科最初的开设与研究,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铺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样的发展演变中,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专业化正在渐渐衰减,以至已经出现了取消信息技术专业学科,将其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而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共同培养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课程不再是只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还应该承载起培养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等重要的信息素养的重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新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和发展的新课题。
让我们感受较为强烈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带来了学科教学新的空间和气息,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中央电教馆和省市计算电教馆的大力倡导与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论文评比、教学竞赛规模盛大,参与面广,成效显著。
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实践操作,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先期探索。
而国际上,比较早提出“整合”思想的是美国“2061计划”。
2061计划指出: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扩大这种从经验出发的学习”,“打破现存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限制”。
在“整合模式”里,“2061计划”并不是孤立地讲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而是在每个课题里都强调了“建议学生应获得亲身体验”,主要是实验和社会调查,还特别强调了“观察、测量和分析”在技术应用里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该项计划强调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而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一门新兴学科,所以没有专门的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作者单位:九台市上河湾镇中心校姓名: 宋亚杰小学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小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须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这意味着,作为以综合课程为主的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以整合方式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将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在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特别是小学。
一方面,教育部下发给各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小学教师来说,一下子无所适从。
因此,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我校在完成了《脑功能开发》的课题,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及综合实践这两个新兴学科,探讨“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研究;在信息技术平台下,以“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数学综合实践、科技综合实践等,增强他们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信息技术教育以整合方式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以达到教育的现代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逐渐成为教学中的两大重要环节。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而学科教学则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如何有效整合这两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科中实践,是当前教师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分析整合的意义和目的,探讨整合的路径和方法,以及实施整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整合的意义和目的1. 教学目标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本身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设立的,二者应当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通过整合,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科知识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提高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科教学往往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和学习厌倦的情绪。
而综合实践活动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科教学主要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通过整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整合的路径和方法1. 选取合适的实践主题。
选择与学科教学相关的实践主题,如科学实验、数学建模、语言表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2. 设计符合学科特点的实践活动。
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科教学要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
3. 整合教学资源和手段。
利用学校和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社区服务、校园活动等,提供学科教学的实践支持和延伸。
4.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整合。
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知识整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拓展学科边界,培养综合能力。
5. 整合评价方式和标准。
设计符合实践活动特点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面的成长和进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等方面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一、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学科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测量、估算、统计等综合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例如采访、写作、朗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感受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听音乐、合唱等多种方法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听、说、唱等方面全面提高。
三、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将学科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绘制自然风景、校园建筑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项目锻炼,从而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身体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2020年第3期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王兰云摘要:有效的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利用种种内外变量的影响而发生的内在逻辑的变化,是“认知闭环”的认识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梳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路径,是一种基于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方法论。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联系区别;整合路径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是单项知识的传授,通过不断的复习与巩固,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新的教学观主张,课堂教学是不能够独立于“课堂”这个特殊情境之外的,而是应将单纯的知识传递逐步转化为知识的建构。
因为有效的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利用种种内外变量的影响而发生的内在逻辑的变化,是“认知闭环”的认识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梳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路径,是一种基于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方法论。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联系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联系。
1. 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推动基础学科建设,最优化地挖掘基础学科教学资源。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学科知识,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多元化发展,提高探究能力。
2.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以学生自主探究课题为中心,为使课程深入有序地开展,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可利用和开发的各种课程资源是对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打破了一般课程资源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界限,使课程资源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动态的构建之中。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摘要本课题由中央电教馆与有关专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于2006年12月被批准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十一五”专项课题。
在中央电教馆组织下,课题研究得到了省、市、区电教馆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多的实验研究,目前基本完成预期的研究工作。
在师生信息技术培训、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建立学科资料库、整理汇总典型研究成果并探索形成适合我校学情、校情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正文一、课题的提出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要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在中小学教育中有很普遍的应用。
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给现代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为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硬件和软件上的支持,为切实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变革,提供了研究的土壤。
信息技术有着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的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无可比拟的网络优势,可以让学生自我调控、自主发展。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实验,力图从自身实际出发,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教学中去。
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也开展了不少相应的课题研究。
为了更好的利用我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更好的更新全校老师的教学观念,更好的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首创精神,促进学校教学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更新。
我们申请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况调查报告范文今年我市提出了“学校教育文化建设”这个主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要在学校教育文化这个大环境下开展进行。
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是我们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
为此,在2022年秋季,我们通过对听课、座谈、远程调查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指导。
现将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性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并且未来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信息技术课程能使未来的社会成员具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人的素质不断发展。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提升公民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培养已与读、写、算等能力一起构成新时代学习者适应未来社会、开展终生学习、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使学生提高自己在知识方面的竞争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就使学生更能主动的去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心得体会第1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心得体会银光小学马兰霞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国家对信息设备的资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或者说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出现了难以化解的矛盾,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
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他们的好奇心。
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
通过师生互动,帮学生找出他的错误。
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起来。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
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发表时间:2020-03-03T20:28:33.0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总第333期作者:徐雪婵[导读] 全面优化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积极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高度整合,以发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作用。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325006摘要: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全面优化学生的学科素养,整体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养。
事实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具有高度整合的关联性,二者能够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
基于这种高效整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质量。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整合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教师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依托于综合实践活动来整体提升小学生的实践素养,全面优化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积极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高度整合,以发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作用。
一、以课本教材为出发点,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全面促进和优化学生的实践素养以及实践认知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引导者,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认知能力,科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但不少教师存在盲目牵引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问题,为了开展实践活动,盲目设计活动方案,脱离学科教学内容,不仅难以优化学生的实践素养,同时也影响着学科教学的质量。
基于此,教师应该充分关注教材内容,从课本教材中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素材,从课本教材中分析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内容,巧妙搭建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相比课外书籍,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也都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
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主动依托学科优势,充分关注课本教材中的内容。
比如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在没有学习相关性质的基础上,尝试分析不同图形的边长、角度、对称等方面的特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
有效整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如课文朗读、读书分享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如写信、写作、演讲等,将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活动。
教学中可以设计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等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可以进行一些数学游戏、数学建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可以组织实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来感受科学的奥妙。
可以设置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
可以进行科学考察活动,如野外考察、实地调查等,让学生亲近自然,增长科学知识。
在艺术教育中,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表演,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艺术之美。
可以开展手工制作、剪纸、绘画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作者[好好] 发表于[2009—4-13 17:27:00]课题名称: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研究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在课程实施方面有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要求实际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立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吸取我国活动课程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原有“活动课程"的新发展,有其全新的课程价值:从课程目标上看,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课程形态上看,“活动课程”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课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课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课程形态,从本质上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从课程内容上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的综合;从活动方式上看,它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多元学习方式。
所有这些,与原有活动课程所强调的“班团队活动"“科技问题活动"“体育锻炼活动"“校传统活动”等相比,更重于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构建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任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显著特征。
基于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核心,我们致力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这一课题作为总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下的一个子课题开展研究.二、研究的理论依据: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新课标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研究报告及实践
小学信息技术自助式学习构建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全球围,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变为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
在终身学习这种思想观念指导下,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次深刻的变革,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成为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在网络学习条件日趋成熟的今天,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要领域的信息技术学习,却仍然存在诸多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习容上,过分重视对学生信息技能的学习,忽视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体验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2.在学习方式上,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应有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的主体权利;3.在学习评价上,过分重视对学生技能学习的量化评价,无视对学生“自我反思性评价”的建立。
因此,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环境,构建基于终身学习理念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显得极其重要。
为此,我们在鄞州区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区域合作,提出了“小学信息技术自助式学习构建研究”课题,搭建了“小学信息技术自助学习博客网”,教师通过这一平台发布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线的学习资源(包括活动主题、自制教程、学习例和学习素材),并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开展自助式学习;学生则通过这一平台,自主选择主题和教程来开展自助学习,并按照活动要求通过学习例和学习素材进行信息处理和加工,发布作品、交流共享,评价和反思。
整个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课堂的主导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的教只作为一种辅助形式,融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见图1)。
我们认为小学信息技术自助式学习的构建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首先,小学信息技术自助式学习符合终身学习的要求终身学习是整个世界围教育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
我国已经明确提出,要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终身学习体系,就是说在人的一生当中任何的年龄阶段,在任何的工作岗位上,在任何的时间都有可能不断地学习,这就不会像在学校里由老师教他那样,按一套课堂教学制度来进行,而是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更多的人要在工作岗位上来不断地学习,当然我们也并不排除再一次进学校学习。
课题研究报告12篇
课题研究报告12篇课题研究报告1我校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还决心在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
学校的校园整体改造已正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当新的“三机一幕”进入教室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将会向更高层次开展。
1、加快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
在校园整体改造中,学校将建成一流的网络设施,学校将继续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建设学校的网络环境。
除了硬件建设外,学校将完善已经建立的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开发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2、加强对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首先是积极、认真参加上级培训,加强管理,加强考核;其次是继续进行校级培训,要求四十周岁以下的老师都要较为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坚持每年进行电教使用的活动,并不断丰富内容。
3、继续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利用网络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研究课所探索的教学模式不断扩大,应用于平时的常规课教学,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在兄弟学校的帮助下,我们的思路一定会越来越清晰,我们南地小学的科研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以上就是我们要报告的情况。
课题研究报告2经过一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绝大多数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
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信息技术运用比较熟练的师生群体,如在我镇总校担任现代教育技术组长的张海迁老师等,有在安新县文体教育局举办的文字录入比赛中获奖的杨子轩季明伟等学生。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未来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深化研究内容,例如探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 教师之间的差异和影响等,为优化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供更有 针对性的建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抽象的概念、原理等 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对策
加强教师培训
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素养。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资源库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资源库,方便教师查找相关资料,提高教学质量。
鼓励教师自我学习
鼓励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要点三
信息技术作为资源平 台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 、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 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现状
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以学 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实践为主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以实 践为主线,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 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效果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探究意识和 问题解决能力。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知识面,培养了自主学 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 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02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 学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要点一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 具
利用PPT等多媒体演示文稿,辅助教 师讲解和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点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白集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有1-4个年级,现有任课教师27人,学生522人,共有10个教学班,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班通教学设备,电脑和投影仪一应俱全,每位教师都配备了一台电脑,拥有现代的教育技术装备,为了使我校的这些设施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教学服务,我们决定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这一课题研究。
课题小组有12名成员,,全部深入到教学一线工作,具有极好的研究环境。
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推动农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抢占这一“制高点”,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我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作为这次研究的课题。
1、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各种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文献资料、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
数字化和教育价值是它的核心特征。
2、信息化教育资源包括的内容从知识管理角度看,教育资源的建设应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资源就是一些静态的、客观存在的信息资源,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规定,信息化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媒体素材:这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等,这些素材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也可以以散件形式建库,由教师或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组合。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结题报告(1)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宜章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课题组摘要:目前,我国教育技术正进入现代教育技术阶段,该阶段重视学习的方法和过程。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学科的关键所在。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辅,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探索、研究并构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模式。
在研讨的过程中,形成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的教学的参与者与引导者;同时,还有效地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性、实验教学一、问题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信息网络化时代,人们获取、分析、处理与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并且是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能力之一。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和实施。
在我国, 党和国家为有效地应对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也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在新的教育时代,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的方式。
目前,我国教育技术正进入现代教育技术阶段,该阶段重视学习的方法和过程。
现代教育的发展,必将促进教与学模式的变化和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必将被教师传授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所代替,教师也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钱金明(执笔)一、问题的提出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既因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旨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按照新课程计划,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的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占总课时比例的6%至8%。
03年秋我市作省级新课程实验县市,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05年将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着新的理论体系,涉及开发与实施的理念、原则、目标、方法、评价、管理、保障等,对于教师而言,这些都是陌生的、新鲜的。
无现成的文本材料可借鉴,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就要求教师要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技术与能力,要引导学生选题、设计活动方案、实施课程资源(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开展、活动总结等环节的指导)等;就要求教师除了具有常规性的教学技术外,还要具有使用电脑网络和制作课件的技术,组织和指导学生外出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协调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这便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这种创新表现在敢于创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创新活动方案设计的模式,改革活动资源包的编写,创意实施课程资源的手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特征逐渐明显,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领域的开设和推广使用后,它一方面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使得计算机的使用面越来越广,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它也带来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变化,从计算机学科最初的开设与研究,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铺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样的发展演变中,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专业化正在渐渐衰减,以至已经出现了取消信息技术专业学科,将其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而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共同培养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课程不再是只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还应该承载起培养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等重要的信息素养的重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新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和发展的新课题。
让我们感受较为强烈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带来了学科教学新的空间和气息,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中央电教馆和省市计算电教馆的大力倡导与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论文评比、教学竞赛规模盛大,参与面广,成效显著。
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实践操作,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先期探索。
而国际上,比较早提出“整合”思想的是美国“2061计划”。
2061计划指出: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扩大这种从经验出发的学习”,“打破现存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限制”。
在“整合模式”里,“2061计划”并不是孤立地讲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而是在每个课题里都强调了“建议学生应获得亲身体验”,主要是实验和社会调查,还特别强调了“观察、测量和分析”在技术应用里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该项计划强调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而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一门新兴学科,所以没有专门的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内容。
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关注整合教学的研究。
但是,冷静的思考一下整合教学的开展情况,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十一五”期间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关注整合教学的深层次研究,即从不同的学科知识领域、不同的课程类型的角度出发,探索有效整合的规律和方法,实现多角度、多层面的整合教学。
此次我校将课题确定为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整合的教学、学习模式,旨在通过这个整合的信息发现其共性的规律,寻找其个性的特征,以更好地为建立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下的各种教学模式与方法。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已有许多经验。
由此,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整合信息技术、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作用,体现三维目标,体现课堂价值,张扬学生个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新兴学科,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
如何把握整合规律,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功能又凸现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应有的功能,这样的话题既具有前瞻性,更具有现实性。
因此,我们选择该项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目前的研究成果,给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带来深刻影响和深度变革,更可以寻求到未来教育的发展路径,为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新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二、研究目标和理论基础(一)研究目标1、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理论,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益,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科学认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内容、形式、评价标准,形成科学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案。
3、探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资源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全面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能力。
4、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深入。
5、构建适合我校实际并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资源体系。
(二)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条件。
传统的教学理论是以传统媒体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以新的信息为教学媒体的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是一个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引下的强化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改革。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它是由认知主义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学习理论。
它不仅关注知识的表征和意义学习的过程,而且还重视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重视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构建知识的意义。
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社会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知识意义是通过内在表征过程主动建构出来的,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中的。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个基本要素。
这种学习环境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如果与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将是其他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中都围绕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学习环境要素进行,把多媒体计算机当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的认知工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求知。
由此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和社会背景对学习的作用;强调意义学习或意义建构;强调师生交互、自主、探究、开放、实践、综合、多样性学习。
不少学者根据他们对学习的理解,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等。
这些教学方法的提出,为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当代课程观从静态的、封闭的向动态的、开放的观念转变。
具体讲,包括以下五点内涵:(1)儿童是课程的主体。
(2)“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
课程是儿童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
(3)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创造为根本。
(4)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创造者。
(5)课程是文化再生产。
3、心理学基础从联想主义心理学来看,统觉原理强调知识间联系和掌握知识的系统性、相互性。
从认知心理学看,强调学科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整合。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的全域发展。
特别是霍华德.加德纳先生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个体差异存在的现实性和发展的可能性三、研究的理论构想(一)课题的界定信息技术:在广义上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本课题研究中,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较为先进和现在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
综合实践活动:指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学科教学,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机整合:就是发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优势,通过教与学把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同步发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促进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是发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优势,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使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同步发展的学习方式。
1、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开放性,集中体现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的开放。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
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得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跨时空、超链接的学习。
2、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自主性,主要是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
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过程具有协作性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协作性,是学生个体的学习迫切需要小组讨论、交流和协商,进行互相学习、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和情感交流。
充分发挥小组、班级、身边的人群以及互联网后面的人网的力量,从而得到团队成员的帮助和启发,进行问题的研究和任务实践,共同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4、学科教学具有问题性综合实践活动以问题学习为载体,整体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问题的产生,可以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的优势在于课题比较成熟,理性成度高,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少,较容易指导,学生的想象力、兴趣和特长发挥受到一定局限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其潜力。
这种模式增加了课程实施中的大量不确定因素,给教师提出了更新的挑战,特别对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出了更高要求。
5、教师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中借助于信息技术环境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力求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和相关成果转化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整合的创新之路,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过程(一)研究内容1、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在实验中,以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为理论指导,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性学习、获得最多最佳的信息制造“会话交流”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