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条件谈一谈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条件谈一谈小学教师从事教

育科研的意义

一、明确理念坚定信念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必须明确这样的理念:教师即研究者。并且坚定这样的信念:我要成为研究者,我必须成为研究者,我能够成为研究者。

1.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消除教育平庸化,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需要

从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研究情况看,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容易产生“平庸化”现象。这是指现在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有固定教材,有课程标准,还有教师指导书,包括参考题。教师依靠这些,甚至用不着备课。国际上有专家把这种不用动脑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叫做“基础教育的平庸化”,与基础教育的平庸化相伴随的就是教师职业倦怠。消除教育平庸化,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需要教师本身在教育教学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对教学始终抱有新鲜感,始终拥有一颗进取心。

2.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讲述了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在

迷宫中寻找奶酪的故事,童话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变化总在发生,别人总在不断拿走你的奶酪,遇见变化。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追踪变化,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什么时候开始变质,尽快适应变化。

我们要以最灵敏的触角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教育趋势。国际知名的日本学者佐藤学在其力作《课程与教师》中首次将教师的形象由“技术熟练者”转型为“反思性实践者”,将教师的使命界定为“帮助学生在课程中获得解放,而不是让学生就范”。这是在非常明确地向我们传达这样的信息:“教师不仅是实践者,更是研究者”。

二、学会观察现象学会发现问题

教师的观察主要是对教与学的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生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等。

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过程中,问题有两个作用:首先问题是研究的源动力。无论是进行自然科学研究还是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都

要以问题为中心,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一定要从实际问题人手。研究的基点是问题,有了问题才能进行研究。其次问题的水平决定了研究的水平。问题要具有现实性,在教育研究中如果不能从现实中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也就不具备研究水平。教师观察收集第一手信息资料后,就要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比较鉴别,揭示教师的“问题与困惑”,并以这些“问题与困惑”为切入点,确定课题,开展研究。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学会观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再从问题中提炼课题,这一过程正是我们当下提倡的行动研究的研究范式,这一过程对教师的成长十分有利。

三、读书读书再读书

佛祖释迦牟尼说:“一滴水只有放到大海里才不会干涸”。

教师要从事教育科研,就要不断地从知识的海洋汲取新知,不断完善知识体系,让知识之泉常流常新。我们要穿越时空隧道,尝试着同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先贤们对话,吸取其理论精髓,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从事教育科研,教师必须读书,并且是一定要读一些教育名著和教育原著。比如《陶行知全集》、《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他向

教师大声疾呼: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读书,特别是读原著名著的好处是:能够使我们在从事教育科研过程中头脑更理智,做事更理性。不盲目追风,不随波逐流,能够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更富有实效性。

四、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

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有些人认为搞教育科研很简单,无非就是固守书斋,手提浆糊和剪刀,堆砌词藻,甚至从网上直接下载,目的是发几篇论文,得几纸证书,这实在是对教育科研的误解。从事教育科研,教师需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并具备一定的恒心和毅力。象李吉林、魏书生这样的教育专家总结出“情境教学法”和语文“单元六步教学法”,不是偶然的,并非一日之功,是他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实验的结果。教师从事教育科研,需有“十年磨一剑”的勇气和毅力。

五、利用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学记》有一句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育课题研究不是个人行为。只有在不断交流、不断碰撞中,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今天的社会已步入网络时代,而网络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资源共享”。从发展趋势看。“闭门造车”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因此,不论是从科研兴校的角度还是积极推进新课改的角度出发,我们都要为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交流与合作的形式我认为主要有三种形式:本校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小学教师与教育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交流与合作的实际效果,不能流于形式。

(:李雪虹)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