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合集下载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578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 年 10 月 第 18 卷 第 10 期
专家们的各种观点和认识 ;二是讨论的问题可以多一些 、具 体一些 ,更贴近临床实际 ,对今后临床工作能有较大的参考 价值 。
这次讨论会除邀请一些老专家外 ,还有一部分中青年 专家参加 ,下面请各位专家就这次讨论的问题各抒己见 ,发 言时应力争结合临床实际 ,多介绍一些本单位及个人的经 验和体会 ,也可介绍一些新进展 。但要避免纯理论性讨论 , 以便使读者阅后能有较大收获 ,对今后实际工作有较大的 帮助 。
纵观国内外 VMC 的诊断标准 ,最主要的问题是都没 有以 EMB 为基础 。至今尚无一位专家 ,对大样本的临床 诊断为 VMC 的患儿以及一定数量的健康儿童都进行 EMB 检查并进行对比 ,并由此制订出 VMC 的临床诊断标准 。 就是说至今没有制订出这样一个诊断标准 :符合临床诊断 标准的 , EMB 检查结果也符合病理诊断标准 ;不符合临床 诊断标准的 , EMB 检查结果都不符合病理诊断标准 。目前 的诊断标准都是根据临床医生的实践经验制订的 ,因此有 不同的观点是不可避免的 。
寒) 只 要 血 培 养 伤 寒 菌 阳 性 或 血 中 伤 寒 抗 体 (菌 体 抗 原
“O”,鞭毛抗原“H”) 显著升高即可确诊 ,但 VMC 缺少这种
特异诊断指标 。理论上心内膜下心肌活检 ( EMB) 可作为
确诊指标 ,实际上由于设备 、技术条件所限和 EMB 有一定
的危险性 ,不可能广泛开展 。此外 ,1984 年所制订的达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 年 10 月 第 18 卷 第 10 期
·579 ·
的简便化 ,把 VMC 诊断这一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必然会影 响结果的正确性 。(2) 诊断标准中完全取消病史 、症状和体 征 ,完全依靠化验和器械检查 ,不符合一般疾病的诊断规 律 。(3) 诊断标准过严 ,4 条中必须具备 2 条才能诊断 ,有 的重型 VMC 已经出现心功能不全 、心源性休克 、三度房室 传导阻滞 ,但不一定都有 C K2MB 或 c TnI 升高 。因此有时 VMC 已很严重 ,但可能仍不符合 1999 年诊断标准 ,从而造 成有些病例的漏诊 。(4) 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很重要 ,但未 列入诊断标准 。在确诊依据第 1 条虽提出发病同时或发病 前 1~3 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 ,但有或无此病史均 不影响诊断 ,因此形同虚设 。(5) 心肌酶中α2羟丁酸脱氢酶 (α2HBDH) 和 LDH1 对心肌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 ,成 人内科一直把此项指标列为心肌病变指标 ,而 1999 年标准 中将之完全排除在诊断标准之外 ,造成一些病例漏诊 。(6) 心电图的窦性心动过缓 ,部分后果严重 ,恢复较难 ,也未列 入诊断标准 。(7) 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或左室后壁颗粒 变粗 、回声增强 、局部肌肉变薄 、运动减弱都是心肌病变的 表现 ,但未列入诊断标准 。(8) 取消了疑似 VMC 的诊断 , 而实际上有不少病例仅有部分 VMC 的表现 ,而不完全符 合 VMC 的诊断标准 ,多年来疑似 VMC 这一诊断名称 ,只 能称为 VMC 待排除或 VMC ( ?) ,在 1999 年诊断标准中只 提出凡不具备确诊依据的病例 ,应给予必要的治疗或随诊 , 根据病情变化 、确诊或除外 VMC ,这类病例很多 ,而在未确 诊前应如何诊断 ,1999 年标准未能提及 ,实际上国外有疑 似 VMC 的诊断 (probably myocarditis) ,Dallas 诊断标准中称 为临界心肌炎 ( borderline myocarditis) 。(9) 1999 年标准中 把病毒病原学诊断分为二级 ,由于 EMB 只能在个别病例 中开展 ,绝大多数病例不能取得心肌标本 ,国内几乎所有 VMC 患儿诊断都是根据血中病毒抗体或 PCR 法查病原 , 因而国内所有 VMC 患儿的诊断都只能是考虑系病毒所引 起 ,而无确诊病例 。

儿童心肌炎诊断建议(2018年版)

儿童心肌炎诊断建议(2018年版)

儿童心肌炎诊断建议(2018年版)摘要心肌炎在儿童时期比较常见,及时诊治非常重要。

近20年来,儿童心肌炎的临床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为了进一步更新、完善儿童心肌炎的诊断方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心肌炎协作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儿童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相关专家根据国内外新近的研究结果,对以往的儿童心肌炎诊断标准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儿童心肌炎诊断建议(2018年版)",其内容主要包括儿童心肌炎临床诊断、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心肌炎病理学诊断标准以及儿童心肌炎分期等,以期进一步提高儿童心肌炎的诊断水平。

心肌炎在临床及病理学上被定义为病变范围主要限于心肌的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病原体(病毒、细菌、螺旋体、原虫等)、过敏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引起。

在心肌炎中,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病原体包括肠道病毒(特别是柯萨奇病毒B组)、腺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及细小病毒B19等。

鉴于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从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临床症状到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而其病理诊断(心内膜心肌活检)在临床中应用并不广泛,心肌炎的诊断始终为临床难题[1]。

1997至2002年及2006至2011年日本2次全国临床调查资料显示,儿童心肌炎年发病率分别为0.26/100 000及0.3/100 000[2,3]。

因此,对儿童心肌炎的及时诊治非常重要[4]。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以后经过多次修订,最近一次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发布于2000年[5]。

上述诊断标准在我国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20年来,围绕儿童心肌炎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6,7,8,9,10,11]。

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童心肌炎的诊断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心肌炎协作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儿童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相关专家根据国内外新近的研究结果,对原来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提出"儿童心肌炎诊断建议(2018年版)"。

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评价

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评价

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评价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心脏疾病,常见于病毒感染后。

病毒性心肌炎会导致心肌损伤和功能减退,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目前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主要是以控制病毒感染和减轻心肌损伤为主,其中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作为治疗手段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进行评价。

磷酸肌酸钠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能量物质,可以增加心肌细胞对氧气的利用率,提高心肌收缩力和心排出量,对心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心肌的损害。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因此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的组合可以通过提高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和减轻氧化应激来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着理论上的合理性。

1.临床观察一项由国内一家儿童医院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 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较好。

在该研究中,共有10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被纳入观察对象,其中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50例患者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 治疗,治疗周期为14天。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心功能恢复速度较快,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的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心电图改善心电图是评价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另一项研究显示,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后,心电图改善明显。

结果显示,治疗后患儿的心电图异常改善率达到8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心电图的改善表明心肌损害得到缓解,心功能得到改善,这对于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疗效明显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对心肌的损害,加快心肌损伤的修复,有着明显的疗效。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观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脏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针对这一疾病,临床治疗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将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观察进行探讨。

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及时的诊断非常重要。

临床医生在接诊患儿时,需要详细了解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感染过病毒,有无发热、咳嗽、咽痛等感染症状。

还需要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电图等相应检查,以明确诊断是否为病毒性心肌炎。

在明确诊断后,医生需要对病情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和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一般来说,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发炎和保护心肌细胞。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和对症支持疗法。

抗病毒药物可以帮助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抗炎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对症支持疗法则可以帮助患儿缓解症状,如血管扩张剂可用于改善心脏血液循环,利尿剂可用于缓解心脏负荷等。

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重视营养支持和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导致心肌功能下降,患儿常常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所以需要及时补充营养,保证患儿有充足的营养摄入,帮助恢复心肌功能。

也需要保证患儿有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身体过度消耗,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观察,需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和疗效的评估。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谱等相关检查项目,评估疗效和病情的变化。

如果出现治疗无效或者病情加重的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甚至可以考虑转诊到相关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观察非常重要,医生需要根据患儿具体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和疗效的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保证患儿尽快康复。

儿童心肌炎诊断标准2023版

儿童心肌炎诊断标准2023版

儿童心肌炎诊断标准2023版儿童心肌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心脏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该疾病会导致心肌组织发炎,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儿童心肌炎,医学界不断更新诊断标准。

以下是2023年版的儿童心肌炎诊断标准的详细内容。

1. 临床表现:- 儿童出现心脏症状,如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

- 儿童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

- 儿童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

2. 心电图(ECG)检查:- ECG可能显示心律失常,如ST段改变、T波倒置等。

- ECG可能显示心肌损伤的特征,如Q波增宽、QRS波群增宽等。

3. 心肌酶谱检查:- 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可能升高。

-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肌红蛋白(Myo)可能升高。

4. 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可能显示心脏结构异常,如心室扩张、心室功能减退等。

- 心脏超声检查可能显示心肌壁运动异常,如心肌收缩力下降等。

5. 心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

- MRI检查可以检测心肌组织的炎症程度和分布。

6. 心脏活检:- 心脏活检是确诊儿童心肌炎的“金标准”。

- 心脏活检可以直接观察心肌组织的炎症情况。

根据以上诊断标准,医生可以综合评估儿童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超声、心磁共振成像和心脏活检结果来确定儿童是否患有心肌炎。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儿童心肌炎的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医生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心脏症状,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健康宣教课件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健康宣教课件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疫苗接种
确保儿童按时接种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
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某些病毒感染的风险。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
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病毒传播。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增强免疫力
保证儿童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以增 强免疫系统。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感染。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对症治疗
根据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退热药、 抗病毒药等。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避免自我诊断和用 药。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支持治疗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住院支持治疗,如 静脉输液、氧疗等。
重症患者需在监护下进行治疗。
什么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病因
多种病毒可以引发心肌炎,包括柯萨奇病毒、腺 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常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
什么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流行病学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在流 感季节和病毒传播高峰期。
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常见症状
症状包括乏力、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 识。
结论与建议
心理支持
确保儿童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得到足够的心理支 持。
心理健康对身体恢复同样重要。
谢谢观看
有些儿童可能表现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 咳嗽等。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重症表现
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 猝死。
及时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诊断方法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剖析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剖析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症,称为病毒性心肌炎。

目前已证实能引进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有柯萨奇、埃可、脊髓灰质炎、流感、副流感、腮腺炎、麻疹、风疹、皰疹病毒等。

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各年龄均发病,但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好发于夏秋季。

多数病例在起病前1~2周或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前驱病史。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似“感冒”样表现,重者很快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病因多病毒都可以引起人心肌炎,其中肠道病毒是最常见的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多见,最近研究资料表明,腺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临床表现1.发病前1~3周或数天有上感、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前驱症状。

2.精神差、苍白、乏力、多汗、厌食、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疼痛。

3.症状严重时可有浮肿、气促、活动受限等心功能不全表现。

4.少数可突发心衰、肺水肿、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脑综合征。

5.心脏大小正常或增大,心音减弱,第一心音低钝,甚至胎心音或奔马律。

6.心率增快、减慢、频发早搏。

7.个别病例心前区可听到Ⅰ-Ⅲ级收缩期杂音,心包摩擦音或心包积液体征。

8.严重病例可有气促、发绀、肺部湿啰音、肝肿大、浮肿等心衰体征和脉细微,血压下降、皮肤花纹、四肢厥冷等心源性休克表现。

检查本病需与单纯侵犯心肌的风湿热鉴别时可加查C-RP、ASO。

轻症病例除做心电图检查外,其他特需检查、可选检查可不必做,因为轻症病例仅有心电图改变、或血清梅早期有改变外,其他检查专案大多正常。

鉴别诊断1.风湿热性心肌炎多见于5岁以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有前驱感染史,除心肌损害外,病变常累及心包和心内膜,临床有发热、大关节肿痛、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体检心脏增大,窦性心动过速,心前区可听到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

抗链“O”增高,咽拭子培养A族链球菌生长,血沉增快,心电图可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疗分析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疗分析
三 氮 唑 核 苷 、 环 鸟 苷 , 氧 鸟 苷 等 进 行 抗 病 毒 治 心肌能 量代谢 , 进受损 细 ,- 促 胞 的修复 , 常用剂 量为 10~20mgk , 0 5 / g 静脉滴注 , 疗程 1 0~ 1 。通过 免疫调节 作用减轻 心肌细胞 损害 , 4d 剂量 2 gk , / g2
中 国现 代 药 物 应 用 2 1 0 0年 8月 第 4卷 第 l 6期
C i dD u p lA g 0 0, o. N .6 hnJMo rgA p , u 1 V 14,o 1 2

45 ・

临床 医学 ・
小 儿 病 毒 性 心 肌 炎 的 临床 诊 疗 分 析
姜春 岩
3d内静 脉 滴 注 。可 根 据 病 情 联 合 应 用 利 尿 剂 、 地 黄 血 洋
管活性药物 , 应特别注意用洋地黄 时饱 和量应 较常规剂 量减 少, 并注意补充氯化钾 , 以避免洋地黄 中毒 。
2 结 果
8 2例病毒性 心肌 炎患 者经 过 上述 治疗 后 , 分 患儿 临 部
11 一 般 资 料 .
20 0 8年 1 至 2 1 月 0 0年 4月 收 治 的 8 2例 住
院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 中男 4 其 5例 , 3 女 7例 ; <1岁 3例 , 1

3岁 4例 , 4~6岁 1 , 6岁 6 。上 呼吸道感 染 4 3例 7—1 2例 7
乏力 、 恶心、 呕吐、 食欲减退 、 痛等 , 婴儿可表 现为烦躁不 腹 小
床治愈或 症状 明显 缓解 ,O例患 儿 自觉 症 状 全 部 改 善 , 8 查
E G:TT改变全部消失 。除 2例有心 电图改变但无 临床症 K S— 状转 为慢性 者外。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PPT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PPT
心理护理:患者需要建立积极的心态, 避免心理压力过大。 饮食护理:患者需要遵循医嘱,注意饮 食的均衡和规律。
护理措施
生活护理: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室内清洁 卫生,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病后康复:患者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康 复训练,包括适量的体育运动和心理辅 导等。
护理措施
药物保健:患者需要按照医嘱规定,在 用药期间注意身体反应和不良反应等。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人 的护理PPT
目录 介绍病情 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
介绍病情
介绍病情
病情概述: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感 染病毒后导致心脏肌肉发炎的一种病情 ,严重的话可能会危及生命。 病因:该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如腺病 毒、流感病毒等。
介绍病情
症状: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发热、乏力、 呕吐、心悸等症状,严重的话可能会出 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治疗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治疗方法医疗治疗: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 行治疗,通常包括根据病毒类型进行抗 病毒治疗、使用抗心衰药物等。 家庭护理:患者和家人需要积极配合,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不良刺激等。
治疗方法
病后康复:患者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休 息和生活习惯调整,同时注意平衡饮食 和适度的运动。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小儿心肌炎的症状与治疗

小儿心肌炎的症状与治疗

小儿心肌炎的症状与治疗心脏周围组织出现炎症,心肌局部位置感染炎症,症状不断向心肌周围组织、细胞扩散,最终导致心肌坏死。

心脏是人体的动力来源,儿童是心肌炎高发人群,心肌炎发病原因较多,如病毒感染,儿童症状表现各有不同,症状较轻者胸闷头晕,症状较重者出现心律失常等现象,发现孩子患有心肌炎若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因此患有心肌炎要及时用药,防止病情加重。

1小儿心肌炎有哪些症状?1.1急性期儿童发病时间较短,一般患病时间在半年内,症状较多且患病者症状变化较快。

患病初期儿童症状较轻,多表现为精神不济经常想睡觉,伴随出汗心悸等现象,观察患儿脸色比较苍白,检查心肌律动情况,听到心尖第一心音中有杂音掺杂在内,且音色低钝,有时会出现收缩不规律情况。

中型症状患者较少,发病比较突然,除具有轻型症状外,还伴随心前区疼痛症状,部分发病患者有呕吐现象,检查心脏发现其跳动不正常,有时跳动速度慢,有时跳动速度快。

患病者情绪暴躁,经常出冷汗,手脚冰凉并伴有口周发绀现象。

检测其心脏极有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情况,患者血压处于较低水平,高压和低压相差较小,肝部有增大现象。

急性发病儿童症状严重者比较少见,病症从轻到重只需短短两天,不及时抢救极易出现休克现象。

乏力症状明显,头晕伴随呕吐症状,心前区有明显压迫感,患儿感觉疼痛难忍,压迫感较重者会感觉自身呼吸困难,身上不断冒冷汗。

若婴儿爆发心肌炎,会不断哭闹,手足软弱无力。

患儿面部完全没有血色,很难探测到脉搏和血压,第1心音检测时基本听不见,肺部罗音且伴随肝部增大,严重的会导致肺水肿,危及患儿生命。

1.2迁延期此阶段紧接在急性期之后,患儿身体时好时坏,症状迅速发生又逐渐消退,病情反复不定。

对患儿做心电图或者进行X射线扫描,发现症状迁延不愈,随着病情的加重,疾病活动越来越频繁,多见于半年以上患者。

1.3慢性期慢性症状在儿童患者中比较常见,炎症具有较长潜伏期,很多儿童检查出心肌炎时已经患病一年。

部分患儿是炎症一直潜伏,但多数患儿是急性病症未根治,再加上休息不好,导致间隔一段时间病症又爆发。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症状有哪些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症状有哪些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症状有哪些小儿所患的的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小儿身体里面的病毒侵犯了小儿的心机,从而引起小儿心肌细胞坏死、恶性变性和间质性的一种心肌性炎症。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于近几年有频繁性增加的趋势,虽然其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的可能性,但是主要的发病人群还是集中在学龄前和学龄期间的儿童中,他们发病的时间大多数是在夏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

这些发病的人群,他们可能同时患有消化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病,并且发病会在起病前的一到两周。

通过临床表现观察来看,他们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表现不太一样,有的比较轻缓有的则比较严重。

轻者就感觉像“感冒”一样,只是表现为乏力,心悸、多汗、胸闷等不舒服。

而严重的则有心力衰竭、心律会失常甚至是猝死的表现。

想要患者预后有良好的表现,就应该当发现此病时及时地进行积极高效的综合性的治疗。

二、有哪些病因会导致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呢?就目前而言,引起小儿的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种类具有多样性,但是依据大多数临床案例总结出肠道病毒是最常见的一种极易引发小儿发生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

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会产生哪些并发性症状呢?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7天到21天内会出现呼吸道感染、腹痛、呕吐、发热等前期发病症状。

随着患病时间的增加,患病者慢慢会出现乏力、胸闷、厌食、呕吐、上腹部不适等不良症状;症状严重时还会有气促、身体发生明显的水肿、儿童的活动也会受限制。

甚至到后面可能会出现肺水肿、突发性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的休克、心脑综合征等各种不良症状,此类症状会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对其产生不好的消极作用。

主要通过检查患儿心脏大小是否异常增大或过小、心跳加快或减慢、第一心音是否低钝、早搏出现是否频繁、心音是否减弱。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第一次听的时候感觉它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疾病同时让人感到这种病应该很难治愈,对儿童的心理及身体上都是极大的考验。

又因为它是发生在儿童的心脏部位所以又让人感到胆颤心惊。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科普知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科普知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2.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哪些症状? 3. 如何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4.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5.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什么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什么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定义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 ,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
心脏MRI可以评估心肌的炎症和损伤程度。
如何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检测
通过PCR等技术检测病原体,为治疗提供依据。
了解具体病毒类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是什么?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支持性治疗
主要为维持心脏功能,控制症状,给予足够的休 息。
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和监护。
谢谢观看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药物治疗
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利尿剂和心脏支持药物等。
药物的具体使用需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康复指导
患者需进行适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氧运动,避免剧烈活动。
定期复查和随访有助于监测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疫苗接种
常见的致病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和流感 病毒等。
什么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病因
病因主要是病毒感染,特别是在流感季节或疫苗 接种后,感染风险增加。
某些免疫系统较弱的儿童更易感染该病。
什么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流行病学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在儿童中较高,尤其 是5岁以下的儿童。
男孩的发病率通常高于女孩。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抗心肌自身抗体作用 细胞凋亡
心肌胶原重构
整理课件ppt
5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
临床分期 (1)急性期新发病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病程在半年以
内。
(2)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临床检查指标迁延不愈, 病程半年以上。
(3)慢性期进行性心脏扩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在一年以上。
起 病前1~2周或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前驱 病史。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似“感冒”样表现,或表现为 乏力、多汗、心悸、胸闷等不适。
重者很快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甚至 猝死。本病若得到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预 后良好
整理课件ppt
3
多种病毒都可以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以肠道病毒最常见
二.作息指导:活动期或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 应卧床休息,并给予吸氧。症状好转后,方能逐渐起床活 动,病室内应保持新鲜空气,注意保暖。强调卧床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肌耗氧量,促进心肌功能恢复, 在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3~4周。有心功能不全及心 脏扩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休息时间3~6个月。直 至心脏大小回复正常和心功能恢复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渐 增加活动量。
7.免疫调节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整理干课件扰ppt素、胸腺肽。
10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本病为自 限性疾病, 目前尚无 特异有效 地治疗手 段,主要 靠综合性 治疗措施
整理课件ppt
1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心肌受损,并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有 关
2.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里衰竭、心源性休克 3.知识缺乏:缺乏与疾病相关知识
整理课件ppt

小儿心肌炎如何治疗

小儿心肌炎如何治疗

小儿心肌炎如何治疗心肌炎大家或许并不陌生,这是一种在儿童患者群体中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

心肌炎一般是由感染性和其他原因引起,而在感染性心肌炎中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多见。

一旦儿童患上小儿心肌炎,患者家长就会十分担心,不知道自己可以提供怎样的帮助。

我们知道小儿心肌炎中病情较轻的患者症状不是很明显,一般要发展成扩张型心肌病才会被发现,而严重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因为急性心力衰竭和心率失常而死亡。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儿心肌炎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具体介绍。

希望能够为大家普及相关的小儿心肌炎知识并提高大家的治疗信心。

小儿心肌炎怎么治疗?一般在临床治疗上,小儿心肌炎以针对心肌、心力、心率等的对症治疗为主,适当地再加以合理的生活治疗以及对应的药物治疗。

下面本文将具体介绍相关的临床治疗方法:1、注意卧床休息,根据心脏情况安排活动对于小儿心肌炎,最基础的做法就是卧床休息,尤其是有心功能不全以及心脏扩大等病症的儿童,这类儿童在疾病治愈之前的这段时间内都不能参加体育活动,从而防止出现由急性期中心肌内病毒复制的增加带来的病情加重情况。

就一般情况来说,患有心肌炎的儿童需要根据心脏情况安排卧床休息以及活动等。

具体来看,如果是处于急性期的儿童,其至少需要完全性的卧床休息8周,待到在心影与心电图正常化后开始适度的轻微活动;如果是处于恢复期的儿童,一般则需要卧床休息至少6个月的时间进行调养和恢复;如果是有心脏增大病症的儿童,则需要卧床休息至少6个月,直至心脏明显地缩小和正常化,再结合医生的建议适当地对休息与活动安排进行调整;如果是患有心力衰竭病症的儿童,一般来说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卧床休息,卧床时间一般在6个月以上,直到心力衰竭情况得到稳定控制、心脏情况好转后,再开始安排适度的轻微活动,并根据心脏恢复情况适当地逐步加大运动量。

卧床休息对于小儿心肌炎的患者的治疗来说,是既基础又重要的一步,所以相关家长应予以重视,积极配合相关医生的建议。

儿童病性心肌炎的症状和治疗

儿童病性心肌炎的症状和治疗

儿童病性心肌炎的症状和治疗心肌炎是指心肌(即心脏肌肉)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

而儿童病性心肌炎是指儿童时期发生的心肌炎。

这种疾病可能给孩子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其症状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一、症状儿童病性心肌炎的症状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然而,以下症状是常见的:1. 心脏症状:儿童可能会出现心悸、心跳加速、心律不齐等症状。

2. 呼吸系统症状:患有心肌炎的儿童通常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现象。

3. 体力下降:儿童在体力活动时可能会感觉到持续疲劳、乏力,并且容易出汗。

4. 食欲不振:一些儿童可能会出现厌食或食欲不振的问题。

5. 发热:病性心肌炎常常伴随着发热,儿童可能会有持续低热或高热的症状。

6.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以及全身浮肿等症状。

二、治疗儿童病性心肌炎的治疗旨在减轻炎症并保护心肌功能。

以下是治疗该疾病常用的方法:1. 休息:儿童患有心肌炎时,休息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过度活动可能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并加重炎症。

因此,休息是恢复心肌功能的重要手段。

2.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抗炎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炎症反应、抑制病毒复制,以及控制心律失常等症状。

3. 支持治疗:患有儿童病性心肌炎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液体积聚,因此需要适当限制液体摄入,以防止心衰加重。

此外,针对症状,如呼吸困难或发热,可以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

4. 自我管理:除了药物治疗外,儿童及其家长应注意以下自我管理措施:(1)合理饮食:儿童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避免过度用餐或进食过多油腻食物。

(2)定期复诊:儿童和家长应定期复诊,以了解病情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

(3)避免感染:病毒感染是心肌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应尽量避免接触感染源,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情绪调节:心理状态对心脏有一定的影响,儿童和家长应学会放松、积极面对治疗过程,避免情绪过于紧张或焦虑。

三、预防预防病性心肌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患上此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会产生较大影响。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要明确诊断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要明确诊断
人认 为: 不能洗 牙, 洗越坏 , 越 出血 更多 , 还倒 牙。
不 为多。 安装有 心脏起搏 器 的患 者在洗 牙前 要先把
为什么洗 了牙以后 , 牙齿遇 冷就会 微微酸 痛 , 倒“ 不禁风 ” 反 弱
情况向大夫说清楚。 , 鬣

0 廿7 年 始 田 期
是 洗过后 .在吃稍微 冷点 的东西 的时 候感 觉牙齿微微 发痛 。牙间隙也 好像
比以前大了。 是什么 原因' 这 牙齿 会不 会被 洗坏,
石塞得 满满 的 . 洗了牙 , 了牙结 石 。 一旦 没有 牙缝就 露 了出来 。 牙缝 变大 还有 另一 个原 因, 牙后 园发 洗 炎 的牙床 不再 肿胀 、 牙周 恢复健 康所 致 , 这是 好的
北京 口腔医院 牙周科I 主任 医师 张华 I 1
现 象。
随着人们 对牙齿 保健重要 性的认 识不 断增强 ,尤其是 经常 患
牙周健康 的人群半 年至一年 洗一次 最好 . 如果 牙周 有痛 . 甚至 比较严 重, 患者 2 —3个月洗一 次也
有牙周炎的情况下。 洗牙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但同时也有许多
维普资讯
‘ 健



》 杂


广州 小浩
常、 心脏扩 大 , 少数 发生心
源 性 休 克或 急 性 心 力 衰
竭, 甚至猝 死பைடு நூலகம் 需要及 时诊 断和 治疗 。 据您 的描 述 , 根
有 以下 几 个 意 见 供 您 参 考: 首先是诊 断问题 : 如果
近在医 生的 建议 下我 洗 了一 次 牙。 但
结 石没 了 , 面暴 露在 外 , 冷会 敏感 而产 生轻 牙根 遇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科普宣传课件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科普宣传课件
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体质。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及时接种疫苗
根据医生建议,及时接种适龄疫苗。
如流感疫苗等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退烧、止痛等对症药物。
避免使用影响心肌功能的药物,如某些非甾体抗 炎药。
何时就医?
及早诊断
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若心功能受到影响,需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保持卫生
勤洗手,避免与感冒或流感患者接触。
特别是在流感季节,尽量避免拥挤的公共场 所。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增强儿童的免疫 力。
谁容易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谁容易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易感人群
一般来说,5岁以下儿童更容易感染。
尤其是有基础疾病如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的 儿童风险更高。
谁容易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季节性
多发于春秋季节,流感等呼吸道感染高发时 。
家长应在流感季节保持儿童的卫生和健康。
谁容易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免疫力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支持疗法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进行静脉输液。
监测心功能,必要时进行心脏支持治疗。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定期复诊
定期随访,监测心脏健康状况。
确保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优化康复过程。
谢谢观看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2. 谁容易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5.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科普宣传PPT课件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科普宣传PPT课件

病因
免疫系统问题:免疫系统异常也可增加 患病风险。
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毒物暴露等可 能影响心脏健康。
症状
症状
标题: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症状 心慌气短:患者可能感到心脏跳动快速 或困难呼吸。
症状
乏力疲劳:体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劳。 发热:患者可能会有发烧的现象。
诊断与治疗
诊断与治疗
标题: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检查:医生通过体格检查、血液检 查等来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科普 宣传PPT课件
目录 引言 病因 症状 诊断与治疗 预防与注意事项 结论
引言
引言
标题: 了解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心 脏疾病。
引言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导致心肌发 炎而引起的。
病因
病因
标题: 引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
结论
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疾病,及 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预防措施,我们能够降低患病风险 ,并保持良好的心脏健康。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诊断与治疗
心电图:心电图可以观察心脏电活动, 辅助诊断疾病。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可能采取药 物治疗、休息调养等方式。
预防与注意事项
预防与注意事项
标题: 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和 注意事项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 强免疫系统功能。
预防与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病毒: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 患病者接触。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 在健康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座谈会主持人张乾忠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儿科参加座谈会的专家(按姓氏笔划为序)马沛然教授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儿科王琍副主任医师首都儿科研究所田杰副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孙锟教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陈新民教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汪翼教授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儿科杜军保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杜忠东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李小梅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李渝芬主任医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儿科吴铁吉主任医师首都儿科研究所金梅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儿科易岂建副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周同甫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心脏科桂永浩教授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钱永如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黄国英教授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韩玲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儿科座谈内容1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问题2 各项指标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3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型及各型临床特征4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诊断5 病毒性心肌炎的鉴别诊断6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进展及几个具体问题张乾忠教授:目前在儿科临床上被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病例较多,各级医院的儿科医生在实际工作中都感到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尚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我国“小儿VMC的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虽然几经修订,但基本上仍属于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掌握和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标准也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如何科学正确评价标准中各项常用指标的变化(如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升高等)及临床意义是一个重要和实际的问题。

不能正确评价标准是导致日常工作中发生误诊或漏诊的主要原因之一。

既然诊断儿童VMC缺乏特异性指标,那么采用排除诊断法就不可忽视,诊断VMC时应认真进行鉴别诊断,以除外类似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对VMC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上也出现了一些新进展,尤其是免疫治疗方面,了解这些新进展对提高儿童VMC的诊治水平十分重要。

暴发型心肌炎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救治病死率很高;同时其早期症状不典型,有时主要表现为心外症状,故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偶有发生。

儿科医生应该提高对暴发型心肌炎的认识和警觉性,力争做到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正确积极的救治。

根据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并经过一些专家论证,最后确定就“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的选题进行讨论。

这次之所以采取“专家座谈会”的形式,一是为了创造条件能让更多的专家有机会参加讨论,也便于读者能较全面地了解专家们的各种观点和认识;二是讨论的问题可以多一些、具体一些,更贴近临床实际,对今后临床工作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这次讨论会除邀请一些老专家外,还有一部分中青年专家参加,下面请各位专家就这次讨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旨时应力争结合临床实际,多介绍一些本单位及个人的经验和体会,也可介绍一些新进展。

但要避免纯理论性讨论,以便使读者阅后能有较大收获,对今后实际工作有较大的帮助。

1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问题马沛然教授:VMC甚为常见,1996年7—8月,吉林省东丰县发生VMC的暴发流行,共发生225例,占同期住院患儿的71.4%,死亡3例。

随机抽取39做血清病毒学检查,柯萨奇病毒B1阳性者占87.5%,柯萨奇病毒B4阳性者占12.5%,此次流行由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和吉林省儿科研究所证实。

VMC在婴儿室的流行国内外也均有很多报告。

VMC 虽很常见,但国际上无统一诊断标准,而国内虽多次制订和修订诊断标准,但对诊断标准仍有很多重要的不同观点,在这里我谈一谈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第一,制订VMC诊断标准的难点。

有些疾病(如伤寒)只要血培养伤寒菌阳性或血中伤寒抗体(菌体抗原“0”,鞭毛抗原“H”)显著升高即可确诊,但VMC缺少这种特异诊断指标。

理论上心内膜下心肌活检(EMB)可作为确诊指标,实际上由于设备、技术条件所限和EMB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可能广泛开展。

此外,1984年所制订的达拉斯(Dallas)VMC病理诊断标准也不够具体、细致,再加上操作时出现的伪差较多,因此EMB对VMC诊断价值受到很大限制。

国内外所有VMC的诊断标准都是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心脏器械检查所见进行综合制订。

由于设备条件、临床经验及研究深度不一,因此对VMC诊断认识也有所不同,并且随着新的检查技术的进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对诊断标准进行不断修订是必要的。

国外VMC的诊断标准比较简单、不具体,只罗列了VMC的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器械检查的几条异常所见,而没有具体说明具备哪些异常可诊断为VMC,因此不实用。

只有1984年Goodwin提出的诊断标准比较细致和具体,他列出了6项临床症状,每项1分;体征、实验室与器械检查6项,每项3分;病毒抗体滴度1项,6分;共30分,20—29分为疑似VMC,30分可确诊为VMC。

此标准的主要缺点是疑似VMC标准太宽,确诊VMC则太严。

我国制订的VMC 诊断标准比较全面、细致、具体,并且根据新的诊断技术和临床经验不断修订,要优于国外的标准。

纵观国内外VMC的诊断标准,最主要的问题是都没有以EMB为基础。

至今尚无一位专家,对大样本的临床诊断为VMC的患儿以及一定数量的健康儿童都进行EMB检查并进行对比,并由此制订出VMC的临床诊断标准。

就是说至今没有制订出这样一个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EMB检查结果也符合病理诊断标准;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EMB检查结果都不符合病理诊断标准。

目前的诊断标准都是根据临床医生的实践经验制订的,因此有不同的观点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我国1994年VMC诊断标准存在的问题。

1978年我国首次制订VMC诊断标准,经多次修订,1994年5月在威海再次修订后形成1994年VMC诊断标准(简称1994年标准),经过几年临床应用,有些医生提出这个标准有不足之处,归纳起采有以下几方面:(1)较复杂,有些医生记不清;(2)诊断标准较宽,可能存在误诊;(3)次要指标中,患儿症状指标表述不清,体征指标缺少特异性,化验指标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在其他疾病亦可增高,这些是造成诊断扩大的主要原因;(4)在心肌或血液的标本中分离出来的病毒或病毒抗体,在明确病毒病原的诊断方面价值相同,但心肌标本较难获取,因此不甚合理。

第三,对1999年VMC诊断标准的看法。

由于对1994年标准有不同看法,在1999年全国儿科心血管学术会议上全体代表与专家经过两次热烈讨论,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制订出1999年诊断标准(简称1999年标准),发表于《中华儿科杂志》2000年第2期,此诊断标准应用了3年,很多医生对此标准也有很多意见,现将本人对此标准的评价归纳如下。

1999年标准有以下优点:(1)诊断标准中取消了只有少数医院能开展并且属于半定量性质的核素检查;(2)去除了无心电图异常就不能诊断VMC的条件,1999年以前的所有诊断标准中都把心电图异常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超声心动图没有广泛开展,心肌酶学检查只有特异性不高的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几项,如果没有心电图异常,只根据症状与体征诊断VMC,可能误诊的病例很多,20世纪80年代以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广泛开展,同时对心肌病变有特异性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重(cTnl)或肌钙蛋白T(cTnT)等化验也相继开展,而VMC有心电图异常的只有50%左右,如果再把心电图异常作为VMC诊断的必要条件,必然造成大量病例漏诊o(3)把频发早搏呈联律列为心电图显著改变,把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列为心电图显著改变。

1999年标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VMC缺少特异性诊断指标,诊断只能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器械检查进行综合判断,而上述检查结果异常在诊断中的价值不同。

因此,应该把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分开,诊断标准中的正确性要重于诊断标准的简便化,把VMC诊断这一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必然会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2)诊断标准中完全取消病史、症状和体征,完全依靠化验和器械检查,不符合一般疾病的诊断规律。

(3)诊断标准过严,4条中必须具备2条才能诊断,有的重型VMC已经出现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但不一定都有CK-MB或cTnI升高。

因此有时VMC已很严重,但可能仍不符合1999年诊断标准,从而造成有些病例的漏诊。

(4)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很重要,但未列入诊断标准。

在确诊依据第1条虽提出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但有或无此病史均不影响诊断,因此形同虚设。

(5)心肌酶中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LDH,对心肌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成人内科一直把此项指标列为心肌病变指标,而1999年标准中将之完全排除在诊断标准之外,造成一些病例漏诊。

(6)心电图的窦性心动过缓,部分后果严重,恢复较难,也未列入诊断标准。

(7)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或左室后壁颗粒变粗、回声增强、局部肌肉变薄、运动减弱都是心肌病变的表现,但未列入诊断标准。

(8)取消了疑似VMC的诊断,而实际上有不少病例仅有部分VMC的表现,而不完全符合VMC的诊断标准,多年来疑似VMC这一诊断名称,只能称为VMC待排除或VMC(?),在1999年诊断标准中只提出凡不具备确诊依据的病例,应给予必要的治疗或随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VMC,这类病例很多,而在未确诊前应如何诊断,1999年标准未能提及,实际上国外有疑似VMC的诊断(probably myocarditis),Dallas诊断标准中称为临界心肌炎(borderline myocarditis)。

(9)1999年标准中把病毒病原学诊断分为二级,由于EMB只能在个别病例中开展,绝大多数病例不能取得心肌标本,国内几乎所有VMC患儿诊断都是根据血中病毒抗体或PCR法查病原,因而国内所有VMC 患儿的诊断都只能是考虑系病毒所引起,而无确诊病例。

第四,对VMC标准修订的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1994年和1999年标准都有不足之处,今后诊断标准应取二者之长,使诊断标准更为完善,提出以下建议:(1)恢复1994年标准中划分的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因为VMC的异常表现对诊断的价值大小不等,不应为求简便化而放弃正确性。

具备2项主要指标或1项主要指标、2项次要指标即可诊断。

(2)仍取消1994年标准中的核素检查异常。

(3)把1994年标准中第2条症状与体征合并为1条。

(4)心电图显著异常中加入显著窦性心动过缓(运动员除外)。

(5)在1994年标准中保留α-HBDH和LDHl。

(6)在次要指标中增加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或左室后壁有颗粒变粗、回声增强、局部肌肉变薄、运动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