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教育的启示论文摘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院校教学有重大启示。
本文首先阐述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概述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院校教学的重大启示,最后说明高职院校如何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模式下进行教学设计与应用。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职教育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高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也蓬勃发展起来,而合理的高职生教学模式的探讨也逐渐受到重视。
作为西方重要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建构主义也在我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果,建构主义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一)建构主义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概述建构主义是一种结构主义理念,最早由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基于他有关儿童的心理发展的观点,他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人的认知是不断建构的产物,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己认知结构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或比较复杂的)结构进而得到发展。
学习方面皮亚杰认为学习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发现。
学习的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新经验要获得意义需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同时新经验的获得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丰富、调整或改造拉原有的经验,这就是双向的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认识论的角度揭示了认识活动的建构性原则,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体通过活动对经验内化、知识意义主动生成的过程,教学不是将知识以成品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主动获取的过程。
这就是学习的本质,即学习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在皮亚杰这一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O·Kernberg)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tz)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做了认真的探索。
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启示[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以其特有的思想体系,展示了自己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对于今天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高职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强调理论性、学科性的特点,而以知识应用为主旨。
其培养对象针对职业岗位群,以技术应用和技能传授为主,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一、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育观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建构主义者认为,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导致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就不同。
因此,建构主义十分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对高职教育亦有很多启发。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将学习界定为: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概括地说,建构主义学习观具有以下基本点:(1)学习是建构性的。
已有知识将影响新知识结构的建立,应该尽量将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新信息关联起来。
(2)学习是主动性的。
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教学核心,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播的场所,更应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过程,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做中学”,在“做”中理解、建构新知识。
(3)学习是合作性的。
建构发生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个人通过与其他社会成员(教师、同学、家庭成员、朋友等)的相互作用获得关于世界的全面解释。
因而学习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建构活动,也是学习共同体合作建构的过程。
(4)学习是交流性的。
互动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方式,交流是最基本的环节。
它是个体意义建构由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是新旧知识体系融会整合的加速器,也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提高的最佳途径。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作 者 简介 : 李延 明(93 , , 南辉 县 人 , 乡学 院副 教授 , 究 方 向 : 克 思主 义 中 国化 。 16 一) 男 河 新 研 马
・
l 8 5 ・
释, 这种 解 释带 有 强 烈 的个 性 色 彩 。知 识 既 不 是 客
观的, 也不 是 主观 的 , 而是 学 生与周 围环 境 相互 作用
一
者 的认识活动 一般涉及 图式 、 同化 、 调节 和平衡 四个 环节 。儿童是通 过这 四个环节在 与周 围环境 的相互 作用 中逐步建构起 关 于外 部世 界 的知识 , 而使 自 从 身 的认 知结构和认 识能力 得到发 展的 。在皮亚杰 看 来 , 童与周 围环 境相 互 作用 的过程 主 要涉 及 同化 儿 和顺 应 两个 过 程 。儿 童在 遇 到新 的刺 激 或 新 事 物 时, 总是先试 图运用 个体 的原 有认知 图式去 同化它 ,
李延 明
( 乡学 院 社 会 科 学部 , 南 新 乡 430 ) 新 河 503
摘 要 : 构主义教 育理论 关注 学习者 的原 有知识 经验 , 建 注重 调动 学 习者 的学 习积极 性 , 重视 教 师与 学 生、 学生与学生 、 学生与周 围环境 的互动 , 导 学习者在教 师 的指导 下运 用原 有 的知识 经验 在 活动 与 交往 中 倡 探 究 学习、 合作 学 习, 重学 习者 实际 学习能力 的培养 , 注 强调培 养 学 习者 终 身主动 求知 的技 能、 态度与 习惯 。
便立 刻做 出适 当的调 节 , 过调 整 原有 图式 或创 建 通
新 的 图式去 同化新 的刺 激 或新 的 事物 , 至 达 到新 直 的认 识上的平衡 。 因此 , 皮亚 杰 强 调教 育 者不 能 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_谢文静
中国高教研究!""#年第$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谢文静林峰改革的启示摘要:在以培养知识创新人才为己任的现代职业教育中,建构主义学习观可以帮助职业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
笔者阐述建构主义学习观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建构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构主义是!"世纪&"年代以来兴起于当代欧美国家的一种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是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深入研究而产生的’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因此’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它的产生,既有其哲学的渊源,又有其心理学的基础,更有其现实的原因。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由于建构主义本身流派众多,观点各异,提出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方式、术语的使用等方面各不相同,存在着一些不同的思想主张,因此,作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体系并没有形成稳定的、清晰的体系,仍处在不断发展的状态之中。
但是总的来说,建构主义者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其观点大致相同。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构建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
学习者在认知、理解、解释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
教育关注的焦点也从教师的教学转移到学习和学生知识的形成。
它有如下特点:知识是学习者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的,既非直接来自主体,也非直接来自客体。
知识并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学习是意义的生成过程,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他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不能由其他人来代替。
每个学习者都以原有的知识背景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的知识又因为新知识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然后详细地阐述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以及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理科教学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皮亚杰派”,是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的学派。
现代建构主义的直接先驱是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智力发展理论。
皮亚杰在1970年发表了《发生认识论原理》,其中主要研究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他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这正是建构主义观点的核心所在。
在皮亚杰上述理论的基础上,许多专家、学者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建构主义的发展工作。
维果斯基强调学习者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提出了“边缘发展区”的重要概念;苛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特洛克提出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式;乔纳生等提出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现代建构主义中的“极端建构主义”、“个人建构主义”也都是建构主义的新发展。
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念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地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被传统教学观忽略。
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后来倡导“发现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对我 国高等教育的有益启示 。
知建 构 ,从而有 利于儿童 的认知发展 J 。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也都对建构主义产
1 .建构 主义 学 习理 论 的历史 渊源和 演 变
建构主义最早可追溯至半个世纪以前瑞士 的皮亚杰和
生重大影响 。 布鲁纳十分重视知识的生长过程,他认为 ,
学 习就 是认 知 结构 的组 织 和 再 组 织 的过 程 ,包 括 三种 几
实现认知 发展 的 J 。 键 词检 索,1 9 9 7— 2 0 1 0年有 1 2 , 8 3 4篇文献,检 索截至 知结 构 ,
日期 2 0 1 4 . 5 . 1 1 )。建 构主义发 展至今尽 管暴露 出理 论
与皮亚杰强调学习对发展的重要性不 同,前苏联心理
的缺陷和实践的虚弱,仍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框架 [ 1 - 3 ] ,
2 .建构 主 义学 习理 论 的基 本观 点
不 管 是 最 初 的建 构 主 义 ,还 是 衍 生 的 建 构 主 义 如 社
3 .建 构 主 义 学 习理 论 的对 教 育 管 理 的 启 示 和 思考
9 0年代被介绍至 中国后,受到 了极大的关注 。在教育学
等领域 形成 了学术热 点。在 中国期刊网中 以关键 词进行 展就是个体通过 同化和顺应 日益复杂的环境达到平衡的过
检 索,有大量 的论文 与之相 关 ( 以 “ 建构主义”做为关 程 , 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
2 0 世纪 6 o 年代 , 皮亚杰 以儿童学习为研究对象 , 突破 得了意义,旧知识也获得了新意义 。为此,奥苏伯尔 “ 先 H i 模式 , 对人类认知活动进行研究 , 并用建构主义观点 行组织者 ”的教学设计和策略来 使教师促进 学生对 知识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
讨论课作为一种课型,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活动的特点,可以分为师生互动型、生生互动型、生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网络互动型等。
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始终处在主体地位。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和帮助者,应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同学要进行讨论、沟通并达成统一的认识。
此时,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的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提示问题的本质、规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我们教学的启示是什么? 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使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反思与批判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知识观,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彻底地改变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那么,什么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呢,下面就着重阐述一下这个问题: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者认为: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
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是他对客观世界的心理体验,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随之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自然与社会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都适用的解决方法。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经验 与新 知 识 之 间 的相 互 作 用 。他 将 学 生 的原 有 经 验
称为 “ 自下 而 上 的 知 识 ” 而 把 学 生 在 学 校 里 学 习 的 知 , 识称 为 “ 自上 而 下 的 知 识 ” 自 下 而 上 的 知 识 只 有 与 自 ,
的 建 构 过 程 ,关 注 学 习 的 社 会 性 方 面 。 但 它 与 社 会 建 构 主 义 有 所 不 同 , 它 认 为 , 不 同 的 社 会 文 化 背 景 会 使
体 ,也 非 来 自客 体 ,而 是 在 主 体 与 客 体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过 程 中 建 构 起 来 的 。 一 方 面 , 新 经 验 要 获 得 意 义 需 要 以 原 来 的 经 验 为 基 础 ; 另 一 方 面 , 新 经 验 的 进 入 又
・y l ・ ,参 ; 乡 ‘ , 垴
●2 9 0 年第5 ( 0 期 下半月刊) ●一
建 主 教 理 及 对 等 育 学 革 启 构 义 学 论 其 高 教 教 改 的 示
方 志
( 京 航 空航 天 大 学 能 源 与 动 力 工 程 学 院) 北
[ 摘 要 ]本 文 详 细 阐 述 了 建 构 主 义 的 理 论 基 础 和 几 种 不 同倾 向 的 建 构 主 义 范 式 ,从 中 挖 掘 出 建 构
义 主 要 关 注 个 体 与 其 物 理 环 境 的相 互 作 用 ,但 对 学 习
的社会 性 一 面则 重 视不 够 。
( ) 社 会 建 构 主 义 二
这 种 范 式 主 要 以 维 果 斯 基 的 理 论 为 基 础 。 它 认 为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摘要: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注重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倡导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学习者实际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习者终身主动求知的技能、态度与习惯。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应注意借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注重发挥学习者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的观点,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进行的主动建构过程。
关键词:建构主义;活动与交往;探究学习;教学改革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渊于结构主义(Structionsm),其创始人可追溯到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认为个体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简单地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经验记住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的知识建构活动。
他认为“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1]350,而学习者的认识活动一般涉及图式、同化、调节和平衡四个环节,儿童是通过这四个环节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能力得到发展。
在他看来,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涉及到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儿童在遇到新的刺激或新事物时,总是先试图运用个体的原有认知图式去同化它,如获得成功,便得到认识上暂时的平衡。
反之,儿童便立刻做出适当的调节,通过调整原有图式或创建新的图式去同化新的刺激或新的事物,直至达到新的认识上的平衡。
因此,皮亚杰强调教育者不能把儿童看作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要把儿童看作是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个体,教育者要注意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引导他们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会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往。
这就是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形成和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也是早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2024年建构主义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2024年建构主义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建构主义理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颇具影响力的学习理论,它起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并经过科恩伯格、斯滕伯格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积极的知识建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
在高等教育领域,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建构主义理论提醒我们,高等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探索性,通过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和提供适当的支持,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
二、教学改革中的学生中心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这意味着教学设计应该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展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风格。
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创设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反思能力,鼓励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和调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和合作的过程。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于知识的建构至关重要。
在高等教育中,应该创设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形式,学生可以相互分享知识、经验和观点,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中,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四、情境教学与实践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教学和实践应用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此文2003年获亳州市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一等奖)安徽利辛二中秦英〔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到愈来愈普遍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的分析就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略作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知识;高级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提纲〕一、建构主义的研究现状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影响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论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一、建构主义的研究现状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影响建构主义(structuralism)也译作结构主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国内教育界多称之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思想。
其实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西方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步形成。
主要代表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丿儿童心理发展结构论及其教育观。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它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礼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的再次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
Slavin于1994年说:“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入们对它叫法不-,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启发
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启发【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指导,探讨了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启发。
在背景介绍了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研究目的是探究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影响,研究意义在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正文部分首先介绍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详细探讨了建构主义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在启示与建议部分,提出了改进高职课堂教学的策略。
结论部分强调了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教学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高职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职课堂教学、启发、应用、案例分析、建议、改进策略、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回顾。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变革,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如何改进高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案例分析,提出相关的启示和建议,为高职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课堂教学的启发,并通过分析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启示与建议以及高职课堂教学改进策略,来深入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高职课堂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推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3 研究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教学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高职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高职教育的启示作者:吴雪来源:《教学考试》2017年第10期摘要:在教育领域建构主语属于一种全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论,其可以对知识本质以及学习的发生机制进行重新解释,当前建构主义已经成为了教改和教育指导的重要理论,对教育教学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而如何将建构主义和高职教育结合在一起,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对建构主义对高职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对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当中的建构主义进行了充分的挖掘,最后一部分主要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高职教育的有效开发。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职教育;课程;教改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0-0082-02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经过不断的发展,继而融入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使得建构主义理论得以更好的被夯实,建构主义和传统的教育理论相比较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观较为突出,所以其能够为高职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1、建构主义对高职教育的作用及意义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来看,其指的是知识使要不断的革新的,在革新之后还会有全新的假设及解释。
从建构主要的教学观来看,其指的是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之前是有一定知识储备的,所以学习是一个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过程。
从建构主义的师生观来看,师生之间的多项讨论和交流是不可少的。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观,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教育的过程中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技能及方法,构建主义在教育中还非常的重视个体差异,对学生的知识经验及需求都非常的尊重,另外在建构主义实施的过程当中还非常强调合作及交流,为的是可以营造出更好的教育环境。
2、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当中的建构主义的挖掘建构主义是一种独特的教育体系,和传统的教育、教学观相比,建构主义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实施及评价几个方面都有创新。
(1)从教育目标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强调的是教育目标具有生成表现性:建构主义的特点是讲教育原则和宗旨等同起来,能够运用到高职教育实践当中。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
讨论课作为一种课型,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活动的特点,可以分为师生互动型、生生互动型、生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网络互动型等。
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始终处在主体地位。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和帮助者,应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同学要进行讨论、沟通并达成统一的认识。
此时,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的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提示问题的本质、规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我们教学的启示是什么? 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使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反思与批判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知识观,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彻底地改变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那么,什么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呢,下面就着重阐述一下这个问题: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者认为: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
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是他对客观世界的心理体验,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随之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自然与社会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都适用的解决方法。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启示
白 = ; 建 构 主 义 理 - F e在 K 育 中 的 -:、
( 锡 旅游 商 贸 高 等职 业 技 术学 校 , 苏 无 锡 无 江
摘 要 : 构 主 义 理 论 给 予 高 职 教 育 许 多 启 示 : 师 建 教
现 角色 转 换 。
从 知识 的 传播 者 转 变 为建 构 知识 的 帮 助 者 、 引 导者 与 合
作 者 , 生是 意 义 建构 的研 究 者 、 索者 、 学 探 实践 者 , 构 主 建
义 学 习 设 计 包 含 创 设 情 境 、 出 问 题 、 建 桥 梁 、 织 协 提 搭 组 作 、 示 成 果 和 反 思 过 程 六 大 基 本 要 素 。 们 要 汲 取 建 构 展 我
信 , 是考 试 不 及 格 , 不 到 家 长 和 教 师 的要 求 , 发 有 越 达 越
者 在 一 定 的 情 境 下 , 助 其 他 人 的 帮 助 , 用 必 要 的 学 习 借 利
资 料 , 过 意 义 建 构 的方 式 而 获 得 。 倡 导 以 学 生 为 中 心 , 通
自卑 感 . 至 感 觉 前 途 渺 茫 , 以 常 常 自暴 自弃 , 罐 破 甚 所 破 摔 。教 师 的 批 评 , 铁 不 成 钢 的 教 育 对 他 们 作 用 不 大 。维 恨 果 斯 基 的 “ 近 发展 区理 论 ”认 为 学 生 的 发 展有 两 种 水 最
当 前 高 职 教 育 正 以 飞 快 的 速 度 发 展 , 它 不 同 于 普 通
高 中教育 , 统 的 以教 师 为 中心 , 师 讲 、 生 听 的 学 科 传 教 学
系 , 施 知 识 的 “ 灌 ”而 是 应 当搭 建 桥梁 , 导 知 识 迁 实 填 , 引
建构主义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论文
建构主义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论文建构主义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论文【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主要思想就是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而生成的意义。
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规律,还可以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下去。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建构主义理论对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建构主义被人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正在发生的一场教学革命”。
虽然建构主义是在认识发生论、智力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但从作用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是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于一体的教学理论。
当前,建构主义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得到了大部分教育者的支持,其非常重视在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对其事物自身的见解。
因此,建构主义是把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基本教学任务,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建构主义的分类1.激进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主要有两条原则:其一,知识不是一时积聚而来的,是通过自身不断学习积聚而来的。
其二,知识的功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提高自身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皮亚杰认为知识是在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得来的,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
众所周知,知识不仅可以用于发现客观存在的事物,还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2.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主要是以维果茨基的教学理论为基础,该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知识是在人类社会的范畴里慢慢积聚而来的。
该理论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还关注学生在社会中的主要表现。
3.信息加工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的主要思想是:知识是由个体建构得来的,靠的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其实就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找到另一个知识点,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 出现促 使此理论 的进一 步成熟。现在 建
构 主 义 已经 成 为 “ 引 领 着 学 习理 论 发 展 的一 个 最 引人 注 目的 观
高职教育改革也有诸 多启发 : 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 教 授技能和 方法 ; 重视 个体差异 , 尊重 学生需求和知识 经验 ; 强调 交
流与合作 , 营造 多样性 教 育环 境 。 关键词 : 建 构 主 义 ;学 习理论 ;高职教 育 ;改 革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8 5 5 4 . 2 0 1 4 . 0 4 . 1 6 6 0 引言
知识 , 那么这些知识常常会具有主观性并 缺乏普遍意义 。建构
学生和学生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 , 这样老师和学生都 可以不断地
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多项社会 性和相互 作用对学 习建构 的重要
性, 主张老师和学生 、 学生和学生之 间应该进行丰富 的、 多 向的 交流 , 用讨论或合作的方式解决 问题 , 提倡合作学 习和 交互 教 学, 这 弥补 了个体意义建构 的偏颇 。而且 , 虽然用 大家都 能理 解 的语言符号来描述知 识 , 知识 的命题 也得到 了普遍 的认 可 , 但知识依然是抽象 的而不具有实体性 , 具有 不同经历的学习者 会对 同样 的知识产生不 同的理解 , 因此 丰富 的、 多项 的交流和
为基础 , 从而超越所给的信息 , 而原有 经验又会 在此相互 作用
的过 程 中被 调 整或 改 造 ” 。这 些 调 整 和 改造 是 在 一 定 的 情 景 下 学生 根 据 自己 的 已有 经 验 主 动 完 成 的 , 因 此 已 有 的 知 识 经 验 和
信念在学 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职业教育在培养 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 才时, 要传授给学生终 身
学 习知 识 、 技 能 的能 力 和 方法 , 改 变 注重 书本 知 识 的 现 状 , 体 现
1 . 1 建 构 主 义 学 习理 论 的 知识 观
出终生学 习 的理 念 , 使 高 等 职 业 教 育成 为学 生 终 生 受 益 的
2 对我国高职教育 改革的启示
2 . 1 树 立 终 生 学 习的 理 念 , 教授 技 能 和 方 法
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是在 杜威 、 皮 亚杰 、 维果斯 基等人思 想
的 影 响下 , 行 为 主 义发 展 到认 识 主 义 后 的再 发 展 , 多 媒 体 计 算
既然书本知识并不是不可质疑的绝对 真理 , 是人类在认识
同 时 又有 新 的假 设 和解 释 出现 。 1 . 2 建 构 主 义 学 习理 论 的教 学观 学 习者 不 是 空着 脑 袋 进 入 教 室 的 , 在 开 始 学 习 前 他 们 已经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对 学 习者建构 自己的知识起 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作用 , 教师应考虑到不同学生 已有 的知 识经验 和信念 , 重视 学生的个体差异 , 创设 良好 的学 习环 境 , 激发 学生 的主动 性 , 切实关心 和尊重 学生 的兴 趣和需 要 , 统 一的 强制要 求应 尽量
点” 。与传统理论相 比, 建构主义理论 的最大 突破 是其独特 的 学习观 , 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 能够 为我 国高等职业 教育改革 提 供理论参考和思想资源。
1 建 构 主 义 学 习理 论
设 和解释会被不断地 “ 革命 ” , 学生就需要不断地学 习新 的知识 和技能 , 终生学 习的理念 就显得尤 为重要 。因此 , 我 国的 高等
1 . 3 建构 主 义 学 习理 论 的 师 生观 如 果 学 习 者 只通 过 新 旧 知 识 经 验 的 交 互 作 用 建 构 自 己 的
在教学过程 中, 教师应避免单 项传输 的“ 一言 堂” , 同时要
提 供宽 松 的环 境 , 鼓 励 学 生 发 表 自己 的观 点 , 增进教师 和学生 、
教育 。 2 . 2 重视 个体 差 异 , 尊 重 学 生 需 求和 知 识 经 验
建构主义者认 为 , 人类的知识不是对客观现象 的绝对真 实
的反 映 。 由于 受 到 人类 认 识 能 力 、 理 解 能 力 以 及 认 识 手 段 等 方
面的限制 , 人类 的知识只是对 客观现象 的一种假 设 , 只是在现 有的生产力和科技 水平上对世 界的一个 较为可靠 的解释 。随 着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 人类 的知识会被不 断地 “ 革命 ” ,
问题 。 2 . 3 强调 交流 与合 作 , 营 造 多样 性 教 育环 境
有了一定 的知识 经验 和信 念 , 学 习的过程 就是 在一 定 的情景
下, 学 习 者 和外 部 世 界 相 互 作 用 的 过 程 , 在 这 新 旧 知 识 经 验 不
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中, “ 新 经验意义 的获 得要 以原有知 识经验
少一些 , 允 许 学 生 依 据 自己 的 兴 趣 和 需 要 , 选 择 自 己 的 学 习 内
容, 确定 自己的学 习 目标 , 用 自己喜欢 的方式 自主学 习。在高 职教育改革 中 , 可尝试 减少 必修课 比重 , 增 加选修 课 比重 , 让 学生获得更多选 择的机会 , 培养 他们 的独立性和 自主性 , 促进 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主动地 、 富有 个性 地学习 。关注 个体差异 , 满足他们不 同的学 习需要 , 逐步解决 “ 高等职业教育 的专业设 置和人才培养质量难 以完全适 应 区域经济 社会 发展需 要 ” 的
教育研 究
T E C H N 0 L oG Y A N D MA R KE T
建 构 主 义 学 习理 论对 我 国高职 教 育改 革 的启 示
冯 如
( 河 南工 业职 业技 术 学 院 ,河南 南 阳 4 7 3 0 0 0 )
摘 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发展和演变中促进 了学习理论 的根本性 变革, 对国 内外教 育界 都产生 了重大影响 , 对我 国